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770|回复: 12

[历史文化♡] 竞猜  历史知识类 - 什么东西?现存何处?√已有答案√欢迎扩展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14 21: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名称?地点?

今天搜某个软件搜到的,与软件同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4 21: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hide=1000]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也译作罗塞达碑),高1.14米,宽0.73米,是一块制作于公元前196年的大理石石碑,原本是一块刻有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Ptolemy V)诏书的石碑。石碑上用希腊文字、古埃及文字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了同样的内容。由于这块石碑刻有三种不同语言版本,使得近代的考古学家得以有机会对照各语言版本的内容后,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义与结构,而成为今日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里程碑。罗塞塔石碑最早是在1799年时由法军上尉皮耶-佛罕索瓦·札维耶·布夏贺(Pierre-Fran鏾is Xavier Bouchard)在一个埃及港湾城市罗塞塔(Rosetta,今日称为el-Rashid)发现,但在英法两国的战争之中辗转到英国手中,自1802年起保存于大英博物馆中并公开展示。

[/hid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hinbade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4-14 21: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hide=1000]罗赛塔石碑(Rosetta) 大英博物馆

有个翻译软件,就叫这名。

这块石碑,是拿破仑远征埃及时搞到,。——拿翁远征埃及时,带去了一大批学者,考古学家,化学家,数学家,几何学,历史学……有一只部队,专门担任学者的守卫。

说是运回法国的半路,被英国劫走了……这个就不清楚了。

后来,小商博良,就是靠这块碑文,成功地破译了埃及象形文字,从而跻身一流学者的行列。
这块石碑,有三种文字,讲述的是同一件事。于是,象形文字被破解了……


此外,埃及本土也有一件仿制品……

象埃及、中国,还有伊位克、印度,都有不少国宝流落于不列颠等西方列强,哪年,哪月,才能有回家机会啊……
[/hid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4 22: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hide=1000]罗塞塔石碑,大英博物馆[/hid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4 22:49:13 | 显示全部楼层
hide=1000]罗赛塔石碑(Rosette stone),现存不列颠博物馆(大英博物馆),
是镇馆三宝之一,最伟大的藏品之一,世界级文物。

罗赛塔石碑是一块同时刻有古埃及象形文、阿拉伯草书,以及古希腊文三种文本的玄武岩石碑,是解密古埃及文的钥匙。

1799年,法国上尉皮耶-佛罕索瓦·札维耶·布夏贺(Pierre-Franccedilois Xavier Bouchard)在一个埃及港湾城市罗赛塔(Rosetta,今日称为el-Rashid)发现,在一堵旧墙后发现这块石碑,经学者研究鉴定:这是一块公元前196年埃及拖勒密王朝五世的一道昭令。拖勒密王朝是希腊移民过来的,在法老时代的最后期统治了埃及,最后一位法老就是经常被搬上电影的「埃及艳后」克丽欧佩特拉(Celopatra),而在克丽欧佩特拉以毒蛇结束自己的性命后,埃及的法老时代也就此宣告终结,并被纳入奥古斯都大帝的罗马帝国。

最先被辨认出的就是拖勒密王朝五世这位法老的名字。由于象形文字中的法老姓名,周围都会以一圈边饰圈起来,很好辨认,在经过翻译后,这位法老的希腊姓名是 Ptolemaios,而根据这个姓名,学者进一步辨认出其象形文字﹔后来,又在腓莱岛的方尖碑上发现这个名字,并在旁边发现克丽欧佩特拉的姓名。

总计罗赛塔石碑中共有1419个象形文字,希腊文是486个,因此,学者也发现,原来象形文字不一定全部是表意文字,也有标音的作用,而且有些符号发音,有些符号不发音。随着学者研究,埃及象形文字之谜也就逐渐揭开。而这也是自从神庙祭司与书记官死后,相隔了1千多年,人们终于透过罗赛塔石碑,再次可以辨认埃及象形文字。

18和19世纪之交,英国跟法国为了埃及主权交战数年,当1801年法国战败投降,学者准备将罗赛塔石碑偷偷运回法国时,却在一艘开往法国的船上被英国外交官发现。所以,现在罗赛塔石碑不在埃及,也不在法国,而是自1802年起陈列在不列颠博物馆里,并公开展示。

搜索技巧:仔细辨别图片,发现英文部分开头为“the key to egyptian”,这就成了
           the key to search the answer

[/hid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4 23: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hide=1000]
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也译作罗塞达碑)


【简介】

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也译作罗塞达碑),高1.14米,宽0.73米,是一块制作于公元前196年的大理石石碑,原本是一块刻有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Ptolemy V)诏书的石碑。石碑上用希腊文字、古埃及文字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了同样的内容。由于这块石碑刻有三种不同语言版本,使得近代的考古学家得以有机会对照各语言版本的内容后,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义与结构,而成为今日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里程碑。罗塞塔石碑最早是在1799年时由法军上尉皮耶-佛罕索瓦·札维耶·布夏贺(Pierre-Fran鏾is Xavier Bouchard)在一个埃及港湾城市罗塞塔(Rosetta,今日称为el-Rashid)发现,但在英法两国的战争之中辗转到英国手中,自1802年起保存于大英博物馆中并公开展示。


特色

罗塞塔石碑是由一群生活于公元前、埃及托勒密王朝时代的祭司所制作,作为当时的国王、年仅13岁的托勒密五世加冕一周年时的纪念,其上的内容主要是在叙述托勒密五世自父亲托勒密四世处袭得的王位之正统性,与托勒密五世所贡献的许多善行,例如减税、在神庙中竖立雕像等对神庙与祭司们大力支持的举动。在托勒密王朝之前、法老时代的埃及,像这般的诏书原本都是由法老颁授,等同于圣旨,但到了托勒密时代,唯一还知道埃及象形文撰写方式的祭司们却成为诏书的颁写者,是一个很不一样的特点。

罗塞塔石碑由上至下共刻有同一段诏书的三种语言版本,分别是埃及象形文(Hieroglyphic,又称为圣书体,代表献给神明的文字),埃及草书(Demotic,又称为埃及通俗体,是当时埃及平民使用的文字),与古希腊文(代表统治者的语言,这是因为当时的埃及已臣服于希腊的亚历山大帝国之下,来自希腊的统治者要求统治领地内所有的此类文书都需要添加希腊文的译版)。在公元4世纪结束后不久,尼罗河文明式微、不再使用的埃及象形文之读法与写法彻底失传,虽然之后有许多考古与历史学家极尽所能,却一直解读不了这些神秘文字的结构与用法。直到1400年之后罗塞塔石碑出土,它独特的三语对照写法,意外成为解码的关键,因为三种语言中的古希腊文是近代人类可以阅读的,利用这关键来比对分析碑上其它两种语言的内容,就可以了解这些失传语言的文字与文法结构。

在许多尝试解读罗塞塔石碑的学者中,19世纪初期的英国物理学家汤马斯·杨(Thomas Young)是第一个证明碑文中曾多次提及“托勒密”这一人名的发音者。至于法国学者尚-佛罕索瓦·商博良(Jean-Fran鏾is Champollion)则是第一个理解到,一直被认为是用形表义的埃及象形文,原来也是具有表音作用的,这重大发现之后成为解读所有埃及象形文的关键线索。也正是因为这一缘故,罗塞塔石碑被称为了解古埃及语言与文化的关键基础。

今日被存放在大英博物馆埃及厅中展示的罗塞塔石碑,是个高约114.4厘米、宽72.3厘米、厚27.9厘米,略呈长方形但实际上缺了许多边角的平面石碑,大理石材质制造(虽然常被误会为是花岗岩),重约762公斤。大理石的黑色表面上刻有涂上白漆的文字,石碑的两侧刻有后人加上的文字,其中左侧为“1801年时由英军在埃及获得”(Captured in Egypt by the British Army in 1801),右侧则为“国王乔治三世捐赠”(Presented by King George III),虽然这块石碑曾在1998年时由大英博物馆的古物维护专家以现代化的手法清理干还原其原貌,但上述的刻字由于也是近代人类文明事迹的见证之一,因此被保留了下来。除此之外,石碑底部左侧也有一个小角落蓄意被保留而没有清理,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对照,让人们知道清理前与清理后的差异。


历史


1799年7月15日,当时随着拿破仑占领埃及(1798年—1801年)的法军上尉皮耶-佛罕索瓦·札维耶·布夏贺在尼罗河三角洲上一个称为罗塞塔的港口城镇郊外,指挥圣朱利安要塞(Fort St Julien)的地基扩大挖掘工程时,意外挖到一颗黑色的大石头。他意识到这颗石头的重要性而向指挥官阿卜达拉·杰克·德·门努瓦(Abdallah Jacques de Menou)报告,后者决定应该将这颗大石送去给拿破仑在开罗设立的埃及研究所(Institut de l'蒰ypte)里之科学家们研究分析,并于同年8月运抵开罗。由于石碑是在罗塞塔郊外出土的,因此根据发现地点而命名为罗塞塔石碑。

1801年,拿破仑的大军被英军打败投降,也结束了法军在埃及为期三年的占领期。埃及的占领权易手也掀起这批法军在埃及收集到的古物之所有权争议,当时法国的科学家们希望能保留这批古物并在6月开罗破城时,带着它们避走亚历山卓港(Alexandria),但英方却认为这些古物是没收品,应当属于英王乔治三世的财产。当时,著名法国自然学家艾奇恩那·若弗鲁瓦·圣-蒂莱尔(蓆ienne Geoffroy Saint-Hilaire)曾致信英国大使威廉·理查德·汉弥尔顿(Sir William Richard Hamilton),威胁如果英方豪夺,他们将焚毁这批发现物。英军在占领亚历山卓后,与法方签订亚历山卓协约(Treaty of Alexandria,1801年9月)正式结束法军在埃及的占领,根据此协约法军在占领期间于埃及发现的古物,也应一同转移给英方。但法军在撤退时并未依约缴出罗塞塔石碑,而是将它藏在一艘小船上准备偷渡回欧陆,但功败垂成半途被英军捕获。事后双方协议,法方可以保留之前的研究成果与石碑的拓印,但英方则获得石碑的实际拥有权。

罗塞塔石碑在1802年时运抵英国,并且以英王的名义捐献给大英博物馆作为收藏,从此之后罗塞塔石碑一直被展示在博物馆的埃及馆中,是该馆最引以为傲的镇馆之宝之一。在之后的两百多年间,罗塞塔石碑仅曾短暂地离开过大英博物馆一次——1917年时,接近尾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火蔓延,由于博物馆方面担心伦敦遭受到激烈的轰炸而损伤古物,因此将一批包括有罗塞塔石碑、较为轻便容易搬移的重要古物,偷偷藏匿在霍本(Holborn)一带深达地下50英尺的地下铁车站中,为期两年。直至大战结束恢复和平后,才将古物移回博物馆继续展览。

不过,并不是全世界的人们都很乐意见到罗塞塔石碑被保存在大英博物馆中,例如设址于开罗的埃及古物最高委员会(Supreme Council of Antiquities,是埃及文化部的下辖组织之一)主秘、也是知名埃及考古学家的札希·哈瓦斯博士(Dr. Zahi Hawass)就曾公开呼吁英国应该将罗塞塔石碑归还给它真正的归属地、埃及,因为这块石碑是埃及文明的重要象征。


衍生意义


由于其知名度与重要性,除了石碑本身外,罗塞塔石碑或罗塞塔这名词也被引伸用来意指或暗喻一些其他的事物。其中,由于石碑上的刻文被用来作为语言翻译用途,因此有一款非常受欢迎的多国语言学习软件,也以《罗塞塔石碑》来命名。除此之外,由于是破解埃及象形文这种如谜题般的事物之起始点,“罗塞塔石碑”也被用来暗喻要解决一个谜题或困难事物的关键线索或工具,举例来说,欧洲航天局(ESA)就将其发展的太空探测器命名为罗塞塔,因为透过此计划,将会破解太阳系生成的秘密,是天文研究上的关键突破。

使用“罗塞塔”来命名的事物包括有:

《罗塞塔石碑》:跨语言学习软件,Fairfield Language Technologies发行

罗塞塔太空探测器:欧洲航天局进行的追星计划。

动画片《数码宝贝》第二集里面,尼菲迪兽,也有一个绝招叫做“罗塞塔石碑”。

苹果电脑推出的电脑程序二元码翻译软件,让使用苹果电脑x86架构的用户能回头使用大部份PowerPC架构的程序二元码。 [/hid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5 09: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hide=333]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破解古埃及文字所依据的罗塞塔石碑。

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也译作罗塞达碑),高1.14米,宽0.73米,是一块制作于公元前196年的大理石石碑,原本是一块刻有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Ptolemy V)诏书的石碑。石碑上用希腊文字、古埃及文字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了同样的内容。由于这块石碑刻有三种不同语言版本,使得近代的考古学家得以有机会对照各语言版本的内容后,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义与结构,而成为今日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里程碑。罗塞塔石碑最早是在1799年时由法军上尉皮耶-佛罕索瓦·札维耶·布夏贺(Pierre-Fran鏾is Xavier Bouchard)在一个埃及港湾城市罗塞塔(Rosetta,今日称为el-Rashid)发现,但在英法两国的战争之中辗转到英国手中,自1802年起保存于大英博物馆中并公开展示。
罗塞塔石碑是由一群生活于公元前、埃及托勒密王朝时代的祭司所制作,作为当时的国王、年仅13岁的托勒密五世加冕一周年时的纪念,其上的内容主要是在叙述托勒密五世自父亲托勒密四世处袭得的王位之正统性,与托勒密五世所贡献的许多善行,例如减税、在神庙中竖立雕像等对神庙与祭司们大力支持的举动。在托勒密王朝之前、法老时代的埃及,像这般的诏书原本都是由法老颁授,等同于圣旨,但到了托勒密时代,唯一还知道埃及象形文撰写方式的祭司们却成为诏书的颁写者,是一个很不一样的特点。

罗塞塔石碑由上至下共刻有同一段诏书的三种语言版本,分别是埃及象形文(Hieroglyphic,又称为圣书体,代表献给神明的文字),埃及草书(Demotic,又称为埃及通俗体,是当时埃及平民使用的文字),与古希腊文(代表统治者的语言,这是因为当时的埃及已臣服于希腊的亚历山大帝国之下,来自希腊的统治者要求统治领地内所有的此类文书都需要添加希腊文的译版)。在公元4世纪结束后不久,尼罗河文明式微、不再使用的埃及象形文之读法与写法彻底失传,虽然之后有许多考古与历史学家极尽所能,却一直解读不了这些神秘文字的结构与用法。直到1400年之后罗塞塔石碑出土,它独特的三语对照写法,意外成为解码的关键,因为三种语言中的古希腊文是近代人类可以阅读的,利用这关键来比对分析碑上其它两种语言的内容,就可以了解这些失传语言的文字与文法结构。

在许多尝试解读罗塞塔石碑的学者中,19世纪初期的英国物理学家汤马斯·杨(Thomas Young)是第一个证明碑文中曾多次提及“托勒密”这一人名的发音者。至于法国学者尚-佛罕索瓦·商博良(Jean-Fran鏾is Champollion)则是第一个理解到,一直被认为是用形表义的埃及象形文,原来也是具有表音作用的,这重大发现之后成为解读所有埃及象形文的关键线索。也正是因为这一缘故,罗塞塔石碑被称为了解古埃及语言与文化的关键基础。

今日被存放在大英博物馆埃及厅中展示的罗塞塔石碑,是个高约114.4厘米、宽72.3厘米、厚27.9厘米,略呈长方形但实际上缺了许多边角的平面石碑,大理石材质制造(虽然常被误会为是花岗岩),重约762公斤。大理石的黑色表面上刻有涂上白漆的文字,石碑的两侧刻有后人加上的文字,其中左侧为“1801年时由英军在埃及获得”(Captured in Egypt by the British Army in 1801),右侧则为“国王乔治三世捐赠”(Presented by King George III),虽然这块石碑曾在1998年时由大英博物馆的古物维护专家以现代化的手法清理干还原其原貌,但上述的刻字由于也是近代人类文明事迹的见证之一,因此被保留了下来。除此之外,石碑底部左侧也有一个小角落蓄意被保留而没有清理,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对照,让人们知道清理前与清理后的差异。
1799年7月15日,当时随着拿破仑占领埃及(1798年—1801年)的法军上尉皮耶-佛罕索瓦·札维耶·布夏贺在尼罗河三角洲上一个称为罗塞塔的港口城镇郊外,指挥圣朱利安要塞(Fort St Julien)的地基扩大挖掘工程时,意外挖到一颗黑色的大石头。他意识到这颗石头的重要性而向指挥官阿卜达拉·杰克·德·门努瓦(Abdallah Jacques de Menou)报告,后者决定应该将这颗大石送去给拿破仑在开罗设立的埃及研究所(Institut de l'蒰ypte)里之科学家们研究分析,并于同年8月运抵开罗。由于石碑是在罗塞塔郊外出土的,因此根据发现地点而命名为罗塞塔石碑。

1801年,拿破仑的大军被英军打败投降,也结束了法军在埃及为期三年的占领期。埃及的占领权易手也掀起这批法军在埃及收集到的古物之所有权争议,当时法国的科学家们希望能保留这批古物并在6月开罗破城时,带着它们避走亚历山卓港(Alexandria),但英方却认为这些古物是没收品,应当属于英王乔治三世的财产。当时,著名法国自然学家艾奇恩那·若弗鲁瓦·圣-蒂莱尔(蓆ienne Geoffroy Saint-Hilaire)曾致信英国大使威廉·理查德·汉弥尔顿(Sir William Richard Hamilton),威胁如果英方豪夺,他们将焚毁这批发现物。英军在占领亚历山卓后,与法方签订亚历山卓协约(Treaty of Alexandria,1801年9月)正式结束法军在埃及的占领,根据此协约法军在占领期间于埃及发现的古物,也应一同转移给英方。但法军在撤退时并未依约缴出罗塞塔石碑,而是将它藏在一艘小船上准备偷渡回欧陆,但功败垂成半途被英军捕获。事后双方协议,法方可以保留之前的研究成果与石碑的拓印,但英方则获得石碑的实际拥有权。

罗塞塔石碑在1802年时运抵英国,并且以英王的名义捐献给大英博物馆作为收藏,从此之后罗塞塔石碑一直被展示在博物馆的埃及馆中,是该馆最引以为傲的镇馆之宝之一。在之后的两百多年间,罗塞塔石碑仅曾短暂地离开过大英博物馆一次——1917年时,接近尾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火蔓延,由于博物馆方面担心伦敦遭受到激烈的轰炸而损伤古物,因此将一批包括有罗塞塔石碑、较为轻便容易搬移的重要古物,偷偷藏匿在霍本(Holborn)一带深达地下50英尺的地下铁车站中,为期两年。直至大战结束恢复和平后,才将古物移回博物馆继续展览。

不过,并不是全世界的人们都很乐意见到罗塞塔石碑被保存在大英博物馆中,例如设址于开罗的埃及古物最高委员会(Supreme Council of Antiquities,是埃及文化部的下辖组织之一)主秘、也是知名埃及考古学家的札希·哈瓦斯博士(Dr. Zahi Hawass)就曾公开呼吁英国应该将罗塞塔石碑归还给它真正的归属地、埃及,因为这块石碑是埃及文明的重要象征。
由于其知名度与重要性,除了石碑本身外,罗塞塔石碑或罗塞塔这名词也被引伸用来意指或暗喻一些其他的事物。其中,由于石碑上的刻文被用来作为语言翻译用途,因此有一款非常受欢迎的多国语言学习软件,也以《罗塞塔石碑》来命名。除此之外,由于是破解埃及象形文这种如谜题般的事物之起始点,“罗塞塔石碑”也被用来暗喻要解决一个谜题或困难事物的关键线索或工具,举例来说,欧洲航天局(ESA)就将其发展的太空探测器命名为罗塞塔,因为透过此计划,将会破解太阳系生成的秘密,是天文研究上的关键突破。

使用“罗塞塔”来命名的事物包括有:

《罗塞塔石碑》:跨语言学习软件,Fairfield Language Technologies发行

罗塞塔太空探测器:欧洲航天局进行的追星计划。

动画片《数码宝贝》第二集里面,尼菲迪兽,也有一个绝招叫做“罗塞塔石碑”。

苹果电脑推出的电脑程序二元码翻译软件,让使用苹果电脑x86架构的用户能回头使用大部份PowerPC架构的程序二元码。  [/hid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5 15: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埃及的,右边有英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5 16:27:41 | 显示全部楼层
hide=1000]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也译作罗塞达碑),高1.14米,宽0.73米,是一块制作于公元前196年的大理石石碑,原本是一块刻有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Ptolemy V)诏书的石碑。石碑上用希腊文字、古埃及文字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了同样的内容。由于这块石碑刻有三种不同语言版本,使得近代的考古学家得以有机会对照各语言版本的内容后,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义与结构,而成为今日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里程碑。罗塞塔石碑最早是在1799年时由法军上尉皮耶-佛罕索瓦·札维耶·布夏贺(Pierre-Fran鏾is Xavier Bouchard)在一个埃及港湾城市罗塞塔(Rosetta,今日称为el-Rashid)发现,但在英法两国的战争之中辗转到英国手中,自1802年起保存于大英博物馆中并公开展示。
《罗塞塔石碑》:跨语言学习软件,Fairfield Language Technologies发行 [/hid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5 17: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题出过一次了,与拿破仑有关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5 2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hide=1000]罗赛塔石碑(Rosette stone ),现存英国不列颠博物馆,世界级文物。

罗赛塔石碑是一块同时刻有古埃及 象形文、阿拉伯草书,以及古希腊文三种文本的玄武岩石碑,是解密古埃及文的钥匙。

1799年,法国上尉皮耶-佛罕索瓦·札维耶·布夏贺(Pierre-Franccedilois Xavier Bouchard)在一个埃及港湾城市罗赛塔(Rosetta,今日称为el-Rashid)发现,在一堵旧墙后发现这块石碑,经学者研究鉴定:这是一块公元前196年埃及拖勒密王朝五世的一道昭令。拖勒密王朝是希腊移民过来的,在法老时代的最后期统治了埃及,最后一位法老就是经常被搬上电影的「埃及艳后」克丽欧佩特拉(Celopatra),而在克丽欧佩特拉以毒蛇结束自己的性命后,埃及的法老时代也就此宣告终结,并被纳入奥古斯都大帝的罗马帝国。

最先被辨认出的就是拖勒密王朝五世这位法老的名字。由于象形文字中的法老姓名,周围都会以一圈边饰圈起来,很好辨认,在经过翻译后,这位法老的希腊姓名是Ptolemaios,而根据这个姓名,学者进一步辨认出其象形文字﹔后来,又在腓莱岛的方尖碑上发现这个名字,并在旁边发现克丽欧佩特拉的姓名。

总计罗赛塔石碑中共有1419个象形文字,希腊文是486个,因此,学者也发现,原来象形文字不一定全部是表意文字,也有标音的作用,而且有些符号发音,有些符号不发音。 随着学者研究,埃及象形文字之谜也就逐渐揭开。而这也是自从神庙祭司与书记官死后,相隔了1千多年,人们终于透过罗赛塔石碑,再次可以辨认埃及象形文字。

18和19世纪之交,英国跟法国为了埃及主权交战数年,当1801年法国战败投降,学者准备将罗赛塔石碑偷偷运回法国时,却在一艘开往法国的船上被英国外交官发现。所以,现在罗赛塔石碑不在埃及,也不在法国,而是自1802年起陈列在不列颠博物馆里,并公开展示。

[/hid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5 22:52:05 | 显示全部楼层
hide=1000]罗塞塔石碑,伦敦大英博物馆
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是一块制作于公元前196年的大理石石碑,原本是一块刻有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Ptolemy V)召书的石碑。但是,由于这块石碑同时刻有同一段文字的三种不同语言版本,使得近代的考古学家得以有机会对照各语言版本的内容后,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义与结构,而成为今日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里程碑。罗塞塔石碑最早是在1799年时由法军上尉皮耶-佛罕索瓦·札维耶·布夏贺(Pierre-Fran鏾is Xavier Bouchard)在一个埃及港湾城市罗塞塔(Rosetta,今日称为el-Rashid)发现,但在英法两国的战争之中辗转到英国手中,自1802年起保存于大英博物馆中并公开展示。

特色
罗塞塔石碑是由一群生活于西元前、埃及托勒密王朝时代的祭司所制作,作为当时的国王、年仅13岁的托勒密五世加冕一周年时的纪念,其上的内容主要是在叙述托勒密五世自父亲托勒密四世处袭得的王位之正统性,与托勒密五世所贡献的许多善行,例如减税、在神庙中竖立雕像等对神庙与祭司们大力支持的举动。在托勒密王朝之前、法老时代的埃及,像这般的召书原本都是由法老颁授,等同于圣旨,但到了托勒密时代,唯一还知道埃及象形文撰写方式的祭司们却成为召书的颁写者,是一个很不一样的特点。

罗塞塔石碑由上至下共刻有同一段召书的三种语言版本,分别是埃及象形文(Hieroglyphic,又称为圣书体,代表献给神明的文字),埃及草书(Demotic,又称为埃及通俗体,是当时埃及平民使用的文字),与古希腊文(代表统治者的语言,这是因为当时的埃及已臣服于希腊的亚历山大帝国之下,来自希腊的统治者要求统治领地内所有的此类文书都需要添加希腊文的译版)。在西元4世纪结束后不久,尼罗河文明式微、不再使用的埃及象形文之读法与写法彻底失传,虽然之后有许多考古与历史学家极尽所能,却一直解读不了这些神秘文字的结构与用法。直到1400年之后罗塞塔石碑出土,它独特的三语对照写法,意外成为解码的关键,因为三种语言中的古希腊文是近代人类可以阅读的,利用这关键来比对分析碑上其他两种语言的内容,就可以了解这些失传语言的文字与文法结构。

在许多尝试解读罗塞塔石碑的学者中,19世纪初期的英国物理学家汤马斯·杨(Thomas Young)是第一个证明碑文中曾多次提及“托勒密”这人名的发音者。至于法国学者尚-佛罕索瓦·商博良(Jean-Fran鏾is Champollion)则是第一个理解到,一直被认为是用形表义的埃及象形文,原来也是具有表音作用的,这重大发现之后成为解读所有埃及象形文的关键线索。也正是因为这缘故,罗塞塔石碑会被称为了解古埃及语言与文化的关键基础。

今日被存放在大英博物馆埃及厅中展示的罗塞塔石碑,是个高约114.4公分、宽72.3公分、厚27.9公分,略呈长方形但实际上缺了许多边角的平面石碑,大理石材质制造(虽然常被误会为是花岗岩),重约762公斤。大理石的黑色表面上刻有涂上白漆的文字,石碑的两侧刻有后人加上的文字,其中左侧为“1801年时由英军在埃及获得”(Captured in Egypt by the British Army in 1801),右侧则为“国王乔治三世捐赠”(Presented by King George III),虽然这块石碑曾在1998年时由大英博物馆的古物维护专家以现代化的手法清理干还原其原貌,但上述的刻字由于也是近代人类文明事迹的见证之一,因此被保留了下来。除此之外,石碑底部左侧也有一个小角落蓄意被保留而没有清理,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对照,让人们知道清理前与清理后的差异。

历史

罗塞塔石碑1799年7月15日,当时随著拿破崙占领埃及(1798年—1801年)的法军上尉皮耶-佛罕索瓦·札维耶·布夏贺在尼罗河三角洲上一个称为罗塞塔的港口城镇郊外,指挥圣朱利安要塞(Fort St Julien)的地基扩大挖掘工程时,意外挖到一颗黑色的大石头。他意识到这颗石头的重要性而向指挥官阿卜达拉·杰克·德·门努瓦(Abdallah Jacques de Menou)报告,后者决定应该将这颗大石送去给拿破崙在开罗设立的埃及研究所(Institut de l'蒰ypte)里之科学家们研究分析,并于同年8月运抵开罗。由于石碑是在罗塞塔郊外出土的,因此根据发现地点而命名为罗塞塔石碑。

1801年,拿破崙的大军被英军打败投降,也结束了法军在埃及为期三年的占领期。埃及的占领权易手也掀起这批法军在埃及收集到的古物之所有权争议,当时法国的科学家们希望能保留这批古物并在6月开罗破城时,带著它们避走亚历山卓港(Alexandria),但英方却认为这些古物是没收品,应当属于英王乔治三世的财产。当时,著名法国自然学家艾奇恩那·若弗鲁瓦·圣-蒂莱尔(蓆ienne Geoffroy Saint-Hilaire)曾致信英国大使威廉·理查·汉弥尔顿(Sir William Richard Hamilton),威胁如果英方豪夺,他们将焚燬这批发现物。英军在占领亚历山卓后,与法方签订亚历山卓协约(Treaty of Alexandria,1801年9月)正式结束法军在埃及的占领,根据此协约法军在占领期间于埃及发现的古物,也应一同转移给英方。但法军在撤退时并未依约缴出罗塞塔石碑,而是将它藏在一艘小船上准备偷渡回欧陆,但功败垂成半途被英军捕获。事后双方协议,法方可以保留之前的研究成果与石碑的拓印,但英方则获得石碑的实际拥有权。

罗塞塔石碑在1802年时运抵英国,并且以英王的名义捐献给大英博物馆作为收藏,从此之后罗塞塔石碑一直被展示在博物馆的埃及馆中,是该馆最引以为傲的镇馆之宝之一。在之后的两百多年间,罗塞塔石碑仅曾短暂地离开过大英博物馆一次——1917年时,接近尾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火蔓延,由于博物馆方面担心伦敦遭受到激烈的轰炸而损伤古物,因此将一批包括有罗塞塔石碑、较为轻便容易搬移的重要古物,偷偷藏匿在霍本(Holborn)一带深达地下50英尺的地下铁车站中,为期两年。直至大战结束恢复和平后,才将古物移回博物馆继续展览。

不过,并不是全世界的人们都很乐意见到罗塞塔石碑被保存在大英博物馆中,例如设址于开罗的埃及古物最高委员会(Supreme Council of Antiquities,是埃及文化部的下辖组织之一)主秘、也是知名埃及考古学家的札希·哈瓦斯博士(Dr. Zahi Hawass)就曾公开呼吁英国应该将罗塞塔石碑归还给它真正的归属地、埃及,因为这块石碑是埃及文明的重要象征。
衍生意义
由于其知名度与重要性,除了石碑本身外,罗塞塔石碑或罗塞塔这名词也被引伸用来意指或暗喻一些其他的事物。其中,由于石碑上的刻文被用来作为语言翻译用途,因此有一款非常受欢迎的多国语言学习软件,也以《罗塞塔石碑》来命名。除此之外,由于是破解埃及象形文这种如谜题般的事物之起始点,“罗塞塔石碑”也被用来暗喻要解决一个谜题或困难事物的关键线索或工具,举例来说,欧洲航天局(ESA)就将其发展的太空探测器命名为罗塞塔,因为透过此计划,将会破解太阳系生成的秘密,是天文研究上的关键突破。
[/hid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6 09:4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9:03 , Processed in 0.16168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