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835|回复: 16

[原创其它♡] 问答  创意思考类-为什么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是25度左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1 11: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科学家发现,25℃的环境最适宜人类生活。在这个温度下,人体没有冷热感,身体内的毛细血管舒张平衡,感觉非常舒适。夏季,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比25℃稍高,是26~28℃。当气温开始上升,直到超过32℃后,人体开始发热、情绪产生波动。这个时候就需要采取一些措施,调节体温。

但是据有关医学保健方面的测试资料表明,当人的正常体温为37℃时,人体皮肤表面的温度约为33℃左右,那就有问题了,为什么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是25度左右,而不是33度左右?

本人已经想到了一个合理的解释,大伙还有什么解释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 11:2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据生理学家研究,室内温度过高时,会影响人的体温调节功能,由于散热不良而引起体温升高、血管舒张、脉搏加快、心率加速。冬季,如果室内温度经常保持在25℃以上,人就会神疲力乏、头晕脑涨、思维迟钝、记忆力差。同时,由于室内外温差悬殊,人体难以适应,容易患伤风感冒。如果室内温度过低,则会使人体代谢功能下降,脉搏、呼吸减慢,皮下血管收缩,皮肤过度紧张,呼吸道粘膜的抵抗力减弱,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因此,科学家们把人对“冷耐受”的下限温度和“热耐受”的上限温度,分别定为11℃和32℃。

在注意室内温度调节的同时,还应注意室内的湿度。夏天,室内湿度过大时,会抑制人体散热,使人感到十分闷热、烦躁。冬天,室内湿度大时,则会加速热传导,使人觉得阴冷、抑郁。室内湿度过低时,因上呼吸道粘膜的水分大量散失,人会感到口干、舌燥,甚至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和鼻出血等,并易患感冒。所以,专家们研究认为,相对湿度上限值不应超过80%,下限值不应低于30%。

然而,人的体感并不单纯受气温或气湿两种因素的影响,而是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实验测定,最宜人的室内温湿度是:冬天温度为18至25℃,湿度为30%至80%;夏天温度为23至28℃,湿度为30%至60%。在此范围内感到舒适的人占95%以上。在装有空调的室内,室温为19至24℃,湿度为40%至50%时,人会感到最舒适。如果考虑到温、湿度对人思维活动的影响,最适宜的室温度应是18℃,湿度应是40%至60%,此时,人的精神状态好,思维最敏捷,工作效率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 11: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人的正常体温为37℃时,人体皮肤表面的温度约为33℃左右,当室内温度高于33℃时就会有热的感觉,而低于33℃时则会有凉的感觉。然而,当环境条件为温度25℃,相对湿度50%,气流速度0.15米/秒时,人体处于最正常最理想的热平衡状态,也就是说,感觉最为舒适,反应最为良好。

所以我认为除了温度条件,湿度与空气流通情况也会影响人体对温度的感觉,湿度及空气流通会影响人体散热,散热与体内产热不平衡,人体就感觉不舒服。在南方,相对湿度很高,即使温度不很高,也会使人感觉不爽。因此,在高温低湿的沙漠与同样温度但高湿度的南方比,可能在沙漠会舒服些(要避免日光直射脱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 11:58:07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家发现,25℃的环境最适宜人类生活。在这个温度下,人体没有冷热感,身体内的毛细血管舒张平衡,感觉非常舒适。夏季,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比25℃稍高,是26~28℃。当气温开始上升,直到超过32℃后,人体开始发热、情绪产生波动。这个时候就需要采取一些措施,调节体温。

除了温度,湿度也很重要,当湿度大于95%,人体感觉非常闷热,体表排汗受阻,散热不佳,皮肤感觉潮湿黏糊,同时呼吸困难,导致人不得不张嘴喘气。同时心情也开始变得烦闷。当然,湿度太低也不好,过于干燥的环境容易引起皮肤脱皮。最适宜人类生活的湿度是45%~6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 11:5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古代,风水师们非常重视住宅的朝向和日照,常常追求向阳府第,而嘱人莫住背阴之宅。风水书中说:何知人家有福份,三阳开泰直射中、何知人家得长寿,迎天沐日无忧愁。还强调山墙应如何如何,院墙应如何如何等,这些除了急取好的住宅日照,改善住房的卫生条件外,还对保持住宅的气温有极大关系,居室中气温过高或过低都将导致不良的后果。

    住宅的小气侯要能保证居住者机体温热的大致平衡,不使体温调节机能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能有良好的温热感觉、正常的工作效率和休息睡眠,保持温热平衡或体温调节机能状态正常,是指在住宅内,人们正常衣着,安静或中度劳动的情况下,机体的产热量、体温、皮肤温度、皮肤发汗量、散热量、温热感觉以及其它的有关生理指标(呼吸、脉博等)的变化范围不超过正常的限度。因此住宅小气候的各个因素都必须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在时间上的空间上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一般情况下,人在居室内在时间较辅助用房内为长,故应以保证居室的微气候适宜为主,适当考虑辅室。通常认为在住宅中舒适的保证率达65-70%者为适宜的临界标准,保证率达80-90%者作为最适标准。

    通过实验和理论和推算,夏季室内的适宜温度为21-32℃,最适范围为24-26℃;冬季室温为19-24℃最为舒适。如果采用18-20℃,湿度为60%,房间也是舒适的,这样的温度相当于冬季妇女在室内换衣服时,不致于感到冷的界限。目前,世界气候整个变得温暖起来,人们的住宅温度感也开始要求高温了。如在起居室和卧室和卧室要求22-23℃,餐厅要求20-22℃,厨房因有热源和要活动,总希望温度保持在20℃左右等等。

    夏季室内微气候受太阳辐射,围护结构隔热性能和室内通风情况等影响较大。因而主要以选择适宜的住宅内部设计和主要房间的合理朝向,创造穿堂风,加强绿化、遮阳、围护结构的隔热作用,必要和有条件时可设置机械通风和空调等,来保证夏季居室具有适宜的温度。冬季室内微气候主要受室外气温、围护结构传热性能、门窗漏风量和采暖条件的影响,为保证科季室内的温度,一般是采用较厚且保温较好的围护结构,密闭的门窗,以及采暖设备和空调等。

    保证室内温度的适宜,最基本和经济的方案是采用合适的建筑围护结构。建筑物的围护结构是指外墙壁、屋顶、地板和门窗。为使居室利于防寒防暑,围护结构的建筑材料应尽可能选择导热系数小的建筑材料(导热系数小于0.25的建筑材料为保温材料),建筑材料导热系数越小,导热性就越差,热阻就越大,则越有利于建筑物的保温的隔热。但这些材料往往是些松软的物质,不能起结构支撑作用,所以往往把它们在或附在建筑围护结构层中,形成一种保温隔热结构构造方式,起到了承重和保温隔热的双重作用。一般说来,这种保温隔热结构的导热系数小于1.5时,便认为其会满足要求。在夏季炎热地区,通常采用空斗墙和屋顶架空空气层的方法来达到隔热的目的。封闭在围护结构内的空气层是一个较好的隔热层,它可产生一定的隔热作用。

    除了室温以外,人体对建筑材料的触感温度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冷天,我们的皮肤若接触,到浴室里冰冷的瓷砖,身体会觉得发噤,产生一种畏缩的感觉。人们对冷热的感觉,在很大程度上被皮肤的温度所左右。在住宅中,皮肤经常直接接触的地方很多,这些地方使用什么材料,才不致于在冷的时候使人感到不适是要认真对待的。有人以实际测量了在脚掌和地面装修材料之间温度下降的情况,当地面温度为20℃时,如果是木地板,则脚掌温度下降1℃。由于材料不同,温度下降的程度也不同。从实验结果和日常生活经验得知,当地面为木地板,表面具有17-18℃的温度时,才能使人感到舒适。换句话说,脚掌的瞬时下降温度如能在1℃以内,则对人才是适宜的。因此,在住宅中人的皮肤经常触及的地方,应选择那些体感好的材料。也正因如此,在种种建筑材料充斥市场的现代,人们仍喜欢用木材来做家具、地板、墙裙、楼梯、门窗等。

    风水学之中对水是非常重视的,前有婉转河流或宅前修一池塘,均被认为是吉利之宅。近水的住宅除了有灌溉、饮用、排污之利外,还可使住宅微气候保持稳定的湿度。

    一般说来,空气湿度高可增加机体的传导而流散热量,引起体温下降,神经系统和其它系统的机能活动随之降低,出现一系列病态。如长期生活在寒冷污浊的环境中,就容易患感冒、冻疮、风湿病等。相反,极干燥的空气也不利于人体健康,从医学角度来看,干燥和喉咙的炎症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居室内的相对湿度一般要求为30-6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 12:33:10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黄金分割点-------0.618在养生中也起重要作用。人在环境气温22℃-24℃下生活感到最适宜.因为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6℃-37℃,这个体温与0.618的乘积恰好是22.4℃-22.8℃,而且在这一环境温度中,人体的生理功能、生活节奏等新陈代谢水平均处于最佳状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 1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哺乳类动物的身体所获得的能量,有70%以上转变成了热。然后这些热又需要发散到四周的环境里去,否则身体会像任何过热的引擎一样,因为过热而停止了正常的运作。
产热的机制很复杂,这是脑必须监控的另一个复杂过程。静止状态下,脑以及身体内部器官(比如心脏、肺脏和肾脏)所产生的热超过全身产热的2/3,虽然它们本身的质量只占全身不到10%。运动的时候,肌肉所释放出来的热可以增大10倍,超过其它热来源。然而,即使是在这些产热的极端状况下,体温仍然可以保持固定,而且基本的本能反应仍然如常。这要归功于在体内热产量升高的同时,身体能够把热快速的传递到四周环境中。
热传递机制的细节相当复杂,但基本的原理是:热量由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所有的物体都可以辐射出热,也可以吸收热,假如物体的颜色比较深,辐射与吸收的效率比较高,而浅色物体就比较低。
不论是辐射或传导,热的流动率大约与温差成正比。室温17℃时,你手上的热流到一根铁棍上的热流动率,是室温27℃时的两倍,因为前者和37℃相差了20度,而后者只相差10度。同样的石头墙壁的房间,在15℃时会让你觉得比在25℃时要冷许多。
根据热传导的机理,有些科学家认为,我们的体温之所以设定在37℃,和我们在20℃的房间中感到舒服的原因一样。当200多万年以前人类刚出现在非洲时,白天的平均温度在25℃以下。在这种气候下,当人类的体温超过35℃时,打猎采集这类活动经由新陈代谢过程所产生的热最容易发散出去。
人们可以计算出正常活动时身体的产热率,也可以计算出在四周温度稍微高于27℃时,身体把热传递到环境中的散热率。两种速率全都随体温而改变;这两个速率在温度为37℃时大约相等,也就是身体得到热的速率与散发热的速率相等。由于这一点优势,这个温度就被被我们的祖先选定了。后来,人类穿上了毛皮,又发明了独特的技巧——生火,扩大了温度适应范围,因此能忍受更寒冷的气候。
然而,对气候的适应,似乎只是我们体温保持在37℃的小部分理由。看看哺乳类和鸟类,这两类动物经历了非常不同的进化史,鸟类和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经历的气候、环境肯定各有不同。但是鸟类和哺乳动物的体温大多都是恒定的。因此恒温产生的原因恐怕还很复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恒温动物保持恒温,能够让复杂的化学反应固定在最佳的状态,这使得我们和其它动物可以胜任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复杂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 12: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wsbswdx于2008-02-01 12:40发表的 :
哺乳类动物的身体所获得的能量,有70%以上转变成了热。然后这些热又需要发散到四周的环境里去,否则身体会像任何过热的引擎一样,因为过热而停止了正常的运作。
产热的机制很复杂,这是脑必须监控的另一个复杂过程。静止状态下,脑以及身体内部器官(比如心脏、肺脏和肾脏)所产生的热超过全身产热的2/3,虽然它们本身的质量只占全身不到10%。运动的时候,肌肉所释放出来的热可以增大10倍,超过其它热来源。然而,即使是在这些产热的极端状况下,体温仍然可以保持固定,而且基本的本能反应仍然如常。这要归功于在体内热产量升高的同时,身体能够把热快速的传递到四周环境中。
热传递机制的细节相当复杂,但基本的原理是:热量由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所有的物体都可以辐射出热,也可以吸收热,假如物体的颜色比较深,辐射与吸收的效率比较高,而浅色物体就比较低。
不论是辐射或传导,热的流动率大约与温差成正比。室温17℃时,你手上的热流到一根铁棍上的热流动率,是室温27℃时的两倍,因为前者和37℃相差了20度,而后者只相差10度。同样的石头墙壁的房间,在15℃时会让你觉得比在25℃时要冷许多。
根据热传导的机理,有些科学家认为,我们的体温之所以设定在37℃,和我们在20℃的房间中感到舒服的原因一样。当200多万年以前人类刚出现在非洲时,白天的平均温度在25℃以下。在这种气候下,当人类的体温超过35℃时,打猎采集这类活动经由新陈代谢过程所产生的热最容易发散出去。
.......
当200多万年以前人类刚出现在非洲时。。。
人类不可能都是从非洲出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 12:4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0楼mliu3103于2008-02-01 11:11发表的 问答  创意思考类-为什么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是25度左右? :
科学家发现,25℃的环境最适宜人类生活。在这个温度下,人体没有冷热感,身体内的毛细血管舒张平衡,感觉非常舒适。夏季,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比25℃稍高,是26~28℃。当气温开始上升,直到超过32℃后,人体开始发热、情绪产生波动。这个时候就需要采取一些措施,调节体温。

但是据有关医学保健方面的测试资料表明,当人的正常体温为37℃时,人体皮肤表面的温度约为33℃左右,那就有问题了,为什么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是25度左右,而不是33度左右?

本人已经想到了一个合理的解释,大伙还有什么解释吗?

楼上的解释基本都是在网上搜的,我的解释是自己思考出来的,如下:
首先人体内在不停的发生氧化反应,因此需要释放热量,如果人皮肤外的温度与皮肤温度相近或高于,则人体与外界不存在热量交换,从而体内热量不能及时释放出去,导致人体内温度高于正常体温,人就感觉不舒服了。
如果知道了人体皮肤散热的原理,那么就可以构建空气温度与人体温度的数学模型,可以计算出最佳温度是多少时可以使人体内化学反应生成的热量刚好交换出去,如果温度过低,人与外界的热量交换就多,人就会感觉冷,不舒服,呵呵

从这个理论看一看出,“心静自然凉”这句话是有科学依据的,心静了,血液流动慢了,人体消耗氧气就少了,从而氧化反应减少,体内产生的热量就少,就不会再热了,

上述就是我的解释,大伙看看合理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 12:51:05 | 显示全部楼层
给个建议哈,楼上的各位坛友,最好不要大段大段的拷贝,先自己读完,用自己的话写出来,既锻炼了自己的总结能力,也能节省我们后面的坛友时间,何乐而不为?如果单纯为金币而拷贝粘贴,那这个多媒体空间就失去了趣味思考的意义了!

呵呵,个人建议,或许我说错了,见谅了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 12:5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天数二十五,地数三十。人为天地之精。易曰: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所以人取天数,2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1 12:5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0楼懒扎衣于2008-02-01 12:52发表的 :
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天数二十五,地数三十。人为天地之精。易曰: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所以人取天数,25℃
哈哈这句话有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 15:43:44 | 显示全部楼层
《系辞》“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这就是著名的“天地之数”。天代表阳,地代表阴,一、三、五、七、九为奇数,二、四、六、八、十为偶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 16:0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额觉得人类是宇宙的宠儿,地球之子,自然界的产物,既然如此,25℃可能是百万年来全球气候气温的加权平均值,就像人们研究得出人类自身的成分与地球构成的成分极其相似一样,来自地球,适应地球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hinbade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2-1 20: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传热学角度,很容易解释啊。

人体的生命活动会产生热量,为了维持人的体温,这些热量就应该能被及时的排出去。

原则上,人体表面的排热速率应该与人体内部的发热速率相等。

内部的发热速率,基本上是稳定的;
而排热速率则与传热温差、传热面积、传热系数成正比。当环境温度是25℃时,着普通的单衣,排热速率正好等于人体的发热速率,因而人感觉不冷不热,最为适宜。夏季,由于着衣更少等关系,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比25℃稍高,是26~28℃。

环境高于这个温度,传热温差变小了,则就需要增加传热系数,才能及时排走热量。譬如,减少衣服,增加空气对流。
球境低于这个温度,传热温差变大了,则就需要减小传热系数,才不致于使人体热量流失过快。譬如,可以增加着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hinbade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2-1 20: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楼懒扎衣于2008-02-01 12:45发表的 :

当200多万年以前人类刚出现在非洲时。。。
人类不可能都是从非洲出现的

目前,大家认同,人类最初就是从非洲产生的。后来才散布到五大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 21: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5楼shinbade于2008-02-01 20:34发表的 :


目前,大家认同,人类最初就是从非洲产生的。后来才散布到五大洲。
大家认同不等于真理,就像当年大家认同太阳围到地球转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7 05:32 , Processed in 0.21463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