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561|回复: 19

[摄影随感♡] 问答  管理科学类-《为啥说三个和尚顶个诸葛亮?》欢迎原创随感与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3 18: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欢迎从管理科学、社会科学角度加以分析,可以结合论坛管理的经验、社会经历和工作经验等而谈,原创分析会有大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3 18:4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此知晓不多

个人感觉应该是三人互相提示,进而产生联想,从而迸发出惊人的灵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3 18: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的经历和学识不一定相同,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肯定会有所不同,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或许能够激起你的灵感,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大家在一起可以取长补短,集中大家的智慧,集思广益嘛

  从管理科学、社会科学角度加以分析,要引经据典,需要点时间再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3 20:04: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外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别说三个和尚,就是30个也不见得比上诸葛亮,人才难求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3 20:2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个人再谨慎,再聪明,思考问题时也会有盲点。
反过来,只要能够博彩众家之议,相互补充完善,就能够把问题考虑得周到全面。当然,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是有前提得,那就是有良好的把握和协调机制,否则不但顶不了诸葛亮,还会变成三个和尚没水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3 21: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常言道:“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
欧洲首席汉学大师胜雅律说:“中国人的思维特点就是富于计谋意识。我们欧洲人只能叹为观止。”中国人多,不像西方人那样喜欢个人至上,老想单干。人多则聚,聚在一起就要分出尊卑,例如桃园三结义,总要选出谁是大哥,可诸如三个和尚没法分出大小,那怎么办,所有的心智就会花在解决难题上面,谁能给这个集体分忧解难,谁就是老大(这就是动力呀),于是乎,只要人一扎堆,总会出现领头人,带头大哥总要做出业绩,所以人聚在一块就比单独的人更有动力解决难题!就好比刘、关、张三人,聚在一起就能建立蜀汉,散在四方,估计早被曹阿瞒宰了。
帝王、将相、能臣、智士、名流、宿将、官吏、优伶、弄臣、工匠、商贾、士卒、僧道、侠盗、妇女、神童等等,"人皆可以为圣贤"。三个和尚也不例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3 21: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个光头的亮度当然比一个的亮哦(诸葛亮,谐音是独各亮的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3 21: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唱反调
http://book.lrbook.com/book/000/ ... E10A9B6279296B6.htm
诸葛亮必败 中国伪智慧的宿命
本书分析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谋略中的失败因素,如诚信缺失的代价、战略固执的致命之处、急功近利酿恶果、耀眼光环下的绩效泡沫等,并借古讽今,揭示了管理科学中应吸取的教训。


既然诸葛亮必败,那么三个和尚自然顶得他

文本平底锅
http://www.namipan.com/d/%E8%AF% ... b3bf26010ba5c151c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3 21: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楼jingmouren于2008-02-03 21:25发表的 :
我来唱反调
http://book.lrbook.com/book/000/ ... E10A9B6279296B6.htm
诸葛亮必败 中国伪智慧的宿命
本书分析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谋略中的失败因素,如诚信缺失的代价、战略固执的致命之处、急功近利酿恶果、耀眼光环下的绩效泡沫等,并借古讽今,揭示了管理科学中应吸取的教训。

.......

同意,我也超级讨厌三国演义中的唐国强饰演的那个诸葛亮!几乎都是靠欺骗老实人成功的。
这么比来,周瑜比他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4 00: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个臭和尚的力气大过一个诸葛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4 01: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俗语云: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个和尚没水喝,而悬赏求助版块云三个臭和尚顶个诸葛亮。楼主已经发问,那再问:1。这臭皮匠、臭和尚是什么关系;2。臭和尚、诸葛亮和悬赏求助什么关系?
答:1。三个和尚没水吃是因为不团结、不齐心;三个皮匠能顶诸葛亮是因为齐心协力。正反对比,明显点出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悬赏求助版办好;2。诸葛氏智者也,然智者少;臭和尚辈愚也,先飞即可,合则智胜也,悬赏求助版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4 01: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coolman的手误。瞎猜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4 01:3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仅仅从字面来理解,臭皮匠是很难超过诸葛亮的。但这要从两方面看。
一方面,诸葛亮也并不是仅仅靠自己一个人的智慧。开战前,他需要开军事会议,他也需要情报人员收集资料,也需要各个将士的鼎立付出。毕竟任何事情靠个人是不可能的。诸葛亮的角色,其实就是位于中枢部位,将任何可能的资源予以整合,调配,这样才能发挥资源最大的效用。
同样的道理,臭皮匠知道的事情,诸葛亮并不知道,这个时候,臭皮匠当然就能胜过他了。
另一方面,三字在中国来说,是多的表示,并不拘于三。
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掌握的信息量,资源量大于对手,并且从不同的角度整合,就能迸发出极大的能量。
但是,如果以为真的仅仅做个臭皮匠就能战胜诸葛亮,这是一个误导。
当我们的知识不够,资源储备不够,再多的人也不行,有时候,质远远比量重要。所以,这个“臭皮匠”必须是有料的人,不是任何杂鱼都可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4 12:40: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典故一:
话说有一天,诸葛亮到东吴作客,为孙权设计了一尊报恩寺塔。其实,这是诸葛亮先生要掂掂东吴的份量,看看东吴有没有能人造塔。那宝塔要求可高啦,单是顶上的铜葫芦,就有五丈高,四千多斤重。孙权被难住了,急得面黄肌瘦。后来寻到了冶匠,但缺少做铜葫芦模型的人,便在城门上贴起招贤榜。时隔一月,仍然没有一点儿下文。诸葛亮每天在招贤榜下踱方步,高兴得直摇鹅毛扇子。
那城门口有三个摆摊子的皮匠,他们面目丑陋,又目不识丁,大家都称他们是丑皮匠。他们听说诸葛亮在寻东吴人的开心,心里不服气,便凑在一起商议。他们足足花了三天三夜的工夫,终于用剪鞋样的办法,剪出个葫芦的样子。然后,再用牛皮开料,硬是一锥子、一锥子地缝成一个大葫芦的模型。在浇铜水时,先将皮葫芦埋在砂里。这一着,果然一举成功。诸葛亮得到铜葫芦浇好的消息,立即向孙权告辞,从此再也不敢小看东吴了。“三个丑皮匠,胜过诸葛亮”的故事,就这样成了一句寓意深刻的谚浯。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三个普通的人智慧合起来要顶一个诸葛亮。其实,臭皮匠和诸葛亮是有丝毫联系的,“皮匠”实际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第“副将”这句俗语原意是指三个副 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竟把“裨将”说成了“皮匠”。

“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典故二:
赤壁大战时,周瑜见诸葛亮的才能胜过自己,暗暗怀恨在心,就叫诸葛亮三天以内造出十万支箭,想借这个机会杀掉他。
诸葛亮就想出了草船借箭的办法。他叫三个随从把二十只小船两边插上草把子,围上青布幔子,说是到时候自有妙用。
三个随从照诸葛亮的吩咐安置妥贴了,回来禀报说:“军师真会想心事!莫不是要把这些草把子船划到曹军水寨去逗引他们入箭么?”又说:“这个主意好是好,不过,要想受箭就得把船划到水寨近处,万一他们看出了破绽,只见布幔不见人,就不会再上你老家的圈套了。”
“呃,倒也说得有道理啊,你们都是眼眨眉毛动的角色,想出了什么高招儿啊?”
“我们都是皮匠鞋匠出身,刚才想了法子,保险能瞒过曹兵。”
诸葛亮同意了他们的计策,并且说:“真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啊!”
第三天,趁着江上起了雾,诸葛亮带人驾起这二十只小船,到对岸擂鼓呐喊,威武得很。岸上曹军也不晓得江东来了多少战船,隐隐约约看见船上站着人,认为江东大军就要攻上军,只顾朝喊声处放箭。一会船上的鼓声更响、响声更猛,曹失又万箭齐发,射向小船。不一会儿,诸葛亮就“借”来了三十万多支狼牙箭。
原来三个皮匠做了一批稻草人,套上皮衣、皮帽身披甲,像活人一样。因此,使敌人中计。这件事在老百姓中一直流传着,有句俗话“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就是说的这事儿。


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英文翻译为:
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head.
Many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hea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4 12:47:46 | 显示全部楼层
传说中的和尚宅心仁厚,帮忙做好事,然后拿悬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4 12:5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包括楼主在内好像都把这句话的意思搞错了,
这句话的原话是:
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亮

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亮 这句俗语的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见“三国志”。后来人们竟把“裨将”说成了“皮匠,其实,臭皮匠和诸葛亮是没有丝毫联系的,“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讹传。“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4 13: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是三个臭皮匠,还是三个和尚,必须是正常的,而且还是聪明的,才有可能顶上个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目的只是发动大家的积极性,自勉或自谦的说法。实际上是顶不过的,否则,曹操军队中何止三个臭皮匠,早把诸葛亮打得落花流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4 13: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个和尚,拆开了就是三个(人)和(则)上(尚谐音),三在古文中是个虚数,并不一定就是三个,可代指多个;和就是齐心协力、调和;上则上进、更进一步。所以还是说悬赏求助需要广大的论坛成员齐心协力,才能更上一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4 13:31: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人 行 ,必 有 我 师 ,每 个 人 都 有 每 个 人 的 长 处 ,如 果 三 人 和 谐 相 处 ,劲 拧 成 一 股 绳 ,必 然 会 创 造 出 智 慧 。 想 当 年 共 产 党 人 小 米 加 步 枪 , 能 打 败 全 副 武装 的 国 民党 , 就 是 靠 集 体 的 智 慧 , 毛 泽 东 思 想 也 是 集 体 智 慧 的 结 晶 。 所 以 现 在 倡 导 和 谐 社 会 , 一 心 一 意 谋 发 展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4 14: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从团队意识的角度说的,目的是发挥大家的作用,严格地所诸葛亮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那是给变历史的伟人,300个和尚也定不上的。不是说钱学森的作用能顶一个蛳嘛,诸葛亮估计相当于一个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7 01:34 , Processed in 0.29003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