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猪仔虫

[历史文化♡] 金豆  留住记忆“04月16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16 08: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1996年4月16日
美日重建冷战后同盟

1996年美国总统克林顿顺访韩国后,于4月 16日对日本进行了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两国首脑会谈后发表了一份酝酿已久的“联合宣言”。美国驻日大使蒙代尔称,这次首脑会谈也许是“战后日美关系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克林顿这次出访不仅重新确认了“冷战后”日美同盟的基本框架,而且有可能对美日两国面向21世纪的亚太安全战略及东亚战略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美日同盟重建目的路人皆知,美日各取所需狼狈为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6 08:32:48 | 显示全部楼层
1991年4月16日
浙江湖州合伙盗窃犯被抓获

合伙盗窃国家510万元资金的案犯冯阳(女)和徐建新于1991年4月16日
由中国警方人员从新加坡押解到京。

浙江省湖州市工商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财务股股长冯阳与湖州市某商场承包人徐建新以伪造“委托贷款”手法私自将510万元资金从银行转出,并提取现金104万元潜逃国外。
制度上漏洞的填补更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6 08: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1922年4月16日
德国和俄国签订拉巴洛条约

1922年4月16日,协约国代表们在热那亚唾沫飞溅,十分恼火。 他们聚会讨论欧洲的财政改组。他们希望强迫苏维埃俄国偿还沙皇的债务。在热那亚的会议几乎尚未开始时,协约国惊悉德国和苏联代表正在附近的拉已洛会谈,甚至已签订一项新条约。

德外长沃尔特-拉特玲和 接替托洛茨基的苏联外交人民委员契切林达成协议。

德国同意成为第一个承认苏联的国家。两国都赞成取消战前的所有债务,并放弃战时所谜出的要求。德国还接受了非常有利的贸易特许权。

拉巴洛会议已破坏了热那业会议,协约国不知新条约是否也将破坏凡尔赛条约。

  大国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置小国于不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6 08: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1903年4月16日
基什尼奥发生残酷大屠杀


1903年4月16日, 在俄国的基什尼奥夫,大批犹太人在复活节早晨的大屠杀中丧生。当时有军方官员在场,但是当疯狂的农民奸淫和残杀犹太人时,他们并未企图制止。可以相信,这场屠杀是受政府官员指使的。

在沙皇尼古拉二世10年统治期间,犹太人一直受迫害,但只是从1881年以来才出现大规模屠杀犹太人事件。据报道,沙皇之所以发怒,是因为他认为犹太人今年不仅成立了革命组织, 并且挑起了500次罢工与工厂作对。

  基什尼奥夫有10万人口,其中犹太人约占一半,因此这里是屠杀犹太人的合适地点。入冬以来,由于基督教徒的一个男孩被杀害,当地下层社会的农民对犹太人就怀恨在心。许多农民认为那个男孩是犹太人杀害的,因为犹太人需要他的血来准备过逾越节。

复活节前夕,基督教徒的一名女童死亡,这件事又助长了上述的迷信心理。复活节的早晨,基什尼奥夫到处出现传单,上面说沙皇批准当地的基督教徒给犹太人以“血的惩罚”。到了中午时分,暴徒们已将犹太人居住区洗劫一空。

   没有国家的民族犹太人怎么总是被屠杀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6 08:36:50 | 显示全部楼层
1948年4月16日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建立。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 唐纳德·约翰斯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经济严重削弱,迫切需要联合起来实施马歇尔计划,以稳定欧洲经济。英国、法国等18个国家根据1948年4月16日通过的《欧洲经济合作公约》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该组织设有部长理事会,下设执行委员会。主要目的是确保各成员国实施美国财政援助,发挥各成员国的经济力量,促进欧洲的经济合作,为欧洲复兴作出贡献。1961年9月30日,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改组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经济的合作与一体化是发展大势所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6 08: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1948年4月16日
杜鲁门批准援外法案


  1948年4月16日,西欧国家正加速花用杜鲁门总统允诺给他们的资金,以恢复被破坏的经济。杜鲁门签署法案,批准“欧洲复兴计划”。这个计划最初是由国务卿乔治-马歇尔提出的。 今天欧洲人签署了成立合作组织的协定--欧洲经济合作组织。

  杜鲁门已下令马上为欧洲国家提供10亿多元。对英、法、意、比、荷、卢联盟和德国提供的数目大;对希腊、土耳其、中国、的里雅斯特和联合国提供的数目小。

  杜鲁门政府希望欧洲经济复兴会使美国受益。可是,政府官员也承认这一援助计划会损害美国经济。史蒂倍克公司的董事长和该计划的管理人保罗·霍夫曼说:“要把维护强大而富饶的美国放在第一位。美国的资源不是用之不尽的,这一计划当然会给美国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

  这个计划在国外还面临着外交压力,因为它不包括苏联和多数欧国家。约瑟夫·斯大林强烈反对这一作法。

    美国成为当时世界最大债权国,巩固世界霸主的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6 08:39:31 | 显示全部楼层
1948年4月16日
杜鲁门批准援外法案

1948年4月16日,西欧国家正加速花用杜鲁门总统允诺给他们的资金,以恢复被破坏的经济。杜鲁门签署法案,批准“欧洲复兴计划”。这个计划最初是由国务卿乔治-马歇尔提出的。今天欧洲人签署了成立合作组织的协定--欧洲经济合作组织。

杜鲁门已下令马上为欧洲国家提供10亿多元。对英、法、意、比、荷、卢联盟和德国提供的数目大;对希腊、土耳其、中国、的里雅斯特和联合国提供的数目小。

杜鲁门政府希望欧洲经济复兴会使美国受益。可是,政府官员也承认这一援助计划会损害美国经济。史蒂倍克公司的董事长和该计划的管理人保罗·霍夫曼说:“要把维护强大而富饶的美国放在第一位。美国的资源不是用之不尽的,这一计划当然会给美国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

这个计划在国外还面临着外交压力,因为它不包括苏联和多数欧国家。约瑟夫·斯大林强烈反对这一作法。
二战后经济的恢复是当时最重要的事情,美国的付出得到了巨大的回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6 08:3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巴反政府武装猪湾登陆失败(1961年)-----

  1961年4月12日夜间,美国B·56型轰炸机从尼加拉瓜的基地起飞,为入侵提供空中支持。
  48小时后,一支约1400人的部队(大部分是受过一定训练的平民)在猪湾登陆。
  他们遭遇到比预料更强大的古巴防御力量,接着发生了猛烈的战斗,美国进一步的军事支援没有到来。使事情更糟的是预期古巴国内会爆发的反叛没有实现。入侵是一次彻底的失败,在72小时内就被击溃。战斗在猪湾留下了狼藉满地的瓦砾堆。尽管美、苏代表在6月的维也纳首脑会议上似乎显得很友好。两国关系因猪湾事件变得极度紧张。
  卡斯特罗手中夹着雪茄匆忙跑去应付这次重大挑战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古巴的逃亡者们,尤其是何塞·米罗·卡多那博士领导的古巴全中革命委员会的流亡者中间,不安情绪有增无减。米罗·卡多那博士于4月8日发出号召,要求古巴人拿起武器,支持他所领导的反卡斯特罗运动。“古巴人武装起来!”他号召说。“我们必须胜利,不然我们将被奴役而死。”针对这一号召,卡斯特罗的军队已做好还击反革命进攻的准备。
  美、苏代表在6月的维也纳首脑会议上似乎显得很友好。
  肯尼迪政府就任仅三个月后就在对古巴岛的入侵企图中陷入了危机。肯尼迪在1960年11月当选时发现,中央情报局一直在危地马拉训练一支由古巴流亡者组成的小规模军队,目的在于入侵古巴,推翻菲德尔·卡斯特罗的革命政权。虽然肯尼迪对这一计划有所疑虑,但仍允许将其付诸实行,其后果却构成了他任总统期间最大的耻辱之一。

冷战时期美帝国主义妄图用武力对社会主义国家古巴进行颠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天香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4-16 08: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1992年4月16日
中国首次派出联合国维和人员赴金边


中国赴柬军事工程大队先遣队启程
1992年4月16日上午,赴柬军事工程大队先遣队30名官兵,在赴柬军事工程大队大队长的带领下,从北京飞往金边。这次行动是应联合国秘书长请求,中国政府决定,派出400人组成的军事工程大队参加柬埔寨过渡时期联合国权力机构的维持和平行动。
先遣队官兵身着迷彩服,右臂佩戴蓝色的联合国标志的臂章,左臂佩戴红色的臂章,上面标有英文“中国”的字样,蓝色贝雷帽缀有联合国徽章。装备的机械车辆按联合国的统一要求,全部喷刷成白色,上面标有醒目的联合国标记。
赴柬军事工程大队主要承担柬埔寨首都金边地区的机场、道路、桥梁维修等任务。出发前,总参谋长迟浩田上将和各位副总参谋长看望了这支部队。
派遣部队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的行动,在我国历史上是第一次。这有利于柬埔寨和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也充分体现了我国维持世界和平、支持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的一贯立场和愿望。
第二批赴柬的中国工程兵先遣部队20人于17日抵达金边。
4月24日上午,参加联合国维持柬埔寨和平行动的中国工程兵大队370人,乘船抵达柬埔寨磅逊港。


评论:中国本是世界大家庭中的一员,有这份责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6 08: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2年4月16日 亚洲议会和平协会第三届年会在京开幕 会议最终通过《重庆宣言》


  2002年4月16日下午,亚洲议会和平协会第三届年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4月19日在重庆人民大礼堂闭幕。
  来自亚洲三十九个国家的四百多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期间,与会各国议会领导人和议员,本着协会的宗旨和这次年会的主题,就多极化与世界和平、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等议题广泛而深入地交换了意见,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
  会议听取了《亚洲议会和平协会重庆宣言》起草委员会报告人、中国全国人大代表团成员徐敦信关于宣言起草情况和主要内容的报告。与会各国议会领导人和议员本着协商一致的原则,热烈鼓掌通过了这一体现亚洲各国对和平与发展看法和主张的重要文件。《亚洲议会和平协会重庆宣言》指出,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进入新世纪,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两大趋势继续发展,但世界和亚洲形势仍面临许多挑战,各国应充分尊重多样性的现实,谋求多样化发展,在区域合作、团结互助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国际社会民主化是实现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证,各国内部事务应由本国人民决定,国际事务应由各国人民平等协商解决。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缩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减少贫困人口,使世界上所有国家均衡受益。应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努力树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型安全观,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共同解决国际社会面临的紧迫问题。
和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尤其是饱受战争摧残的亚洲诸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6 08:45:21 | 显示全部楼层
1788年04月16日——布丰(又译作“蒲丰”)逝世,法国博物学家
  
布丰(Georges Louis Leclere de Buffon,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生于蒙巴尔城的贵族家庭。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26岁入法国科学院,后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

布丰以关于自然史的著作闻名,是最早对“神创论”提出质疑的科学家之一。他在从事比较解剖学研究中发现,许多动物具有不完善的没有用处的退化的器官,如果物种是万能的上帝创造的,那么这些不完善的器官怎么会存在呢?

布丰在他的百科全书书式的巨著《自然史》中描绘了宇宙、太阳系、地球的演化。他认为地球是由炽热的气体凝聚而成的,地球的诞生比《圣经》创世纪所说的公元前4004年要早得多,地球的年龄起码有10万年以上。生物是在地球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并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异。布丰甚至大胆地提出,人应当把自己列为动物的一属,他在他的著作中写道:“如果只注意面孔的话,猿是人类最低级的形式,因为除了灵魂外,它具有人类所有的一切器官。”“如果《圣经》没有明白宣示的话,我们可能要去为人和猿找一个共同的祖先。”

尽管布丰用的是假设的语气,并用造物主和神灵来掩盖自己的进化论,但是还是遭到了教会的围攻。在压力下,布丰不得不违心地宣布:“我没有任何反对《圣经》的意图,我放弃所有我的著作中关于地球形成的说法,放弃与摩西故事相抵触的说法。”直到18世纪,宗教还在顽固地维持着对科学的统治。

他在皇家博物馆工作时编成巨著《自然史》。1739年起任巴黎植物园园长。1753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布丰撰写了博物学巨著《自然史》。布丰于1749至1788年间发表的一套36册《自然史》,该书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 、《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等。这是一部说明地球与生物起源的通俗性作品。全书共44卷,前36卷于布丰在世时完成,后8卷由他的学生于1804年整理出版。《自然史》的第一卷于1749年正式出版。书中《地球的理论》提出了地球成因假说,认为地球是太阳与彗星相撞击而分离出的一个块体,逐渐冷却而成。布丰这一思想在1779年发表的《自然纪元》一书中得到进一步阐述。提出地球的形成过程分为7个阶段,估计地球年龄为75000年。但在个人的笔记中,却认为地球年龄为300万年。《自然史》对岩石的水成说作了许多论述。认为地球表面的起伏,诸如山脉、河谷等,都是由于海底受涨潮、退潮以及海流作用的结果,夸大了海洋的地质作用。《自然史》的第32~36卷为矿物自然史,囊括了前人关于矿物的大量资料,为后人留下了可供参考的文献。布丰关于物种可变性和进化论的思想,在当时有着积极的启蒙作用。

他以大量实物标本作推论,反对“权威”的臆说,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该书的文学成就也普遍受到赞扬,文笔细腻生动而富于感情,如《自然的分期》是一部史诗,作品对狮、虎、熊、狗、狼、狐狸等进行了形象的、拟人化的描写,生动活泼,趣味横生。另外,法语中的名句“文如其人”、“风格即人”,是从他的著名讲演《风格论》中的“风格则是属于个人的”引申而来。。他用人工方法把动物分类,依它们与人的关系来分等级。不过,这位自然主义作家用的是颇科学的方法:他细致地观察,订定及应用评估生物物种原理,找出三大种类王国的一致性。他不单以文字对动物作解剖及生理上的描写,而且辅以版画,令人对不同生物物种的特性有更深了解。布丰以生理角度来描写动物,为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他可以挑选这样那样的特征来作画。例如,布丰对马就有如下描述:“人类历来最了不起的征战,就是驯服了这种既傲气又烈性子的动物。它与人共负战争的疲累,同享打胜仗之荣耀;它无畏如其主子,洞悉险境然大胆直面之,惯听剑战之声,甚至爱上它,追寻它,闻战声而抖擞;在狩猎中,在比武大会上,在赛马途中,它分享主人的喜悦,它是那么光芒四射,耀眼生辉。然而,其驯服之处一如其勇猛,它容不得自己使性子,行事知所进退,不但听命于执缰者之手,似乎还可会其意,按感知来行事:或奔突,或碎步。每一个动作,目的就是为了取悦——这动物全然忘我,只为别人的意志而活,甚至有预测他人意愿的能耐,然后准确地落实在行动上。它善解人意,毫无保留地、全不拒绝地、全心全意地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自然史》展示的艺术家的一种人生态度。他以异常平静,悠然自得的语言去歌颂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盈尺之内呈现着造物的尊严与灵性。

他是现代进化论的先驱者之一,发表了不少的进化论点。他不相信地球像《创世记》所讲的那样只有6000年历史,他估计地球的历史至少是7万年;在未发表的著作中,他估计地球的年龄是50万年。他研究过许多植物和动物,也观察了一些化石,注意到不同地史时期的生物有所不同。他接受了牛顿关于作用于地球上的力学规律也适用于其他星球的论点。认为大自然应包括生物在内;自然界是一个整体,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他还指出林奈只注意到物种之间的细微差异,而没有把生物看做自然秩序的一部分。

他认为物种是可变的。生物变异的原因在于环境的变化;环境变了,生物会发生相应的变异,而且这些变异会遗传给后代(获得性遗传)。他相信构造简单的生物是自然发生的,并认为精子和卵巢里的相应部分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他不赞成“先成论”而支持“渐成论” 。

引导他形成进化观点的主要是两类事实:一是化石材料,古代生物和现代生物有明显区别;二是退化的器官,例如,猪的侧趾虽己失去了功能,但内部的骨骼仍是完整的。因此,他认为有些物种是退化出来的。他的进化观点遭到教会的强烈指责,迫使他不得不宣布放弃与教义不一致的论点。


科学是人类前进的力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6 08: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1972年04月16日——川端康成自杀(图)

  
川端 康成 ( 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 Kawabata Yasunari )

(1899年6月24日—1972年4月16日)

  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出生在大阪。幼年父母双亡,后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这反映在他的创作中。在东京大学国文专业学习时,参与复刊《新思潮》(第6 次)杂志。1924年毕业。同年和横光利一等创办《文艺时代》杂志,后成为由此诞生的新感觉派的中心人物之一。新感觉派衰落后,参加新兴艺术派和新心理主义文学运动,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早期多以下层女性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写她们的纯洁和不幸。后期一些作品写了近亲之间、甚至老人的变态情爱心理,表现出颓废的一面。

  成名作小说《伊豆的舞女》(1926)描写一个高中生“我”和流浪人的感伤及不幸生活。名作《雪国》(1935~1937)描写了雪国底层女性形体和精神上的纯洁和美,以及作家深沉的虚无感。其他作品还有《浅草红团》(1929~1930)、《水晶幻想》(1931)、《千只鹤》(1949~1951)、《山之音》(1949~1954)和《古都》(1961~1962)等。川端担任过国际笔会副会长、日本笔会会长等职。1957年被选为日本艺术院会员。曾获日本政府的文化勋章、法国政府的文化艺术勋章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72年在工作室自杀去世。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印象最深的是《千只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6 18:55:51 | 显示全部楼层
1071年04月16日——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在意大利境内的统治正式结束。



【词语】:拜占庭帝国
【注音】:bài zhān/zhàn tíng dì guó
  拜占庭帝国(Byzantine Empire)或东罗马帝国(Eastern Roman Empire)是在西罗马帝国崩溃后依然存在的罗马帝国东半部。拜占庭帝国通常被认为开始自公元395年直至1453年(实际始于八世纪)。在其上千年的存在期内它一般被人简单地称为“罗马帝国”。

  拜占庭的文化和语言大多数是希腊的,军事上已经与古罗马大相径庭了,在罗马分裂东西之后,西罗马继承了古罗马的步兵方阵的战斗方式,而东罗马则开始尝试着以重骑兵代替步兵作为战斗主力。但拜占庭人将自己视为罗马人,对东罗马的罗马人来说,这并不自相矛盾。他们的语言是希腊语,他们的文化在许多世纪中是希腊文化,但到7世纪为止他们的官方语言是拉丁语。他们周围的国家(东方的波斯帝国和阿拉伯帝国,西方的欧洲国家,北方的俄罗斯)都将他们称为罗马人。假如有人将他们称为“希腊人”,那么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侮辱,因为“希腊人”表示“原始人”。一直到17世纪这个帝国不被称为拜占庭帝国。从17世纪开始,西方的历史学家为了区分(实际上相当不同的)古代的罗马帝国与中世纪的罗马帝国引入了拜占庭帝国这个称法。这个称呼来源于其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前身:古希腊的殖民地拜占庭城。




拜占庭的起源

  拜占庭之名原起于一座靠海的古希腊移民城市,公元 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此建城,作为罗马帝国的陪都,并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位于连接黑海到爱琴海之间的战略水道博斯普鲁斯海峡,扼制海陆商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公元395年庞大的罗马帝国饱受各路蛮族侵扰,为便于管辖而将帝国一分为二,东部帝国即以君士坦丁堡为首府,因此东罗马帝国又称为拜占庭帝国。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在经历了包括匈奴和诸多日耳曼部落的反复侵袭之后终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拜占庭遂成为唯一的罗马人帝国——实际上他们一直以纯正罗马血统自居。



战争和衰弱

  公元527年,拜占庭迎来了第一位强势的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其随即任命名将贝利萨留为元帅,向夙敌波斯帝国宣战。公元528年波斯军大将扎基西斯率3万大军,于次年在尼亚比斯以压倒性兵力逼退贝利萨留,隔年双方军队在两河流域的德拉城再次会战,贝利萨留的军队少到可怜……但波斯军队犯了愚蠢的错误,他们背城列阵而且要命的是背的不是自己的城,于是多于对手数倍且装备精良的波斯军理所当然(或者匪夷所思)地惨败……随后波斯军一败再败,但还是于531年卡尔基斯阻挡了贝利萨留的前进步伐,两国终于532年签下停战协议。随后雄心勃勃的查士丁尼再跟达尔旺人开战,贝利萨留出征非洲,可怜的拜占庭远征军步骑兵总数连马都算上才2万还多个零头!更要命的是其中还包括了大半粗鲁且毫无组织纪律性可言的蛮族雇佣兵。搭船出海取道伯罗奔尼撒、途经西西里一路磕磕碰碰,直到9月初才踏上非洲大地的贝利萨留不仅不知对手的实力到底是1万还是100万甚至连个详细点的地图都无,幸好当地愿意当向导赚小费的人还算不少,贝利萨留终于在9月中旬在迦太基撞上达尔旺人的大军。人说强龙难压地头蛇,但贝利萨留却敢于在地头蛇门口大玩迷踪步,一番错综复杂的迂回使达尔旺人的军队失去了有利地形并分散做几部失去了衔接,惨遭和当年的波斯军同样的命运。外强中干的达尔旺人此后再也没组织起任何一次较像样的反击,终于534年3月投降,达尔旺王国灭亡。查士丁尼的非洲战役使拜占庭帝国控制了非洲广大的畜牧基地。

  强势的君主显然并不热衷于和平,查士丁尼很快又和波斯重开战端,接着哥特也成了他的眼中钉!接下去连续数十年战事不断,原罗马帝国的版图现已大多并入拜占庭,连年的征战使拜占庭帝国的版图空前扩大,查士丁尼大有恢复罗马雄风的架势。但征服的地盘疯狂扩张之余,拜占庭军队数量显然还远没庞大到足于控制如此之多的土地,因此那些名义上已被征服的区域实际上仍十分危险,而帝国的胜利实际是以广大被征服土地的衰弱来换取帝国的中心区域的繁华。不过必须承认的是查士丁尼大帝是相当成功的,他使拜占庭帝国进入了全面的法制时代,并且一改以往军队以步兵阵推进为主的战术,建成了无与伦比的装甲骑兵团,这是拜占庭在对外扩张战争中的主要支柱。查士丁尼是非凡的君主,上帝赏赐给罗马人的明珠——至少对于罗马人来说确实是这样。

  到了571年,查士丁尼二世上台,和波斯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领土纷争又再次爆发了,波斯军攻破德拉城,拜占庭赔款求和。接着是双方战战和和反复纠葛,和波斯重复这种徒然的拉锯战显然是一种两败俱伤的消耗……但双方接下去的几任统治者显然并没意识到这点,仍热衷于这种游戏。数十年战乱导致的结果是两个庞大的帝国军力日益衰弱,到最后居然有许多边境城市根本就没有驻军!因此中东的阿拉伯人便乘机崛起了,他们不断蚕食帝国边境的土地。公元七世纪,阿拉伯人以圣战为名开始了对波斯和拜占庭的全面战争,强大的骑兵部队横扫庞大帝国的土地,早在长期互斗中大伤了元气的波斯和拜占庭根本无力抵抗,埃及、巴勒斯坦等地纷纷落入阿拉伯人之手,波斯帝国也终于在公元七世纪中叶被完全吞没,拜占庭和波斯的世纪之战终于可以永远结束了,但接下去它将单独面对阿拉伯。

  拜占庭繁华依旧,因为它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区域可以基本不受战争的影响,优势的地理位置使拜占庭成为当时几乎是最为富饶的国家。但现在阿拉伯人使情况发生了变化,君士坦丁堡的大量名贵珍宝使阿拉伯人觊觎不已,于是他们便几乎是长年累月地试图侵袭这富饶的城市,步步进逼。公元673年左右,阿拉伯终于对君士坦丁堡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多达十余万众的阿拉伯军队从海陆两面对君士坦丁堡展开围攻,但君士坦丁堡高大的城墙却将他们阻隔在一个进退不得的狭小区域,拜占庭海军随即赶来,用一种类似火焰喷射器的神秘武器将阿拉伯人的海军完全摧毁。于是失去了海上增援的阿拉伯军队被迫退却,拜占庭军乘胜追击,阿拉伯军遂兵败如山倒。此战阿拉伯军损失惨重,十万兵力与上千战舰化为乌有。

  此后阿拉伯被迫止住了扩张的步伐,此时的拜占庭虽控制范围无法与查士丁尼时代相比,但因着经济的繁荣和军事的改革一直保持繁荣昌盛,确实较少的地盘也比较容易治理得好,它在很大的范围内仍充当着老大的角色。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说:保卫拜占庭繁荣面貌的正是强势的经济,当然也离不了数量不多但精锐善战的军队——似乎拜占庭的军队从查士丁尼时代开始就有了以少胜多的传统。



十字军入侵事件

    时间到了公元十一世纪,阿拉伯仍控制着巴勒斯坦,欧洲罗马教庭因此向欧洲封建制国家动员发起了旨在夺回圣城耶路撒冷的十字军东征。

    前三次十字军东征虽没大进展,却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阿拉伯人的势力,但第四次东征却给拜占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事情的经过也颇有戏剧性:

    公元1202年,由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动员起的两万十字军战士和马匹装备在威尼斯会合,为了配合此次的东征行动,威尼斯人几乎忙碌了一整年,准备了大量的战船和数量庞大的粮草……这时却出了状况!按原先的约定十字军出征前需向威尼斯人付清装备费用,但此时十字军统领所能交付的金钱和约定该支付的数额相差十万八千里,于是威尼斯船队便死活不肯开拔。眼看时间耽搁,十字军将领急得跳脚,于是便要求与威尼斯总督协商。威尼斯总督丹多罗倒是痛快人,但会面时十字军将军们见到的却是个年过八旬的老盲人……这些将军们简直不敢相信大名鼎鼎的威尼斯总督会是这么一个角色。总督很爽快地答应先做事后谈钱,附加条件则是要十字军带他一同起程,并顺路帮威尼斯收复几个港口。有何不可?但十字军们中计了,丹多罗总督另有谋划!开拔后十字军实际上根本无法控制威尼斯船员,因为他们都只听总督的命令,丹多罗总督很随意地偏离原定路线,半途还接了个名叫亚历克斯的流亡拜占庭王子上船。然后事情就更有趣了,这流亡的拜占庭王子居然要十字军护送他回君士坦丁堡,“我的人民会张开双臂欢迎我,而你们将得到更多的装备和支援,然后再去收复圣地!并且我的国家还将替你们偿清积欠威尼斯人的款项!”王子头头是道,总督连声附和,十字军将士们也动了心——早已听说君士坦丁堡黄金之城的大名,就当是乘机游览一番异国风情也是相当不错……而且还有眼前这王子关于装备和金钱的诱人许诺。于是,这支十字军完全偏离了预定的路线,庞大的船队驶向了拜占庭。

    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城下,不速之客抵达,那个流亡海外多年的王子得意洋洋地亮出了自己的旗号,张开双臂等着国人的“拥抱”;城上的群众也张开了双臂,可惜不是“拥抱”,而是冲他做鬼脸,放声嘲弄,用西红柿丢他!看来他流亡海外也不是没有理由的……但这下十字军将士们可恼了,怎么绕了那么大弯子,费了那么大周折,等来的却是这般狼狈的“欢迎仪式”?火冒三丈之余士兵们向城墙上射击泄愤,拜占庭军队一怒之下开炮打船,当场击伤数艘,船队被迫撤离岸边。这下可好了,不仅原先王子所说的装备和金钱成为空中的幻影,现在甚至连城也进不得,十字军将士们原先满怀的希望变成了极大的失望,他们暴跳如雷。在丹多罗总督“义愤填膺”的鼓动下,气昏了头的十字军居然决定强行进入君士坦丁堡!这可是天大的冒险计划,要知道这座城市曾经历过比这些十字军强10倍的敌人围攻而屹立不倒!攻击开始,海军从海边试图抢滩,十字军2000骑兵则登陆市郊取陆路进攻,拜占庭人自是不依,部阵抵抗。事情到了这里完全变了样,本该在巴勒斯坦圣地和回教徒作战的十字军如今却在错误的地点跟错误的对手开打了。

    拜占庭军防守严密,十字军死伤众多,连续数波强攻均毫无进展。丹多罗总督亲帅领航旗舰向滩头发起冲锋……只见总督在随从的搀扶下居然冒着箭雨亲自踏上滩头阵地,高举佩剑,大声呐喊。眼见此情此景,威尼斯人和十字军战士们汹涌的士气从心中升起,一窝蜂地跟着冲上滩头,疯狂地冲击拜占庭军的防御工事,战况惨烈!历经数次冲锋,拜占庭防御阵地终于失守,于是……就象一个装满水的大桶底部被凿了个洞,再也止不住了!十字军发疯般地涌入城市,竟连续击溃数批前来支援的拜占庭军!真是讽刺!君士坦丁堡这座数百年来从未被回教徒攻破过的“捍卫上帝尊严”的堡垒最终却被“章显上帝荣耀之军”攻破。顺便说一句,十字军东征这点子最早还是拜占庭教皇的主意。

    破城后的十字军真可用混乱二字来形容,目不暇接的珍宝使他们叹为观止,叹为观止之余纷纷大肆掠夺,“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兵在外将命有所不听!”大多是无产阶级农民组成的士兵们完全失控,教堂内的黄金雕像成了他们抢劫的首要目标,甚至为争夺财宝而互殴!他们将精致华丽堪称艺术瑰宝的黄金雕像砸碎,为的只是便于携带——在他们眼里这只是黄金而不是工艺品。威尼斯人和其余品位较高的十字军将士则瞄准了教堂内的名贵图画书籍和工艺品,这些东西轻便易带且极富收藏价值。

    闹剧持续了数周,拜占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十字军并废黜了拜占庭皇帝,随十字军而来的流亡王子亚历克斯被捧上了王位……但拜占庭人对他并不买账,他很快死于非命。大肆劫掠后十字军终于满载财宝而归,奇怪的是丹多罗总督并没再随船回到威尼斯,他跟着留下来的部分十字军继续在拜占庭的土地上南征北战。数年后,已九十高龄的他终于将生命交给了上帝,他长眠于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墓碑至今仍在。关于威尼斯的丹多罗总督到底跟拜占庭有何深仇大恨历来众说纷纭,就让他随历史尘埃飘散而去吧。因着拜占庭的受创,此后威尼斯乘机取代了拜占庭的海上霸主地位,因此对于威尼斯人来说他们的丹多罗总督可谓是功勋卓著。



君士坦丁堡之死

    公元1070年,塞尔柱突厥人开始崛起。1300年奥斯曼登基成为他们的苏丹,宣布成为独立的回教国家爱米尔国。接着他们开始不断地找拜占庭的麻烦,而拜占庭此时还尚未从十字军入侵的阴影中恢复元气。1301年,奥斯曼侵占卑斯尼亚平原。1326年,奥斯曼夺取拜占庭在小亚细亚的重镇布鲁萨,控制了马尔马拉海峡,并把首都迁到布鲁萨,开始称为奥斯曼帝国(土耳其)。随着奥斯曼的儿子乌尔汗继承王位,奥斯曼帝国开始大规模扩军。1331年,土耳其军攻占拜占庭重镇尼西亚,1337年攻占克米底亚,拜占庭在小亚细亚的领土尽失。1354年乌尔汗帅军度过达塔尼尔海峡,占领加里波利半岛。1359年乌尔汗的儿子穆拉德一世即位,奥斯曼帝国占领了整个色雷斯东部,1362年奥斯曼帝国攻陷亚得里亚堡,切断了君士坦丁堡与巴尔干半岛其他地区的联系。1389年土耳其军与前来支援拜占庭的保加利亚、波斯尼亚、瓦拉几亚、阿尔巴尼亚和匈牙利人组成的联军在科索沃会战,联军战败,但穆拉德一世战死。1396年匈牙利、法兰西、德意志等国组成的联军与土耳其军再战于多瑙河畔,联军败绩,战俘多被处死。1402年,帖木儿帝国的军队在安卡拉击败奥斯曼军,土耳其苏丹巴耶塞特被俘,随后奥斯曼帝国内乱。1421年苏拉德二世苏丹即位,奥斯曼帝国继续扩张,1430年占领帖撒罗尼迦,此后几年内拜占庭势力范围进一步压缩,与伯罗奔尼撒地区之间的联系被切断,实际控制区域仅剩下君士坦丁堡及附近地区。1451年穆罕默德二世即位土耳其苏丹,1452年君士坦丁堡周边地区纷纷被攻陷,君士坦丁堡实际已成孤城。1453年,土耳其10余万步骑及300多条战舰全面围攻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北面是金角湾,沿岸有高大的城墙和塔楼;南面是马尔马拉海,沿岸也有城墙和塔楼;西面是陆地,修有两道城墙,城外有又深又宽的护城河。整体位置依山傍海易守难攻,但问题在于此时偌大的君士坦丁堡城内守军还不足一万。决定拜占庭帝国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到了!

    1453年4月,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在西城墙护城河抢架浮桥,并试图用云梯强攻,被击退,损伤惨重;土耳其军舰亦试图冲进金角湾,不料金角湾被拜占庭军部下铁索阵,战舰无法近岸;外海展开海战,拜占庭海军凭20余艘巨舰冲击土军数百军舰的封锁线,土耳其海军居然毫无便宜可占。眼见战况毫无进展,穆罕默德二世遂下令用重炮集中轰击君士坦丁堡城墙的薄弱处,如惊雷般的炮声日夜不停。2周后城墙终于被轰塌了几处缺口,土耳其军乘机发动总攻冲击突破口,拜占庭城墙塔楼炮火猛烈,冲入城内的一股土耳其士兵——他们很荣幸地成为了第一批入城的土耳其人,但无法得到后续增援,他们很不幸地被围歼。5月,穆罕默德二世用少量的金钱和大量的空头支票买通君士坦丁堡城郊的热那亚人,借道热那亚人控制的加拉太地区,潜入金角湾内,以便水陆夹击。他动员数千人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和金角湾之间铺设长约1.5公里的涂油圆木滑道,利用夜色将80艘轻便帆船拖上海岸,拉过山头,再从斜坡滑进金角湾。现在,金角湾方面也有了土耳其人,原本就兵力不足的拜占庭军得被迫两面作战了。

    1453年5月28日,土耳其士兵开始大规模集结城下,君士坦丁堡城民知道决战的时刻就要到了,晚上基督徒们在圣索菲亚大教堂广场举行了最后的祈祷,彻夜未眠。5月29日,西线和北面金角湾两处的数百门大炮同时齐轰君士坦丁堡,整座城市在炮声中颤抖。君士坦丁堡城内的教堂纷纷鸣钟,洪亮的钟声在城市上空飘荡,似乎是千年帝国最后的哀鸣……他们很清楚这一天将意味着什么。土耳其军全线总攻,狂热的士兵如潮水般汹涌,一万名精锐的土耳其亲兵火枪手冲向外围城墙的破口,尽管拜占庭军拼死拒守,但谁又能阻挡得了近乎疯狂的土耳其亲兵?外围城墙终于失守,君士坦丁堡也失去了最后的屏障,土军蜂拥入城,就象致命的病毒侵入最后一个细胞。巷战,一个个街区相继沦陷,已毫无退路的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帕里奥洛古斯下令全体御卫队以死相拼——他们确实做到了,他们全体战死……包括皇帝本人。

    洪亮的教堂钟声终于歇止,并将不再响起。数万居民被掠为奴,皇宫教堂内无数珍宝被劫,回教征服者们肆无忌惮地蹂虐这座伟大的城市。数十个民工冒生命危险攀上圣索菲亚大教堂黄金的圆顶,用凿子等工具将教堂顶上巨大的石制十字架拆除,在君士坦丁堡的基督教僧侣和城民们含泪的目光中这巨大的十字架抛落在地摔碎成几块,然后安上铁制月牙标志——将这雄伟的教堂改成了清真寺。回教徒拥有了这座城市,直到今日。这城并被赋予了新的名字——伊斯坦布尔。

    伟大的拜占庭帝国和君士坦丁堡终于成为了历史。

    拜占庭帝国和东罗马帝国是同一个国家。




拜占庭帝国事件

日期  事件

330年 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君士坦丁堡。
527年 查士丁尼一世成为皇帝。
532年-537年 查士丁尼一世修建“索菲亚大教堂”。
1054年 教会分裂:君士坦丁堡教会和罗马教廷决裂,成为希腊东正教。
1204年 十字军东征:君士坦丁堡被十字军攻陷。
1261年 拜占庭皇帝迈克尔八世‧帕里奥洛加斯解放君士坦丁堡。
1453年 奥斯曼突厥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

    拜占庭帝国(Byzantine Empire)或东罗马帝国(Eastern Roman Empire)是在西罗马帝国崩溃后依然存在的罗马帝国东半部。拜占庭帝国通常被认为开始自公元395年直至1453年。在其上千年的存在期内它一般被人简单地称为“罗马帝国”。

    尽管拜占庭的文化和语言大多数是希腊的,但拜占庭人将自己视为罗马人,对东罗马的罗马人来说,这并不自相矛盾。他们的语言是希腊语,他们的文化在许多世纪中是希腊文化,但到7世纪为止他们的官方语言是拉丁语。他们周围的国家(东方的波斯帝国和阿拉伯帝国,西方的欧洲国家,北方的俄罗斯)都将他们称为罗马人。假如有人将他们称为“希腊人”,那么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侮辱,因为“希腊人”表示“原始人”。一直到17世纪这个帝国不被称为拜占庭帝国。从17世纪开始,西方的历史学家为了区分(实际上相当不同的)古代的罗马帝国与中世纪的罗马帝国引入了拜占庭帝国这个称法。这个称呼来源于其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前身:古希腊的殖民地拜占庭城。

    3世纪后期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引入了四头制的制度来更有效地管理庞大的罗马帝国。他将整个帝国分为两部分,在意大利和希腊各设立一个皇帝,辅佐他们的各设一个副皇帝。这个分裂一直维持到4世纪。君士坦丁大帝于324年重新将自己立为整个帝国的唯一皇帝。君士坦丁决定建立一个新的首都,他选择了拜占庭(今天的伊斯坦布尔)。330年这个首都建成了,君士坦丁称之为新罗马(Nova Roma)。但一般人称之为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意为君士坦丁之城)。这个新的首都成为他的管理机构的中心。君士坦丁也是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皇帝。虽然在君士坦丁的统治时期这个帝国还不是拜占庭帝国,但基督教是拜占庭帝国的一个特性,是它与相信多神教的罗马帝国的分界线。

    另一个分界线是378年的哈德良堡战役。这场败仗,以及皇帝瓦伦斯之死可以被看成是古代帝国和中世纪帝国分家的时间。瓦伦斯的继承人狄奥多西乌斯一世(有时也被称为大帝)将整个帝国再次分开。395年他将这两部分分别交给他的两个儿子阿尔卡狄乌斯和霍诺里乌斯。阿尔卡狄乌斯成为东部的统治者,霍诺里乌斯成为西部的统治者,他的首都是米兰。从这个时候开始东部的这个帝国一般被称为东罗马帝国,或拜占庭帝国。

    东罗马帝国的主宰文化是希腊文化。希腊语不但是日常用语,而且是教会、文学和商业的共同语言。对于当时的罗马人来说,今天对“西部的拉丁帝国”和“东部的希腊帝国”的区分,以及今天所强调的东部的帝国并不是“真正”的罗马帝国,并不重要。罗马帝国是一个多语言的帝国,东罗马并不例外。在这个国家里有希腊人、弗拉赫人、亚美尼亚人、[犹太人、埃及人、叙利亚人、依利里亚人和斯拉夫人,他们都有自己的语言。但希腊文化从帝国的都市如君士坦丁堡、安条克、以弗所、塞萨洛尼基和亚历山大传向全国。虽然当时还不很明显,但东罗马帝国在其学者如约翰·桂索斯通的印象下发展了他们自己风格的基督教。
    550年前后拜占庭帝国疆域。图中绿色部分为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征服的地区东罗马帝国基本上避免了西罗马帝国3世纪和4世纪所遭遇的困难。这里有许多原因。首先这里的城市文化已经相当成熟了,其次民族大迁徙时的入侵主要吸引是罗马的财富。5世纪中西罗马帝国多次被征服,东罗马帝国顶多交纳贡献就可以免除遭难了。狄奥多西斯二世加强了君士坦丁堡的城墙,使得这座城市成为被“野蛮人”攻不破的城市。476年当西罗马帝国灭亡时东罗马帝国的利奥一世与哥特人谈判,他结束了哥特人对东部帝国的威胁,但他也不再打算重新征服西部帝国了。

    6世纪时东罗马的主要敌人是它的传统的老敌人:波斯人、斯拉夫人和保加尔人。神学的争论,比如对基督一性说的争论也是帝国的重要话题。但东部帝国并没有忘记它在西部的根。在查士丁尼一世和他的杰出的将军贝利萨留的领导下东帝国甚至夺回了它部分在西部丧失的省份:意大利的大部地区、北非和西班牙。查士丁尼重编了古罗马的法规,制定了《民法大全》。值得注意的是这部法典是用拉丁语写的,而当时拉丁语已被认为是一种古老的语言了,甚至许多写这部法典的人都不太会说这种语言。530年代,在查士丁尼的统治下,圣索非亚大教堂(其原名Hagia Sophia是神圣的真理的意思)开始动工。这座教堂将成为拜占庭宗教生活和东正教的中心。

    查士丁尼给他的继承人留下了一个空空的国库,而他的继承人也无法对付在所有的边境上突然出现的新敌人:伦巴底人占领了意大利北部,斯拉夫人占领了巴尔干半岛的大部分地区,波斯人入侵和占领了东部的省份。赫拉克留后来重新夺回了这些东部省份,但当时刚刚在伊斯兰教下统一起来的阿拉伯人的突然出现是赫拉克留无法意料到的。阿拉伯人占领了几乎所有的南部省份。7世纪中叙利亚、埃及彻底沦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

希腊化时代
    拜占庭帝国虽然失去了许多土地,但这也给它带来了一些好处:它不再那么混杂了。赫拉克留将全国希腊化了,希腊语被定为官方语言。他不用古罗马的皇帝头衔Augustus,而使用Basileus(国王)。在宗教上拜占庭帝国与西欧的区别已经不可忽视了。不过拜占庭帝国国内也有不小的区别,在其南方的省份里一般更多地使用一性派的基督教,而不是东正教。这些省份失落后,在剩余的省份中东正教更加强大了。赫拉克留将全国分为几个军区来对付外来的侵扰。除首都外其他地方的城市化不断缩小。君士坦丁堡却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了。阿拉伯人试图占领君士坦丁堡的计划失败了。拜占庭当时的海军势力非常强大,而且他们拥有一种神秘的火器:希腊火。阿拉伯人初始的进攻被击退后,东帝国开始得到恢复。

    8世纪最大的问题是对圣像破坏运动的争论。利奥三世下令禁止圣像,这个命令受到很大的反对,整个国家到处都发生暴乱。在艾琳女皇的领导下在787年的第二次尼西亚公会议上决定圣像可以被尊养但不可以被崇拜。艾琳还有与法兰克国王查理大帝结婚来实现统一东西帝国的计划,但这些计划未能成功。9世纪初圣像破坏运动重现,843年再次被制止。这些争论使得当时与其已经开始离心离德的天主教和神圣罗马帝国(对拜占庭帝国来说这个名字相当荒谬)未能重新统一起来。
黄金时代

    "保加利亚人屠夫"巴齐尔二世在马其顿王朝皇帝的统治下,拜占庭帝国在9、10和11世纪初达到了它的顶峰。在这段被称为“黄金时期”的几个世纪里,拜占庭帝国抵抗了罗马教廷撤消佛迪奥斯为教主的要求,获得亚得里亚海的制海权,占领了意大利的一部分和保加利亚的大部分。1014年巴西尔二世(保加利亚屠夫)打败了保加利亚人,并于1018年彻底灭亡了第一保加利亚王国。同时拜占庭帝国还获得了一个新的同盟者(不过有时也是敌人):在基辅的俄罗斯国为拜占庭提供了一支重要的雇佣军。

    但如其前身的罗马帝国,拜占庭很快又陷入困境。主要原因是当时许多占有土地的贵族打乱了军区的制度。假如拜占庭帝国只需要对付它的旧敌神圣罗马帝国和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的话它可能还可以支持下去,但新的敌人根本不怕它的名誉:诺曼人征服了意大利,而突厥进入了小亚细亚。突厥当时最大的敌人是埃及,而小亚细亚则是拜占庭帝国士兵的主要来源地。1071年在曼齐刻尔特会战中罗梅纳斯四世被突厥苏丹阿尔普·阿尔斯兰战败,拜占庭帝国从此失去了小亚细亚省。1054年东正教与天主教彻底决裂,双方互相革除对方的教籍。




帝国末日

    1180年前后的拜占庭帝国疆域拜占庭帝国的最后几个世纪以篡权者亚历克修斯一世开始,他引入封建封侯的制度,重新建立起一支军队,对突厥进行了有力的抵抗。他向西方求救抵抗突厥,这是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起源。十字军收复了尼西亚,但很快救兵成了仇兵。虽然亚历克修斯的孙子曼纽尔一世是十字军的朋友,但双方都不能忘记他们互相革除了对方的教籍,拜占庭对源源不断经过其领土的罗马天主教十字军的意图很持怀疑。11世纪和12世纪来自神圣罗马帝国的德意志人和来自西西里岛和意大利的诺曼人不断攻击帝国。亚历克修斯给予贸易专权的意大利城市国家尤其成为反西情绪的对象。他们成为“法兰克人”和“拉丁人”的代表。尤其威尼斯人特别受反感,尽管威尼斯的船只是帝国舰队的骨干。与此同时,突厥依然是一个威胁,1176年他们击败了曼纽尔。

    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腓特烈一世企图征服拜占庭帝国,但给帝国带来最大摧残的却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这次东征的目的是占领埃及,但威尼斯人获得了领导权。在他们的怂恿下十字军1204年攻克君士坦丁堡,他们建立了一个短期的封建王国(拉丁帝国),而拜占庭的力量却彻底被削弱了。
    拜占庭帝国这时已经三分五裂了:尼西亚帝国、伊庇鲁斯和特拉比松同立。前者由帕里奥洛加斯王朝统治。1261年他们收复君士坦丁堡,战败了伊庇鲁斯,恢复了帝国。但他们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欧洲,而把他们在亚洲的敌人忘了。这时他们幸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穆斯林内部分裂。当奥斯曼帝国建立后除一些港口城市外拜占庭帝国几乎所有的其他地方都被奥斯曼帝国占领了。拜占庭向西方求救,西方提出的条件是两个教会必须统一。拜占庭虽然颁布法律统一教会,但拜占庭的居民并不接受罗马天主教。一些西方的雇佣军来到拜占庭,但西方大多数人宁可拜占庭死亡。他们看着奥斯曼帝国将剩余的地域蚕食。

    1400年前后的拜占庭帝国疆域一开始奥斯曼帝国认为攻击君士坦丁堡代价太大,不值得,君士坦丁堡的城墙非常坚固,除十字军外上千年中没有人能够克服它。但随着炮的出现,这堵墙不能再保护这座城市了。1453年5月29日,经过两年的包围穆罕默德二世攻克君士坦丁堡。1461年特拉比松也被穆罕默德二世占领了。穆哈默德二世将自己看做是东罗马帝国的合格的继承人。到12世纪末,小亚西亚和巴尔干半岛的大部分都已经紧紧地落入奥斯曼帝国的控制之下了。

    此时,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宣布成为东正教的保护人。他的孙子伊凡四世将成为俄罗斯的第一位沙皇。他的继承人认为他们是罗马帝国和君士坦丁堡的合格的继承人,是第三个罗马帝国。一直到20世纪初它们的覆亡,奥斯曼帝国和俄罗斯帝国都认为自己是拜占庭的合理继承人。

    拜占庭帝国在将经典知识传递给伊斯兰世界的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最重要的印象却是他的教会。早期拜占庭的传教士将东正教传给了许多斯拉夫人。到今天为止,大多数斯拉夫人以及希腊人信奉东正教。东罗马帝国的建立年代和灭亡年代,395年和1453年,被定义为中世纪的开始和结束。   


军事历史: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公元1453年5月29日礼拜四,成前上万裹着头巾,挥舞着弯刀的奥斯曼土耳其战士们冲进了君士坦丁堡。这座屹立于欧亚两洲达1130年的古城沦陷了,拜占庭帝国的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拜占庭帝国灭亡了。
君士坦丁堡的由来
  君士坦丁堡的前身是古希腊商业殖民城市拜占庭。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殖民者在连接黑海和地中海,划分欧亚的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亚洲一侧兴建了卡儿西顿城。几年后,他们又在对面修建了另一座城市,并以他们的首领柏扎斯(BYZAS)的名字命名了这座城市:拜占庭(BYZANTIUM)。由于它的特殊地理位置,拜占庭在随后的数百年里在政治,经济,军事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诸如古希腊历史之父HRODTODUS,历史学家TACITUS ,地理学者TACITUS等诸多名人都对拜占庭做过详细描述。但是在古罗马时代,拜占庭的发展却受到极大限制。公元194年,罗马皇帝SEPTIMIUS SEVERUS为报复该城居民支持他的死敌PESENNIUS,将它夷为平地,直到4世纪初,拜占庭仍然没有恢复过来。
可这时,罗马帝国刚刚经历了3世纪奴隶大起义,经济几乎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特别是帝国西部,人口锐减,农业停滞,商业凋敝。各路军阀混战,帝国权力名存实亡。
  而帝国东部却相对稳定,它的多种经济成分受到的冲击较小。隶农经济和农村公社经济发展起来。并且由于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发展起来的东西方贸易更趋活跃,形成了以亚力山大和安条柯城为中心的国际商业贸易区。而原拜占庭的所在地由于控制了东南西北交通的汇聚点就具有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经济的优势提高了东部的政治地位,晚期的罗马皇帝越来越喜欢在帝国东部居住,DIOCKLETIAN就一直住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亚洲一侧的尼科米地亚城。
  作为罗马帝国的杰出政治家皇帝CONSTANTINE THE GREAT充分意识到了帝国东部的重要性,并力排众议,在诸多城市中选中了拜占庭的原城址作为修建新都城的城址。公元324年CONSTANTINE THE GREAT发布了修建新罗马的命令。公元330年,新都初具规模。为了颂扬CONSTANTINE THE GREAT的功绩,新首都被命名为CONSTANTINOPLE。
  作为都城的它坐落在山丘上,南临马尔马拉海,北靠黄金角海湾,东扼博斯普鲁斯海峡,西边俯瞰色雷斯平原,易守难攻,并且这里还是重要军事大道埃格南地亚和小亚细亚军事公路的汇合点,有着得天独厚的经济和战略优势。
君士坦丁的功绩
  公元324年,君士坦丁一世发布了修建新罗马的命令。他对此非常重视,任命重臣进行工程准备工作,他自己亲自负责勘测和圈定新城界标的工作。他圈定的新城面积超过了拜占庭旧城的十几倍。在他圈定城址时,他的随从官员都对他圈定的巨大面积表示极大的惊讶,不解的问他:“我的陛下,您还要继续向前走多远?”君士坦丁回答:“我要继续走下去,直到在我面前引路的神停下为止。”在新罗马的修建过程中,他调集全国的建筑大师和能工巧匠,按照罗马的规模和建筑格局进行设计。大量的精良物料从全国各地运来,无数的古代建筑物,艺术杰作和文物被强行从罗马,雅典,亚历山大,以弗所和啊提卡半岛运往拜占庭城。为了加快工程进度,他专门调动了40000名哥特雇佣兵投入工程中。
  新拜占庭的格局和主要建筑都是依照罗马的式样建成的。城墙被修建成皇城模样。城中的赛车竞技场和罗马竞技场完全一样,里面的赛车道可同时容10辆赛车并排急驰。竞技场向西,是圆形的君士坦丁广场。广场的周围是以帝国议会和元老院为主的公共建筑群。稍后建成的塞奥多西乌斯广场则是多条军事大道的汇合点。而贯穿其中向西南伸展的麦西大道全部由大理石建成柱廊形式。
  此后,君士坦丁还促使帝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和政策以提高君士坦丁堡的地位,使之迅速成为地中海世界的第一大城市。他亲自批准罗马贵族免费迁入新都的贵族住宅。君士坦丁堡元老院也获得了与罗马元老院同等的法律地位。这一系列措施使得新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长,现代历史学家根据该城粮食进口的记载粗略估计,当时其人口已达到50-100万人。而甚至到了13,14世纪,欧洲最富有的威尼斯也仅有20万人。
  君士坦丁堡的政治中心地位也就决定了其在帝国历史上的巨大作用,也就使其成为了宗教和文化中心。当时,帝国境内已经形成了五大教区:罗马,亚历山大,耶路撒冷,安条柯和拜占庭。他们代表了基督教最强大的势力。而紧接着拜占庭的宗教地位急剧上升,从最后到第一,在皇帝们的支持下,获得了与罗马同等重要的地位,甚至在许多方面超过罗马,君士坦丁堡大教长成为了首领。由于皇帝严密控制教会事务,帝国内所有的主教,包括罗马主教都得随时听候召唤。
  君士坦丁堡的文化环境也有了相应的发展,这里安全舒适的环境和繁荣昌盛的城市生活吸引了全国的知识分子,原先聚集在罗马的文人学者纷纷涌入新都,开办了各类学校。而在此基础上欧洲最早的大学君士坦丁堡大学于5世纪建立。接着这里成为了地中海世界和欧洲各国王公贵族及其子弟向往的求学之地。
  这里的经济生活的活跃是其他各种优势条件的形成基础。它的天然地理优势在新都建成之后更充分的发挥出来。各地的商贾,船只和货物统统聚集到了这里。拜占庭的金币也成为了国际硬通货。
  新罗马君士坦丁堡的建成和启用,标志着拜占庭帝国历史的开端。君士坦丁一世的功绩也将随着君士坦丁堡的存在而彪炳史册。
昙花一现的光荣:贝力撒留的武功
  公元4世纪后,罗马帝国逐渐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但拜占庭帝国的历代皇帝都以罗马帝国的正统继承人自居,不仅自称罗马皇帝,而且保留罗马帝国的称号,甚至到了4,5世纪野蛮人--各日耳曼人部落大举进攻西罗马时,他们仍然认为自己拥有对西罗马的宗主权。他们都承认西哥特人和东哥特人入侵西罗马是合法的,是受他们----罗马帝国居住在拜占庭的合法皇帝亲自委派的。可是现实毕竟是现实,拜占庭帝国已经丧失了对西部地区的控制权。所以收复失地,重新统一罗马帝国,重振昔日的辉煌就成为早期拜占庭帝国统治政策的核心,也成为每个皇帝的最大心愿。
  这个心愿在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527-565)时得到了实现,而在查士丁尼光复大业中贝力撒留以其杰出的军事天赋,建立了名留青史的丰功伟业。
  贝力撒留(BEILISARIOS,505-565)是色雷斯和伊里利亚交界处的日耳麦亚人。据当时最伟大的作家普罗柯比(PROCOPIUS,500-565)记载他仪表堂堂,力大无比,善于骑射,性格果敢坚毅,这使得他从众多的军官中脱颖而出。查士丁尼对他极为赏识和信任,先任命他为自己的卫队长,接着提升他做美索不达米亚总督。又在他24岁时晋升他为东部战区总司令。而他也并未辜负查士丁尼对他的信任,取得了一系列对拜占庭帝国当时的主要敌人波斯帝国的辉煌战绩。
  公元531年,贝力撒留率领帝国东部边防军在边境巡逻,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的达拉斯城与波斯军队相遇。这只波斯国王侯斯罗埃斯(CHOSROES,531-579)的远征军人数多达40000,而贝力撒留只有25000人。当时大多数军官提议后撤。而贝力撒留却站在战略高度,力排众议,下令迎击。他明智的看出我军后撤必将牵动整条东部战线,助长敌军气焰。而同时敌军人数虽多,却是疲惫之师,我军以逸待劳,且有坚城可守。在与波斯军队作战之时,他一改传统的三军阵势,改为五军,以四队骑兵居前,另一队步兵为预备队。波斯右军先攻,贝力撒留命令与之相对的左军后撤,诱敌深入,使之腹背受敌,同时迅速分兵敌后,三面攻击,重创敌军。波斯军队不得不改由左军出击,贝力撒留故技重施,并下令中间两队骑兵强行撕破波斯左军。各个击破,全歼敌军。随后他下令东部战线全线出击,获得大捷。从此,他更得信任,向着他军事生涯的顶峰迈进。
  贝力撒留对拜占庭军事技术和战争艺术的贡献不只是他的优异的战绩和指挥艺术。他创建了拜占庭军队的第一只装甲骑兵部队。他首先引进了许多阿瓦尔人和波斯人的武器和骑兵装备:马镫,铠甲,长矛和弓箭。在此之前拜占庭骑兵数量少,不装备铠甲,使用短兵器。而经贝力撒留组建的骑兵部队装备了日尔曼长矛和波斯弓箭,并完善了骑兵作战手段。而更重要的是他的军事才能为实现查士丁尼重建罗马大帝国的政治抱负作出了极大贡献。
  当时,拜占庭帝国的领土包括多瑙河以南的巴尔干半岛,克里米亚半岛到黑海东岸,自高加索经两河流域上游到亚呵巴湾以西的小亚细亚和地中海东部地区,以及今阿斯旺以北的埃及和今苏尔特湾以东的北非地区。公元533年,查士丁尼一世为了发动了对西地中海世界的征服战争。


拜占庭文化
   拜占廷帝国的民族构成极为复杂,包括希腊人、叙利亚人、科普特人、亚美尼亚人、格鲁吉亚人及希腊化的小亚细亚人等。外族入侵期间又迁入哥特人(4~5世纪)、斯拉夫人(6~7世纪)、阿拉伯人(7~9世纪)、土耳其人(11~13世纪)。长时期以来,各族人民逐渐融合。在政治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希腊人,帝国语言4~6世纪以拉丁语为主,7~15世纪以希腊语为主。拜占廷帝国融合罗马帝国的政治传统、希腊文化和希腊正教,创造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拜占廷文化。建筑艺术方面,如圣索菲亚大教堂,尤以雄伟庄严著称;还有皇帝圣宫和竞马场驰名于当时。拜占廷帝国将文字和东正教传给斯拉夫人。它所保存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起了一定的作用。
    拜占廷帝国在国际经济和文化交流方面还起过东西方的“金桥”作用。历史学家普罗科匹厄斯的《哥特战记》载有中国蚕子传入拜占廷的情况。中国从4世纪(魏晋时代)已与拜占廷有贸易、文化联系。中国由拜占廷输入的商品有琉璃、珊瑚、玛瑙等。拜占廷的民间幻术传入中国,与中国传统技艺相结合发展成为今天的中国杂技艺术。另外,拜占廷的宗教传入中国(景教),开欧洲宗教传入中国的先河。

拜占庭文化对整个欧洲甚至现代中国仍然有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6 19: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1380年04月16日——朱棣就藩北平



明成祖

其人介绍
  生辰: 农·1360年4月17日
  祭日: 农·1424年7月18日
    朱棣,汉族,明朝第三位皇帝。朱元璋第四子。初封燕王,镇守北平。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自称“靖难”。四年,破京师(今江苏南京),夺取帝位,杀方孝孺等人。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极力肃整内政,巩固边防,政绩颇著。在文化事业上,加强儒家文化思想的统治,大力扩充国家藏书。永乐四年(1406年),至御殿观览图书,问大学士解缙:“文渊阁内经史子集全备否?”解缙回答:“经史粗备,子集尚多阙。”他又说,士从家稍有余资,便欲购书,况于朝廷?遂召礼部尚书郑赐遣使购访天下遗书。又指示购奇书要不惜代价,“书值不可计价值,唯其所欲与之,庶奇书可得”。永乐年(1403年)命解缙等人编纂“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技艺之言,各辑为一书,毋厌浩繁。”动用文人儒臣3000余人,辑古今图书8000余种,谓“纂集四库之书,及购天下遗籍,上自古初,迄于当世”。于永乐六年(1408年)编成,共22877卷,装成11095册,定名为《永乐大典》。藏于“文渊阁”中,对保存古代文化典籍,有重要贡献。迁都后,在宫内东庑南,又建,“文渊阁”,南京之书,大量北运,把《永乐大典》运至北京后,专贮于“文楼”。使明代国家藏书建设发展迅速。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实为中华文化的一大贡献。现仅存世3%。

    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明朝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今江苏南京)。洪武三年(1370年),受封燕王。曾居凤阳,对民情颇有所知。十三年就藩北平(今北京),多次受命参预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先后死去,朱棣不仅在军事实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为诸王之首,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发动靖难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乐(1403~1424年)。

    即位后五次北征蒙古,追击蒙古残部,缓解其对明朝的威胁;疏通大运河;迁都并营建北京,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定都北京的汉人皇帝,奠定了北京此后500余年的首都地位;组织学者编撰长达3.7亿字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设立奴儿干都司,以招抚为主要手段管辖东北少数民族。更令他闻名世界的是郑和下西洋,前后七次,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沟通了中国同东南亚和印度河沿岸国家。明成祖可谓功绩累累的一代雄主。

    朱棣即位之初,对洪武、建文两朝政策进行了某些调整,提出“为治之道在宽猛适中”的原则。他利用科举制及编修书籍等笼络地主知识分子,宣扬儒家思想以改变明初嗜佛之风,选择官吏力求因才而用,为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朱棣在位期间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他对建文时逆命诸臣,残酷屠杀,大肆株连。永乐初,曾先后复周、齐、代、岷诸王旧封,但当其皇位较巩固时,又继续实行削藩。周、齐、代、岷诸王再次遭到削夺;迁宁王于南昌;徙谷王于长沙,旋废为庶人;削辽王护卫。他还继续实行朱元璋的徙富民政策,以加强对豪强地主的控制。永乐初开始设置内阁,选资历较浅的官僚入阁参与机务,解决了废罢中书省后行政机构的空缺。朱棣重视监察机构的作用,设立分遣御史巡行天下的制度,鼓励官吏互相告讦。他利用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设置镇守内臣和东厂衙门,恢复洪武时废罢的锦衣卫,厂卫合势,发展和强化了专制统治。

    朱棣十分重视经营北方,永乐初即改北平为北京,设行在六部,增设北京周围卫所,逐渐建立起北方新的政治军事中心。七年在女真地区,设立奴儿干都司。与此同时,争取与蒙古族建立友好关系。鞑靼、瓦剌各部先后接受明政府封号。八年至二十二年,朱棣亲自率兵五次北征,巩固了北部边防。五年派兵统一安南(今越南),在河内设立了交趾布政司(行省),进行直接统治。七年开始了营建北京天寿山长陵,以示立足北方的决心。十四年开工修建北京宫殿,十九年(公元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朱棣为保证北京粮食与各项物资的需要,于九年疏浚会通河,十三年凿清江浦,使运河重新畅通,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对其他边疆地区的统治也得到发展。十一年平定思南、思州土司叛乱后,设立贵州布政使司,为加强对乌斯藏(今西藏)地区的控制,朱棣派遣官吏迎番僧入京,给予封赐,尊为帝师。他还于四年设立哈密卫,并多次派遣陈诚、李达等人赴西域(今新疆),加强了政治、驻军和贸易往来,全国统一形势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

    朱棣注意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认为“家给人足”、“斯民小康”是天下治平的根本。他大力发展和完善军事屯田制度和盐商开中则例,保证军粮和边饷的供给。派夏原吉治水江南,疏浚吴淞。在中原各地鼓励垦种荒闲田土,实行迁民宽乡,督民耕作等方法以促进生产,并注意蠲免赈济等措施,防止农民破产,保证了赋役征派。通过这些措施,永乐时“赋入盈羡”,达到有明一代最高峰。

    为开展对外交流,扩大明朝的影响,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起,朱棣派郑和率领船队七次出使西洋,所历三十余国,成为明初盛事(见郑和下西洋)。永乐时派使臣来朝者亦达三十余国,中亚的帖木儿帝国也与明朝多次互派使者往来。浡泥王和苏禄东王亲自率使臣来中国,不幸病故,分别葬于南京和德州。四年朱棣派兵征安南,次年安南内属,于其地设交趾布政使司。

    永乐时全国范围阶级矛盾相对缓和,但由于国家支出过大,赋役征派繁重,使有些地区发生了农民流亡与起义,十八年山东发生的唐赛儿起义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一支。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葬于长陵,庙号太宗,嘉靖时改成祖。谥号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明成祖(1360一1424年)名朱棣,1402至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原来被封为燕王,后通过“靖难之役”从侄儿建文帝手中夺取了皇位。他死后的谥号是“文皇帝”,所以有的史书又称他为“文皇”。他的庙号是太宗,所以在《明实录》中他的实录就被称作《太宗实录》。后来,嘉靖皇帝将他的庙号改为“成祖”,所以后人便一直称他为“明成祖”。

    在我国古代著名的帝王当中,和明成祖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是郑和下西洋、奴儿干都司、《永乐大典》等等。稍有点历史知识的人还知道,明成祖五征漠北,80万大军下安南,浚通大运河,大规模营建北京。作为一个封建帝王,明成祖能干好其中一件事就足可济身到著名帝王之列,他却干成了那么多,而事实上还不止这一些。但是,他的名字也和“诛十族”、“瓜蔓抄”之类的残暴行为联系在一起,因而使得他的形象严重受损。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位大明皇帝的波澜壮阔的一生吧!



青少年时代


    明成祖出生于元末的战乱时期。那时群雄并起, 互相征伐。在成祖出生时,朱元璋与陈友谅正打得不可开交,以至于连给儿子起个名字的工夫都没有。明成祖朱棣自称是马皇后嫡生,实际上他的生母是个贵妃,为此衍义出许多的野史和传说。明成祖长大后被封为燕王,就藩北平(今北京)。他娶徐达的长女为妻,成了他的好内助。燕王是诸王当中势力最强的一个,在抵御蒙古诸部的内扰中,他得到了锻炼,也初步展示了他的军事才能。

乱世婴儿

    元末是个战乱年代,大批老百姓流离失所。真是乱世出英雄,朱元璋异军突起,以应天(今南京)为根据地,积极扩充地盘。朱元璋多妻多子,朱棣是他26个儿子中的第四子。其中有好几个儿子都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谁。明朝建立时,朱棣已是一个八九岁的儿童。那时全国仍很凋敝,满目疮痍。这一切都在朱棣的幼小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一> 生于乱世

    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朱棣出生于当时称作应天府的南京。应天,是顺应天命的意思。4年前(1356年),朱元璋渡江攻下集庆(南京),就将集庆改名为应天。他要顺应天命,推翻元朝,削平群雄,自己当皇帝。现在他又有了第四个儿子,照理应该好好庆祝一下。几乎与明成祖呱呱坠地的同时,前线传来了陈友谅进攻太平(今安徽涂县)的告急文书。陈友谅如果攻陷了太平,并要接着进攻应天。但军情紧急,他甚至对自己的这个儿子都来不及看上一眼,便又到前线指挥打仗去了。至于怎么样为这个孩子取个吉祥名字,他就更没有功夫去琢磨了。

  <二>七岁始名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旧历年底,朱元璋准备转过年头就要正式登极做皇帝了,看到自己已经有了7个儿子,自然是满心高兴。这时形势已经初安,他决心要为儿子们正式取名了。十二月二十四日。他祭告太庙,把自己渡江后生了7个儿子归因于祖上的阴德: 仰承先德,自举兵以来,渡江生子七人。今长子命名曰标,.....曰棣.....
这时明成祖已经7周岁,他这才和众兄弟一样有了自己的名字。

  <三>生母之谜

    明成祖的生母是谁,居然还是个谜,这在常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但这个谜确实存在,数百年来一直扑朔迷离。中国古代正妻生的儿子称嫡子,非正妻生的儿子称庶子。正妻被称为嫡母,其它的妾被称为庶母。对帝王家来说,嫡子和庶子在名份上有重大差别。按照封建宗法制度,皇帝死了,皇位要由嫡长子继承。即使嫡长子死得早,如果嫡长子有儿子,也要由嫡长子的嫡长子来继承,其它庶子则不得觊觎。

    明成祖自称是马皇后所生,自然也就是所谓嫡子了。其实,经历代学者考证,明成祖的生母不是马皇后。成祖的生母问题,不只是关系到他的身世,而且深刻地影响到他一生的行为。

    明成祖朱棣在宫廷中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期。他11岁的时候被封为燕王。又过了10年,他已成了一个英姿飒爽的青年,便率领护卫就藩北平。这段时期的生活对他以后的道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宫廷生活
    在一般人看来,帝王子孙们的宫廷生活一定是非常幸福的。其实不然,除了物质生活富足以外,其它乐趣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是枯燥乏味的。

    参加朝祭

    他们要没完没了地参加各种朝见和祭仪,都要一本正经,不能有半点儿戏。除此之外,就是跟随几个大儒一天到晚诵读儒家经典。只是他们偶而到郊外走动时,才能目睹到一些民间生活情趣。每当他的皇帝老子要举行大祭如郊祭、谒庙时,朱棣和他的弟兄们都要去助祭。第一次可能还觉得挺新鲜,但时间一久,其枯燥乏味是可以想见的。

    习儒尊孔

    另一项主要生活内容就是学习儒家经典了。朱元璋年轻时没机会上学,后来只是在马背上学了点文化,当他亲自撰写诏敕或什么祭文时,语句都是似通非通的。他为徐达墓撰写的碑文,谁也断不开句。朱元璋一生都为自己文化水平低而遗憾。因此,他十分重视对孩子们的教育。

    朱元璋称帝的第一年,就在宫中修建了大本堂.作为太子和诸弟学习的场所。堂中藏有大量历代图籍,供他弟兄们观览。征聘各地名儒,轮班授课,教育太子和诸王。师傅都是满腹经纶的大儒,其中如宋濂等。他前后十几年,向太子和诸王讲四书五经,讲封建礼法,一举一动都要合封建礼仪。

    教育有方

    如何教育这些皇子们,朱元璋对儒臣们提出了他的教育方针:“譬如一块精金,要找高明工匠打造,有一块美玉,也要有好玉匠才能成器。有好子弟,不求名师,岂不是爱子弟还不如爱金玉吗?

    我的孩子们将来是要治理国家的,各功臣子弟也要做官办事。教育他们的方法,最要紧的是正心。心一正,万事都能办好;心不正,各种邪欲都来了,这是最要不得的。要教他们切实的学问,用不着像一般文士那样,只是会记诵辞章,没一点好处。” 在朱元璋看来,学问重要,德性更重要。

师道尊严

    在皇子们的师傅中,有一个叫李希颜的,原是个隐士,因名气高,朱元璋写了亲笔信把他征召入京,让他当皇子们的老师。在古代,私塾的老师手里都有个戒尺,学生不听话就要挨打。他大概已经习惯了这一套,对皇子们依然很严厉。有一次,一个皇子不听话,让他打在脑袋上,肿起个泡。朱元璋见了很心疼,一时大怒,准备治李希颜的罪。高皇后在旁劝解道:“师傅教我们的儿子以圣人之道,哪里还能对师傅发怒呢?”朱元璋这才消了气,不久还让李希颜升了官。史书中没记载挨打的是不是朱棣,但他肯定是在这样严肃的气氛中进行学习的。

言传身教

    朱棣兄弟们除了接受师傅们的教育外,还要随时接受朱元璋的训诫。洪武元年(1368年)十二月的一天,朱元璋退朝回宫,趁朱棣兄弟们都在跟前,便指着宫中的一片空闲地对他们说:“这里并不是不可以建亭台楼榭,作为游玩场所,只是不忍心多费民财罢了。过去商纣王大造琼宫瑶室,结果使天下人都怨恨他。汉文帝曾想建露台,因怜惜一百两银子的费用,就没有建,所以当时国泰民安。你们以后要经常心存警戒啊!”在这种场合,朱棣兄弟们都要格外恭谨,否则的话,一受惩罚就比师傅们更严厉。

    朱棣从他父皇那里接受的完全是封建正统教育。对此,朱元璋曾有一段明确的自白:朕于诸子常切谕之:一、举动戒其轻;二、言笑厌其妄;三、饮食教之节;四、服用教之俭。怨其不知民之饥寒也,尝使之少忍饥寒;怨其不知民之勤劳也,尝使之少服劳事。

    可以看出,朱棣弟兄们不只是要学书本,而且平时一言一行都要合乎封建规范。这对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年来说,并不是一件惬意的事。

习武强志

    朱元璋不希望他的儿子们成为文弱书生,就让他们经常做些强健筋骨的活动。他当吴王不久,看到7个儿子渐渐长大了,“宜习劳,令内侍制麻履行滕。凡诸子出城稍远,马行十七,步行十三。”所谓麻履,就是麻鞋,行滕是指缠腿。这里是说,让朱棣兄弟7人都穿着麻鞋,裹上缠腿,像士兵那样到城外远足,十分之七的路骑马,十分之三的路要步行。这对长期住在深宫大院中的皇子们来说,虽说劳累点,但还是饶有兴味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还要不时地在演武场上练习武备,以健体强志。

体民疾苦

    洪武九年(1376),朱棣已是17岁的英俊青年,他的父皇准备让他们到外地去当藩王了,感到有必要让皇子们体验一下民间的生活。就在这一年,朱棣兄弟们一起来到安徽凤阳老家,那时被称为“中都”。这里埋葬着他们的祖父母,也是他们的父皇小时候为大户人们放牛放羊的地方。这里也是“十年倒有九年荒”的穷乡,老百姓的生活都很困苦。在这里,朱棣仿佛看到,他的父皇小时候是怎么样受苦受难,创业是多么的艰难。他在这里住了三四年,民间生活对他的思想意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朱棣是个有心人,“民间细事,无不究知”。他当皇帝以后,还经常对儿子们说起他这段生活。认为自己能南北征战,不畏塞外风寒,就得益于这段经历。朱棣在凤阳的这段生活可看作是宫廷教育的实习阶段,他回去就要准备到外地去当藩王了。


受封燕王
    朱棣的长兄朱标,即南京一带所习称的“大头太子”,在朱元璋称吴王时就被立为世子。洪武元年(1368)正月初四日,朱元璋大祭天地于南郊,在郊坛南边正式登极称帝。他连赠祖上四代,册封马氏为皇后,立朱标为皇太子。

早立藩卫

    在朱元璋看来,元朝之所以经常发生宫廷政变,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早立太子,因此他一称帝就要解决这个问题。他还看到当元末农民起义四处爆发的时候,元王朝在各地缺少强有力的藩卫。有鉴于此,洪武三年(1370)他就作了封藩的安排,即把各个小儿子封到各地当藩王。他为了不使天下人感到他私心太重,在封藩前还特意作了一番表白:

    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

诸子封王

    封诸子为王的这件事也就定下来了。对这么一件重要的事,朱元璋当然要发一个正式诏谕:

    考诸古昔帝王,既有天下,子居嫡长者必正位储贰。若其众子,则皆分茅胙土,封以王爵,盖明长幼之分,固内外之势者。联今有子十人。前岁已立长子为皇太子。爰以今岁四月初七日,封第二子为秦王、第三子为晋王、第四子为燕王、第五子为吴王、第六子为楚王、第七子为齐王、第八子为潭王、第九子为赵王、第十子为鲁王、使孙为靖江王,皆授以册宝,设置相傅官属。凡诸礼典,已有定制。于戏!众建藩辅,所以广盘石之安;大封土疆,所以眷亲支之厚。古今通谊,朕何敢私!

    也就在这一天,朱棣便有了燕王的身份。

汉唐旧制

    朱元璋分封诸子为藩王,口口声声说是“遵古先哲王之制”,我们不妨简单回顾一下古代帝王是怎样搞分封的,看看朱元璋又作了哪些损益。

    汉朝建立后,刘邦也实行分封,起初是同姓王和异姓王并存,后将异姓王渐次削夺,只保留同姓王。这些同姓王在封国内有政治、经济、军事大权,后来终于造成“吴楚七国之乱”,旗号是“清君侧”,实际上是要夺皇位。晋初大封同姓子弟为王,且握有军政实权,后酿成“八王之乱”。唐代虽也封皇室子弟为王,但“有名号而无国邑”,都要住在京城的宅院里,由宦官进行管理。宋代大体沿用了唐代的做法,只是稍作改动。宋代封王只及自身,不得世袭,可以像庶民子弟一样,参加科举考试为官。元代封皇子为王,派往各行中书省,专制一方,俨然是地方上的军政首领,明显带有民族压迫的色彩。

分封太侈

    在朱元璋看来,还是汉代的分封办法比较好,使封国和郡县相间,便于监视。在此基础上,他建立了自己的分封制度。这种制度不仅对朱棣本人,而且对明代的政治都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

    按照明制,皇子封为亲王都授予金册金宝,年食禄米万石。其护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万九千人”。但这只是就一般情况而言,像北边防御蒙古的几个藩王,所统兵上都超过此数。例如在大宁的宁王“带甲八万,革车六千”。这些藩王的府第、服饰和车旗等,“下天子一等”,公侯大臣见了他们都要“伏而拜谒”。

    藩王的嫡长子立为世子,即藩王的未来接班人,10岁时就授予金册金宝。其它诸子则授予涂金的银册银宝,封为郡王。以后各世子孙都有封爵,自六世孙以下都封为奉国中尉。他们生的时候要向宗人府请名,年龄大了要请婚。但他们不能从事士农工商之类的行当,只是坐糜俸禄。明中期以后,皇室成员的俸禄成了国家沉重的包袱。

拥兵自重

    藩王没有行政权,只有军事权。朝廷调地方军队,地方守镇官还要得到当地藩王令旨后才能调动。遇有战事,即使元勋宿将也要听藩王节制。当燕王朱棣率军征讨乃儿不花时,像傅友德那样的大将也要受他调遣。朱元璋感到他这套制度比以往历代都严密,大明江山可以长治久安了。但他万万没有想到,他刚死,那里就爆发了朱棣与建文皇帝争夺皇位的“靖难之役”。

一语成谶

    对这种分封的弊端,一些有远见的大臣早就看出来了,只是很少有人敢公开说。著名的文士解缙率直敢言,他“数上封事,所言分封势重,万一不幸,必有厉长、吴潞濞之虞”。说得最直率的大概就是那个平遥县的训导叶伯巨了。洪武九年(137),叶伯巨上书言事,说明太祖“太过者三”,第一条就是“分封太侈”:,诸王各有分地,盖惩宋、元孤立,宗室不竞之弊。而秦、晋、燕、齐、梁、楚、吴、蜀诸国,无不连邑数十,城廓宫室亚于天子之都,优之以甲兵卫士之盛。臣恐数世之后,尾大不掉,然则削其地而夺之权,则必生觖望,甚者缘间而起,防之无及矣。议者曰,诸王皆天子骨肉,分地虽广,立法虽侈,岂有抗衡之理?臣窃以为不然。何不现于汉、晋之事乎?孝景,高帝之孙也,七国诸王,皆景帝之同祖父兄弟子孙也,一削其地,则遽构兵西向。晋之诸王,皆武帝亲子孙也,易世之后,迭相攻伐,遂成刘、石之患。由此言之,分封逾制,祸患立生,援古证今,昭昭然矣。

    朱元璋见疏大怒,认为这是离间他们一家骨肉,要亲手射杀他。叶伯巨终于为此事死在狱中。不幸的是,叶伯巨所言果然成了事实。

良助贤佐

    朱棣在就藩燕京以前,朱元璋还为他完了婚,妻子就是中山王徐达的长女。朱元璋听说她“贞静,好读书”,被人称为“女诸生”,就把徐达找来说:“你我是布衣之交。古代君臣相契的常结为婚姻,你的长女就嫁给我的四子朱棣吧。”徐达自然是满口答应。徐氏于洪武九年(1376)被册封为燕王妃,第二年就成了亲。这时朱棣18岁,徐妃16岁。就是这位看来贤淑贞静的徐妃,后来成了朱棣夺天下、治天下的得力内助。

就藩北平

    洪武十三年(1380)春天,朱棣从凤阳回到南京,受命就藩北平。他的府邸就是元朝的旧宫,其规制如同天子。按照规定,藩王的府邸“亚天子一等”,其它诸王都是如此。为了这件事,朱元璋还曾特地告谕诸王,要他们不要与燕王攀比,因燕王府邸是元朝旧宫,不需要新建,他们新建的府邸则都要按规定办事。不难看出,朱元璋对燕王寄望殊深。

    北平是元朝都城,位置险要,燕王的二哥和三哥分别就藩西安和太原,就藩时间还早于燕王两年,都没让他们去北平,而是把北平留给了燕王,其中似乎有“深意存焉”。从朱元璋为诸王选的妃子来看,燕王妃是明王朝第一功臣徐达的长女,而这种婚姻实质上是一种政治行为,在这点上其它诸子也是比不上的。这对朱棣以后的发展都是很重要的因素。

新的起点

    这时的燕王已是21岁的英俊青年。他没有留恋风光旖旎的南国春色、而毅然甘冒“雪花大如席”的北国风寒。他出发了,率领着数千护卫,浩浩荡荡地奔赴北平,满怀着信心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他知道,这是他一生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


靖难之役
    明太祖朱元璋为御侮防患,在位期间曾两次分封诸子为藩王。藩王各拥重兵,坐镇一方,其中尤以秦、晋、燕、宁诸王势力最强。洪武二十五年(1392)太子朱标病故,继立为皇太孙的朱允炆对诸王势大难制深感忧虑。洪武晚年,功臣宿将被诛杀殆尽,北方军事均以诸王主之。不久,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先后死去,而燕王朱棣与周王朱橚及齐、代诸王均拥兵自重,多行不法,朝廷孤危。故1399年朱允炆即位后,即与齐泰、黄子澄等密议削藩。以燕王势大难图,故削藩自燕王同母弟周王始,周、代、岷、湘、齐诸王先后削夺,湘王自焚,余皆废为庶人。为图燕王,朱允炆令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以谢贵控制北平(今北京),另以都督宋忠、徐凯、耿瓛屯兵开平、临清、山海关一带,并调检燕府护卫军士,加强防燕措施。建文元年六月,齐泰将燕使邓庸下狱审讯,具得燕王将举兵反状,乃发兵逮燕府官属,并密敕张信逮捕燕王。张信为燕王旧部,此时遂降燕,朱棣随即为备。七月,朱棣以计擒杀张昺、谢贵,并命燕府护卫指挥张玉、朱能率兵乘夜攻夺北平九门,遂据北平。后以尊祖训、诛“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国“靖难”为名,誓师出征。

    战事之初,因北方诸将多燕王旧部,降燕从战者甚多。燕军先后下通州、蓟州、怀柔等城,宋忠等战死。八月,朱允炆以太祖旧将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师三十万伐燕。先锋抵雄县,为燕师所袭,九千人全部战死。复战于真定(今河北正定),又大败。朱允炆遂以勋戚李景隆代耿炳文,调兵五十万伐燕,筑垒九门,围攻北平。十月,朱棣亲自率精骑袭大宁,执宁王朱权及其妃妾世子,得其部朵颜三卫骑兵,兵力骤增。李景隆乘虚攻北平,但不能克。燕王师自大宁返回后,于郑灞大破李景隆军。朱允炆被迫罢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寺卿黄子澄职,以缓燕师。建文二年四月,双方又战于白沟河,李景隆再次战败,燕师乘胜围攻济南。山东参政铁铉固守济南,以逸待劳,燕师久攻不下,败还。九月,朝廷升铉为山东市政使,改命盛庸代李景隆。十二月,盛庸率师与燕军会战于东昌(今山东聊城),燕师大败,主将张玉战死。建文帝于三年复齐、黄职。二月,燕师再度南下。三月,败盛庸于滹沱河,再败吴杰等于藁城。朱允炆以放逐齐、黄为名,使其外出募师勤王。当时,燕师虽多胜,但损失颇重,而朝廷军源颇广,燕军于河北、山东一带所攻下的城邑,兵回后又为朝廷兵所据。同年底,有内臣自京师告密,朱棣知南京空虚可图,决计改变战略,于四年正月率师南下。四月,连破何福、平安师,五月克泗州、扬州。建文帝遣庆成郡主至燕师,乞割地求和,燕王不许。六月,江防都督陈瑄以舟师降燕,燕师渡江,下镇江,直逼南京。谷王朱橞与李景隆开金川门降燕,南京城陷,宫中火起,朱允炆不知所终。

    朱棣下南京后,自即皇帝位,下令大索齐泰、黄子澄等建文朝臣五十余人,榜其名曰奸臣,大行屠杀,并实行族诛之法,族人无少长皆斩,妻女发教坊司,姻党悉戍边。朱棣还令尽复建文中所改的一切成法和官制,以表明其起兵目的在于恢复祖训。

    此役是明初围绕皇权斗争日趋激化的必然结果。朱棣以强藩起兵夺取皇位后,北方不再有强藩存在。遂继续实施朱允炆的削藩政策,并改革中央行政机构,建立厂卫,继又迁都北京(见永乐迁都),使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死后葬于长陵。


永乐迁都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北面昌平县境天寿山南麓,距首都北京约五十公里,陵域面积达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环葬着明代的十三位皇帝,统称十三陵。十三陵中的首陵,是成祖永乐皇帝的长陵。这位皇帝虽在明代历史上的名气很大,却不是遵照封建帝位继承法,用和平的手段当上皇帝的,而是以武力强取豪夺争得了天下。

  原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早死,不得已只好改立皇太孙朱建文为合法继承人,另外分封诸子为诸王。太祖朱元璋死后,皇太孙继任,是为建文皇帝。

  可是好景不长,他驻守北平的叔父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也就是说以铲除现任皇帝身边的坏人为名,起兵推翻了他的统治,建文帝下落不明,燕王以胜利者的身份做了皇帝,这便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永乐皇帝。  按正常的国家制度和君臣伦理原则,燕王作为一方诸侯起兵反对中央政权本是大逆不道,而明朝的官员忠于国家合法制度的建文皇帝,积极抵抗燕王的军队,应该算是明朝的忠臣。

  可是,当建文帝一完蛋,燕王率领他的难兄难弟控制了局势,本人摇身一变成了永乐皇帝,这事态也就随着急转直下了。

  尽管明朝还是明朝,但却是燕王的明朝,而非建文帝的明朝了,那些拥戴文帝的忠臣也就自然地来了个驴打滚儿,猛地变成了反明朝的“奸恶”,也就是现行反革命分子。

  这朱棣受他老子朱元璋奢杀成性的性格和理论的影响,也是一个极其出色的杀人魔王。根据“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血统论的原则,对那些直接参与抵抗运动的男性反革命分子,所采取的惩罚方法或剥皮,或油炸,或水煮,搞得整个南京城鬼哭狼嚎,哀声一片。

  与此同时,那些现行反革命分子的妻女、姊妹、儿媳、乃至外甥媳妇等等一切沾得上边的女人,统统弄到妓院里充当妓女,包括五十六岁的老太太在内。

  以上的惨景有的发生在南京,有的延续到北京。自从朱棣称帝后,一是觉得南京的血流得太多,在明代故宫的广场上,近自朝廊,远及附郭的雨花台,无不是血迹斑斑,这使得新上任的皇帝难免目击而心有不安。在这种刺激下,便动了迁都的打算,来一个眼不见心不烦,或者叫眼不见心可安。二是由于朱棣镇守北平多年,深知此地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便毅然决定将明朝的首都搬过来。

  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北平方面的臣僚开始奉旨征调工匠、民夫上百万人,正式营建北京宫殿。今天游客看到的故宫、天坛、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等规模宏大的建筑,就是自此开始陆续建造的。不知当时的杀人魔王朱棣是否意识到,他的这个抉择,客观上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永乐五年,皇后徐氏(开国名将徐达之女)死去,朱棣经过慎重考虑,没有在南京建陵安葬,而是派礼部尚书及“江西派”风水大师廖均卿等人去北京寻找“吉壤”,也就是通常说的风水宝地。


初师遇险
    今天朝阳东坝地区有马厂、马房、驹子房、行宫庙等许多与马字和帝王行迹有关的地名,这是为什么? 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明王朝。为了捍卫王室安全,他把儿子们分封到北方各重镇和全国著名城邑驻守。其中四子朱棣,就是封在北平的燕王。

  朱元璋在世时,长子、皇位继承人朱标病死。朱元璋死后,按历代帝王传位规矩,就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侄子当皇上,叔叔们却远离京师做藩王,有的还是久经战阵、屡建奇功、握有重兵的战将。四叔燕王朱棣就是“智勇有大略”,戍边北方、屡率雄师击败元蒙进犯的大将。因此他们把没有统治经验的侄子建文帝不放在眼里。建文帝感到自己受了威胁,就削废诸藩,将五个叔叔降为庶人。

  远在北平的燕王朱棣不等被人收拾,就凭借多年苦心经营的兵力和谋略,于1399年七月起兵杀出北平,直取南京。名义是铲除皇帝身边奸臣,为国消除灾难。不料刚出北平,就在今天东坝与南来之敌交锋,展开厮杀。这里是北平背负重山,面对平陆,诸山之水连河通海,坝河、亮马河、温榆河交汇处。朱棣骑一匹青骢马,被敌军追逼到一条河沟边。眼看就要没命,情急之下他问坐骑:你能跨过这沟,让我脱险吗?说完一抖缰绳,这马驮着朱棣噌地一下连跨三道河沟,甩脱追兵,化险为夷,最后累死。朱棣这才得以连陷通州、蓟州、德州、济南、宿州、扬州,1402年六月攻占南京,七月宣布称帝,年号永乐。 迁都北平改为北京后,为纪念当年初师遇险,坐骑忠勇,就在东坝建了马神庙,塑马供于庙中,当神祭祀。传说立庙之后,那马活了,常在夜间糟践庄稼。农民不堪其苦,偷着将庙毁了。传说归传说,朱棣迁都北京后,东坝以其水草丰美,宜于牧养皇家马匹,而一度成为明王朝的御马苑。这里每隔三四里建一个马厂,大大小小共有二十多个,养马若干,可谓遍地开花。每个马厂都有围墙,墙里盖有马棚,墙外草地平旷,马群悠闲自在。母马怀孕产崽,就盖了驹子房负责接生。

  1452年,景泰皇上还命在东坝建了三十间驼房,养过骆驼。1460年,失了王位又复辟成功的皇上明英宗得意洋洋,年号改为天顺。他这年就亲临东坝,到马厂视察点验仪仗卫兵。

  御马苑如此受到皇上重视,当然要立祠纪念,而且礼制规格也高,不归一般祭祀官员领导,而是直接隶属皇家专管宫廷祭祀的光禄寺。每年春节、冬至、皇上生日,都由宫内太监或近臣侍僚前来拜祭。到万历年间,马房增到二十四个,逆贤宦官为讲排场,就在东坝建了城墙。每来检查工作,都要在城楼上升坐喝酒,直到深夜。城下则燃起焰火花炮助兴,热热闹闹如过元宵。  这一切都烟消云散。而马厂、马房、驹子房、行宫庙等与马字和帝王行迹有关的地名,就这么留存下来了…… 


弊政:诛十族、瓜蔓抄和厂卫特务
诛十族

    方孝孺是建文帝最亲近的大臣他也视建文帝为知遇之君,忠心不二,明成祖的第一谋士姚广孝曾跪求朱棣不要杀方孝孺,否则“天下读书的种子就绝了”,明成祖答应了他。南京陷落后,方孝孺闭门不出,日日为建文帝穿丧服啼哭,明成祖派人强迫他来见自己,方孝孺穿着丧服当庭大哭,叫人反复劝他归顺,不听明成祖要拟即位诏书,大家纷纷推荐方孝孺,遂命人将其从狱中召来,方孝孺当众嚎啕,声彻殿庭,明成祖也颇为感动,走下殿来跟他说:“先生不要这样,其实我只是效法周公辅弼成王来了。”方反问:“成王安在?”明成祖答:“已自焚。”方问:“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道:“国赖长君。”方说:“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道:“此朕家事!”并让人把笔给方孝孺,说:“此事非先生不可!”方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死即死,诏不可草。”成祖暗压怒火说:“即死,独不顾九族乎?”方孝孺用更大的声音答道:“便十族奈我何?”
朱棣气急败坏,恨其嘴硬,叫人将方孝孺的嘴角割开,撕至耳根,大捕其宗族门生,每抓一人,就带到方面前,但方根本无动于衷,头都不抬。
    明成祖彻底绝望了,也横下一条心,把方孝孺的朋友门生也列作一族,连同宗族合为“十族”,总计873人全部凌迟处死~!方孝孺一介书生,手无束鸡之力,却面对专制君主的屠刀视死如归,抗节不屈,这可谓感天地泣鬼神!受到后人的无限敬仰和赞颂。就其个人气节来看,历史上实在不多见,这正应了中国人的一句话:“士为知己者死!”
   
    另解十族为:
    诛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即: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姊妹、儿子);母族三即: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从母子(娘舅);妻族二是岳父、岳母。 诛十族,就指明代方孝孺一案了,第十族:方孝孺的所有弟子,也有的说所有朋友门生。

瓜蔓抄

    瓜蔓抄是明成祖朱棣夺位后诛戮建文诸臣之手段。因残酷诛戮,妄引株连,如瓜蔓之伸延,故名。初因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攻占南京后,左佥都御史景清行刺未遂,朱棣下令夷其九族,尽掘其先人冢墓。又籍其乡,转相攀染,致使村里为墟。后遂泛指朱棣穷治忠于建文诸臣之举。如方孝孺被灭十族,坐死者八百七十三人,外亲坐死者复千余人;练子宁之死,弃市者一百五十一人,九族亲家之亲,被抄没戍远方者又数百人;陈迪之死,远戍者一百八十余人;司中之诛,姻族从死者八十余人;胡闰之死,全家抄提者二百七十人;董镛之死,姻族死戍者二百三十人;卓敬、黄观、齐泰、黄子澄、王度、卢原质等之死,多者连坐三族,少者一族。杀戮之惨,株连之多,实为史所罕见。

厂卫特务

    明成祖又设立东厂,这是一个缉捕“叛逆”的特务机关,起初直接受明成祖指挥,后来统辖权移到宦官手里,有事可直接向皇帝报告,权力在锦衣卫之上。明宪宗时增设西厂,用太监汪直为提督。其为员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明代锦衣卫、东厂和西厂都是特务机构,合称“厂卫”。厂卫制度是明朝封建皇权膨胀的产物。

奴儿干都司和倭寇问题
奴儿干都司

    明官署名。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简称奴儿干都司,一作奴尔干都指挥使司,成祖永乐七年(1409)置,是中国明朝明成祖时在东北黑龙江出海口一带(今俄罗斯境内)所设立的一个军事统治机构。治所在黑龙江下游东岸特林,有卫、所四百余,屯驻军队,为当地军政机构。辖区东至海,东北包有库页岛,西至斡难河(鄂嫩河),南接图们江,北抵外兴安岭。永乐十一年(1413)与宣宗宣德八年(1433)曾二次在特林修建永宁寺,并立有二碑。清光绪三十年(1904),二碑被帝俄政府劫去,移置海参崴博物馆。

    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明朝派人至奴儿干地区招抚,次年各部归附,朝廷任命各首领为指挥同知等职,其后数年,明朝即以此为基础,逐渐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成立了一百三十一个卫,永乐七年(1409年),在当地官员忽剌修奴的建议下,在黑龙江入海口一带成立都指挥使司以统辖各卫,以康旺为都指择同知,王肇舟为指挥佥事。

    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的统治范围东、南及于海、并越海抵苦夷(库页岛),西至斡难河(今鄂嫩河),北至外兴安岭。
其对于东北地区的统治并非直接掌管,而仅是在重要地点设军事据点及发展交通路线,各族实质上仍由各部族自行统治,而除少数官员之外,大多数官军人员由当地部族人民担任,中央间或派遣人员加以巡视宣慰各族人民。明成祖之后,对于东北的经营较不重视,该地官员大多成为世袭而不受中央控制,英宗正统年间,正式废除了奴儿干都司。

倭寇问题

    明代倭寇的活动,以嘉靖朝为界可大体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从元末、明初到正德年间。元末,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其内战中的败将残兵、海盗商人及破产农民流入海中,乘明初用兵之机,屡寇滨海州县。洪武时,海防整饬,尚未酿成大患。经永乐十七年(1419)六月的望海埚之战,明辽东总兵刘江率师全歼数千来犯之倭后,倭寇稍稍敛迹。

郑和下西洋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每次都由苏州刘家港出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远航了有八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逝。民间故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宝太监下西洋。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 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郑和在公元1414年(永乐十二年)由非洲带来长颈鹿。沈度《瑞应麒麟颂》的附图,由明宫廷画师所绘。

    下‘西洋’的定义:明朝初期以婆罗(Borneo)/文莱为界,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故过去所称南海、西南海之处,明朝称为东洋、西洋,且暹罗湾之海,称为涨海。


赫赫文治——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明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纂修大型类书,永乐二年(1404年)十一月编成《文献大成》。
  
    《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收录入《永乐大典》的图书均未删未改,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真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全书体例“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检索非常方便。
   
    《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全书正文22877卷,目录60卷,装成11095册,总字数约3.7亿字。书中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宋元以后的佚文秘典,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达8000余种,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对西藏的功绩
    河州卫口外的边都沟(今青海省循化县文都乡)土司,一直延续到近代,即是十世班禅大师所出身的文都千户家族。该家族原在西藏,与萨迦款氏家族同宗,先祖随八思巴到青海,定居在循化文都,成为当地的藏族首领。明朝初年该家族归附明朝,其首领赏思曾进京朝贡,受到明成祖的封赏。直到本世纪五十年代,文都千户家还保存着明成祖赐给赏思的敕书和铜牌,敕书中写道:
   “奉天承运 皇帝敕曰: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俺汉人地面西边,西手里草地里西番各族头目,与俺每近磨道。唯有必里阿卜束,自俺父皇太祖高皇帝得了西边,便来入贡,那意思甚好。有今俺即了大位子,恁阿卜束的儿子结束,不忘俺太祖高皇帝恩德,知天道,便差侄阿卜束来京进贡,十分至诚。俺见这好意思,就将必里千户所升起作卫。中书舍人便将俺的言语诰里面写得仔细回去,升他做明威将军、必里卫指挥佥事,世世子孙做勾当者。本族西番听管领着。若有不听管属者,将大法度治他,尔兵曹如敕勿怠。
     永乐元年五月初五日 上钤敕命之宝。”  


相关评价
   明成祖朱棣是历史上争议颇大的一位帝王,他立有不世之功,创造了明初盛世,但他好大喜功,多疑好杀,手上沾满了鲜血。总体来说是功大于过。
  朱棣十一岁就被父亲朱元璋封为燕王,并于二十一岁就番北京,当时蒙元的势力虽然已经被赶到了大草原上,但还具有相当强的军事实力,并不断骚扰明朝的北部边境。因此北京并不安宁,它是作为一个军事重镇而存在的。朱元璋将朱棣分封在北京,就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代替功臣宿将掌握兵权,从而使明朝的政权更加稳固。可谁知就是这个四皇子,竟利用手中的兵权最终夺取了皇帝的位子,这是当初朱元璋无法预料到了。
  朱棣在北京期间,在众多忠臣猛将的指导下,迅速成长为了一位合格的军事指挥家,并在对元朝的作战中取得了重大的胜利,自己的军事实力得到了加强,在洪武末年已经成为北方最强的一镇诸侯。朱元璋去世后,皇太孙朱允文即位,年号建文。建文帝即位之初除了进行一系列的必要的改革之外,便在齐泰等人的提议下开始削番。在先后削夺了五位番王后,建文帝的矛头直指燕王朱棣。朱棣也立即采取行动,杀死了朝廷派到北京的驻守大臣,发动靖难。由于洪武时期的功臣已经被朱元璋杀戮待尽,因此朝廷只得派一些年轻将领挂帅。但由于朝廷的兵力强大,双方还是处在一个拉锯战的形势下。而此时建文帝的软弱就暴露了出来,由于它的一些列决策错误,加之朱棣直导南京策略的成功,建文四年,朱棣占领了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在群臣的“劝说”下,朱棣在南京即位,年号永乐。
  永乐初年,为清除建文余党,朱棣采取了血腥的政策,“瓜蔓抄”,“杀十族”都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有个文人犯了罪,不光他的亲戚九族,而且他的朋友也要被株连处死,这就叫杀十族。当时的恐怖气氛可见一斑。太监的势力在永乐朝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许多太监都参与到了政治中来,并成为了举足轻重的人物。永乐时期的一个重大事件就是郑和下西洋。 朱棣的另一个壮举就是建造紫禁城,当时北方还不安定,随时都有战争的可能,南京距离较远,指挥不便,因此朱棣下旨建造紫荆城,准备迁都。1416年开始修建阿北京宫殿,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朱棣在文治上也颇有建树,《永乐大典》的编纂就足以证明。《永乐大典》是解缙等人组织编修的,被誉为古代类书之冠。与清代的《四库全书〉相比,《永乐大典》更具价值,因为他对古代的书集只是做了收集、整理、分类,并没有大的改动。而满清统治者编的《四库全书》对于反映民族战斗精神的作品尽量抽毁,对于不得不收录的名家名作则大肆篡改。因此《永乐大典》无愧于古代类书之冠的称号。
  永乐十年以后,为打击北元蒙古残部,缓解其对明朝的威胁,朱棣开始了北征,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北争的频率越来越快。1424年7月,朱棣在第五次北争时,病逝于榆木川,在位22年,终年65岁,葬于北京昌平天寿山下的长陵。

后妃子女
皇后
徐皇后

妃嫔
王贵妃
权贤妃

儿子
明仁宗
朱高煦
赵王朱高燧
朱高爔

女儿
永安公主,母不详。下嫁袁容。袁容,寿州人,父洪以开国功,官都督。洪武二十八年选容为燕府仪宾,配永安郡主。燕兵起,有战守功。永乐元年进郡主为公主,容驸马都尉;再论功,封广平侯,禄一千五百石,予世券。凡车驾巡幸,皆命容居守。
初,都指挥款台乘马过容门,容怒其不下,棰之几死。帝闻之,赐赵王朱高燧书曰:“自洪武来,往来驸马门者,未闻令下马也。昔晋王敦为驸马,纵恣暴横,卒以灭亡。汝其以书示容,令械辱款台之人送京师。”容由是敛戢。
十五年,主薨,停容侯禄。宣宗即位,复故。卒,赠沂国公,谥忠穆。子祯嗣,卒,无子。庶弟瑄,正统初乞嗣。帝曰:“容封以公主恩,祯嗣以公主子。瑄庶子,可长陵卫指挥佥事。”天顺元年诏复侯爵,卒。弟琇,成化十五年嗣,卒。侄辂乞嗣侯,言官持不可。帝曰:“诏书许子孙嗣。辂,容孙也,辂后毋嗣,仍世卫佥事。”辂卒,子夔,弘治间乞嗣侯。不许。
永平公主,母不详。下嫁李让。让,舒城人,与袁容同岁选为燕府仪宾。燕兵起,帅府兵执谢贵等,取大宁,战白沟河有功,署掌北平布政司事,佐仁宗居守。其父申,官留守左卫指挥同知。惠帝欲诱致让,曰:“让来,吾宥尔父。”让不从,力战破平安兵。帝遂杀申,籍其家,姻族皆坐死或徒边。永乐元年进让驸马都尉,封富阳侯,食禄千石,掌北京行部事。卒,赠景国公,谥恭敏。子茂芳嗣侯。仁宗即位,以茂芳母子在先帝时有逆谋,废为庶人,追夺其父让并三代诰券毁之。是年,茂芳死。正统九年,主薨。天顺元年诏与茂芳子舆伯爵,卒。成化间,授舆子钦长陵卫指挥佥事。
安成公主,母徐皇后。成祖即位,下嫁宋琥,西宁侯晟子也。正统八年,主薨。
咸宁公主,母徐皇后。永乐九年下嫁宋瑛,琥弟也。袭西宁侯。正统五年,主薨。十四年,瑛与武进伯朱冕御也先于阳和,战死。
常宁公主,母不详,下嫁沐昕,西平侯英子。主恭慎有礼,通《孝经》、《女则》。永乐六年薨,年二十二。




关于其生母的争议
有人说根据明朝《太常寺志》的记载和明史学家吴晗的考证,其生母为高丽人碽妃。靖难后自称是孝慈高皇后马氏所生的嫡子。但史实上是碽妃到中国的时候1365年春,当时的朱棣已经5岁了(1360年四月十七日出生于应天府吴王宫),所以她不可能是成祖的生母。所谓的明《太常寺志》是被伪造和篡改过的,篡改者是张廷玉,这在民国时期就有人考证过了


朱棣也是有一定功劳的,但后来越来越残暴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6 19: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年04月16日——美国维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校园枪击案,造成包括韩裔凶手赵承熙在内共33人死亡,29人受伤,为美国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枪击事件。



有关当局至今还无法确定到底是什么使得赵承熙爆发并制造了16日的校园枪击惨剧。

  与他相识多年的人都说,赵承熙不管是愤怒、沮丧或是心烦,都从来没有任何表情。他通常都轻声说话,并且完全拒绝对老师和同学敞开心扉。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言人拉里·辛克尔说,赵承熙是个“独来独往的人”,学校很难找到关于他的信息。



独来独往的怪异青年

  赵承熙出生于1984年1月18日。美国移民部门的记录显示,1992年9月2日,赵承熙从底特律首次进入美国。他上一次更新绿卡的时间是在2003年10月27日。目前他仍然保留着韩国国籍。

  赵承熙的父母是一对在华盛顿经营干洗生意的韩国移民,他的姐姐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并就职于美国国务院。

  在他父母所居住的森特雷维尔社区,当地居民回忆说,赵承熙是个奇怪的年轻人。一名叫做克雷格·科恩斯的邻居说,数年前,他看到赵承熙站在他父母的房子前。

  当科恩斯向赵承熙问好时,赵转开头和身子。科恩斯说:“他就好像是一直在跟他自己谈话一样。”住在赵家隔壁的阿卜杜尔·沙什也说,在很多年时间里,赵承熙似乎都没有任何朋友。

连续两月购买枪支
  2007年2月9日,赵承熙从弗吉尼亚理工大学附近布莱克伯格的一家当铺购买了一支22毫米口径的Walther手枪。3月16日,他又从弗吉尼亚罗诺克市的一家枪械店用信用卡支付了285美元,买了第二支枪,这次是一支9毫米的Glock19。

  在购买这些枪械时,赵承熙使用的证件是他的驾驶执照。根据弗吉尼亚州的法律,每个月买一支枪是合法的。

  那支Glock枪在16日发生的两起枪击案中都被使用了。在整个枪击事件中,赵承熙装了好几次子弹。

  在赵承熙的一只手臂上,文着“IsmaleAx”几个字,虽然目前调查人员有诸多推测,但是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含义。

  枪击事件后,有关当局在赵承熙的宿舍里找到了两份共6页笔记。这些笔记并不是自杀信,也没有任何关于为什么他要这么做的线索。

  在这些笔记中充满了各种对“有钱的孩子”、“放荡的人”和“欺诈的吹牛者”的诅咒,甚至写出了他觉得令他沮丧的人的名字。两名政府官员说,赵承熙曾接受精神健康问题的治疗。

写死亡诗歌吓跑同学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英语系老师尼基·乔万尼早在2005年秋季教授诗歌课时就注意到了赵承熙,并有所警惕。

  当时赵承熙在上课时给同班同学拍照,并写到了死亡。乔万尼说:“孩子们总是写一些跟谋杀和自杀有关的东西。但是赵承熙的作品中有某种东西引起了我们所有人的密切留意。我们都对那感到很不舒服。”几天后,乔万尼发现原先听课的70个学生只剩下了7个,她问那些学生为什么没来,他们回答说因为害怕赵承熙所以不敢来上课了。

  乔万尼说:“当我意识到我的学生被吓到时,我知道我必须做点什么。”于是乔万尼找到赵承熙,告诉他应当改变他写的诗的类型,否则就别再上她的课。乔万尼说,赵承熙拒绝放弃这门课,并且说:“你不能强迫我。”

暴力剧本引起老师注意
  乔万尼只有求助于英语系主任露西·罗伊。罗伊决定自己给赵承熙进行一对一的授课。不过即使是在这些一对一的授课中,赵承熙也始终拒绝摘下墨镜。罗伊要求赵承熙去进行心理咨询,并表示她愿意陪着他一起走进心理咨询中心。赵承熙说他会考虑一下。

  此时,罗伊开始确定,人们应该对赵承熙有所注意,她不断对校方官员发出请求,要求他们“看看这个年轻人”。学校的官员对她的警告做出了回应,并感到同情,但是表示,由于赵承熙没有作出直接的威胁,因此他们对他无能为力。除了诗歌之外,赵承熙还写了一部小说和2个剧本。

  英语系学生斯蒂芬尼·德里说:“他的文章、剧本都极为病态和怪异。”当同学们在评论完他的作品后,问他是否还有什么意见,他总是耸耸肩,什么也不说。

  另一名曾与赵承熙同选一门课的前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学生伊安·麦克法兰说:“赵的剧本就像是来自噩梦……那些剧本充斥着扭曲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暴力……当学生们在课堂上对他的剧本作出评论时,我们都非常小心的措辞,以防他崩溃。”

“他从来不说一句话”
  所有曾经与赵承熙有过接触的人对他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沉默”。

  同为英语系四年级的韩国学生保罗·金说,赵承熙在学校里是如此内向,以至于他只知道在英语系里有赵这个韩裔学生存在,但是直到他们在课堂上见面,他才知道赵承熙是男是女。

  保罗·金说:“他从来不说一句话。即使教授问问题,也不说话。他看起来总是身体和精神都很差,好像他很压抑一样。”在2005年赵承熙上过的英国文学课上,当第一天老师要求学生们在一张纸上写下他们的名字时,赵承熙只写了个问号。

  曾与赵承熙同修这门课的夏洛特·彼得森说:“就连老师也在笑他,没人弄得懂他。”  


“沉默的杀手”为何失控杀人?
    枪击事件的目击者说,凶手赵承熙在整个射杀过程中时表情非常镇静,“完全清楚自己在做什么”。美国《华盛顿邮报》在报道中将其称为“沉默的杀手”,那么究竟是什么令赵承熙对他的老师和同学们开枪?在周围人的印象中,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赵承熙8岁时跟随父母从韩国移居到美国。在邻居们的眼中,他一直是沉默寡言的孩子。读大学时,赵承熙总是戴个帽子,坐在后排,很少在课堂上发言,也几乎不与人交谈。他的同班同学回忆说,在英国文学入门开课第一天,大家都围坐在一起介绍自己,但赵承熙却独自坐在一旁一言不发。老师发现他在签名册上只写了一个问号,于是问他“是叫问号吗?”赵承熙还是不回答。

    写作课教授露辛达·罗伊说,两年前赵承熙写了很多表现愤怒和暴力情绪的诗歌,令她十分担心,于是叫他不要参加集体课,另外对他进行辅导,还劝说他去做心理咨询。但显然这些方法都没有奏效。 

    赵承熙曾写过两个剧本,有十几岁孩子讨论杀害老师的情节,还有男孩与其继父大打出手的描写。

    犯罪学教授 苏桑·古德尼:很明显他时不时承受着某种困扰或者折磨,很明显他需要发泄出来,这些剧本是他抒发内心世界的一种途径,因为他无法对其他人敞开心扉。

    目前,警方还没有找到准确线索来了解赵承熙的作案动机。校方也表示,因为赵承熙总是独来独往,所以很难搜集他的信息。


赵承熙的心理世界
  发生在科罗拉多州哥伦比纳(Columbine)高中的校园屠杀案,显然是赵承熙行为的一个范本。

  赵承熙在寄给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长达1800字的宣言中,向当时的两个杀手哈里斯(Eric Harris)和克莱伯德(Dylan  Klebold)表示敬意。通过遗留的文本和视频录像来表达对社会的不满,也应该是直接受到了1999年这起凶杀案的启发,哈里斯和克莱伯德同样留下了大量的文字和录像,埋下线索,让人们揣摩他们的心理。尽管有人在赵承熙的视频中看到了他模仿韩国影片《老男孩》的痕迹,并且他的宣言类似邮包炸弹杀手希奥多&#8226;卡钦斯基(Theodore Kaczynski)的言辞。但两起校园屠杀案的诸多相似点,不可避免让人忆起往日惨案。

  1999年4月20日,两个18岁少年哈里斯和克莱伯德带着半自动武器、鸟枪和一批爆炸物冲进校园,杀死了12名学生和1位老师,然后饮弹自尽。这是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校园枪击案。

  尽管存在年龄差距,23岁的赵承熙依然与他的模仿对象有许多相似点。特别是克莱伯德,在生活中也表现得十分害羞和孤僻。克莱伯德把一个女孩子想像成他的女友,但现实生活中,他甚至从未与她说过话。而据赵承熙室友的说法,赵也有一个幻想中的名叫吉莉(Jelly)的超模女友。他们都沉迷于暴力游戏,哈里斯和克莱伯德迷恋当时流行的《毁灭公爵》(Doom),而赵承熙则爱好《反恐精英》(Counter-Strike)。他们很少流露情感,但显然,受到的不公和侮辱在内心不断滋生愤怒,哈里斯和克莱伯德在屠杀过程中不断嚎叫、狂笑和辱骂,赵承熙在他留下的视频中亦宣泄了这种情绪。
  
  ●不曾确定的精神问题

  随着对赵承熙屠杀动机的深入探究,他可能存在的精神问题被揪了出来。在CNN的一档节目中,纽约的精神治疗医师萨尔茨(Gail  Saltz)认为,“有许多征兆表明赵存在精神方面的障碍”,而神经外科医生古普塔(Sanjay Gupta)则怀疑赵有可能受到过脑部的撞击。诸如此类的判断遍及各类媒体。

  几乎所有的报道都转述了乔瓦尼(Nikki Giovanni)的证词,她在得知嫌犯是一名亚裔男子后,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一定是赵干的”。作为英语系的教授,乔瓦尼曾在2005年秋担任赵承熙的诗歌课老师。乔瓦尼记得赵承熙总是戴着一副墨镜,棒球帽拉得很低,“看起来像是躲在墨镜后哭泣”。赵在班上沉默寡言,从不参与讨论,但是他以另一种方式参与课堂活动———用手机在课桌下偷拍女生的大腿。女生们因此开始拒绝来上课。乔瓦尼对此无能为力,她给当时的英语系主任罗伊(Lucinda Roy)写信,后者最后决定将赵承熙调离那个班级。

  罗伊应该是最早警觉到赵的心理问题的老师。她先后向学生管理部门、校长办公室以及校警报告,但校方的答复是,如果赵没有公开威胁他人,他们也无可奈何。罗伊于是决定对赵承熙进行单独辅导。一开始,罗伊只能从赵那里得到片言只语的回答,“与他说话就像与一个洞交谈,就像这个人不存在一样。”她感到很紧张,因此与助手约定了一个暗语,如果她提到一位死去的教授的名字,助手就该求援。后来赵逐渐向她袒露心声,告诉她自己很孤独,一个朋友都没有。罗伊认为,赵似乎有双重人格,“他非常自大,有时令人讨厌,但同时又有很深的不安全感”。辅导在10月到12月间进行了三次。枪击案发生后,罗伊深感遗憾,她觉得,如果后来继续这种辅导,也许就不会有后面的悲剧。

  赵承熙留下的剧本是被用来聚焦他的心理精神问题的关键文本。这两份充满了暴力和猥亵的剧本是他在一次写作课上提交的作业,案发后,被他的同学麦克法兰(Ian MacFarlane)在网上张贴出来,被网民们和心理学家反复剖析。这两篇题为《理查德&#8226;麦克比夫》和《布朗斯通先生》的剧本,充分显露了他内心的愤怒和扭曲。麦克法兰说,他们同学之间曾认真讨论过,赵承熙是否会成为校园杀手。

  2005年12月,赵承熙又一次被认为可能有精神问题,他因尾随和骚扰两名女生而被送到一家私立健康医院做精神健康评估,但医生无法确诊他存在精神问题,最后也不了了之。赵也被怀疑曾在小时候被诊断有自闭症,这是他的一位长辈Kim Yang-soon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表述的证据。但是,这位长者证词的准确性有待核实。

  ●不太像是自闭症患者

  一个“孤独者”,是大多数人对赵承熙的评价。从中学到大学,他一直很少与同学交谈,也不在课堂发言。上高中英语课时,每当老师找学生朗读课文,赵总是低头不语。老师告诉他,如果不读课文就要被评不及格,他才开始用“低沉、古怪”的语调朗读课文,“就像嘴里含着什么东西”。他因此受到同学的嘲笑,这使得他的沉默变本加厉,变成一个“从不说话的人”。他的大学室友奥斯特(Joe Aust)说,起先,他们尝试与他说话,但只得到只言片语的回答,到后来,赵就干脆不再说话。奥斯特说,他有时进入寝室,会发现赵坐在桌子前,目光呆滞,盯着空气。“他总是相当相当地安静,有点怪异”,但是,尽管奥斯特认为他很奇怪,却从不觉得他对别人有什么威胁。

  就这样,他孤独地生活在一个6人寝室,孤独地生活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26000个学生中。他独自在餐厅吃饭,每天晚上9点早早就寝。早起,常在天亮前就醒来,然后一直坐在他的电脑前。从不与室友打招呼。

  赵承熙的语言障碍、冷漠和拙于社交很容易让人认为他是一个自闭症(即孤独症)患者。据美国自闭症学会的估计,仅在美国地区,就有超过百万人遭受自闭症相关的疾病之苦。他们躲藏在自己的世界里,很少与人交往,存在严重的社交障碍。

  然而,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自闭症专家徐光兴认为,就他的判断来看,赵不太像是自闭症患者,因为自闭症患者通常在3岁前就发病,他们很少与人交流,模仿能力很弱,因而像赵承熙这样能顺利进入大学深造是很困难的事。徐告诉笔者,“自闭症患者一个很大的特点是老实,问什么答什么,不会说谎,这一点也不像赵承熙的情况”。而且,自闭症患者的小脑会有病变,如果能对死者进行解剖,很容易作出判定。况且,“目前尚没有自闭症患者大规模杀人的案例”。
  
  ●一个典型的长期累积问题

  另外据《芝加哥论坛报》披露,赵承熙可能曾服用某种抗抑郁药物,让人将他的低落寡言与抑郁症联系起来。但是徐光兴认为,抑郁症患者的表现通常是内发型,他们会选择自杀,却不会攻击别人。赵冷静、周密的作案过程不像是有精神疾患,他存在某种心理问题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他既有暴力行为又最后选择自杀,有可能是攻击型人格障碍。

  药物的效用也引起专家的关注。此前多起校园杀案的凶手,像哈里斯和克莱伯德,都曾被发现有服用精神药物的历史。也曾有科学研究表明,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如百忧解会增加青年人自杀的倾向。全民健心计划、华夏心理公益行动发起人尹璞告诉笔者,在美国,很多人会服用抗抑郁药物,但长期服用后容易产生依赖性,一旦停药,会引起意想不到的心理反应。而且,通常情况下,医生无法监控患者的实际服药情况,像这类药物“如果和酒精配合使用,后果就很危险”。

  但是,尹璞认为,简单地将校园杀手的形成归结为某种心理精神疾病或药物的作用都是片面的,“不能拿零星的症状分析来代替临床诊断”,赵“肯定是有心理问题的,他的抗压能力比较弱”,但这个事件更值得关注的是社会和家庭的问题。赵的家庭移民到美国后,没有及时调整好心态,平时又疏于和孩子的交流,最终酿成今天的惨剧。赵承熙策划了那么久,作案时又极为冷静,“说明不是一时冲动,他在杀人时的心态可以说是心平气和的,非常冷血”,失恋也好,仇富也好,都只是对他刺激的一个方面。尹判定说,他的情况,属于一个典型的长期累积问题,“用中国人的话说,他已经看透了”。

 ●如果他们选择去死,别人也要

  白宫司法委员会在1999年曾将暴力青年分为三类:患有精神疾病;在青少年时代有长期的破坏性行为;心理正常,但是存在情绪的困扰,抑郁,与人群疏离,没有智力和能力问题,但是对所取得的成就不满意,并常感到来自他人的不公。赵承熙是否存在精神障碍,可能属于一个死无对证的问题,但是他长期处于心理压抑的状态,并时刻感受到来自社会、他人的欺辱和不平,最终选择将这种情绪宣泄出来,是非常明显的事实。

  一份关于校园杀手的研究指出,这些杀手都是男性,并且98%曾经历过重大挫伤、失败或委屈,其中有一半曾被恋人抛弃过。

  曾参与对哥伦比纳高中案件调查的研究枪手心理学的专家福斯勒(Dwayne Fuselier)说,我们中大多数人都体验过这些情绪,会感到生气,会去踢垃圾罐,喝酒,然后就搞定了。但是对于某些人,这些情绪淤积在心里,散不掉。这些人中的大多数会去寻求帮助,其中的一些会变得更糟,选择自杀。

  但是对于一小部分人来说,仅仅自杀是不够的,他们会选择一种“报复性的自杀”,比如在爱人的婚礼照片前自杀,让照片溅满血和脑浆,而另有些人,采取更极端的报复,去毙掉女朋友或敌对的上司。但对于极为少数的人来说,这些还不够平息他们的愤怒。他们坚持认为,生活就是地狱,这并非他们的错,如果他们选择去死,别人也要。

  ◆国内精神病专家眼中的美国校园枪击案主角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发生后,凶杀赵承熙一时间成为心理学家和精神病专家关注的对象。多数心理学家认为赵承熙有心理方面的问题,但是精神病专家更倾向于认为赵承熙是一名精神病患者。江苏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的刘锡伟教授甚至将此案与15年前轰动一时的卢刚枪击案相提并论。两种看法尽管存在一些重迭的中间地带,但是在根本问题上却是泾渭分明。鉴于很多恶性行事案件在认识上均呈现出“精神病专家vs心理学家”的局面,本报现将两种观点予以发表,请读者明察(心理学家的观点:《“他人就是地狱”》)。    

  偶然、公开、残酷、特立独行、情感冷漠、滥杀无辜……这些正是刘锡伟总结出的“疯劫”特点。他认为,这些特点适用于马加爵,适用于邱兴华,同样也适用于赵承熙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案发之时,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刘锡伟教授正在美国纽约州小女儿处。在此之前,他先去洛杉矶拜会了自己28年前在湖南医学院进修时的老师——一位已经年近八旬的华裔精神病专家,将自己带来的关于卢刚的资料交由对方。

  美国此行,刘锡伟原本想实现一个愿望,就15年前轰动一时的卢刚杀人案与美国的同行达成共识。1991年,美国爱荷华大学物理系留学生卢刚枪杀了包括自己导师和同门师弟林华在内的四人,然后开枪自杀。

  这场轰动了整个华人圈的悲剧,后来被归咎为卢刚本人的狭隘、自私和冷酷。尽管美国人对卢刚事件表示出足够的宽容,受害人的家属甚至写信安慰卢刚的亲人,但不可否认,此事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华人在美国的声誉。

  然而刘锡伟——以及不少同样从事精神病工作的人士——却认为,悲剧产生的真正原因,在于卢刚是一名精神病患者,他本人,也是这种目前人类尚无法完全认识的疾病的受害者。

  刘锡伟未来得及完成他的使命,因为短短两个月后,一出影响更大的校园悲剧上演了。韩国籍学生赵承熙无故枪杀了32名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师生,然后开枪自杀。事发后,关于凶手的国籍问题,一度引起轩然大波,最后证实作案者非中国人之后,刘锡伟和其他华裔人士一样,也松了一口气。不过,他承认,自己现在仍然不轻易出门——很多美国人分不清韩国人、日本人、中国人。据他瞭解,在弗吉尼亚州,已经有很多韩国人搬家离开。

  就像历来关注的每起不同导常的杀人案一样,刘锡伟开始研究这起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校园枪击案。随着事件的进展,他很快发现,真相正在像自己判断的那样浮现。

  “我不能百分之百地肯定赵承熙是一名精神病人,我只能说,赵承熙的身上具备了‘疯劫’的大多特点。”经历了去年的邱兴华案风波之后,刘锡伟讲话已经分外谨慎。因为为邱兴华申请司法精神鉴定,刘锡伟除了被众多网民谩骂,亦被学术对手们指责为“有病推定”和“泛精神病化”。

  不过,刘锡伟初衷不改,他仍将精神病人杀人现象称为“疯劫”——一个即使在精神病学圈内也受到质疑的观点。

 ▲不存在的女友

  刘锡伟坚定自己的判断,是从赵的室友出面澄清“女友”一事开始。枪击案爆发之初,美国媒体除了将凶手臆断为华人之外,还犯了一个想当然的错误——将赵承熙杀人的原因归为感情因素。确切地说,认为赵承熙是因为与女朋友埃米丽吵架而动了杀机。

  但赵承熙的室友却出面说:赵承熙根本就没有女朋友。而被赵承熙第一个枪杀的埃米丽的室友也澄清:从没听说过埃米丽讲过赵承熙这个人,赵承熙不可能是她的男朋友。

  事实上,赵承熙只有一个想像中的女朋友。赵承熙的室友考克说,大学二年级时,赵承熙曾向他讲过,自己有一个叫JELLY的女朋友,是一个超级模特,她住在太空,以太空船代步。赵承熙讲得很认真,他说女友将他称作“SPANKY”,因此,他曾用过“JELLY SPANKY”这个名字。

  没有人见过“JELLY”,实际上,这个人并不存在。刘锡伟说,在精神病学上,这是典型的“锺情妄想”症状。刘锡伟曾也有这样一个病人,他锺情于一个“女明星”,叫“钟月娥”,他每年都要去一个固定的地点去等这个人,但是从来没有等到过。后来刘锡伟发现,这个女明星其实并不存在,“钟月娥”其实是“忠于我”的谐音,是这个病人想像出来的一个“忠于”他的女孩。

  刘锡伟仔细研究了赵承熙作案过程:早晨7:00驾车跑到女生宿舍,与大一女生埃米丽发生争吵。争吵过程中,男同学克拉克听到争吵声出来劝架,结果赵承熙拔出枪将二人先后枪杀。9:01,他用“ISHMAAL”的名字给NBC寄了一个邮包,里面有27个视频文件,43张照片和一封只有1800字却写了23页的信。然后驾车到大学校园,将门锁上,向学生开枪射击,前后射出一百多发子弹,最后开枪自杀。整个过程,赵承熙均从容不迫地完成。并曾在枪杀之余向一名韩国留学生以“HELLO”问候。

  偶然、公开、残酷、特立独行、情感冷漠、滥杀无辜……这些正是刘锡伟总结出的“疯劫”特点。他认为,这些特点适用于马加爵,适用于邱兴华,同样也适用于赵承熙。
  
▲“我不叫赵承熙,我是‘问号’”

赵承熙似乎是一个天生的新闻制造者,除了骇人听闻的枪击行为本身,他寄给NBC电视台的的一个包裹,同样引发了一场热议。因为播出暴露赵承熙杀人动机的视频录像,NBC电视台曾备受美国公众指责。

  但人们不得不承认,那段录像除了带来震惊和恐怖,也让人感到荒诞和莫名其妙。无论是警方还是公众,均无法从中获取赵承熙真实的作案动机。

  然而刘锡伟从中有了新的收获。他认为,从赵承熙的这些话中可以清楚发现,他在作案前有强烈的“被控制感”———精神分裂症病人又一典型症状。比如:“你以为我愿意做这件事么,你以为我梦想我这样的死去么?一百万年来我一直不愿做这件事。”“显然,他是认为自己是被驱赶着、不得不去杀人。”刘锡伟说。

  中国精神卫生法草案主持起草者、着名精神病专家刘协和教授认同刘锡伟的这一观点,“被控制感是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一种常见症状。”刘协和说。作为领域内最权威的专家之一,他主持做过两千余个司法精神鉴定案例。

  刘锡伟注意到,赵承熙在视频宣言中多次使用的过的一个词:“YOU”。

  “这个词在英语里有两种意思,你或你们。目前国内媒体翻译为‘你们’,但在我看来,这个‘YOU’其实是‘你’的意思,他不是泛指社会,而是赵头脑中一个具体的对象。是一个人,他一直在控制着赵承熙,让他恐惧,让他紧张,最终让他去杀人。”

  通过这段录像,以及其他被人们忽视过的细节,刘锡伟还看出赵承熙身上另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人格解体。
  包裹的署名并不是“赵承熙”,而是“ISHMAELAX”,这个词的意思一度让人迷惑不解。刘锡伟后来发现,后两个与前面断开的字母AX是“斧头”的意思,而ISHMAEL是指伊斯兰教先知亚伯拉罕的长子,赵承熙身上文着“ISMAIL”的字样,其意跟ISHMAEL一样,只不过前者是ISMAIL在基督教中的译法。

  刘锡伟认为,在枪击案发前,真正的“赵承熙”其实已经不存在了,存在的是“ISMAIL”———一个被“YOU”所迫害、欺压的对象。ISMAIL正是在“YOU”的威逼、恐吓和控制之下,才不得不去杀人。

  在公开的另一段视频录像中,赵承熙说:“我要像摩西一样分开大海,引导我的人们。”(《旧约》中的《出埃及记》记载,摩西分开红海的海水,带领以色列百姓逃离埃及。)“总体看来,赵承熙的精神症状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刘锡伟说,“他把自己当成了‘圣者’,想去拯救整个受苦的人类,这意味着他除了‘人格解体’,还存在‘夸大妄想’。”

  或许赵承熙早就不把自己视为“赵承熙”了。赵承熙的室友安迪说,赵承熙曾经给他打手机,并坚持自称“问号”。安迪当时提醒过他,但是赵承熙回答说:“我不叫赵承熙,我是‘问号’。”此外,同学还证实说,去年文学课开课第一天,赵承熙在签名册上写的也是一个问号。老师问,“你是叫问号吗?”他一言不发。

  还有一次,感恩节假期时,赵承熙打电话给室友考克,深信自己正在北卡州跟俄罗斯总理普京在一起度假。说两人是一起在莫斯科长大的好友。

  从赵承熙的宣言中,刘锡伟能深切体会这个人的痛苦。他认为,赵承熙在文中质问别人是否知道往其脸上吐口水的感觉、向喉咙里硬塞垃圾的感觉,以及从两耳之间切割喉咙的感觉。这些显然不是他文学性的比喻,而是他真实的感受。问题是,从来没有人对他做过这样的事,这仅仅来自他的错觉和妄想。“在精神病学上,这样的错觉被称为‘内感性不适’。”刘锡伟说,“但从中可以看出,他当时在痛苦中挣扎。”

  由于赵承熙枪击时使用的是一种爆炸性子弹,他自尽时对准了自己的太阳穴开枪,大脑被完全破坏,验尸官曾表示无法通过尸体解剖弄清赵承熙的脑部异常———精神病人常有的一种病理现象。

  不过,刘锡伟与刘协和皆认为,即便无法进行解剖,仍可以根据赵承熙生前留下的资料对他进行缺席司法精神鉴定。

  邱兴华案枪声响过之后,这两名精神病专家均曾提出过这样的建议。

  国内另一名司法精神病学权威杨德森教授同样在关注赵承熙案,不过他认为,以他现在瞭解的情况,尚不能断定赵承熙患有精神分裂症。他认为,人类对精神病的认识还相当有限,在正常人和精神病人之间,并没有找到一个清晰的界限,而中间的一段灰色地带,恰恰是争议最多之处。

  “不过,这并不是一些没有精神病学常识的所谓专家可以妄加揣测的理由。”杨德森说。
  
  ▲可以避免的悲剧?

  “你有亿万次机会……”这是赵承熙宣言中的第一句话。刘锡伟认为,综观赵承熙作案前后,其实其精神病症状早有了先兆,但是,由于周围人们对精神病认识的不足,导致错过对赵承熙的救助机会。

  在作案之前,除了上文所述中将自己命名为“?”、写荒谬剧本、幻想太空女友外,赵承熙已经证实的怪异行为还有:对别人的问候不予理睬,在宿舍内放火,无故跟踪女同学,在桌下偷拍女生双腿,自称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一起度假等。

  刘协和认为,仅凭在宿舍放火和桌下偷拍两个迹象,即可高度怀疑其为精神分裂症。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赵承熙的作品、奇怪的癖性和单调的回答曾引发他的英语老师的警觉,一位教师曾威胁说,如果他不离开她的教室,她就辞职。另一位教师还为她的助手设计了一个密语,以暗示她致电警方。

  不过,校方对这些并未引起重视。文学系系主任罗伊曾向校方反映过赵承熙的问题,不过学校官员只是表示同情,并未采取什么措施。

  赵承熙的家人显然也早有对赵承熙的担心。据他的室友称,每次开学,都是父母亲自驱车将赵承熙送到学校,然后恳请室友们帮忙照顾他。不过,他们并没有解释这样做的原因。

  刘锡伟认为,极有可能的情况是,当时校方和赵承熙的家人尽管感觉到赵承熙的怪异,但并没有意识到他是精神分裂症病人。“由于缺乏精神卫生知识,即便是平常一起生活的家人,也未必能发现身边的精神病人。”

  2005年底,警方曾接到赵承熙室友的求助电话,指在他身上发现自残的迹象。当局后来安排赵承熙到精神医院接受检查,不过,院方只让他留住一晚,隔天就放他回家。没人知道,他过后有没有再接受治疗。

  有室友证实,就在作案当天,赵承熙还服用抗抑郁的药。精神病学界公认,抑郁症尽管也属于精神病,但跟精神分裂症有明显的不同,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对精神分裂症并没有效果。

  刘锡伟认为,那名医生可能并没有诊断出赵承熙的真实病情。

  不过,刘锡伟和刘协和均认为,最重要的问题在于:赵承熙本人并不认为他自己有精神问题。

  事实上,在接到文学系老师对赵承熙问题的反映后,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方认为,由于赵承熙的行为没有形成切实的损害,因此校方也无能为力。

 ▲无法调和的悖论?

  由于可能对他人及社会造成损害,精神病问题亦被视作公共卫生问题。不过常见的情况是,精神病人并不认为自己患有精神病,拒绝甚至抵触治疗,这成为全球精神卫生工作面临的一个普遍难题。

  作为世界卫生组织精神卫生方面的专家顾问,刘协和曾多次去美国与同行们交流,他发现,在美国这样注重人权的国家,各州的精神卫生法律也充分保护了精神病人的权利。但这样一来,势必影响到对精神病人的强制性救治。“如果精神病人本人拒绝救助,那么对此谁都无能为力。”

  在精神卫生防治与尊重人权之间,似乎形成一个无法调和的悖论。刘协和介绍说,在美国,精神病专家和律师们曾就此问题多次争论,结果最后胜出者总是后者。目前美国的相关法律所体现出的精神是:宁可承担精神病带来的社会风险,亦不可以牺牲人权为代价换取前者防治工作的进步。

  刘协和曾是中国精神卫生法草案的原起草者,世界卫生组织官员曾就此问题征求刘协和的意见,他的回答是:我们“原则上”需要经过患者本人和家属的同意。结果得到对方赞许。

  尽管此次枪击案影响巨大,但刘协和不认为能改变美国的相关立法。

  假如赵承熙没有在此次枪击案中自杀,而是被警方抓获,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刘协和认为,按美国的法律,律师或家人会为其提起司法精神鉴定,然后鉴定专家和律师会在法庭上与控方展开激烈辩论,至于最后结果,难以料及。“可以肯定的是,他会得到司法精神鉴定的权利。”

  刘锡伟注意到,在充满悲伤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师生们把赵承熙也视作了一个遇难者。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4月21日,学校中心广场展开悼念活动,人们摆放了33块花岗岩,分别代表在这场悲剧中死去的33个人,其中代表赵承熙的那块排在第四位。

  上周五,美国总统布什发表的每周电台致词中,承认“枪手是一个精神严重受困扰的年轻人”。他继续说:“我们的社会继续在如何处理精神病患的问题上挣扎。这些病患可能对自己及他人构成威胁。”
  
  ▲精神病专家VS心理学专家
  
  赵承熙枪击案发生之后,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和司法精神病学协会曾专门建立了一个网上平台,就赵承熙展开热烈讨论。“多数精神病学专家都认为赵承熙是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刘锡伟说。

  不过,刘锡伟承认,这种讨论采取的是会员制方式,仅主要限于精神病专家之间的交流。公众仍未看到精神病专家公开出面谈论赵承熙的情况。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一些心理学家则纷纷对此发表评论,倾向性的意见认为:赵承熙性格孤僻、心理扭曲是导致这起枪击案的主要原因。

  精神病学专家沉默,心理学专家活跃,这是恶性刑事案件发生后的常见现象。对此,刘协和教授解释说,心理学与精神病学尽管有相通之处,但又有本质的不同,通常而言,前者研究的是正常人的心理,后者涉及的则是病人的心理。精神病学家通常具备心理学知识,而心理学专家却未必具有精神病学知识。

  刘协和认为,由于精神病属隐私范畴(精神病仍被认为是一种带有歧视色彩的疾病),又向来重事实和证据,因此事情明瞭之前,鲜有精神病学专家发表评论。而心理学家往往重在逻辑分析,对一些犯罪现象进行解读,一些解读表面上亦能自圆其说,因此更受媒体的青睐,其观点也更有市场。

  但是,刘协和并不认同“性格说”对赵承熙案的解释。“性格孤僻和存在心理问题的人很多,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会去杀人。”

  刘锡伟则像在邱兴华案中一样,再次不厌其烦地解释变态人格与精神疾病的区别:变态人格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同一棵长歪了的树。而精神病人的性情变化是相对短暂的……

  一个被国际精神病学界普遍接受的数字是,我们的社会中,大约有百分之一的人可能患精神疾病。刘锡伟认为,其中大约千分之三有肇事行为。这样的 “危险”病人,刘锡伟的视野里现在还有两个,他很希望有关方面能够对此重视,但是,他很清楚,即便是成了“名人”,其声音仍然微弱得很。

【附:遇害着名单】
  罗斯-阿拉曼蒂:20岁,英文与商业信息技术专业学生;
  克里斯多佛-詹姆士:35岁,德语教师;
  布赖恩-布鲁姆:学生;
  赖安-克拉克:22岁,生物英语与心理专业学生;
  乔斯林-库特勒-诺瓦克:加拿大蒙特利尔市法语教授;
  丹尼尔-佩雷兹:21岁,秘鲁人,国际关系专业学生;
  凯文-格拉塔:45岁,教授,长期研究肌肉与反射现象;
  凯特林-哈曼隆:19岁,纽约人,法语与国际关系专业学生;
  杰莱米-赫伯瑞特:学生;
  米歇尔-希尔:18岁,大一新生;
  艾米莉-希舍尔:19岁,动物学和家禽科学系大一年级学生;
  杰瑞特-赖恩:来自弗吉尼亚州,土木工程系四年级学生;
  马特-普特:政治科学与领导专业一年级学生;
  亨利-李:计算机工程专业学生;
  列维·利布雷斯:76岁,以色列籍学者;
  G.V.洛甘内森:51岁,印度籍环境工程专业教授;
  劳恩-麦肯:20岁,国际关系学院学生;
  丹尼尔-尼尔:22岁,国际关系学院学生;
  朱安-奥瑞特:26岁,土木工程专业;
  伊 利-皮特森:学生;
  朱丽-皮里特:学生;
  玛丽-凯瑞:学生;
  瑞玛-萨马哈:一年级学生;
  马克辛-特纳:大四学生;
  尼克-怀特:20岁,国际关系专业学生。
  艾琳-彼得森:18岁。
  帕塔希-鲁姆巴特卢恩:34岁,博士生。
  奥斯汀-克劳迪
  迈克尔-波勒:23岁,生物科学专业大四毕业生。
  莱斯丽·谢尔曼:大二学生。
  瓦里德·沙兰:32岁,城市工程学博士生。
  米纳尔·潘查勒:建筑科学专业学生。

美国也应该反思一下了,出了这么多校园枪击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6 19: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1943年04月16日——瑞士科学家艾伯特·霍夫曼发现了LSD的致幻效果。



艾伯特·霍夫曼
瑞士化学家,出生于1906年1月11日,在苏黎世大学接受了高等教育,他的主要兴趣为研究动物及植物结构内的化学成分,在蟹壳质的研究上获得重大成果而得到博士学位,后加入制药研究部门,从事于研究真菌、麦角等生物内部成分对幻觉产生的原因。1938年,意外合成了LSD,后于1943年发现其致幻效果。

他至今已完成了100篇以上的科学作品及大量书籍,其中最著名的为描述自己发现LSD经历的《LSD, My Problem Child》在2006年百岁生日上,就LSD对今日带来的系列伦理和道德问题,他发表了如下讲话: “我认为LSD是人类进化史上最有必要被发现的物质之一,它只是一种特殊的工具,让我们回归到了本性之中而已”


——————————————————————————


LSD——Lysergic Acid Diethylamide(麦角酸二乙基酰胺) 致幻剂(HALLUCINOGENS)
1938年瑞士化学家艾伯特·霍夫曼利用黑麦麦角中所含的麦角胺、麦角新碱,首次合成了麦角酸二乙基酰胺(Lysergids,简称LSD)。这是一种无色无嗅无味的液体,属于半合成的生物碱类物质。

  L.S.D是麦角酸二乙酰胺的缩写,始于德国,它是从麦角真菌中提出的麦角酸与其它物质合成而得。第一次合成是在1938年,1943年有一位化学家偶然吞服了L.S.D才发现其独特的作用,当他吞服后开始经历现在称之为“旅游”(指精神恍惚)过程时,他感到眩晕、对光感受强烈。当他合上双眼,他看到了连串极其生动活泼、充满幻想色彩的图案,并像万花洞里见到的一样不断变幻着斑斓的色彩,此过程大体持续两小时。口服时平均有效剂量为30~50毫克,高剂量时产生的作用可持续10~12小时。
  迷幻剂的常规剂量约为100~200微克。作试验的服用者,在达到一定的耐受程度之后,可以服用高达2000微克的剂量。60年代进入非法市场时,一般是将其滴在一些能吸收的物品如方糖、吸墨水纸和药理上惰性的粉末(这种粉末然后被用来充填空的明胶胶囊)等基质上。在交易市场上常见的剂量形式是所谓的窗格,即常见的剂量形式是各种大小、形状的小药丸、片剂或者胶囊,颜色有米色、白色或彩色。迷幻剂本身则常是无色、无味、无嗅的液体。片剂的含量相差很大,从20~500微克不等,但最流行的一种直径为1.6毫米的圆形片剂含量较一致,约为100微克。吸毒者常把自服迷幻剂称作“滴酸”。

  80年代,纸型剂量在非法市场上很常见,此时的纸型剂量与原先的不同。原先的纸型剂量是先将迷幻剂滴到纸上制成,而新的纸型剂量是将预先印好的纸张浸入迷幻剂溶液制得,这样含量较一致,每片呈正方形,大小约5平方毫米,含量30~50微克。

  迄今发现的浸过迷幻剂的药纸有各种各样的设计,包括抽象艺术和动画图片、邮票和纹身花纹,这些新的设计,特别受青年吸毒者的欢迎。精神药物麦角酸二乙基酰胺25号,它是一种烈性药物,只要服用微小剂量就可以刺激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这种药物是一种寄生在黑麦上的麦角中提取出来的。1938年,阿尔贝·霍夫曼博士用人工合成方法制造而获得成功。

  麦角酸二乙基酰胺,又名麦角酰二乙胺,这种分离出来的化合物,是当时27种同族化合物中的第25位,因此得名麦角酸二乙基酰胺25号。它由麦角酸和仲酰胺(又名二乙基酰胺)合成而得,刚制成时无色无味,呈液体状态,一定时间后变成微白色的结晶体。

  麦角酸二乙基酰胺25号常用剂量是80~120微克,致死量目前还不清楚(如有的服用20~25微克有反应,而有服用3000微克仍未见可怕症状),尚未发现对此药物的机体上瘾者。服用后一般30~60分钟到达血液循环,不久被散布到全身各部位细胞中,脑细胞中沉积很少,大部分沉积于小肠、肝脾及肾脏内(脑细胞中只沉积2%),而后被肌体一点一点地排泄掉。注射这种毒品,30~60分钟便出现早期反应,两小时后最为严重,6小时后基本上就不再发展,其病理作用时间可保持到12小时左右。

  麦角酸二乙基酰胺在人体的早期反应是:视觉增强,呈青绿色的暖色调,情绪不稳,幻觉多变,周围物品成了幻想的东西,轮廓外形夸张,距离拉长或缩短,明暗对比立体感增强,视觉极速变化不规律。

  麦角酸二乙基酰胺能提高听觉、嗅觉和触觉的敏感性,借助这种药物,人们可以感受到音乐,借助光线可以听到声音。注射麦角酸二乙基酰胺产生欣快现象并能使人增强活力,欣快现象的表现体现在安静或喧闹,大哭不止。增强活力是指感到一种近于狂妄自大的自信力量。

  麦角酸二乙基酰胺,除了能造成严重的精神混乱外,还能给肉体带来痛苦,例如在神经系统的症状是:运动失调,步履蹒跚,抽搐,用量过大还会导致全身瘫痪。在心血管和消化系统的症状是:心动过速、恶心、头晕、血管扩张、震颤、手掌出冷汗,有时还会有战栗。因此,60年代后其产量急剧下降,并只限于在精神病研究所使用。

  麦角酸二乙基酰胺对人体的作用大小与肌体条件有关。大部分时间是处于富于色彩的视觉,异乎寻常的听觉,舒适的人格解体(吸食者称之为“一次愉快的旅行”),但也出现充满恶梦的幻觉,导致可怕的精神混乱,有的仅(或许)出现一次,但有的反复出现(吸食者称之为“一次糟糕的旅行”)。使用此药会出现一种特殊现象“反刍”(人们把麦角酸二乙基酰胺分子大量沉积于肾脏内的现象称之为“反刍”),即用过此药的人,如果不再使用,沉积于肾脏内的麦角酸二乙基酰胺分子大量消失的同时,有的又进入人的脑细胞,又在新的细胞中产生新的连锁反应(吸食者称此过程为“外加的旅行”),有些吸食者有意外的再现或“倒叙”,也就是说,吸食者在不服用该药物时,就会有以往服用该药物后的感觉(“幻觉”)。

  吸食麦角酸二乙基酰胺的人,多数是同时使用大麻或海洛因,或其他毒品的人,他们在使用其它毒品时不能产生上述效果时,吸食者才使用此毒品,他们也了解这种毒品的危险后果:发疯、自尽或伤残。所以60年代后,又把注意力转向比麦角酸二乙基酰胺毒性大上千倍的其他烈性药物。


LSD发展简史

有一种致幻剂,少量的服食下去,会发现自己进入了一种令人愉快的麻醉状态,想象力突然变得丰富,对周围世界的感知也发生了变化。眼前出现了一系列活动的图像,具有万花筒般的鲜艳色彩,那些在日常生活中被忽略了的物体突然变得生动起来,桌椅板凳都似乎有了生命,听到的每个声音都像是投在平静水面上的一颗石子,让眼前这些奇妙的色彩产生一圈圈涟漪。

这种美妙的境界,就是 LSD(学名“麦角酸二乙酰胺”)的发明人瑞士桑多斯公司的霍夫曼博士在1943年第一次无意间尝到自己所合成的这种化学品时体验到的。三天后,霍夫曼有意服食了250微克LSD,随后与助手骑自行车回家,骑车途中药性发作,因为博士服用的剂量过大,他的思维完全紊乱,话也说不完整,感到天旋地转仿佛被一面面哈哈镜包围了,周围的景物完全变了形。他还以为自己一直停留在原地,无法动弹,可是在一起的助手却回忆说当时他骑得飞快,回到家中后症状越发厉害,房间里所有的物体都变成了可怕的怪物,博士觉得自己快疯了,仿佛看到自己的灵魂离开了肉体悬浮在空中,甚至产生了强烈的恐惧感,害怕自己永远变成了一个疯子,幸好第二天一早醒来却发现一切正常,LSD没有留下什么副作用。这次的自行车之旅,在LSD风行的六十年代变得极其有名,有好几首以”自行车”命名的歌曲讲的就是这件事,著名"Queen"乐队的“bicycle race"也是其中之一。

霍夫曼的发现很快被欧洲的心理学家们用来研究人脑的病变过程以及用在心理治疗中作为辅助药物,基本局限在实验室范围。后来得以大规模流行,开启潘多拉魔盒的是大名鼎鼎,也可以说是臭名昭著的CIA(美国中央情报局)介入了LSD研究。

故事追溯回二战期间,美军情报部门就开始着手研究思维控制类化学武器。1942年春天,美军招集了六名神经生理学领域的一流专家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目的是想发明一种犯人吃了就会不打自招的“审讯药”。在试验了大麻和海洛因等多种神经性药物后,特们提纯了大麻中的有效成分,并取名为“诚实药”。但后续实验表明,虽然适量的诚实药会让受试者产生强烈的倾诉欲,却不能服用过量,否则受试者会彻底懵掉,说不出话来,这个度很难控制,因此药物的实用性很低。

二战结束后,美军的“战略情报部”更名为中情局,因为冷战的需要,对神经武器的研究力度更大了,特别成立了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开始实施“bluebird"计划,秘密雇用了一批前纳粹医生,全盘移植了这些战犯从前以集中营犯人为对象而进行的所谓科学研究。“蓝鸟”计划很快更名为“洋蓟”(artichoke),开始研究可卡因和海洛因等会让人生理成瘾的硬毒品。科学家打算把海洛因当作“反向审讯药”来使用,也就是说先让受试者对海洛因成瘾,然后突然停药,受试者便陷入痛苦不堪,只有任人摆布,这种流氓做法有个隐讳的代号“冷火鸡”(cold turdkey),后来作为一种最强硬的戒毒方法名称,甲壳虫乐队有首同名歌曲就说的这个。

可以想象,对神经武器这么感兴趣的CIA怎么可能放过LSD。初步试验证明LSD能让人放松警惕性,在辅助审讯方面很有前途。据一份绝密报告,CIA曾经给一个名美军高级官员服用LSD,结果他供出了军方的一个顶级秘密。更妙的是药劲过去后他对自己的行为完全失去了记忆。不过进一步试验却发现LSD会引发试验对象产生妄想症,所招供的内容十有八九不是真的。于是CIA的科学家们建议把LSD作为“抗审讯药”来使用。他们设想让所有卧底特工每人携带一点LSD,一旦暴露被俘就服下,然后就可以放心地开始胡说八道。

当时美国科学界的共识是LSD可以让服用者暂时变成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所以可以作为研究精神分裂症的工具药物。但CIA却认为LSD似乎最好的冷战药物,除了当抗审讯药来使用,他们还计划给敌对国家的领导人或者任何持不同政见的公众人物下毒,让他们在公开场合出丑,计划中的下毒对象包括卡斯特罗和埃及总统纳赛尔。但是CIA很快发现,不同场合服用对药效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响,必须在非实验状态下进行大规模人体试验才能找出规律。首先的实验对象是监狱犯人和医院的病人,后来又拿现役军人和在校大学生做实验,描述服毒状态的一个新词-“幻游”-就是源自美国陆军的LSD研究人员。再后来,CIA竟然拿自己人开刀,不预先通知就对内部工作人员下药,然后观察他们在各种场合下的表现。有一年的CIA内部圣诞派对上大家集体吃药!

大规模的研究当然需要大量高纯度LSD,在CIA解密文件中发现一张CIA高管签署的便条,批准从瑞士桑多斯公司购买10公斤LSD,这个数量可以供1亿人每人发疯一次,桑多斯公司根本无力生产这么大剂量,于是CIA授意美国的一家大制药厂“伊莱利利”开始研制量产方法,这为日后LSD的大规模流行提供了来源。

与此同时,不少有权或有钱的人士认为LSD具有解放思想的作用,抱着给人类指点迷津的想法,从1950年代初开始就以宗教般的狂热向美加地区所有感兴趣的人散发LSD,而且完全免费,这直接导致了其在民间的广泛流行。第一批接受LSD的民间人士里就有《美丽新世界》的作者赫胥黎。赫胥黎很早就对心灵控制术感兴趣,在食用了提取自南美仙人掌的致幻剂后完成了著名的《知觉之门》一书,在书中阐述了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的神经系统并不是知觉的来源,它只不过是一扇起过滤作用的门,挡住了真正庞大的知觉世界。某些致幻剂能把这扇门打开,让人们看到一个全新的更加广阔的真实世界。此书后来影响了很多文艺青年,迷幻摇滚乐队“大门”的名字即来源于此。

食用了LSD后,赫胥黎和英国心理医生汉弗莱合作开始了对LSD的心理治疗潜力的研究。他们认为LSD具有“意识显现”的作用,可以挣脱多年世俗生活所养成的思维定势,还会产生“联觉”,易受暗示,所以服药时的环境会影响效果。因此在汉弗莱的诊所里,医生经常自己也服用少量LSD,和病人一起进入状态,使对方产生安全感,用催眠式的语言鼓励病人去想象美好的事物。

其实这种治疗方法并不是新事物,土著部落的巫师,还有古代西方的宗教仪式里都很流行,直到公元4世纪基督教的盛行后,这种仪式被禁止了,因为这与西方人对“理性”与“秩序”的追求相悖。但在18世纪后期,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对过度理性的批判在知识分子中产生,巴黎的“印度大麻俱乐部”成员里就包括波德莱尔、大仲马、巴尔扎克等著名作家。而1960的美国,电影明星加利格兰特、杰克尼科尔森、彼得方达,几乎所有的垮掉派诗人和爵士乐演奏家都曾经服用过LSD.

1950年代的时候,艺术家圈子里最流行的毒品是大麻,LSD罕为人知。但到了1960年代,一个离经叛道的哈佛心理学教授蒂莫西.利里在接触过LSD后,开始以哈佛教授的名义广泛邀请各界名人到家里服用,其中包括一个叫玛丽平肖的画家,她丈夫是美国中情局的高级官员,通过这层关系,肯尼迪总统也服用过蒂莫西提供的LSD。在肯尼迪被刺后不到一年,平肖也被谋杀,她的一本日记也神秘失踪。

因为蒂莫西这种只宣扬LSD好处,却对危害只字不提的行为令哈佛不满,哈佛首先开除了他的合作者,成为哈佛开除的第一位老师,随后又开除了蒂莫西,但亿万富翁威廉希区柯克(跟那个大导演应该没有什么关系)提供了自己在纽约附近的庄园作为他们的LSD研究中心,纽约各界名人纷至沓来,蒂莫西依靠LSD进入了上流社会,并娶了一个漂亮的瑞典模特作为第三任妻子,后来那个模特改嫁,生下了乌玛瑟曼。

正是蒂莫西的大力提倡,让LSD变成了社会文化乃至整个时代观念的颠覆者,最先是一批文学家的介入和痴迷,如凯鲁克亚,艾伦金斯堡等,后来又有流行音乐届的代表人物对它的依赖和信奉,他们来自披头士、滚石、感恩而死等著名乐队,及至后嬉皮时代部分人试图摆脱药物,开始寻求LSD之外的精神指导......

天才也是偶然因素造成,但只有天才才能把握机会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6 19:25:05 | 显示全部楼层
1867年04月16日——维尔伯·莱特诞生,美国飞机设计师







莱特兄弟 Wright brothers

世界航空先驱 ,美国飞机发明家 。兄W.莱特( 1867~1912 ),弟O.莱特( 1871~1948 ),自幼对飞行怀有浓厚兴趣。1896年德国李林塔尔失事牺牲,莱特兄弟深受感动 ,决心研制动力飞行器。莱特兄弟在李林塔尔研究的基础上 ,坚持一切经过试验的科学态度 。1901年制作了200多个不同形状的机翼模型在不同角度下进行上千次的风洞试验;又用展弦比不同的机翼测量升力,发现展弦比越大,产生的升力也越大。莱特兄弟重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解决飞机的稳定操纵问题。所制造的滑翔机进行了近千次滑翔飞行,最后完全达到了稳定操纵要求。在稳定操纵的滑翔机上安装一台自制的8.8千瓦(12马力 )功率的内燃机 ,带动两副二叶推进式螺旋桨,采用升降舵在前、方向舵在后的布局。翼剖面呈弧形 ,翼展13.2米 , 滑橇式着陆装置 ,驾驶员俯卧操纵。飞机命名为飞行者1号 。1903 年12月17日 ,飞行者1号在基蒂霍克试飞成功 ,其中最长飞行距离为260米 、空中时间59秒,这是公认的最早空中持续动力飞行。莱特兄弟作为航空先驱受到人们的崇敬,曾获得多种荣誉和奖励。人们在基蒂霍克试飞成功的地方建有莱特兄弟的纪念碑。



早期生涯和研究
维尔伯1867年出生于印第安纳州的米尔维尔,奥维尔1871年出生于俄亥俄州的代顿。两兄弟都接受了中学的教育但都未获得文凭。

莱特兄弟在代顿长大,并于1892年在此开办了一家自行车修理、设计和制造公司,以此来资助他们对于飞行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在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他们于1899年开始了他们的机械航空试验。和其他人相比,莱特兄弟更加侧重于加强飞行器控制技术,而不是光光追求动力的提升,来达到使飞行器升空的目的。他们研制了三轴控制,并且建立了一些至今仍在被使用的控制原理。

莱特兄弟的早期研究是建立在当时的航空学的文献的基础上的,其中就有Lilienthal的表。但是,他俩很快发现斯密顿系数(一个提升和拖拽公式中的变量)是错误的。在他们的雇员查理·泰勒建造的风洞的帮助下,他们测试了超过两百中不同形状的机翼,并最终制定出他们自己的关于机翼形状和空气压力之间的关系表。他们在自行车、齿轮、自行车引擎和(骑自行车时保持)平衡等方面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对他们今后在制造机械飞机中所取得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研究工程中,兄弟俩始终一块工作,因此他们所做出的贡献也是不可分割的。


————————————————————————

补充
名人姓名:莱特兄弟(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

出生年代:1867-1948

名人职称:人类历史上第一架动力飞机的设计师、飞机之父

名人国家:美国

相关介绍:

美国的莱特兄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架动力飞机的设计师,他们为开创现代航空事业做出了不巧的贡献。他们的故事在全世界广为传颂。

哥哥威尔伯·莱特出生于1867年4月,4年后,弟弟奥维尔·莱特出世。年幼时,这对兄弟俩就已经显出对机械设计、维修的特殊能力。他们善于思考,富于幻想,每当他们闲暇时,兄弟俩要么讨论某一个机械的结构,要么就去看工匠们修理机器。他们手艺精巧,还经常做出好些有创新意义的小玩具,比如会自由转弯的雪撬等等。

一天,出差回来的父亲给莱特兄弟带来一件礼物:一个会飞的蝴蝶。父亲轻轻地给玩具上了上劲,小东西便在空中飞舞起来。小兄弟俩高兴得不得了,但是他们觉得它飞的不够远,于是仿造玩具的样子又做了几个更大一些的。这些仿制品有的能够飞越树稍,有的飞了几十米远,但兄弟俩的一个尺寸很大的仿制品却遭到了失败。但这没有让他们难过,反而激起了兄弟俩制造飞机的念头。

1894年,莱特兄弟在代顿市开了一家自行车辅。由于他们俩工作认真,手艺好,再加上价格公道,店铺的生意兴隆。富于创新精神的莱特兄弟当然不会满足于这些,他们不愿终生与这些自行车零件打交道,于是,他们决定开始去实现童年时的梦想。

莱特兄弟造飞机的想法得到了斯密森学会的赞赏。副会长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件,并寄来了好多参考书藉。兄弟俩大受鼓舞,一有时间,他们就钻入书堆内如饥似渴地饱读着航空基本知识。很快,他们有了造飞机的能力。

1900年10月,他们的第一架滑翔机试飞了,但是,试飞的结果不尽人意,飞机只能勉强升空而且很不稳定,问题出在哪儿呢?经过认真的分析才知道,原来他们所沿用的前人数据有理论上的错误。于是,他们制造了一个风洞,以便通过实验修正数据,设计飞机。

这个风洞仅仅是一个6尺长,每边12寸宽的木箱,箱子的一端,鼓风机以一定的速度向里吹气。与现代的高速风洞相比,它真是简陋至极,然而就是这个小小的辅助工具却帮了兄弟俩大忙,他们通过它得出了许多新的结论。根据它,兄弟俩设计出的第三架滑翔机获得了成功,无论是在强风还是微风的情况下,它都可以安全而平稳地飞行。

滑翔机的留空时间毕竟有限,但假如给飞机加装动力并带上足够的燃料,那么它就可以自由地飞翔、起降。于是,兄弟俩又开始了动力飞机的研制。

莱特兄弟废寝忘食地工作着,不久,他们便设计出一种性能优良的发动机和高效率的螺旋桨,然后成功以把各个部件组装成了世界上第一架动力飞机。

1903年12月17日,美国基蒂霍克海滨。

这一天,天气阴沉,正值隆冬季节,强劲的寒风吹到空旷的海滩上,让人瑟瑟发抖。或许是出于不信任的原因,前来观看试飞的人寥寥无几,尽管如此,莱特兄弟依旧决定今日试飞。

远方的沙滩上,停着一个外形古怪的大机器——这就是莱特兄弟的“雏鹰”号。此时,兄弟俩正在进行试飞前的最后的准备工作,他们仔细地检查飞机的每一个部件,直至确认没有任何问题。然后,弟弟奥维尔·莱特率先登上飞机。

引擎发动,螺旋桨飞快地旋转起来。奥维尔打开刹车,强大的拉力开始带动飞机滑动。10,20,30,速度计的指针在不停变化,飞机越跑越快。突然,奥维尔感到一股强力使得机头抬起,而后,整个飞机完全脱离了地面。一切都像预料中那样,飞机飞行稳定,操纵性良好。12秒钟后,燃料用毕,飞机平隐地降落在沙地上。 兴奋的哥哥没等飞机停稳便挥动双臂,欢呼着向弟弟跑去。莱特兄弟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在没有任何技术、任何外来资金援助的情况下,他们完全是靠自己的头脑和双手,设计并制造出了大量精密而又复杂的零件,如今,他们付出无数血汗造出的动力飞机终于成功地完成了试飞,他们怎能不高兴呢?也许他们没有想到,正是他们的创举改变了整个世界。现在,飞机被广泛地应用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中,每天都有大量的飞机满载着物资、乘客,在空中走廊穿梭往来。

这之后,他们又进行了三次试飞,累计飞行59秒,要不是强风把飞机吹翻,他们可能还要不停地飞下去。

然而,新闻界对此反应冷淡。因为,在莱特兄弟以前也有一个人尝试过动力飞行,这就是斯密森协会主席兰利博士。当时,他不仅得到了政府的资助,而且还有大批一流人才在他手下工作。但是,他的两次试飞均以失败告终。社会失去了对他们信任,不久之后兰利便郁郁而终。一个大名顶顶的科学家都没能使动力飞机上天,更何况是一对毫无地位、声望的修车匠兄弟呢?莱特兄弟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誉,反而受到了尖苛的讽刺和嘲笑。而且,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莱特兄弟数次成功之后,仍有报纸刊登一些权威科学家的话:靠比空气重的飞行器飞行是不可能实现的。

莱特兄弟毫不介意这些,因为有许多航空事业支持者不断鼓励着他们进取。他们的飞机有了很大的发展。到1908年时,莱特兄弟的飞机已可以持续飞行一小时以上,飞行距离可以超过100公里。此时,他们认为飞行器的时代已经到了,于是不断地向各国政府宣传他们的飞机,然而得到的答复都令人失望。还好,在友人的支持下,莱特兄弟决定到欧洲进行巡回飞行表演。

1908年8月8日,好运终于来临。威尔伯·莱特驾驶着他的飞机在众多法国名流面前进行公开表演。此时,人们再也不能不为眼前的情景感到惊讶了:这架飞机已经在空中盘旋100多圈,停空时间达1个多小时,它打破了以往任何飞机所创下的所有记录,而且能够爬高、倾斜、平衡地飞8字。第二天,几乎所有的报纸都报导了这一新闻。从此,一股航空热潮逐渐掀起,前来参观观摩、体验飞行的人络绎不绝,其中,甚至还包括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和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

10个月之后,奥维尔·莱特和他的飞机也在华盛顿梅雅要塞大出风头,它的飞行性能大大超过了美国国防部所制定的苛刻要求,终于得到了政府的采纳。

飞机终于到了实用阶段。1909年11月,兄弟俩在代顿镇创立了莱特飞机公司,他们孜孜不倦地埋头研究,一架架性能更为优异的飞机从飞机厂出厂。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莱期公司生产的2000多台发动机正在世界各个角落上空运转。

1912年5月,年仅45岁的哥哥威尔伯·莱特因病英年早逝。

奥维尔·莱特强忍悲痛,继承兄长的遗志,继续发展壮大自己的公司,到了后来,它已成为拥有大小公司,资产上百亿元的公司,在美国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的大企业了。

1947年,美国最大的航空公司——泛美航空公司特别邀请动力飞行的创始人奥维尔乘坐当时最毫华的客机升空旅游,他深深地为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而感慨:仅仅49年,动力飞机发展到如此地步,他感到满足了。

1948年元月,一代航空巨星陨落:76岁的奥维尔·莱特与世长辞。

莱特兄弟为现代航空工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实现了人们多年来的梦想。他们的名字将永远留在史册上为后人所敬仰。



没有莱特兄弟就没有我们今天这么便利的交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为什么呢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4-16 19:32:39 | 显示全部楼层
1993年4月16日国务院通知禁止使用各种代币购物券.
现在代币购物券已经死灰复燃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6 00:01:49 | 显示全部楼层
1907年4月16日——沙玉清出生


  沙玉清,字叔明,1907年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一个书香之家,自幼受到祖父(清末举人沙海峰)影响,中学时代从江阴南菁中学高中毕业后考入了当时在江南颇有盛名的河海工科大学。这所学校的前身是1915年创建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中国著名水利学家李仪祉曾在该校任教,为沙玉清以后从事农田水利事业和农田水利教育打开了大门。
  1930年沙玉清大学毕业,这时河海工科大学已改名为中央大学。因其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即被介绍到北京清华大学工学院土木系任助教及教员五年,直到1935年夏天出国为止。在此期间他有幸结识了李仪祉。李关于根治黄河和水利为农业服务的思想对他后来从事农业水利教育和开展泥沙问题研究起了重要作用。经李的联系,沙玉清于1935年赴德国留学,在德国汉诺威工科大学跟随世界著名河工专家恩格斯教授学习河工泥沙问题。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德国水利科学技术,在德国两年的时间里他把必要的生活费用以外一切可以省下来的钱全都用于购买书籍资料。他在返国途中,还到英、法、荷等国进行水利考察访问。
  1934年,西北农业专科学校在陕西武功县开始筹建。该校设有水利组(西北农业大学水利系前身),李仪祉任该组第一任主任。由于当时师资力量缺乏,李仪祉就约尚在德国留学的沙玉清回国后到该校水利组任教。沙玉清按李的嘱咐接受了西北农林专科学校辛树帜校长的聘请,于1937年夏回国后到西北农业专科学校任教。李仪祉随即写信说:“知已返国到校,不胜喜慰,农专事属草创,水工及灌溉试验,望尽力筹划,使得在西北放异彩,以资切实功效于农民……”沙玉清后来长期立足西北农业水利教育和科学研究,是同李的鼓励分不开的。
  1939年4月西北农业专科学校与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农学院、河南大学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合并成立了西北农学院。原来的西北农业专科学校水利组改名为西北农学院农业水利系,自此诞生了我国第一个以服务农业为明确目标的水利教育机构。沙玉清担任了农业水利系第一位主任。
  沙玉清关于水利为农业服务的思想早在30年代初在他所编写的我国第一部农田水利专著——《农田水利学》中已较全面地反映出来。这本专著在我国第一次把农田水利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阐明了《农田水利学》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他把农田水利学概括为5个方面:即灌溉、排水、放淤、洗碱和垦泽。这一科学概括即使从现代农田水利学观点来看也是比较全面的,尤其是它体现了中国农田水利的特点。这本专著为我国农田水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42年沙玉清赴兰州参加中国水利工程师年会,他撰写的“大禹治水的科学精神”受到重视。他为提倡西北地下水源的开发利用撰写了“十年万井”计划;又去河西居延、新疆考察水利情况。
  沙玉清主持西北农学院农业水利系以后,很快意识到,为了我国农业水利事业,除了开展农业水利本科教育,迅速培养一批农业水利本科毕业生以外,还必须着手培养更高层次的农业水利教育的科学研究人才。为此,在他的努力下,于1941年秋成立了西北农学院农田水利研究部,随即开始招收研究生,规定学习期限二年(兼助教时延长一年)。这也是我国培养农田水利教育与科学研究高级人才的开始。
[编辑本段]精心研究泥沙志在根治黄河
  沙玉清在李仪祉的教诲下,决心探讨泥沙运动规律,作为根治黄河的基础。在德国留学期间他精心钻研了河工试验模型问题,为以后从事泥沙研究打下了基础。回国后不久,“七七”事变爆发,在艰苦的抗战岁月里,科研经费、物资均甚缺乏,沙玉清克服各种困难,自制试验设备,完成了许多试验研究,如浑水滞性试验设备和利用气泡测流设备,结构简单富有独创性,花钱少而一样可以完成试验。
  1938年李仪祉逝世,沙玉清从多方面进行纪念,并拟筹建“仪祉水土经济试验室”,1940年11月中央水工试验所与西北农学院合设武功水工试验室并兼任该室主任。当时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水土经济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室扩建为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他担任该所所长。该所为我国较大的水利科学研究中心之一。
  当时的试验室虽然设备简陋,沙玉清和他的助手进行了不少试验,如泥沙沉速试验、油泡测速试验、浑水滞性试验等。通过初期试验研究提出了《流水挟运泥沙之通式》等项研究成果。
  50年代他开始进入了对泥沙运动研究较成熟的阶段,大部分的研究成果,皆出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这十多年时间。先后有《泥沙分类命名之商榷》、《物体沉速的基本规律》、《开动流速的基本规律》、《泥沙运动基本规律》、《挟沙量的基本规律》、《冲游平衡稳定渠道设计法》、《系列模型延伸法的理论与实践》、《群体沉速的研究》、《浑水的动滞性率》、《再论泥沙开动流速基本规律》、《谈谈我国治河方案的演变和发展》等10多篇论文。在这些研究论文的基础上,最后形成并出版了他的泥沙问题专著《泥沙运动学引论》。这本专著也可以说是沙玉清对自己一生研究的总结,是对我国泥沙研究的一大贡献。他的这本具有独特见解的专著以及所写的《泥沙运动基本规律》等论文,受到国内外水利学家的重视,于70年代末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沙玉清一生在农田水利教育和泥沙问题研究方面的成就,是他始终坚持“水利必须为农业服务,治黄要重视泥沙问题”的指导思想和不懈努力的结果。他在事业上的成就除了自己的努力和李仪祉的影响之外,也得力于他的夫人章镜月的鼎力协助。章镜月自从和他结婚之后不久就随他去德国留学,回国后始终和他在一起,解除了他在生活上、家庭及子女教育等各方面的后顾之忧,保证了他能安心从事教育和研究。章在西北农学院任教多年,桃李广植,深受学生们的尊敬和好评。
  沙玉清长期患支气管哮喘病,晚年又患肝病,身体日渐衰弱,严重时彻夜不眠,他的最后专著《泥沙运动学引论》是在病魔缠身的情况下,挣扎完成的。1959年底,当引论定稿时肝硬化相当严重了。直到他逝世的前一年《引论》才得以出版。1966年10月30日沙玉清逝世,为我国水利教育事业、泥沙研究奉献了37年,作出了重大贡献。


评论:我国现代农田水利学科的创始人,一生致力于农田水利教育和泥沙问题研究,值得尊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16 00: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顾执中逝世



 中国新闻记者、新闻教育家。上海人。号效汤,南汇县周浦镇人。1898年7月14日生。1919年中学毕业,后在东吴大学肄业。1923年任上海《时报》记者。1927年改任上海《新闻报》记者。1928年,利用业余时间在上海创办民治新闻专科学校。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后,参加教师救国会和对日经济绝交大同盟。1934至1935年出访欧洲及苏联、美国、日本等地。抗日战争爆发后,1940年8月遭日伪特务狙击负伤。9月辗转到抗战后方。1942年在重庆续办民治新闻专科学校。1944年赴印度,在加尔各答侨报《印度日报》任社长兼总编辑。1946年回上海,续办民治新闻专科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到北京,任高等教育出版社编审。他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特邀理事,首都新闻学会顾问。仍经常为报刊撰稿。著有《西行记》、《到青海去》、《东北吁天录》、《报海杂忆》等,并将《封神演义》译成英文。
  顾执中从事新闻教育工作近60年,历任上海、重庆、仰光、加尔各答、香港、北京等地民治新闻专科学校校长、名誉校长,培养了大批新闻专业人才,是有影响的新闻教育家。1995年4月1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一生献给新闻事业的新闻教育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3 02:28 , Processed in 0.35706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