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虚和子

[【其它原创】] 学会尊重祖宗——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7 16: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6楼chaque于2008-01-27 15:19发表的 :

祖宗或传统一词,至少有三个层面的含义:族裔/生物血亲的、民族/族群社会的、知识/制度的。需要知道这三者之间的差别。
略言之:
a:"A和B具有族裔/生物血亲上的传承"是一个最强的命题,可以用DNA证明(如果我们证明现代波利尼西亚人在族裔上有亚洲渊源,我们就要进行一系列遗传学和统计学的分析,给出最终的相似性数据);
b:"A和B具有民族/族群上的传承"比起a来,是一个略弱的命题,但它也总是要暗示、回溯到a。比如“华夏民族”的共同始祖据说都是女娲或炎黄等等,但这似乎很难用现代遗传学方法证明了。命题b的说明方法主要是约定的(如果我们证明现代波利尼西亚人在民族/族群上有亚洲渊源,我们就要求证于该国国民本身的民族认同,如果大多数波利尼西亚人都说自己本属亚洲,他们就是);
.......

兄真是人类+逻辑+语言学家,高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7 16:5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楼虚和子于2008-01-26 19:01发表的 :
1、你想尊重的是哪个祖宗呢?
我们一共有几个祖宗?我们只有一个祖宗。我们要尊重的就是这个祖宗。
.......

文中“只有一个祖宗”是指什么呢?
笼统的华夏?
或者,过去的、之前的就是祖宗?
所以,对祖宗给个大致的界定。
要不然,这帖子讨论有何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8 02: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答MID兄和醉兄:
做点自我介绍,互相了解一下背景,也许大家沟通起来会更畅通些。但我本人实在非常害怕做简历式的介绍。刚好某杂志要发表本人的一篇小东西,一定要有作者简介,无奈之下,写了一段短小的自述,差可做一个自我介绍吧。如下:
某乃庸人也,凡如尘,淡如水,实不欲罗列生平,烦人耳目也。自幼家贫,虽无断炊之虞,常受窘迫之苦。偶得机缘,幸终学业。误入枢庭,旋出宦海,逍遥自放,几二十年矣。疏懒不勤,唯奢读书,而杂芜不精,一业无成。所可自慰者,待人不敢不诚,律己不敢不严,外渐乎清议,内畏乎神明,以此庶可安忱酣睡矣。云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8 08: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midnight13于2008-01-26 17:31发表的 :
中国人还是忘记祖宗比较好,否则无穷无尽和黑暗和野蛮恐怕会让人精神崩溃吧,哈哈.记起前几天在电视上看到俄罗斯重新编写课本,某专家的评论:俄罗斯这么大一个国家没有历史,即使有,也全部是黑暗的历史.唉,中国何其类似
- -!
没有过去怎么会有现在?如果过去都是黑暗的那文明古国从何而来?文明竟剩下糟粕也不可能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8 08:3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9楼长存此心于2008-01-27 16:46发表的 :
我来灌水来了,^_^。

以杰克.韦尔奇的观点,你的论题是对国人对待传统文化的管理,不是领导。
请捎带把韦尔奇的观点也稍加论述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0 07:41:04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我感觉比较恶心的人就是那些自以为现代高高在上而把现在的不满发泄于古人身上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0 07: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钱穆的

钱穆 国史大纲 引论
简评:此书系钱穆先生于抗战期间写成。书中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大势及各时期的特点的阐述在中国史学界影响很大。富于文彩,读之荡气回肠。此书曾被列为国民党统治者史学的代表而受到抨击。
上册
《国史大纲》引论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
、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此乃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备上列诸条件者比较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否则其所改进,等于一个被征服国或次殖民地之改进,对其自身国家不发生关系。换言之,此种改进,无异是一种变相的文化征服,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缩与消灭,并非其文化自身之转变与发黄。)
一、中国为世界上历史最完备之国家,举其特点有三。一者“悠久”。从黄帝传说以来约得四千六百余年。从古竹书纪年以来,约得三千七百余年。(夏四七二,殷四九六,周武王至幽王二五七,自此以下至民国纪元二六八一。)二者 “无间断”。自周共和行政以下,明白有年可稽。(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从此始,下至民国纪元二七五二。)自鲁隐公元年以下,明白有月日可详。(春秋编年从此始,下至民国纪元二六三三。鲁哀公卒,左传终,中间六十五年史文稍残缺。 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资治通鉴托始,至民国纪元凡二三一四年。)三者“详密”。 此指史书体裁言。要别有三:一曰编年,(此本春秋。)二曰纪传,(此称正史,本史记。)三曰纪事本末。(此本尚书。)其他不胜备举。(可看四库书目史部之分类。)又中国史所包地域最广大,所含民族分子最复杂,因此益形成其繁富。若一民族文化之评价,与其历史之悠久博大成正比,则我华夏文化,与并世固当首屈一指。
然中国最近,乃为其国民最缺乏国史知识之国家。何言之?“历史知识”与“历史资料”不同。我民族国家已往全部之活动,是为历史。其经记载流传以迄于今者,只可谓是历史的材料,而非吾侪今日所需历史的知识。材料累积而愈多,知识则与时以俱新。历史知识,随时变迁,应与当身现代种种问题,有亲切之联络。历史知识,贵能鉴古而知今。至于历史材料,则为前人所记录,前人不知后事,故其所记,未必一一有当于后人之所欲知。然后人欲求历史知识,必从前人所传史料中觅取。若蔑弃前人史料而空谈史识,则所谓“史”者非史,而所谓“ 识”者无识,生乎今而臆古,无当于“鉴于古而知今”之任也。
今人率言“革新”,然革新固当知旧。不识病象,何施刀药?仅为一种凭空抽象之理想,蛮干强为,求其实现,卤莽灭裂,于现状有破坏无改进。凡对于已往历史抱一种革命的蔑视者,此皆一切真正进步之劲敌也。惟藉过去乃可认识现在,亦惟对现在有真实之认识,乃能对现在有真实之改进。故所贵于历史知识者,又不仅于鉴古而知今,乃将为未来精神尽其一部分孕育与向导之责任也。
且人类常情,必先“认识”乃生“情感”。人最亲者父母,其次兄弟、夫妇乃至朋友。凡其所爱,必其所知。人惟为其所爱而奋斗牺牲。人亦惟爱其所崇重,人亦惟崇重其所认识与了知。求人之敬事上帝,必先使知有上帝之存在,不啻当面体焉,又必使熟知上帝之所以为上帝者,而后其敬事上帝之心油然而生。人之于国家民族亦然。惟人事上帝本乎信仰,爱国家民族则由乎知识,此其异耳。人之父母,不必为世界最伟大之人物;人之所爱,不必为世界最美之典型,而无害其为父母,为所爱者。惟知之深,故爱之切。若一民族对其已往历史无所了知, 此必为无文化之民族。此民族中之分子,对其民族,必无甚深之爱,必不能为其 民族真奋斗而牺牲,此民族终将无争存于并世之力量。今国人方蔑弃其本国已往之历史,以为无足重视;既已对其民族已往文化,懵无所知,而犹空乎爱国。此其为爱,仅当于一种商业之爱,如农人之爱其牛。彼仅知彼之身家地位有所赖于是,彼岂复于其国家有逾此以往之深爱乎!凡今之断胸而不顾,以效死于前敌者,彼则尚于其国家民族已往历史,有其一段真诚之深爱;彼固以为我神州华裔之生存食息于天壤之间,实自有其不可辱者在也。
故欲其国民对国家有深厚之爱情,必先使其国民对国家已往历史有深厚的认识。欲其国民对国家当前有真实之改进,必先使其国民对国家已往历史有真实之了解。我人今日所需之历史知识,其要在此。
二、略论中国近世史学,可分三派述之。一曰传统派,(亦可谓“记诵派”。)二曰革新派,(亦可谓“宣传派”。)三曰科学派。(亦可谓“考订派”。)“传统派”主于记诵,熟典章制度,多识前言往行,亦间为校勘辑补。此派乃承前清中叶以来西洋势力未入中国时之旧规模者也。其次曰“革新派”,则起于清之季世,为有志功业、急于革新之世所提倡。最后曰“科学派”,乃承“以科学方法整理国故”之潮流而起。此派与传统派,同偏于历史材料方面,路径较近;博洽有所不逮,而精密时或过之。二派之治史,同于缺乏系统,无意义,乃同为一种书本文字之学,与当身现实无预。无宁以“记诵”一派,犹因熟典章制度,多识前言往行,博洽史实,稍近人事;纵若无补于世,亦将有益于己。至“考订派”则震于“科学方法”之美名,往往割裂史实,为局部狭窄之追究。以活的人事,换为死的材料。治史譬如治岩矿,治电力,既无以见前人整段之活动,亦于先民文化精神,漠然无所用其情。彼惟尚实证,夸创收,号客观,既无意于成体之全史,亦不论自己民族国家之文化成绩也。
惟“革新”一派,其治史为有意义,能具系统,能努力使史学与当身现实相结合,能求把握全史,能时时注意及于自己民族国家已往文化成绩之评价。故革新派之治史,其言论意见,多能不胫而走,风靡全国。今国人对于国史稍有观感,皆出数十年中此派史学之赐。虽然,“革新派”之于史也,急于求知识,而怠于问材料。其甚者,对于二、三千年来积存之历史材料,亦以革新现实之态度对付之,几若谓此汗牛充栋者,曾无一顾盼之价值矣。因此其于史,既不能如“记诵 派”所知之广,亦不能如“考订派”所获之精。彼于史实,往往一无所知。彼之 所谓系统,不啻为空中之楼阁。彼治史之意义,转成无意义。彼之把握全史,特 把握其胸中所臆测之全史。彼对于国家民族已往文化之评价,特激发于其一时之 热情,而非有外在之根据。其合历史与现实也,特借历史口号为其宣传改革现 实之工具。彼非能真切沉浸于已往之历史知识中,而透露出改革现实之方岸。彼 等乃急于事功而伪造知识者,知识既不真,事功亦有限。今我国人乃惟乞灵于此 派史学之口吻,以获得对于国史之认识,故今日国人对于国史,乃最为无识也。
三、所谓“革新派”之史学,亦随时变迁。约言之,亦可分为三期。其先当前清末叶。当时,有志功业之士所渴欲改革者,厥在“政体”。故彼辈论史,则曰:“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皆专制黑暗政体之历史也。”彼辈谓:“二十四史乃帝王之家谱。”彼辈于一切史实,皆以“专制黑暗”一语抹杀。彼辈对当前病症,一切归罪于二千年来之专制。然自专制政体一旦推翻,则此等议论,亦功成身退,为明日之黄花矣。继“政治革命”而起者,有“文化革命”。彼辈之目光,渐从“政治”转移而及“学术思想”,于是其对国史之论锋,亦转集于“学术思想”之一途。故彼辈论史,则曰:“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思想停滞无进步,而一切事态因亦相随停滞不进。”彼辈或则谓:“二千年来思想,皆为孔学所掩盖。”或则谓:“二千年来思想,皆为老学所麻醉。”故或者以当前病态归罪孔子,或者归罪于老子。或谓:“二千年来思想界,莫不与专制政体相协应。”或则谓:“此二千年来之思想,相当于欧洲史之所谓‘中古时期’。要之如一丘之貉,非现代之所需。”或则谓:“思想限制于文字,欲一扫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思想之沉痼积习,莫如并废文字,创为罗马拼音,庶乎有。”然待此等宣传成功,则此等见识,亦将为良弓之藏。继“文化革命”而起者,有“经济革命”。彼辈谓: “无论‘政治’与‘学术’,其后面为‘社会形态’所规定。故欲切实革新政治 机构、学术内容,其先应从事于‘社会经济形态’之改造。”彼辈对于当前事态 之意见,影响及于论史,则曰:“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皆一‘封建时期’也。二千年来之政治,二千年来之学术,莫不与此二千年来之社会经济形态,所谓‘封建时期’者相协应。”正惟经济改革未有成功,故此辈议论,犹足以动国人之 视听。有治史者旁睨而嘘曰:“国史浩如烟海,我知就我力之所及,为博洽谛当之记诵而已,为精细绵密之考订而已,何事此放言高论为!”虽然,国人之所求于国史略有知,乃非此枝节烦琐之考订,亦非此繁重庞杂之记诵,特欲于国家民 族已往历史文化有大体之了解,以相应于其当身现实之所需知也。有告之者曰:“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皆专制黑暗政体之历史也。”则彼固已为共和政体下之自由民主矣,无怪其掉头而不肯顾。或告之曰:“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皆孔子、老子中古时期思想所支配下之历史也。”则彼固已呼吸于二十世纪新空气之仙囿,于孔、老之为人与其所言,固久已鄙薄而弗睹,喑而无知,何愿更为陈死人辨此宿案,亦无怪其奋步而不肯留。或告之曰:“我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皆封建社会之历史耳,虽至今犹然,一切病痛尽在是矣。”
于是有志于当身现实之革新,而求知国史已往之大体者,莫不动色称道,虽牵鼻而从,有勿悔矣。然竟使此派论者有踌躇满志之一日,则我国史仍将束高阁、覆酱瓶,而我国人仍将为无国史知识之民族也。
四、前一时代所积存之历史资料,既无当于后一时期所需要之历史知识,故历史遂不断随时代之迁移而变动改写。就前有诸史言之,尚书为最初之史书,然书缺有间,此见其时中国文化尚未到达需要编年史之程度。其次有春秋,为最初之编年史。又其次有左传,以纲罗详备言,为编年史之进步。然其时则“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乃常事,常事可以不书,兵戎非常事,故左传所载,乃以国之会盟与战争为主,后人讥之为“相斫书”焉。又其次为史记,乃为以人物为中心之新史,征其时人物个性之活动,已渐渐摆脱古代封建、宗法社会之团体性而崭露头角也。又其次为汉书,为断代作史之开始,此乃全国统一的中央政府,政权已臻稳固后之新需要。自此遂形成中国列代之所谓“正史”,继此而复生“通史”之新要求。于是而又杜佑通典,此为“政书”之创作,为以制度为骨干新史,非政体沿革到达相当程度,不能有此。又继而有通鉴,为编年之新通史。又次而有各史纪事本末,为以事件为中心之新史之再现。然如袁氏通鉴纪事本末,取材只限于通鉴,则貌变而实未变也。于是而有郑樵通志之所谓二十略,其历史眼光,乃超出于政治人物、人事、年月之外。其他如方志,如家谱,如学案,形形色色,乘一时之新需要而创造新体裁者,不胜缕举。要之自尚书下逮通志,此皆有志于全史整面之叙述。今观其相互间体裁之不同,与夫内容之差别,可知中国旧史,固不断在改写之中矣。
自南宋以来,又七百年,乃独无继续改写之新史书出现。此因元、清两代皆以异族人主,不愿国人之治史。明 其间,光辉乍辟,翳 复兴,遂亦不能有所修造。今则为中国有史以来未有的变动剧烈之时代,其需要新史之创写尤亟。而 适承七百年来史学衰微之末运,因此国人对于国史之认识,乃愈昏昧无准则。前 述记诵、考订、宣传诸派,乃亦无一能发愿为国史撰一新本者,则甚矣史学之不 振也。
今日所需要之国史新本,将为自尚书以来下至通志一类之一种新通史。此新 通史应简单而扼要,而又必具备两条件:一者必能将我国家民族已往文化演进之 真相,明白示人,为一般有志认识中国已往政治、社会、文化、思想种种演变者 所必要之知识;二者应能于旧史统贯中映照出现中国种种复杂难解之问题,为一 般有志革新现实者所必备之参考。前者在积极的求出国家民族永久生命之源泉, 为全部历史所由推动之精神所寄;后者在消极的指出国家民族最近病痛之证侯, 为改进当前之方案所本。此种新通史,其最主要之任务,尤在将国史真态,传播 于国人之前,使晓然了解于我先民对于国家民族所已尽之责任,而油然生其慨想, 奋发爱惜保护之挚意也。
此种通史,无疑的将以记诵、考订派之工夫,而达宣传革新派之目的。彼必将从积存的历史材料中出头,将于极艰苦之准备下,呈露其极平易之面相。将以 专家毕生之精力所萃,而为国人月日浏览之所能通贯。则编造国史新本之工作, 其为难于胜任而愉快,亦可由此想见矣。
五、“一部二十四史,从何说起?”今将为国史写一简单扼要而有系统之新 本,首必感有此苦。其将效记诵、考订派之所为乎?则必泛滥而无归。其将效宣 传革新派之所为乎?又必空洞而无物。凡近代革新派所注意者有三事:首则曰政 治制度,次者曰学术思想,又次曰社会经济。此三者,“社会经济”为其最下层 之基础,“政治制度”为其最上层之结顶,而“学术思想”则为其中层之干柱。 大体言之,历史事态,要不出此三者之外。今将轻重先后,分主客取舍于其间乎? 抑兼罗并包,平等而同视之乎?曰,姑舍此。能近取譬,试设一浅喻。今人 若为一运动家作一年谱或小传,则必与为一音乐家所作者,其取材详略存灭远异 矣。即为一网球家作一小传或年谱,则又必与为一足球家所作者,其取材详略存 灭迥别矣。何以故?以音乐家之“个性”与“环境”与“事业”之发展,与运动 家不同故;以网球家之个性与环境与事业之发展,又与足球家不同故;一人如此, 一民族、一国家亦然。写国史者,必确切晓了其国家民族文化发展“个性”之所 在,而后能把握其特殊之“环境”与“事业”,而写出其特殊之“精神”与“面 相”。然反言之,亦惟于其特殊之环境与事业中,乃可识其个性之特殊点。如此 则循环反复,欲认识一国家、一民族特殊个性之所在,乃并不如认识一网球家或 足球家之单纯而简易。要之必于其自身内部求其精神、面相之特殊个性,则一也。
何以知网球家之个性?以其忽然投入于网球家之环境,而从事于网球之活动 故。其他一切饮食、起居、嗜好、信仰,可以无所异于人。若为网球家作年谱, 而抄袭某音乐家已成年谱之材料与局套,则某年音乐大会,其人既无预;某年歌 曲比赛,某人又不列。其人者,乃可于音乐史上绝无一面。不仅了不异人,抑且 有不如无。不知其人之活动与事业乃在网球不在音乐。网球家之生命,不能于音 乐史之过程求取。乃不幸今日之治国史者,竟蹈此弊。
以言政治,求一屡争不舍、仅而后得之代表民意机关,如英伦之“大宪章” 与“国会”之创新而无有也。又求一轰轰烈烈,明白痛快,如法国“人权大革命” 之爆发,而更无有也。则无怪于谓“自秦以来二千年,皆专制黑暗之历史”矣。 以言思想,求一如马丁路德,明揭“信仰自由”之旗帜,以与罗马教皇力抗,轩 然兴起全欧“宗教革命”之巨波,而更无有也。则无怪于谓“自秦以来二千年, 皆束缚于一家思想之下”矣。以言经济,求一如葛马、如哥伦布 空海外,发现 新殖民地之伟迹而渺不可得;求如今日欧、美社会之光怪陆离,穷富极华之景象, 而更不可得。则无怪于谓“自秦以来二千年,皆沉眠于封建社会之下,长夜漫漫, 永无旦日”矣。凡最近数十年来有志革新之士,莫不讴歌欧、美,力求步驱,其 心神之所向往在是,其耳目之所闻睹亦在是。迷于彼而忘其我,拘于貌而忽其情。反观祖国,凡彼之所盛自张扬而夸道者,我乃一无有。于是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乃若一冬蛰之虫,生气未绝,活动全失。彼方目 神炫于网球场中四周之采声, 乃不知别有一管弦竞奏、歌声洋溢之境也则宜。故曰:治国史之第一任务,在能 于国家民族之内部自身,求得其独特精神之所在。
六、凡治史有两端:一曰求其“异”,二曰求其“同”。何谓求其异?凡某 一时代之状态,有与其先、后时代突然不同者,此即所由划分一时代之“特性”。 从两“状态”之相异,即两个“特性”之衔接,而划分为两时代。从两时代之划 分,而看出历史之“变”。从“变”之倾向,而看出其整个文化之动态。从其动 态之畅遂与夭淤,而衡论其文化之为进退。此一法也。何谓求其同?从各不同之 时代状态中,求出其各“基相”。此各基相相衔接、相连贯而成一整面,此为全 史之动态。以各段之“变”,形成一全程之“动”。即以一整体之“动”,而显 出各部分之“变”。于诸异中见一同,即于一同中出诸异。全史之不断变动,其 中宛然有一进程。自其推动向前而言,是谓其民族之“精神”,为其民族生命之 源泉。自其到达前程而言,是谓其民族之“文化”,为其民族文化发展所积累之 成绩。此谓求其同。此又一法也。
故治国史不必先存一揄扬夸大之私,亦不必先抱一门户立场之见。仍当于客 观中求实证,通览全史而觅取其动态。若某一时代之变动在“学术思想”,(例 如战国先秦。)我即著眼于当时之学术思想而看其如何为变。若某一时代之变动 在“社会经济”,(例如三国魏晋。)我即著眼于当时之社会经济而看其如何为 变。“变”之所在,即历史精神之所在,亦即民族文化评价之所系。而所谓“变” 者,即某种事态在前一时期所未有,而在后一时期中突然出现。此有明白事证, 与人共见,而我不能一丝一毫容私于其间。故曰:仍当于客观中求实证也。革新 派言史,每曰“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云云,是无异谓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无变, 即不啻谓中国自秦以来二千年历史无精神、民族无文化也。其然,岂其然?
七、今于国史,若细心留其动态,则有一至可注意之事象,即我民族文化常 于“和平”中得进展是也。欧洲史每常于“战争”中著精神。如火如荼,可歌可 泣。划界限的时期,常在惊心动魄之震荡中产生。若以此意态来看中国史,则中 国常如昏腾腾地没有长进。中国史上,亦有大规模从社会下层掀起的战争,不幸 此等常为纷乱牺牲,而非有意义的划界限之进步。秦末刘、项之乱,可谓例外。 明祖崛起,扫除胡尘,光复故土,亦可谓一个上进的转变。其他如汉末黄巾,乃 至黄巢、张献忠、李自成,全是混乱破坏,只见倒退,无上进。近人治史,颇推 洪、杨为中华民族革命之先锋,然此固矣。然洪、杨数十余年扰乱,除与国家社 会以莫大之创伤外,成就何在?此中国史上大规模从社会下层掀起的战争,常不 为民族文化进展之一好例也。然中国史之进展,乃常在和平形态下,以舒齐步骤 得之
。若空洞设譬,中国史如一首诗,西洋史如一本剧。一本剧之各幕,均有其 截然不同之变换。诗则只在和谐节奏中转移到新阶段,令人不可划分。所以诗代 表中国文化之最美部分,而剧曲之在中国,不占地位。西洋则以作剧为文学家之 圣境。即以人物作证,苏格拉底死于一杯毒药,耶稣死于十字架,孔子则梦奠于 两楹之间,晨起扶杖逍遥,咏歌自勉。三位民族圣人之死去,其景象不同如此, 正足反映民族精神之全部。再以前举音乐家与网球家之例喻之,西洋史正如几幕 精彩的硬地网球赛,中国史则直是一片琴韵悠扬也。
八、姑试略言中国史之进展。就政治上言之,秦、汉大统一政府之创建,已为国史辟一奇绩。近人好以罗马帝国与汉代相拟,然二者立国基本已不同。罗马乃以一中心而伸展其势力于四围。欧、亚、非三洲之疆土,特为一中心强力所征服而被统治。仅此中心,尚复有贵族、平民之别。一旦此中心上层贵族渐趋腐化,蛮族侵入,如以利刃刺其心窝,而帝国全部,即告瓦解。此罗马立国形态也。秦、汉统一政府,并不以一中心地点之势力,征服四周,实乃由四围之优秀力量,共 同参加,以造成一中央。且此四围,亦更无阶级之分。所谓优秀力量者,乃常从 社会整体中,自由透露,活泼转换。因此其建国工作,在中央之缔构,而非四周 之征服。罗马如一室中悬巨灯,光耀四壁;秦、汉则室之四周,遍悬诸灯,交射 互映;故罗马碎其巨灯,全室即暗,秦、汉则灯不俱坏光不全绝。因此罗马民族震铄于一时,而中国文化则辉映于千古。我中国此种立国规模,乃经我先民数百年惨淡经营,艰难缔构,仅而得之。以近世科学发达,交通便利,美人立国,乃与我差似。如英、法诸邦,则领土虽广,惟以武力贯彻,犹惴惴惧不终日。此皆罗马之遗式,非中国之成规也。
谈者好以专制政体为中国政治诟病,不知中国自秦以来,立国规模,广土众民,乃非一姓一家之力所能专制。故秦始皇始一海内,而李斯、蒙恬之属,皆以游士擅政,秦之子弟宗戚,一无预焉。汉初若稍稍欲返古贵族分割宰制之遗意,然卒无奈潮流之趋势何!故公孙弘以布衣为相封侯,遂破以军功封侯拜相之成例,而变相之贵族擅权制,终以告歇。博士弟子,补郎、补吏,为入仕正轨,而世袭任荫之恩亦替。自此以往,入仕得官,遂有一公开客观之标准。“王室”与政府逐步分离,“民众”与“政府”则逐步接近。政权逐步解放,而国家疆域亦逐步扩大,社会文化亦逐步普及。综观国史,政体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 一也。(此在秦、汉完成之。)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成之政府,渐变而为士 人政府,二也。(此自西汉中叶以下,迄于东汉完成之。)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 科举竞选,三也。(此在隋、唐两代完成之。)惟其如此,“考试”与“铨选”, 遂为维持中国历代政府纲纪之两大骨干。全国政事付之官吏,而官吏之选拔与任用,则一惟礼部之考试与吏部之铨选是问。此二者,皆有客观之法规,为公开的准绳,有皇帝(王室代表。)所不能摇,宰相(政府首领。)所不能动者。若于此等政治后面推寻其意义,此即礼运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之旨。就全国 民众施以一种合理的教育,复于此种教育下选拔人才,以服务于国家;再就其服 务成绩,而定官职之崇卑与大小。此此正战国晚周诸子所极论深岂,而秦、汉以 下政制,即向此演进。特以国史进程,每于和平中得伸展,昧者不察,遂妄疑中 国历来政制,惟有专制黑暗,不悟政制后面,别自有一种理性精神为之指导也。
谈者又疑中国政制无民权,无宪法。然民权亦各自有其所以表达之方式与机构,能遵循此种方式而保全其机构,此即立国之大宪大法,不必泥以求也。中国自秦以来,既为一广土众民之大邦,如欧西近代所运行民选代议士制度,乃为吾先民所弗能操纵。然诚使国家能历年举行考试,平均选拔各地优秀平民,使得有参政之机会;又立一客观的服务成绩规程,以为官位进退之准则,则下情上达,本非无路。晚清革命派,以民权宪法为推翻满清政府之一种宣传,固有效矣。若遂认此为中国历史真相,谓自秦以来,中国惟有专制黑暗,若谓“民无权,国无法”者已二千年之久,则显为不情不实之谈。民国以来,所谓民选代议之新制度,终以不切国情,一时未能切实推行。而历古相传“考试”与“铨选”之制度,为维持政府纪纲之两大骨干者,乃亦随专制黑暗之恶名而俱灭。于是一切官场之腐败混乱,胥乘而起,至今为厉。此不明国史真相,妄肆破坏,轻言改革所应食之恶果也。
中国政制所由表达之方式与机构,既与近代欧人所演出者不同。故欲争取民权,而保育长养之,亦复自有道。何者?彼我立国规模既别,演进渊源又不同。甲族甲国之所宜,推之乙族乙国而见窒碍者,其例实夥。凡于中国而轻言民众革命,往往发动既难,收拾亦不易,所得不如其所期,而破坏远过于建设。所以国史常于和平中得进展,而于变乱中见倒退者,此由中国立国规模所限,亦正我先民所贻政制,以求适合于我国情,而为今日吾人所应深切认识之一事。
若复不明国史真相,妄肆破坏,轻言改革,则又必有其应食之恶果在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0 20: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祖宗最好的尊重就是,让祖宗在地下好好安息,不让活人给死人拖住,死人使活人受罪。祖宗的尸骨,都拿到解剖台上去。文章太空泛了,对于糟粕与精华兼而有之的祖宗,空泛地尊重不是忘记了,就是记起了自己有一天也会成为祖宗,也会被抬到解剖台上,那么,除了前面的祖宗留下的东西,后面的祖宗又留下些什么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31 14: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LZ所言,非常有道理。不要拿作能够作为我们近代以来落后的原因,祖宗曾经创造过辉煌,拿属于过去,但是我们要继承祖宗的优点。不要拿祖宗作为今天我们落后和腐败的借口,我们应该自问一下,我们能否创造新的辉煌。他们不是我们落后的原因,我们自己才是。
拿今天的眼光来衡量祖宗,得出的结论是荒谬的,对我们今天没有任何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 09:0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8楼gjbook于2008-01-31 14:06发表的 :
LZ所言,非常有道理。不要拿作能够作为我们近代以来落后的原因,祖宗曾经创造过辉煌,拿属于过去,但是我们要继承祖宗的优点。不要拿祖宗作为今天我们落后和腐败的借口,我们应该自问一下,我们能否创造新的辉煌。他们不是我们落后的原因,我们自己才是。
拿今天的眼光来衡量祖宗,得出的结论是荒谬的,对我们今天没有任何帮助。
貌似每个时代吸收前代成果都是以当代视野水准来加以评估的,没有任何帮助这话有点绝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 12:4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大家换一种思考方式:换位思考,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2 10: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0楼mark_han于2008-02-01 12:40发表的 :
请大家换一种思考方式:换位思考,谢谢!
请兄点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3 16: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1楼robertchrs于2008-02-02 10:18发表的 :

请兄点拨~~~~~~~~

兄太自歉了。“点拨”实不敢当,最多算是“写自己的想法,听大家的看法”

我想先指出此文最大的逻辑错误也是本文的核心思想:尊重祖先,所以也要尊重传统文化。

先举个例子:我们讲要“尊老爱幼” ,至于为什么要尊老,文中第一段已经作

出解释,我另外补充一点:人需要食物果腹,需要衣服御寒才能生存,但是每个人都是赤裸裸的

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在能自食其力之前,怎么生存? 也许你会说,是父母养育的,我想问一句:每

个人的父母都是自己种田种菜,自己织布缝衣的吗?-----不是。这些是比你先来到世界上的人创造

的,虽然他们没有直接养育你,你不需要象孝敬父母那样,但至少应该尊重他们,此谓“尊老”

但是,尊老绝对不是要尊其错误的处事方式,这是感性和理性的区别,人和事应该分开来对待,

也就是所谓“对事不对人”,对人可以感性,但对事一定要理性的分析。

此文更象是拿着结论找理由,比较象某个领导的演讲稿,呵呵!
--------------------------------------------------------------------------
小平同志说过:不管白猫黑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这是永恒的真理,不仅在于它的道理,更在于

它的模糊性:白猫和黑猫哪个抓老鼠厉害?如果人和其中一只猫感情更好,而它恰是不会抓老鼠的那

只,它就不是好猫吗?
-------------------------------------------------------------------------------------------
这里先撇开感情不谈,要从地球的角度来讨论白猫黑猫哪个抓老鼠更厉害!

先写到这里,欢迎砸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2-3 23: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2楼mark_han于2008-02-03 16:22发表的 :

我想先指出此文最大的逻辑错误也是本文的核心思想:尊重祖先,所以也要尊重传统文化。
.......


吾兄从哪里看出这个核心思想的呢?如果根本不存在这个核心思想,又哪里来的逻辑错误呢?拙文在第二段开头写道:“尊重祖宗,就是尊重传统文化”,和兄所概括的“尊重祖先,所以也要尊重传统文化”,完全不是一个意思。兄所概括的,是一个因果关系,如果真的是这样一个因果关系,那当然,确实就象兄所说的,是拿着结论找理由了。但是,弟所说的,是一个并列的关系,换句话说,“尊重传统文化”,是对所谓“尊重祖宗”的一个解释,尊重祖宗,是个比喻的说法;尊重传统文化,才是真正的文本意义。世人作文,取臂论说,原是常用的修辞。但既是论说,当然必须要在文本中把明确的概念给出来。本文的正题“学会尊重祖宗”是一个取臂,副题“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一个明确的论题。弟以为,这样清晰的逻辑关系,不应当被误解吧?

至于兄所谓“尊老绝对不是要尊其错误的处事方式”,不知是否在暗指拙文鼓吹凡是老祖宗的一切都应被尊重。如果是这样的暗指,我想拙文中是根本不存在这样的论点的。在第四段中,弟明确表示“学会尊重祖宗,不是迷信祖宗”,已经表达了这个态度。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当然存在着糟粕,弟还不至于糊涂到连这点都不明白的程度;当然更不至于糊涂到连糟粕也迷信、也要尊重的程度。但是,问题的根本仍然是:在近一百年中,主流的态度,是对传统文化抱着更多否定的态度,而这种否定,对很多人来说,是在完全不了解传统文化究竟是什么的情况下发生的。因为着这种状况,所以,必须要强调:不是迷信多了,而是不尊重太多了。

对于传统文化,弟也不过是稍有涉猎,根本谈不上完全弄懂,更没有资格教训别人应该如何。不过,弟还是知道:有所敬畏,假如不可以称之一个真理,至少是一个人生的态度。我们应该敬畏的东西很多,祖宗是我们该敬畏的对象之一。(再次强调:所谓祖宗,就是指的传统文化)
谢谢兄的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4 17: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楼主三个概念
什么是祖宗
什么是传统文化
所谓的尊重是什么意思
另外,观察历史,需要两种眼光,一种是从现在往后去看,一种是从现在往前去看。对待祖宗云云,俺没有什么可以说的。对待传统文化,窃以为,倘不置于过去、现在、未来之间去看,得到的结论是经不起理性审查的。曹聚仁讲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这个历史的眼光,不止是从现在往后看,同时要从现在往前看。所以,对待祖宗,没什么可说。对待传统文化,就是各个时代各以自己的反思,将其放到解剖台上去解剖一番,但是,这还只是各个时代的工作的初步。站在现在解剖过去的同时,要想到将来的解剖现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19 22: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同意楼主的看法。
  在我看来,没有什么东方文化、西方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只有人类文化。
  现世的人是才是文化的主宰。文化是为人服务的,不是反过来。看看立于世界文明中心的唐宋时代,有几个人大谈传统文化?一切以现世人为主,放开胸襟,反而能海纳百川,创造出新的文化。反观强调重振汉人正统的明朝,反而开始走向封闭。这其中的原由,楼主想过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1 00: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大体赞同楼主的看法。

一层一层的看下来,对楼上诸君的意见自然是赞同其中一部分,反对其中一部分,只是限于时间关系,先针对一问君的意见说几句:

所谓人类文化,只是一个统称,就好比粮食是稻子和麦子等等各种粮食的统称一样,细分起来,毫无疑问是可以分出一个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也自然是可以分出一个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

一问君以唐明对待汉文化之别来论证无需尊重传统文化,我以为是没有说服力的,首先,尊重不尊重不是看一个朝代是否成天把尊重挂在嘴里,而是要看其行动,毫无疑问,从行动上看,唐朝恰恰是尊重了汉文化;其次,唐汉相距并不久远,在谈到尊重传统文化时,自然对汉朝的文化口头上宣示就少了;再者,大谈传统文化与国力的兴衰的关系恐怕与一问君所说的正好相反,并非因为大谈传统文化而导致国力衰弱,而是因为国家走下坡路,于是士子们找不到出路便把目光投向过去。

还有一位朋友谈到中国历史如何黑暗,似乎西洋历史便是光辉灿烂的,这个恐怕不是历史本来的面目吧?当我们谈到西方时,可以轻而易举地指出7次十字军东征,英法百年战争、宗教迫害等等,更不要说整个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殖民史。

先说到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4 17: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囿于楼主的思路框框,MS很难说清楚,不如说说自己的想法,可能更直接点。
   就我看来,人类文化是族群交往不断深入和扩大的结果,当然了,经济交往是基础。这就是全球化在一些人看来在现在具有天然合法性的原因。
   在工业社会以前,文化基本上是地域的概念。进入工业社会之后,文化的地域性就逐渐被溶解了。到现代,发达国家在文化上的基调都是现代性和后现代性。虽然在一些表象上有所不同,比如日韩在长幼尊卑上的强等级形式,但这只是传统在工业社会的映射,而非复制。象权利、契约等才是底色。如果楼主说的是这种映射,我同意。但这种映射看起来并不是尊重祖宗得来的,象强等级形式只不过是现代等级对传统的借用。事实上,即时是这样的形式,据说在日本也在逐渐改变。
   如果按照liuichini君的说法,当分出一个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时,我理解是指各自的前现代文化。在全球化时代,各种文化的碰撞频繁,形成新文化动力和可能性都前所未有,在这个时候过分强调尊重祖宗尊重传统,我很怀疑其可行性。因为,人就是文化的载体,经过近50年的削弱,所谓传统在大陆几乎已经无存,又正逢工业社会的崛起,到底是顺其自然直接接受现代性,还是现回过头来捡起传统?MS这是争论的焦点。
   我理解,楼主和liuichini君的意思是要回头重收故旧。我的看法是别回头了。传统文化的枝叶已被57和文革几乎砍尽了,生长基础又已经被工业化冲垮了。传统文化本身是一种农耕文化,还是与专制帝制相适应的。捡起来都分不清楚。就算重新立起来,搞不好会成为现代性的阻力。这是何苦?
    liuichini君说的唐尊重汉文化的三个理由,MS不是很有说服力,一是唐的崇佛规模和级别是历代之最,佛教不是汉文化吧?事实上,正是唐的大力尊崇,才使得佛教文化深入中土,使宋元之三教合流成为可能。二是说唐汉相距并不久远,在谈到尊重传统文化时,自然对汉朝的文化口头上宣示就少了。唐汉相距近4世纪,说不久远似有未妥,现在所谓的传统文化,多数也是明清的产物而已。三是明一开国就自诩汉家正统,样样都重订汉规。大明开国之初,应该还是很强悍的。不能说是因为国家走下坡路,于是士子们找不到出路便把目光投向过去吧?

    如果从交往文明的角度看,东西方文化在彻底现代化之前,在黑暗上面是各有千秋。说不上哪个文明点。有人说,19世纪到1945才结束,深以为然。
  
   敲得匆忙,资料没查。有错得罪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24 18:5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没有一点实质性的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3-30 14: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浸怀历史的诗意,漫步时代的街头,
渴望健康、现代又有岁月深沉和人本底蕴的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3:34 , Processed in 0.17301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