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837|回复: 1

[【散文】] 当生命进入倒计时(一位七旬老人的生死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6 02: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生智慧之大者,无逾乎勘破生死。生易勘破,而死难底窥,盖无人能既入乎阴,复出乎阳也。窥死于生,悟生于死,除此无它径也。
济民公长者,历仕显赫,遭际非常,而施施然似无所措意者。宦声、学问、人品,为人所推重,皆不甚萦心。独于运动强身,从无懈怠;于修养内心,毕生所求。体魄强健,志气豪迈。今届不踰矩之年矣。神思于天人之际,出入于放达之境,无讳乎死,尤赞乎生,亦庄亦谐,挥麈笑谈,作《当生命进入倒计时》,以飨我辈,惠亦大矣!
余生也晚,不及早身追陪,亲见济民公盛时仪范。近年得幸,偶侍左右,窃瞻其一言一行,无不景仰。而于公之生死观,深所敬叹。以余之请,遵公之嘱,将公之《当生命进入倒计时》首发于本论坛。虚和子谨按。


当生命进入倒计时

刘济民


七十岁了,这是不可以开玩笑的年龄。现如今,虽说人生七十不稀奇,毕竟人生苦短,即使能活百岁,人过七十,生命也已过了大半,所剩无多了。
如真能活到百岁,最后这二三十年怎么个活法?是要认真对待的。
人类大进步了,生育都可以计划,人的生命可不可以预期呢?可不可以有个计划?
在这个问题上,我也没有什么雄心壮志,我估计活到100岁还是可能的。具体计划:爬山爬到八十岁,打拳打到九十岁,散步走路到百岁。您看,这样一分解,也简单。悠闲散步,走到生命的尽头,既长寿,又健康。人生百年,就这么简单。我看,用不着那么多的忧虑,用不着想得那么复杂,更用不着惶惶然不可终日。千万不要把比较简单的事情搞得太复杂了。
可不可以倒计时?据说没有先例。那不要紧,也可以来个创新,来个试验嘛!
总归是进入老年了,日子是越过越少。我看,倒计时比较科学。
怎么个倒计?当然是先计年,再计月,再计天,如果能精确到几时几分几秒都可以倒计,那真正是创吉尼斯纪录了。
因为可以倒计,最后总要留出点时间来,邀集家人及亲朋好友,大家围坐在一起,听我发表最后的告别演讲吧。我估计,再作长篇大论的“重要讲话”是不可能了,一定没有那个力量了。只能发表极为简短的告别辞,比如十秒钟,足够了。
讲什么呢?国际形势,国内形势,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传统文化,文史工作,太极神功,养生之道,等等,还讲吗?讲也讲不清了,不讲了吧!
可否只讲三句话:
“老伴、孩子们、同志们、朋友们、乡亲们:我这就走了,咱们不必说再见!你们好自为之,多多保重,祝你们健康长寿!”
就这么三句话,就不必麻烦小吴(吴相仁,曾任我的秘书)起草、打印了吧?那时候,小吴也七十多岁了。记得十多年前,当时的国务委员陈俊生同志就和小吴开玩笑,称相仁为“吴老”,俊生说:“吴老并不老,年岁数他小”,当时相仁只有二十几岁,待我百岁离去之日,小吴是真正的吴老了,早已不是为别人起草讲话稿的年龄了。
总之,就那么三句话,四十多个字,还能记不住?就不必念稿子了。有一条总归要想到的,绝不可以拖到我连话都说不清了,再向大家告别。总得把最后这三句话说完了,我再走啊。这是要掌握好的。
十秒种的告别辞,比较得体。“10、9、8、7、6、5、4、3、2、1”十秒倒计时读完,告别结束。然后是鲜花,掌声,欢快的乐曲,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送我上路。
我看,不必嚎淘大哭,不必悲痛欲绝,不必那么沉重,不必凄凄戚戚,也不必搞遗体告别。就像平日里召集小型座谈会那样,大家围坐在一起,有个简短的告别仪式,就足够了。
都活到100岁了,可以了!全中国十几亿人口,活到百岁,人还健康,能有这个福份的,是极少极少的,理应高兴才是。大家就当我去月球上旅游去了,一时半会儿回不来,那该是多么高兴的事啊!应该把丧事办成喜事!
当然,不可能那么精确。一天不差地刚好活到100岁走人!不可能。如同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实现,基本实现,大体完成,也就可以了。90多岁,百岁左右,都叫实现预期,也就可以了。
还有一种情况,也是要估计到的。
到了那个时候,如果死不了怎么办?
这也是完全可能的。那也算超额实现计划。到时候,我一高兴,一感动,一激动,乖乖,没死,又活过来了,死而复生,甚至返老还童,也未可知。
那也不必惊慌失措。肯定不是回光返照,更不要以为是神鬼作怪。如果真的没死,也是预料之中的,本来就有个“保三争五”计划的,即到70岁以后,确保再活30年,到100岁;争取再活50年,到120岁。看来,既要有个“保三”的计划,也要有个“争五”的预案。如果百岁不死,启动“争五”预案就是了。
不过,真要活到100多岁,那也太辛苦了,那可真正是不可以开玩笑了,真是要复杂一些了。那时候,真是要给组织上添麻烦了,真是要给孩子们增加负担了。
100岁以后,再活20年如何?苟延10年,残喘10年,苟延残喘20年。于是,又起身,更衣,洗漱,喝茶。再来个20年倒计时,估计100岁以后,爬山、打拳、挤公共汽车、上超市上菜场,是不可能了。写文章、出书也不可能了。计划出四本书,其中的《春潮集》、《秋韵集》、《夏夜集》,在2006年以前已先后出版;最后一本《冬雪集》,也应该在90岁以前出版了。估计到90岁以后没有力量写文章、出书了。
如果真能活到100岁还不死,估计散步、走路也不太可能了,只能卧床了。那时候,太湖早已治理好了,说不定还能坐着轮椅到太湖边,看那蓝天碧水,感受那柔风细雨,呼吸那清新的空气,我看还是可能的。
我们没有必要把人的死看得那么可怕,更没有必要回避那个“死”字。人的死,在一般情况下,是一种自然现象,不一定都是丧事。特别是对那些健康长寿的老人们来说,那样的死应该是喜事,是大喜事,至少是最后的一桩喜事。那是老年人的一种解脱,是一种了断,是一个人的最终归宿,从此无忧无虑了,从此无牵挂了,从此尘埃落定,从此一切都可以放得下了!叫做如释重负!试想,那是多么愉快的事啊!活着的人们应该向那些高寿的死者祝福。
其实,人的生倒是相当可怕的。一个人出生后,从此祸福难料、喜忧难测,从此不知要经受多少曲折艰难,不知要吃多少苦。人生百年,受苦受难,命运多舛,鬼知道你那人生的轨迹究竟如何,那倒是让人提心吊胆的。
我很喜欢黄永玉的文章,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说:“死,原来在生活中是件美事,一种令人怀念的告别,是后来的活人们将他弄得讨厌起来。”我是很同意他的这样的观点的。黄永玉大师还说:“时候一到,像做一次不太远的旅行,提着小小的行囊,轻轻地双手关上自己的大门,微笑着向规定好的那个旅途走去。”这样的死,实在是太妙了!轻轻地关门,还是用自己的双手关门,微笑着走了,还提着行囊,这哪里是死啊!这是得道成仙、飘然而去。我是不可能成仙了。黄永玉大师那样的心态,我是很羡慕的。他所描写的那样的死,当然是有点浪漫了。不管怎么说,我总觉得,死对于生而言,特别是对于那些健康长寿的老人而言,无疑是一件喜事。我会笑对死亡的。
现如今,什么都兴“戏说”。闲来无事,同老年朋友们聊聊天,博君一笑,戏说而已。
总之,生老病死平常心,从容闲渡去如归。一切都顺其自然了。

            (2007年9月记于无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6 09: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没有必要把人的死看得那么可怕,更没有必要回避那个“死”字。人的死,在一般情况下,是一种自然现象,不一定都是丧事。特别是对那些健康长寿的老人们来说,那样的死应该是喜事,是大喜事,至少是最后的一桩喜事。那是老年人的一种解脱,是一种了断,是一个人的最终归宿,从此无忧无虑了,从此无牵挂了,从此尘埃落定,从此一切都可以放得下了!叫做如释重负!试想,那是多么愉快的事啊!活着的人们应该向那些高寿的死者祝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0-2 22:27 , Processed in 0.099180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