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capricorn_ye

[摄影随感♡] 活动  【3•15系列活动】-- 《消费中的诈骗预防大家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19 07: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免费美容”,美丽的陷阱


每逢双休、节假日,进出杭州各大超市、商场的女士们,经常会“遭遇”一些非常热心的美容促销员的问候,并将一张“免费美容卡”发放到顾客手中。这些美容卡上往往承诺,如果顾客愿意让促销员引路带到指定的美容院,就能立刻免费享受洁面、做面膜、皮肤护理等项目。免费美容真的
免费吗?记者于近日亲历了一次“免费美容”,发现其中的“免费”两字大有文章。

  空调水调面膜  

  在杭州某超市内,记者接受了一位手持免费卡的美容院小姐的促销:今天本店稿优惠活动,有许多免费项目,千万不要错过。记者跟随促销员走进这家美容院后,她指着床位上躺着正在接受护理的人说:“你看,屋子里都是免费美容的。你先在边上等一下吧。”   

  记者趁机粗略计算了一下,发现这个美容院共有十来个床位,已有三四位顾客正在接受美容服务。屋内堆放着各种说不上名字的美容器具,看起来似乎还挺干净的。倒是一边的空调滴水管口接了个塑料桶,引起了记者的好奇。空调水有什么用?正在此时,一个美容人员将塑料桶内的水倒在一个容器中,记者借故跟过去一看,原来空调水是用来调面膜的。   

  事后,记者查阅了调制此类粉状面膜的用水说明,需要纯净水或蒸馏水。这家美容院的节水方法可谓独到,就不知把空调水涂在脸上你是否能接受?

  号称免费美容实为推销产品   

  等了大约10分钟,记者开始接受美容人员的服务。然而,还没进行任何护理行为,美容人员就出口“惊人”:“你的皮肤上有红血丝、斑点等缺陷,而且还有黑头一类的脏东西,最好能够先清除皮肤上的垃圾,以免美容效果不好。然后再进行免费护理,才能够完全吸收护理中的营养,不过要先交二十元钱才可以。”记者问道:“你们不是说免费护理吗,怎么又要收钱?再说我在家已经去除过角质了,是不是不用进行收费清理,直接接受免费美容呢?”而得到的回答是:“自己做去角质护理不能彻底清除皮肤垃圾,必须再接受美容院的护理才可以。”   

  当看到记者执意不同意接受付费的护理服务时,美容人员又提出另一种方案:“那你也可以不花20元钱,只购买我们的洗面奶就送给你20元的皮肤清理服务。”当记者询问到洗面奶的出产厂家和在市场上何处可以购买时,美容人员回答:“这是我们和厂家单独研制的产品,西班牙配方,市场上没有卖的。”   

  此时记者提出要看他们的卫生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美容院的小姐一会说有的,一会说老板不在,拿不出来。另外,该美容院曾经承诺,所有的美容产品都有明码标价,但是记者在陈列柜中只看一张张空的价格牌。

  提醒:避免贪小便宜吃大亏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市面上此类免费美容,多数隐藏着各种推销服务,有的商家还规定美容师按推销的产品和服务提成。   

  据了解,工商部门已经接到不少此类投诉,一些美容院以免费作“诱饵”,同步推销产品及服务,许多人经不住美容小姐的软磨硬泡,买了一大堆没用或重复的产品。甚至出售假冒伪劣产品给消费者,不仅牟取暴利,还损害顾客健康。工商人员提醒,消费者特别是中年女性,接受免费美容服务时千万要多长个心眼,别为一时小便宜而吃大亏。一旦发现欺诈行为,可向工商部门举报。

来源:每日商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9 11:3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按照这样的标准、方法鉴别、选择太阳能绝对不会错!

   太阳能热水器是大件家用耐用品,一旦买回家就有可能十几年不换。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技术、工艺不同,使用寿命有3年、5年的,也有能用十几年的。作为放在屋顶的热水供应设施,太阳能的新旧丝毫不影响居室的美观程度,不用担心更新换代的问题。所以,从家庭投资角度来讲,买个使用寿命10年以上的太阳能是最合算的。

   真空管、保温层、内胆和配件是影响太阳能寿命的主要因素。

   真空管:真空管是太阳能热水器的核心部件,它的作用是将吸收的太阳能转化成热能,并使管内的水升温、循环。真空管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整台热水器的使用性能。

   普通真空管真空度低,小功率抽真空机组,排气时间短,真空度只有10-1—10-2pa。真空管无法长时间储存热量,在室外放置一段时间后,隔热保温性能还不及暖水瓶。镀膜技术落后,再加上工艺不过关,发射比居高不下,散热量大,同样晒一天,热水量还没有优质太阳能的一半。

   保温层:保温层是水箱外皮与内胆之间的部分,保温层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太阳能实际可用热水量的多少。

   劣质保温层保温材料以次充好,采用普通聚氨酯,更有甚者采用塑料泡沫,仅在插真空管的裸露地方用一些聚氨酯发泡料,几个月后保温效果直线下降,一年后基本不保温。普通聚氨酯发泡设备简陋,不经高温熟化处理,采用低压发泡机或者手工发泡,原料混合不匀,热量散失快;不经过高温熟化处理,一旦温度升高就会引起二次发泡,胀破水箱外壳,挤裂内胆。

   内胆:热水器的水箱内胆长期在热水环境下工作,内胆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使用耐久性。

   劣质内胆材料不防腐,厚度不够。他们所采用的SUS430不锈钢或不锈铁,起防腐关键作用的镍含量很低,在热水环境下很容易锈蚀裂开。厚度仅为0.2-0.3mm,既不耐高温,又很容易渗漏。焊接工艺落后,手工或半手工焊接,焊接区极易产生点或缝隙腐蚀,出现漏水现象,几年后随着腐蚀面积的增加,内胆基本报废。

   配件:好用的太阳能热水器,除了要保障主机的质量和性能外,还必须要有良好的管路传输系统与之相匹配。

  劣质配件东拼西凑,质量无保障,管件耐冷热冲击差,易冻裂、生锈。漏水后淹了地板家具,甚至毁了邻居的装修。当劣质配件出现问题,尤其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时候,厂商谁也不管,消费者投诉无门。安装保温不规范,塑料泡沫作为管路的保温层,天气一冷,水管冻裂后漏水不止,破坏房屋,引发邻里纠纷。安装人员不专业,临时拼凑人员,无资质证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9 11:48:22 | 显示全部楼层
赠品陷阱大揭密 捍卫权益有良方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03-10-10]
“十一”黄金周是商家促销的黄金季节,购物送赠品又是商家促销常见手段之一,消费者在被这“飞来横财”砸中感到幸运之后,也常常遇到一些始料未及的烦恼。有些商家受利益驱使,可能利用消费者的侥幸心理钻空子而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现象一 利用限量赠品耍花招儿

  长春市民郭先生看到某商场打出的宣传中称,周六周日在该商场购电冰箱送数码相机,赠品有限。可当郭先生在周日一大早去商场买完冰箱后,商场的工作人员告诉他数码相机已赠完,郭先生非常生气,后来经调解郭先生才终于得到赠品,但却不是原来宣传的数码相机。

  律师说法 此现象属约定不明

  记者针对此事咨询了吉林省德维律师事务所沈继光律师。沈继光律师对此事解释说,商家这种限量派送赠品的做法属约定不明,严格来讲属商业欺诈。

  商家在打出购物送赠品的宣传时,就应该明确标出赠品的数量和送赠品的准确时间,还要有证据证明赠品是否已赠完。例如,当顾客对商场购物送赠品的数量有异议时,商场可以出示获得赠品顾客的签名,这样可以避免很多纠纷。

  如果消费者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以向工商部门投诉。

  现象二 赠品使用后不给退货

  长春市民朱小姐节日期间在某商场花460元买了一台吸油烟机,当时正值该商品促销,朱小姐得到一桶色拉油,可吸油烟机仅使用两个多月便出现故障。朱小姐找到商场工作人员要求退货,但商场却要收回赠给朱小姐的色拉油,否则不给退货,朱小姐表示色拉油已被她用了,商场却让她拿出50元钱作为赔偿赠品的钱,朱小姐对此事很不理解。

  律师说法 商家做法属无理要求

  沈律师表示,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所购商品出现质量问题,如果不是人为破坏,属于退换货范围之内,商家应无条件地退换货。

  商家在出售商品时无论是否附带赠品,保证质量合格是商家的义务,一旦发生质量问题,不是购买人不想要而是商品无法正常使用,商家就应承担相关的责任。所以因商品质量问题而产生的一切后果也应由商家承担,商家没有理由让消费者赔偿赠品的损失。

  现象三 送赠品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一次性购买本店商品满1000元,可免费减肥10次。”这样的广告虽不常见,但却很诱人。前几天市民何女士就得到了这样一张商店赠送的免费减肥卡,她把减肥卡送给好友,并陪好友一起去减肥,可减肥中心的工作人员却告诉她们,用此卡只可做局部减肥,腿部、腹部、颈部和脸部任选其一,如果做其他部位减肥还需另外花钱。但在郭女士所得的减肥卡中,并没有明确标注这项内容,只印有“本赠品的最终解释权归商店所有”等字样,商店的服务员也未加任何说明。

  律师说法 商家限制消费者权利

  沈律师对记者说,商家的这种做法实际上限制了消费者的合法权利,消费者因此没有了知情权。

  商家在送这样的赠品前,有义务告诉消费者赠品的使用范围,而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后获得赠品时,要多留意问细节,如赠送哪些项目、有没有时间限制、赠品使用是否受地域限制等,如果商家故意隐瞒内幕,消费者最好不要接受这样的赠品,以免上当受骗。

  现象四 赠品当成正常商品卖

  “十一”期间,市民徐先生在某商场买了一块手机电池,当时他没有仔细查看,回家后才发现电池的背面有“本品为赠品”的字样,徐先生赶紧回去找经销人员,经销人员告诉他赠品电池与正常电池性能是一样的,如果他不想要可以更换。

  市民于女士买了一瓶化妆品,发现化妆品的外包装上印有“非卖品”几个小字,当时售货员告诉她非卖品和正常品一样,所以她便买了这瓶化妆品。可后来她听说“非卖品”一般都作为赠品,质量不怎么好,便又找到售货员,可售货员没有给她更换。

  律师说法 消费者有知情权

  沈继光律师对这两位消费者的遭遇有不同的解释,他告诉记者,徐先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赠品,而商家出售商品时也未向消费者说明,这种行为属欺诈,徐先生可以要求与商家解除买卖合同,商家应返还徐先生的购物款。

  而于女士是在售货员告知的情况下购买赠品,双方买卖自愿,如果商品没有质量问题,商家可以不予退换。

  现象五 赠品质量难保障

  市民李先生日前在商场买了一台冰箱,同时商场还送了一个电热水壶给他,李先生回家后用了不长时间,电热水壶便坏了,他找到商场要求更换一个,可商场的工作人员却以该水壶是赠品为由不予更换。后来李先生又找到商场的经理,他被告知赠品已送完了,根本没办法为李先生更换。

  律师说法 赠品也在“三包”之内

  沈律师表示,商场的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购物赠礼品是一种有偿赠予,也是一种要约行为,消费者按要求购物,他与商场之间的买卖合同即告成立,商场的赠品便成了合同约定的销售商品,所以商场的赠品应该享受“三包”。

  另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也有规定,消费者购物所获赠品发生质量问题,出售方应予以退换或维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9 13: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大卖楼花招曝光
1.楼盘报价 可疑的“起”字
  “均价10000元/m2,现在推出30套保留单位,特惠价8000元/m2起。”这样的价格无疑是相当诱人的,问题是当有兴趣的买家到了销售现场时,往往就会被销售人员告知:“8000元/m2的单位只有两套,已经卖完了,但我们还有9000元/m2以上的单位,既然都来了,还是看看吧。”

  还有一种方式是把“滞销房”包装成“珍藏版”,明明是长期卖不动的房子,一旦打出“珍藏、限量优惠发售”这样的口号,消费者便会乐呵呵地还以为自己拣了大便宜,没想到却是陈年旧货了。有关人士提醒消费者,看到“珍藏、限量版”这样的宣传时,一定要以电话询问的方式问清楚到底是新货还是旧盘,这样就能少跑些冤枉路,减少损失。

  2.装修标准 “灌水”严重

  目前标榜“随楼附送每平方米数千元超豪华装修”的楼盘比比皆是,到底是不是货真价实呢?相信不少买家都不甚了解。不过,当你宁愿放弃这高档装修而以毛坯收楼时,发展商是死活不肯照装修价减免其中的楼价的,顶多也就减个1000元/m2。可见装修标准“价值灌水”相当严重。

  购买了某大型小区的张小姐担心地提出,在与发展商签订的购房合同附件里,没有明确标明装修标准,比如所用材料的品牌、规格、等级等,也没有明确说明装修标准参考的是哪一套样板房的交付标准。事实上,张小姐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对此,有专家建议,买楼时不妨将样板房的装修标准细节都进行拍照,同时记录下所用材料的品牌、规格等,即使开发商到时以“发展商有权以同等标准之建筑材料及设备替代”作为搪塞,但买家自己握有证据,更有利于保障自己的权益。

  3.距离10分钟?开车!

  “地铁上盖”、“到天河只需5分钟”这些描述楼盘交通便捷的用词,相信不少消费者都耳熟能详,而楼盘的位置图也会把附近的标志性建筑物标示出来,让人感觉到楼盘离繁华市区或者交通枢纽相当近,但至于实际距离是多少,则大部分楼盘的销售人员都不会告知你一个真实的数字。当消费者按图索骥前往地铁站或者市中心时,往往“10分钟的距离”走了30分钟还未见到地铁口的影子。这就是所谓的“距离谎言”。

  据了解,尽可能在语言和图示上缩短物业与市中心的实际距离,这种表述近年来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开始是使用不实的里程误导客户,明明是10公里,楼书上却写成5公里;后来随着广告监管严厉了,就开始使用含糊的时间概念,譬如“10分钟车程到某地”;到最近,有些楼盘创造了一种“米计量表述法”,比如某项目距离地铁站是3公里距离,还是挺远的,但发展商会巧妙地转换计量单位,说成是“仅3000米”,买家一听,哗,真的“近在咫尺喔!”

  为避免被误导,买家一定要记住“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最好进行一番实地察看,这样,楼盘的交通是否真方便就能了然于胸了。 记者 王荔珏

  4.配套承诺 拍完胸口不兑现

  许先生居住的小区已经交楼很多年了,但小区篮球场比标准篮球场小了至少1/4,这与当初楼盘销售时称“配有标准篮球场”的宣传严重不符。还有一些小区标榜有“园林泳池”,但实际上建成后却没有;说社区内配套有小学,但入住三年了小学还没开建……

  社区配套设施是买家购房的重要参考因素,所以大多数开发商都在宣传上作出很多承诺。专家提醒消费者,发展商对于小区配套设施的宣传单张及口头承诺都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如果买家很看重某项小区配套,必须在签订认购书之前,先看合同中有无关于此项配套的约定。如果没有,可要求发展商以书面形式写下来,以备日后有理有据维权。

  5.公布业绩 开盘必“售罄”

  一些开发商在报业绩的时候,往往喜欢用“开盘即售罄”、“开盘销售逾九成”的字眼,这在楼价涨势猛烈的时候表现得尤其明显,以至于不少买家一看销售数字,就生怕自己只能挑“货尾”了,于是买房简直如同“抢房”。当然这也不排除确实有楼盘卖得非常红火,但也有一些开发商刻意制造成交活跃的气氛给买家进行心理加压。

  在如今市场成交比较清淡的时期,开发商的报业绩措辞仍会出现“九成”、“售罄”这样的字眼,但细心的人会发现,这和之前已大不相同,在“九成”或“售罄”的前面都会严谨地冠以“本次推货量”或者是“首批推货量”,意思是“我所指的并不是所有货量啊”。从这点改变看,也算是楼市信息披露中的一个进步吧。

  6.“优惠”名目多 真假难辨

  某大盘举行推盘优惠活动,但张小姐因为外出错过了时机。半月后,她惊喜地发现,优惠时间延长了,于是她赶紧下了定。但又过了一个月,她发现优惠还有,甚至比自己买的时候更便宜。她非常困惑:“这到底是什么‘优惠’呀?真的还是假的?”

  在楼市前景不太明朗的现在,楼盘优惠可谓“一年四季都有”。不仅优惠时间延长了,优惠的品种也琳琅满目:有“倒计时的优惠、附送豪华装修、一口价、前N名买家可享受一定程度的折扣”等等。到底用何种方式买楼才最“着数”?事实上,即使买家不太符合某种优惠折扣的条件,但只要表现出足够的诚意,销售人员也可“顺利申请到应得的优惠”。就像“有机会获送10年管理费”的优惠,到底谁有“机会”?怎么才能获取?买家可谓一头雾水,恐怕只有发展商心里最明白。

  7.销控表 红色的诱惑

  楼盘在销售时都会贴出销控表,表上用红色圆点标明该套商品房已售。若购房者看到表上红彤彤一片时,往往会感到该楼盘的销售形势真是一片红火啊,能选择的商品房已不多了,只能欲购从速了。而实际上,销控表的红点也是有“水分”的,一些开发商有意将其中的一些商品房做了“销售控制”,将未售出的单位也标为“已售”,造成销售形势大好的假象,迫使购房者赶快下单。但同时也会留出一部分单位作为“未售”,以免买家失望而归。

  8.手机短信广告 看上去很“抵”

  时下,各种群发的楼市手机短信十分泛滥,其中不少短信广告存在着虚假成分。这些虚假的短信广告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价格水分太大或者夸大优惠力度。楼盘通过这种价格低廉的广告手段来吸引消费者,根本无需为广告的真实性负责。而当消费者去到楼盘现场时,销售人员往往以“不知情”或者“优惠已结束”来搪塞。

  9.“前10位” 永远的“幸运儿”

  “推出××套特惠单位”、“前10位购房者享受××折”也是目前楼盘销售惯用的促销手法。不过,这些所谓的“限量优惠”经常是“大众优惠”而已。例如“特价单位”几乎所有都是,其目的在于吸引消费者前来看楼。而经常看到的“前10位购房者享受××折”,其实只要购房的都会享受到折扣,不知情的消费者还以为捡了便宜呢。

  10.Sales说:“有人也想要这套”

  “逼”买家下定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不给他们有充分考虑权衡的时间,让其匆匆购房;在与客户洽谈的时间里,售楼人员互相配合着打“假电话”,或假装成顾客,假装有很多人都想要这套单位的样子;或是在客户稍微犹豫的时候,马上把房子介绍给另外的购房者,营造紧张气氛,进行“逼购”,让购房者尽快下单。

http://bbs.house.sina.com.cn/tab ... =1272&tbid=687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9 13: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售楼小姐的十八句真心话1)大家购房所付的保险费其实是可以打八五折的,不要在售楼处买保单,外面的保险公司都可以为你打折。

2)开盘绝对没有好房子,好的房子全部被保留,然后每个月推出几套,但单价升得很快,要么就是你有关系,我们才给你好的房子。

3)广告没有一个是真的,千万别相信其中的外立面颜色,很多造出来比画的难看多了

4)售楼员会用许多方法来逼你买房,让你无时无刻感到紧张,这时你千万要冷静。要自己看中才买。

5)别以为高层中的九到十一楼不错,那你大错了,这些楼层正好是扬灰层,脏空气到这个高度就会停顿,我们是不会告诉你们的



6)别对景观抱太大希望,树和草是在交房前一个月从外地买来直接插土进去的,所以能多多存活就不错了

7)别以为面砖的外墙是好的,其实面砖漏水比涂料漏水的几率大多了,在国外都是用的高级涂料,没人用面砖当外墙。

8)别以为实测面积是对的,其实测绘局都被我们买通的,少你一个平米你也看不出来,但是国家就只承认他的测绘报告..

9)绿化率,容积率大多都是与实际不相符的,千万别相信我们,我们只是听工程部随便说说的,能对八成就不错了。

10)漏水和外立面的材料根本没关系,你们要关心的是桩有多深,因为新房漏水大多是因为房屋沉降过大,造成外墙裂缝才漏水的。



11)开盘的时候售楼处会有许多四五十岁的人在模型边上说这个房子好,千万别信,这些人大多是公司的领导来捧场的。

12)注意,有人代理公司来代理的楼盘他们通常花样最多,比如排队买号等,但是开发商直接销售就不会搞很多花头,那是因为代理商想赚开发商更多的代理费

13)为何上海的所有凸窗看上去很大,但是能通风的只有很小一扇,我们说是为了安全,其实是整个上海的开发商都是为了省钱而内部统一那么做的。

14)如果报纸广告上的哪个楼盘单独印了一个房型,那你千万不要去买这个房型,不是卖不掉的就是位置有问题,我们叫最后冲刺,你想啊,他干嘛不印其他的呢?

15)到售楼处后直接问售楼员看一样叫销控的本子,这样你才可以确切的知道哪些房子是真的没了,哪些房子还在,这本东西特别准,只有少数楼盘会做一份假的。
  16)一个好的施工单位关键是看他的工地是否干净,建材堆放是否井井有条

17)不要相信物业管理会是广告上的外资单位来管理,通常只买他们的一个名字,然后叫物业顾问,这些外资物业公司通常只为单价在一万以上的楼盘来服务,别的其实都由本地公司来管理。

18)不要相信建筑设计是什么美国或加拿大的公司,这也是假的,国家规定外资设计单位不能单独参与一个楼盘的建筑设计,而必须是外加一个国内设计公司来共同设计,但是真正做出房型的就是国内公司,弄个外国名字只是满足你们的崇洋媚外的心理
http://bbs.house.sina.com.cn/tab ... 17636&tbid=26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9 16:4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呃,我就是售楼的。楼上的真心话,要看是谁说的了。
1.售楼处不卖保单,只有银行卖,而银行是不打折的,你不买也可以,可是不能按揭。
2.开盘的好房子,一般已经在开盘前被抢定了,我单位就有抢的。
3.面砖?没听说过,这是什么时代的说法?现在都是涂料了。

4.测绘是要给钱的,私人去请,我们这里只要300左右。测绘部门并非行政部门,而且有很多测绘单位,可以去房管处提出异议,并重新核查。
5.如果房屋沉降了,那还是别住了,最早的土质报告就有失误,找勘测设计院打官司。
6.你很难想象代理的房子购买成本更低,但这是事实,代理商赚的是开发商的利润,而不是赚消费者的钱,恰恰相反的是,在谈判的时候,代理商会狠狠地向开发商压价。
7.上海的我不知道。
8.花钱在报纸上做广告,却拿出最差的户型放在报纸上宣传,当客户是白痴呢,还是自己钱多用不掉?
9.管理单价上万房产的物业公司不会同意为了小小利润卖贵族物管的名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9 19: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记得刚买手机的时候接到一家sp发来的短信,说是把名字发送过去就可以解释名字的含义和运势,还标明是每条两元。那时没有经验,心想不就是两块钱吗,所以就把名字发了过去,没想到sp竟然给我发来了五条短信,后来一查竟然扣了十块钱,心痛啊!

  所以只要以后遇到不管什么sp发来的短信,一律不回,一删了之!银子买来的教训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0 19: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成本2分卖58元 保健品成分虚夸要明鉴

  时下,富裕起来的人们渴望健康长寿,因而“花钱买健康”成了一大消费时尚。短短几年中,生产营养口服液的企业发展到数千家,并以几乎每天都可能诞生一个新品种的速度向前推进。人参灵芝、鸟蛇龟鳖……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山里埋的、草里长的,没有什么不能变成保健品。

  有关部门曾对风靡市场的鳖膏类滋补品作了一次抽查,结果在2270盒名牌“鳖精”中,发现七成为伪劣产品,其中龟鳖成分最多的产品也只是一只20克的口服液,其中含100至200毫克,而这一比例也构不成滋补保健作用。

  营养食品厂家的迅速增加,是因为营养食品的利润大大高于一般消费食品。一位研究员在对一种营养食品的成分分析后指出:这种营养品一个胶囊的成本只有2分钱,其中胶囊的外壳值1分钱,人工、水电、设备折为半分钱,而囊中的“内容”只值半分钱,而100粒胶囊在市场上的价格却高达58元。

  不仅质价悬殊,当前营养保健品市场还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生产厂家擅自改动卫生部批准的产品名称、产品配方、产品功能;夸大虚假广告宣传;伪造、冒用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和保健食品的标志,冒充保健食品销售;把药品当作营养保健品销售等等,不一而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0 19: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冒发烧挂盐水,在盐水中经常会看见护士在盐水瓶中添加一小瓶头孢类抗生素药物,这种药进价3.4元一小瓶,售价达17元。像这样的几种药物都掺和到盐水中,20多元的总进价,就变成了挂一瓶盐水100多元。又有谁知道,挂3天盐水300多元,进价才六七十元。
因此在小诊所输液时一定要看清处方再掏钱,并且要保存处方作为查证的依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0 19: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36元洗牙仍有赚头 路边店牙医自曝赚钱三招
新华网成都12月11日电(记者周俏春)同样是洗牙,四川华西口腔医院收取的费用是130元,而成都不少街头小店打出了醒目的“洁牙大优惠!每次36元”的海报。这其中的价格差异为何如此之大?一位已转行做餐饮生意的私人牙科诊所的医生总结出三个赚钱招数。

这位姓王的医生介绍:

一、洗牙程序“精兵简政”。偷工减料是街头诊所压缩成本的普遍做法。超声波洗牙时会在牙齿表面产生轻微划痕。如果不做后期处理,面食等细小微粒极易附着在牙齿表面。在唾液成分的催化下,牙垢形成得反而比以前更快。大医院在清洗后都会在牙齿表面打上一种抛光剂,使牙齿恢复正常结构,延缓牙垢形成。遇上不懂行的洗牙顾客,私人牙科诊所往往省去了打磨抛光这一环节。所以到大医院洗牙,整个过程需要花上一个多小时,而在私人的牙科诊所,往往不到40分钟就完成任务了。

二、消毒设备只做“表面文章”。洗牙机在操作完毕后会产生“回吸”力,酒精、碘酒、戊二醛等消毒液对洗牙机机头的表面有消毒作用,但对由机头回吸而藏在缝隙内的病菌则“无可奈何”,特别是对顽固的乙肝病毒起不到作用。大医院对洗牙机机头要进行高温、高压、抽真空等灭菌环节。一台专业的消毒设备要花费数万元,这是个体牙医不愿投入的。个体牙医通常投资几千元,买一套洗牙设备,再花上每月几百元的房租就开业大吉。按每次洗牙平均收取50元计算,不到几个月就可收回成本。

三、面对客源“来者不拒”。由于上大医院洗牙往往要排队,而且医生要视情况询问洗牙者有无乙肝等传染病,所以个体牙科诊所往往在服务上下足功夫。来的都是客,随到随洗。从来不问顾客是否有传染病病史等问题。

记者随后采访了华西口腔医院教授陈谦明,他说目前医院还未收到因洗牙感染乙肝的病例,但他也承认,血液性疾病传播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牙科治疗。他说,洗牙的过程也是对口腔的检查过程,可以发现一些潜在的疾病,如果是在正规医院里,还可以马上对牙病进行有效的治疗。千万不要为了省钱省事到路边店洗牙,免得花钱买罪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0 20: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黄金周 随团旅游如何维权

五一将至,黄金周又为人们提供了出行的充裕时间。在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旅游行业的投诉量也日渐攀升,旅行社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情况时有发生。消费者应当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
  旅游者在选择旅行社时,首先应对旅行社的资质进行审视,看看是否有营业执照和经营许可证正本或副本原件等。其次要树立品牌意识,而不能只看线路价格。由于近年来旅行社之间竞争十分激烈,利润已降至最低。同一条线路,多家旅行社的价格相差不过三五十元。在这种情况下,应选择有品牌保证的大社。一些小旅行社尽管其推出的线路价格相对便宜一些,但同时风险也大。
  旅行社有一、二、三类之分。这种分类,是国家旅游局根据旅行社接待旅客种类(外国游客、港澳台胞及国内游客等)及旅游线路业务分工而确定。国家旅游局的《旅行暂行条例旅行办法》中规定:一类旅行社经营招揽或接待外国旅游者及华侨与港、澳、台同胞的旅游业务;二类旅行社经营接待外国旅游者及华侨、港澳同胞来中国的旅游业务;三类旅行社负责本国公民在国内的旅游业务。这表明,旅行社的分类,并不是按旅行社的优劣来划分。因此,游客选择旅行社,不应只看旅行社的分类,而应按其经营范围,看其是否有旅游局审批的旅游经营证,是否已交纳旅游质量保证金,是否有足够的公章发票等一系列行业规范管理。
  选好旅行社后,最重要的是别忘了签好合同。旅游合同是处理旅游纠纷的法律依据,如果没有签订旅游合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有效保障。履行合同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尚方宝剑,一定要紧紧抓住。目前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少数旅行社受利益驱使,不讲企业信誉和职业道德,欺骗旅游者的现象较多。其主要手段是钻旅游合同的空子,采用文字游戏,在旅游行程、航班、酒店、景点等合同约定内容上打擦边球,设置陷阱,诱使游客上当。
  如何签订旅游合同?国家旅游局已印发《国内旅游组团合同范本》和《出境旅游合同范本》,对费用、退团、转团、合同变更以及甲乙双方的权利、义务都有明确规定。游客英语旅行社签订这种规范的履行合同。合同条款中未明确的内容,可以通过签订补充条款来实现。补充条款对旅游行程、价格、违约责任要作明确约定,并附上相应的条件、标准的明细说明。这些都是保护自己权益的重要依据。
  由于旅游是先交钱、后上路的消费,旅游合同自然成为旅游者的护身符。旅游者与旅行社发生纠纷时,尽管有其他的事实认证,但旅游管理部门进行裁定、给“说法”的重要依据仍然是合同。因此,您出行前一定要与旅行社签订合同。如果旅行社不按合同办事,像改变住宿酒店星级、降低用餐标准等,您要将其违约事实和造成的后果真实记录下来,以便今后向有关部门投诉。
  据了解,当前旅游者与旅行社之间的纠纷时有发生。法院审理的旅游诉讼中最感棘手的问题是不少游客要么没有与旅游公司签订书面合同,即便签订了书面合同也因合同内容过于简单,给案件的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
  当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先与旅行社沟通,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才向旅游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或消费者委员会投诉,亦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旅游者向法院提起诉讼并已被法院受理的案件,消费者委员会、质检所将不再受理。游客在旅行过程中遇到旅游服务质量问题,合法权益受损时,可以立即去当地旅游质量监督部门投诉;如果游客已旅行归来,可到组团社所在地的旅游质监所递交投诉状。
来源:市场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0 21: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招录取诈骗伎俩揭秘 四大“招数”辨真伪

  近年来,普通高校招生这一事关国家发展大计、社会安定团结,牵挂无数家庭的严肃事业,被一些不法之徒瞄上,他们在每年的高考录取期间坑蒙拐骗,少则骗得几百元,多则蒙取几千、上万元。“满口”的许诺、“热情”的服务,目的只有一个,看准的就是家长的钱财!

  笔者多年从事招生录取工作,每年都会接到受骗家长的举报和哭诉。其实,骗子们的诈骗方式并不高明,只要考生家长提高警惕,多了解一些招生录取的相关政策,完全可以看穿骗子们的诈骗伎俩。

形形色色的诈骗伎俩

  高招诈骗的方式往往是隐蔽的。眼下,许多家长对高考招生录取政策、毕业生就业办法、高等教育制度缺乏足够的了解,一些诈骗者就利用这一机会,实施蒙蔽。从笔者掌握的情况来看,骗子们的伎俩主要有以下几种:


  【伎俩一】:假借调节计划做文章,设下陷阱骗钱财

  利用招生调节计划,实施诈骗活动,是高招诈骗的一个重要手段。录取工作每到调剂阶段,社会上就有人传言可以搞到调剂指标。这些骗子先是对某所高校的情况进行了解,然后私刻公章,伪造招生简章,设立报名处、咨询电话和联系人,装作高校招生人员的模样,在中学、当地招办附近进行秘密活动。他们采取的骗术往往是给你提供参与录取工作的证件、大学的委托信函以及学校的空白录取通知书等,声称手中掌握部分机动计划,可以先交几千元订金,其余部分等录取通知书到手后再交。然而,当家长将订金如数奉上后,却迟迟见不到录取通知书,这时再找这些“招生人员”,早已是人去楼空,电话也变成了空号。

  日前,河南省一考生家长就险些上了这样的当。一名号称某大学刘教授的招生骗子说他手里掌握六个大学的扩招计划,分数够重点线的考生如果重点批次落榜,交两万块钱就可以点招,一般本科交1万或1.5万元可以点招。然而,当家长将电话打到高校核实真伪时,得到的是学校明确的答复:绝无此事,纯属欺诈行为!

  事实上,各高校在各省市的调节计划都有严密的操作规程,对因增加调节计划录取的考生也有具体严格的要求和严密的录取程序,绝非花钱可以“搞定”的。

  【伎俩二】:假“自主招生”之名,行“自己招生”之实

  今年,为了逐步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教育部批准了22所高校实行自主招生。所谓自主招生,是由中学推荐或学生自荐,高校遵循“严格程序、加强管理、接受监督”,以及标准刚性化、程序规范化、招生办法公开化、录取结果公示化的要求,对先期通过考核并且高考成绩达到考生所在省同批次投档控制线上的考生,进行综合评价,自主选拔录取,使那些真正德才兼备或者在某一方面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能够进入理想的高校进行深造。

  然而,笔者在今年的招生录取过程中发现,一些不具备自主招生录取资格的高校,也在媒体上刊登广告或散发宣传材料,声称学校组织单独考试,自主招生。其实,这类广告的始作俑者多为某些高校的二级学院或办学点,办班的性质也多为网络教育或者成人高考、自学助考辅导班,与22所高校的自主选拔录取有着本质的区别。

  【伎俩三】:坑蒙拐骗,以名牌院校为遮掩

  一些招生骗子摸准了家长急于让孩子上好学校的心理,因此到处散发消息:低分考生可以上重点大学。

  笔者最近就接到了这样一份传真,上面有北京、天津、武汉等城市24所著名院校。笔者按照上面提供的电话和“招生人员”取得了联系。“招生人员”在电话里说:“这些院校可以随意选择,专业也可任选。我们认识录取人员,通过暗箱操作,保证考生正规录取,有录检单,经过电子注册,录取通知书以及将来的毕业证书跟统招生一模一样。”问他需要多少钱。他说,学校不同收费也不一样,一般几万块钱吧。到时候把钱打到指定帐户里就行。见笔者不相信,他又说:“绝对不骗你,可以让考生先交个5000元押金,其他活动费上学后再交。”而当笔者再打电话到这些院校核实时,学校说所谓的暗箱操作完全是场骗局,他们也已经接到各地大量的举报电话,正在对此事进行调查。学校同时希望考生和家长多了解一些高招录取的政策和程序,切莫上当受骗。

  【伎俩四】:混淆各类招生性质,避重就轻晃虚招

  “只要交我们公司2.16万元,就包你上某某大学的热门专业,你高考落榜甚至分数低于300分也没关系”。这是2002年黑龙江省某公司招录落榜生的许诺。

  果真能有这样“天上掉馅饼”的美事?

  哈尔滨市一考生只考了300多分,但又想上大学,就找到了这里。该公司热情地说:“分数不高没关系,照样可以上大学。我们与上海的一些大学都签了协议,与校领导的私交也不错,是受校方委托正式招生,只要我们推荐,低分的考生照样可以上名牌大学学热门专业。入学后与统招考生没什么区别。”该公司开出的条件是:每个学生先交1600元的代办咨询费,拿到通知书后再交两万元的咨询服务费。而实际上,上海的这所大学根本没有委托任何公司进行招生,该公司出示的委托书是伪造的。学校招收落榜生的班级只有自考助学班,这与统招生有根本区别,是彻头彻尾的混淆视听,招摇撞骗。

  在去年的高考录取期间,笔者身边也发生了一起类似的骗局:王某是湖北一所高校的招生“托儿”,高考录取期间特地回到河南老家招生,他告诉乡亲们说自己手里有内部指标,交5000元钱就可以上这所大学,绝对是正规统招生。老家的四五个落榜生听信了他的话,前去湖北上学。先交了500元报名费,然后再交学杂费。当学生家长发现是网络学院时,问他是怎么回事,王某仍振振有词:“将来毕业证和统招生的一模一样,只是在毕业证序号前加一个“W”。乡亲们气愤地要求回家,可是500元的报名费却怎么也要不回来了。

  在这些“招生专业户”的大量宣传中,多数都实行了避重就轻的宣传策略。他们极力抹杀普通高等教育与远程网络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班这三种办学方式的差别,片面强调它们的一致性。所招收的考生的高考成绩低于省本科最低控制分数线,可是却许诺毕业后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毕业证书,而当被问到取得该学历的途径和方式时,这些人却总是闪烁其辞,避而不谈。受蒙蔽的考生到了学校只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因为这一般是各院校举办的各种助学辅导班。

  【伎俩五】:充当黑中介,吃差价拿回扣

  去年河南毛某的儿子报考了天津某高校。录取期间,有个熟人给他打电话,说他的孩子分数偏低,要他拿3万元,不然学校不予录取。他只好将钱送了过去。随后,孩子报到时才发现,凭自己的分数完全可以被正常录取。毛某白白扔掉3万元,回头问那个熟人,熟人告诉他:“这还是少的,别人都交4万呢!”他只好自认倒霉。

  许多类似的招生骗子以帮助活动录取的名义,收取学生家长的“活动费”、“定向费”等等。家长们明知道他吃有“回扣”,但为了孩子上大学,也只能忍痛割爱交钱了事。

  此外,近几年艺术类招生录取过程中由于专业间的生源“贫”“富”不均,也使许多招生“专业户”钻了空子,高价买卖专业合格证书者有之,收取考生钱物提前告之录取意向者有之,在录取过程中公开兜售招生指标者有之。这些现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以高额盈利为目的。在收到钱物后,许诺的条件却往往一降再降,最多只是提前知道一些录取过程中的信息罢了。

高招诈骗何以得逞?

  在高考录取中实施诈骗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除了骗子的狡诈骗术和隐蔽性等特点外,也与考生家长的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考生还未进考场,有些家长就早已进入了紧张状态,四处打听招生信息,以图在录取中获取优势。

  在一定程度上,家长的焦躁情绪比考生更甚。在考场附近焦急的等待中、在招办咨询台前细致的询问里、在选择大学的挑剔比较中,家长们都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这原本是好事,家长完全可以在此期间详细了解高招的各类政策。然而,部分考生家长却是“饥不择食,慌不择路”,乱了章法。听听这边有理,应该这样做;看看那边不错,应该那样行。于是一些招生“专业户”利用家长的这一心理,纷纷抛出绚丽的“彩球”,招惹人们的注意,以期获得家长的信任,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眼下,受社会上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人过分重视外界因素在招生这一关键环节中的作用。有些考生在得知考试分数后,一把将成绩单扔给家长,“我的任务完成了,下一步看你的了”。强调外界因素的结果,只能是做一些无谓的工作,浪费时间和精力,招生骗子也有了逞能的机会。

  高考从1977年恢复以来,走过了辉煌的历程,工作制度的规范程度、管理程序的设计要求、操作环节的有效监督都步入了相当成熟的阶段。特别是近年来,远程网上录取系统的运用,使高招录取更加科学、规范、公平、透明,想在如此严密的管理体制下,获取意外“收获”,是难以做到的。因此那种过分强调外界因素,认为花钱就能上好大学的念头更是错误的,在现实中也是行不通的。

四大“招数”帮您辨真伪

  鉴别是否正规招生,有以下几个显著标志:

  一是该校是否具备普通高等教育办学资格,招生计划是否包含在该省当年公布的招生计划中。这些情况教育部和各省招生部门都会在每年的高考前通过正规渠道向社会公布,考生和家长应该予以高度关注。

  二是录取手续是否由生源所在省级招办集中办理。这是我国目前高等教育在校生注册的必备手续。按照有关规定,没有录取手续,不但不能给予注册,而且将来也不能获得普通高等教育毕业证书。

  三是录取结果是否在生源所在地相关媒体上公布,是否能在录取高校的招生部门公开进行查询。因为在公正、公平的招生原则指导下,各级招生部门都要求将录取结果向社会公开。

  四是收费的标准和项目是否与高校向社会公布的信息一致。近两年,教育部要求各高校高考前都要制订《招生章程》,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如果获取的招生信息,与以上四条相违背或差别较大,你就要小心了。

  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制定了严密的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措施,力求创设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不法分子利用招生工作环节的漏洞,所谓“打擦边球”的阴谋,是难以得逞的。招生部门提醒考生及家长不要轻信谎言,“馅饼”不会轻易从天上掉下来。要从正规渠道了解招生信息,切莫上当受骗,同时一旦遇到诈骗活动,应立即举报,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来源:南方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1 07: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业内人士揭“黑幕”:八成家装扒底胶水含剧毒






日前,有一位张姓油漆师傅向记者抖出鲜为人知的业内“黑幕”:家庭装修中墙面下的扒底胶水大都含有剧毒!
  
  张师傅从事油漆工作已有十几年历史,如今打算退出油漆行当。张师傅向记者透露,现在老百姓在买涂料时都很注意环保,会买一些名牌无苯的涂料,但在辅料上却很不看重,从使用情况上估计,现在大约 80%的人家用的都是含有剧毒甲醛的扒底胶水。这种东西在市面上一般叫 801、 107胶水,好施工,又很便宜,但却是慢性毒药,打开桶时,先会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但刷上墙后感觉就不明显了,如果把门关上几天,又会明显感觉到臭味,它就是透过面漆慢慢散发出来的甲醛。
  
  无独有偶,近日记者从福州市建委获悉, 2002年 12月曾有政协委员反映应该整治 107、 801建筑胶水的危害。 107、 801建筑胶水到底是什么东西?它有什么样的危害呢?
  
  ■看似不起眼其实毒害大
  
  带着疑问,记者走访了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建材所副所长黄金荣,据黄副所长介绍, 107、 801是一种建筑胶水,主要用于配制涂料腻子或添加到水泥砂浆或混凝土中,以增强水泥砂浆或混凝土的胶粘强度,起基层与涂料之间的黏合过渡作用。在家庭装修中, 107或 801建筑胶水+白水泥+滑石粉的混合物,叫 107( 801)涂料腻子,用于墙面装饰工程中上涂料前的基层处理。涂装工程的质量,取决于腻子、涂料、施工三者的质量。“我们往往重视涂料的质量,而忽视了腻子的质量。”黄副所长说,有关调研显示,有60%的涂装工程失败是由腻子质量引起,而不是像大家认为是涂料的原因。
  
  省建材质量检测中心的孔工告诉记者, 107胶水学名“聚乙烯醇缩甲醛”,有刺激性气味,含大量游离甲醛,甲醛已被公认为强致癌物,它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损害人体健康。 801胶水是 107胶水改头换面产品,是在生产 107胶水过程中加了一道生产工序,即用尿素缩合游离甲醛成尿醛,目的是减少游离甲醛含量,表现为刺激性气味减少,但以现有简陋的生产设备,游离甲醛不会被缩合彻底,且尿醛很容易还原成甲醛和尿素。此外,现在一些不法商贩还以降低胶粘物含量来减少刺激气味,其实胶粘物含量下降会导致粘性下降,一两年后,墙体就会出现空壳剥落的现象。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关专家也表示,目前市面上的 107或 801建筑胶水中的游离甲醛含量大大超过国家有关标准。 107或 801胶水原有的行业标准为:游离甲醛含量≤ 5g/k g。 2002年 7月 1日强制执行的国家标准 GB18583- 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中规定的“水基型缩甲醛类胶粘剂”,游离甲醛含量≤ 1g/k g,用 107、 801建筑胶水配制的涂料腻子,除了在使用过程中释放游离甲醛直接毒害施工人员外,在工程结束后,由于外面一层涂料的“保护”作用,腻子中的游离甲醛更不容易释放干净。而据哈尔滨一家医院统计表明: 90%患白血病的孩子其家庭在最近装修过,与游离甲醛有关。
  
  
  ■市场暗访:有毒胶水还在逍遥
  
  近日,记者跟随张师傅对福州市部分家装建材市场进行了暗访,发现在六一环岛、达道路、五里亭到处可见一桶桶摞起来的 107、 801建筑胶水。据张师傅透露,由于国家在去年 7月 1日以后就不允许生产、销售不环保的漆料、涂料,为了能够通过检查,许多商家伪造了所谓的检验报告,有些 107、 801胶水干脆就直接在桶上打上了“环保”字样,摆放在店门口。这是用来应付检查的,因为 107、 801胶水要真正达标的话,其生产原料及工艺与原有的 107、 801完全不一样,其价格也就不是现在的一桶十几元,而是三十几元。可以说,低于 30元的 801胶水质量肯定有问题。更甚的是一些 107、 801建筑胶水生产厂家为了应付检查,特地精制了一批胶结物含量达标,不加甲醛的 107、 801胶水,每个涂料店放 1-2桶,交代经销商:再贵也不卖,这里也可看出生产厂家的顾虑。事实上,这种行为不仅是在欺骗相关执法部门,同时也是在欺骗消费者。
  
  
  ■销售有害建材厂商须赔偿
  
  既然 107、 801建筑胶水有毒,性能上又有问题,为何还能在市面上逍遥呢?张师傅认为,一是大多数老百姓在买涂料时,觉得 107、 801建筑胶水这种辅料不起眼,不会深究是否有毒;二是油漆师傅自我保护意识比较差,习惯成自然,该抵制的没抵制;三是大多 107、 801胶水生产厂家为了迎合施工赶时间的需求,选择降低胶粘物含量,即降低胶粘强度,用偷工减料的方法,降低成本,以低价格同时吸引消费者。张师傅认为,建委等一些主管部门对 107、 801建筑胶水的查处力度不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记者从省建设厅得到消息,目前国家已明令禁止生产销售超标的装修材料,如果还有哪个厂家还要生产,哪个商家还要销售,建委将全力支持消费者打赢这场官司,福州市技监局质量监督处表示,如果消费者现在购买到“毒害限量”超标的建材,可以马上追究经销商、厂家的民事责任,进行索赔。据了解,福州市建委日前已发文将 107、 801建筑胶水列为立即淘汰的产品,并规定:“凡列入淘汰类技术与产品,设计与施工单位不得选用。”并将在生产、销售上围追堵截,加大打击力度。

来源:海峡消费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1 07:2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顾客”是托儿 合作单位是幌子 员工自曝“保健品”销售黑幕

“我实在不想再在这家公司干下去了,整天搞一些骗人的把戏,每当看到那些老年人上当受骗,我实在于心不忍!”近日,一名在济南福音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保健品“一清宝”销售工作的员工阿文(化名)来到本报,向记者披露“一清宝”的销售黑幕。
  癌症、高血压、糖尿病……

  “一清宝”都能治?

  该公司的宣传册上写有,“一清宝”含有免疫因子、克聚糖、活性肽、抗癌因子等,能够“给细胞洗澡,给生命充电”,能够治疗糖尿病、高血压、胃十二指肠溃疡、肝炎、癌症、心脑血管等疾病。

  而且,针对每种症状,小册子上都举出了病人服用“一清宝”后痊愈的例子。

  扯虎皮,做大旗

  该科技公司向市民散发的宣传材料上,赫然写有多家合作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青岛海洋研究所、山东中医药大学、中科院遗传研究所、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等。

  阿文说,据他们了解,该公司根本没有与这些单位合作过。

  设下套儿等你钻

  阿文告诉记者,该公司雇用了很多年轻人搞促销,但其中没有几个是学医的,他们来到公司后,前半个月每天都要拿出很多时间接受“培训”,学的却是怎样骗人的把戏。“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我每天良心都感到不安!”阿文说。具体的骗人把戏有以下三种:

  一、街头义诊,“忽悠”出病来

  阿文说,公司经常派人在街头摆上桌子,为行人免费义诊:量量血压,测测体内微循环。
  公司员工在接受“培训”时,首先要学习怎样将前来接受义诊的人“忽悠”出病来:发现对方血压偏高,就说他的血管已变形,不赶紧治疗有可能会产生偏瘫;如果对方脸色不好,就说他肝脏不好,不赶紧治疗有可能发生肝硬化或肝癌……只要对方一上套儿,就马上向他推销“一清宝”。

  二、频频举办健康讲座,医托“现身说法”

  公司经常租赁一些小型会议室,召开现场健康讲座。为能吸引人前来参加,公司会制作一些邀请函,免费入场券,雇人到处发放。
  据阿文讲,在报告会现场,公司经常请一些“典型病例者”发言,称因服用了“一清宝”,糖尿病或高血压等病症已经彻底治愈……
  “那都是些托儿,是公司花钱雇的!”阿文告诉记者:“很多本来还持犹豫态度的老人,听了报告和‘典型病例者’的发言,都忍不住要买几盒试一试。”

  三、开联谊会,用“亲情”来“俘虏”顾客

  阿文说,员工们都有联系顾客的任务,让他们定期来开联谊会,还鼓动他们介绍新会员。公司要求,员工在电话中要体现出浓浓的“亲情”与“关心”,让顾客们无法拒绝。
  联谊会上,医托再次出场,让更多的人购买“一清宝”。
  “一清宝”真是“神奇”
  记者根据阿文提供的信息,对这家公司展开调查。
  9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省肿瘤医院咨询。一位从事肿瘤研究20多年的老大夫看了“一清宝”的宣传小册子后说:“这简直是不可能的!截至目前,我们医学界尚未发现具有如此疗效的东西,‘一清宝’真是‘神奇’!”

  合作单位没听说过“一清宝”

  9月15日下午,记者与“一清宝”所宣称的四家合作单位取得了联系。
  中科院遗传与生物发育学研究所科技处负责人曹殿文说:“我们部门专门负责药物研发以及对外合作事务,但是根本没有与济南这么一家科技公司合作过,也没有听说过什么‘一清宝’!”
  青岛海洋研究所科技处、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处,有关负责人也都否认曾与该科技公司合作过。

  “一清宝”负责人不露面

  9月15日下午3点左右,记者拨通了该公司的电话:“贵公司自称与中科院等权威部门合作,请问有没有合作协议?”对方一自称姓王的女子说:“我是这里的员工,不清楚这些问题,我马上告诉负责人,然后给你回电话。”
  一直等到晚上6点,对方并没有任何答复。记者随后再次去电询问,对方一自称姓尹的女子说:“‘一清宝’是我们公司代理经销的,生产厂家与谁合作的我们不清楚。”
  “但你们公司自己的宣传手册上,为什么写有中科院等多家合作单位?”记者问。
  “不知道,你最好问我们领导!”对方说。
“我们找不到你们的领导,能给我他的电话吗?”
  “我不知道!”对方挂断了电话。
来源:济南时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20:11 , Processed in 0.20526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