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850|回复: 0

[【辩证轩】] 谈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在语文课堂的应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3 07: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学相长。孔子曰:“教然后知不足,学然后知困。”孟子曰:“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陶行知也说:“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怎样学便怎样教。”①以上明训,无一不说明师与生的和谐关系。但,无可否认的是,教师获得的自身发展,完全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学习的源头活水,却在于其主动接受式和亲身活动式的和谐统一。只有把被动变为主动,尊重学生人格趣味,尊重学生接受规律,才能将教师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性结合起来,教与学才活,教与学才进,教与学才新,教与学才趣,教与学才谐。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实现“活、进、新、趣、谐”的教学效果呢?高尔基说:“我所理解的美,是各种材料 ----也就是声调、色彩和语言的一种结合体。”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在语文课堂的应用,无疑是一条颇为有效的途径。

一、激师活教,诱生活学,教、学乃活。

作为 21世纪的伟大工程之一,信息技术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必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作为其有效载体之一的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也必将日益凸显它的非凡魅力。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现代化的语文课堂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育技术,应当是这一理论的实践尝试和发展,它对于广大语文教师来讲,无疑是一项崭新、鲜活、长远而且艰巨的任务。因此,语文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面前就无形被激活,其表现有二:一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教师必须活学活用这一新型的“教学工具”。二是语文教学的审美性又决定教师必须活用善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如,面对一段“风戏垂柳,湖波荡漾,花前月下、深谷幽涧,泉水叮咚、百鸟鸣啭,碧江晚霞、夏岭秋山……”的文字,教师如何尽其美,广其义,深其涵,行之远呢?这种时候,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磨破“嘴皮子”,那么,久而久之,其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必然会是“书呆子”。但倘若引进了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鼠标轻轻一点,画面、音乐、文字落英缤纷,表情、眼神、思考也就流光溢彩。在这里,多媒体教育技术代替了“言”而有“文”,其对学生的影响自然刻骨铭心,久而难忘了。

从另一个方面讲,试想,当教师在恰如其氛、恰到好处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而使语文课堂变得活泼生动、活力十足之后,作为学生,难道还能无动于衷、一池死水吗?故学生也就被相机诱活。表现也有二:一是广开视听,获得知识的“活”。二是奋其私智,获得思维的“活”。

如在讲授《边城》一课时,通过多媒体集中展示出文中描写歌声的句子并配以土家民歌播放后,当笔者再问“为什么作者如此浓墨重彩写歌声”的时候,有学生甚至说出“当歌声点燃歌声,青春就不再是一个谜”的妙语。这不可谓不是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在语文课堂妙用的功效。

二、教约其博,学薄其厚,教、学故进。

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在语文课堂的应用,其最大的特点便是可以极大限度地扩充知识面,链接相关信息,进行广泛阅览,从而广才弘识。苏轼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叶圣陶也说:“故教师之为教……必令学生……领悟之源广开。”②在语文课堂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给了教师“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自由空间,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能力则成了教师所必备。于是,博观约取,运思如刀,“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随之“潮平两岸阔”,更进一层。此进,曰为师者之“思”进。

而从学生角度讲,教师虽于博取约,其获得的知识量仍是相当巨大。若教师又相机诱导,利用多媒体广泛开展研究性学习,其知识的储备可谓“富五车”了。那么“艺术品所放射的人的性格的光辉 ----一种奇妙的表现,通过画或音乐,把人性中最深刻最简单的一些特质都表现出来”(爱默生语)。学生至于融会贯通、欣然顿悟、学至妙境的机会就会更多一些,其学习能力也会更进一步。

如在教授《荷花淀》一课时,笔者曾留下课下研究性学习题目《一枝一叶总关情 ----谈细节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进行研究,一周后各学习小组分别交上了自己的答案。笔者只是将其汇总起来,但答案之妙让人赞赏:

细致入微妙传神,

暗示情节作蓄势,

渲染氛围巧烘衬,

线索作用贯主题。

三、新师所教,新生所学,教、学共新。

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课堂的应用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节省教学环节及时更新所学。如其对板书时间的节省,对资料印刷的节省,对操作步骤的节省;对教学手段的更新,对教学方法的更新,对教学内容的更新。

如在讲授《祝福》一课时,如何让学生充分理解并领会鲁迅“画眼睛”的写人方法呢?来几幅面部夸张但眼睛神似的名人名星肖像画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但图片太小,不易传阅,如果按传统做法,放大,传阅,则会浪费太多的时间,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一个投影,完事大吉,快捷方便。

又如在讲授《寡人之于国》一课时,如何引导学生对孟子的语言艺术作进一步深入理解和体会呢?一篇《王顾左右而言他》,颇为精彩。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轻轻一点击,读 ----思----议----结,即节省学习时间,又强化深化学习效果,可谓一箭双雕。

四、促教生趣,使学有趣,教、学同趣。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在现状下,尤须进行六大解放把学生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说;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取得更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③窃以为,这里的“基本自由”便是学生学习的“趣味”所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至少解放学生的“四种”基本自由:头脑、眼睛、嘴、时间。这就毋庸置疑地表明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师教而生趣的促动作用和对学生学而有趣的促使作用。在课堂中,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每一个细节生趣,无疑可以让学生精力集中如一,葆有学习兴趣,从而事半功倍地取得学习效果。

如在讲授《〈呐喊〉自序》一课时,笔者就在课件的每幅画面中加入了不同比赛项目的“福娃”的造型,或飞入,或闪入,或旋转,或螺旋,或水平,或垂直,使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在屏幕上,课堂教学内容穿插其中,学生始终乐此不疲,效果甚佳。

五、教者心谐,学者情谐,教、学相谐。

黑格尔说过:“只有从心灵生发的,仍继续在心灵土壤中长着的,受过心灵洗礼的东西……才是艺术作品。”教学过程其实是“真、善、美”的相融相合的过程,教师“心动” ----现代教育技术型课堂----学生“情动”,这是有机统一的和谐。体验、思维,应是这一过程的两个关键词。所谓“自觉创情境,始终含情意;体验为红线,思维为主攻。”④

如在讲授《边城》一课时,笔者这样设计:由中国四大爱情传说的片断影像引出一段话:“中有孟姜女哭长城的执著,外有魂断蓝桥的钟情,以及乱世佳人斯佳丽,泰坦尼克水晶恋……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姆霍林斯基所说:‘爱情,是生活中的诗歌和太阳。'既然爱情如此神圣、神秘和神奇,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湘西,去解读一段健康、优美、质朴的爱情故事。”很自然地导出新课,使学生饶有兴趣地融入到作品的意境中去。而在教学过程中又通过电影《边城》和课文内容的细节对比,诱使学生以新异的眼光进行体味研究;并通过配乐《在水一方》让学生进行《十八里相送》的情节描写,使学生体会纯洁真挚的情愫。整节课由于师生互动共融,情绪互相感染,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课堂疑难迎刃而解,课堂效果良好。

《礼记 .学记》在论述教学之道时,十分明确地指出:“道而弗牵则和”,“和易以思,可谓善喻也。”⑤这其实是课堂教学的一种终极状态:和而不同,定位致和。对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语文课堂教学来说,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没有改变,而且变得更加鲜明突出,落实有效。叶圣陶曾经指出:“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⑥综上所述,“活、进、新、趣”是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课堂应用的初级目标,“谐”才是其高级目标。如图所示: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现代教育技术为语文课堂吹来了革新的春风,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作为一名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必须要能跟得上这一发展的潮流,方能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也只有投身到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中去,才能使自己的教学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更全面地大面积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以上所谈,仅为管见;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注:①张熊飞《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第49页。

②《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年版,第721页。

③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 3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604页。

④张熊飞《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第232页。

⑤张熊飞《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第18页。

⑥《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年版,第721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11:03 , Processed in 0.28092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