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猪仔虫

[历史文化♡] 竞猜  历史文化类-这是什么民族? √已有答案√欢迎深入探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20 15:2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是壮族。[/hid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0 18:4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难道说是苗族,苗族古歌已濒临失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0 22:5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难道是瑶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0 23: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3楼fjfzjm于2008-02-20 09:59发表的 :
京族人

目前还都未答对,京族?我今天才知道,昨天看oujunzhu的答案还以为是说我呢

我是说京片子的一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0 23: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3楼磁铁于2008-02-20 23:12发表的 :


目前还都未答对,京族?我今天才知道,昨天看oujunzhu的答案还以为是说我呢

我是说京片子的一族
越南人主体是京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1 11: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该民族建有自治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1 11: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布依族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1 12:34:4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排除了黎族、汉族、壮族、侗族、京族、回族、畲族、土家族、苗族、瑶族、布依族11个民族,56朵花儿还剩45朵,答案就在里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1 12: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毛南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1 13: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头上的斗篷可以放东西,也就是习惯用头顶重物行走,有点像朝鲜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1 13: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定是毛南族
毛南族主要聚居在广西环江县上、中、下南山区,其余分布在广西河池、南丹、宜山、都安等地。人口7万多(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

  毛南族是岭西的土著民族。唐以前的傣、宋元明的伶是他们的祖先,与古代的百越也有关系。史籍记载称毛南族为“茅滩”、“毛难”,198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改名为今称。

  毛南族有自已的语言,为先导同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由于长期与汉、壮族人民交往,几乎所有毛南族人都兼通汉语和壮语。毛南族没有本民族文字,曾用汉字音义来拼写毛南语,称为“土俗字”,以记录和创作史诗和民歌。现通用汉文。

  毛南族大多信仰道教,崇拜多神。

  唱歌是毛南族人最喜爱的文娱活动,民歌形式随编随唱,有昼夜连唱不停的才能。情歌叫“比”,祝贺歌谓“欢”,歌手称为“近比”、“近欢”。此外,还流行“毛南戏”。

  毛南族妇女多穿青色或蓝色右襟上衣,配上银饰手镯,蓝白相衬。男子则穿唐装或琵琶上衣。

  毛南族主要经营农业、雕刻、编织竹器、牧养菜牛。木工、铁工等手工业、副业也占一定比重。特产:毛南菜牛。

  毛南族的节日是农历五月的庙节,清明节“赶祖先圩”和元宵节“放飞鸟”也是他们独有的纪念活动。

  毛南族的禁忌有:正月初一这天不能骂人或说粗话;家有病人时用两根棍子叉在门口,外人不得进入;不能用脚踏灶,烧柴时必须把粗的那头先送进灶内。

  日常食俗 毛南族日食三餐,均以大米和玉米做成的各种饭为主食。如毛南饭,即用糯玉米粉加竹笋及其他蔬菜和佐料混合煮熟后制成。是毛南族夏季的主食。制作时,先把玉米磨碎,簸去粉和糠,再放石难中轻轻舂成玉米心,煮熟加菜、油、盐,搅成糊状即成。毛南族还长于用大米或玉米制作“米蜂仔”作为辅助主食,是消夏解暑佳品。家家喜欢食甜红薯,并作为入秋以后的辅助主食之一。

  毛南族地区蔬菜较多,四时不断,有豌豆、白菜苦麻菜、南瓜、红薯叶、豆荚、芭蕉芋、青菜和萝卜,其中南瓜是秋冬常食的蔬菜,既可切片煮粥,也可单独蒸食。肉类来源主要是家禽、家畜,有猪、牛、鸡、鸭等。喜食狗肉,有些地方中元节有杀狗食肉之习。毛南族食用牛肉时,习惯于将牛肉切成薄片,待水烧开之后,放入涮至刚熟,蘸生姜、葱、蒜、西红柿、酱油、盐配制的佐料吃。大部分毛南族都有吃酸肉的习惯。“腩醒”、“瓮煨”、“索发”俗称“毛南三酸”。“腩醒”是将猪肉或牛肉切片拌盐,加熟糯米腌制的肉,“瓮煨”是用(廾+三白)头、黄豆加盐发酵而成酸汤,再用来腌青菜、猪肉、猪头,使菜和肉变酸而成为脆化发香的菜肴。用碎猪肉骨头加螺蛳制成的螺蛳酸,称为“索发”。索发和鸭血加佐料制成的鸭血酱,是毛南族的典型菜肴。毛南族一般都喜食半生半熟的菜肴,认为一些肉和菜特别是鸡,煮得过熟会走味。唯独对鸭以煮烂熟为宜,在烹饪上有“鸡生鸭熟”之说。毛南族在杀牛时,喜饮牛血,称牛血为“牛红”,认为喝牛红对身体有补益。毛南族大都喜欢饮茶,暑天常以浓茶解暑。走远路时经常随身推刀带“野石榴”或青辣椒,用以解渴。

  节日、礼仪食俗 毛南族的节日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必定祭祀祖先;二是多开展唱歌对歌活动。节日祭祖,一般多用猪、鸡、鸭、牛肉、酒、糯米饭等作祭品。毛南族逢年过节、操办喜事,都喜欢做豆腐圆,作法是把猪肉(或牛肉)、干虾、花生米、大蒜、香菜、胡椒混合剁碎,加入食盐后拌匀成馅,用捣烂的水豆腐包上馅放在手中或碗里反复滚动即成圆状,然后放到油锅内炸熟。吃时放在锅里煮汤,味道鲜香可口,既是宴请客人的必备菜肴,也可作为礼物相互馈赠。在节日里,毛南族喜欢用开水涮牛肉待客,即按本地的习惯,在火塘上摆置一口铁锅,进餐时大家围拢在铁锅的周围,将生肉、生菜倒入沸水中涮熟,然后蘸配料下酒,这是毛南族民间最常见的宴请形式。毛南族民间最大的节日是每年夏至后的分龙节。过分龙节时,家家户户都要蒸五色糯米饭和粉蒸肉,有的还要烤香猪。折回柳枝插在中堂,把五色糯米饭捏成小团团,密密麻麻地粘在柳枝上,以表示果实累累,祈望五谷丰登。毛南族也过端午节,但节日的意义与汉族不同,民间称为“药节”。过药节时,习惯采艾叶、菖蒲、黄姜、狗屁藤等草药熬水饮浊,或用这些草药剁碎作馅包粽粑可以解毒去病。毛南族成年男子都好喝酒,并有非酒不足以敬客之说。有的人家还自己用高梁、玉米酿制。但近年来,以市场出售的瓶装白酒居多。

  典型食品 明伦白切香猪是毛南族的名菜,用当地产香猪加佐料蒸制而成。此外还有:甜红薯;螺蛳酸,毛南语称索发,是民间佐餐小菜;蒜头酸水,毛南族小菜,山区每家都制作;鸭血酱,毛南民间佐餐小菜;豆腐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1 13: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毛南族花竹帽



一顶帽换70斤大米 中国毛南族花竹帽工艺险失传

http://www.qzweb.com.cn 2005年03月27日 11:02:29


  在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政府大院内,十二位美丽的毛南族姑娘,围在一位本民族老艺人身边,听他一板一眼地讲解毛南族花竹帽编织工艺。老艺人名叫谭顺美,家住这个乡的古周村,今年七十五岁,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会编毛南族花竹帽的人。十二位姑娘是谭顺美新收的徒弟。

  环江是中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全县人口四十多万,毛南族人口约五万。

  花竹帽是毛南族青年的传情之物,是毛南族的象征。由它衍生的花竹帽文化(如花竹帽歌、舞)是毛南族文化的精髓,花竹帽被誉为毛南族的“族宝”。

  据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民族局长谭锋介绍,因为花竹帽手工艺复杂,而且又是毛南族男女青年的爱情信物,所以显得非常珍贵。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一顶帽可换七十斤大米。

  谭顺美所在的古周村,在过去是远近闻名的“编织村”,大部分男人都有一手精湛的竹制品编织手艺。由于经常看到老人编花竹帽,谭顺美十几岁就学会了这门手艺。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种种原因,村里以编织为生的人越来越少,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古周村花竹帽艺人相继去世,村里会编花竹帽的艺人只剩下谭顺美一人。居住在深山老林的谭顺美,过着“隐居”似的生活,没有料到转眼间编帽技术已成“绝技”。

  谭锋说,“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才发现身怀绝技的谭顺美。”

  几十年后,谭顺美重操旧业,几乎失传的花竹帽编织手工艺获得新生。

  看着谭顺美的花竹帽,如同欣赏一件价值连城的艺术品。他编织的花竹帽,手工细腻、图案美观,令人爱不释手。

  近年来,下南乡政府给谭老下花竹帽“订单”,做多少买多少,主要送给到毛南山乡旅游、考察的宾客。花竹帽使谭顺美有了可观的收入。

  但是,做一顶花竹帽要花一个星期的时间,一年才能做出五十顶左右,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为了保护这一民族手工艺不失传,去年底,环江县民族局下拨专款作为培训经费,招来十二位心灵手巧的毛南族姑娘,让她们专心跟谭顺美学艺。目前十二名姑娘在谭顺美的精心指导下,已经掌握了花竹帽手工艺的初步知识。(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21 13:3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毛南族花竹帽的故事


  在毛南族聚居的广西环江县下南乡古周、干孔两个垌场的东南面,有一座高高的石山峰,山的顶端有个大圆洞,远远望去,洞口遥见蓝天,象个十五的月亮一样,毛南话叫做“干孔”。

  很久以前,在这个山脚下面,有美丽而贤惠的毛南族姑娘,名叫潭灵英。她八岁就死了父母亲,也没有叔伯和兄弟姐妹,只她一个人孤苦伶仃的过时光。她勤劳、聪明,很快学会耕田种地,织布绣花更是得心应手,粗细活路,件件能做。因此,附近一带垌场和村寨的人都很喜欢她,年轻小伙子投以爱慕的眼光。灵英到了十七、八岁,还未订亲,有很多人托媒上门向她求婚,有普通农家的青年小伙子,也有豪门富户的xxx,都不中她的意。她自己有个心愿:要找一个长得英俊而又勤劳、勇敢,跟自己相称的丈夫,建立一个美满的家庭。这样的青年,附近一带确实难找啊。因为她孤独一人,婚事当然自己作主,她不开口,谁也不能勉强。

  有一年,北方大雨成灾,很多人纷纷南来逃荒。有个姓金的汉族青年,千里迢迢,逃荒到这个垌场。这个小伙子年刚二十,身材高大,粗壮结实,长相又十分俊俏。他在距离灵英半里远的半山腰搭个草棚住下,一个人垦荒种地,还会搞点手工艺。

  阿金很勤劳,每天早起就上山开荒,晚上天黑才回来。几乎天天如此,一年之间便开了大半座山的荒地,五谷瓜果样样都种。灵英的地恰好与阿金的地相邻,两边地里的农作物,都同样茂密茁壮。玉米棒一尺多长,南瓜箩筐那么大……。双方的勤奋劳动,使得彼此互相倾慕。他俩平日上工收工,经常相见。两人交谈多了,一天更比一天亲密起来。

  这年冬天,地里的作物收完以后,阿金上山砍点木头和竹子,做木盆、扁担、竹椅、牛轭等,拿到圩场出卖,买回柴刀、镰刀、锄头、刮子和油盐。顺便编织了两顶雨帽,留着自己用。

  次年清明节后的一天,阿金戴了一顶新编的雨帽上山刮玉米地,灵英也在山上刮地。晌午过后,乌云滚滚,雷声隆隆,下起倾盆大雨,灵英慌忙扯了一把红背叶子遮住头顶,这时听见:“喂,灵英快过来躲雨呀,我这里有帽子,遮一点也好嘛,快,快!”雨大情急,灵英听见阿金叫喊来不及考虑,便匆匆地跑到阿金身边,躲进他帽子底下,低头避雨。一会儿雨渐渐的停了,她这才慢慢仰起头来望那帽子:“啊,顶卡花(毛难语:花竹帽),多好看啊!”毛南族没曾有过这种帽子,灵英感到特别稀奇。这种帽是用金黄色和乌黑色两种很细的竹,精心编织的。帽底下的花纹图案既美观又大方。“顶卡花”的名称,就是这次灵英见景生情,用毛南话脱口说出的,以后人们就跟着这样叫了。

  灵英久久呆望着“顶卡花”,赞不绝口:“真好看呀,真好看!”

  “这是我自己做的,不嫌手工粗笨就收下吧!”阿金说着便把帽子戴在灵英的头上。

  灵英羞答答的,两颗黑葡萄似的水灵灵的眼睛膘了阿金一下,然后低下头去,才轻轻地笑着说:“那,那我没有什么答谢的呀!”

  “谢什么?只要我们俩永远在一块做活路就好了。”灵英会意的、默默的点了点头。

  阿金赠送“顶卡花”的事,象春风一样,很快就吹遍了垌场,众人都羡慕和祝贺他们,歌手们为他们编唱了一首“罗咳”歌:

           金丝竹子根连根,
           恩爱情人心连心——罗咳!
           有缘千里来相会,
          “顶卡花”儿订终身——罗咳!

  以后,不管晴天雨天,不论做活路,赶圩场,走亲戚,灵英天天都戴这“顶卡花”。这“顶卡花”戴到那个村寨,那里的青年妹仔就围拢过来。看看帽,摸摸帽。不愿放手。个个想得到一顶这样美的帽子,七嘴八舌的问她是哪里买来的?多少钱一顶?懂得底细的姑娘大声告诉众人:是“爱紧”(指汉人)送给她的。姑娘们纷纷央求:“你叫他给我们都做一顶嘛,我们会酬谢他的。”一传十,十传百,远近村寨的姑娘,都请阿金做“顶卡花”。姑娘们戴上“顶卡花”,显得更美,更能引起青年小伙子们的爱慕和追求。因此,青年姑娘出门都少不了戴上“顶卡花”,没有“顶卡花”,便觉得低人一等,甚至婆家都难找呢!

  不上两三年,“顶卡花”便成了毛南族姑娘不可缺少的装饰品了。这种风俗习惯便一代一代的传下来。

  再说,灵英得了“顶个花”。晚上睡觉时,也把“顶卡花”挂在床头,半夜醒来,摸一下帽子,心里就甜滋滋的。她想“顶卡花”是他亲手做的,我也应该亲手做一件东西送给他。想了好久,便踏上织机,依照“顶卡花”的花纹图案。连夜织好一条腰带,送给阿金。

不久,这对情人便幸福的结合在一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6 22:38 , Processed in 0.16798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