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3-4 00: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2000年3月4日,中国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物理学之父的吴大猷(1907—2000)逝世。
吴大猷(1907-2000),著名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物理学之父,毕生献身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为中国科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世界物理学界享有盛誉。
吴大猷,广东高要人,毕业于南开大学,1907年9月29日出生。历任国立北京大学物理学教授,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国科指导会主任委员等职,1931-1933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1933-1934年在美国作光谱学、原子和原子核物理学方面的研究,1933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北京大学、西南联大任教。1939年获中央研究院丁文江奖金。1943年获教育部第一等科学奖金。1946年,赴密西根大学任客座教授,后又至哥伦比亚大学工作两年。1948年被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6年 应胡适之邀赴台任教,在台大和清大联合主办的研究生班讲授古典力和量子力学,兼及流体力学和核子间的交互作用问题。后又就任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瑞士洛桑大学、加拿大国家研究院、美国纽约布鲁克林理工学院、纽约州立大学。1957年获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其研究工作多在原子分子结构及光谱、核子散射、大气物理、电离体及气体方程式,统计物理,相对论等方面。1965年任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物理与天文系主任。1967年嘉新特殊贡献奖金及奖牌。
1975年吴大猷将他历年教学讲稿整理成《理论物理》,计7册:①古典动力学、②量子论与原子结构、③电磁学、④狭义相对论及广义相对论、⑤热力学、气体运动论及统计物理学、⑥量子力学(两册),在台湾出版。这部书由李政道介绍在北京重印,并写了序言,李政道在序言中指出:“他的这一部《理论物理》,包括了’古典’至’近代’物理的全豹,1977年初,在台湾陆续印出。这几年来对该省和东南亚的物理教学界引起了很大的影响。”
1978年从纽约大学退休,长居台湾 ,担任教育部科学教育委员会主委。1983年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1983年6月吴大猷参加了在新加坡举行的第一届亚洲-太平洋地区物理学大会,这是亚太地区物理学家一次空前盛会,使远隔重洋的同事、师生和同学欢聚一堂。其中吴大猷、周培源等是西南联合大学的教授,杨振宁、黄昆、李荫远等是西南联合大学的学生。1984年获菲律宾麦克塞奖。1983-1994年出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1994年1月,卸任中央研究院院长。领导中研院期间,研究论文百余篇,研究论文近作119篇,编为《吴大猷论文集》出版,后《吴大猷文选》出版,叙述在台湾二十余年工作的回顾,也是台湾科学发展历史性的资料。
70年代中期后,吴大猷开始关注物理学哲学问题。他的一系列关于物理学发展与哲学的讲演,于1975年出版,书名为《现代物理学基础的物理本质和哲学本质》。吴先生认为,一位物理学家,从对物理学的历史和哲学的更深刻更具批判性的理解中,会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物理学。此后,吴先生一直关注物理学哲学和科学哲学的问题。1988年,他在医院病榻上写出了《物理学的性质、简史和哲学》。1989年又作了14次系列讲演,并以《物理学:它的发展和哲学》为书名,于1992年出版。书中以大量篇幅讨论物理学哲学和科学哲学问题。对人文的关怀是吴大猷先生科学生涯中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2000年3月4日吴大猷病逝于台大医院。2002年11月由台湾“吴大猷基金会”主办的首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颁奖,大陆作者王元的《华罗庚传》获金签奖。吴大猷的相关著作有:《科学和教育》、《科学与科学发展》、《吴大猷科学哲学文集》、《物理学的历史和哲学》等。台湾科学院院长吴大猷在1994年南开90周年校庆时说:大猷1921年入校,中学4年,大学4年,任教2年,60余年以来,求学、为人、就业从未有违伯苓校长教诲——南开精神。
评论:了不起的老科学家,为我国的物理科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值得敬重。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