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327|回复: 9

[历史文化♡] 竞猜  文学艺术类-猜一个文化名人√已有答案√欢迎深入探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6 09: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一位曾经很有影响的作家,作品还被搬上银幕。随着时间的流失,观念的变迁,人们渐渐地把它遗忘了。还有人记得他的名字,主要作品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6 09:3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出题标题不规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6 10: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革期间著名作家浩然
浩然(1932~) 当代作家。原名梁金广,笔名白雪、盘山。祖籍河北宝坻,生于唐山赵各庄煤矿。少时读了三年小学。1949年起从事青年团工作。1954年起任《河北日报》记者、北京俄文《友好报》记者、《红旗》杂志编辑。1964年到北京市文联从事专业创作,后任作协北京分会主席。浩然于1956年开始发表小说,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喜鹊登枝》、《苹果要熟了》、《珍珠》、《蜜月》、《杏花雨》、《老支书的传闻》,短篇选集《彩霞集》,散文集《北京街头》。1965年出版了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艳阳天》(三卷本),被改编摄制成同名电影。1972年出版了另一长篇《金光大道》。1974年发表了宣扬“文革”思想的中篇《西沙儿女》和《百花川》。

"四人帮”倒台后,出版有短篇集《花朵集》、《姑娘大了要出嫁》、《高高的黄花岭》,长篇小说《山水情》(又名《男婚女嫁》)、《苍生》(获1990年中国大众文学学会颁发的中国大众文学特等奖,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播出),《晚霞在燃烧》、《乡俗三部曲》(《乐土》、《活泉》、《圆梦》)和十五部中篇小说,1985年出版了三卷本《浩然选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他还出版了多种儿童文学集。被认为“擅长刻画安分守己、吃苦耐劳的农民”,“作品充满民间文化的泥土气息”。
[/hid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6 10:25:5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 鲁郭茅巴老曹 ”中的?[/hid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6 10:2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浩然(1932~)当代作家。原名梁金广,笔名白雪、盘山。祖籍河北宝坻,生
于唐山赵各庄煤。少时读了三年小学。1949年起从事青年团工作。1954年起任《河
北日报》记者、京俄文《友好报》记者、《红旗》杂志编辑。1964年到北京市文联
从事专业创作,任作协北京分会主席。浩然于1956年开始发表小说,出版有短篇小
说集《喜鹊登枝》、《苹果要熟了》、《珍珠》、《蜜月》、《杏花雨》、《老支
书的传闻》,篇选集《彩霞集》,散文集《北京街头》。1965年出版了他的代表作、
长篇小说扪臁罚?卷本),被改编摄制成同名电影。1972年出版了另一长篇《金光
大道》。74发表了宣扬“文革”思想的中篇《西沙儿女》和《百花川》。粉碎“四
人帮”后,版有短篇集《花朵集》、《姑娘大了要出嫁》、《高高的黄花岭》,长
篇小说《山情》(又名《男婚女嫁》)、《苍生》(获1990年中国大众文学学会颁
发的中国大文学特等奖,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播出),以及《浩然选集》等。他还
出版了多种童文学集。浩然是生活在农民中间、为农民而写作的作家,作品充满了
民间文化的土气息。[/hid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6 11: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浩然(1932年- )农民出身的当代作家。有作品上千万字。河北(天津)宝坻人。本名梁金广。曾用笔名白雪、盘山。在土改中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进识字班,边学文化边写稿;自修完大学课程。1954年任河北日报记者、北京俄文《友好报》记者、《红旗》杂志编辑。1964年到北京市文联从事专业创作。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喜鹊登枝》,1962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艳阳天》;随后又推出了同书的第二部、第三部(1965)。

  文革初期,浩然被军宣队为主的工作组推举为市文联革委会副主任。老舍沉湖前一天被红卫兵揪斗,他借口说老舍是“现行反革命”需送派出所,保护了老舍。随后,浩然又成立红卫兵组织,保护本单位作家,不让外单位组织来抄家、批斗。

  文革中,浩然陷入派性斗争,对小说家端木蕻良、骆宾基、草明、剧作家杜印等老作家看不顺眼,认为他们有问题,对这些老作家展开批斗。

  浩然的小说《艳阳天》及他的写作才能受到江青多次肯定,并在文艺极度萧条时被改编为同名电影(长春电影制片厂1973年出品,导演林农,主演张连文、郭振清、张明子、马精武)。在天桥剧场、钓鱼台、大寨、人民大会堂等地多次得到江青的接见。1972年奉命写作出版了表现西沙自卫反击战的中篇诗体小说《西沙儿女》上下篇和《百花川》。参加了中共第十届全国代表大会和第四届全国人大。1976年9月成为文学界惟一参加毛泽东治丧委员会的代表。常以“文学工作者”、“文化界人士”名义参加外事接待、见诸报端,曾出访日本。

  粉碎“四人帮”以后,浩然受到清查,被解除了全国人大常委委员职务。结论是“不是帮派分子,在文革中摔了跤,但没有完全陷进去”。还是有人肯定他“没有借此踹别人”,“还能把握住自己”,“是个好人”。他在感情上不能接受文革是“浩劫”的论定,“不能像大多数人那样反思”。茅盾遂以“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称之。

  浩然于1977年离开北京下了乡,1980年代以来曾出版了长篇小说《山水情》(又名《男婚女嫁》)、《晚霞在燃烧》、《乡俗三部曲》(《乐土》、《活泉》、《圆梦》)和十五部中篇小说,1985年出版了三卷本《浩然选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曾任北京作协主席、《北京文学》主编。有人评论“《苍生》还是有思想局限,对改革开放理解不是很透,对合作化留恋得太多”。浩然被认为“擅长刻画安分守已、吃苦耐劳的农民”,“作品充满民间文化的泥土气息”。

  浩然在1998年秋答记者问时,谈到准备写自传,要“说清楚”自己“不是蟊贼,不是爬虫,而是一个普通的文艺战士,一个有所贡献、受了伤的文艺战士”。其中对昔日辉煌的留念(小说发行350万册),称《艳阳天》、《金光大道》“真实记录了那时的社会和人,那时人们的思想情绪”,引起了广泛的批评。
[/hide]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6 11:3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浩然

浩然(1932~) 当代作家。原名梁金广,笔名白雪、盘山。祖籍河北宝坻,生于唐山赵各庄煤矿。少时读了三年小学。1949年起从事青年团工作。1954年起任《河北日报》记者、北京俄文《友好报》记者、《红旗》杂志编辑。1964年到北京市文联从事专业创作,后任作协北京分会主席。浩然于1956年开始发表小说,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喜鹊登枝》、《苹果要熟了》、《珍珠》、《蜜月》、《杏花雨》、《老支书的传闻》,短篇选集《彩霞集》,散文集《北京街头》。1965年出版了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艳阳天》(三卷本),被改编摄制成同名电影。1972年出版了另一长篇《金光大道》。1974年发表了宣扬“文革”思想的中篇《西沙儿女》和《百花川》。

  “四人帮”倒台后,出版有短篇集《花朵集》、《姑娘大了要出嫁》、《高高的黄花岭》,长篇小说《山水情》(又名《男婚女嫁》)、《苍生》(获1990年中国大众文学学会颁发的中国大众文学特等奖,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播出),以及《浩然选集》等。他还出版了多种儿童文学集。浩然是生活在农民中间、为农民而写作的作家,作品充满了民间文化的泥土气息。

浩然2006年谈文革时的经历

文革开始,正是我的创作走向成熟时期。现在我对那时的处境无可奈何地总结一句话:没有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就没有我,如果革命不如此干,我比现在好。我会得到更大的进步,我会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优越条件,发挥我的天赋、热情,艺术上会有更高的升华。然而,当时我整日处于矛盾状态中,我被歪曲、被利用,还要常常自发地在自我头脑中闹革命!但尽管如此,我认为在文革期间,我对社会、对人民是有积极贡献的。

第一,我的两部作品坚持写生活写人物,写人情世态,对当时流行的创作之风——《虹南作战史》、《牛田洋》等“小说样板”是个迎头痛击。第二,他们推行“样板戏”的创作经验,我当时没有认识到是阴谋,总觉得有些人对毛泽东思想有片面的歪曲。比如“三突出”,光强调写作时的“三突出”不全面、不正确,应当从深入生活开始就强调“三突出”。所以我到处讲深入生活,几百场谈深入生活的体验,写上百篇谈深入生活的文章。在那时的文坛上,这形成了另一种声音,一种新鲜的、与众不同的声音。这种声音对当时的文艺界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力。

在当时的形势下,我没有利用我在社会上的影响,搞任何整人的勾当,没搞任何歪门邪道,没有顺应一些样板的路子,顺水推舟地把他们开出的路子往前推进,而是本着自己的理解,尽力地坚持正确的方向。

在中国展开对极左路线进行揭批清理之初,国际上一次讨论中国文学现状的会上,有一位外国评论家说:那时只有浩然的小说创作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

在中国到处是一片彻底否定我的浪潮中,听到这样的声音,我是很欣慰的。想到我们国内,最了解中国当时情形的中国人,对这些却视而不见,实在可悲!

“无论多少年后想起,农业合作化运动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
[/hid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hinbade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1-26 12: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浩然写的小说《金光大道》,是新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描写中国农村巨变的史诗性作品。很可惜的是,由于政治上的风云变幻,浩然的小说影响力没有被发挥出来。

有一次在书店看到四卷本的《金光大道》不免感叹,象本人这样还算能认识到它的价值的人,都舍不得购买,还能指望它有多大的影响力呢?

新中国的农民,是变化最为巨大的一代,先是没有土地的有了土地,然后,又走合作、集体化的道路,后来走到极端即人民公社之后,重新搞“包产到户”。历史上的每次变更,都给农民带来过巨大的利益,然而,时至今日,中国的农民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哪怕是初步的解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6 13: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浩然(1932~) 当代作家。原名梁金广,笔名白雪、盘山。祖籍河北宝坻,生于唐山赵各庄煤矿。少时读了三年小学。1949年起从事青年团工作。1954年起任《河北日报》记者、北京俄文《友好报》记者、《红旗》杂志编辑。1964年到北京市文联从事专业创作,后任作协北京分会主席。浩然于1956年开始发表小说,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喜鹊登枝》、《苹果要熟了》、《珍珠》、《蜜月》、《杏花雨》、《老支书的传闻》,短篇选集《彩霞集》,散文集《北京街头》。1965年出版了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艳阳天》(3卷本),被改编摄制成同名电影。1972年出版了另一长篇《金光大道》。1974年发表了宣扬“文革”思想的中篇《西沙儿女》和《百花川》。粉碎“四人帮”后,出版有短篇集《花朵集》、《姑娘大了要出嫁》、《高高的黄花岭》,长篇小说《山水情》(又名《男婚女嫁》)、《苍生》(获1990年中国大众文学学会颁发的中国大众文学特等奖,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播出),以及《浩然选集》等。他还出版了多种儿童文学集。浩然是生活在农民中间、为农民而写作的作家,作品充满了民间文化的泥土气息。

以《艳阳天》、《金光大道》扬名于世的作家浩然,以其在创作道路上形成的执着的眷恋农村、热爱生活的素养和本色,怀着“写农民,给农民写”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别具一格地举起了乡土文学的旗帜。他1949年立志文学创作事业,以歌颂新人新事的短篇小说集《喜鹊登枝》步入文坛,以描写社会风云的《艳阳天》、《金光大道》名扬一时,以后又以反映农村新时期改革的《苍生》再次崛起。他的主要作品被搬上银幕,被改编成连环画册并译成多种文字,在日本、法国等国家翻译出版。在出版了3部自传体小说《乐土》、《活泉》、《圆梦》之后,近日由华艺出版社又推出了《浩然口述自传》。

  书中讲述他从一个只上过3年小学的农民子弟,成长为中国文坛“奇迹”的艰辛的心路历程。书中首次批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文坛内幕,也不乏朴实生动的逸闻趣事,既可作为“历史传奇小说”,又具有翔实的史料价值。

  该书的责任编辑、记录者郑实对于“口述自传”也曾产生过疑问:“这能成为他生命里程中的一颗珍珠吗?我认为,关键在于他是否真诚地、毫无保留地讲述历史。我们所走过的一段特殊历史时期,浩然的人生也是其中一个特别的个案,他的所见所闻、彷徨与追问、幸福与辛酸已不仅仅属于他个人,也是对时代的回眸聚焦。作为后学晚生,我不知浩然在多大程度上还原了历史的本真,但面对他的感受,我们也仿佛站在巨大的历史帷幕下,看到了人性的真实和丰富。”

  在一段特殊的时期,浩然和大多数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谓“8个样板戏,一个作家。”浩然说:“在写作的过程中,我的整个心态就是让世人知道,让世人了解。我想说明自己,说清楚自己。说不完全属于自己的事,跟整个时代、跟农民阶级肯定会有关系,因为我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有人说浩然因为《艳阳天》和《金光大道》而成为中国作品发行量最大的作家,有人说他是“四人帮”的帮凶。有人说他必须忏悔,有人说该为他骄傲。一个中国文坛无人不知的名字,伴随着一段令国人辛酸的历史,而时间又常使历史蒙上神秘的面纱。他决定将自己一生的痛苦与欢乐,愧疚与自豪,内心的苦楚与灵魂的叩问,坦白给世人。他要以第一当事人的身份给人们留下真实的证言,让无辜者坚信人间自有正义,给善良者带来生命的慰藉,使负疚者有勇气重新面对自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6 16:0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浩然是个有才华的作家,但不是个有良知的作家,他的作品畅销一时,不能流传下来。他的作品《艳阳天》用“两军对阵”的二元对立的模式,写出了一个合作社在麦收以前的15天里发生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敌人”的一方,不但党内外相勾结,而且与城市里的右派挂起钩来;不但思想路线上有分歧,而且还杀人闹事,萧长春之流就在这样虚构的“战争”中成了风口浪尖的英雄人物。《金光大道》的主要内容是:土改后,芳草地的翻身农民在高大泉的领导下,在与区委书记王友清、村长张金发推行的“发家致富”路线和漏划富农冯少怀的斗争中,成立了天门区第一个互助组与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在最后组成了“大联社”。这样的生活图像,迎合了当时的政治口号,没有真实地反映了农村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农民的精神面貌。
  改革开放前的农民相对于城里人来说,是个失落的一族。除了考大学、参军等有限的改变身份机会以外,只能世世代代务农,挣着有限的工分,过着贫困的生活,很多农村女孩都想嫁到城里,男孩都想进城当工人。农村远远不是个美丽的画面。中国需要一个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那样的作家,写出一部反映农村真实生活的伟大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7 09:32 , Processed in 0.17513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