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958|回复: 0

[音乐歌曲♡] 音乐  古董真空管之弦乐巴洛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25 21:3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文名称:古董真空管之弦乐巴洛克

  英文名称:Die Rohre-The Tube

  别名:古董真空管艺术/胆咪Ⅲ

  资源类型:MP3

  版本:TACET 74

  发行时间:1999年

  专辑歌手:Stuttgarter Kammerorchester 斯图加特室内乐团

  地区:德国

  

  专辑介绍:

  有关巴洛克时期的古典音乐唱片为数不少,但由德国公司TACET出版发行的这张《胆咪之巴洛克》,可以说是目前最具发烧元素的巴洛克音乐唱片版本了。该公司是拥“胆”阵营的中坚份子,这张唱片便是此阵营精心制作出的 hi-end级的真空管录音天碟。又名“献给电子管(胆咪Ⅲ)”。本片在乐器表现和乐曲演绎上皆呈现出 TACET 前所未有的流畅细致。CD音色细腻高贵平衡,声音醇美厚实,空气感极好,乐曲又十分动听,还有效地保有演奏者最自然真实的声音。这次TACET公司联袂斯图加特室内管弦乐团,并以全套真空管麦克风设备进行收录。

  这是一张用顶级真空管麦克风、真空管混音控制台、一部盘式母带真空管录音机,加上极具严谨的人手剪接,并采用最高录音技术精心制作出的极品发烧唱片。

  两支1949年的Neumann M49(胆AC 701)真空管麦克风作现场双轨直入收音,经过1950年的真空管混音器Sound Mixer Console(V 72)转录到德律风根Telefunken M5(Modified)盘式母带录音机上制成母版。包括后期制作的手工剪輯,完全以古董真空管設备进行制作,最后以先進的A/D转换器数码化,保留了原汁原味的美好声响。成就了这张效果点滴传神、“胆味”浓郁、独具古典艺术神韵的“古董胆咪之弦乐巴洛克”!

  

  曲目简介:

  斯图加特室内管弦乐团成立于二战后不久,和著名的奥菲斯(Orpheus Chamber Orchestra)室内乐团一样,斯图加特室内乐团不设指挥,完全靠乐团成员多年合作积累下来的默契演出。他们的演奏技巧完美无缺,对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精神理解透彻,速度快慢和音色刻划尊重原谱,段落衔接自然紧密;不同曲目反映出多样化的情绪,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和其同类乐团相比毫不逊色。乐团精心挑选了鲍凯里尼、维瓦尔第、亨德尔、科雷利等七位巴洛克作曲家的经典旋律,通过轻松、细致、唯美的手法重新奏响起巴洛克时期一些鲜为人知的曲集。

  

  鲍凯里尼(Luigi Boccherini 1743~1805) 的弦乐四重奏代表作《马德里之路小夜曲》,曲风轻快、优美、抒情、和声丰富、力度富于变化,鼓点式的前奏与之后柔美圆润的曲调形成强烈对比。鲍凯里尼是意大利出色的大提琴家,虽然他的作品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今天还在演奏,但是他的名字在音乐史上却显得异常的重要。他明确的建立的弦乐四重奏的形式,写了91部弦乐四重奏。他是最早在大提琴上使用姆指把位(Thumb Position)以及双音(Double Stop)技术的人,他对于18世纪后半期的大提琴影响非常深远,而且在海顿(J.Haydn)之前就写下引起轰动的弦乐四重奏。虽然在世时以及过世后,他的名声总是被Haydn所掩盖,他的作品也远不如后者流传及演奏的广泛,但是他作品里的精致优雅,轻巧灵活和少有的原创性仍然闪闪发光。

  

  萨马丁尼(Giovanni Battista Sammartini 1693~1750) 的三乐章的《F大调小交响曲》很明显严格按照维瓦尔第式的快慢快章节速度,中乐章行板是全曲的核心,伤感的旋律具有典型的时代韵味,古键琴的拨奏是间断性地轻点慢弹,古香古色,优美动人。

  

  阿维森(Charles Avison 1709~1770) 的《十二声部协奏曲》是从史卡拉蒂的羽管键琴教材练习曲改编而来,以独奏小提琴作为主角,其他乐器组依次进行对位和声的变奏,在声部和音色上穿插对比,低音乐器构成的基础非常重要,是支持上行线条的关键。

  

  亨德尔(Georg Friedrich Handel 1685~1759) 于1739年所写的《F大调大协奏曲,Op.6》是他的十二组大协奏曲(Grand Concerto)中最为精致的协奏曲小品。曲首以亨德尔特有的稍缓式“小广板”开场,旋律类似于歌剧中咏叹调。曲风不仅优雅和抒情,还十分可爱。此曲体现了亨德尔在创作许多传统大型作品的同时,还对一些抒情性的情景小品音乐保持着极高的灵感水平。

  

  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 1678~1741) 的《G大调俄罗斯风格协奏曲》三个乐章加在一起只有3分43秒,但作品的结构及乐思发展相当巧妙,毫无冗长累赘的过渡音节,即使在柔板乐章里也不使用长弓拉奏,主题奏完音量减弱淡出,干净爽快。

  

  比贝尔(Heinrich Ignaz Franz Biber 1644~1704) 德国小提琴家,作曲家。他的这首《琶音与打击乐合奏曲》创作于1673年,作品的演奏技巧相当艰难,乐曲听感与同时代作品区别相当大。此曲现代版本收录在《奥地利音乐名作》内。

  

  科雷利(Arcangelo Corelli 1653~1713) 的这首《第七合奏协奏曲,Op.6》,旋律优美明朗,非常富于意大利的民间风味。科雷利是意大利著名的小提琴家,被称为第一位伟大的小提琴家。他完善了合奏协奏曲的形式,并为此创作了许多完美的作品,这些作品在欧洲广泛流传演出,使得这一形式成为巴洛克音乐的代表。在这一点上,他是亨德尔、J.S.巴赫等人的先驱。他也因此被称为“合奏协奏曲之父”

http://www.hispeed.com.cn/Music/ ... D%C2%E5%BF%CB/1.as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5:54 , Processed in 0.23473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