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8-3-6 14:54:01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拓展下:
在数以千计的漳州土楼中,南靖县书洋乡田螺坑的土楼建筑群是最美丽的,它由一方、四圆五座土楼组合而成,如山野中盛开的花儿,有人戏称之“四菜一汤”,令人不能不感叹民间语言的生动!
建筑巧合造就神奇
田螺坑地名的来历颇为蹊跷。有村民说,它得名于村庄背靠的湖岽山状似田螺;也有人说,田螺姑娘的神话故事说的就是黄家祖宗,那个叫黄百三郎的幸运儿,因为田螺姑娘的神助,才得以从一个养鸭少年成为一方富绅。
田螺姑娘未必是真,黄百三郎可是确有其人。田螺坑黄氏族谱证实,清朝嘉庆年间黄百三郎从永定移居此地,并在这里开始了他的传奇人生。土楼群中的黄氏祠堂中央有祖先牌位,黄百三郎名列第一,而他的墓穴就在距田螺坑二公里外的“五更寮”,每年清明都接受着田螺坑人的祭祀。
这个养鸭少年当年充分利用山涧泥地尽是田螺,以及谷深林密的地域优势,不断扩大再生产,为自己赚取了第一桶金。像大多数中国人一样,黄百三郎有钱之后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盖房。最先盖起来的是方楼,也就是“那碗汤”,雅名“步云楼”。沿着高低地势将中厅修建成阶梯状,让人进入大门后就能体会“步步高升”的快感,这样既突出了祖厅的重要地位,又寄托了“平步青云”的美好愿望。这样智慧的男人田螺姑娘不喜欢才怪呢。
继“步云楼”建成之后,黄百三郎的后代又环绕着它先后建起了“和昌”、“振昌”、“瑞昌”和“瑞云”四座圆楼。现代建筑专家来考察后,都叹服古人的建筑智慧。这四座圆楼的建造者以顺地势增减一层屋柱高度的方法,成功地在第二层取得了平面,大大方便了居住。
在闽西南一带,建土楼的传统由来已久。比起砖石和木质结构,建造土楼的工序显然要烦琐许多。在大量生土中,要掺上石灰、细砂、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并反复揉和、舂压、夯筑,建筑场面十分热烈,整个过程看起来不大像在盖房,倒像是在过节。
在聚族而居的土楼里,一层为厨房,二层为仓库,三至五层为起居室,院落里有水井,有宽阔的活动空间,其温馨和谐的场景想想都觉得美。客家人喜欢土楼,还因为它有防盗、防震、防兽、防火、防潮、冬暖夏凉等优异性能,外表土就土吧,在门面与实用无法兼顾时,当然实用更重要些。
浓郁的田园气息
走进“和昌楼”,喜庆气氛扑面而来,乡民们正忙着切笋、杀鸭……一位大姐笑容满面地说,弟弟明天结婚。
其实,新郎就在边上站着呢。彼此寒暄之后,他就无比热情地邀请我到三楼的洞房参观。踩着吱吱作响的楼板,穿过胡乱堆放着脱漆椅子的楼道,出现在眼前的竟然是颇有时代气息的洞房:席梦思、梳妆台等现代家具,一群小孩正围在彩电前津津有味地看着卡通片,窗门外那片葱郁的山野和高高低低的梯田,反而显得不真实起来。
漫步在五座土楼之间,有一种迷乱的感觉。那些被岁月熏黑的旧木板,以及木板上的红春联,洋溢着陈旧而美好的气息;高悬在楼道和木柱上的青葱菜子、竹编箩筐,或互倚,或列队,或相望,随意中构成了土楼人家美丽的装饰;凌乱的瓦砾、晾晒的衣物,以及那几只侥幸躲过喜庆“劫难”的鸡鸭,还有那个在煤炉边守着水壶的老者,平俗生活的趣味就在这片宁静安祥中弥漫开来。
“振昌楼”边有一家土楼饭店,提供给游人的菜肴是芋心地瓜、酸菜春笋,连清炒土鸡蛋都香得让人吃起饭来如风卷残云。乡民们见来了一批城里的购物狂,有几家人就拿出野生植物做的年糕,自家晾晒的山菇等干货,在村口兜售。我再次确信,是旅游者将山里的民风引导向商品经济大潮,从而使后来者难以领略到山民的纯朴气息。
田螺坑的村落里植栽青梅,倘若春季前来,就可以看到它红、白色的花,花分五瓣,如土楼群的造型,香味很浓,果实味酸,令人回味无穷。
自然界的美景是有季节性的,而这些摄人心魄的土楼却可以四季长存。
[/hid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