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4月24日,大陆停止对金门驻军广播喊话
当时被称为“九头鸟”的对台喊话的高音喇叭
当时两岸喊话的广播员来自台北的许冰莹 (上图右)和厦门的陈菲菲在大陆大嶝岛的喊话喇叭前合影
1991年4月24日,厦门沿海地区的有线广播站和所属各分站奉命自即日起停止对驻金门等岛屿的国民党军官兵的广播喊话。厦门作为海防前线和对敌斗争前沿,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近30年里,驻地人民解放军发扬在战争年代“瓦解敌军”的传统,始终重视舆论宣传、攻心战术,通过对台广播、阵前喊话,把党的对台方针政策、祖国大陆建设成就和同胞亲情友情及时传播到对岸。
1953年3月,厦门前线驻军在角屿竖起第一个对金门广播喇叭,开始对大金门官澳、西园一带的国民党军广播。此后,又相继组建了白石炮台、香山、石胄头有线广播组,负责对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岛屿的国民党军广播。1958年10月,在胡里山(后迁对高山)设立广播总站,并建立了大嶝岛、小嶝岛、青屿3个广播分站,开展对国民党军宣传和阵前喊话。其中大嶝岛的喇叭,长4.74米、直径2.86米、重1588公斤、功率3000瓦,声音清晰洪亮,是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广播喇叭。广播内容除了宣读《告台湾同胞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命令》等重要文告,介绍鹰厦铁路通车、南京长江大桥建设等祖国各地建设成就之外,早期比较多的是宣传我军宽大政策和奖励条件,鼓励国民党军官兵弃暗投明。当两岸关系开始缓和后,播音内容也随之改进,增加了气象服务节目和文艺节目,至今一些金门民众还记得当时广播里播放的《陈三五娘》、《桃花搭渡》等戏剧。当时厦门前线广播站涌现出吴世泽、陈菲菲、田万恭等一批知名的“战地播音员”,他们在对岸枪炮射程可及的危险环境中,把祖国和亲人的声音传到彼岸,被称为“政治炮兵”,广播内容被称为“政治炮弹”,对瓦解敌军军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9年1月1日,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首先停止了对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岛屿的炮击。接着,厦门沿海地区的有线广播站和所属各分站奉命减少广播次数,并最终于1991年4月24日停止对驻金门等岛屿的国民党军官兵的广播喊话。
标志两岸关系开始由敌对走向缓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