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猪仔虫

[历史文化♡] 金豆  留住记忆“04月11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4-11 07: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1903年4月11日
清朝重臣荣禄卒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4月11日,清慈禧太后重臣荣禄卒。

  荣禄,字仲华。满州正白旗人。满族。瓜尔佳氏。1836年(清道光十六年)生。由荫生以主事用,数迁侍郎,兼内务府大臣、步军统领。1878年(光绪四年)擢工部尚书,以纳贿褫职。1891年出为西安将军。1895年授兵部尚书、总理衙门大臣,疏荐袁世凯编练“新建陆军”。固执“祖宗之法不能变”,竭力反对并破坏维新运动。1898年保国会成立后,曾危言恫吓,迫其瓦解。

  百日维新开始,出任直隶总督,统率北洋三军,协助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旋晋升为军机大臣。1900年策划立溥俊为大阿哥(即皇储),谋废光绪帝。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时,随慈禧太后逃往西安。1902年加太子太保、文化殿大学士。卒溢“文忠”。

功过是非留于后人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1 08: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隋炀帝死于兵变,隋政权覆灭



  



公元618年4月11日,中国隋朝隋炀帝死于兵变。

  隋炀帝奢侈腐化,滥用民力,他即位第一年,每月就役使200万人营建东都洛阳,修造华丽宫殿和花园。他还三次乘坐大龙舟到江都巡游,随行船只几千艘,绵延200多里,沿路州县,都必须供应食物。隋炀帝还发动了对高丽的战争。繁重的兵役和徭役,迫使农民大量离开土地,农田荒芜,造成讥慌。

  605年,隋炀帝下令开通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全长四五千里,以东都洛阳为中心,东北通到涿郡,东南到余杭,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运河的开凿,对南北经济的交流起了很大的作用。

  611年,山东长白山农民首先起义,各地纷纷响应。起义军逐渐汇合成几个强大集团,最主要的是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瓦岗军在河南瓦岗起义,攻占隋朝大粮仓兴洛仓,把粮食发给农民。隋朝政权摇摇欲坠。

  618年,即隋炀帝即位的第十四年的三月,侍从的卫士们推举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为首领,发动了兵变,隋炀帝最后在江都被部将勒死,时年五十岁。隋政权覆灭了。 后来的谥号是"炀帝"。隋文帝杨坚原来夺取的是北周宇文氏的帝位,最后自己的儿子又被宇文氏的人所杀,历史在这转了一个小圆圈。

昏庸败国,值得后来人借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1 08: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克什米尔公主号”客机失事
  1955年4月11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开幕前夕,印度国际航空公司的星座式客机“克什米尔公主”号在香港飞往雅加达的途中突然爆炸起火,飞机坠入海中,除3名机组人员外,机上其余人员全部遇难。这架飞机是我国参加亚非会议的代表团包用的,乘坐这架飞机的有中国代表团工作人员和随团采访的中国记者,还有波兰和奥地利记者。

  4月11日,参加亚非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工作人员、越南代表团工作人员和随同前往采访的中国、波兰和奥地利记者共11人,他们是代表团的工作人员:石志昂、李肇基、钟步云;记者:沈建图、黄作梅、杜宏、李平、郝凤格;越南民主共和国代表团工作人员王明芳;波兰记者斯塔列茨;奥地利记者严裴德。此外尚有印度高级驾驶员德·克·贾塔尔上尉和其他7名机务和服务人员。他们乘坐由代表团包用的印度国际航空公司的“克什米尔公主号”客机,自香港起飞前往雅加达转赴万隆。该机在飞越北婆罗洲沙捞越附近上空爆炸起火,机身坠入海中,除3位幸运生还外,机上全部人员遇难。3位幸运生还的乘务人员:副驾驶员狄克西特、领航员帕塔克、地勤机械师卡尼亚

  4月12日,我国外交部发表声明,指出这绝不是一般的飞机失事,而是台湾当局特务机关在美国支持下有意制造的谋杀。4月17日,北京各界人民举行自追悼会,沉痈悼念殉难的烈士。

  第二年,英国发表声明,指出“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被破坏事件,是蒋介石集团指挥它在香港的特务机关在飞机右翼内部安置定时炸弹所造成的。


表面是台湾,实际还是欧美国家操纵! 欧美永远不会是真的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1 08: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1994年4月11日 克林顿夫妇补交税款
  1994年4月11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及其夫人希拉里向美国财政部和阿肯色州补交了14615美元的税款和利息。
  据克林顿的私人律师大卫·肯德尔说,查阅档案发现克林顿夫妇没有申报希拉里·克林顿于1980年在经商中获得的6498美元的收入。克林顿夫妇并不清楚错误是怎样形成的,但表示为此承担责任。这笔没有申报的收入当时应交纳的联邦税为3315美元,州税为514美元,14年来这两笔税款的利息已分别累积至10134美元和 652美元。
(人民网资料)


中国的领导人什么时候也能这样呢?我承认中国进步不少了 但是, 法制治国还有漫长的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1 10: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1905年月11日
京师大学堂举办了第一次运动会

京师大学堂举办第一次运动会


  1905年4月,京师大学堂举办了第一次运动会。

  校方特别强调开运动会的目的是培养青年“临事不辞难,事君不惜死”的精
神,在这次运动会上。还要运动员一再高呼“皇太后圣寿元疆,皇上圣寿无疆”

等口号。

评论:外表很先进,实际上还是封建的产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1 11: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1961年月11日
艾希曼因反犹太人活动出庭受审


纳粹战犯艾希曼在法庭受审

  1961年4月11日,对前纳粹官员阿道夫-艾希曼的审判今日在耶路撒冷开庭。

  起诉书指控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任犹太人居住区盖世太保头目时,曾将

600多万犹太人送进死亡集中营。如这一指控成立,他将被判处死刑。

  艾希曼是从他的单人牢房被带到人民大厅的。他在那里被关在一个防弹玻璃

罩里,面对750多名记者、外国代表和以色列市民,最高法庭法官。审理此案的三

名法官之一的莫斯兰道用希伯来语宣读了起诉书中的15条罪状。在整个宣读过程

中,艾希曼显得很平静,甚至可以说是无动于衷。

  艾希曼(1906-1962年) 被控参与希特勒灭绝犹太人的“最后解决”方案,犯

有反犹太人民罪和反人类罪。面对这一控告,他辩解自己无罪,声称他只是执行

了命令。尽管他参与组织大屠杀的铁证如山,艾希曼仍坚持说:“我的双手没有

血迹。”然而, 3位法官在12月12日全体一致裁定他有罪,艾希曼被判死刑。

  艾希曼是去年五月在阿根廷被以色列情报人员抓获的。然后他被秘密带上一

架以色列飞机,飞抵耶路撒冷受审。



纳粹战犯阿道夫-艾希曼

评论:历史终究是正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1 11: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1955年4月11日,发生“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

1955年4月,新华社记者钱嗣杰(站立者右二)在采访万隆会议开幕式后和外国记者在会场外休息时合影。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首届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4月11日中午12时15分,参加亚非会议的中国代表团成员和随同采访的中外记者共11人乘坐印度国际航空公司的包机“克什米尔公主号”从香港起飞途经雅加达转赴万隆。当飞机飞越北婆罗洲沙捞越附近海面上空时爆炸起火,机身堕入海中,机上11名乘客全部罹难,其中包括三名新华社记者李平、黄作梅和沈建图。新华社记者钱嗣杰和刘茂俭原本也要搭乘“克什米尔公主号”前往万隆,后来由于工作需要,在香港选购报道设备后,陪同外交部信使提前乘船前往万隆,结果幸免于难。钱嗣杰在回忆起当年的这场劫难时心有余悸地说“当年我差点乘上‘克什米尔公主号’!”
空难总是灾难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1 11: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1982年月11日
英国影片《甘地》获奥斯卡最佳影片等8项大奖


《甘地》(1982)


  1982年4月11日,在洛杉矶举行的第55届奥斯卡颁奖仪式上,英国影片《甘

地》获8项大奖,本-金斯利和梅丽尔-斯特里普分获最佳男女主角奖。


《甘地》(1982)

评论:圣雄,人们尊敬的英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1 11: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1991年月11日
北京2000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正式成立

在北京乃至全国各地形成争办奥运会的热潮

  1991年4月11日, 北京2000年奥运动申办委员会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

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出任申办委员会执行主席。

  在此前1991年2月26日召开的中国奥委会全体会议上, 一致通过了北京市人

民政府提交的《主办2000年第27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申请书》。我国政府表示完全

支持北京市政府和中国奥委会的决定。

  据悉,德国的柏林市、英国的伦敦、澳大利亚的悉尼、巴西的巴西利亚等城

市已申请主办2000年奥运会。 国际奥委会将于1993年9月在摩纳哥举行会议,确

定27届奥运会的举办城市。


北京奥运会申办委员会在京正式成立

评论:最后我们还是成功了,困难只是一时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1 11: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4月11日,斯柯达最终落户上海大众



    2005年4月11日,有20年历史的上海大众和具有百年历史的斯柯达在捷克签署合作协议,上海大众将生产斯柯达品牌轿车。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不断细分的汽车市场,上海大众借斯柯达品牌启动多品牌战略,以图保住大众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历经波折终于牵手

  对于4月11日斯柯达与上海大众签约,可以说是好事多磨。早在去年北京车展期间,大众(中国)高层就表示斯柯达将落户中国,当时业界猜测斯柯达将牵手上海大众。而之后的帕萨特B6之争又让此事陡增变数。今年年初,捷克商务代表团访问深圳,关于斯柯达生产基地落户深圳之说又风传一时,坊间还盛传斯柯达可能与一汽大众合作等等。

  在上海大众引进斯柯达品牌的交易中,德国大众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至于上海大众引进斯柯达花费总额,双方都三缄其口。上海大众表示,上海大众和德国大众及斯柯达捷克方的利益划分也属商业秘密,但合作各方都会实现最终的共赢。

更期望中国的民族汽车工业有既好又快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1 11: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1997年月11日
英国驻港海军基地关闭

  1997年4月11日,米字旗徐徐降下,200多名英国海军士兵分列走出军营,随

后军营大门紧紧关上。今天中午12时30分,英国在香港、也是亚洲的最后一个海

军基地--香港昂船洲添马舰海军基地也正式关闭。

  驻港英军有关官员透露,这一基地关闭后,驻港英军海军将陆续撤出,但舰

队将继续执行任务,直至1997年6月30日。



评论:国家强盛了,谁还敢欺负我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1 11: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年4月11日,温家宝同安倍晋三会谈 确认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内涵

4月11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东京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举行会谈。

中新网2007年4月11日电 中国总理温家宝今天下午在东京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举行会谈,双方确认了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内涵,同意建立中日高层经济对话机制,表示要共同努力提高双方在各领域的合作水平。

温家宝说,去年十月,在中国和日本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双方就克服影响两国关系的障碍达成共识,促成安倍晋三首相访华,从而打开了双边关系的政治僵局,此后两国各领域合作日趋活跃,对此,两国人民感到高兴,国际社会也表示欢迎。

温家宝指出,继续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加强中日友好合作,顺应时代潮流,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日是近邻,各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实现两国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对双方有利,对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发展有利。为构建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双方要从战略的高度和长远的角度来把握两国关系的方向,积极推进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一是恪守中日三个政治文件的原则,信守承诺,维护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

二是增加高层交往,通过政府、立法机构、政党之间的交流和战略对话,就双边关系中的重大问题及时进行沟通;

三是深化互利合作,通过高层经济对话机制,协调双方的经济发展政策和合作目标,推进两国节能、环保、金融、能源、信息通讯、高新技术合作;

四是加强两军交往和安全对话,及时就军事安全领域的重大举措进行相互通报,加快建立两军海上危机管理机制;

五是扩大人文交流,今年重点办好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活动;

六是密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磋商与协调,为推动区域合作进程和实现东北亚地区的长治久安发挥建设性作用。

安倍热烈欢迎温家宝正式访问日本,他表示,去年十月,日中双方就建立战略互惠伙伴关系达成共识,此后两国政治交往频繁,经济联系密切。希望通过温家宝总理此次访问推动两国关系迈出新步伐。

安倍指出,日中战略互惠伙伴关系要求两国为亚洲和世界和平稳定发展做出贡献,在双边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加强合作,对促进日中两国和亚洲利益做出努力,在此基础上继续推动两国关系发展的政治经济两个轮子强有力运转,将中日关系提高到新的层次。

安倍表示,为构建两国战略互惠关系双方要建立相互信赖关系,保持两国高层领导人和各界人士互访,我希望年内再次访华,日方将在今年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35周年之际派两万人代表团访华,也欢迎中方派代表团访日,日方欢迎两国互设文化中心,希望通过此举加深两国人民相互理解,加强青少年之间的交流。日中在安全领域建立战略互惠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双方应互不视为威胁,加强安全合作,建立防务部门联络机制,日方欢迎中国国防部长和中国舰艇访日,发挥两国经济高层对话机制的作用,加强在节能、环保、金融、能源、信息通讯等领域合作,充实两国战略互惠关系内容,推动双边关系全面发展。

在谈到历史问题时,温家宝指出,历史问题是牵动中国人民民族感情,是事关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的重大原则问题,中日两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也有过五十多年不幸的历史。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就是要汲取历史的教训,开辟中日友好合作的新道路,希望日方切实遵循中日三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妥善处理历史问题,维护和发展两国关系来之不易的改善势头。安倍表示,继续遵循日中三个政治文件所确立的原则和精神,推动两国关系发展是我的理想和信念,我以谦逊的态度对待历史,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今后不会有任何变化。

关于台湾问题,温家宝强调,台湾问题事关中国的核心利益,我们将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坚决反对台湾当局推行台湾法理独立和其他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希望日方认识到台湾问题的高度敏感性,恪守承诺,慎重处理。安倍表示,日方坚持在两国三个政治文件中表达的立场,不采取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立场,不支持台湾独立。

双方同意加快东海问题的谈判进程,争取早日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使东海成为和平友好合作之海。会谈后,温家宝和安倍共同出席了两国环境保护和能源等领域合作文件的签字仪式。


温家宝总理对日本的历史性访问,是中日打破政治僵局之后的“融冰之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1 11: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1994年月11日
长城公司非法集资案首犯被处决

  1994年4月11日, 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北京市长城机电科技产业公司总裁沈大福犯有贪污罪和行贿罪被押赴刑场,依法处决。原国家科委副主任李效时因犯受贿罪和贪污罪,被依法终审判处有期徒刑20年,剥夺政治权利4年。

  沈太福及其妻子、北京市长城机电科技产业公司副总裁兼财务部长孙继红以借电机款的名义, 从公司集资部提取集资款现金100万元,以孙继红个人的名义存入银行,后将此款据为己有。

  沈太福在北京市长城公司进行非法集资等活动期间,先后向国家科委副主任李效时及有关新闻单位、银行等部门的国家工作人员行贿钱、物,共计价值25万元。

  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沈太福犯贪污罪,犯行贿罪,数罪, 共计贪污300万元和行贿25万元(当时没有非法集资罪)被处决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原国家科委副主任李效时在担任国家科委副主任时,收受沈太福派人送去的以集资合同形式的贿赂款4万元。 利用职务便利,为港裔潘XX、梁XX在国内进行经营活动提供过帮助,并两次接受梁XX贿赂港币5000无和美金1000元。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李效时犯受贿罪、犯贪污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20年,剥夺政治权利4年,没收个人部分财产。 人民法院还受理了与沈太福作法集资活动有关的犯罪案。

  《科技日报》社记者孙树兴在非法集资活动中,犯有受贿罪和行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蔡原江犯有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

  轰动全国的北京市长城公司非法集资活动在党和政府关注下,尽最大努力维护了广大出资者的利益,把出资者的损失减少到最低范围内,得到出资者的拥护和支持,这一非法集资活动己得到妥善处理,与此有关各罪案,也将陆续审结。为严肃党纪、政纪,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共中央纪委和监察部近日分别作出决定,开除李效时的党籍,撤销其国家科委副主任的职务。

评论:犯罪分子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可惜没找到有关图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1 11:47:5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04-12 ,山西稷山农民自建“岁月见证展览馆”见证中国历史


4月11日,展览馆内的手工织布机吸引了参观者。

2007年4月11日,展览馆内的手工织布机吸引了参观者。山西省稷山县西社镇沙沟村村民韩喜龙投资10万余元兴建“岁月见证展览馆”,以图片和实物展的形式,记录了中国历史的进程。该展览馆共收集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农民生产生活中使用的犁、耧、耙、纺车、织布机、灯具、计量器具、粮票、布票等实物500多件,图片300余幅,反映了从旧社会到改革开放前农民生产、生活所发生的变化,成为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理想场所。

一个农民能办这样的展览馆,确实不简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1 14: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年4月11日,胡锦涛视察杨凌农业示范区


  2004年4月11日,当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胡锦涛同志踏上了示范区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时,杨凌沸腾了!杨凌人民以无比激动的心情接受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检阅!
  从示范区成立伊始,包括江泽民、温家宝、朱镕基等3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和400多位省部级领导先后莅临杨凌检查指导工作,他们给杨凌委以历史重任,寄予深切期望,句句嘱托,字字真情,给杨凌示范区的建设者们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使昔日偏僻沉寂的荒凉小镇焕发出了崭新的容颜,蜚声海内外,让世人记住了中国西北关中平原上的一个响亮的名字--杨凌!
  尤其是李岚清副总理从1996年8月起先后六次踏上这片热土,为杨凌示范区的发展呕心沥血,这是杨凌人民的荣幸、也是杨凌人民的骄傲、更是杨凌人民加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杨凌农业示范区为科教兴农作出了很好的典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1 14: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占领菲律宾(1899年4月11日)
  
    1898年4月25日,美国政府因“缅因”号军舰在哈瓦那港被炸而向西班牙宣战,美西战争爆发。当西班牙海军驶人加勒比海进驻圣地亚哥时,美海军为夺取古巴的关塔那摩湾为基地,用陆军进攻圣地亚哥,对西班牙军队包围合击,西班牙舰队全军覆灭,圣地亚哥被美军占领,西军投降,从而结束古巴战役。与此同时,美国又令停泊在香港的舰队进攻在马尼拉的西班牙舰队。
  1898年4月30日,美国海军击毁了西班牙舰队,占领了马尼拉,菲律宾战役结束。西班牙无力再战,请求法国出面调停。
  1898年12月10日,美西签订了《巴黎和约》。和约主要内容为西班牙允许古巴独立;同意将菲律宾、波多黎各、关岛让与美国,美国“补偿”西班牙2000万美元。
  根据和约规定,1899年4月11日,美国占领菲律宾,使美国成为跨洲的帝国主义。


美帝国主义到处侵略,进一步扩大了势力范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1 16:29:05 | 显示全部楼层
1381年04月11日——朱元璋建陵墓

  
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的陵墓——南京明孝陵(附图)



明孝陵简介
  南京明孝陵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于此。明孝陵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翌年马皇后去世,葬入此陵。因马皇后谥“孝慈”,故陵名称“孝陵”。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启用地宫与马皇后合葬。至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孝陵建成,历时30余年。明孝陵也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皇家陵寝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明孝陵经历了600多年的沧桑,许多建筑物的木结构已不存在,但陵寝的格局仍保留了原恢弘的气派,地下墓宫完好如初。陵区内的主体建筑和石刻,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包括下马坊、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神道石刻等,都是明代建筑遗存,保持了陵墓原有建筑的真实性和空间布局的完整性。特别是明孝陵的“前朝后寝”和前后三进院落的陵寝制,反映的是礼制,但突出的是皇权和政治。明孝陵是现存建筑规模最大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其陵寝制度既继承了唐宋及之前帝陵“依山为陵”的制度,又通过改方坟为圜丘,开创了陵寝建筑“前方后圆”的基本格局。明孝陵的帝陵建设规制,一直规范着明清两代500余年20多座帝陵的建筑格局,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所以,明孝陵堪称明清皇家第一陵。这座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明代皇家陵墓以其墓主显赫、规模宏大、形制独特、背依钟山环境优美而著名于世。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陵墓之一。

  1961年,明孝陵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7月,在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扩展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遗产成员。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明清皇家陵寝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封建中国持续五百余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

建筑特色
  明孝陵的神道石刻是中国帝王陵中唯一不呈直线,而是环绕建有三国时代孙权墓的梅花山形成一个弯曲的形状,形似北斗七星。由卫岗的下马坊至文武方门的神道长大2400米。下马坊即孝陵的入口处,是一座二间柱的石牌坊,额枋上刻「诸司官员下马」六个楷书大字,谒陵的文武官员,到此必须下马步行。沿神道依次有:下马坊、禁约碑、大金门、神功圣德碑碑亭、御桥、石像路、石望柱、武将、文臣、棂星门。过棂星门折向东北,便进入陵园的主体部分。这条正对独龙阜的南北轴线上依次有:金水桥、文武方门、孝陵门、孝陵殿、内红门、方城明楼、宝顶等建筑。陵寝建筑都是按中轴线配制,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
  明孝陵地面木结构建筑大多毁于1853年清军与太平军之战,现仅存下马坊、禁约碑、内红门、碑亭中壁、石像路、方城明楼下部等砖石建筑。明孝陵布局宏雄,规制严谨,陵神道开了弯而且长的先例并影响了明清两代。陵园纵深2.62公里,当年围绕的红墙周长22.5公里。

历史沿革
  明孝陵修建工程从洪武十四年(1381年)动工,于洪武十六年完成了陵墓的享殿等主体工程,先后调用军工10万,至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历时25年。其总体布局分两部分:一是导引建筑的神道,二是陵寝主体建筑。
  明孝陵在清代曾受到过多次重创,尤其清代咸丰年间的战火几乎让明孝陵地表建筑毁于一旦,康熙手书的御碑甚至倒地破碎。一直到同治三年(1864年)九月,曾国藩奉诏祭陵,才着手修复明孝陵。当时,曾国藩派员勘估,明孝陵维修实际需白银20万两,但是清朝财政拮据,结果最后只用了740两银子做了一些小维修,那块「治隆唐宋」御碑也被扶起粘合,至今碑身上还看得到一道补过的裂痕。原本人们可以从石碑左右二边绕过,而在1980年代以后,整个石碑左右都被水泥所固定,一直到屋顶;所以现在要先从御碑殿出来,才可以看到龟趺的后面。
  当年出殡的时候,同时有相同的棺木从南京各个城门出去,以迷惑盗墓者。方城的后面是朱元璋及皇后马氏合葬的地宫俗称「宝城」,是一个直径约400米的圆形大土丘。宝城厚实坚固,依山势高低起伏,下砌巨石,上用明砖垒筑,厚约1米;在南边石壁上刻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大字。整个陵园明朝时曾种植松树十万株,放养悬挂银牌的长生鹿一千头,到明末清初的时候,就损失净尽了。至今孝陵从未被盗过。

主要建筑以及构造
  从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式动工,至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历时25年。先后调用军工10万,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规模巨大。当时从朝阳门(今中山门)至孝陵卫到到陵墓西、北所筑的皇墙有45 华里长,护陵驻军有5千多人。那时候陵园内亭阁相接;享殿中烟雾缭绕,松涛林海,养长生鹿千头。鹿鸣其间,气势非凡。因屡遭兵火,现仅存神烈山碑,下马牌坊,大金门,四方城及神功对德碑,神道石兽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等六种24只,神道石柱二,文臣武将各四。
  陵墓的神道从四方城开始。四方城是一座碑亭,位于卫桥与中山陵之间,是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朱元璋建的“大明孝陵神圣功德碑”。其顶部已毁,仅存方形四壁,内有立于龟趺座上的石碑一块,碑高8.78米。碑文由朱棣亲撰,计2746字,详述明太祖的功德。碑座、碑额雕琢瑰丽。神道由此向西经外金水桥(今红桥),绕过梅花山再折向北,长约1800米。其中段为石象路,这段路上相向排列着12对石兽,分别是狮、骆驼、象和马等6 种,每种两对,姿态是一对伏,一对立。后面是一对高大的华表,上雕云龙,气势不凡。折向北面的神道上分别列着4对身着盔甲或蟒袍的文臣武将,可惜有些已经损坏。石人石兽的体型都很巨大,是明代石刻的艺术珍品。明孝陵的朱红大门坐北朝南,正对梅花山,门额上书“明孝陵”三字。门外东侧立有一个石刻告示,系清宣统年间两江洋务总局道台、江宁知府以六国文字刻着“治隆唐宋”四个金字,是清康熙帝亲笔题书。碑亭后原建有两御亭,西边叫宰牲亭,东边的称具服殿,今均已毁坏,仅存一些石柱和石井栏等。在原享殿的位置上尚可见到64个石柱的基础,由此可以想象当年享殿的规模是很大的。现在享殿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复建,比原来的要小得多,内供奉朱元璋画像。享殿后是一片纵深100 余米、宽数十米的空地,是当年露天祭祀的场所,中间有甬道,两边林木茂盛。甬道尽头有石桥,称大石桥,又称升仙桥,意思是过了此桥即为“仙界”。桥北是一座宽75米、高16米、进深31米的城堡式建筑,称方城。方城以大条石砌成,正中开拱门式斜隧道,有台阶可步入,计54级。出隧道东西各有石级可登城顶。城顶原建有宫殿式建筑明楼,明楼顶部及木质结构已毁,现仅存四面砖墙,南面有拱门3 个,另三面各有拱门一道。在方城顶上极目远眺,东面有中山陵,南面是梅花山,西面有中山植物园,北面是“宝顶”,四周树木葱茏,松涛阵阵,不禁令游人发思古之幽情。宝顶是一个直径约400 米的圆形大土丘,即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的地宫,它的四周有条石砌成的石壁,其南边石壁上刻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大字。梅花山因三国时东吴君主孙权及其夫人葬此,古称孙陵岗,位于明孝陵正南300 米。

  明孝陵处于山清水秀的环境之中,周围山势跌宕起伏,山环水绕,人文与自然景观浑然天成。陵园规模宏大,格局严谨。孝陵建筑自下马坊至宝城,纵深2.62公里,陵寝主体建筑当年建有红墙围绕,周长2.25公里。现存遗址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蜿蜒曲折的陵墓神道。自下马坊至孝陵正门(文武方门),包括下马坊、神烈山碑、大金门、神功圣德碑及碑亭(俗称四方城)、神道石刻和御河桥。

  下马坊、神烈山碑:下马坊,是一座二间柱的石牌坊,面阔4.94米、高7.85米,坊额上刻“诸司官员下马”6个楷书字,告示进入明孝陵的官员必须下马步行,以示对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尊敬。神烈山碑,在下马坊东边36米处,是明嘉靖十年(1531)立,正面阴文双钩浅刻“神烈山”3字,原有碑亭,现已不存在,仅存四角石柱础。神烈山碑是明嘉靖十年改钟山为神烈山时而立。再向东17米处有一块卧碑,为“禁约碑”,是明崇桢十四年(1641)立,碑文刻禁止损坏孝陵及谒陵的有关9条禁约。

  大金门、神功圣德碑及碑亭:大金门,在下马坊西北750余米处,是孝陵的第一道正南大门。大金门原为黄色琉璃瓦重檐式建筑,现存砖石砌筑的墙壁,下部为石造须弥座,面阔26.66米,进深8.09米,墙壁辟有3个券门洞,中门较高为5.05米,左右两门高4.25米。神功圣德碑及碑亭,在大金门正北70米处,是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十一年(1413)为朱元璋撰述的歌功颂德碑及碑亭。神功圣德碑亭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筑平面为正方形,故俗称“四方城”,内置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朱元璋所立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楼顶已毁。原碑亭为砖石砌筑,平面呈正方形,亭子的结构顶部已荡然无存,现仅存四壁,每壁各有一个宽5米的拱形门洞,外观如一个城堡,故俗称“四方城”。

  神道石刻:四方城向西北行约100米过御河便进入神道。明孝陵神道的最大特点在于建筑与地形地势的完美结合。其不同于历代帝陵神道成直线形,而是完全依地形山势建造为蜿蜒曲折的布局。而且在每一段落的节点处安放石像生来控制空间,形成一派肃穆气氛。石像生下铺垫有完整的六朝砖,使其600年来没有下沉。神道由东向西北延伸,两旁依次排列着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6种石兽,每种2对,共12对24件,每种两跪两立,夹道迎侍。这段神道现俗称为石像路,全长615米。石兽的尽头,神道折向正北,至棂星门,长250米。这段神道置石望柱和石人,2根望柱呈六棱柱形,高6.6米,其上雕刻云龙纹。通常望柱均置于神道的最前面,而明孝陵的望柱则置于神道中间,这也是朱元璋的独特之处。石望柱之后是东西相对而立的翁仲,有武将、文臣各2对,共8尊,高各为3.18米。

  棂星门、御河桥:神道向北18米的尽头为棂星门,门已不存,仅存石柱础6个。从遗迹看,棂星门应是三开间的建筑。过棂星门折向东北275米,即到御河桥,也称金水桥。御河桥为石砌桥,原为5孔,现存3孔,桥基和河两边驳岸的石构件均是明代原物。通过御河桥向北,顺缓坡而上,便是陵寝的主体建筑。

  第二部分:明孝陵寝主体建筑。自正门至崇丘,包括文武方门(即正门)、碑殿、享殿、大石桥、方城、明楼、宝顶等,筑有围墙。

  文武方门:文武方门是孝陵的正门,原为5个门洞,3大2小,中间3个为拱形门洞,两边2个为长方形门洞。庑殿顶上盖黄色琉璃瓦。清朝同治年间改建为一个门洞,上嵌清石门额,阴刻楷书“明孝陵”3字。1999年重新进行修复,恢复了明代时大门的原貌。现为五门,黄瓦、朱门、红墙,正门上方悬挂长方形门额,竖书“文武方门”4个鎏金大字。正门东侧立有一块“特别告示”碑,此碑是清宣统元年(1909)所立,警示保护孝陵的注意事项。

  碑殿:碑殿原为孝陵享殿前的中门,即孝陵门,原为5个门洞,后被毁。现在的碑殿是清朝时改建的,是一歇山顶,三开间,红墙小瓦建筑,南北正中各开一门,亭内立有5块碑刻。根据《中山陵史话》等书籍记载,这里曾有明孝陵的一道中门,但毁于战火,清代在中门的基础上改建碑殿,并竖立了五座高大的石碑。正中有一块大石碑,下有驮碑龟趺。其驮碑龟趺与众不同,脖子出奇地短。清朝康熙皇帝一生中六次南巡,五次拜谒明孝陵。石碑上书「治隆唐宋」四个鎏金大字,碑高3.85米,宽1.42米,厚度0.38米。「治隆唐宋」的意思是颂扬明太祖治国方略超过了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这是清康熙皇帝1699年第三次下江南谒陵时御题。这是因清朝刚统治中国,康熙执政初,汉人不服满人统治,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康熙深知,光靠高压政策是不行的,还须依靠汉人。所以,康熙在6次南巡中,5次拜谒明孝陵。此碑由曹雪芹的祖父、当时的“江宁织造”郎中曹寅刻立。在“治隆唐宋”碑左右还有清朝乾隆皇帝诗碑各一块,东西有卧碑两块,东边一块刻载康熙帝第一次谒陵纪事,西边一块刻记康熙帝第三次谒陵情形。

  享殿:碑殿之后是孝陵的主要建筑孝陵殿,即享殿。原孝陵殿已毁,尚存3层须弥座台基,通高3.03米,台基上有大型柱础56个。台基四角有石雕螭首,大殿前后各有3道踏垛,尚存6块浮雕云龙山水大陛石。大殿基长57.30米、宽26.6米,可见当时该建筑之宏大。原殿中供奉朱元璋及马皇后神位。现存建筑是清朝同治年间两次重建的三小间享殿。现殿内是“明孝陵史料陈列室”。殿后100余米处是大石桥,又称升仙桥。过了大石桥就到了孝陵地面建筑的最后部分方城、明楼、宝顶。

  方城、明楼、宝顶:方城是孝陵宝顶前面的一座巨大建筑,外部用大条石建成,东西长75.26米,南北宽30.94米、前高16.25米、后高8.13米,底部为须弥座。方城正中为一拱门,中通圆拱形隧道。由54级台阶而上出隧道,迎面便是宝顶南墙,用13层条石砌筑。正中横刻“此山明太祖之墓”,显然为后人所制。沿方城左右两侧步道即可登上明楼。明楼在方城之上,原为重檐黄瓦大屋顶建筑,屋顶早已毁,仅存四壁砖墙,东西长39.45米,南北宽18.47米,南面开3个拱门,其余三面各开1个拱门。方城明楼以北为直经400米左右的崇丘即是宝顶,也称宝城,为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寝宫所在地。宝顶近似圆形,原名独龙阜玩珠峰,周围砌有砖墙。1998年至1999年,南京市文物局等有关部门采用先进的精密磁测,证实朱元璋墓的地宫就在这下面,埋葬深厚,保存完好,从没有被盗过。

旅游信息
交通:由南京市内乘游2、3路、20路车可达。
门票:50元(包括明孝陵、梅花山、红楼艺文苑三个景点),晚7点以后免票参观。  

才去过,南京的旅游景点游人比北京的少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1 16: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2001年04月11日—— 因中美撞机事件而被扣留在海南的美国侦察机机组被释放(4月12日正式离开中国)。


“中美撞机”事件后中方令美方将EP-3飞机“大卸八块”后方放行出境 资料图





中美撞机事件

2001年4月1日,一架美国海军EP-3型侦察机,与一架中国海军航空兵歼八战斗机在中国海南岛东南70海里(110公里)的公海上空发生碰撞,中国战斗机坠毁,飞行员王伟跳伞下落不明,后被中国确认死亡,而美国的军机则迫降海南岛陵水机场。

撞机过程
撞机的过程存在争议,中国和美国都指责对方违反飞行常规,造成事故的发生。

美方的观点
2001年4月1日9时55分(日本标准时间JST,北京时间为8时55分),美国海军的EP-3型侦察机在中国海南岛东南70海里(110公里)的公海上空完成例行侦察任务后返航,与中国海军航空兵的两架歼八型飞机相遇。多年以来,中国军机看到美国飞机到来就升空监视,直到美机离开再返回基地,因此美机对于中国飞机的到来并不介意。但是这一次中国飞行员王伟虽然看到美国飞机已经开始离去,却并没有返航的意思,反而从后方向美机逼近,引起美机人员不安。根据美国机组人员回忆,中国战机曾三次非常贴近美机,然后又忽然离开,最近的时候双方的距离还不到3米。王伟还单手驾机,取下氧气罩,愤怒地用一只手向美机人员打手势,似乎是要美机走开。由于气流作用,王伟的飞机当时很不稳定,不断上下抖动。王伟第四次逼近是从美机左后方,速度很快。美机机长奥斯本说,可能是为了缓冲逼近的速度,王伟把机头上抬,带动机身向上倾斜,撞上了EP-3侦察机一号发动机的螺旋桨。王伟的飞机立即断为两截,王伟跳伞逃生,后来下落不明,而美机机鼻脱落,一只发动机撞毁,开始垂直下坠,在30秒内下降了2000多米。在紧急情况下,美机迫降在海南岛的陵水军用机场。王伟跳伞后落海失踪。

--------


中方的观点
2001年4月1日上午,中国发现美国一架EP-3型侦察机飞抵中国海南岛东南海域上空,中国派出两架F-8歼击机进行监视。9时7分,中国飞机在海南岛东南104公里处正常飞行时,美机突然转向,其机头和左翼同一架中国飞机(王伟驾驶)相撞,造成中国飞机坠毁,驾驶员王伟跳伞后下落不明。美机随后在未经中国许可的情况下进入中国领空,并于9时33分降落在海南陵水机场。台海危机发生以来,美国频繁派遣军用飞机在中国沿海地带收集中国军事情报,并曾经偷越中国领空,经常与中国战斗机发生对持。这次是最严重的一次,直接造成两架飞机一毁一伤,中国驾驶员下落不明。而且美国在处理这次危机时抢先报道事件,并没有按照惯例先同中国进行磋商,使得事件进一步复杂化。

中国的反应
撞机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府借此机会,在国内又掀起了一场新的反美宣传活动。和王伟一起执行任务的中国飞行员赵宇和中国官方都指称,美国飞机在飞行中突然大转向,撞毁中国战机,飞行员王伟失踪。同时,中方还指责美国飞机在没有中国许可的情况下进入中国领空,降落在中国机场,不仅侵犯了中国的主权而且还威胁到国家安全。中国强调美方在进行间谍活动,但是有意对公众忽略撞机事件发生在公海上空的事实。中国黑客并发动了针对美国各网站的入侵活动。中国要求美国停止在中国沿海的侦察活动,并且正式道歉。中国政府还向美国提出了100万美元的索赔要求,但美国只同意支付34576美元,遭到中方拒绝,赔偿问题就此不了了之。4月11日下午,中方同意释放24名美国机组人员,他们于4月12日早晨6时离开中国。

美国的态度
美国总统布什对中国的两个主要要求都予以拒绝,表明美国不可能停止在中国沿海的侦察活动,也不能为不是自己造成的这个事故表示道歉。于是双方陷入外交僵局。4月4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对中国飞行员的失踪表示遗憾,并在稍后以个人名义致信中国副总理钱其琛,表示了遗憾。这样僵局才有所松动。4月5日,中美官员达成结束撞击事件的五点方案,其中包括美国大使给中国外长发出一封公开署名信函,对中国飞行员的失踪和美国飞机进入中国领空表示遗憾,中国方面具体安排释放机组人员,并和美国方面商讨归还美国飞机和防止今后出现类似事件等问题。最后几经修改,才出现了著名的“两个遗憾”的信件。这就是美国对中国飞行员的损失向中国人民和飞行员家属表示“真诚的遗憾”,对美国飞机在没有得到中方口头许可而进入中国领空并降落深表遗憾。

5月29日,美国恢复对中国的侦察活动。7月11日,迫降于陵水机场的EP-3拆卸完毕,由租用俄罗斯的安-124巨型运输机运至冲绳嘉手纳空军基地。

事件之后
外界认为,中国方面从美国军机上取得了一些先进技术,使中国日后研制类似侦察机技术的需时最少可缩短五年。

当年的游行还记忆犹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1 16:48:48 | 显示全部楼层
999年04月11日——北宋官员包拯出生


人物简介
包拯(公元999-公元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出身于官僚家庭。生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裕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后卒于位,谥号“孝肃”。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在开封时,开官府正门,使讼者得以直至堂前自诉曲直,杜绝奸吏。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则把他当作清官的化身——包青天。

生平事迹
包拯,生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在《铡包勉》和《包公赔情》等 戏曲里,说包拯从小受父母遗弃,由包拯大嫂带养成人,这不符合历史实际。事实上,包拯的幼少年时代,深受父母宠爱和教养。)
官场生涯
包拯长大后,也极为孝顺父母。与包拯同时代的欧阳修,曾经弹 劾包拯“素少学问”。这里的“学问”,主要不是指读书和文化水平,而是指不懂人情世故。欧阳修其实不是贬低包拯,而是认为包拯“少有孝行,闻于乡里;晚有直节,著在朝廷”,应该给他以 更合适、恰当的官职。 包拯的青少年时代,也曾刻苦读书,所以在他二十九岁时,终于考中了进士甲科。按照宋朝规定,考取进士之后,便可以做官。包拯被派到建昌县(今江西永修)任职。但包拯认为父母亲年事已高,应该尽孝奉养双亲,因而请求回到安徽,在和州(今安徽和县)做官。但是,父母亲希望儿子在自己身边,包拯便决定辞职回家,在家孝敬父母多年,直到双亲去世,包拯守丧期满,仍不想离开故土。当时,这种封建孝道,受到家乡人的称道。近年,安徽合肥发现了一块包拯为父亲包令仪立的神道碑。碑上阴刻篆书“宋故赠刑部侍郎包公神道碑”十二字。这既是包拯留下的珍贵文物,又是他力尽孝道的见证。
由于家乡父老的劝告,包拯才离开家乡,离开父母灵地,到天长县(今安徽天长)任知县。这时,包拯已是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康定元年(1040年),包拯又出知端州(今广东肇庆)。端州出产一种有名的砚台,叫端砚。端砚每年要向朝廷进贡。由于当地官吏和豪绅等层层加码克扣,端砚的产量虽多,却变成了百姓的沉重负担。包拯下令豪强官吏,不得贪污,只能按规定数量,向朝廷进贡。而他自己,直到离开端州,也不曾想要一方端砚。
或许由于包拯这种铁面无私的性格,被大臣们赏识,所以朝廷于庆历三年(1043年)将包拯调到首都开封。这是自从进京考试之后,包拯第二次来到京城。包拯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当时,监察御史虽然没有多大实权,但对包拯来讲,却十分重要。这是因为,从此包拯可以直接参与朝政,并且可以对于朝廷各个方面,尤其是用人等方面,提出看法和建议。实际上,包拯在任监察御史期间,确实对北宋的内政外交,提出过许多批评和改进办法,并且还曾出使契丹(辽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庆历六年(1046年)夏,包拯调任为三司户部判官。当时的三司是中央财政机构,户部掌管全国户口、两税等,户部判官协助三司使的工作。不久,包拯先后担任京东、陕西、河北转运使,转运使负责一路(相当于省)的财政、监察等行政事务。在地方,包拯十分重视体察民情,要求朝廷让百姓休养生息而安居乐业.两年之后,包拯被召回开封,提升为户部副使。在此期间,他曾前往河北解决军粮问题,又曾到陕西解决运城(今属山西)盐业问题。在河北,他奏请用作养马的田地,还给地方和农民。在运城,他改革盐税法令,以便利于商贩经营盐业。
出色的工作,利国利民的成效,使包拯在皇祜二年(1050年)被擢升为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天章阁是存放朝廷图书文献的地方,待制之衔,有名而无权。包拯又叫包待制,不过是对他的尊称。然而,知谏院即兼任谏官之职,却十分重要。谏官的任务是向皇帝进谏朝政的弊端,它可以涉及朝政的所有方面.在包拯兼任谏官期间,不但对横行不法的权臣屡次抨击,而且对时政的许多方面,提出了革新建议。可惜的是,两年之后,包拯改命为龙图阁直学士,这也是个虚衔(从此人们又称他为包龙图),并且又一次离开京城,到河北、庐州、池州(今安徽贵池),江宁(今江苏江宁)等地任地方官。直到至和三年(1056年)才回到京城,任开封府尹。嘉祜四年(1059年),包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等官职,上升为当时重臣。第二年升任三司使和枢密副使,相当于副宰相之职。但是,年过六旬的包拯,这时已经夕阳西下。嘉祜七年(1062年)五月二十五日,包拯病死在开封。仁宗皇帝到包拯家中向包拯最后一别,追认他为礼部尚书,赐谥“孝肃”,所以包拯死后又叫包孝肃。 他晚年在家里立了一块石碑,上刻《戒廉家训》道:"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非吾子若孙也。"他的事迹长期流传民间,过去小说、戏曲多取为题材。元杂剧已有《陈州粜米》等作品。以后流传日广,形成丰富的传说。遗著有《包孝肃奏议》。
主张改革
包拯所处的仁宗时代,已经不象宋初那样生气勃勃,冗官、冗兵和冗费成为当时的三大灾害,老百姓的负担加重,各地出现了士兵暴动和农民起义。面对这样的形势,包拯从忧国忧民出发,主张对时政进行整顿和改革。应当说,包拯的改革主张,其目的是为了巩固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但从客观效果上看,却有利于当时的下层人民.包拯之所以为天下百姓所爱戴,原因就在这里。
北宋庞大的官僚机构,冗官成灾,包拯认为必须加以整顿和革新。他不但主张用人要用忠直的君子,不能用奸邪的小人,而且建议提拔“奋不顾身,孜孜于国”的素有才能,公直廉明之人”。他不但七次弹劾“苛政暴敛”的转运使王逵,而且不畏风险,力主将皇帝的亲戚,“凡庸之人”张尧佐免去要职。在包拯看来,“在政府无所建明”的平庸之辈,不论其官职有多大,都必须下台。他曾建议改革选人、用人制度。他主张官员年到七十岁必须离职。他揭露不愿离职的官僚,是不知廉驻,“贪冒相尚,但顾子孙之计”。他主张不能任意封官许愿,即使是恩赐即由父亲的功劳而录用的子孙,也要通过考试。这些,都是为了解决冗官问题。包拯其实并不反对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新政失败,许多官员受到处分,包拯全力为这些敢作敢为的官员呜不平,主张起用他们。
在经济方面,包拯一方面主张压缩开支,另一方面又主张不能苛剥平民。当时有一种政策,由政府向城镇百姓强行购买国家需要的物资,价格比市场价格低。这就成了剥削民众的一种手段。包拯坚决反对这种害民政策。他列举陕西强购军用物资的危害,“前后人户破蔼家产不少”,因而要求废除这种办法。包拯建议,国家急需物资应该“置场收买”,以公平的价格,自由收购。这一建议,无论对减轻百姓负担,还是对商品流通和商品生产,都是有利的。前面提到的运城解盐问题,也是由于包拯极力支持改革,使解盐的生产与销售,由原来官方垄断,改革为允许商人买卖。这一改革,不仅解除了百姓为政府搬运官盐之苦,而且同样有利于食盐的流通.沈括称赞这种“通商法”,“行之几十年,至今以为利,”此外,包拯还曾主张方田均税,即丈量地主豪强的土地,防止他们漏税逃役。他还曾鼓励民间采矿炼铁等等。可见,包拯的经济思想和经济改革,目的在于“宽国利民”。
在宋朝的国防和对外政策方面,包拯同样主张民富国强,改善边防措施,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尊严。他在出使辽国时,辽国刁难他,他义正词严地据理力争,不卑不亢。回国后,他立即将在辽国的所见所闻,报告朝廷。他说,辽国在山西北部集结兵马,聚集粮草,其意图不可不防。他建议,一定要加强山西宋辽边境的 代州(代县)、应州(应县)、雁门关一带的战备,以前,辽国蚕食 边境领土,是由于边防之臣胆小怕事,不敢对抗,如今应该下令边臣,让其严加防守,不能丢失一寸土地.另外,原来这里的守将,在军事上是外行,现在必须派懂得军事的人去领导指挥。朝廷采纳了包拯的意见,加强河北,山西的防卫.更重要的是,包拯对宋代的冗兵之害,提出了裁减“老病冗弱”的主张,以利于训练及加强战斗力。同时,他还提出加强边境民间义勇的训练。宋朝将士经常调动,以防武将专权,但造成了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弊病。包拯认为要改变这种政策,使将官有职有权,不要轻易调动。可贵的是,包拯建议加强国防与军事力量,以不增加百姓 负担为前提。当时中原地区,尤其是河北、山西的农民,苦于运送军粮,包拯曾提出,在丰收之年,可以购买当地农民粮食,储备起来,作今后军粮,减少运输困难。 包拯之主张改革朝政以利国利民,是有其思想基础的。他始终认为,普通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只有老百姓日子好过了,不受 贪官酷吏欺压了,国家才能富强和太平无事。如果过分榨取,使天下苍生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那么,不但国家不能富强,而且会造成官逼民反,动摇封建统治.他之所以主张改革,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其思想渊源就在于此.尽管包拯的出发点和动机,是为了宋朝天下的长治久安,而不是全然为了天下百姓,但比起对被剥削者尽情欺压的“贪官”来,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人民,总要好得多.那种认为清官比贪官更狡猾,对老百姓更有害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刚正不阿
一个人的功过历史,要用自己的行动来谱写。一旦自己的行为被实践证明对社会、对人民有功有利,那么,人民终究会给他以恰当的评价.这评价,恐怕不会以一些暂时的贬斥而消失。名垂青史的包青天为人民所歌颂与怀念,正是由于包拯一生的实践,有利于社会与人民。这实践,不仅是由于他为当时的人民做了好事,而且也由于他个人的道德品质,确实有不少同时代人,甚至后来人难以企及之处。
首先,他为人刚直,既不两面三刀,更不会搞阴谋.他从不趋炎附势,看颜色行事,更不说大话,假话。即使是在皇帝面前, 他也是直言不讳,不怕冒犯皇帝.为了立太子的事,包拯曾冒死 直谏,公开对皇帝说,我已经老了,而且没有儿子,如果认为我说得不对,也不要紧,反正不是为了自己想升官发财.幸而宋仁宗倒也过得去,没有处理包拯,反而说,可以慢慢商量。包拯又说,宫内的亲信宦官,权力太大,待遇太多,应该精简人员和开支.这当然要得罪皇帝的亲信左右,招来不测之祸。还好,皇帝说,“忠鲠之言,固苦口而逆耳,整有所益也,设或无益,亦无所害又何必拒而责之。”包拯总算碰上了一位比较开明的宋仁宗。 否则,早巳人头落地了。这种刚正不阿的大无畏气概,使当时的 老百姓和一些有正义感的臣僚,对包拯都很钦佩。欧阳修就钦佩 包拯“天姿峭直”。是的,忠直的包拯,有时甚至不顾有关规定和 礼节,当面斥问宰相或其他大臣.弄得大臣们下不来台。欧阳修不赞成包拯这种作法,认为包拯刚直有余,“思虑不熟”。其实,因循守旧、无所视事的宋仁宗时代,倒是十分需要象包拯这样的人。这对于纠正时弊,总有好处。至于方式方法,是次要的了。可惜宋仁宗终究认为包拯不够理想,没有提拔他当参知政事(即副宰相)的要职。 包拯刚直,却并不主观武断.他既善于调查研究,又乐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他的脸上很少有笑容,但当别人指出他的错误时,却能虚心接受。所以司马光称道他“刚而不复,此人所难也”。
其次,他大公无私,不谋私利。他一生俭朴,即使是当了官,有了地位,衣食住行及生活习惯,也和普通老百姓差不多。包拯 曾经写过一则家训,刻在家中壁上.家训的全文是:“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就是说,包拯严厉要求后代不贪不好,不要欺负百姓,如果有人不如此做,那么,就不是包家子孙,死了之后也不得葬在包家祖坟。这一著名的家训,体现了包拯不谋一家一族之利的高尚情操。 这种情操,并不是包拯故意做出来,以示自己清高,而是他一生的行动准则.早在庐州家乡做官时,包拯就以无私而远近闻名.包拯作了父母官,他的亲戚乡里都很高兴,认为从此有了靠山.然而,铁面无私的包拯秉公办事,即使是自己的亲戚犯了法,他也是执法如山.这样,包青天的名声大震,包拯死后,其威名传播四方,有一个官员,是少数民族,归顾了宋朝。这个官员对宋神宗说,他听说包拯是忠臣,我没有别的要求,请准许我改姓包.宋神宗同意了,将他改姓名为包顺,传说边境士兵抢了一位妇女。那位妇女急了,说自己是包拯的孙女。那妇女病了,有一个巫女听说之后,装模作样地折腾一番,便大骂是谁欺侮了我的孙女,并且要限十天之内将那妇女放了。人们认为那巫女真的是包拯的化身,叩头跪拜之后,立即将那妇女放了。
维护法制
在小说、戏曲中,黑包公是法律与正义的典型形象。这是由历史上的包拯演化、创作出来的艺术形象。不过,历史上的包拯 确实爱民如子,不畏权贵,执法严明,因而博得当时和后代人民 的颂扬,把他作为受苦受难的救世主。包拯严明法纪,当然是为了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维持封建秩序。他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群众的领袖,反抗封建统治的先锋。但是,在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中有远见的官僚士大夫,都能认识到,对于人民群众,应该爱护,不要对他们横征暴虐,更不能不依王法办事,对百姓任意欺压。否则,其结果必然反过来动摇甚至摧毁封建王朝的统治,因而从根本上来说,暴政显然不如仁政.包拯就是这样的人.他 之所以为人们千古传颂,也由于他的法律思想和执法行动,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与愿望.比起贪赃枉法来,两袖清风,依法办事 总要好一些,对广大人民有利些。
尽管宋初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制度,但是,一个被欺压的普通百姓,要想告状还是难于上青天。不但手续很多,而且根本见不到官员的面.这样,官吏豪强狼狈为奸,既可以敲诈勒索,又可以将法律作儿戏。
包拯在开封府任职时,作出了新的规定:大开正门,凡是告状的,都可以进去直接见官,直接面陈案情,任何人不得阻拦刁难.不要以为这是一件小事.无论从有助于百姓申冤上讲,还是从有助于审理案件上讲,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改革。这改革,在我国法律史上,既有一定地位和作用,又有进步意义。 包拯办案,有两个特点,一是不怕权势,二是为民申冤。两者结合起来,便是包公。 不怕权势,敢于顶风办事,在宋代不是容易的事。那错综复杂的关系,早巳用一根既得利益即特权的绳索,把官僚、贵族、豪绅、恶霸们联系在一起。要冲破这个已经编织好的、保护地主贵族利益的网络,谈何容易。但是,包拯迎难而上,以不怕身败名裂的勇气,使得“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这里举一个突出的例子。
开封城里有一条惠民河,河的两岸,既有平民住着,也有达官贵人的住宅。包拯任开封府尹时,天下大雨,河水泛滥,淹没街道,使许多平民无家可归.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泛滥成灾呢?包拯经过调查,了解到河塞不通,不能排水的原因,在于大官僚和贵族们在河上筑起了堤坝,将坝内的水面据为已有,种花养鱼,并且同自己的住宅连在了一块,成了水上花园.因此,要为民造福,要疏通惠民河,只有将这些堤坝挖掉,挖掉堤坝,冲走水上花园,贵族们能答应吗?包拯画了地图,拿 了有关证据,下令将所有堤坝与花园拆毁。有人自恃权大位显,告到宋仁宗那里。包拯拿出证据,证明他们非法建造水上花园。这样,惠民河疏通了。宋仁宗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能为皇亲贵戚们说话了。 包拯不畏权势,反对以权代法,客观上维护了人民的利益.也还有另一种情况,那就是社会上的一批无赖,偷盗者,这些人虽无权势,却同样危害人民。包拯对他们也毫不留情。
有一次,开封的一条小街上发生火灾。有些无赖竟然戏弄起包拯来。他们追到包拯面前,问包拯:救火是到甜水巷取水,还是到苦水巷取水?包拯一看是些地痞流氓,现在要来破坏救火工作,下令把他们统统杀了。
早在天长县时,包拯就处理过一件偷牛案.有一个无赖,将农家的牛舌割掉了.农民告到官府,包拯对那农民说,你回家把牛宰杀吃了。那农民真的回家把牛杀了。宋代法律规定,擅杀耕牛是犯法的。因此,那个无赖到县里,控告那农民杀牛。包拯大怒,立即审问那无赖,你为什么把人家的牛舌割了。无赖只得招供,并且暗自吃惊:你包拯怎么会知道是我作案的?其实,包 拯是依推理法作出的判断:既然有人要害别人,那么别人犯法,那人一定要乘机告状,所以包拯叫农人干脆把牛杀了,以引诱割牛舌者来告状。
打击权贵与罪犯,维护平民利益,直接替民做主,减轻农民负担。包拯任监察御史时,曾出现过一件怪事;转运使王逵,向皇帝告状,告的是陈州(今属河南省)地方官任中师苛剥农民,多收钱粮。在当时人心目中,任中师廉洁,王逵贪卑,这是否是恶人先告状?所以要派人去调查。许多人都畏惧王逵的权势,不愿前往。包拯为弄清真相,为民除害,毅然来到陈州,经过调查,并且掌握了证据,包拯回到首都,向皇帝报告,向农民任意搜括,引起农民不满与无法生活的,正是王逵。包拯要求将王逵撤职,将多收钱粮还给农民。戏曲《陈州放粮》,就是依据包拯这一事迹,加以渲染、虚构而成的。 包拯办案,不徇私,不舞弊,所以当时的天下百姓,男女老少都知道包公。首都的群众更把包公传为救世主。他们说:“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关节就是打通关节,如果你找不到打通关节的路,也不要着急,因为有包拯替我们做主。 不过,包拯是人而不是神。尽管他办案注重调查研究,重证据,但他也有失误的时候。在开封府时,有一个囚犯买通了执法吏人。吏人欺骗了包拯,让囚犯从轻发落了。这说明包拯也可能犯错误,并且勇于改正错误。
历史上的包拯,不愧为值得肯定与歌颂的政治家、改革家与律专家。他为民请命的一生,将永远使人怀念。  

有关传说
  明代短篇小说集。又称《龙图神断公案》,全名《京本通俗演义包龙图百家公案全传》。安遥时编,序"江左陶烺元乃斌父题于虎丘之悟石轩"。10卷。今通行本有繁简二种,繁本100则,简本62则、63则、66则不等,均有听五斋(或题李贽)点。记述宋代包拯审案断狱的故事。题材或来自民间传说,或采自史料,或转抄《海公案》,或取自时事近作。内容大都是包公明断谋财害命、仗势凌人以及奸盗诈骗等案,塑造了一个刚直正义的清官形象,同时夹杂了大量封建伦理道德说教和因果报应思想。故事情节较为生动曲折,但语言呆滞平庸。对后世公案小说有一定的影响。
《龙图公案》是明末产生的白话短篇公案小说集。书分十卷,包含一百个断案故事。不题撰人。
   
  传说中的包公最辉煌的功绩是审出了发生在宫中的一件大案——狸猫换太子案,替仁宗皇帝找回了自己的亲生母亲。《三侠五义》中用了好几个回目大肆渲染了这件事。
    那是宋真宗第一个皇后死后的事情。当时,刘妃和李妃都怀了孕。很显然,谁生了儿子,谁就有可能立为正宫。刘妃久怀嫉妒之心,唯恐李妃生了儿子被立为皇后,于是与宫中总管都堂郭槐定计,在接生婆尤氏的配合下,趁李妃分娩时由于血晕而不省人事之机,将一狸猫剥去皮毛,血淋淋,光油油地换走了刚出世的太子。刘妃命宫女寇珠勒死太子,寇珠于心不忍,暗中将太子交付宦官陈林。陈林将太子装在提盒中送至南清宫抚养。再说真宗看到被剥了皮的狸猫,以为李妃产下了一个妖物,乃将其贬入冷宫。不久,刘妃临产,生了个儿子,被立为太子,刘妃也被册立为皇后。谁知六年后,刘后之子病夭。当刘后行知李妃生的儿子并未死时,乃将他收来抚养,并让他补了太子之缺。一日,太子在寒宫与生母李妃见了面,母子天性,两人都面带泪痕。刘后得知后,拷问寇珠,寇珠触阶而死。因此,刘后在真宗面前进谗言,真宗下旨将李妃赐死。小太监余忠情愿替李妃殉难,放出李妃。另一太监秦凤将李妃接出,送往陈州,秦凤也自焚而死。李妃在陈州无法生活,只落得住破窑、靠乞食为生。幸亏包拯在陈州放粮,得知真情,与李妃假认作母子,将李妃带回开封。此时,真宗早已死去,李妃的儿子已经做了皇帝,史称宋仁宗。包拯又趁进宫向仁宗狄皇后贺寿之机,将李妃带进宫中,李妃才得以与自己的亲生儿子仁宗见面,并道出了真相。
    后来,包公又设计让陈林供出真相。已做了太后的刘氏知道阴谋败露,惊厥而死。
    由于包拯在这一案中立了大功,被仁宗任为首相。
    整个故事生动曲折,有头有尾,于是有人把它编成戏剧,搬上舞台,在社会上造成很大影响。
    之所以出现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就是因为历史上仁宗确有认母一事。



包拯仕履表
天圣五年(1027年):大理评事,知建昌县(不赴),监和州税(不赴)。
景佑四年(1037年):大理寺丞,知天长县。
康定元年(1040年):殿中丞,知端州。
庆历三年(1043年):监察御史里行,勾当东排案司。
庆历四年(1044年):监察御史,权度支判官,三司户部判官。
庆历六年(1046年):京东转运使。
庆历七年(1047年):直集贤院,工部员外郎,陕西转运使。
庆历八年(1048年):刑部员外郎,河北转运使(未及上任),三司户部副使。
皇佑二年(1050年):天章阁待制,兵部员外郎,知谏院。
皇佑四年(1052年):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高阳关路都部署安抚使。
皇佑五年(1053年):知扬州(后知庐州)。
至和二年(1055年):兵部员外郎,知池州。
嘉佑元年(1056年):刑部郎中,右司郎中,知江宁府(后权开封府)。
嘉佑三年(1058年):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兼理检使,领转运使、提点刑狱、考课院。
嘉佑四年(1059年):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
嘉佑六年(1061年):给事中,礼部郎中(后礼部侍郎),三司使,枢密副使。
嘉佑七年(1062年):礼部尚书(五月卒赠)。


相关影视

【包青天系列】
1、台湾华视版:《包青天》(236集全)
导演:孙树培
编剧:陈文贵 蔡文杰 陈曼玲 周平 梁立寅 李昌民 云樵 古北口等
首播时间:1993年
主演:金超群 何家劲 范鸿轩 龙隆 施羽
影片介绍:
金超群把包青天刚正一面诠释很好,还加入一些的仁慈,特别凸显青天也有七情六欲的一面,观众容易接受。这部剧集拍了几百集,在各地均十分受欢迎,由黄安演唱的主题歌《新鸳鸯蝴蝶梦》也红极一时……
四十一部名称:
(1)铡美案1-6 (2)真假状元7-11 (3)狸猫换太子12-18 (4)双钉记19--21 (5)探阴山22-25 (6)红花记26-29 (7)铡庞昱30-34 (8)铡包勉35-43 (9)乌盆记44-46 (10)秋娘47--51 (11)铡王爷52--55 (12)古琴怨56--60 (13)三击鼓61--69 (14)孪生劫70--74 (15)报恩亭75--79 (16)真假女婿80-84 (17)紫金锤85--88 (18)天下第一庄89--97 (19)寸草心98--102 (20)屠龙记103-110 (21)鸳鸯蝴蝶梦111--115 (22)天伦劫116--121 (23)孔雀胆122--127 (24)真假包公128--133 (25)贞洁牌坊134--139 (26)血云幡传奇140--144 (27)生死恋145--151 (28)寻亲记152--157 (29)踏雪寻梅158--163 (30)青龙珠164--169 (31)鱼美人170--175 (32)狄青176--180 (33)孝子章洛181--187 (34)雷霆怒188--194 (35)阴阳判195--201 (36)九道本202--207 (37)菩萨岭208--213(38)画中话214--219 (39)庞妃有喜220--225 (40)乞丐王孙226-231 (41)五鼠闹东京232--236

2、亚视《新包青天》(160集全)
首播时间:1995年
主要演员:金超群、范鸿轩、吕良伟、陈德容、蔡晓仪
主要剧情:全剧共分为25部
1. 英雄本色 2. 杀母状元 3. 再世情仇 4. 铡艳娘 5. 审白毛 6. 铁丘坟 7. 告亲夫 8. 殉情记 9. 情牵阴阳界 10. 侠骨神算 11. 媟影遗恨 12. 义胆柔情 13. 秋之武 14. 雌雄侠盗 15. 审御猫 16. 弑夫记 17. 鬼面人 18. 三审状元 19. 沧海月明珠有泪 20. 公正廉明 21. 孝感动天 22. 梅花盗 23. 劫圣旨 24. 隔世追情记 25. 英烈千秋

3、大陆《包公出巡》《包公奇案》系列(62集全)
首播时间:2000年
主要演员:金超群、范鸿轩、焦恩俊、张铁林、唐国强、陈志朋、夏雨、孙耀威
主要剧情:全剧分两部分共分7部
包公出巡:1威震金陵 2龙凤肚兜 3明镜高悬 4梦回青楼
包公奇案:1情花劫  2双城记  3怒铡公孙
少年包拯学断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对包拯很钦佩,不过现在的影视把包拯描述的也太夸张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1 16:55:16 | 显示全部楼层
1879年04月11日—— 中国近代书法家于右任出生


于右任(1879~1964)


 复旦大学校友。记者,诗人,中国近代书法史上真正的书法大家、一代书圣,爱国政治家、革命家。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报刊活动家、教育家。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原名伯循,字诱人,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号“太平老人”。
  他是清朝光绪年间举人,因刊印《半哭半笑楼诗草》讥讽时政被清廷通缉,亡命上海,遂进入震旦公学。震旦学院肄业。早年加入光复会和同盟会。1907年起先后创办《神州日报》、《民立报》积极宣传民主革命。历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审计院、监察院院长,是国民党重要决策人物。1912年后担任南京政府交通部长,国民政府审计院长、监察院长,前后共任监察院院长34年。后随国民党退居台湾。于右任寓台湾15年,台湾书法风气首次出现碑学压倒馆阁帖的趋势。1964年病逝于台北。于右任墓位于台北市阳明山上,玉山主峰有其雕塑。
  于右任精书法,早在20年代便有“北于南郑”之称,“南郑”指郑孝胥。尤擅草书,首创“标准草书”,被誉为“当代草圣”。于右任1932在上海创办标准草书社,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原则,整理、研究与推广草书,整理成系统的草书代表符号,集字编成《标准草书千字文》(1936年由上海文正楷印书局初版),影响深远,至今仍在重印。有“近代书圣”之誉。著作《右任诗存》、《右任文存》、《右任墨存》、《标准草书》等。于右任先生的弟子刘田依先生在南京生活,目前正在整理、研究于右任书法的相关工作。
    于右任 (1879~1964) 名伯循,字诱人;曾用名刘学裕、原春雨,号髯翁,晚年又号太平老人;“右任”本为清光绪三十年(1904)开始向报社投稿用的笔名,后成为他最常用的名字;其他的笔名有骚心、大风、神州旧主、剥果、半哭半笑楼主、啼血乾坤一杜鹃、关西余子等。祖籍陕西泾阳,生于陕西三原。两岁丧母,由伯母房氏抚养。后经三叔于重臣帮助,入名儒毛班香私塾就读。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以第一名成绩考入县学,成为秀才。两年后又在三原宏道书院、泾阳味经书院和西安关中书院继续求学。光绪二十四年(1898)参加岁试,又以第一名成绩补廪膳生,曾被陕西提督学政叶尔恺誉为“西北奇才”。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光绪帝出逃西安,参加“跪迎”的于右任,更加认清了清王朝政治腐败、媚外残民的面目,写下了不少忧国忧民、抨击时政的诗篇,自编成《半哭半笑楼诗草》,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冬在三原印行。三原知县德锐看到诗集随即报告陕西巡抚升允,升允以“昌言革命,大逆不道”的罪名上奏朝廷。光绪三十年(1904)清廷下令拿办于右任。于的亲友听到消息,以重金雇人去开封,向正在那里参加会试的于报信。恰在这时,西安的电报局和路驿均发生故障,致使清廷缉捕于的公文反比于的家信晚到,于得以迅即逃离开封到上海,化名刘学裕,入马相伯创办的震旦学院读书。入学不久,震旦学院主管教务的法籍神甫乘马相伯生病之机,企图使震旦为教会所把持。马相伯愤而辞职,学生相率离校。为解决离校学生的求学问题,于右任出钱、出关系并聘用马相伯、叶仲裕、邵力子等共同另行筹组复旦公学,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中秋节正式开学。
    这一年,大批中国留日学生因反对日本文部省对中国留学生的活动进行无理限制,愤然回国。于与王敬方等人发起组织中国公学,使这些留日归国学生能在其中继续读书。复旦公学和中国公学为反清革命造就了大批人才。次年4月,于为创办《神州日报》赴日本考察新闻并募集办报经费,由陕籍留日学生康宝忠、好友刘觉民引荐结识孙中山,并于同年11月加入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委任于为长江大都督,负责上海一带同盟会事务。回国后,经过紧张的筹备,《神州日报》于光绪三十三年二月二十日(1907年4月2日)创刊,于任社长。该报一出,世人即谓之“炸弹”。次年2月,毗邻的广益书局失火,祸及报社。重新复刊时,因内部意见分歧,于退出该报,另筹《民呼日报》。  宣统元年三月二十六日(1909年5月15日)《民呼日报》创刊,于任社长。此前,于即有创刊《启事》公告天下:此报“以‘为民请命’为宗旨,大声疾呼,故曰‘民呼’。”该报问世以后,发表了许多揭露和抨击清王朝黑暗统治的文章,并配以发人深思的漫画,增强了宣传效果。清政府对《民呼日报》和于右任恨之入骨,扬言要挖掉负责人的眼睛,并于同年8月3日将于拘捕。于在狱中多次表示“报纸不能停刊”;但报馆同仁明白:“报纸一日不停,讼案一日不了”,于便一日不得出狱。商讨再三,“不得不重违于君之意”,于同年六月二十九日(8月14日)发出《本报特别广告》,声明报馆财产转让。五天以后,《民呼日报》执照被吊销,于被判令“逐出租界”。  于并没有屈服,八月二十日(10月3日)又创刊《民吁日报》。他改“呼”为“吁”,少了两点,象征已去双眼。但他顽强地表示,即使双眼被挖,仍要为民吁天。当时,因自己不便公开露面,乃以范光启为社长,但他仍是该报的实际主持人。不久,租界又以该报报道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的文章“有损中日邦交”为借口,再次将于拘捕。11月19日,又查封了《民吁日报》,并不准报社原来的机器再印刷报纸。于出狱之后,计划办一规模更大的报纸。在爱国人士沈缦云等人资助下,宣统二年九月初九(1910年10月11日),以于为社长的《民立报》问世。由于有宋教仁、王无生、景耀月、刘觉民、张季鸾、范光启、谈善吾等一批骨干的帮助、支持,《民立报》成为当时国内发行数量最大的报纸。于以“骚心”为笔名,在《民立报》先后发表300多篇文章,对清王朝的统治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这些文章也感动和激励了一代学子。毛泽东曾说:“我在长沙第一次看到的报纸《民立报》,是一份民族革命的日报,这报是于右任先生主编的。”(斯诺:《西行漫记》第115页)。
    武昌起义爆发后,孙中山从国外回到上海,首先到民立报馆会见于,并题“戮力同心”四字,嘉勉于及《民立报》对辛亥革命的贡献。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被任命为交通部次长。1912年春孙中山辞职,于亦辞职,回上海继续办报。“二次革命”失败,《民立报》被查封,于避居日本,从事反袁斗争。
    袁世凯死后,陕西爆发了反对陈树藩的斗争。1918年1月,胡景翼、曹世英、刘觉民等人在三原树陕西靖国军旗,请于回陕主持。8月,于回陕就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指挥这支武装坚持四年有余,成为北方地区唯一响应孙中山护法运动的军事、政治力量。1922年5月陕西靖国军解体,于于当年8月到上海向孙中山汇报了陕事经过,并协助孙中山进行中国国民党的改组工作。此时,东南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生驱逐了不称职的原校长,请于出任校长。于接受邀请,建议把校名改为上海大学。1922年10月23日,上海大学成立,于到校讲话,宣布就职。翌年4月,李大钊到上海,任该校讲座教授,并推荐邓中夏、瞿秋白到上海大学协助办校。在于和邓中夏、瞿秋白、叶楚伧、邵力子、刘觉民等人的努力下,上海大学很快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在国内很有影响的一所大学。
    1924年1月,于出席中国国民党一大,提出了国共两党“合则两益,离则两损”的著明论断,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10月,北京政变成功,冯玉祥、胡景翼等邀请孙中山、于右任、刘觉民等人北上。12月31日,孙中山抱病到京。 不久, 命于和汪精卫等组成国民党中央北京政治委员会,处理北方国民党事务。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于被选为国民政府委员。12月,段祺瑞改组国务院,特任于为内务总长,于坚辞未就。192 6年1月,中国国民党二大会上,于继续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于对爱国学生的遇难十分痛心,亲自筹款,帮助陕西旅京学生会安葬死难和抚恤受伤的陕籍学生。后受李大钊之请,赴莫斯科敦促冯玉祥回国参加北伐,并解被刘镇华围困的西安城围。冯、于回国后,于9月17日在绥远五原(今属内蒙古)誓师成立国民军联军,冯任总司令,于代表国民党和国民政府监誓、授旗,并任副总司令。接着,于随援陕先头部队,经宁夏、固原、平凉等地进入陕境。11月下旬,刘镇华全线溃退,西安解围,于以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的名义进驻西安,代行全省政务。12月22日,于和联军驻陕副总司令邓宝珊发表就职宣言,提出废除旧的政治体制、统一全省财政等12项整理陕西军政的计划,号召民众“共同起来呀!建设美满幸福的新生活吧!”1927年2月,根据联军总司令部决定,将西北大学改建为西安中山学院,还创办了西安中山军事学校,为革命培养人才。此前后,联军驻陕总司令部发布许多法令,取消苛捐杂税,减少农民地租;政治部和教育厅还翻印了大量革命书籍,并允许各种进步书刊公开发行。在于、邓的支持和大批回陕的旅外学生推动下,全省工、农、学生、妇女运动蓬勃发展,出现了陕西近现代史上少有的革命高潮。“四一二”蒋介石叛变革命,国民党省市党部接连召开讨蒋大会。于在4月27日陕西省党部召集的大会上,痛斥蒋介石“叛党叛国之罪恶”(1927年5月17日《汉口民国日报》)。
    宁汉合流以后,国民政府任命于右任为陕西省政府主席,未到任。1928年2月出席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被推选为国民党中执委会常务委员、国民政府常务委员,还被指定为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在同月下旬召开的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上,又被推为国民政府审计院院长。1930年11月,于在南京出席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被推为主席团五成员之一。这次会上,他被推选为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于与中国共产党保持着良好的关系。1938年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华日报》在武汉创刊,于应邀为该报题写报头;到重庆后,于仍通过屈武与中共保持联系。汪精卫公开投降日寇后,他口诛笔伐,并赞成将其永远开除出国民党。于还为《大公报》撰文,首倡将对中国含有篾意的地名“印度支那半岛”改名为中南半岛。1945年9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曾专程去看望过于。于亦设宴款待毛泽东。
    1948年春,于出席在南京召开的第一届“行宪国民大会”,与孙科、李宗仁、程潜、莫德惠、徐傅霖六人竞选副总统,落选后仍任监察院院长。这时,他极力希望通过和谈解决中国问题。1949年2月15日,由颜惠庆、章士钊、江庸、邵力子组成的“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到北平、石家庄等地,与毛泽东、叶剑英等中共领导人协商和谈事宜。2月27日,颜、章等人返回南京时,于亲往机场迎接。同年4月,国共和谈在北平正式举行。李宗仁原拟派于作为特使去北平,于亦欣然受命,并做好了动身的准备。但正在北平参加和谈的国民党首席代表张治中认为,于暂不离开南京可以促使南京政府批准和谈协定,待南京政府批准和谈协定后,由于到北平主持签字。李宗仁接受了张治中等的建议,于遂未能成行。 周恩来闻知, 对于的处境十分担忧。当国民党和谈代表黄绍?和代表团顾问屈武携带《国内和平协定》草案去南京复命时,特别请屈武到南京后立即转告于,“如果南京政府拒绝批准这个《国内和平协定》,我们渡江占领南京时,希望于先生在南京不要动,到时候我们会派飞机接他来北平,将来同张澜、李济深和沈钧儒先生一道,组织新政协,我们一同合作。”屈武到南京后向于转达了周恩来的意见,但这时他已身不由己。4月20日,国民党拒绝接受《国内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国民党军政机关撤往广州,于被“护送”至上海。25日由沪抵穗,继续主持监察院院务。7月16日,国民党中常会正式决定成立挽救残局的最高决策机关中央非常委员会,蒋介石、李宗仁为正副主席,于是九委员之一。广州解放前于到香港,11月26日奉召到重庆,28日离渝,29日被迫飞抵台湾;原配夫人高仲林、长女于芝秀等亲属仍留在大陆。暮年孤独无依,深念大陆亲人,抑郁苦闷,无以释怀,于1962年1月24日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国殇》的人间离情绝唱。于是近现代学术成就最高的书法宗师。他编著了易识易写、准确美观的标准草书,自成一家,被誉为当代“中国草圣、书圣”。他的草书,根基于北魏,宗法于章草,融会四体之妙,博采众家之长,达到了挥洒自如、炉火纯青的境地。海峡两岸同胞,都视“于草”为瑰宝,能得其寸楮片纸,均奉若拱璧。1964年11月10日病逝于台湾。
  
于右任临终诗《国殇》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陆;
大陆不见兮,
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乡;
故乡不见兮,
永不能忘。
天苍苍,
海茫茫,
山之上,
国有殇。

    于右任的著名爱国诗作《望大陆》(又名《国殇》)发表于1964年11月10日先生在台北谢世后。晚年在台湾的于右任先生非常渴望叶落归根,但终未能如愿。1962年1月12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百年之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山要高者,树要大者,可以时时望大陆。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之后不久,1962年1月24日于右任先生就写下了感情真挚沉郁的诗作《望大陆》。
  这是他眷恋大陆家乡所写的哀歌,其中怀乡思国之情溢于言表,是一首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
  1949年,于右任被裹挟到台湾,而结发妻子和儿子却留在大陆,从此天各一方。所以,他的《望大陆》并非泛泛的家国之情,而是深藏了刻骨铭心的身世之痛。祖国统一,是诗人一生所志追求的。
  阅读此诗,给人一种悲怆深沉、爱国情挚的感觉。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于先生久居台湾,不能回归桑梓,但是海峡波涛却隔不断、阻不了他望大陆、念故乡、思亲人的深情。
  诗的前两节采用重章复踏的手法,反复咏唱,抒发对大陆、对故乡深切向往、眷恋的情怀,是诗人真情实感的强烈表露,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正是这真挚强烈的情感和刻骨铭心的思念,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引起读者感情与思想上的共鸣。诗的最后一节开头两句借用了北朝民歌《敕乐歌》里的两句话,采用叠字,状物形象而生动!最后两句“山之上,有国殇!”语意双关而寓意丰富。《国殇》出自屈原楚辞《九歌》。《九歌》是屈原流放途中模仿楚国南方的祭歌而创作的一组诗篇,《国殇》是其中一首,是追悼将士的挽歌,所谓“殇”,《小尔雅》说:“无主之鬼之为殇。”诗人巧借“国殇”,抒写自己死后不能葬在大陆,不能魂归故里的遗憾。古人云:“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兽犹如此,人何以堪?人为的阻挠,使亲人分聚、骨肉离散,死后尚不能魂归故里,不得安宁,读来怎能不令人怆然而泪下?诗人借助这两句诗,表达出许许多多和诗人有着相同经历的人们的心:他们魂牵梦萦、心中无法忘却的正是祖国的统一!先生生前见不到祖国的统一,死后还要葬于高岗,向大陆遥望,真是死不瞑目啊!
  如今,香港和澳门已回归,我们正企盼阻隔半个世纪的台湾早日回到母亲的怀抱!相信,一个统一富强,繁荣昌盛的中国不久将屹立于世界东方!到此,于右任先生将会含笑九泉!于右任临终之谜
  1964年8月中旬,于右任因病住院。9月的一天,于右任的老部下杨亮功到台北荣民总医院去探望他。于右任很高兴,但由于病重及喉咙发炎,想讲的话又无法讲出来。杨亮功于是拉着他的手问道:“院长有什么事情吩咐我?”于右任略思片刻,伸出一个指头。杨亮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过了一会,于右任又向杨亮功伸出三个指头,杨亮功猜测了几个答案都被于右任摇头否定了。杨亮功只好说:“院长,等你身体好一些后,再来问你刚才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行不行?”于右任点了点头。此后,于右任的病一天比一天重,并陷于昏迷。1964年11月10日晚上8:08,于右任与世长辞,终年86岁。他没有留下任何遗言,人们便把他的《望大陆》一诗,当作他的遗嘱。遗体被埋葬在台北最高的观音山上,并在海拔3997米的玉山顶峰(我国东南诸省最高峰)竖立起一座面向大陆的半身铜像。玉山山势险峻,4米高的铜像和建材全是由台湾登山协会的会员们一点一点背负上去的。于右任终于了却了登高远眺故土的心愿。
  一个指头、三个指头是什么意思,一直是一个谜。后来,资深报人陆铿觉得应该这样去理解于右任的“一个指头、三个指头”:将来中国统一了,将他的灵柩运回大陆,归葬于陕西三原县故里。
  “三间老屋一古槐,落落乾坤大布衣。”这是人们对先生的评价。位于三原的故居和那株三百多年的老槐树也在深深的感念先生。
  于右任青年时追随孙中山先生,为推翻满清封建统治立下卓越功勋;他积极倡导国共两党合作,兴办教育、兴修水利,是真诚的爱国者;他是南社早期的诗人,一生写下诗词近900首。他的诗、词、曲均有很高的造诣,曾写下不少寄托国家民族兴衰之情的诗篇,著有《右任文存》、《右任诗书》等,他还是著名书法家,创立了“于体”书法艺术。林语堂曾说过:“当代书法家中,当推监察院长于右任的人品、书品为最好模范,于院长获有今日的地位,也半赖于其书法的成名。”
    于右任与烹饪
    饮食烹饪属于文化范畴,也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之一。中国历史上有不少文人雅士对富有地方风味特色的美馔佳肴给予评价,题词(匾),或吟咏赋诗以述怀,使这些菜点增光添色,身价倍增。
  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大师、诗人于右任,祖籍陕西省三原县,每次回乡探亲,都要在县城德亭餐馆品尝地方风味菜点。这餐馆有煨鱿鱼丝、干煸鳝鱼、白封肉、疙瘩面;有外形如缕缕金丝盘绕、层层塔楼相叠,口感油而不赋,清爽利口的金线油塔;有由唐代《烧尾食单》中的“见风消”(油浴饼)演变而来的泡泡油糕,色泽乳白,表面膨松,如轻纱、蝉翼,有密密麻麻的珍珠小泡,其味花芳醇香,入口即消,其形玲珑剔透,酷似巧制绫花。于氏对这些菜点的制作技艺和风味特色倍加赞赏。他乘兴为该店挥写了“明德亭”匾额和“名厨师张荣”的题词,从而使这家创建于1931年的餐馆,蜚声遐迩,誉满三秦。
  1921年清明节,他亲临西安东关长乐坊徐仁福开设的徐记稠酒店。这酒店有由三千多年前商周时期的“醪槽”演变而来的黄桂稠酒。
  当年杜甫《饮中八仙歌》中的“李白斗酒三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酒和“贵妃醉酒”的酒,就是没有加浆的“撇醅”稠酒。此酒酒精成分含量为15%,汁稠似乳,色白如玉,入口绵甜清香,酒味浓郁醇厚,饮后口齿流芳。风味独特的美酒使这位书法大师为倾倒,饮后啧啧称赞,即兴挥毫书写了,“徐家黄桂稠酒店”。徐家将之制成牌匾,高悬店门之上,声誉大增,在古城传为佳话。
  1942年入蜀途中,于右任以陕南宁强县,品尝了县城里著名的王家核桃烧饼。此饼清朝时曾作为贡品,它是以面粉、核桃为主料,配以油、盐等辅料制成的,酥脆油香,回味悠长,营养丰富。于氏食后赞不绝口。随后,这家店生意日益兴隆。
  1947年夏,陕西师专第一届学生毕业,有关部门组织他们到教育事业比较发达的东南各省观摩学习。到达南京后,当时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长的于右任闻讯,特意邀请全体师生到他的寓所会见。接着,招呼大家聚餐。在大院之内,花坛四周,摆满了众多的摊担:有凉粉、酿皮、凉面、扯面、醪槽、元宵、甑糕、烧饼、腊汁肉等各种陕西风味小吃,诸色纷呈,香气扑鼻。于氏让大家不拘一格,任意就餐,宛似今日的自助餐。师生们情绪活跃,欢声笑语不断。
  饶有兴味的是,在江苏省太湖之滨,灵山下的吴县木读镇,有一家著名的“石家饭店”。店里十大名菜中,有一道菜叫“(鲃)(鱼市)汤”。此菜原名“斑肝汤”。系采用太湖特产斑鱼的肝,辅以火腿片、香菇、笋片等,用鸡清汤烧制而成。1927年,于氏偕夫人游西湖赏桂,归途中在石家饭店尝了“斑肝汤”,食后,他即兴题诗:“老桂花开天下香,香花走遍太湖旁,归舟木渎犹堪记,多谢石家(鲃)(鱼市)汤。对(鲃)(鱼市)汤有人分析,于氏是陕西人,对“吴侬软语”听不真切,故误写了。以后,又由于他的书法颇负盛名,加之诗也写得有韵味,“(鲃)(鱼市)汤”反而取代了“斑肝汤”而流传至今,在烹饪界传为佳话。


有机会尝尝被老于赞赏的斑肝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3 14:18 , Processed in 0.359563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