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41|回复: 0

[【学科前沿】] 基因靶向技术可作为治疗肝癌重要手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30 10:5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基因转染靶向治疗肝癌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方法,有望成为肝癌治疗的突破点,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核医学科的研究者们成功克隆了截短的AFP基因顺式作用元件,并证明了其良好的转录活性、特异性和可控性。

  

肝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肝癌。手术、放化疗及介入等常规治疗疗效均不理想,发病率仍逐年增长,患者生存率并无明显改善,也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肝癌的转移和复发。随着肿瘤生物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治疗作为肝癌生物治疗的一个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

  

肝癌大多发生在肝硬化基础之上,基因治疗所引起的细胞毒性作用往往会影响到患者肝脏功能的恢复,所以基因治疗的靶向性对于肝癌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基因治疗在进入临床应用前必须解决组织和细胞特异性问题,以减少副作用。在肝癌的研究中发现,甲胎蛋白(AFP)是伴随其存在的一种蛋白质标记,绝大多数肝癌患者体内都会有AFP升高。应用AFP基因启动子和(或)增强子基因调控抗癌基因治疗肝癌的基因治疗方案在国内外都有报道。

  

基于以上理论及研究基础,一篇于2007-11-28发表于《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第15卷第33期的研究论文深入讨论了基因转染靶向治疗肝癌的可调控性。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核医学科的研究者们克隆了最小的AFP启动子和不同长度的增强子序列,利用含有荧光素酶基因的载体,构建成为不同长度增强子调控的肝癌特异性表达载体,并将此载体转染表达或不表达AFP的肿瘤细胞系,进行荧光强度测定来评估启动子及增强子的活性。

  

研究成功克隆了截短的AFP基因顺式作用元件,并证明其转录活性、特异性和可控性都很好的保存下来,能够启动并增强目的基因在AFP阳性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并且不同的亚区活性不同,长片段的活性明显高于短片段。

  

大多数基因治疗载体容量有限,因此调控片段及目的基因片段太长会增大操作难度,也会影响表达的专一性。作为项目的负责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核医学科的匡安仁教授认为此研究具备创新性,为肝癌的基因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力工具,增加了转染基因靶向治疗肝癌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4 19:19 , Processed in 0.16365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