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bigcat2003

[【讨论】] 新版《内科学》让中医尴尬  中药路在何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6 00:30:16 | 显示全部楼层

Re:新版《内科学》让中医尴尬  中药路在何方?

 摘掉“中医、西医”这个有色眼镜看医学

  王献章

  医学文化本是一家之谈,自物理、化学、生物学、生物化学问世以来,医学
科学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叩开了生命科学的大门。显微技术使人类看
到了一个客观存在的新世界。人们可以用分子水平认识和解释人体内的各种生理
病理现象,并以此为依据来维护和改善人体的生理条件,纠正和结束人体内的病
理改变。由于各种事物都是一个个有相互联系,有因果关系并有一定规律的客观
存在,所以,当我们的认识越接近它的本源,联系、因果、规律就量化、形象化
地展示给我们看—— 这就是证。人类文化只有进化到较高级并有了现代科学基
础理论的阶段,才能沿证前行,一套完整的医学科学理论才能产生。这也是人类
对自身机体有了较深刻、明确认识之后的必然归宿。

  在此之前,人们仅凭粗糙的肉眼、感官、经验来认识客观事物。古医理论中
存在谬误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诚然,我们慨叹蒙昧时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藐视
自然,敢于同疾病做顽强斗争的英雄气概。也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进而大胆地创
造出经络、脏腑、脉象、营卫气血、阴阳五行、八纲辨证、药法准则等各种学说
而感到震惊、不可思议。同时,又为这种在现代医学科学产生之前就自成体系,
与现代科学相去甚远,妨碍科学进步,影响民族发展的古医文化而担忧。医学不
是宗教,不是艺术,没有三教九流。毫无疑问,古今中外的医学文化同属一门学
科。凡是有价值的医学文化,把其纳入科学的文化系统之中是必然的。问题在于,
他们一定是正确的科学的有明确概念的医学文化。科学与谬误、客观与玄学是无
法结合在一起的。大黄能通便(韭菜也行)、麻黄能止喘(效果不如氨茶硷,且
副作用大)、罂粟壳能镇痛(易成瘾)、人工麝香能抗炎(含甾体激素)等是不
争的事实。在现代医药问世以前,古医文化产生了一定疗疾的积极作用,为人们
的健康做出了一定贡献。古医文化理论中对中华民族危害最大的部分是:它把分
散的、零碎的、没有因果关系的、有许多甚至是错误的经验之谈,靠主观臆断,
用客观并不存在的虚构概念牵强附会在一起(譬如经络),组成一个似乎完美的
天衣无缝的医药学理论体系。由于自成体系年代久远,在多年的文化沿袭过程中
形成了定形思维而不是依物思维的恶习。况且,现代科学、现代医学不是在本土
上产生的,突然拿来,就如同甘泉倒在烧红的铁锅里,要慢慢地倒,终能成为可
饮用的熟水。古医文化中虽然有具体的、不十分明确的、有一些价值的片断存在,
但是它的构象、系统化超出了医学科学本身的限定,玄学和假科学掺杂其中。我
们要用科学的“酶”,切断玄学和假科学的 “键”,把“系统化”的古医理论
分解还原成原始的、具体的、零碎的片断,解剖、认清它们的实质,才能成为构
筑医学大厦的有实用价值的建筑材料。

  望闻问切和视触叩听仅仅是一个临床医生检查手段的一部分,具有象征性,
不是检查手段的全部。患者来到,医生先要用眼睛看。望是有距离的,显得粗糙
不认真;视是边看边观察边考察,显得细腻。闻不只是用耳朵听,也有用鼻子嗅
气味的意思。问病人的既往史、家族史、过敏史、现病史必不可少。切和触是医
生用手直接接触患者机体的某部分,例如摸桡动脉的脉率、脉律、紧张度与动脉
壁状态和强弱。心房颤动患者出现的脉搏短绌有诊断意义。严重休克或动脉闭塞
可导致脉搏消失。如果说腕部桡动脉左右手的寸、关、尺分别代表心肝脾肺肾胃
之说,又是无稽之谈了。间接叩击病人身体,用手感和声音来辨别病变部位密度
的大小,也是医生常用的检查手段。把听诊器放到检查者体表进行听诊是诊断心、
肺疾患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从以上简述,我们可以明确看到,所有临床医
生都无时无刻不在使用望闻问切和视触叩听的检查手段来为患者服务(实际工作
中远远不止这些)。每个患者都有自己特一的病种。而医生的责任就是用一种或
多种特殊物质(药品)来消除患者体内的病理改变,以维持正常的生存状态。我
们只要关注诊断的正误,治疗的效果就可以了。地域之分毫无意义。

  事实上,人们都在有意或无意尝试着走进科学的殿堂。真正意义上的中医药
师并不存在。他们既说古医文化的言,又话现代医学的语;摸完了脉搏,也用听
诊器;看过了舌苔,再观察透视胶片;在询问了许多患者主诉以后,又认真阅读
各种化验单。一些医生不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使用中药,和现代医学诊断的病名
直接挂钩,如小儿肺炎就使用儿童清肺丸(治疗效果如何呢?医患双方要据实思
考)。不少中成药制造商干脆就在说明书的主治项目里写上现代医学理论中的病
名。从这种医疗领域尴尬的混乱状态中,不难看出科学文化对人们的亲和力。问
题是,人们对局限于感官产生的古医文化,并没有清醒的认识。古人用肉眼看到
了血液靠心脏收缩的动力循环,说出了心主血脉的判断;但是,无法理解电的冲
动和神经递质的传导以及脑细胞的记忆思维功能,又做出了心主精神意识、思维
活动的错误判断。今天,仍有许多医疗工作者把许多大脑功能活动以“心藏神”
的理论用于临床。理论上说明是“养心、清心、开窍”的治疗方法,实质上是借
助传统习惯和心理暗示达到治疗目的。肝脏是人体内重要的化工厂,人体内大多
重要物质的合成在此完成。古人只能看到肝藏血的现象,还把临床上眩晕、脑血
管病、破伤风等现象错误地认为与肝有关,至今这种文化仍流行于中华大地上。
肺主气,司呼吸,显而易见。古人无法辨清氧气、二氧化碳的区别以及细胞内的
氧化过程。我们不能苛求古人。如果今人不去认识,反而卫气、营气、宗气念念
有词,不是保守、愚昧、泥古不化,又能做何解释呢?肾主水,无可非议;而肾
藏精,精生髓,而脑为髓海,故肾与脑有密切关系,精神委靡的神经衰弱者补补
肾虚就可以了——这种逻辑推理也太信口开河了。我们可以预见,受此文化熏陶
的学子们,逻辑思辩能力一定很低级、混乱、思路不清晰。胆藏胆汁,助胃消化
是正确的,却又有了胆主决断的胡言乱语,认为胆与思维有关,把胆怯、易怒、
惊恐、睡眠不安等大脑的精神症状看做是胆虚。“三焦”这么个破烂名词,毫无
价值,也被许多“学者”争过来炒过去。机械、单调、原始的阴阳五行学说,看
不出一点哲学思维的闪光点,把它呆板地顶替安插在古医理论之中,真是破驴拉
破磨,相得益彰,就像乞丐穿上破衣裳,那种和谐会使人们把牵强附会这一成语
都忘掉。“火”字是古医文化在现在临床医患之间常用名词。先理解一下它的概
念,“火旺于夏季,但不像暑邪那样有明显的季节性”,——似乎是说气候;
“火邪病势急速,病程较短”,——似乎是说疾病;“生理上的火,是人体生长
的一种动力”,——似乎是说生理。够了,我们不必一一论述古医理论中概念不
一、概念不清、似是而非、非此即彼、信口开河的胡言乱语了。

  在医学文化领域人为地设置一道屏障,分为“中、西”两部分,一方面延缓
影响了人们对现代医学理论的掌握和利用;另一方面,也给漏洞百出的古医文化
圈定了一块合法的领地,为其错误的临床工作投放了一颗烟幕弹,支撑了一张保
护伞。这种民族保护主义的做法,破坏了正常的医疗秩序,使科学受阻,迷信猖
獗,民族蒙难!

  (此文中古医引句来源于广东中医学院中医学新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7 01: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Re:新版《内科学》让中医尴尬  中药路在何方?

当科学和艺术逐渐向商业和官僚主义低头,敢问路在何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30 1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新版《内科学》让中医尴尬  中药路在何方?

大家都看到我们中医的这里不科学,那里不合理。
我们是不是也看看在纯西药理论的指导下会不会出现荒唐的事情。
抛开让大家心有余悸的西方大规模的药害事件不谈,就以前面几楼兄弟讲的兴奋剂为例,以点带面,让我们来揭一下西方自己标榜得无以复加的医药界的红内裤
在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orld Anti-Doping Agency)等组织的要求下,合成代谢类固醇、生长激素到注射红细胞等诸如此类的兴奋剂均遭到各国的禁止,最近我们也出台了反兴奋剂的法律,这是一件好事,但是检测方法真的很科学吗?
不!
The test usually employed for testosterone abuse relies on measuring the ratio of two chemicals found in the urine: testosterone glucuronide (TG) and epitestosterone glucuronide (EG).(原文见Apr 3rd 2008的经济学人)
通常用睾酮葡糖苷酸(TG)和表睾酮葡糖苷酸(EG)的比例来确定运动员们是不是有使用兴奋剂的嫌疑。
the production of TG is controlled by an enzyme that is, in turn, encoded by a gene called UGT2B17.
问题就出现在这里面的UGT2B17的基因编码。
因为每个人从父母那里各继承一种,所以UGT2B17基因在某个人身上可能根本没有,可能有两种能正常工作的变体之一,也可能两种都有。
Dr Schulze guessed that different numbers of working copies would produce different test results.
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的Dr Schulze推测正常工作副本的不同数量可产生不同的检测结果。
  还有一点UGT2B17的基因型在不同种族中也有很大差异。三分之二的亚洲人没有这个基因的功能副本,而西方检测兴奋剂的标准却没有考虑这一因素。
  所以,在将来的一段时间内,必然会出现由于人种,基因等各方面差 异导致的蒙冤者。
  西方世界的科学界也好,政界也好,在不断给我们施压的同时,是不是也要经常揭开自己的红内裤,看看自己并不怎么完美的鸟?

个人强烈要求延长西方新药,新标准的临床期和试行期,不要贻害苍生。
我们传统中药经过千年的人体实验,你们有什么资格想把我们一棍灭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1 09:51:44 | 显示全部楼层

Re:新版《内科学》让中医尴尬  中药路在何方?

中医讲究整体,西医讲究局部,这都是相对的。比如说,肾上有个结石,讲究整体的中医也必须以治疗肾为主,采用排石颗粒等,不可能连带肝胆胰脾,甚至心肺一起治,但对于一些涉及全身系统的疾病,整体治疗就非常重要,但整体治疗并不意味着必须吃中药,尤其是吃效果不明确机理不清楚的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1 12: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Re:新版《内科学》让中医尴尬  中药路在何方?

我认为我们的传统的中医是需要改进而不是丢弃,可以扬长避短。毕竟是我们的国粹,没有必要把它说的一无是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 17:32:26 | 显示全部楼层

Re:新版《内科学》让中医尴尬  中药路在何方?

中医的教育传承体制有问题,真正懂中医的人少了,疗效就让些似懂非懂的中医师给抹杀了,以至于让西医藐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4 08:31:47 | 显示全部楼层

Re:新版《内科学》让中医尴尬  中药路在何方?

内科学里不写进中医的内容是正确的,不值得去大惊小怪。内科学本来就是西医内科学,他们本身就不是从事中医的,要让人家来写关系中医的知识,未免强人所难了。就象中医内科学没有写进西医内科的病理机制等内容一样,难道说这是中医内科学在否定西医内科学吗?我们没必要见风就是雨,中医有用没用,要靠我们自己的疗效来说话。
我觉得西医内科学不写中医的内容,才是一种进步,是一种更为务实和科学的态度。因为中西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是二个完全不同的体系,无法用中医体系来评价西医的正确与否,也无法用西医体系来评价中医的正确与否。目前中医的尴尬正是由于我们用了现代科学体系也就是西医体系来评价中医体系,发现中医有太多不符合西医理论的地方,就认为中医不正确 ,中医有问题,才导致了中医存废之说。
现在西医能主动不对中医发表评论,应该说是他们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不再作盲目的批评者,这是第七版内科学编著者的科学态度和务实精神的体现,我们就为此欢呼,而不是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6 15:25:15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新版《内科学》让中医尴尬  中药路在何方?

引用第4楼stone_zcs于2008-03-27 23:54发表的 Re:新版《内科学》让中医尴尬 中药路在何方? :
(1)事实胜于雄辩!医学是要以最终的临床效果来评判一切的!
(2)中医已为华夏人类提供了二千多年有效的医疗服务,还将为华夏乃至全球人类提供二千年乃至更长的医疗服务。很多反对甚至要消灭中医的人已经成了历史的尘埃,可中医依然存在。
.......
严重同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7 17: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Re:新版《内科学》让中医尴尬  中药路在何方?

赞成9楼的,实际上现在的一些中医院,只不过是打着“中医院”牌子的西医院罢了。
对于中医的理论没有研究,没有进步,有时为了求效果,甚至加入西药成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9 17: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Re:新版《内科学》让中医尴尬  中药路在何方?

看到这种情况真是让人心痛不己啊,中医药现在的出路还在迷惘中,找个突破口真的是很有必要了,但这涉及及了多个部门,又牵扯着无数的关系在里面,真正的理不清剪不乱。中国的医药经过了合并,分离,又合并,现在药监局又归到了卫生部,但是否会有所改变,还真是很期待呢。
  
  中医药医人要疗效好,医者的学术水平固然重要,但也离不开中药的质量,同一种药材不同产地不同人种的用在患者身上所起的作用真是千差万别,同一处方不同产地药材用在同一种病患的病人身上其疗效是会差很多的,这种情况在有经验的医师中都是很清楚的,因此,中药路在何方,我觉得首要的还是要抓好药材的质量,但这又涉及到药材的种植,呵呵,这可是难度系数极高的动作啊,其次当然少不了提高医者的治疗水平,药品厂家的质控水平等等,这一改革的过程真的是会缓慢而艰难,所起的成效可能并不明显,但只要有大家的共同的支持,任务虽艰巨,但一定能找到突破口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8 03: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8 22:47:03 | 显示全部楼层

Re:新版《内科学》让中医尴尬  中药路在何方?

其实临床《内科学》里删除中医的内容也没有什么的!人家毕竟不是中医专业书籍,这是可以理解的。
谁让“医者”分中西的? 其实要这样想!在临床课本中加入中医的内容不过是国家想把“国术”发扬光大!让学临床的学生也能大概了解一下中医的理、法、方、药。初衷是好的,可是结果却未尽人意!
临床课本中的中医的内容撇弃了中医的整体认识,知识层面不系统,支离破碎、细枝末节的知识点牵强插入难免让人有扑朔迷离,灰色不通之感!这就让一部分人就犯了“盲人摸象”、“以偏概全”的主观错误!所以对中医的种种怀疑、指责、抵触等情就接踵而来,势如排山倒海!结果搞得业界乱糟糟一片。
还有提到改版,就不得不多说几句了。编排教材嘛!有新内容就加好了,没有就照搬吧!干什么只为了“标新立异”有的加没的也加。实在没辙了,就把同样一句话,主谓句改倒装句。吃饱了撑的,累不累啊。把原本好好的教材搞得晦涩难懂,文理不通!!!!
难道所谓的学者把“实事求是”的教诲都抛到脑后去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ynlzhx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9-4-24 19: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Re:新版《内科学》让中医尴尬  中药路在何方?

个人认为,中医学是一门经验科学,而西医是一门系统科学,中医学由于建立在朴素的辩证法上面,而至于到今天在理论上有不少牵强附会的地方,所以学中医你要是死抱着内经、中基看,你只能成为一个理论家,而不会治病。所以说,将中医放在学校中教育是错误的,学中医就如学功夫一样,是要师父教的,当然还是有自学成才的,但放眼看来,是没有几个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5 19: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Re:Re:新版《内科学》让中医尴尬  中药路在何方?

引用第33楼ynlzhx于2009-04-24 19:16发表的 Re:新版《内科学》让中医尴尬 中药路在何方? :
个人认为,中医学是一门经验科学,而西医是一门系统科学,中医学由于建立在朴素的辩证法上面,而至于到今天在理论上有不少牵强附会的地方,所以学中医你要是死抱着内经、中基看,你只能成为一个理论家,而不会治病。所以说,将中医放在学校中教育是错误的,学中医就如学功夫一样,是要师父教的,当然还是有自学成才的,但放眼看来,是没有几个的。


就你这认识也配谈中华医学?还是静下来多看几本书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5 23: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Re:新版《内科学》让中医尴尬  中药路在何方?

西医和中医在对待疾病上有着本质的不同,也可以说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不一样的。
西医讲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中医讲究固本培元强身健体。一个看细节一个看整体,孰优孰略各人心中自有道理,只是中医效果来的慢些,需慢慢调理,但是一旦起效,将产生质的飞跃;西医立竿见影而已,至于是否对机体其他有伤害,对不起,发现了再说。
中医在很多方面存在着迷信色彩,以至于把好的方面掩盖了,如何发现其精髓需要我们自己去甄别。在很多方面我是尊敬鲁迅先生的,但是他完全排斥中医的态度却是我鄙夷的,相信很多人和先生一样是对祖国传统医学持否定态度的,不排除新版内科学受到了此等思想的影响,当然尽信书则无书,辩证的看待才是硬道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7 12: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Re:新版《内科学》让中医尴尬  中药路在何方?

我是一位中医医生,主要学习研究传统中医,对于中成药含普拉雄酮的问题,我认为是配方中加入麝香(或人工麝香)造成的,像文中列举的珠珀惊风散; 珠珀保婴散(珠珀保婴丹); 育婴丸;婴宁散; 小儿太极丸;小儿清凉止痒酊;小儿七珍丸;小儿暖脐膏;小儿牛黄散;小儿牛黄颗粒;小儿惊风七厘散;小儿惊风片;小儿健脾帖膏;小儿急惊散;小儿回春丸;小儿肺热平胶囊;儿童感热清丸;儿科七厘散等等。基本上都用了麝香(或人工麝香)。麝香(或人工麝香)在中药在中药中是一味很重要的药物,特别在治疗急症的中成药中用得是很多。虽然SDFA提示含普拉雄酮,这并不影响临床上安全而有效的使用这些药物,当然有一个必须的前提是: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正确合理的使用。中药里面还有很多含砷、汞的药物,只要正确合理使用,同样安全而有效。这些内容绝对是不能简单的用西医观点就直接作出判断的。之所以称为中药,是因为它们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认识与使用的药物材料!同样的动物、植物、矿物或其它材料,它们在中医药工作者眼里,与西方药学工作者眼里,绝对是不等同的。但现在很多人混同了这一点,导致了很多似是而非的错误观点,这不能不说是中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7 12:40:08 | 显示全部楼层

Re:新版《内科学》让中医尴尬  中药路在何方?

部分中医中药治疗是有效的,但有些中药可能真的没有效,可它们不知花掉了多少亿宝贵的医疗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7 13: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Re:新版《内科学》让中医尴尬  中药路在何方?

“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不管中医西医,能治病的就是好医。中西之争,实在没有必要,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医学的目的就是治病救人,凡是对患者病情有利的技术或方法尽可以拿来,医学的目的决定了它应该有极大的包容性。中医有很多优秀的治病技术与经验正濒临灭绝,急待继承挖掘整理,不要让老祖宗传下的瑰宝在我们这代毁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7 21:34:20 | 显示全部楼层

Re:新版《内科学》让中医尴尬  中药路在何方?

中医还是有用的。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4-29 17:40:20 | 显示全部楼层

Re:新版《内科学》让中医尴尬  中药路在何方?

我的一点看法:
1,新版《内科学》并不让中医尴尬。相反,作为西医的教材,个人认为有必要从传统中医剥离出来。原因是流传了几千年的中医体系其治疗方法,诊断方法与近代西医大相径庭。随着近代中医的一蹶不振,中医在诊断手段上必须向西医学习,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治疗方法上传统中医有她的独到之处,绝对不可否认。尤其在广大的农村,有大量患者相信中医而且得到治愈就是明证。

2,有必要重新编写专门的关于《中医学》的教材。第一是保持传统中医的原汁原味,第二是吸收西医重分析,重实验,重研究的科学态度。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最佳方式。其实,随着现代西医的进步,大量西医有识之士也意识到西医在某些方面的治疗并不是绝对权威的,SARS的治疗就是很典型的中西医结合之道而且取得了成功。

3,随着中西文化的进一步沟通与融合--其中就包括中西医结合之道。其实,中西医在治疗所使用药物虽然不同,但在某些治疗疾病的思路上愈来愈走向殊途同归。典型的如:中医重在治疗未病--就是疾病还没有彻底成形的阶段。而现代西医也提出了亚健康状态--其实与中医治“未病”的概念是完全一样的。本人可以大胆预言:在不太久的将来,中西医走向合璧是大势所趋。这点从国外从事西医的高端人才极为重视中医的研究也就不难看出,尤其是咱们的邻国日本与韩国,韩国人甚至于要申请中医为本国的文化遗产可以看出。而我们的医疗工作者却无视中医的疗效,以力图消灭中医为乐事,真是令人痛心疾首。

4,中医有必要发扬广大自己的某些传统治疗方法,并且使之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尽量与现代科技接轨,免得在这个科技横行的时代遭到世人的质疑以及淘汰。将中医重整体与西医重局部治疗进一步结合在一起,舍去中医中不合现代人思维的一面,增强中医里面的科学化成分。而西医有必要舍去过于注重局部治疗带来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处,寻找出中西医治疗理论中殊途同归之路,我想:这才是彻底避免中医在二十一世纪彻底遭到淘汰的必由之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2 23:00 , Processed in 0.194050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