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3396|回复: 193

[历史文化♡] 金豆  留住记忆“02月03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2 23:5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95年2月3日——美发现号航天飞机升空

1995年2月3日,因技术问题推迟发射一天的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终于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

2月6日下午,发现号航天飞机经过三天半的追逐,终于在距地面395公里的空间轨道上赶上了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间站,基本上按计划实现了两国航天飞行器械的历史性会合。这是自1975年美国阿波罗飞船与前苏联联盟号飞船实现首次对接后,美俄航天飞行器的第二次空间会会。

这时,发现号与和平号都在太平洋上空以相对于地面每小时人8万公里的时速高速飞行。在会合后的13分钟里,两者的最短距离是11.9米,达到了会合的高潮时刻,也令身处太空的六位发现号宇航员和另三位早已在太空中呆了数月的和平号宇航员们激动难言。从分别摄自发现号和和平号乘员仓的实况电视图像可以看到,双方宇航员隔窗相望、招手致意。当发现号航天飞机上的机长詹姆斯?韦瑟比透过驾驶舱玻璃看见轨道站上的宇航员正向他把手时,兴奋地说:“这最大空芭蕾1而坐在驾驶席上的女宇航员柯林斯因全神贯注地监控着航天飞机的运行情况,无暇向轨道站上的同行祝贺。

在发现号的六人乘员组内,有80年代末曾经在和平号逗留一年的俄罗斯宇航员符拉基米尔。蒂托夫。由于会会需要双方极为精细的配合,他不断与和平号上的同胞对话,通报航天飞机的运行情况。近距离逗留之后,发现号逐渐与和平号拉开距离,在 120米之外围绕轨道空间站飞行了一段时间。

除了与和平号轨道站会合,发现号航天飞机的宇航员还释放并回收了一个小型太空望远镜。另外,他们还在一个商业性的太空实验室内进行科学实验,其中两人进行了一次太空行走。

2月7日,第二位搭载美国航天飞机的俄罗斯宇航员蒂托夫借助发现号上15米长的机械臂把一颗近1270公斤重的天文观测卫星“斯已达”释放到了轨道上,并于15日航天飞机返航前将其收回,带回地面供数据分析之用。

2月9日,伯纳德?哈里斯和迈克尔?福勒走出机舱,开始了他们的首次太空行走。其中,哈里斯是步入宇宙开放空间的第一位黑人,也是美国现有95名宇航员中的两名黑人之一。

这次太空飞行历时8天,航程560万公里。由5名美国宇航贝和 1名俄罗斯宇航员组成的乘员组,按计划成功地完成了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间站的会合,2月11日晨顺利返回地面。这次会合标志着美俄两国空间合作的新起点,也表明国际空间合作走向了新的里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3 00: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1935年2月2日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
  1935年2月,我党在上海文化界的领导人之一田汉同志创作电影剧本《风云儿女》还没有完成,就突然被敌人逮捕了。
  田汉身在监狱,眼望牢房的铁窗,日寇铁蹄践踏我国土的惨象和东北抗日义勇军英勇搏斗的情景,不时在他脑中闪过,怒火在他心里燃烧。就这样,《义勇军进行曲》那火一般的诗句,开始在他的脑海里奔腾起来,可是,往哪写呢?手上?衣服上?都不行,写下来也无法传递出去,无法交给党组织。
  正当他心急如焚的时候,突然在牢房的一个墙角捡到一个香烟盒。就这样,《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被写在那张巴掌大的烟拿纸上,又经过一双双忠实可靠的手传到党组织负责人夏衍同志那里。
  聂耳得知田汉被捕的消息,他很快找到接替田汉工作的夏衍,激动地说:“听说田汉先生的《风云儿女》有一首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请交给我谱曲好吗?”没等夏衍回答,他又坚定地说:“请交给我干,我想田先生一定满意的!”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是民族的呼声,祖国的召唤。聂耳细读着歌词,胸中怒潮奔涌,雄壮、激昂的旋律从他心底产生,一串串音符从他的笔端流泻到纸上。《义勇军进行曲》就这样创作出来了。

电影《风云儿女》剧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3 00: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1924年2月3日——美国政治家威尔逊逝世

威尔逊
美国第28任总统(1913年3月4日--1921年3月3日)(右一)

姓名:伍德罗·威尔逊

绰号:政界校长

出生:1856年12月28日,斯汤顿,弗吉尼亚

死于:1924年2月3日,华盛顿特区

所属政党:民主党

伍德罗·威尔逊(1856.12.28—1924.2.3)是美国第28任总统。出生于弗吉尼亚州。父亲约瑟夫·威尔逊是大学教授。威尔逊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任教多年。1910年当选为新泽西州州长。1912年获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击败西奥多·罗斯福获胜。执政期间推行改革.取代罗斯福为进步主义改革旗手。1916年连任。当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威尔逊政府避战,后参战,于1918年1月提出《公正与和平》为14点方案。德国战败后,此方案为与战败国和谈方案的基础。威尔逊本人也作为总统破天荒第一次出国,出席了巴黎和会。这时,国内政治形势出现逆转,被共和党人控制的国会拒绝批准威尔逊方案,后付诸公民表决。结果,这一方案仍未完全被通过,因此,提出国际联盟的美国,却未能参加国联。1920年总统选举,民主党人失败。当年,下野的威尔逊获诺贝尔和平奖。四年后,他在睡眠中死去。

威尔逊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教授,在卡文迪许研究所从事物理教学和研究时,培养了几百个世界闻名的科学家,除了他本人和他的儿子外,还有8位学生赢得了科学界的最高荣誉——诺贝尔奖金。查尔斯·T ·R ·威尔逊就是8 个人中的一个。

   查尔斯·T ·R ·威尔逊1869年2 月14 日生于苏格兰南部锡格伦科斯附近。他的父亲是一位农民,由于在牧羊业方面进行的新实验而在苏格兰享有名声。威尔逊是弟兄八人中最小的一个。

   威尔逊从小就顽皮好动,坐不稳、立不安,仿佛永远也没有安静的时刻。 因此,他的父母很不喜欢他,认为他做什么也没有恒心,将来一定是一个没有出息、游手好闲的废物。这时,恰巧有一位有学问的牧师路过他家,当他了解了威尔逊的表现后,便劝他的父母不必过于焦虑,他说: “那些特别聪明的孩子,在小的时候,由于他的志向未定而往往显得出奇的顽皮。他一旦有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以后,就不会这样顽皮淘气下去了。”这一番劝告可救了威尔逊,他的父母决心给他以求学深造的机会。

   威尔逊最初曾就读于曼彻斯特的格林海斯学校,但是直到他 15岁进入曼彻斯特的欧文斯学院时,才真正发觉自己对物理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下定决心做一名物理学家。1888年他获得剑桥大学所颁发的奖学金后,就成为这所大学的一名物理系的研究生。研究生毕业接受学位以后,他的哥哥威廉便去世了。从此,家庭生活的重担落到了他一个人身上。他一方面需要供养母亲,另一方面又要为自己筹措学费,因此,他就到约克郡的布雷德福中学任教。然后,又到剑桥大学从事实验工作,以此维持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学习费用。1901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被锡德克·苏塞克斯学院选中为研究人员,并被任命为大学的讲师和实验教师。到这时,他的经济状况才有所好转。

   威尔逊一生的贡献很多,但是最主要的是发明了雾室。此事说来话长,那是由他的老师汤姆生的一番谈话引起的。有一天汤姆生向威尔逊提起,说他需要一种特别的仪器,这种仪器要能够显示出各个电子经由空气时所走路线的痕迹。威尔逊把老师的话牢牢记在心里,决心把这一设想变成现实。从此,他一心扑在制造这种仪器的工作上。

   为了设计出这种仪器,他经常爬到苏格兰最高峰那维斯峰顶上的天文台去观察和研究云雾现象,据此于 1900年发表了一篇观察、研究结果的论文,说明空气中常有一些离子产生。这引起了科学界的重视。此后,他更全力研究空气的放电现象 (特别是在雨雪中的放射性),计算空气中所放电的电量。

   经过长期的锻炼,威尔逊炼出了一双特别灵巧的手。他善于做各种实验。据说,当时的剑桥大学,没有一个人能做出比他更出色的实验。所有这些都为他后来发明雾室创造了有利条件。

   雾室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它有哪些作用?雾室里一个具有窗口的盒子,在它的下面有一个可动的活塞。把饱和水蒸汽的空气从一边的窗口引进盒子,当活塞向下移动时,盒子里的空气马上就扩散冷却下来,使部分蒸汽凝结而形成轻巧的云雾。就像天上云里的水气碰上灰尘粒子或带电荷的空气分子时,容易冷凝成液体一样,雾室的水蒸汽也有这种现象发生。利用这个原理,人们只要把一束从外面电子源射出来的电子流引进盒子里的另一个窗口,这些电子进入雾室后,就会将空气分子游离成离子。当湿气的小雾滴围绕在离子的四周时,它们即因电子的行进轨道而伸展成一条狭长的条纹,用肉眼可以看见。如将这薄薄的一层雾所形成的条纹拍摄下来,则电子行经空气的线路就会在照片上显示出来。

   不只是电子,其他只要是能够游离气体的任何一种运动粒子,都可以在雾室里留下一道痕迹。利用这个原理,人们能够使那些小得无法直接摄影的粒子都可以看见了。不只是这些线路,而且那些高速粒子发生碰撞使路径突然改变的情形,也可通过摄影得知。这种雾室是研究a粒子的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后来发现的正电子和介子,也是通过拍摄它行经雾室的线路而得知其线索的。

   经过多年的悉心研究威尔逊终于从水蒸气凝结在离子上的现象中,发现了一种跟踪离子轨迹的方法即雾室,从而把幻想变成了现实。1911他亲自看到了带电粒子的轨迹。康普顿效应的理论发表后不久,威尔逊又进行了一系列的云迹观察,从实验上证实了这个理论,从而为爱因斯坦的光子学说提供了实验依据。1927年他和美国的阿瑟·荷里·康普顿共同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威尔逊还对空气电导率进行过深入的研究。1900年,他在使用绝缘良好的验电器进行实验时,发现无论是在日光下或在黑暗中,也无论是对正电荷或负电荷进行试验时,发现总有残留漏电的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威尔逊阐述说: “目前进行的实验,只是为了试验无尘空气中离子的产生,是否由于大气外某种辐射源的辐射所致?这种射线也许类似伦琴射线或阴极射线,但它具有非常巨大的穿透本领。”这一创造性的假设,终于在1915年为维克托·赫斯所验证。赫斯把一个验电器安装在气球上,从而发现了空气的电导率在起初下降之后便随高度而增加,赫斯据此提出了存在 “宇宙辐射”的假设。

   威尔逊的一生除了荣获诺贝尔奖金外,还获得过许多其他荣誉,譬如,1900年,他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1911年被授予休斯勋章;1922年被授予皇室勋章;1935年被授予柯普莱勋章。1937年,又由女王指定为勋爵,并在阿伯丁、格拉斯哥、曼彻斯特、利物浦、伦敦和剑桥享有荣誉学位。

   威尔逊虽然贡献颇多,然而为人非常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从不以学者权威自居。他特别喜欢接近青年,尤其是那些事业心不强的学生。他同他们聊天,参加他们的活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来启发他们思考,鼓励他们上进。所以在他那漫长的教书生涯里,一直得到学生们的衷心爱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3 00: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1907年2月2日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1834-1907)逝世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1907年2月2日,俄国化学家德米特利-伊凡诺维奇-门捷列夫(1834-1907)逝世。 他对化学的最重要贡献是: 建立了元素周期分类法。
门捷列夫在1869年至1871年间,写成《化学原理》一书。同时深入探索了元素性质间的关系,对所有已知元素按原子量递增的顺序排列成表。这个周期表逐渐成为大部分化学理论的骨架。1887年他提出溶液水化理论,是近代溶液学说的先驱,门捷列夫还研究了气体和液体的体积同温度和压力的关系,发现了气体的临界温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3 00: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1468年2月3日逝世——约翰内斯·谷登堡,西方活字印刷术发明人

约翰内斯·古腾堡(Johannes Gensfleisch zur Laden zum Gutenberg,又译作谷登堡、古登堡、古滕贝格),约1400年出生于德国美因茨,1468年2月3日逝世于美因茨,是西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他的发明导致了一次媒介革命,迅速地推动了西方科学和社会的发展。

生平
古腾堡于1394年到1404年间出生于一个美因茨的城市贵族和商人家庭。他家庭原来的名字是根斯弗莱希,但按照当时的习惯,他将他的名字改为他家庭的主要住址的名称(古腾堡府)。尽管活字印刷术数百年前在中国就已经出现,但并未流行,因而近代的活字印刷术主要来自古腾堡的发明。

从1434年到1444年古腾堡住在斯特拉斯堡,在那里他开了一家公司。1439年他为去亚琛朝圣做了许多金属的镜子,但由于在亚琛爆发鼠疫,这次朝圣被推迟到1440年。他的客户觉得他们受了古腾堡的欺骗,因此双方打到了法庭上。

关于古腾堡的生平中只有很少是确切可知的。他发明印刷术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他将当时已知的许多不同的技术有效地组合。

此外他在斯特拉斯堡铸镜子的经验也为他的发明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他研究出了特别的作为字母的合金和铸造法。用这个方法他建立了一套字母库,用此他印刷了他著名的《古腾堡圣经》和其他一些书记和文件。

在建立他的印刷厂之前他首先得为了筹备基金而奔波。他从一个当地商人约翰内斯·福斯特那里借了一笔高债来办这个印刷厂。由于两人对如何分配盈利以及如何命名他们的合办公司发生分歧,两人在法庭前分手。古腾堡雇用了彼得·瑟法做印刷厂的主持人,瑟法使得他的印刷厂成为第一家商业的盈利的印刷厂。

《古腾堡圣经》一共被印刷了约180份,其中49份今天尚存。据今天的研究,他以此专案赚了不少钱。

以下是比较确切的关于古腾堡的行踪的资料:

1394年–1405年 在美因茨出生
1430年 1420年、1427年和1428年有他在美因茨的记录
1430年 离开美因茨
1434年–1444年 住在斯特拉斯堡(附近),办过多个企业,有些与“印刷”有关
1448年–1457年 住在美因茨,印了他的圣经
1465年 美因茨的大主教保障他的经济来源
1468年 在美因茨逝世和埋葬

今天的古腾堡的像都不是按他的像貌画的。


印刷术
古腾堡使用金属的字母将它们排列成印刷的书页,这个方式崭新的地方是这些字母可以被重新使用,过去的木刻的底板无法重新使用,它们只能印刻在上面的那一页,而无法用来印其他的页了。直到今天为止古腾堡的圣经算做是印刷艺术中的一份珍宝。尤其它的排版非常美丽。

古腾堡的发明在欧洲非常快地普及。在50年中用这种新方法就已经印刷了三万种印刷物,共1200多万份印刷品。

维克多·雨果称印刷术为世界上最大的发明。古腾堡使用的字母由铅、锌和其他金属的合金组成。它们冷却得非常快,而且能够承受印刷时的压力。印刷本身是使用转轴印刷法,印的是纸和羊皮纸。


古腾堡对今天的意义
古腾堡的印刷术使得印刷品变得非常便宜,印刷的速度也提高了许多,印刷量增加。它使得欧洲的文盲大量减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3 00: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1958年2月2日
中共中央提出“全国大跃进”的口号


山西省故县大炼钢铁的场面
  1958年2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我们的行动口号--反对浪费,勤俭建国!》。社论根据南宁会议的精神,提出了国民经济“全国大跃进”的口号,指出“我们的国家现在正面临着一个全国大跃进的形势,工业建设和工业生产要大跃进,农业生产要大跃进,文教卫生副业也要大跃进。”
  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社论在分析了当前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形势后,再次批评了反冒进,说有右倾保守思想的人,对整个形势作了错误的估计,名为“冒进”,实为反跃进。社论对什么叫“跃进”作了解释,认为跃进与冒进有原则的不同,它是在群众运动的高潮中,千方百计,打破常规,采取新的方法或者新的技术,以比通常快得多的速度,迈大步前进。社论要求打破一切右倾保守思想, 苦战3年使全国大部分省区基本改变面貌。

毛主席在中南海观看机关干部炼钢

北京市居民捐献家中铁制用具送去炼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3 0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1809年2月3日出生——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逝于1847年)

雅科布·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通称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德国著名犹太裔作曲家,1809年2月3日生于德国汉堡的一个富裕家庭,1847年11月4日逝于莱比锡。门德尔松为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生平
门德尔松的父亲为银行家,母亲为钢琴家,由于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中,门德尔松自幼便得以学习音乐,且自幼即显露出奇其不凡的音乐才华,在9岁时第一次公开演出,11岁时进入柏林声乐学院并且开始作曲,17岁时完成了为人所熟知的《〈仲夏夜之梦〉序曲》(Overture to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1829年他十九岁时不顾当时音乐权威的反对,亲自指挥演出巴赫(J.S. Bach)的《马太受难曲》。这是巴赫死后79年第一次被公开演出,由于这次的演出,使得大家开始注意巴赫,而巴赫的音乐也逐渐在世界各地的音乐会中被演出。

门德尔松于1835年受邀担任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Gewandhausorchester Leipzig)指挥,1837年与塞西尔·夏洛蒂·索菲亚·让雷诺(Cecile Charlotte Sophia Jeanrenaud)结婚,育有三子二女,之后在1842年他协助舒曼成立莱比锡音乐学院,门德尔松为首任校长,这所学校后来成为欧洲重要的音乐学校之一。

1846年门德尔松的健康状况已经出现问题,而次年他心爱姐姐的过世更让他深受打击,导致健康状况更加恶化,于1847年在莱比锡去世,享年38岁。


音乐成就
门德尔松是难得的全能型天才,身兼钢琴家、指挥、作曲家、教师等多重身分。

门德尔松在短短38年的一生中创作极为丰富,在他活着的时候就被认为是当时作曲家中的第一人,彪罗曾称他为莫扎特之后最完美的曲式大师。他的作品风格富于诗意,曲式完美而严谨,但是他的音乐还是属于浪漫乐派,这些音乐抒情、优雅与干净,清楚地运用管弦乐的色彩。他的《〈仲夏夜之梦〉序曲》为浪漫主义作曲家描绘神话仙境提供了先例。他独创了“无言歌”的钢琴曲体裁,对于标题音乐和钢琴艺术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启示价值。他的审美趣味和创作天才都深刻的影响了后来的浪漫主义音乐。

主要作品有交响曲《苏格兰》、《意大利》、《宗教改革》,序曲《芬格尔山洞》、《平静的海与幸福的航行》,小提琴协奏曲,八册四十八首“无言歌”等。  


重要作品
管弦乐:
1.A小调第三号交响曲“苏格兰”,作品56 (1842)

CD002121

RCA 74321-20286-2

2.A大调第四号交响曲“意大利”,作品90 (1833)

CD002123

RCA 74321-20286-2

3.D小调第五号交响曲“宗教改革”,作品107 (1832)

CD002123

RCA 74321-20286-2

4.“芬加尔洞”序曲,作品26 (1832)

CD005491

DG 449743-2

5.“仲夏夜之梦”序曲,作品21 (1826)

CD001252

Philips 420161-2

6.“仲夏夜之梦”戏剧音乐(含“结婚进行曲”),作品61 (1843)

CD001252

Philips 420161-2

7.“巫婆聚会的夜晚”清唱剧

CD003330

Teldec 9031-74882-2




协奏曲:
8.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64 (1844)

CD004927

EMI TOCE-3016

9.G小调第一号钢琴协奏曲,作品25 (1832)

CD000544

SONY SBK 46542

10.D小调第二号钢琴协奏曲,作品40 (1837)

CD000544

SONY SBK 46542

11.双钢琴协奏曲 (1823)

CD004535

BIS CD-688




神剧:
12.以利亚,作品70 (1847)

CD003426

EMI 568601-2




室内乐:
13.降E大调八重奏,作品20 (1825)

CD002458

DECCA 421093-2

14.A大调第一号弦乐五重奏,作品18

CD001905

VIRGIN 72435-45168-2

15.D小调第一号钢琴三重奏,作品49 (1839)

RCA 7768-2-RG

16.降B大调第一号大提琴奏鸣曲,作品45 (1838)

CD001720

RCA 09026-62553-2

17.D大调第二号大提琴奏鸣曲,作品58 (1843)

CD001720

MERCURY 434377-2

18.降E大调单簧管奏鸣曲

CD000913

SONY SK 64302




钢琴独奏:
19.无言歌八册49曲

CD003236

DG 423931-2



歌曲:
20.乘着歌声的翅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3 00: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1945年2月3日
二战期间美国军队从日本人手里夺回马尼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3 00: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1932年2月2日
南京政府密令海空军不准配合十九路军对日作战


图:中国空军积极备战,但没有命令,飞机不能起飞
  1932年2月2日,国民政府下令不准海军、空军配合第十九路军作战,密令海军:“日海军司令来函:‘此次行动,并非交战,如中国海军不攻击日舰,日舰亦不攻击中国军舰,以维友谊。’凡我舰队,应守镇静。”因此,日军运输舰搁浅于白龙港3日之久, 中国海军不去轰击,以“维持友谊”。当第十九路军与日军血战时,海军部次长李世甲竟与日军司令野村同坐汽车参观各处战壕,万目睽睽,毫无忌惮。
  2月5日,何应钦以特急电,令蒋光鼐、蔡延锴:原配属第十九路军之航空队,“除对日机加以抵抗外,即对日海军决不抛掷炸弹!” 2月12日,何应钦又严令第十九路 军:“如日兵舰或军队未向我攻击时,不许发弹射击,避免南市糜烂为要。”这样,长江口和黄埔江内的日本海军舰只即可任意行动,日机可在战地自由飞翔,以支援其他地面陆军作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3 00: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1899年2月3日——作家、戏剧家老舍出生,   

   老舍(1899.2.3-1966.8.24),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老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时候。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他笔名还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
   1918年老舍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1924年夏,赴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华语教员,并从事文学创作。1926年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在《小说月报》17卷第7号上连载时,署名为“舒庆春”。但自第8号起连载上的署名改为“老舍”,直一小说全部载完。这标志着老舍文学创作道路的开端。接着,又发表了《赵子曰》、《二马》,从而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1929年,老舍取道新加坡回国。在新加坡写了中篇小说《小坡的生日》,这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描写了生活在新加坡的华侨少年与各被压迫民族的小伙伴一起,反对强权奴役的故事,体现了团结奋斗、强国救民的思想境界。
   1930-1936年,老舍先后在山东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此间,他看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日本帝国主义的肆意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行径,创作了长篇小说《大明湖》,为济南人民以及所有蒙受侵略之苦的祖国人民抒发愤慨。在这部小说里,他第一次描写了共产党人的形象。此后四年,他先后创作了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还出版了包括《黑白李》、《微神》等15部短篇小说在内的短篇小说集《赶集》以及幽默诗文集《老舍幽默诗文集》。1936年老舍辞职,从事专业写作。在青岛工作和生活的这段时期,是他一生中创作的旺盛期之一。他先后编了两个短篇集《樱海集》、《蛤藻集》,收入中短篇小说17篇。创作了《选民》(后改题为《文博士》)、《我这一辈子》、《老牛破车》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长篇杰作《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是以北平(今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从祥子力图通过个人奋斗摆脱悲惨生活命运,最后失败以至于坠落的故事,告诫人们,城市贫农要翻身做主人,单靠个人奋斗是不行的。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老舍别妻抛子,只身前往武汉,投入到文艺界的抗日洪流之中。在1938年成立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中,老舍担任负责人――总务部主任。之后,又转到重庆,“文协”在艰难困苦中顽强坚持七年时间,直到抗日战争取得彻底胜利。老舍以满腔热情和耐心细致的工作,团结各个方面的文艺家,共同致力于推动抗战的文艺活动。并以笔为武器,进行多种文艺形式的创作。长诗《剑北篇》用大鼓体写成,《王家镇》、《忠烈图》用京剧形式写成,《残雾》、《归去来兮》、《面子问题》用话剧形式写成。先后出版了短篇集《火车集》、《贫血集》,长篇小说《火葬》,完成了长篇巨著《四世同堂》的前两部《偷生》和《惶惑》。同时,还撰写了大量杂文、散文、诗歌。
    抗战胜利后,1946年,老舍和曹禺作为我国民间第一批文化人应邀赴美国访问和讲学。在美国,做了多次公开演讲,为增强大洋彼岸的人们了解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学,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并在此写成《四世同堂》第三部《饥荒》和另一部长篇小说《鼓书艺人》。还协助美国友人翻译他的一些作品。《四世同堂》是老舍完成的规模最宏大的作品,约一百万字。以北平一叫“小羊圈”胡同里多种人物,特别是以祁家祖孙四代为中心,展开错综复杂的画面与情节的描写,表现了沦陷区人民的苦难经历,以及他们在幻想破灭后,终于觉醒,坚决抗战的过程。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和汉奸的无耻,也写出了知识分子的善良、懦弱和苦闷,以及下层市民坚强不屈的意志和决心。包含着老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留下了一座伟岸的纪念碑。
   1949年10月,老舍回到祖国。创作话剧《方珍珠》。1951年,又创作了歌颂人民政府为普通市民办实事的《龙须沟》。该剧上演后,老舍获得了北京市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之后,他还创作了歌剧《消灭细菌》、《大家评理》,话剧《生日》、《春华秋实》等。
   建国后,老舍政治热情十分高涨,他先后担任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市文联主席,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全国文联主席团成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第一、二届人大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主席团成员,全国政协三届会议常务委员等职。自1950年至1955年,老舍创作了大量的话剧、京剧、儿童剧。其中话剧《茶馆》把老舍的话剧艺术推向了高峰,成为我国戏剧艺术殿堂的一颗璀璨明珠。
   1961年至1962年,老舍创作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遗憾的是未完成,就被迫停笔。
   文革中,同许多老一辈爱国文艺家一样,老舍遭到了恶毒攻击和迫害。1966年,他被逼无奈,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享年67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3 00: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1901年2月3日逝世——福泽谕吉,日本思想家(生于1835年)

福泽谕吉1835年1月10日 - 1901年2月3日),日本明治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及教育家,东京学士会院的首任院长。他作为日本着名私立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的创立者,被列为明治六大教育家之一。他的肖像被印在日本银行券D号1万日元(最大面额,1984年-2004年)和E号1万日元(2004年始用)的纸币正面。

生平
福泽谕吉生于大坂堂岛,是当时的丰前国中津藩藏屋敷的下等武士福泽百助的次子。由于他出生的当晚,作为儒学家的父亲刚刚获得《上谕条例》(记录清朝乾隆帝时期的法令的著作),因此给他取名为“谕吉”。谕吉的父亲既从事管理与大坂的商人的贷款业务,也是一位通晓儒学的学者。但是由于身份卑微,在等级制度森严的中津藩一直未能有所建树,终生不得志而溘然逝世。因此,谕吉在日后说“门阀登记制度是父亲的敌人”,他本人对封建制度也开始产生怀疑。

谕吉在1岁6个月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回到中津(现在的大分县)。他与他的兄弟或者当时的普通武士家子弟不同,并没有忠孝仁义的观念,也不敬神佛。他起初也非常厌倦读书,到了14、5岁的时候,由于周边环境的压力,他才开始学习。不久,他的能力就逐渐积累,渐渐地开始阅读各种汉文书籍。

1854年(安政元年),19岁的谕吉前往长崎,学习兰学。作为他人生的转机便是这时。由于佩里侵日,日本国内对火炮战术的需求高涨。为了学习荷兰的火炮技术,必须要有通晓荷兰语的人才。于是谕吉的兄长便建议谕吉学习荷兰语。谕吉此后开始拜访长崎的火炮专家山本物次郎,在荷兰语翻译的指导下开始学习荷兰语。

次年1855年,介绍谕吉认识山本的奥平一岐与谕吉不和,便通知谕吉返回中津。但是,从离开中津那时便不打算再回去的谕吉却自行经过大坂前往江户(现东京)。他到大坂后,便去投靠与父亲同在中津藩藏屋敷工作的兄长。兄长劝阻他前往江户,并说服谕吉前往大坂学习兰学。于是谕吉便来到了绪方洪庵的适塾。这中间,因为患伤寒,曾暂时回到中津休养。

1856年,谕吉再次前往大坂求学。同年,由于兄长去世,他成为福泽家的户主。但是,他仍然没有放弃求学,变卖了父亲的藏书和部分家产后,还清了债务,虽然除了母亲以外的亲戚都表示反对,但是谕吉还是毅然前往大坂。由于他无力支付学费,便从奥平一岐处借来便偷偷抄写的建设工程学的教科书(C.M.H.Pel,Handleiding tot de Kennis der Versterkingskunst,Hertogenbosch 1852),并以翻译该书的名义作为绪方的食客而学习。1857年,谕吉成为适塾的塾长。他在塾中研读抄写荷兰语的原著,并根据书中的理论进行化学实验等。但是由于他害怕见到血,从来没有做过放血或者解剖手术。虽然适塾主要是教授医学,但是谕吉对荷兰语的学习超过了对医学的兴趣。

1858年,谕吉为了担任在江户的中津藩官邸内设立的兰学塾的讲师,便和吉川正雄(当时名为冈本周吉,后改名古川节藏)结伴前往江户。当时住在筑地铁炮洲的奥平家的中屋敷,在那里教授兰学。这个小规模的兰学塾后来成为了庆应义塾的前身,因此这一年便被定为庆应义塾大学的创立时间。

1859年,谕吉前往横滨。当时,根据日美修好通商条约,横滨成为外国人的居留地。但是当地全用英语,学习了荷兰语的谕吉连招牌的文字都看不懂。从此他痛感学习英语的必要,便开始通过字典等自学英语。

同年冬,为了交换《日美修好通商条约》的批准文本,日本使团要乘坐美国的军舰Powhatan号赴美国,日本决定派遣咸临丸作为护卫舰。谕吉作为咸临丸的军官木村摄津守的助手,在1860年(万延元年)前往美国。当时咸临丸的指挥官是胜海舟。之后,福泽也以在首次看到蒸汽船仅仅7年后就乘坐完全由日本人操纵的军舰横渡太平洋而感到自豪。

虽然谕吉已经在书上了解了很多美国的事物,但是还是受到了文化差异的震撼。例如他在书中写道,在日本,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德川家康的子孙的近况,但是美国人几乎没有人了解乔治·华盛顿的后代们的生活。(事实上,华盛顿并没有留下后裔) 谕吉还和同行的翻译中滨万次郎一起购买了韦伯辞典的盗版书带回国内,成为日后研究的帮助。

回国后,他仍然在铁炮洲教授课程。但是此时他决定放弃荷兰语,专教英语,把兰学塾改变成英学塾。同时也受雇于幕府,从事政府公文的翻译。据说当时他对于不能理解的英文部分,还需要参考荷兰语的译本进行翻译。回国的当年,福泽还将在美国购买的汉语和英文对译本词汇集《华英通语》加入日语译文,作为《增订华英通语》出版[1]。这是福泽谕吉最早出版的书籍。在书中,福泽将表示V的发音的假名“ウ”上面加上浊音符号变成“ヴ”,这成为后来日本通行的标注方法。

在同年冬天,日本派遣以竹内下野守为正使的使节团出使欧洲各国,福泽谕吉也随之同行。当时也用幕府发给的津贴费买了许多英文书籍带回日本。他在欧洲对于土地买卖等制度也感受到了文化的差异,并对于许多在书本上无法看到的事物进行调查。例如欧洲人习以为常但日本人前所未闻的医院、银行、邮政法、征兵令、选举、议会等。

通过这几次参加海外使团的经历,福泽痛感在日本普及西学的重要。回国后,他写作了《西洋事情》等书,开始了对西学的启蒙活动。当时,他曾作为官员提倡幕府机构的改革,但在1868年(庆应4年)后,便将兰学塾改名为“庆应义塾”,专心从事教育活动。

在明治维新后,福泽继续大力提倡普及西学。并针对日益高涨的国会设立运动,提出创立英国流的不成文宪法的论调。他在1881年(明治14年)的政变后与政府要人绝交,在1882年创办日报《时事新报》,遵循不偏不倚的立场,引导社会舆论。1898年因为脑出血而病倒,之后虽然一度康复,但在1901年(明治34年)复发,溘然长逝。在葬礼上,遗属遵从福泽的遗志,婉拒了各方的献花,但是唯独默然收下了福泽的盟友大隈重信送来的丧礼。

由于福泽生前居住在庆应义塾的校区内,因此现在在他去世时所在的庆应义塾大学三田校区内设有石碑。戒名是“大观院独立自尊居士”[2],墓地在麻布山善福寺。每年2月3日(福泽谕吉的忌日)被称为雪池忌,校长会带领众多师生前往扫墓。

福泽由于是1万日元的正面人物而在日本家喻户晓。有时候人们也将1万日元直接叫做“福泽谕吉”或者“谕吉”。也因此,有人在数1万元纸币的张数时,会以1人、2人的人数来计数。

福泽也是将会计学的基础“复式记账法”介绍给日本的第一人。“借方”、“贷方”的用语也是福泽首先翻译的。

首先将近代保险制度介绍给日本的也是福泽谕吉。他在《西洋旅案内》(中译:西洋旅游介绍)中介绍了人寿保险、火灾保险和损害保险等三种保险制度。


思想
福泽谕吉主要的思想特征是反对封建社会的身份制度。他激烈地抨击封建时代的专制压抑。此外,他也吸收了西方的社会契约论,提出要使国民和政府的力量相对均衡。这种均衡说体现了福泽独特的政治理念,反映出他并非完全照搬西方的政治学说。此外,福泽在其著作《劝学篇》中强调“一人之自由独立关系到国家之自由独立”。而要达到个人的自由独立,就必须要具备数学、地理、物理、历史等等现代科学知识。福泽的代表性语言就是“独立自尊”,这也成为了他死后的戒名。


脱亚论
主条目:脱亚论
福泽谕吉终其一生都致力于在日本弘扬西方文明,介绍西方政治制度以及相应的价值观。他在《时事新报》发表了著名的短文《脱亚论》,积极地提倡在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应该放弃中华思想和儒教的精神,而吸收学习西洋文明。基于优胜劣汰的思想,他认定东方文明必定失败,因此他呼吁与东亚邻国绝交,避免日本被西方视为与邻国同样的“野蛮”之地。他对当时的东亚其他国家采取蔑视的态度,比如将中日甲午战争描述为一场“文野(文明与野蛮)之战”;认为李氏朝鲜、清朝是“恶友”。故而《脱亚论》又被认为是日本思想界对亚洲的“绝交书”;日后日本扶植之中国政治傀儡孙中山则提出类似更早于《大东亚共荣圈》主张,修补《脱亚论》日与亚洲关系。

福泽谕吉对于西洋文明并非没有取舍。可以说在其自由主义的表象之下,始终贯彻不移的是他的民族主义思想。在他的思想中隐含着日本日后军国主义思想的萌芽。


主要著作
西洋事情
劝学篇
日々のをしへ
文明论的概略
通俗民权论
通俗国权论
民情一新
时事小言
福翁自传
福翁百话
痩我慢之说
丁丑公论

中文译
《劝学篇》 群力译,商务印书馆,首次出版年月:1958年,印刷年月:1996年,ISBN 7100020530
《文明论概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北京编译社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6月北京第3次印刷;1995年3月北京第6次印刷,ISBN 7100013038
《福泽谕吉与文明论概略/人之初名著导读丛书》 鲍成学 刘在平 编著,2001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ISBN 7500755996
《福泽谕吉自传》 马斌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ISBN 7100014220
《福翁百话:福泽谕吉随笔集》 唐云译;张新华译;蔡院森译;侯侠译,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3年,ISBN 7542605860
《福泽谕吉教育论著选/外国教育名著丛书》 王桂主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ISBN 7107174630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3 00: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1937年2月2日
王以哲被杀,东北军分裂


东北军将领王以哲
  1937年2月2日晨,东北军军官孙铭九、应德田、苗剑秋等发动事变,枪杀了东北军主和将领王以哲,他们因王以哲主张和扣压张学良的蒋介石讲和而心怀不满。何柱国、丁学忠等因事先避入杨虎城公馆,幸免。周恩来闻讯后,严厉批评杀王的错误,并和刘鼎等到王以哲家吊唁;随后,到新城和杨虎城商议。
  3日,驻防渭南前线的东北军得知王以哲被杀, 立即向西安开拔,声称要杀孙铭九等,为王以哲将军报仇,周恩来派刘澜波到渭南说明情况,劝以大局为重,维护东北军团结。
   因东北军西撤,4日,国民党中央军开进渭南。 西安局势紧张。周恩来决定将博古、叶剑英、李克农等大部同志撤到三原红军驻地,他本人留在西安城内。
  6日, 杨虎城率部离开西安,撤往三原。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从西安向分州撤退,同日,东北军第一0六师师长沈达、 骑兵师师长谭自新等致电国民党,向蒋介石投降。东北军高级将领纷纷要求东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3 00: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1918年2月3日——《纽约时报》开始在全美发行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是一份在美国纽约出版的报纸,在全世界发行,有相当的影响力。它有时也被戏称为“灰色女士”(The Gray Lady)或简称为“时报”(The Times)。它最初的名字是“纽约每日时报”(The New-York Daily Times),创始人是亨利 J 雷蒙德和乔治 琼斯。他们当时打算发行一份比较严肃的报纸,来打破当时在纽约盛行的花花绿绿的新闻报道方式。在1851年9月18日它的首刊中该报写到:“今天我们发行纽约每日时报的首刊,我们打算在今后无限期内每天早晨(周日除外)发行一刊。”

  许多年后该报也在周日发行。今天周日版是纽约时报每周篇幅最大的一版,除新闻报道外其中还包括许多专栏如食品、旅游、艺术和其它文化专题。

  在新闻报道方面纽约时报将自己看做是一份“报纸记录”,这个政策的结果是除纽约当地的新闻外纽约时报很少首先报道一个事件。而假如它真的首先报道一个事件的话,那么这个报道的可靠性是非常高的,因此往往被世界上其它报纸和新闻社直接作为新闻来源。在美国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内都提供一份纽约时报索引,其内涵是纽约时报对时事的报导文章。

  1896年阿道夫·奥克斯收购了濒于破产的时报,奥克斯在接办《纽约时报》时就确定了时报的新闻报道原则:“力求真实,无畏无惧,不偏不倚,并不分党派、地域或任何特殊利益。”

  他大胆地增刊扩版,在新闻报道上不惜投资,大量增加在当时颇为稀有的国际新闻内容。短短四五年,《纽约时报》的销售量就超过了10万份大关。在他的领导下《纽约时报》获得了国际性的认可和声誉。1897年他提出了《纽约时报》的格言:“所有值得印刷的新闻”。这个格言被公认为对“黄色新闻界”的挑战。1935年奥克斯去世后,其女婿索尔兹伯格接过时报发行人的大印。索尔兹伯格领导时报度过了经济大萧条的危机和二战的艰苦岁月,在他任内20多年,时报的新闻采访范围进一步扩大,广告收入翻了一倍,技术设备得到极大的更新。

  《纽约时报》第四代发行人是索尔兹伯格的独子,人称彭区的阿瑟·奥茨·索尔兹伯格,他励精图治,选拔麦森、罗森索等优秀编辑、经营人才,引进先进技术,开拓多元化经营。彭区在任30年,时报走出了濒临崩溃的困境,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1963年时报的总收入为1亿美元,到1991年,时报总公司的收入已达17亿美元,在这一过程中,《纽约时报》也完成了由家族式经营向市场式经营的转型。

  1992年,经过多年培养后,彭区将时报发行人大印传给儿子,这便是《纽约时报》今天的掌门人——小阿瑟·奥茨·索尔兹伯格。小阿瑟比父辈更追逐利润,他试图促成《纽约时报》平民化,使各种人群都能够接受,因此涉及“煽情新闻”,使得《时报》一度失去公众的信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3 00:03:40 | 显示全部楼层
1894年2月3日出生——诺曼·洛克威尔,美国在20世纪早期的重要画家。(逝于1978年)

诺曼·洛克威尔(Norman Rockwell,1894年2月3日-1978年11月8日)是美国在20世纪早期的重要画家,作品横跨商业宣传与爱国宣传领域。他一生中的绘画作品大都经由周六晚报刊出,其中最知名的系列作品是在1940年代和1950年代出现的。如四大自由与女子铆钉工。

生平

1894年到1942年
诺曼出生于纽约市,16岁,读高中时,转学到Chase Art school。并进入国家设计学院就读,随后转入纽约艺术学生联盟中受到Thomas Fogarty和Geroge Bridgman的教导。他早期曾为圣尼可拉斯杂志(St. Nicholas Magazine)画过商业绘画作品;以及美国童军协会的刊物《童军的一天》长期插画,还有其他青少年出版物。

他第一份比较重要的工作是在1912年,为作家C.H. Claudy的书《Tell Me Why: Stories about Mother Nature》做全书的插画,这也是他第一份书本插画的工作。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诺曼加入了美国海军,起初军医因他体重过轻而拒绝他参军(他离标准体重差了8磅),后来他花了一晚狂吃香蕉、甜甜圈和大量饮料之后,体重总算过关,然而他在海军中被分到的工作却是军中画家,与体力劳动没有关系。

诺曼在21岁时搬到了纽约州的纽洛雪镇(New Rochelle),并开始有了自己的工作室(与一位卡通画家Clyde Forsythe合租),他的室友当时正好在为周六晚报工作,并顺带引荐诺曼在1916年,开始为周六晚报画封面。1916年5月20日,是他第一幅作品《Boy with Baby Carriage》被刊出的日期。同年他娶了艾琳·欧康诺(Irene O'Connor)为妻,1930年,他与艾琳离婚,并很快的与小学教师玛莉·芭丝桃(Mary Barstow)结婚,生了三个孩子,分别是贾维斯Jarvis,汤玛斯Thomas和彼得Peter。1939年,诺曼举家搬迁到佛蒙特州的阿灵顿镇Arlington。生活趋于稳定,并以阿灵顿镇为灵感来源,画出了许多美国小镇生活的主题画。


1943年到1963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诺曼在七个月内完成了《四大自由》的系列画作,体重也下降了15磅,此系列画作是根据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全球人权演说:“人有四种自由,分别是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而画,在1943年由周六晚报出版,美国财政部随后在16个城市中举行原画作的巡回展,以推销美国战争公债(War Bonds)。同年,诺曼的画室起火,损失了不少画作和财产。

1953年,诺曼的妻子玛莉骤逝,诺曼因过度伤心而暂停绘画,并开始与儿子Thomas一起撰写自己的传记,此书在1960年出版,周六晚报并以一共8本精选集的方式陆续推出,第一本的封面就使用了诺曼广为人知的三人自画像(Triple Self Portrait)图片。

1961年,诺曼再婚,第三任妻子是退休的小学教师莫莉·庞得森(Molly Punderson)。1963年,他正式辞去在周六晚报的工作(总计划了321幅周六晚报的封面)


1964年到1978年
1964年开始,他为Look杂志的公民权、贫穷、太空探险等主题自由绘画。也开始替著名人士画肖像,如美国总统艾森豪,甘乃迪,詹森,还有其他世界知名人士如埃及总统纳瑟和印度总理尼赫鲁。

诺曼长年以来倍受广告公司欢迎,因他的画作带有直接的观点,并充满了有趣的细节。他曾为知名小说《汤姆历险记》在内的四十本书画过插图,并定期为美国童军的年历提供插画(1925年到1976年),其中最知名的《四季》画作被出版商Brown & Bigelow以各种纪念品方式,如书签、目录、海报、邮票、扑克牌和真人玩偶等长销了17年(自1947年开始),一直到诺曼的晚年,他开始创作比较严肃的主题画作(如种族与人权等)之后,才渐渐的脱离了商业插画家的头衔。

目前在美国麻州的史塔桥市保管有诺曼的574幅原作,并于1969年成立有诺曼·洛克威尔博物馆,他的画室也在每年的5到10月间对外开放,1977年诺曼以“显著的描绘国家人物风土”为名,获得了总统自由奖章(Presidential Medal of Freedom),这是美国公民的最高荣誉。隔年他以84岁的高龄过世。


关于诺曼画作的评论
诺曼是一位相当多产的画家,仅管他曾因画室失火而失去了在1943年之前的大部分原画,今日印有诺曼画作的老杂志拍卖价一本可达上百美元。

诺曼大部分的画作都有点过于甜美、乐观,特别是为周六晚报封面所画的作品,更加深了“理想美国世界”的印象。因此在许多当代艺术家眼中,诺曼的画作被视为矫揉造作而且仅有物质表面的。在许多艺术评论中,都仅称诺曼为插画家、并非艺术家或是画家。仅管诺曼对此不以为意,他也比较喜欢称自己为插画家,但有些诺曼的画作确实深入人心,充满力量的打动了观者的看法,如《我们共视的难题》(The Problem We All Live With)(图片)以废除入学的种族岐视为主要题材,画出了一个非裔小女孩被白人联邦警察保护去上学,经过了一个有种族岐视者标语的涂鸦和被砸碎的番茄。这幅作品也许不适合放在杂志封面,但却是诺曼今日最经典的作品之一。

诺曼将美国传统价值观在整个1900年代的转变用细腻的画笔一一纪录下来,使他成为了一位相当特殊的美国画家,这也是今日他仍有许多爱好者的原因。


主要画作
《禁止游泳》(No Swimming;1921年)
这一幅画作诺曼后来又画出了有趣的老年版
《四大自由》(The Four Freedoms;1943年)
《去与回》(Going and Coming;1947年)
《六局下半》(Bottom of the Sixth;1949年)
《对镜女孩》(Girl at Mirror;1954年)
《结婚证书》(The Marriage License;1955年)
《三人自画像》(Triple Self-Portrait;1960年)
《金律》(Golden Rule;1961年)
《我们共视的难题》(The Problem We All Live With;1964年)
《邻家来的新孩子》(New Kids in the Neighborhood;1967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3 00: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1923年2月2日
英国军队撤出,爱尔兰26个郡成立“自由邦


爱尔兰共和军和新芬党领袖进入唐宁10号谈判
  1923年2月2日,成千上万的英国军人撤出爱尔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爱尔兰要求独立的呼声日益高涨。英国被迫在1921年12月同爱尔兰签定条约,允许爱尔兰南部26个郡成立“自由邦”,享有自治权。

群众在等待谈判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3 00:04:28 | 显示全部楼层
1988年2月日——我国与乌拉圭建交

乌拉圭东岸共和国(The Oriental Republic of Uruguay)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由宽度相等的五道白色宽条和四道蓝色宽条相间相连构成,旗面左上角为白色正方形,内有一轮“五月的太阳”。乌拉圭历史上曾同阿根廷组成一个国家,所以两国国旗都有蓝、白色和“五月的太阳”;九道宽条代表当时组成共和国的九个政治区域;太阳放射八道直线和八道波状光芒,它象征国家的独立。

国徽:呈椭圆形。椭圆面上有四组图案;左上角为一副天平,象征正义;右上角为多岩石的要塞,象征首都蒙得维的亚;左下角为奔驰的骏马,象征自由;右下角为一头牛,象征财富和畜牧业。椭圆形两侧以橄榄枝和月桂枝装饰,象征和平与胜利;上端是“五月的太阳”。

独立日:8月25日(1825年)

国庆日:8月25日(1825年)

自然地理:全境面积176215平方公里。位于南美洲东南部,拉普拉塔河东岸,北同巴西接壤,西与阿根廷交界,东南濒临大西洋。海岸线长约600公里。境内地势大部分平坦,南部是起伏的平原;北部和东部有少数低山分布;西南部土地肥沃;东南部多斜坡草地。大库奇利亚山脉由南向东北延伸至巴西边境,海拔450—600米。乌拉圭河为乌与阿根廷的界河。内格罗河发源于巴西高原,流经国境中部,注入乌拉圭河,全长800多公里。位于内格罗河上的内罗格水库,是南美最大的人工湖之一(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属温带气候,乌拉圭以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安定的社会环境,被誉为“南美瑞士”;又因其形似宝石而又盛产紫晶石,被誉为“钻石之国”。

人口:317.35万(1996年)。其中白人占90%,印欧混血种人占8%。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60%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首都:蒙得维的亚(Montevideo)

历史:早期的乌拉圭河东岸地区居住着查鲁亚印第安人。1516年初被西班牙探险队发现。1680年后一直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争夺的对象。1726年,西班牙殖民者建立蒙得维的亚,乌拉圭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1776年西班牙将该地区并入拉普拉塔总督辖区。1811年民族英雄何塞·阿蒂加斯领导人民进行独立战争,并于1815年控制了全境。1816年葡萄牙再次入侵,并于1821年7月将乌并入巴西。1825年8月25日,胡安·安东尼奥·拉瓦列哈等一批爱国者收复了蒙得维的亚城,宣告乌拉圭独立,并将8月25日定为国庆日。20世纪上半叶,乌经济稳定、社会安宁。1973年发生军事政变。1828年8月27日巴西和阿根廷签订蒙得维的亚和约,承认乌拉圭独立。1984年7月,军政府决定还政于民。由于它位于乌拉圭河的东岸,故国名定为乌拉圭东岸共和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3 00: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1990年2月2日
南非总统德克勒克宣布解除对非国大长达30年的禁令

南非总统德克勒克和非国大主席曼德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3 00: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1862年2月3日逝世——毕奥,法国物理学家

毕奥(Jean-Baptiste Biot, 1774-1862) 和Felix Savart (1792-1841) 推导出一小段载电导线产生的磁效应公式。

毕奥-萨伐尔定律

Biot-Savart law

  稳恒电流激发磁场的基本规律。真空中,稳恒电流元矢量Idl在空间一点P所引起的磁感应强度dB为




式中dl为载流导线上的线元,dl沿着其中电流的方向,r为电流元到P点的矢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3 00: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1913年2月2日
世界最大的火车站--纽约中央火车站启用


纽约中央火车站
1913年2月2日,世界最大的火车站--纽约中央火车站
开始启用。它的门厅给人深刻的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3 00: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1993年2月3日逝世——中共天津市委书记谭绍文逝世

谭绍文同志,1928年7月4日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邮电小职员的家庭,自幼家境清贫,饱尝了旧社会的艰辛。1936年至1948年,先后在四川新津、成都的小学和中学读书。1948年至1952年相继在成都铭贤学院纺织工程系、西北工学院纺织工程系学习。在学生时代,他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立志报效祖国。

1952年9月,谭绍文同志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天津国营第三棉纺织厂担任技术员。1953年至1958年,在天津纺织工业学校机织科任教师、副主任。195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5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至1966年在河北纺织工学院任教务处副处长。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勤奋工作,在学院的教学和科研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文化大革命”初期受冲击,下放劳动。恢复工作后,任天津纺织工学院教务处处长、党委常委。1978年至1981年任副院长、党委副书记、院长。其间在中央党校学习一年。他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为迅速恢复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为加强学院基础性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81年8月至1982年5月,先后任天津市文教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主任。

谭绍文同志,1982年5月任中共天津市委常委、秘书长。1983年3月至1989年9月任市委副书记。1988年5月任市政协主席。在此期间,主管教育、科技、统战、宣传等战线的工作。

1989年9月,谭绍文同志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天津警备区党委第一书记。他在主持市委工作中,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发挥天津优势;按照中央的部署,坚持以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重视开发区、保税区、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大力推进全市的对外开放;注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保持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他注重调查研究,经常深入工厂、农村、学校、街道,了解情况,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1993年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天津市委书记谭绍文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天津逝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4 14:36 , Processed in 0.38487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