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217|回复: 14

[【问道台】] 老师当学“说书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1 23:5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师当学“说书的”

  前一段时间看到有人在评论易中天和王立群在百家讲坛中的表现时,说了这么句话:无它,只是两个说书的。

  这语气,恐怕易先生(当然不是《色戒》中那个易先生)和王先生以及“说书的”都不能接受。易先生和王先生可能会说,我怎么只是个说书的呢?起码,我讲的内容是我自己的研究成果,除了说书,我还会写书。而“说书的”可能会更觉得憋气,“小样儿,你以为说书容易啊,不信,你说给我瞧瞧。”

   我小时候很喜欢听书,七十年代出生的农村人没几个人不爱听书,尤其是在北方。什么单田芳的《三侠五义》、《白眉大侠》、《隋唐英雄传》、刘兰芳的《杨家将》、袁阔成的《三国演义》,都听得很入神。尤其是刘兰芳的《杨家将》,印象最为深刻。每天最快乐的半天小时就是听着刘兰芳说的杨家将渡过的。不过那时候只有听的快感,不会对说书人有过什么考虑,不管是谁,说的让我高兴就行!

  上学的时候,从小学到大学,很少有哪一个老师会让我感到学习有乐趣,因为他们都在照本宣科,老是让你划重点。比如一位高中历史老师在讲五代辽宋夏金元一部分时,就会打开书让大家看着教材,开始读:五代包括后梁后唐后汉后晋后周,把后梁后唐后汉后晋后周划下来,背过,高考时是重点……天哪,这就是我喜欢的历史课?!上大三时,出于对国际关系的兴趣,选修了一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关系”。可怜在台上讲课的那位老兄,到学期结束,他只有一句话让我还有点印象:说到苏联的戈尔巴乔夫,美国有个“戈尔”,干得不错,意大利有个“巴乔”球踢的也不错,这一“夫”就不行了。如此丰富多采的国际关系内容,他可以让大多数学生用脚投票。陶行知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看很多老师只会让学生“乘兴而来,扫兴而听,败兴而学,绝望而弃”了。

  等到自己走上讲台时,我才真的开始佩服起那些说书人。佩服最甚者,当属袁阔成了。小时候喜欢听《三国》,只是觉得故事好玩,从教后又从头到尾听了一遍他说的三国,简直是“I服了He”了。他在说《三国演义》时可以大段大段的引诵古文但不会让你觉得枯燥。他有述有评,每个人的形象立即在你面前鲜活起来,让你觉得你已经看到他所说的那个人了。当他说到诸葛亮舌战群儒那一段时,相信每一个听书的老师都应该好好反思反思了,如此错综复杂的内容,在他老先生的嘴里竟然是如此的通达顺畅,而我们每次讲课时所面对的那些相比较而言简单的多的内容,我们是否能把它以最起码不让学生讨厌的方式表达出来呢?

  在表达一定的文本内容这一点上,教师和说书的没什么区别,如果哪个高校教师跳出来说,怎么能把我和中学老师小学老师还有说书的相提并论呢?那只能说明他自己的浅薄无知与狂妄自大。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应该比“说书的”更会“说书”。为什么?你不是园丁嘛,你不是在培养祖国的花骨朵和栋梁嘛,书都说不好,怎么当园丁啊。按老说法,人家“说书的”只能算是民间艺人,在旧社会的话比要饭的强不了多少,人家说书没这么宏大的目标,崇高的理想,就是为了给大家添点乐趣,给自己混口饭吃。但是你看看人家说的那个精彩,看看人家那个敬业精神。园丁们,你还敢说你比“说书的”强多少。

  为什么在央视火的是易中天,王立群,蒙曼,钱文忠,纪连海等等,为什么他们这么受观众欢迎,因为他们比其他人更懂得俯首的重要,更懂得向“说书的”学习的必要。也因此,他们的学生应该是觉得很幸福的学生,是不会用脚投票的学生,是会给老师掌声的学生,是愿意为捍卫老师的名誉而振臂呐喊的学生,是因为听了老师的课而在当时就会产生愿把自己的终身都奉献给那一个科目的研究事业的学生。

  冰雪聪明的你,难道不想让你的学生也成为这样的学生吗?还是赶快向“说书的”学学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3 07: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 的 ,易 中 天 等 老 师 的 讲 课 受 到 大 众 学 生 的 欢 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4 23: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书”说的可不是教科书,是故事书哦,讲故事,谁不喜欢听啊!

但老师是讲故事的人吗?教书是讲故事的职业吗?就算文科是在讲故事,理工怎么办呢?更何况文科并非都在讲故事!

注重讲授技巧和传播效果,在这方面,的确应该向“说书的”学习,但大家注意到没有,百家讲坛几乎只有故事而已(当然有寓理于事),教育光靠故事能完成它的使命吗?

难道要我们的学生永远停留在儿童阶段,只会听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5 00: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教育关键在启发思考。目的在培养兴趣、热情。口才好只是一点优势而已。

让说书的去教书,也不一定能很好的达到教育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5 13:3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些复杂的公式推导,怎么说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5 14:56:2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书的在形式上是很吸引人,但其实质脱离不了情节和包袱,如果老师要把一堂课的内容备成小说,那么领导不整你才怪!当然老师多些趣味,那是必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5 13: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你就干脆学本山大叔吧,肯定听课的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5 13: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所说,相当不错.若能因人,因科目而异,则效果当更佳.偶现在主打初中数学,另外教过地理,历史,上过美术,地方,信息技术.在教数学的过程中,以说书的做法,只能在偶尔机会来时能进行一下,给学生讲数学家的故事,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一旦我说,我们言归正转,开始做题,学生们马上叹口气,完了吗?再说一点吧!就是不动笔做题,看来没有激发出真正的兴趣。上历史、地方课,用说书的形式,是极受学生欢迎的。但是说得太多了,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反过来,若直接把说故事的时间让学生背书,单从考试成绩来看,恐怕效果还要更好些。但是若干年后,他们在印象中保持最久的还是那些精彩的故事。对历史等故事性强的科目,多学学说书的,对学生更有益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7 14:5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 学习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8 22: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拜托,楼主不要妄自推断

在教育学里,这种方式叫“案例教学”,通过生动地再现,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大为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3-20 21: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各位大侠的评论之后,感觉有不少人对我的意思有些误解,于是便又写了一篇《再论老师当学“说书的”》,但是看来在这里留言的大侠可能没有注意到这篇续文。在这里贴一下,以方便大家。也是为了自己的意思更好的为别人所理解。



再论老师当学“说书的”

  自从上一篇博文《老师当学“说书的”》在“网上读书园地论坛”和本人博客上发表之后,引起了一些网友的讨论。其中持反对态度者居多。
  比如有的网友说:说书“说的可不是教科书,是故事书哦,讲故事,谁不喜欢听啊!但老师是讲故事的人吗?教书是讲故事的职业吗?就算文科是在讲故事,理工怎么办呢?更何况文科并非都在讲故事!注重讲授技巧和传播效果,在这方面,的确应该向“说书的”学习,但大家注意到没有,百家讲坛几乎只有故事而已(当然有寓理于事),教育光靠故事能完成它的使命吗?难道要我们的学生永远停留在儿童阶段,只会听故事!?
  又如有的网友说:教育关键在启发思考。目的在培养兴趣、热情。口才好只是一点优势而已。让说书的去教书,也不一定能很好的达到教育的效果。
  再如有的网友说:说书的在形式上是很吸引人,但其实质脱离不了情节和包袱,如果老师要把一堂课的内容备成小说,那么领导不整你才怪!当然老师多些趣味,那是必要的。  
  非常感谢这些网友的回应与质疑,他们使我意识到在上一篇文章中我有很多问题并没有讲的非常清楚。这些问题比如理科类的是否有必要学习说书的,小学、大学、中学老师是否都有必要学习说书的,我们要向说书的学习什么,向说书的学习与启发学生思考是否相矛盾?等等。在这再作个回应。
  我想先从我们要向说书的学习什么谈起。我的意思并非是要老师在形式上学习说书的,说书的讲故事,我们也讲故事,说书的抖包袱,我们也抖包袱,说书的手舞足蹈,我们也手舞足蹈。我们要向说书的学习的至少有这些内容:
  第一,清晰的表达。您的普通话说的是否标准,那无所谓,只要你的学生能听的懂。我上小学时,老师给我们说普通话我们还觉得别扭:都是一个村的,干嘛和怪腔怪调的?但是你总得把你要讲的内容说清楚吧。不同的老师讲同样的内容,其效果是不一样的,有的老师会让学生恹恹欲睡,有的老师却可以让学生兴高彩烈?原因在哪儿?表达方式的不同。笔者曾遇到过这样的老师,讲一个问题,两节课过后,大多数听者没搞清楚他想表达什么意思?对这个讲授者来说,这不是太失败了嘛!别以为表达是件很容易的事,在这方面,我们有必要向说书的学学。
  第二,敬业的态度。说书的要想把书说好,先得把书背过,然后还得一句话一句话的琢磨:怎么着把这句话说出来会更有表现力?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说书的实际上对书的内容有了一定的加工。其中的高手还在多年说书的基础上自己创作。象单田芳的《白眉大侠》便是一例。可是我们很多的老师并没有这样的敬业精神。笔者见惯了敷衍了事的懒汉老师。莫说把该讲的课的内容背过,就是对着教材读,可能还会读错。更有不少老师从来不备课,想到哪讲到哪,或者备过一次课,从此后便“一劳永逸”,即使时过境迁,他那些备课的内容早已成了历史,他仍然还是对着那些发了黄的讲稿喋喋不休。很多老师尤其是大学老师不注重教学尤其是不注重本科教学,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尤其是评价机制的原因:你课讲的再好,外人无从知道,在核心刊物上发表一篇文章,很多人就重视你了。在奖励制度和职称评定上,也基本上是科研一边倒,高校中的重科研而不重教学已为许多有识之士所担忧。但这些并不能成为我们在教学上不敬业的理由。我们和说书的一样,在教书过程中都得首先让你的听众接受你,然后才可以谈其他什么兴趣,思考等等。
  第三,谦虚负责的精神。很多老师在骨子里是瞧不起说书人的。或者说现在的老师大多数都是“眼睛往上看的”,不少老师更是把自己比作公务员。什么教授相当于“处级”,副教授相当于“副处级”。至于说书的,只不过是些“下九流”的角色。没错,人家以前社会地位确实低,但正因为社会地位低,人家才会努力变着法提高说书的水平,以便让听众高兴。听众高兴了,他的收入自然也就上去了,因为听众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可老师呢,虽然他直接的对象是学生,但学生并不是他的衣食父母,他的衣食父母是学校,学校说你行你就行,而不是学生说你行你就行。尽管各高校大多会有学生评教的环节,但是这种评价对老师产生的影响在各种因素中份量是很低的。这就造成了老师不会向学生负责,而只向学校——更进一步说,向学校各级领导负责——这不是媚上(领导)欺下(学生)是什么?当老师对上有了这些媚骨,希望他们对学生谦虚负责也就只是奢侈的想法了。
  
  再谈谈启发学生思考与注重讲课方式哪个重要。不知各位是否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等条件下,一个能在讲课中提起学生兴致的老师和一个只会让学生产生反感的老师,哪一个更有可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呢?话都说不清楚的老师如何让学生思考啊!笔者大学期间有位法制史老师(前一段时间看到网上讨论法制史课的难上,觉得如果大家听听这位老师的上课,可能会改变看法),她讲课时基本上不带教材,但是娓娓道来,即使是最讨厌上课的学生如我本人都觉得三节课的时间过得太快。其效果是,一下课,连很多没进过图书馆门的学生都要争着到图书馆去借《韩非子》、《墨子》、《春秋》等书。没有精彩的表达,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效果的。相反的例子是,有位讲法理学(现在叫《法学导论》)的老师在第一学期给我们讲法理,我很想认真听,记得她想讲一个非常简单的案例,啰嗦了半天才晓得她要讲的内容。这使得我从第一节课后便对这门课彻底丧失了兴趣。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结论,清晰精彩的表达更会有利于你的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启发他们认真思考问题。
  由于上面所列应向说书的学习的三个内容并不分文理科,所以即使是理科类的老师,也不妨学学说书人的表达功夫,学学说书的敬业态度,学学说书人的负责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5 18:53:1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书”也是一种教学方式,难道“说书”就必然要低人一等吗?
古往今来,从来没有规定教师一定要用什么方式来“传道、授业、解惑”,时代在改革,我们也应该在不断尝试,用什么方式才能更好地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以往那种填鸭式的教学如果效果不好,为什么还要把它奉为上宾,坚持不改呢?
如果“说书”的方式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接受知识,为什么就不能采取呢?
殊途同归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7 23: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说书的”,我立刻想到的是纪连海,看他在百家讲坛上的声音语调、表情、身体的摇晃像极了“说书的”。这位先生就是位中学教师,在接受张泉灵采访时,他说他研究过相声,也承认他象个说书的。纪连海说:你是爱听说书的人说,还是爱听老师讲,如果没有考试这个负担的话?所以我就觉得,这个历史老师为什么就不能借鉴一下说书先生的才能呢。楼主和这位先生倒是英雄所见略同。

想象一下一个“说书的”教师,要设置悬念,要深入浅出,要有激情,要抑扬顿挫,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想起初中的一位物理老师,一次看到同学们精神不太好时,就给大家来段笑话,我和其他好多同学对他顿生好感,一到他的课精神就来了。现在还记得,他的一些调侃的话。哪怕是运用一个小技巧,就能让自己受到多大的欢迎呀!而如果用“说书”的方式,可以想像的到他会让学生多么的期待!
不过这样讲课是需要功夫的,纪连海是研究过相声的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8 08: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楼主的说法很有道理,学习说书的,是希望掌握一点教学的艺术。同样一句话,出自不同的口,效果是不一样的。作为理科出身的我(当然理科里也不乏文采者),不得不承认在语言上的欠缺。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30 10: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讨论的都是教学技巧的问题,我觉得方法不是技巧能替代的,如同打井用铁锹还是用榔头,但是方法确实如何打的问题,这就是企业管理中讨论的效率和效能的问题,易中天等老师的教学方式适合文科类知识的普及教育(个人意见),理科中还是要讲究教学思路,给学生展示学科魅力的,听过大师讲课,一个长江学者,可能还不是全国著名,顶多是知名,不过他讲课跟易中天老师是有区别的,旁征博引,重点突出,但绝不面面俱到,没有什么过多的玩笑的桥段,调侃,听完之后是感觉醍醐灌顶,为今后的学习找到了很多的启示。我是学理科的,听完了易中天老师的讲课,就是掌握了一些知识。作为老师,如果在一些知识型的课程中,可以讲求技巧,如果是一个系统性的课程,最好就不要形式大于内容了。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3 03:22 , Processed in 0.228558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