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384|回复: 16

[【文史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25 19:2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人平日搜集的一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与大家共同分享。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姓氏

古时有姓又有氏。姓是族号,氏是姓的分支。姓最初发祥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姜、姬、姚等姓都有“女”字旁,是母系氏族的产物。后来由于后代繁衍增多,一个大姓族往往分成若干分支,每个分支都以一个称号。这些称号就是氏。氏有区分族中不同分支的作用。

  随着历史的发展,许多氏地位提高并独立出来成为单独的族。于是氏就上升为姓。现在的大多数的姓都是由氏上升形成的。

  在漫长的历史中,有一部分姓的产生是人为造成的。例如司马迁受宫刑后,司马迁的同族认为与司马迁同姓是种耻辱。于是他们改动了自己的姓。一部分人该姓司,一部分改姓马。从此以后,司马这个姓很少见到。

  
古时,女子称呼常有“氏”字。但是,这个“氏”同姓氏的氏并不是同一个意思。因古时女子无名,都以在娘家的排行加上姓来称呼。例如孟姜女:姓姜,娘家排行老大。按古时习俗,排行老大的应称“孟”,老二称“仲”,老三称“叔”;于是姓姜排行老大的女子就称作“孟姜女”。而女子出嫁后要改姓丈夫的姓,在夫姓后加上娘家的姓再加上“氏”就是嫁后女子的名字。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节日

元旦 正月初一

人日 正月初七

上元 也称元宵节,正月十五。旧俗以张灯为娱乐,所以又称灯节。

社日 农家祭社神(土神)的日子,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春分前后)。

寒食 清明前二日。

清明 常与寒食联系起来。

花朝 二月十二日,又叫百花生日。

上巳 原为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曹魏以后固定于三月三日。水边宴饮、郊游的节日。

浴佛节 传说四月初八是释迦牟尼的生日。寺庙此日浴佛。

端午 五月初五。纪念屈原的节日。

伏日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叫初伏,第四个庚日叫中伏,第五个庚日叫终伏,总称三伏。

七夕 七月七日。相传为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中国情人节。

中元 七月十五。鬼节。

中秋 八月十五。月亮最圆,赏月佳节。

重阳 九月九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风俗。

冬至 古人把冬至看成节气的起点。从这天起,日子一天天长起来。

腊日 古为祭祀日。一般为十二月初八,后有喝“腊八粥”的风俗。

除夕 一年最后一天晚上。最后一天为“岁除”,所以当天晚上叫除夕。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服饰

古代衣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指一切用于遮体的织品,包括:头衣、胫衣、足衣等。狭义的衣只指身上穿的(不含四肢和头)的织品。

一、头衣(冠)


  冕   黑色,最尊贵的礼冠。最初天子和诸侯祭祀时都带冕,所以后来有“冠冕堂皇”这个成语。后来只有帝王才可以戴。冕同一般的冠不同,上面是长方形板,叫延,下面戴头上。延的前后沿挂一串串的小圆玉,叫旒。(如右图)天子据说戴十二旒。

  巾  也称帻。用来包头的织物。一般为布制或丝制。平民大多戴巾。平民的巾是黑色或青色。后来贵族也戴巾,也有在巾上加冠的戴法。

  帽  开始时,帽不是正式的头衣,只是便帽。后来魏晋以后,成为正式的头衣。

二、胫衣(穿身上的衣)

  带  古人衣襟向右掩,腰间束带。带有两种:丝制大带(束衣)和皮制革带(悬挂饰物)。

  袍  御寒的长衣,多为穷人穿着。穿不起裘(毛皮制的长袍)的人才穿袍。

  褐  古时没有棉花,布与帛形成高低级衣服的对比。贫穷的人穿不起丝制衣物,只能穿麻制品。其中,最粗劣的一种就叫“褐”,是以粗毛编织的。

  裙  上古时男女衣着基本不分,男子也穿裙。后来逐渐分化。唐宋以后,男穿袍,女穿裙。

三、足衣(鞋)

  履  鞋的总称。细分有:舄、屣、屐等。

  舄  双底鞋,或装木底的鞋。可以走泥路,不怕湿。

  屣  草编的鞋。

  屐  木头鞋。与舄不同的是,它底是厚板而且前后有齿。

  靴  古时皮制的鞋较贵,一般人穿不起。而后来的靴(革制连腿)是由少数民族中传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6 10: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不错,但能不能合并在一个帖子里而不大量占用论坛版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6 10: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弄部】应该是【刑部】吧,记得在高中要大量背此类知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6 15:5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这四个完全可以放在一个贴里!
谢谢支持论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6 18: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楼主考虑楼上的建议。另外本版版规有相关条文:

发帖数量

为了杜绝灌水现象的发生,促进思辩气氛的养成, 将对每日发帖数量作出规定

1、每天每ID限发推荐性主帖 或读书检索类主贴 或读后感类主贴1篇.
2、每天每ID限发主题讨论帖1篇.
3、对于超过数量的,将按论坛默认规定,每贴扣除 4分。(**)
4、每天每ID总发主帖数量限定为 2 贴,不论类型。
5、每天每ID总发跟帖数量限定为 30 贴。(版主除外)

请您遵守。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5 19:28: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二)


古代文化常识--地理山川
  (1).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山南水北。

  (2).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3).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4).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5).古今地名 (大都--北京  大梁、汴梁、东京、汴京--开封  京口--镇江  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诚--南京  临安、钱塘--杭州  姑苏、吴郡--苏州  淮上、江都、维扬--扬州  会稽--绍兴  长安--西安  奉天--沈阳  直沽--天津)

  (6).五岳(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中岳嵩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古代文化常识--地名 

  要注要注意古代方位、地名的廉洁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

  (2)八荒:人为东、东南、南、西南、西北、北、东北八个方向。茺为荒远之地。八荒指远离中原的地方。

  (3)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杨州、梁州、雍州。

  (4)山东:指崤山以东。

  (5)江南:泛指长江以南。

  (6)江左:即长江以东。

  (7)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8)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9)五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恒山,中岳嵩山。

  (10)南京又名建业、建意古代方位、地名的廉洁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1)开封又名大梁、汴州、东京。

 

古代文化常识--官名 

  古代职官情况异常复杂,而且各朝都有变化,可以中央、地方两方面大致掌握。

  中央官职:皇帝下有丞相或称宰相佐理国政,统领百官。中央一般设六部分管政务,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弄部、工部,部长官称尚书,副职为侍郎。

  地方官职:大政区称郡、州或称省,长官分别称郡守、太守(或刺史)、巡抚。

  基层政权称县,县官称县令或知县,间乎大政区和县之间高州(或府),长官称知州(知府)。

 

古代文化常识--纪年

   纪年有:

  (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2)干支纪年法(如: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

  (3)年号纪年法(如:德右二年二月十九日),

  (4)年号干支兼用(如: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季节,一季三个月顺次称孟、仲,季,如盆春(一月),仲春(二月),季春(三月)。每月的特殊日子有特定称呼,第一天叫"朔",最后一天叫"晦",十五叫"望",十六叫"既望"。一昼夜分十二时辰,用十二地支称呼,每更两小时。此外,鸡鸣指早上三、四点,日出时叫旦、晨、朝,黄昏,人定即亥时相当晚上9-11时。夕、暮、黄错,人定即亥时相当晚上9-11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5 20: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三)



古代文化常识--节日及有关习俗

  元旦

  正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古人用桃木画二神像,悬挂在门口来驱鬼。五代开始在符上写联语,后来演变成春联。王安石有《元日》诗:"千门万户瞳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上元

  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宋朱淑真《生查子吩?Α罚?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社日

  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王家《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寒食

  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相传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介之推在绵上之山隐居,晋文公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晋文公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以后演变为寒食节。每逢寒食节,人们要禁火三日。元镇《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社无
坦??獭?

  清明

  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杜牧有《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上巳

  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杜甫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端午

  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端"是"初"的意思。据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人们争渡去救屈原,后来演变成划龙舟的传统。人们还投粽子到江里,以保护屈原的遗体,又有了吃粽子的传统。唐以后端午成为大节日,朝廷有赏赐。杜甫有《端午日赐衣》:"端午被恩荣。"

  七夕

  七月七日。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楼,陈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和凝《宫词》:"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嫔乞巧忙。"

  中秋

  八月十五日。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叫中秋。此时秋高气爽,月光最美,为赏月佳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韦庄《送秀才归荆溪》:"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

  重阳

  九月初九。又称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称为重阳。古人认为此日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于是便有了这一天登高饮酒的习惯。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腊日

  腊是祭祀名,岁末祭众神叫腊(所以十二月叫腊月)。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腊日,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来驱逐瘟疫。杜甫有《腊日》诗:"腊日年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除夕

  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古代文化常识--礼仪习俗

  1.年龄称谓

  襁褓:婴儿。

  孩提:2~3岁的儿童。

  总角:幼年儿童。

  豆蔻年华13岁女子。

  及笄:15岁女子。

  冠、加冠、弱冠:20岁男子。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知命、知天命、半百、知非:50岁。

  花甲、平头甲子:60岁。 耆:60岁。

  古稀:70岁。

  耋:70~80岁。

  耄:80~90岁。

  期颐:100岁。

  2.避讳

  封建社会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避免直接说出和写出,用改字、缺笔、空字,用同义词等方法加以回避。 如"以俟观人风者得焉""人风"即"民风"。

  3.谦辞和敬辞

  窃:私下、私自。

  敢:冒犯、冒昧地。

  蒙:承蒙。

  请:请允许我、请让我。

  枉驾:有劳大驾。

  惠赐:指对方给以了好处。





古代文化常识--科举职官

  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

  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拜:授给官职。

  除:免去旧职任新职。

  出:出任。

  升:提升官职。

  迁:调动官职升官。

  革:革除官职。

  罢:罢免、停职。

  免:免除官职。

  黜:废黜、贬退。

  谪:降职远调。

  削:革职罢官。

  废:罢免或废黜。

  退:⑴撤销或降低官职;⑵自己辞职。

  斥:屏弃不用。

  去:去职,被调离。

  左迁:降低官职调动。

  擢:提拔、选拔。

  授:封给官职。

  

古代文化常识--人名称谓

   (1)人名>古人有名、字、号,当大官的死后有谥号。如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谥文忠。名和字间一般有联系,如诸葛亮字孔明,孔明就是很亮的意思;也有反义的,如韩愈字退之,退之就和愈相反。

  (2)一般称谓。直称姓名,用于自称,称轻视的人或客观介绍。称字、号、斋名、谥号表示礼貌发尊敬。还有称官爵名,称籍贯(如康有为称康南海)。有几项边称的,一般是先烈是先官名,次籍贯,后姓名,如"余在史馆,闻翰林(官名)天台(籍贯)陶先生言博鸡者之事","马副
使(官名)鸣录(名)。"

  (3)谦称。王侯自称孤、寡人,大臣自称臣,一般人自称仆、不地、不佞、愚等,女子自称妾。晚辈自称小子。

  (4)敬称。对君王称陛丁、大王、皇上(已死的称庙号,如宋太祖,宋仁宗),对上官或长辈称公、君、足下、大人,对老师称子、夫子、师、先生。加"先"表示已逝世的尊长。




古代文化常识--年龄称谓
 
  孩提:幼儿时期。

  童龄:换牙时期(七八岁)。

  弱冠:二十岁左右。

  而立:三十。

  不惑四十岁。

  知(天)命:五十岁。

  花甲:六十岁。

  古稀:七十岁。

 

古代文化常识--文化典籍

  诸子散文--《论语》、《老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风骚--《诗经》和《楚辞》的并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四书五经--"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书。"五经"指《易》、《尚书》、《诗》、《礼》、《春秋》五部儒家的经典。

  六艺经传--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

  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吕氏春秋》--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又名《吕览》,系战国时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成。

  《左传》--《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战国策》--国别体史书,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系西汉刘向编订。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世说新语》--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

  《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字典。

   "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

   三言二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

   三吏三别--《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5 20: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四)


古代文化常识--岁时历法

  1.干支纪年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 。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如:辛未三月。

  2.年号纪年 (从汉武帝开始,皇帝即位要设立年号) 如崇祯十四年。

  3.纪月常用序数 (用"孟""仲""季"分别表示一季中的三个月。 阴历每月初一称"朔",十五称"望",十六叫"既望",月末一天称"晦"。

  4.干支纪日 如:元丰六月丁丑。

  5.用十二地支纪时

  十二时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die 晡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时辰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现代时段 23-1 1-3 3-5 5-7 7-9 9-11 11-13 13-15 15-17 17-19 19-21 21-23

 

古代文化常识--何谓九卿三公

  卿和公都是官职名称。据历史记载,西周时期周王朝及诸侯都有卿,分上中下三级。战国时期,不少国家沿用。上卿是当时最高的官职。

  九卿之说始于秦汉,指的是太常、光禄勋、卫尉、廷尉、太仆、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九个官职。

    具体一点来说,太常掌管宗庙祭祀与礼仪;光禄勋掌管宫廷的守卫和护从;卫尉负责宫门警卫工作;太仆掌管皇帝的车马;廷尉是最高司法之官,掌管刑狱、案件的审理等;大鸿胪又叫典客或大行令,负责外交及民族事务;宗正负责管理皇室、宗族的事务;大司农又名治粟内史或
大农令,掌管谷货、租税、赋役、财政等;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以供养皇帝。到北魏时期,在正卿之下还设少卿,历代相沿,直到清末才废止。

    三公之说也起始很早,周时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西汉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使大夫(大司空)为三公。到东汉时,名称有所改变,指太尉、司徒、司马。三公又叫"三司",共同负责军政事务。

    

古代文化常识--古诗文集命名例谈

  中学语文课本中涉及到很多古代诗文集,这些诗文集的命名除了姓子式(如《孟子》、《孙子》、《列子》)、姓名式(如《岑参集》、《陆游集》)、表字式(如《李太白全集》)、别号式(如《白香山诗集》、《东坡全集》)外,还有其他一些命名方式,如:

   ①封号式。古时君王常给臣子封号,封号也能作为集名。如明代刘基,字伯温,封诚意伯,其作品集为《诚意伯文集》。北宋王安石,封荆国公,其作品集有《王荆公诗笺注》。

   ②谥号式。古代帝王高官死后,朝廷根据死者生前事迹给予一种褒贬善恶的称号,叫"谥号"。"谥号"也可以命名诗文集,如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死后加谥"文正公",他的作品集命名为《范文正公集》;欧阳修谥号"文忠",其作品集为《欧阳文忠公文集》。

   ③官爵式。西汉司马迁曾任太史令,世称太史公,其《史记》又称《太史公书》;唐代诗人杜甫,曾官检校工部员外郎,也称杜工部,其作品亦名《杜工部集》;明初文学家宋濂,曾官翰林学士承旨,其作品集有《宋学士文集》。

   ④籍贯式。古代以籍贯称人表尊敬或表自谦雅趣,并常以此作为集名。如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河东解县人,也称柳河东,其作品集名为《柳河东集》;宋代散文家王安石,抚州临川人,其作品集名为《临川先生文集》。

   ⑤地名式。即以任职地或隐居地地名为诗文集命名,如唐文学家杜牧别墅在樊川,故有《樊川文集》;北宋文学家沈括晚年隐居润州"梦溪园",故有《梦溪笔谈》。

   ⑥书斋式。古人常自取或由他人贺取书斋名,斋名也可以作为诗文集的命名。如清代散文家姚鼐,室名"惜抱轩",其诗文集名为《惜抱轩诗文集》;近代梁启超,书斋名"饮冰室",其作品集为《饮冰室合集》。

   ⑦年号式。以皇帝的年号作为诗文集的命名。如唐代白居易有《白氏长庆集》,因在唐穆宗长庆年间编纂而得名;苏洵有《嘉佑集》,嘉佑是宋仁宗的年号。

   ⑧显志式。以书名显示撰文编书的目的。如北宋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其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行失",宋神宗赐名《资治通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6 21:4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不错,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6 22: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强烈建议版主给楼主评分,虽然没有严格遵守版规,但本人对本版是本着非常认真的态度发帖。
  首先我发的帖子质量比较高,不是随便从网上摘一段贴上去,这是本人平日搜集过来的资料,内容丰富而全面,主题性强。
  其次,发的帖子篇幅很长,在实验室网速极烂的条件下发了这个贴,前后编辑花了不少的宝贵时间。目的只是想让本版更有内涵,更有人气。版主怎能漠视这些而一分不给?再怎么说也应该给点辛苦分嘛,否则太打击我的积极性。
  强烈建议版主考虑我的建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7 08: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秦永洲:《中国社会风俗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出版。
或许想要知道的东西都在里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7 19: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8 01: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楼sullivam于2008-02-26 22:10发表的 :
    强烈建议版主给楼主评分,虽然没有严格遵守版规,但本人对本版是本着非常认真的态度发帖。
  首先我发的帖子质量比较高,不是随便从网上摘一段贴上去,这是本人平日搜集过来的资料,内容丰富而全面,主题性强。
  其次,发的帖子篇幅很长,在实验室网速极烂的条件下发了这个贴,前后编辑花了不少的宝贵时间。目的只是想让本版更有内涵,更有人气。版主怎能漠视这些而一分不给?再怎么说也应该给点辛苦分嘛,否则太打击我的积极性。
  强烈建议版主考虑我的建议。

首先,不能当卖瓜的王婆。

其次,如此多的时间都花了,何不看看版规?

第三,还是不能当卖瓜的王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8 01: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考的时候用的高考语文知识必备里面净是这些东西,现在看起来都fan。
我觉得这样的知识还是不要汇总的好,一个一个的积累更好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9 11: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个我在看书时都遇见过的词只是一带而过,懂不懂都是它了。这个习惯不好今后得改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5 01: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2楼醉乡常客于2008-02-28 01:04发表的 :


首先,不能当卖瓜的王婆。

其次,如此多的时间都花了,何不看看版规?
.......
哈哈,哈哈, 这样好不好, 王婆没有功劳, 也有苦劳。 跳梁的无法评分,可否请版主从偶帐户转5个财富给他。 谢谢先。

自己积累材料,拿上来与大家分享,还是值得肯定的。

回楼主:有什么资料, 尽管拿上来分享。 只要尊重版规和版主的工作。 你会喜欢这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5 16:4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的帖子,学习了,谢谢分享,支持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2 16:47 , Processed in 0.32074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