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5316|回复: 178

[历史文化♡] 金豆  留住记忆“03月29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29 00: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79年3月29日,美国国会正式通过《与台湾关系法》。

  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同时美国政府宣布与台湾断交、终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从台湾撤出美国军队。1979年3月28日和29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分别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1979年4月10日经由卡特总统签署后成为法律。该法共有18条和数十款。

  这一法案最初来源于1979年中美建交之后,卡特政府为了提醒和维护美国在台利益的考虑。在废除《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之后,美国国会提出了调整美台关系的肯尼迪-科莱斯顿提案,在这个基础上,卡特政府仿照日本模式1979年1月26日就美台关系作立法调整而提出了《台湾综合法案》。据介绍,这个法案是提醒中国大陆重视美国在台安全利益。在国会讨论时,参众两院分别提出修正案,加进了所谓保证台湾安全的条款以及“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和“维护并促进全体台湾人民的人权”等条款,并且实质上继续把台湾当作国家。因此,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直接违反了中美建交公报。

  《与台湾关系法》从外委会出台,在美国亲台势力的代表戈德华特和罗伯特·多尔、外交委员会的赫尔姆斯等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这份法案的起草过程中,在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丘奇的领导下,美国参众两院频频召开听证会,国务卿万斯、副国务卿克里斯托弗等人都出席作证。当时正是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之际,美国国内的保守势力一度因为冷战思维而担心中国的强大势必影响美国在亚洲的利益。甚至有参议员提出了更为激烈的法案,但是遭到了部分有识之士的抵制。1979年前3个月美国参众两院就召开了数十次听证会和讨论会,以至于部分美国议员形容这是“台湾的三个月”。

  《与台湾关系法》当年在参众两院通过之后,因为其中的一些条款直接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相抵触,美国政府官员曾经劝说卡特予以否决。但是由于其在参众两院的高通过率,卡特考虑到政策风险和美国在台商业利益,因此予以签发。当年美国国务院和白宫办公厅詹姆斯·弗雷等人的备忘录都曾经提及,这一法案有可能被认为“与承认一个中国的立场有严重冲突,因此总统的解释是十分重要的”。然而无论是什么解释,都无法掩盖其本质。同年4月28日,中国外交部照会美国,正式表明中国政府反对美台法案的原则立场,希望美国政府切实遵守建交协议的原则,不做任何损害两国关系事。

评论:不是到什么时候和台湾在政治关系上才会有突破。这一届估计没戏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9 00:29:53 | 显示全部楼层
1973年3月29日
越战结束后北越释放最后一名美国战俘


美军战俘罗伯特-斯特姆中校的家人迎接他的归来

1973年3月29日,在长达10年的越战之后, 美国从被战争蹂躏的地区撤出了军队,北越人则释放了最后一名美国战俘。当美国所参加的这场不受欢迎的、造成国内分裂的战争行将结束时,几乎没有什么庆祝活动。一所被称作“河内希尔顿”的关押美国战俘的北越特别监狱, 8年来第一次空了起来。

评论:让战争成为永远的过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9 00: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年3月29日,保加利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斯洛伐克以及斯洛文尼亚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和意大利等12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宣布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 NATO),简称北约。截止到2004年3月29日,北约成员国有26个。秘书长是夏侯雅伯 (Jaap de Hoop Scheffer) ,2004年1月上任。

  北大西洋公约共14条,其宗旨是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任何缔约国同它国发生战争时,成员国必须给予帮助,包括使用武力。北约最初的成员国包括:美国、加拿大、比利时、法国(1966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宣布,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法国军队不再受北约的指挥和调遣,但法国仍是北约的政治成员,只参加北约的一部分活动。随后北约总部迁至布鲁塞尔。1995年12月5日,法国在北约秋季理事长会议上宣布它将重新参加北约军事委员会,并参加北约国防部长会议。1996年6月13日,法国在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30年后,第一次派国防部长出席了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北约国防部长春季会议。)、卢森堡、荷兰、英国、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和意大利。

北约组织的基本框架
  北约曾被称为北大西洋联盟或北大西洋集团。北约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北约理事会。理事会由成员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外长、国防部长组成,常设理事会由全体成员国大使组成。总部设在布鲁塞尔。希腊和土耳其于1952年、联邦德国和西班牙分别于1955年和1982年加入该组织。

  20世纪90年代,随着1955年5月成立的华沙条约组织(华约)的解散和苏联的解体,欧洲的政治与安全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北约开始向政治军事组织转变。

  1990年7月,北约第11届首脑会议在伦敦宣布冷战结束。1991年12月,北约在罗马首脑会议上决定与部分中东欧国家成立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自1992年起,波兰等东欧国家相继提出加入北约的请求。同年,北约批准了一项原则,允许它的军队离开成员国领土到其他地方参与维和行动。当年年底,北约便决定以军事力量介入南斯拉夫危机。

2002年11月在布拉格举行的北约首脑会议

  1994年1月,北约布鲁塞尔首脑会议通过了与中东欧国家以及俄罗斯建立“和平伙伴关系”计划,12月开始向波黑派出维和部队。1996年9月,北约公布了《东扩计划研究报告》。1997年5月,取代北大西洋合作委员会、旨在加强北约同欧洲和欧亚大陆的非北约成员之间的安全关系的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理事会 正式成立。1997年7月马德里首脑会议决定首批接纳波兰、捷克和匈牙利加入北约。1999年3月,这三个国家正式成为北约新成员。至此,北约成员国已发展到19个。2002年11月,北约布拉格首脑会议决定接纳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7个国家加入北约。这是北约自1949年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2004年3月,上述7国正式递交各自国家加入北约的法律文本,从而成为北约的新成员 ,使北约成员国从目前的19个扩大到26个。

  2003年6月,北约成员国国防部长会议决定通过精简军事指挥机构提高北约的应变能力。根据计划,北约未来的军事指挥系统分为战略指挥部、战区指挥部和战术指挥部3个层次。北约现行的20个军事指挥机构将在未来精简到11个。在战略层次,北约欧洲盟军司令部和大西洋盟军司令部将合并为盟军作战司令部,它将是北约“唯一的”最高军事行动指挥部,总部设在比利时的蒙斯市。另外,北约将建立一个职能性的盟军改革司令部,负责促进和监督军事改革,目标是加强培训、改善军事能力、检验和发展军事原则、通过实验评估新概念。该司令部的总部设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在战区层次,现有的5个战区司令部将精简为两个常设联军司令部,直属盟军作战司令部。这两个战区司令部一个设在荷兰的布仑森,另一个设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此外,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设立“精悍的”常设联军总部,只负责海上部署任务。在战术层次,现有的13个下级作战司令部将精简为6个,它们分布在德国、英国、西班牙和土耳其等国,隶属于上述两个常设联军司令部。同年9月1日,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司令正式更名为北约盟军军事行动司令部,全面负责北约所有军事行动的指挥与协调,其最高军事长官为克拉多克,2006年12月上任。

评论:和平年代还要这样加强军事联盟的建设,北约还真成了美国的北约了。真正威胁北约的组织也不存在了,但是美国还要维持这样的军事组织。到底是谁向往真正的和平,不言自明了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9 00:32:58 | 显示全部楼层
1987年3月29日
《野战排》获第59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4项大奖

1987年3月29日,《野战排》在第59届奥斯卡金像奖的角逐中获得了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剪辑奖、最佳音响等4项大奖。该片导演:奥利弗-斯通;主演:汤姆-白兰格,威莱姆-戴夫,查理-辛,约翰尼-德普。

  影片由一位美国士兵克里斯写给祖母的几封信组成。1967年,克里斯和其它的美国新兵一起来到了越南。克里斯报到的野战排中有着不同肤色的人种,这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巴恩斯中士和伊莱亚斯中士。他们虽然曾是并肩作战的好友,但是对战争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

  巴恩斯认为战争没有规则可言,要取胜只有把当地人杀光,他实际上变成了一个杀人机器。而伊莱亚斯则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他严格遵守“战争规则”,反对滥杀无辜。为此二人分别领导的两部分人之间经常发生冲突,而克里斯对此也不知所从,陷入了迷惘之中。

  克里斯第一次参加战斗,是为战友们担任警戒。由于另一个战士的失职和克里斯的怯懦导致了野战排被袭击,克里斯也受了伤。在另一次战斗中,野战排发现一个美国兵被钉在树上,于是一些士兵开始狂怒地报复越南人。为此伊莱亚斯和巴恩斯发生了冲突。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巴恩斯击伤了伊莱亚斯,使他死在了越南人的手里。克里斯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几个月的战场生活也使克里斯变得冷酷。不久在一次丛林战中,克里斯也向巴恩斯开了枪。

  影片背景与评论:《野战排》是美国著名导演奥利弗-斯通的成名之作,是导演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影片问世之后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普遍欢迎。许多人认为这部影片真实地反映了越南战争的实际情况,这种真实感的获得, 无疑应归功于奥利弗-斯通的战争经历,以及他对这种经历的忠实的回顾。

  影片在菲律宾拍摄,于7周内完成,共耗资600万美元。为了使演员有真实的感受,斯通让他们的菲律宾丛林里过了两个星期严格的军营生活。经过切身体验,演员的表演十分逼真生动。影片在放映时观众们甚至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真实感是影片成功的一个原因所在。

  而影片的另一个出色之处就在于影片毫不留情地描绘了这场战争的疯狂与混乱,表现它如何使人丧失理智。其它的越战片往往带有很强的故事意味, 然而在奥利弗-斯通的摄影机前,越南则是一个充满了惨痛回忆的杀戮之地。越战给美国人留下了巨大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伤害,而奥利弗-斯通却毫不留情地揭开了这个疮疤, 这是一个痛苦的反思。影片中心实际上不是美国人与越南人之间的恐怖的相互杀戮,而是兄弟之间,战友之间的残杀。这就使得影片具有更为深刻的反省意味。

评论:四项奥斯卡大奖很不容易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9 00:35:13 | 显示全部楼层
1966年3月29日
勃列日涅夫成为苏共中央总书记

1973年5月,勃列日涅夫作为第一个访问联邦德国
的苏共总书记与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夫妇在一起


1966年3月29日,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成为苏联共产党总书记。他在第23次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谴责了美国对越的“侵略政策”。在攻击美国军事干涉东南亚时,这位高级领导人是以温和的口吻进行讲话的,以便留出一条与美国和解的道路。

  勃列日涅夫开始从政时是一工会领袖,而且很快在党内逐渐高升。二次大战中,他被任命为陆军少将,战后,他于乌克兰在尼基塔-赫鲁晓夫手下工作,勃列日涅夫被提升到主席团中。在赫鲁晓夫离任的情况下,他最有可能被选为党的领导人。


评论:曾经也是风云人物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hinbade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3-29 00:38:24 | 显示全部楼层
  1970年3月29日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逝世

  斯特朗1885年出生在美国。她当过记者、特约编辑,一生中写了30多部著作。
  斯特朗一生追求真理,向往革命,她曾在前苏联居住近30年,其间,先后访问过西班牙、中国、墨西哥、波兰等国,满怀热情地报道了那里人民的革命斗争。从1925年第1次访华到1970年在北京逝世,她共访问中国6次,并在中国度过了一生中的最后一段时间。斯特朗热情支持中国人民的独立和解放事业,在近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她总是在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来到中国,同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友谊和尊敬,成为中国革命的见证人。
  斯特朗第一次访问中国时正值大革命时期。她说,吸引她的不是“异国圣地文明和古代宫殿”,也不是这里的“珠宝和丝织品”,而是这里的激情,即革命的风暴。两年后,中国的大革命受到残酷镇压,革命志士惨遭杀害。斯特朗又一次风尘仆仆地赶到中国。她满怀悲愤地写下《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一书,向全世界报道国民党蒋介石对中国革命的叛卖和镇压。中国抗日战争一开始,斯特朗就来到中国。她跋山涉水,到山西五台山八路军总部访问,采访了朱德、彭德怀、贺龙、刘伯承等八路军高级将领。她根据这些采访纪录写成了《人类的五分之一》一书,不仅热情讴歌了共产党领导下伟大的人民战争,而且向全世界人民预告:中国抗战必胜!
  斯特朗还是第一个向全世界揭露“皖南事变”真相的外国记者。她在美国各大报纸上用有力的事实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破坏抗战的罪行,如实地报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英勇抗战的业绩。
  抗战胜利后,斯特朗第5次来到中国。在宋庆龄的帮助下,她来到革命圣地延安。毛泽东主席通过她向世界发表了“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通过采访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共产党的领袖,斯特朗认识到,他们是些“头脑敏锐、思想深刻和具有世界眼光的人”。她表示:“中国才是我愿意度过后半生的地方”。
  1958年,经过10年的努力,斯特朗终于在美国得到旅居中国的护照。当时,她已经72岁了,但她仍以极大的热情向世界介绍中国,一直工作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
  1970年3月29日,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逝世后被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墓碑上铭刻着郭沫若的手迹:“美国进步作家和中国人民的朋友”。

评论:
抗战胜利后,毛泽东通过安娜发表“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对于中共在短时间内打败了貌似强大的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起到了鼓舞中共一方士气的巨大政治作用。论断中的所谓“反动派”,指的显然就是急欲吃掉中共的蒋介石集团。
国民党方面,在得知毛泽东发表这一论断时,想必多少产生了一定的恐慌吧。毕竟,既然对方已经把你当作了纸老虎,讲得对不对先不论,人家中共显然是不打算屈服你国民党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9 00:39:32 | 显示全部楼层
1967年3月29日,法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

  在世界5个核大国中,美、苏、中、英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均为核动力攻击型潜艇,法国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却是弹道导弹核潜艇。1965年,法国国防计划明确认为,部署携带核武器的轰炸机是不够的,存在致命弱点,法国有必要把弹道导弹部署在核潜艇上。然而,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就决定研制的法国第一艘核潜艇直到上世纪70年代初才投入使用,水面排水量只有2600多吨,成为世界最小的核潜艇。

  戴高乐要求研制核潜艇

  二战结束后,主张法国发展独立核力量的戴高乐一直关注核武器和其平台的发展问题。 1945年10月,作为政府首脑的戴高乐下令成立原子能委员会,为第一枚原子弹的研制作准备。1954年,美国建成世界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戴高乐认为,法国应该研制自己的第一艘核潜艇。1959年,法国第一艘核潜艇的研制项目秘密开始,这就是“可畏”号。法军还决定,从1962年开始,研制配备核潜艇的弹道导弹。法国海军人士认为,这是法国海洋战略部队诞生的标志。1960年2月13日,法国成功地试爆了第一枚原子弹。1963年,法国在核武器空中平台方面取得突破:第一架可以运载原子弹的飞机“幻影”-4投入使用。由于法国一些官员对独立发展核力量存在重大分歧,法国第一艘核潜艇的研制充满曲折。一段时间里,它不仅存在技术上的困难,还存在人为因素的干扰,其中,经费就受到很大限制。法国核潜艇的研制进展缓慢。

  法国海军在南部卡达拉希军事基地为核潜艇建立了陆基原型核反应堆,进行了大量的试验。核反应堆多次成功进行整体试验后,才安装在瑟堡海军造船厂的第一艘核潜艇上。为了保密,法国第一艘核潜艇的编号为S609。其中,S代表潜艇。一般不了解内情的人都以为这是一艘很普通的常规潜艇。事实上,它是一艘核潜艇。

  首次开发潜射弹道导弹

  上世纪50年代,法军曾在其殖民地阿尔及利亚建立导弹试验场,多次进行导弹试射。随着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法国不得不于1962年4 月与阿尔及利亚签署协议,逐步退出阿尔及利亚导弹试验场。为此,法军只好在自己狭小的国土上建立导弹试验场。1962年夏,法军在比斯开湾附近的陆地秘密建立了远程导弹试验场。1964年3月,这个试验场开始试射短程导弹。短程导弹试射成功后,法军开始研制第一种核潜艇远程弹道导弹M-1。1966年2月 15日,M-1原型导弹进行了第一次试射。导弹发射后,弹着点选在大西洋亚速尔群岛附近海域,整个飞行距离达3000公里。为此,法军在弗洛雷斯岛建立了跟踪站,及时了解M-1弹道导弹飞行状况。此外,法军还在大西洋部署了跟踪船,监测M-1弹道导弹的飞行。在技术专家不懈努力下,M-1弹道导弹的作战性能不断得到提高,逐步走向实战化。

  世界最小核潜艇投入使用

  经过多年的奋斗,法国第一艘核潜艇终于在1967年3月29日下水。这是法军历史上翻开新篇章的日子,也是法国进入海上核威慑时代的开始。法国总统戴高乐光临现场,参加隆重的下水典礼。

  在世界常规潜艇发展史上,法国海军拥有“开拓者”的大名。然而,下水后的法国第一艘核潜艇“可畏”号正式服役却是几年后的事。原来,它很快就遇到了一系列技术难题。由于美国一直反对法国建立独立的核力量,法国第一艘核潜艇的研制得不到美国的技术支持,不得不依靠自己的力量全力打拼。

  国际重大事件的发生让法国感到越来越需要尽快完善自己的“三位一体”核力量。1968年8月20日,苏联突然派兵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法国感到巨大的威胁。同时,法国感到美国所谓的集体安全保障不怎么可靠。法国开始动员各种技术力量,加快完善第一艘核潜艇的作战性能。1971年1月28日,法国第一艘核潜艇“可畏”号终于正式投入使用,加入了大西洋编队的行列,军港在布雷斯特。这时,它离戴高乐要求研制核潜艇已有近20年的时间,离世界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投入使用也有近20年的时间。美国总统杜鲁门于1950年8月决定研制第一艘核潜艇后,只用了4年多时间,就让“鹦鹉螺”号投入使用。

  “可畏”号核潜艇全长大约128米,宽10米多,核反应堆可以产生12兆瓦功率,最大航速为25节,人员编制为115名,可以下潜200多米深的水域,艇体由高弹性钢建成。该艇由于急于投入使用,没有进行大型化设计,水面排水量只有2670吨,成为世界最小的核动力潜艇。然而,它是法国海军第一艘弹道导弹战略核潜艇,配备了第一种潜射弹道导弹M-1。“可畏”号核潜艇可以配备16枚M-1,一旦进行作战,能够袭击3000公里远的敌方战略目标。其核弹头只有700公斤重,但核当量高达50万吨。

1991年12月13日,“老态龙钟”的法国第一艘核潜艇“可畏”号结束了历史使命,去瑟堡博物馆“颐养天年”。在20年的大洋生涯中,“可畏”号先后进行了58次水下核戒备巡逻,水下航行9万小时,成为法国威力巨大的头号水下核战魔。

评论:话说我们第一艘也不比法国晚多少,为啥现在差距那么大呢??我们还是把开发航母的精力都投入到潜艇里去了啊。不要说啥保密,其实有很先进的。战略威慑平台保密还有啥用,难道真打仗了再拿出来?那还有啥威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9 00:44:04 | 显示全部楼层
1945年3月29日
黄金提价泄密,重庆抢购黄金
1945年3月29日,重庆纷传财政部黄金加价舞弊。
为摆脱财政金融困境,收回法币,稳定物价,1944年以来国民政府授权中央、中国、交通银行及中央信托局承办黄金储蓄业务,规定每存入法币2万元即可兑换黄金一两。28日下午,代理财政部长俞鸿钧召集各行局负责人会议,宣布大幅度提高黄金储蓄,自翌日起由每两2万元提高到3.5万元。
散会时已过了银行下班时间,但是重庆的不少银行却一反常态,通宵办理黄金储蓄业务,许多官僚、豪商和银行职员彼此心照不宣,大量订购。29日,报纸披露了黄金储蓄提价75%的消息后,许多人才恍然大悟。从上午始訾议四起,舆论纷纷指责财部事前泄露消息,丑闻迅即传遍各地,重庆地方法院不得不立案审理。
评论:还是黄金安全,不会贬值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9 00:44:43 | 显示全部楼层
1973年3月29日
越战结束后北越释放最后一名美国战俘

美军战俘罗伯特-斯特姆中校的家人迎接他的归来
1973年3月29日,在长达10年的越战之后, 美国从被战争蹂躏的地区撤出了军队,北越人则释放了最后一名美国战俘。当美国所参加的这场不受欢迎的、造成国内分裂的战争行将结束时,几乎没有什么庆祝活动。一所被称作“河内希尔顿”的关押美国战俘的北越特别监狱, 8年来第一次空了起来。
评论:战争只会给人带来伤痛,不管这个国家多么强大,自己的人民也会受战争之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9 00: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1950年3月29日
美国无线电公司制成三色电视显像管
1950年3月29日,美国无线电公司成功地展示出一只全电子彩色电视显象管。该公司主席戴维-萨尔诺夫宣布“我们已踏上电视新纪元的门槛——彩色电视时代”。
今天,美国无线电公司实际上展出两只彩色显象管。一只使用单枝电子枪,而另一只使用三枝电子枪,以产生彩色图象。这两只显像管的规格与现行的黑白电视机的相同。
美国无线电公司正在同使用机械扫描盘产生彩色图像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进行竞争。美国无线电公司的显像管的优点在于它与现有的黑白电视传播设备一致,因而观众可使用他们家中的电视机。而哥伦比亚公司的电视系统则不然。
评论:每一项有益的发明都会受到人们的推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9 00: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1924年3月29日
鲁迅发表短篇小说《祝福》

电影《祝福》剧照

1924年3月,《东方杂志》发表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反映了一位中国女性的悲惨命运。

这篇小说描写不愿再嫁的新寡祥林嫂,逃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帮佣。不久又被婆家劫回,卖到深山被迫再嫁。刚有一个孩子,丈夫却死于伤寒,孩子又被狼叨走,只得重回鲁家帮佣。因再嫁又寡被视为伤风败俗的不祥之物,祝福时一切祭器、供品都不许她沾手。在极度的精神恐惧中,为赎罪,倾其所有到土地庙捐了一条门槛做“替身”,不料冬至祭祀时,主人仍大声呵斥,不许她沾手。从此,她失魂落魄,犹如“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一样。最后,她被鲁家逐出,沦为乞丐,在“祝福”的爆竹声中惨死在雪地里。

  1956年,鲁迅的这部小说由夏衍改编成电影,上演后在国内外反响热烈。

评论:大家都学过的文章,现在读起来人物仍然鲜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9 00:52:14 | 显示全部楼层
1970年3月29日
美国女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在北京逝世

周恩来与斯特朗在延安合影(1946)

  1970年3月29日,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在北京逝世。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美国女记者与作家。1885年生于内布拉斯加州弗兰德城。1908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早年致力于儿童福利事业和工人运动。1921年被派往苏俄从事救灾工作,后任驻莫斯科记者。

  1925年首次访问中国。1928年发表《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一书,介绍中国人民的斗争, 1930-1935年在《莫斯科新闻报》工作。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后奔赴西班牙,写出《武装的西班牙》一书,赞扬了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抗日战争时期二次来中国,1938年发表《人类的五分之一》,介绍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与抗日战争。1946年第5次来华访问延安,毛泽东在同她谈话中提出著名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著有《中国出现黎明》、《中国人征服了中国》。1949年在莫斯科以“美国间谍”罪名被捕入狱,1955年宣告无罪。1956年出版了《斯大林时代》一书。

1958年第6次访华定居北京。 以后,她满怀激情地编写了《中国通讯》69篇,向世界人民报道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作出了重大贡献。1970年3月29日在北京逝世。

评论:中国人民永远的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9 00:56:06 | 显示全部楼层
1924年3月29日
鲁迅发表短篇小说《祝福》


电影《祝福》剧照

1924年3月,《东方杂志》发表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反映了一位中国女性的悲惨命运。

这篇小说描写不愿再嫁的新寡祥林嫂,逃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帮佣。不久又被婆家劫回,卖到深山被迫再嫁。刚有一个孩子,丈夫却死于伤寒,孩子又被狼叨走,只得重回鲁家帮佣。因再嫁又寡被视为伤风败俗的不祥之物,祝福时一切祭器、供品都不许她沾手。在极度的精神恐惧中,为赎罪,倾其所有到土地庙捐了一条门槛做“替身”,不料冬至祭祀时,主人仍大声呵斥,不许她沾手。从此,她失魂落魄,犹如“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一样。最后,她被鲁家逐出,沦为乞丐,在“祝福”的爆竹声中惨死在雪地里。

1956年,鲁迅的这部小说由夏衍改编成电影,上演后在国内外反响热烈。

评论:纪念鲁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9 06:36:46 | 显示全部楼层
1924年3月29日
鲁迅发表短篇小说《祝福》

                  电影《祝福》剧照

1924年3月,《东方杂志》发表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反映了一位中国女性的悲惨命运。

这篇小说描写不愿再嫁的新寡祥林嫂,逃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帮佣。不久又被婆家劫回,卖到深山被迫再嫁。刚有一个孩子,丈夫却死于伤寒,孩子又被狼叨走,只得重回鲁家帮佣。因再嫁又寡被视为伤风败俗的不祥之物,祝福时一切祭器、供品都不许她沾手。在极度的精神恐惧中,为赎罪,倾其所有到土地庙捐了一条门槛做“替身”,不料冬至祭祀时,主人仍大声呵斥,不许她沾手。从此,她失魂落魄,犹如“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一样。最后,她被鲁家逐出,沦为乞丐,在“祝福”的爆竹声中惨死在雪地里。

1956年,鲁迅的这部小说由夏衍改编成电影,上演后在国内外反响热烈。

一篇深刻揭示中国妇女悲剧命运的小说,鲁迅的代表作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9 06:43:11 | 显示全部楼层
1926年3月29日,西山会议派擅自召开国民党“二大”

          参加过西山会议的国民党元老陈立夫

1926年3月29日,伪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吕班路建国学校礼堂正式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有国内外27省区共114人。
张继致词,强调国民党与共产党人要“好意的分开”。大会听取了关于广州中山舰事件和关于西山会议情况的报告,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和《肃清共产分子案》等30个决议案以及若干“通电”。大会选出林森、邹鲁、覃振、张继、谢持、胡汉民等25人为中央执行委员和39名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李敬斋、石青阳、谢英伯等7人为中央监察委员和5名候补监察委员。
此次会议,使西山会议派成为公开的持不同政见者,使国民党内左右两派分化明朗化。

西山会议派分裂了国民党,一个进步的政党蜕变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专政工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9 06:53:51 | 显示全部楼层
1966年3月29日,勃列日涅夫成为苏共中央总书记

1973年5月,勃列日涅夫作为第一个访问联邦德国
的苏共总书记与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夫妇在一起

1966年3月29日,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成为苏联共产党总书记。他在第23次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谴责了美国对越的“侵略政策”。在攻击美国军事干涉东南亚时,这位高级领导人是以温和的口吻进行讲话的,以便留出一条与美国和解的道路。

勃列日涅夫开始从政时是一工会领袖,而且很快在党内逐渐高升。二次大战中,他被任命为陆军少将,战后,他于乌克兰在尼基塔-赫鲁晓夫手下工作,勃列日涅夫被提升到主席团中。在赫鲁晓夫离任的情况下,他最有可能被选为党的领导人。

在勃列日涅夫任苏联和苏共最高领导人期间,苏联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方面都有明显的进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9 06:57:48 | 显示全部楼层
1970年3月29日,美国女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在北京逝世

       周恩来与斯特朗在延安合影(1946)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美国女记者与作家。1885年生于内布拉斯加州弗兰德城。1908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早年致力于儿童福利事业和工人运动。1921年被派往苏俄从事救灾工作,后任驻莫斯科记者。

1925年首次访问中国。1928年发表《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一书,介绍中国人民的斗争,1930-1935年在《莫斯科新闻报》工作。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后奔赴西班牙,写出《武装的西班牙》一书,赞扬了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抗日战争时期二次来中国,1938年发表《人类的五分之一》,介绍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与抗日战争。1946年第5次来华访问延安,毛泽东在同她谈话中提出著名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著有《中国出现黎明》、《中国人征服了中国》。1949年在莫斯科以“美国间谍”罪名被捕入狱,1955年宣告无罪。1956年出版了《斯大林时代》一书。

1958年第6次访华定居北京。以后,她满怀激情地编写了《中国通讯》69篇,向世界人民报道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作出了重大贡献。1970年3月29日在北京逝世。

她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作出了重大贡献,让我们纪念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9 07: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1987年3月29日,《野战排》获第59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等4项大奖


1987年3月29日,《野战排》在第59届奥斯卡金像奖的角逐中获得了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剪辑奖、最佳音响等4项大奖。该片导演:奥利弗-斯通;主演:汤姆-白兰格,威莱姆-戴夫,查理-辛,约翰尼-德普。

影片由一位美国士兵克里斯写给祖母的几封信组成。1967年,克里斯和其它的美国新兵一起来到了越南。克里斯报到的野战排中有着不同肤色的人种,这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巴恩斯中士和伊莱亚斯中士。他们虽然曾是并肩作战的好友,但是对战争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

巴恩斯认为战争没有规则可言,要取胜只有把当地人杀光,他实际上变成了一个杀人机器。而伊莱亚斯则是一个人道主义者。他严格遵守“战争规则”,反对滥杀无辜。为此二人分别领导的两部分人之间经常发生冲突,而克里斯对此也不知所从,陷入了迷惘之中。

克里斯第一次参加战斗,是为战友们担任警戒。由于另一个战士的失职和克里斯的怯懦导致了野战排被袭击,克里斯也受了伤。在另一次战斗中,野战排发现一个美国兵被钉在树上,于是一些士兵开始狂怒地报复越南人。为此伊莱亚斯和巴恩斯发生了冲突。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巴恩斯击伤了伊莱亚斯,使他死在了越南人的手里。克里斯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几个月的战场生活也使克里斯变得冷酷。不久在一次丛林战中,克里斯也向巴恩斯开了枪。

  影片背景与评论:《野战排》是美国著名导演奥利弗-斯通的成名之作,是导演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影片问世之后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普遍欢迎。许多人认为这部影片真实地反映了越南战争的实际情况,这种真实感的获得,无疑应归功于奥利弗-斯通的战争经历,以及他对这种经历的忠实的回顾。

影片在菲律宾拍摄,于7周内完成,共耗资600万美元。为了使演员有真实的感受,斯通让他们的菲律宾丛林里过了两个星期严格的军营生活。经过切身体验,演员的表演十分逼真生动。影片在放映时观众们甚至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真实感是影片成功的一个原因所在。

  而影片的另一个出色之处就在于影片毫不留情地描绘了这场战争的疯狂与混乱,表现它如何使人丧失理智。其它的越战片往往带有很强的故事意味,然而在奥利弗-斯通的摄影机前,越南则是一个充满了惨痛回忆的杀戮之地。越战给美国人留下了巨大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伤害,而奥利弗-斯通却毫不留情地揭开了这个疮疤,这是一个痛苦的反思。影片中心实际上不是美国人与越南人之间的恐怖的相互杀戮,而是兄弟之间,战友之间的残杀。这就使得影片具有更为深刻的反省意味。

《野战排》是迄今为止最优秀的越南战争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9 07: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1924年3月29日
长城电影公司的首部影片《弃妇》上映


电影《弃妇》剧照
1924年3月,由长城电影公司制作的第一部作品《弃妇》公映。这部电影是侯曜根据他的同名舞台剧改编的,由李泽源导演,提出了“妇女职业问题”。
  它描写一个豪门家庭的媳妇(王汉伦饰),被另有外遇的太夫遗弃后,便带着自己的随身丫头,踏进社会自立谋生。她找了不少工作,后在一个书局当员,受到经理侮辱。她的丫头进学校读书,也因出身卑贱,遭到歧视。她觉悟到今天的妇女,一定要争取自己的社会地位,于是便参加了女权运动,当上了女子参政协会会长,做了不少工作。这时,她原来的丈夫企图同她言归于好,被她拒绝了。她丈夫恼羞成怒,便勾结劣绅来破坏她的工作,诬告她是逃妇,是乱党,迫使她隐居起来,但她又遭盗劫,最后被惊吓成疾死去。
  该影片被认为触及到了当今女性的生活遭际和不平等的社会地位。但报界又疑问:一个离家出走的女性,结局只有这一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9 07: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1978年3月29日
卡特决定向农民提供援助


为挽救农业濒临死亡所举行的抗议示威
  1978年3月29日, 卡特总统对国会施加的压力作了让步,并建议对全国农民增加联邦援助。一些农民威胁,如果补助金不加倍的话将实行罢工。
  新计划要求赔偿今年春天种植玉米和棉花的农民因有小部分土地闲置带来的损失。如果种植麦子的农民对已下种的一部分庄稼没有得到收成,也会得到较多的补助金。
  两周前,卡特政府反对给任何农民赔偿。而今天的转变是为了适应农民的要求所迈出的主要一步。国会中难以控制的农场集团成员希望在今年大选的一年里为争取更多的援助而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3 14:21 , Processed in 0.295535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