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wsbswdx

[历史文化♡] 金豆  留住记忆“01月22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2 08:48:14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国工党首次执政(1924年1月22日)


  英国工党成立于1906年,但1924年以前的英国一直是由自由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1923年大选中保守党失败,工党获得比自由党更多的席位。
  1924年1月22日工党领袖麦克唐纳组成英国历史上首届工党政府。麦克唐纳任首相兼外交大臣,内阁成员多数是工人出身。工党执政期间,对内通过了“惠特利住宅计划“,增加国家补助金用于住宅建设,还改善了保障制度,增加养老金和失业补助,废除了保护关税的原则。在外交上, 1924年2月同苏联建立外交关系并签订贸易协定。1924年的伦敦会议上麦克唐纳从中调停,使法德接受道威斯计划。工党政府执行的这些较激进的政策受到保守党和自由党的攻击。他们抓妆坎贝尔案“反对麦克唐纳,说他有同情共产主义的嫌疑,麦克唐纳被迫于1924年10月辞职,第一届工党政府结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 09: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戈特霍尔德·埃夫莱姆·莱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1729年1月22日出生,卡门茨(Kamenz,德国萨克森州)-1781年2月15日,不伦瑞克(Braunschweig,德国下萨克森州))是德国启蒙运动时期最重要的作家和文艺理论家之一,他的剧作和理论著作对后世德语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生平
戈特霍尔德·埃夫莱姆·莱辛生于德国上劳齐茨地区的卡门茨。他和18世纪的许多其他德意志作家一样出身于一个新教牧师家庭。他的父亲是卡门茨的大教堂的首席牧师及神学作品的作者:约翰·戈特弗里德·莱辛(Johann Gottfried Lessing),母亲是尤斯蒂娜·萨洛姆(Justine Salome),娘家姓费勒(Feller),是丈夫上级的女儿。莱辛在父母的十二个孩子中排行第二。

1737年到1741年,他就读于卡门茨的拉丁语学校,后来在迈森(Mei遝n,德国萨克森州)的圣·阿夫拉贵族学校学习。1746年9月起,他开始了在莱比锡大学的神学学习。

很快莱辛就开始从事更世俗化的活动,学习跳舞、击剑和骑术,并对戏剧产生了兴趣。他在《自然研究者》杂志和表兄弟缪利乌斯(Christlob Mylius)出版的《激发灵魂的快乐》上发表了第一批诗歌、寓言和诗体短篇小说。因为自己的和为剧院人员担保的债务问题,莱辛不得不为躲避债权人于1748年夏天离开了莱比锡。他在维腾堡(Wittenberg,德国萨克森-安哈尔特州)停留了短时间,想在那里学医。1748年11月,他来到柏林。

莱辛不到20岁就决定从事自由作家的职业。他同缪利乌斯一起出版了《历史论文和戏剧评论》杂志,此外他撰写书评、诗歌、剧本(《犹太人》、《怀疑论者》),进行翻译工作,从1751年起,他还为《柏林特许报》工作。

由于父亲的压力,也由于跟当时身处弗里德里希二世宫廷的伏尔泰的一场带来严重后果的纠纷——莱辛以印刷原张的形式让朋友接触了伏尔泰尚未献给国王的著作《路易十四时代》——1751年底,莱辛动身返回维腾堡,以结束他在那里的学业。1752年4月他获得哲学硕士学位。

从1752年11月起,莱辛又来到柏林。他翻译伏尔泰和弗里德里希二世的作品,并开始了他雄心勃勃的戏剧图书馆项目(从未完成),它应该以非常规的方式提供古往今来所有民族的批判性的戏剧史。1753年到1755年他出版了分成6部分的作品集,1755年春季创作了《萨拉·萨姆逊小姐》。

尽管有着文学方面的声誉,莱辛一直寻求着一份稳定的工作。1755年10月他前往莱比锡。他接受了富商温克勒(Christian Gottfried Winkler)的建议,作为后者的陪同做一次4年之久的环游欧洲的旅行。1756年5月,他们离开莱比锡,仅仅在8月份,他们在阿姆斯特丹受到7年战争爆发的惊吓,不得不返回。回到被普鲁士占领的莱比锡后,莱辛很快与普鲁士少校、作家克莱斯特缔结了亲密的友谊。

1758年莱辛返回柏林,写下了第一批涉及当时的文学的信件,1759年他出版了独幕剧《菲罗塔斯》。

1761年到1765年是一段令人惊讶的时间。莱辛在布雷斯劳(Breslau,波兰)担任了普鲁士将军陶恩钦(Tauentzien)的行政秘书。摆脱了一切经济问题,莱辛过着不受拘束的艺术家生活,沉湎于赌瘾中。1763年他才在给父亲的信中写道:“我已经因为这种无意义的生活浪费了三年时间,现在是我走上正轨的时候了。”

1765年5月,他回到柏林,重新从事——并不是毫无困难地——文学工作。1766年他出版了一部内容丰富的作品:美学论著《拉奥孔》,它首先对青年一代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767年出版了《明娜·冯·巴恩赫姆》。

1766年莱辛成为王室图书馆馆员的愿望破灭之后,他潜心于参与筹备中的汉堡国家剧院的工作。他满怀激情地计划使国家剧院成为一个国家文化机构。1769年的复活节,此项目因为资金问题和舞台文学顾问莱辛与其他两个负责人的权限之争而以失败告终。

1769年9月莱辛接受不伦瑞克宫廷的邀请,成了著名的沃尔芬比特尔(Wolfenbüttel,德国下萨克森州)大公图书馆馆员。

他在沃尔芬比特尔的前几年文学创作并不丰富,只在1771年出版了《爱米丽雅·迦洛蒂》,此外,在1774年到1778年他出版了《未署名者片断》,这部作品后来让他牵连进和汉堡主教歌策(Johann Melchior Goeze)的激烈的神学方面的论战。

1775年到1776年他取道莱比锡和德累斯顿,到达维也纳。从维也纳出发,他陪伴不伦瑞克的莱奥波德(Leopold)亲王前往意大利,这次旅行途经米兰、威尼斯、佛罗伦萨、科西嘉岛、热那亚、都灵、罗马和那不勒斯,似乎没有给陪同亲王的莱辛留下什么印象。

他回来后,跟1771年就和他订婚的商人遗孀埃娃·柯尼希(Eva K鰊ig)结了婚。但他并没有获得生活幸福。1777年12月,他出生不久的儿子夭折了,两周后,他的妻子也去世了。

由于在汉堡的不快经历,他拒绝了参与曼海姆(Mannheim,巴登-符腾堡州)筹建中的国家剧院的工作。在沃尔芬比特尔,他越来越多地研究神学问题。1778年他出版了《论人类的教育》,1780年全部完成,此外他出版了针对保守的汉堡主教而作的《反对歌策》的论文,它维护了理性的权利,并对宗教进行了审视性的批判。

1778年,诗剧《智者纳旦》作为这次论战的延续问世。

最迟在1780年,莱辛的健康迅速恶化,他抱怨注意力涣散、视力减退、忧郁症和病态的疲倦。1781年2月15日他造访不伦瑞克时去世,时年52岁。

思想
莱辛是一个涉猎广泛的作家、思想家和批评家。作为德国启蒙运动的领导性的代表人物,他是思考市民的自我意识的先驱者。他的理论及批评作品以经常被运用的滑稽、讽刺的风格与准确的论证而独树一帜。他作品中的对白的修辞风格符合他的意图,即一直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也从争论对手的论据中寻找真理的踪迹。对他而言,真理永远不是可以为人掌握的、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一个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

莱辛很早就对戏剧产生了兴趣,不论是在他的以戏剧为主题的理论、批评文章中,还是在他作为作家亲自创作的作品中,他都努力为发展一种德意志的新的市民戏剧作出贡献。他反对占有统治地位的戈特歇德和他的弟子的文学理论。他特别批评把法国戏剧作为榜样来模仿,他支持对亚里士多德的古典主义的原则作出反思和借鉴莎士比亚的作品。莱辛是在德国创立莎士比亚评论的第一人。他和许多戏剧团体合作。

在汉堡,莱辛尝试和其他人一起建设一所德意志的国家剧院(直到1769年)。现在,他的作品被视为后来发展起来的德国市民戏剧的样板。《萨拉·萨姆逊小姐》和《爱米丽雅·迦洛蒂》被当成最早的市民悲剧,《明娜·冯·巴恩赫姆》是许多古典主义的德国戏剧的榜样。《智者纳旦》是第一部探讨世界观的观念剧。他的理论著作《拉奥孔》和《汉堡剧评》为讨论美学和文学理论的原则制定了标准。

在他的宗教哲学的作品中,莱辛维护了虔诚的基督徒的思想自由。他反对对上帝的启示的信仰,反对通过占有统治地位的保守的学术观点完全遵从《圣经》。与保守的观点相反,作为启蒙运动的产儿,他相信一种“理性的基督教”,它可以自行导向信仰的精神实质。他相信人类的理性(受到批评和异议的激发)可以不需要神的启示自行发展。为了激起一场针对“完全的对信仰的依赖”的公众讨论,莱辛在1774年到1778年出版了7部《未署名者片断》,它们导致了所谓的“片断争论”。莱辛在这次争论中的主要论敌是汉堡主教歌策,针对歌策,莱辛写了一些文章,包括11份《反对歌策》。

此外,莱辛还多次参与了与占统治地位的学术观点的代言人的论战,支持对其它世界性的宗教的宽容。他也以剧作的形式(在《智者纳旦》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因为他后来的理论作品被禁止出版。在《论人类的教育》中,他系统性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自由精神(在戏剧方面反对法国戏剧的榜样性的支配地位,在宗教方面反对教会的教条)是贯穿莱辛一生的主线。因此,他参与了把奋发向上的市民阶级从贵族的管制下解放出来的活动。作为作家,他也一直追求不依附于人,但是他的过一种自由作家的生活的理想由于经济条件所迫很难实现。

作品
(部分)

《年轻的学者》(1748年)
《犹太人》(1749年)
《怀疑论者》(1749年)
《萨拉·萨姆逊小姐》(1755年)
《菲罗塔斯》(1759年)
《寓言》(1759年)
《拉奥孔》(1766年)
《明娜·冯·巴恩赫姆》(1767年)
《汉堡剧评》(1767年-1769年)
《爱米丽雅·迦洛蒂》(1772年)
《反对歌策》(1778年)
《智者纳旦》(1779年)
《论人类的教育》(1780年)
《夫妻之爱》(诗歌)(1781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 09: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卡爾·拉森(Carl Larsson;1853年5月28日-1919年1月22日逝世)是一位瑞典畫家和室內設計師,以水彩畫聞名。他的名字有時也做Karl Larsson。中文名字有時也譯為卡爾·拉松。

簡介
拉森出生在斯德哥爾摩的舊城(Gamla stan)上的一個貧窮家庭,童年生活相當拮据,13歲時,他在學校有一位老師鼓勵他進入瑞典皇家藝術學院 principskola課程,而他也幸運的獲得錄取了。拉森在藝術學院的初期因為自己出身貧窮,而對學校生活感到相當迷惑,不願意和同學親近,1869年,拉森16歲時,他被提升到了「antique school」(瑞典皇家藝術學院中的頂尖部門),此後拉森對自己的才華開始感到自信,並逐漸成為學校中的重要學生。

學校畢業之後,拉森開始為書籍、報紙和雜誌等繪製插畫謀生,幾年之後他搬到了巴黎,在繪畫上更為努力練習,但在巴黎,拉森並沒有變成一位成功的畫家。

1882年,拉森在格雷修爾盧昂村(Grez-sur-Loing)(巴黎郊區中,一個斯堪地納維亞藝術家聚集區),認識了Karin Berg鲻 (1859年–1928年),也就是他未來的妻子,結婚之後, 拉森到哥德堡當博物館藝術老師。拉森的畫風在此時產生了一個轉折點,這一時期他畫出了日後最被讚賞的畫作,他使用大量的透明水彩,在顏色上的運用與過去的油畫作品大不相同。這一時期,拉森也創作出了幾個水彩插畫作品,這些作品可能是瑞典最早的水彩插畫作品之一。他與妻子Karin與8個孩子的生活都成了畫作中的人物、情景,畫中溫馨的家庭氣氛讓拉森的水彩畫作開始受到全世界觀者的喜愛。

1888年,拉森一家搬到瑞典達拉納省桑德波恩村(Sundborn,在法倫東北12公里處),住進了一個叫Little Hyttn鋝的小屋,是他的岳父Adolf Berg鲻贈送給他們一家的,他與妻子一同裝飾了這個小屋,屋中相當有藝術氣息,也為未來的家庭成員準備了一些特別的空間, 如藝術廳、飯廳、遊樂廳。,拉森日後將此屋畫到了許多繪畫作品裡,使得它相當知名,今日這間小屋是桑德波恩村該地的熱門景點,也是瑞典列入國家保護的私人博物館。由拉森的後輩管理,每年5月到10月對外開放。

拉森的主要作品
繪畫
1873年:《有水罐的靜物》(Still life with jug)早期的油畫作品。 圖片
1882年:《10月》(October)在法國格雷修爾盧昂村所畫的水彩作品。圖片
1894年:《辛格拉》(Singoalla)早期為書籍插畫的作品之一。圖片
1894年-1899年:《窗台上的花》(Flowers on the windowsill)在拉森出版的《家》(Ett Hem)中的一幅作品。圖片
1894年-1899年:《銀樺樹下的早餐》(Breakfast under the big birch)在拉森出版的《家》中的一幅作品。圖片
1915年:《艾瑞克愛利信》(Erik Eriksson)桑德波恩村中一位馬蹄鐵匠的肖像。圖片
1914年-1915年:《仲冬犧牲》(Midwinter sacrifice)拉森最重要的壁畫作品。圖片
書籍
《家》(Ett Hem)ISBN 0399204008, Putnam Juvenile; 1st American ed edition (1974年)
《農場》(A Farm)ISBN 0399205411, Putnam Juvenile; New edition (1976年)
《我们一家、我们的房子和农场》山东画报出版社
評論
有人認為拉森畫作的受歡迎度間接導致了19世紀初期,彩色印刷技術的進步,當時瑞典的出版商Bonnier成功的出版了有拉森水彩畫作和文字的彩色印刷繪畫作品,例如《家》。但在1909年之後,這些昂貴的繪畫作品就絕版了,改由德國的出版商Karl Robert Langewiesche (1874年–1931年)重新印刷出版,並由卡爾拉森重新編排,將書名改為《陽光中的小屋》,此繪畫作品很快的成為德國銷量最好的書籍,在3個月中就賣掉了4萬本,直到2001年都還有40種不同語言在世界各國銷售。

拉森後來開始為學校、博物館和公共建築畫大型的壁畫,並將其視為重要的創作,他最後一幅壁畫作品是在1915年的《仲冬犧牲》(Midvinterblot),這是為了瑞典國家博物館的一個樓梯間牆面所繪製的,但直到1992年博物館才將它公開展示,拉森晚年曾在書上寫下當時博物館拒絕這幅畫作,所帶給他的痛苦,他認為此畫應是他生命中最偉大的成就,但被拒絕的命運打擊了他的意志,他感覺畫中一定有他看不到的缺點,他想要再畫出更好的畫作,然而他也承認,在美好家庭水彩畫風格的成功之後,他幾乎無法再畫其他主題,他認為這是因為他的家庭畫中充滿了他對妻子和孩子無限的愛,才導致他畫作的成功。

拉森與妻子所精心設計的小屋,後日被譽為瑞典家居設計的典範,瑞典家具商宜家在公司簡介上就有提到這位畫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 09: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逝世——蕭蔚雲,前基本法起草委員。

北京大學校方在法學樓設置靈堂,吊唁著名法學專家蕭蔚雲,師生陸續前來吊唁。蕭蔚雲曾先後擔任香港、澳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

  據報道,北京大學教授、澳門科技大學法學院名譽院長蕭蔚雲先生1月11日到澳門講學,因突發急性心肌梗塞搶救無效,于1月21日不幸在澳門逝世,終年81歲。(記者 郭少峰 浦峰攝/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 09: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1955年01月22日西班牙独裁者佛朗哥暗示原王储卡洛斯将成为下届国家元首

弗朗西斯科·佛朗哥(Francisco Franco, 1892年12月4日-1975年11月20日),西班牙政治家,軍事家,法西斯主義獨裁者,西班牙長槍黨黨魁。Francisco Paulino Hermenegildo Teódulo Franco y Bahamonde Salgado Pardo是他的全名。Francisco Franco Bahamonde和Francisco Franco都是簡稱,後者則是較常見。


[編輯] 簡歷
他從1912年參加在摩洛哥的殖民戰爭起,一直在軍隊中任職,民主政府成立後他曾被撤職,但很快又復任軍隊職務。1936年,他發動反共和政府的武裝叛亂,得到希特拉、墨索里尼的支持。1939年,他的民族主義軍隊在國內內戰中勝利,任國家元首。他在國內實行軍國主義的統治,鎮壓反法西斯革命運動、長槍黨外的其他政黨和共產主義運動,對外實行侵略擴張和親納粹德國、法西斯意大利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名義上保持中立,但幫助希特拉侵略蘇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他被各國孤立,但和美國保持親密的盟友關係,因為美國的援助,西班牙成為工業化的發達國家。1947年,他自任攝政王(但西班牙國王之位卻懸空)。1975年他逝世後,胡安·卡洛斯一世登上王位,實行民主改革,西班牙獨裁統治結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 09: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2001年01月22日 星期一 ——广州军区柳铁军代处党委“一班人”加强党性锻炼纪事

  广州军区驻柳州铁路局军代处党委“一班人”置身复杂环境,手握通关大权,面对各种诱惑,自觉以客观世界为依据,不断校正思想和认识上的偏差,在一言一行中磨炼和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交出了一份合格的人生答卷。

  这样的“待遇”该不该享受?

  3年前,柳铁军代处新班子一上任,就面临着考验:为便于运输调度等工作联系,地方铁路部门为每个党委成员开通了地方长途电话,打电话完全享受公费;军代处对外交往较多,来了客人,部门以上领导人人都有接待“签单权”。

  于是,一些人在自觉不自觉中把公款私用作为一种“领导待遇”,坦然受之,心安理得。据财务部门统计,有一个月,个别同志的电话费竟达近千元。有的同志相互请吃、吃请屡见不鲜。这些事引起了党委书记、政委吴维君和党委副书记、主任罗成功的警觉:特权滋生腐败,小节酿成大错。

  党委会上,当两位主官提出实行电话费限额控制和收回接待“签单权”、由处里统一安排接待的建议时,却遭遇了“软钉子”:一些同志道理上明白这种做法正确,但思想上却接受不了。有的提出,9名党委成员有8名家不在柳州,平时多打点电话也是人之常情,今天领导提了个醒,以后大家注意点就行了;还有的认为,军代处工作要依靠铁路、依靠部队、依靠当地政府,对外交往是客观需要,不能一下管住统死,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不然,没法与地方交往。

  为什么会理明道不通?难道只有吃吃喝喝才能与地方交往吗?在党委中心组学习中,吴政委深有感触地说:“在一般人看来,这是工作需要,不是什么大事,可以不以为然。而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这确实与党性原则相违背,却不能说是一件小事。我们平时口头上常说要改造世界观,可一到一些具体问题上为什么想不通?这说明,我们看事物方法有偏差,世界观改造还不彻底。一个共产党员就要自觉地用党性原则要求自己,时时处处维护党的形象!像群众这样反感的‘特权待遇’,我们决不能享受。”

  吴政委一席话,让那些想不通的人受到深刻教育:“过去认为只要政治上不出问题,平时吃点、喝点、花点不要紧。没想到吃喝之中也有世界观的学问啊! ”

  很快,一项新的管理规定出台:对电话费全部实行限额控制,超额部分每月由财务从个人工资中扣除。接待上级和地方人员,规定一律在招待所进行,事前由部门领导申请、主官审批,并定人员、定标准,谁超标准谁掏腰包。笔者从军代处财务部门和招待所了解到,如今全处电话费用平均下降了三分之二,接待费开支较过去减少了一半,其它各项开支也降至全部标准之内。

  这样的“擦边球”该不该打?

  柳铁军代处管着1000多公里的铁道线、200多个火车站,享有优先计划、优先配车、优先装载、优先挂运的“特权”。前些年,部队允许搞生产经营时,军代处通过搞“代办运输”创收,曾经“财源滚滚”。

  军委作出部队不准经商的重大决策后,柳铁军代处立即中止了代办项目,停止了生产经营。但“一阵风”过后,又有人找上门来软磨硬缠。

  一次,在柳州的一位大老板通过地方领导关系找到军代处领导,请他们用军列从湛江捎一批进口物资到柳州,并许诺除正常运费外,还给一笔丰厚的酬金。为打消军代处领导的“顾虑”,这位老板进一步“将军”:“我知道,军事运输除了正常运输项目外,还有一类名曰‘其它’。我这批物资就是‘其它’一类的,不会给你们添任何麻烦的!”

  有地方领导的关系,有可以捎运的“理由”,这两张“牌”打得军代处领导一时也很为难。有的同志怕得罪地方关系,以今后工作难开展为由,建议“通融 ”一下算了;有的说,军代处现在福利条件差,打点“擦边球”也无妨。

  这些同志的建议,引起了“一班人”的深思:军代处是理论学习先进单位,党委成员理论考试个个优秀。本来这些问题早就应该解决了的,为什么个别同志还在知与行上犯糊涂?明知上级有文件禁止,为什么还有人存在侥幸心理?这说明,我们的世界观改造还只是停留在理论上,并没有落实到行动中。世界观的改造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应该体现在解决具体问题中。虽然打“擦边球”能增加收入,但带来的后果却是严重的:你敢违反上级的规定打“擦边球”,下面就敢不听你的招呼“闯红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就要自觉地以党性原则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上级知道与不知道一个样,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执行上级政策应该不折不扣。为此,他们主动回绝了地方老板的“好意”。

  近年来,“一班人”在远离上级机关的情况下,始终牢记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根据发展变化了的新情况不断加强世界观改造,时时处处自警自律,一次又一次地顶住了金钱等各种诱惑。在空闲营房出租、代理铁路运输业务等方面自觉地做到令行禁止,没有为违法违纪开一次方便之门。

  这样的“民意”该不该采纳?

  有一年7月,柳州遭遇百年罕见的特大水灾,军代处7辆车都被洪水浸泡。洪水退后,所有车辆都成了“老爷车”。当时,一些同志建议买两辆走私车,被党委“压”了下来。可转眼到了1999年,大家又旧事重提,而且理由很充分。

  一些党委成员提出:军代处负责部队铁路输送、军事运输保障和新老兵等各项大型运输任务,每次都要到现场组织指挥,的确需要一台性能好一点的车。有的同志说:“如今街上跑的高档车很多,处领导大小也是个师职干部,没辆好车出去办事也不太体面。”是顺“民意”睁只眼闭只眼,还是坚持原则严把关口?

  军代处政委、党委书记吴维君敏锐地感到,要校正人们思想和认识上的偏差,必然要经历认识、实践、再认识这样一个循环反复、不断提高的过程。不能因为一些错误的东西有“民意”基础就赞成它,也不能因为正确的东西人们没有认识到就否定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原则。

  在林荫道上,在办公室里,吴政委找常委们促膝谈心,互相交换意见,在取得共识的基础上,他们先后3次召开党委会,统一“一班人”的思想:购买走私车其实就是犯走私护私的严重错误,小集团的局部利益必须服从国家整体利益,不站在国家建设大局上思考问题,不仅影响到理解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会影响到部队稳定和建设方向。

  思想升华了,认识提高了,党性观念也随之增强,行动更加自觉。“一班人 ”果断把走私车拒之门外,结果买了一辆国产车。

  近3年来,军代处组织发送车辆2100多辆,卸车800多辆,帮助过往官兵购买车票4万多张,没有发现以车谋私和以票谋私现象,圆满完成各项运输保障任务,先后有10多项工作跨入军区和全军先进行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 09: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754年01月22日——鑒真東渡到達日本

鑒真(687~763)日文又稱鑒真(がんじん),中國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傳人,日本佛教律宗開山祖師,著名醫學家。


  唐代律宗僧人。俗姓淳於,揚州江陽縣(今江蘇揚州)人。晚年受日僧禮請,東渡傳律,履險犯難,雙目失明,終抵奈良。在傳播佛教與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曆史功績。

  唐代高僧,醫家。俗姓淳於,廣陵江陽(今江蘇江都)人。十四歲時於大雲寺為沙彌,就高僧智滿禪師學佛,後又赴長安從弘景法師受具足戒,先後達三年,遂返揚州,學識淵博。日本僧人榮睿、普照來華學佛留學,並敦請鑒真赴日傳佛。鑒真欣然應允,並克服種種困難,先後六次始獲成功。他攜帶佛經、佛具及佛象,於天寶十二年(753年)抵日本。此時鑒真雙目失明,但他仍努力弘揚佛法,傳播中國文化並以其豐富之經驗,講授醫藥知識,特別是他所帶之香料藥物等,至今日本奈良招提寺及東大寺正倉院仍保存有其遺跡。嚐治愈光明皇太後及聖武天皇之病。日本曾授予“大僧都”、“大和上”封號,日本人民譽他為“過海大師”。其著作有《鑒上人秘方》,惜未見流傳。

  他在14歲時被智滿收為沙彌,配居大雲寺。神龍元年(705),依道岸律師受菩薩戒。景龍元年(707),出遊洛陽,繼至長安。次年在長安實際寺依恒景律師受具足戒。巡遊兩京,究學三藏。對於律藏,造詣尤深。為他授戒的道岸、恒景,都是律學的一時名德,又是南山宗開創人道宣律師的再傳弟子。他的律學,雖師承南山宗,但他並不持一家之見。唐代律學,除了獨占優勢的南山宗外,還有相州日光寺法礪的相部宗和西太原寺懷素的東塔宗,一時鼎足而三。其後,鑒真東渡日本攜帶的律學典籍則兼及後者兩宗。在傳授中又以法礪的《四分律疏》、定賓(屬相部宗)的《飾宗義記》與道宣的《行事鈔》三書為主,重點尤在法礪、定賓所著兩書。

  在佛教建築、雕塑等方麵,他也頗多建樹。據《唐大和上東征傳》記載,鑒真後歸淮南,教授戒律,每於“講授之間,造立寺舍,……造佛菩薩像,其數無量”。在醫藥學方麵,博達多能,品鑒極精,曾主持過大雲寺的悲田院,為人治病,親自為病者煎調藥物,醫道甚高。

  天寶元年(742),日本僧人榮睿、普照受日本佛教界和政府的委托,聘請他去日傳戒,鑒真欣然應允,從當年開始至天寶七載,先後五次率眾東渡,但均因天時、人事不利而失敗;尤其是第五次遭到惡風怒濤的襲擊,在海上漂了14天,最後漂到海南島的振州(今崖縣)。返途經過端州時,日本弟子榮睿病故,鑒真哀慟悲切,加上炎熱,突發眼疾,導致雙目失明。但他東渡弘法之誌彌堅,從未動搖。天寶十二載第六次東渡,終於到達了日本九州,次年二月至平城京(今奈良)。

  鑒真在日本受到朝野盛大的歡迎。旋為日本天皇、皇後、太子等人授菩薩戒;為沙彌證修等440餘人授或;為80們僧舍舊戒授新戒。自是日本始有正式的律學傳承。鑒真被尊為日本律宗初祖。在營造、塑像、壁畫等方麵,他與弟子采用唐代最先進的工藝,為日本天平時代藝術高潮的形成,增添了異彩。如唐招提寺建築群,即為鑒真及其弟子留下的傑作。整個結構和裝飾,都體現了唐代建築的特色,是日本現存天平時代最大最美的建築。鑒真去世前,弟子們還采用幹漆夾  這一最新技藝,為他製作了一座寫真坐像。日本奉為國寶。1980年2月,日中友好團體為了增進兩國人民世代友好下去的情誼,曾將坐像送回北京、揚州兩地供中國人民和佛教徒瞻禮。鑒真及其弟子大都擅長書法,去日時攜帶王羲之、獻之父子真跡,影響所及,至今日本人民猶熱愛中國書法藝術不衰。當時日本佛典,多從朝鮮傳入,口授、手抄,錯誤在所難免。據《續日本紀》記載,天皇曾為此委托鑒真校正經疏錯誤。鑒真對日本人民最突出的貢獻,是醫藥學知識的傳授,被日本人民奉為醫藥始祖。日本豆腐業、飲食業、釀造業等也認為其行業技藝均為鑒真所授。

  唐寶應二年(763,日本天平寶字7年)五月初六日,鑒真卒於唐招提寺。弟子思托記述其六次東渡事跡、經日本著名文學家真人元開潤色的《唐大和上東征傳》,流傳至今。



出生及受戒
  唐武後垂拱四年(688年),鑒真出生於揚州,俗姓淳於。702年,鑒真入揚州大雲寺為沙彌,706年,受菩薩戒,709年,隨道岸禪師入長安,在實際寺受具足戒。在長安期間,鑒真勤學好問,不拘泥於門派之見,廣覽群書,遍訪高僧,除佛經之外,在建築、繪畫,尤其是醫學方麵,都具有了一定的造詣。715年,他回到揚州大明寺修行,733年成為當地佛教領袖、大明寺方丈,受其傳戒者前後有四萬餘人。時人譽其“江淮之間,獨為化主”



六次東渡

  742年,日本留學僧榮睿、普照到達揚州,懇請鑒真東渡日本傳授“真正的”佛教,為日本信徒授戒。當時,大明寺眾僧“默然無應”,唯有鑒真表示“是為法事也,何惜身命”。遂決意東渡。


六次東渡·壹

  742年冬,鑒真及弟子21人,連同四名日本僧人,到揚州附近的東河既濟寺造船,準備東渡。時日本僧手中持有宰相李林甫從兄李林宗的公函,因此地方官揚州倉曹李湊也加以援助。不料鑒真一位弟子道航與一名師弟如海開玩笑說:“人皆高德行業肅清。如如海等少學可停卻矣”,如海信以為真,大怒,便誣告鑒真一行造船是與海盜勾結,準備攻打揚州。當年海盜猖獗,淮南采訪使班景倩聞訊大驚,派人拘禁了所有僧眾,雖然很快放出,但是勒令日本僧人立刻回國,第一次東渡就此夭折。



六次東渡·貳
  744年1月,作了周密籌備後,鑒真等17僧(包括潛藏下來的榮睿、普照),連同雇傭的“鏤鑄寫繡師修文鐫碑等工手”85人,共100餘人再次出發。結果尚未出海,便在長江口的狼溝浦遇風浪沉船。船修好後剛一出海,又遭大風,飄至舟山群島一小島,五日後眾人方被救,轉送明州餘姚(今浙江寧波)阿育王寺安頓。開春之後,越州(今浙江紹興)、杭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各地寺院皆邀請鑒真前去講法,第二次東渡遂結束。



六次東渡·叁
  結束了巡回講法之後,鑒真回到了阿育王寺,準備再次東渡。此事為越州僧人得知,為挽留鑒真,他們向官府控告日本僧人潛藏中國,目的是“引誘”鑒真去日本。於是官府將榮睿投入大牢,遣送杭州。榮睿途中裝病,偽稱“病死”,方能逃離。第三次東渡就此作罷。



六次東渡·肆
  江浙一代既然不便出海,鑒真於是決定從福州買船出海,率30餘人從阿育王寺出發。剛走到溫州,便被截住,原來鑒真留在大明寺的弟子靈佑擔心師父安危,苦求揚州官府阻攔,淮南采訪使遂派人將鑒真一行截回揚州。第四次東渡不了了之。



六次東渡·伍

  748年,榮睿、普照再次來到大明寺懇請鑒真東渡。鑒真即率僧人14人,和工匠水手等共35人,陰曆6月28日從崇福寺出發,再次東行。為等順風,出長江後鑒真一行在舟山群島一帶停留了數月,直到11月才能出海。在東海上,該船遭到強大北風吹襲,連續漂流14天才看到陸地,16天後方能上岸,發現已經漂流到了振州(今海南三亞),入大雲寺安頓。鑒真在海南停留一年,為當地帶去了許多中原文化和醫藥知識,時至今日,三亞仍有“曬經坡”、“大小洞天”等鑒真遺跡。。

  之後,鑒真北返,經過萬安州(今海南萬寧)、崖州(今海南海口)、雷州、梧州到達始安郡(今廣西桂林),在始安開元寺鑒真又住了一年,又被迎去廣州講法,途徑端州(今廣東肇慶)時,榮睿病死該地龍興寺。在廣州,鑒真動心前往天竺,被慰留。入夏之後,鑒真繼續動身,經韶州時,普照辭去,臨別之時,鑒真發誓“不至日本國。本願不遂”。此時,鑒真由於水土不服加之旅途勞頓,又為庸醫所誤,導致雙目失明。過了大庾嶺,鑒真大弟子祥彥又在吉州(今江西吉安)坐化,鑒真十分悲痛。接下來鑒真又經過了廬山、江州(今江西九江)、潤州江寧縣(今江蘇南京),回到了揚州。第五次東渡結束。



六次東渡·終
  由於鑒真的遊曆遍於半個中國,因此聲名大噪。753年,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吉備真備、晁衡等人來到揚州,再次懇請鑒真同他們一道東渡。當時唐玄宗崇信道教,意欲派道士去日本,為日本拒絕,因此不許鑒真出海。鑒真便秘密乘船至蘇州黃泗浦,轉搭遣唐使大船。隨行人眾24人,其中僧尼17人。11月16日,船隊揚帆出海,此時,普照也於餘姚趕來,11月21日,鑒真所乘舟與晁衡乘舟失散,12月6日剩餘兩舟一舟觸礁,12月20日,抵達日本薩摩。第六次東渡終於成功。



日本宗師


  鑒真到達日本後,受到孝謙天皇和聖武太上皇的隆重禮遇,754年2月1日,重臣藤原仲麻呂親自在河內府迎接,2月4日,鑒真一行抵達奈良,同另一位本土華嚴宗高僧“少僧都”良辨統領日本佛教事務,封號“傳燈大法師”。

  根據聖武和孝謙的意願,鑒真作為律宗高僧,應該負起規範日本僧眾的責任,杜絕當時日本社會中普遍存在的托庇佛門,以逃避勞役賦稅的現象,因此,孝謙下旨:“自今以後,傳授戒律,一任和尚”。但是,這引起了日本本國“自誓受戒”派的反對,尤其是興化寺的賢璟等人,激烈反對。於是,鑒真決定與其在興福寺公開辯論,在辯論中,鑒真做出讓步,承認“自誓受戒”仍可存在,但是作為正式認可的具足戒必須要有三師七證,結果賢璟等人皆被折服,舍棄舊戒。鑒真於是在東大寺中起壇,為聖武、光明皇太後以及孝謙之下皇族和僧侶約500人授戒。756年,鑒真被封為“大僧都”,統領日本所有僧尼,在日本建立了正規的戒律製度。

  然而,758年,作為鑒真最主要支持者的孝謙天皇在宮廷鬥爭中失勢,被迫傳位給淳仁天皇。相應的,鑒真也遭受到排擠。758年,淳仁天皇下旨,以"政事煩躁,不敢勞老"為名,解除了鑒真“大僧都”一職,並將在宮廷鬥爭中敗死的原皇太子道祖王的官邸賜給鑒真。次年,鑒真弟子在該官邸草成一寺,淳仁賜名“唐招提寺”,鑒真從東大寺遷居至此。淳仁還下旨,令日本僧人在受戒之前必須前往唐招提寺學習,使得唐招提寺成為當時日本佛教徒的最高學府。763年5月6日,鑒真在唐招提寺圓寂,入滅之前,其弟子為鑒真膜影,立夾漆像,傳世至今。

  764年,孝謙天皇鎮壓了惠美押勝之亂,重新登基。鑒真的弟子思托、法進等人相繼成為“大僧都”,唐招提寺也得以擴建,成為日本建築史上的國寶。鑒真所開創的四戒壇,也成為最澄開創日本天台宗之前日本佛教僧侶正式受戒的唯一場所。鑒真也被尊為日本律宗初祖。



曆史評價

  鑒真不僅為日本帶去了佛經,還促進了中國文化向日本的流傳。在佛教、醫藥、書法等方麵,鑒真對於日本都有深遠的影響。



評價·佛教


  鑒真在日本首次建立起了嚴格的戒律製度,使得日本佛教走上正軌,便利了政府對佛教的控製,杜絕了由於疏於管理而造成的種種弊端,促使佛教被確定成為日本的國家宗教。鑒真和其弟子所開創的日本律宗也成為南都六宗之一,流傳今日,尚有餘輝。



評價·醫藥


  鑒真熟識醫方明,當年光明皇太後病危之時,唯有鑒真所進藥方有效驗。據日本《本草醫談》記載,鑒真隻需用鼻子聞,就可以辨別藥草種類和真假,他又大力傳播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的知識,留有《鑒上人秘方》一卷,因此,被譽為“日本漢方醫藥之祖”。按照日本漢方野崎藥局主席野崎康弘的說法,以下36種藥草都是鑒真帶往日本推動使用的[1]:

麻黃、細辛、芍藥、附子、遠誌、黃芪、甘草、苦參、當歸、柴胡、川芎、玄參、地黃、紫蘇、丹參、黃芩、桔梗、 旋覆花、蒼術、知母、半夏、蕪花、梔子、五味子、黃柏、杏仁、厚樸、和厚樸、肉桂、杜仲、唐木瓜、大棗、蜀椒、 花椒、吳茱萸


  鑒真及其弟子在書法方麵也有很深的造詣,他在第六次東渡之時,攜帶了王羲之的行書真跡一幅(喪亂帖)、王獻之的行書真跡三幅,以及其他各種書法50卷。這對日本書道的形成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鑒真本人也是書法名家,其“請經書貼”被譽為日本國寶。




後世紀念

  鑒真在中、日兩國都享有很高的聲譽。當其去世的消息傳回揚州的時候,揚州僧眾全體服喪三日,並在龍興寺行大法會,悼念鑒真。在日本,鑒真也享有國寶級人物的待遇。1963年是鑒真去世一千二百年,中國和日本佛教界都舉行了大型紀念活動,日本佛教界還將該年定為“鑒真大師顯彰年”。1980年,在鄧小平的斡旋之下,唐招提寺住持森木孝順奉鑒真漆像“回鄉探親”,揚州大明寺因此得以重修,成為中日邦交史上一件大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 09:32:44 | 显示全部楼层
1878年01月22日——祖魯在伊山得瓦納戰役(battle of isandlwana)中擊敗英國軍隊。

祖魯族(zulu)是非洲的一個民族 ,約1千1百萬人口,主要居住於南非的誇祖魯-納托爾省(kwazulu-natal)。

祖魯族所使用的語言是祖魯語(isizulu),這語言是由班圖(bantu)演變而成(班圖是恩古尼(nguni)內其中一個子群)。祖魯王國是十九世紀南非的曆史中的一個重要角色。 在種族隔離下,祖魯人被列為二等公民,並受到嚴重的歧視。在現在的南非,祖魯是人口最多的種族,與其他南非人民享有相同的權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 09:3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弗裏德裏希·帕邢(friedrich paschen,1865年1月22日出生—1947年2月25日),德國物理學家,1908年發現了氫原子光譜的帕邢係。

1865年1月22日生於德國什米林。1884年考人斯特拉斯堡大學。1888年在柏林大學由於發現火花放”電的電壓隻決定於氣壓和兩極之間距離的乘積而獲博士學位。1901年任蒂賓根大學教授和物理研究所所長。1924~1933年任帝國物理技術研究所(柏林-夏洛騰堡)所長,1925~1927年任德國物理學會會長。1947年2月25日在德國波茨坦去世,終年82歲。
  
帕邢在物理學方麵的主要貢獻是對光譜學進行了一係列實驗研究。從1890年起,帕邢係統地用測量熱輻射方法對光譜的紅外區進行了大量的研究。1894年通過對太陽光譜的研究,把紅外線的波長從5um拓寬到9。3um。1897年通過改進儀器和采用新的測量方法,又把紅外線的波長推至23pth。1908年,帕邢應用光柵攝譜儀對元素的紅外區發射光譜進行了研究,發現氫原子光譜的近紅外區存在附加的譜線,它恰好是氫光譜的hα和hβ之差得出的一個新譜線,從而證明了裏茲(wal-therritz,1878~1909)提出的“從任何兩條譜線之和與差往往可以找到另一譜線”的預言,並進一步發現了“帕邢線係”。

此外,帕邢還研究過光譜線在強磁場的分裂效應、氦譜線的精細結構、氖的複雜光譜等,在這些方麵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 09: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1908年1月22日出生——列夫·朗道,蘇聯物理學家

列夫·達維多維奇·朗道,(lev davidovich landau),1908年-1968年,蘇聯著名的物理學家。最著名的貢獻有“朗道十誡”:量子力學中的密度矩陣和統計物理學 (1927);自由電子抗磁性的理論(1930);二級相變的研究(1936~1937);鐵磁性的磁疇理論和反鐵磁性的理論解釋(1935);超導體的混合態理論(1934);原子核的幾率理論(1937);氦ⅱ超流性的量子理論(1940~1941);基本粒子的電荷約束理論(1954);費米液體的量子理論(1956);弱相互作用的cp不變性(1957)。因凝聚態特別是液氦的先驅性理論,被授予196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 09:34:55 | 显示全部楼层

1987年1月22日 中共中央发出《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的通知
1987年1月22日,中共中央发出《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的通知。通知指出:几年来农村改革已取得了重要成果,农村经济新体制的框架已初步显现出来,现在正处于新旧体制交替时期,改革必须坚持下去,并做好充实、巩固、配套、提高工作,争取再以五年或稍长一点的时间,使新体制充实和完善起来,在农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为了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今后要继续改革统购派购制度,扩大农产品市场;搞活农村金融,开拓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分散经营和统一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稳定家庭联产承包制;发展多种形式的经济联合;对农村各类自营专业户、个体经营者实行长期稳定的方针;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有计划地建立改革试验区等。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到同年9月中旬,我国已在十个省、自治区建立起十四个规模不等、项目不同的农村改革试验区,开始进行把已有改革成果制度化和探索改革新路子的实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 09:36:42 | 显示全部楼层
1909年1月22日出生——黃洛峰(1909~1980),中國出版家

(1909——1980) 原名黃愷,鶴慶雲鶴鎮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任中共安寧、易門、祿豐三縣特委書記。1929年,任昆明市團委書記。1930年,留學日本,參加留日支部。“九?一八”事變後回國,致力於文化出版事業,編輯出版《讀書生活》雜誌,創辦讀書生活出版社,任總經理,後又任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管委會主席。1949年2月,任中共中央宣傳部出版委員會主任委員。

   解放後,歷任出版總署出版局局長、文化部部長助理、文化學院院長兼黨組書記、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院副所長、中國歷史博物館顧問、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共八大代表、第三、四、五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副主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 09: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1922年1月22日出生——普賴斯,derek john de solla price (1922~1983),美國科學學家、科學計量學奠基人和情報科學創始人之一

美国科学学家。科学计量学奠基人,信息科学创始人之一。犹太人。1922年1月22日生于伦敦 ,1983年9月3日卒于同地 。1942年毕业于伦敦大学物理系 ,1946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1947年移居新加坡 ,在马来亚大学任教 。1948年研究物理学论文数量增长现象,发现了科学文献指数增长规律,绘制了著名的普赖斯曲线。1954年获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史博士学位。1959年任耶鲁大学教授,后又担任皮博迪博物馆的历史科技仪器馆馆长。1961年出版《巴比伦以来的科学》一书,反映有关科学的新见解。1962年任耶鲁大学科学史与医学史系主任、梅隆基金会主席,并兼任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信息理事会理事。从此开始研究书目计量学、图书馆学和科学政策,并与美国费城科学信息研究所建立密切联系。他根据该所编辑出版的《科学引文索引》判断科学论文的价值,提出科学论文增长的统计模型,为信息科学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他曾担任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科学政策顾问,先后受聘担任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丹麦、埃及、德国、印度、以色列、巴基斯坦、苏联以及东欧一些国家的科学政策顾问。1983年当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普赖斯发表了300余篇论文和17本专著,其中,对信息科学产生深远影响的有《巴比伦以来的科学》、《科学论文网络》、《小科学,大科学》、《世界大脑的一些问题》、《引文循环》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 09:44:47 | 显示全部楼层
1895年01月22日出生——李景漢(1895~1986),中國社會學家、社會調查學家

李景漢評《中國人的素質》1

  --------
  1本文原是中國最早的社會學家李景漢先生為潘光旦先生所著《民族特性與民族衛生》(商務印書館,1937年7月)一書而作的「序」,該書「第二篇·中國人的特性」,節譯和歸納了明恩溥此書中的十五條「中國人的素質」。

  中國本來是一個閉關自守的國家。若沒有與西洋民族接觸,則我們仍然是自成為一個世界,也就無從得知自己的短長。自鴉片戰爭以後,門戶洞開,節節失敗,受著重重外力的壓迫,於是我們才覺悟到我們的民族是病的,也都在尋找治病的藥方,求得一條自救的出路。近年以來,有主張文化創造的,有主張經濟建設的,有主張打倒帝國主義的,有主張剷除封建的殘餘勢力的,有主張全盤西化的,以及種種不同的其他主張。統觀以往的議論,大半是說些我們應當如何做和我們要如何做一類的話,卻少有指出我們能夠做什麼,我們的能力有多大?民族的元氣與實力是什麼?為什麼一向總抓不住良好的機會?民族究竟有些什麼不健全的特性?這些特性是如何形成的?民族的出路在哪裡?對於這些問題,這本書是要依據客觀的事實來答覆的。潘光旦先生是用生物的眼光來看民族,認定一個民族先得有比較穩固的生物基礎,才有發展的張本。這一點是向來為人所忽略的。

  光旦先生以其多年研究優生學的心得成此大著。要我作一篇序、自問對於優生學無學識,當然不敢說話。可是光旦先生因為我一向是在農村工作,而此書關於民族品性的大部分是譯自明恩溥氏所著《中國人的素質》一書,因此要我對於明氏的敘述發表一點意見。我便在這方面略說幾句。

  近幾年來,國人都感覺到,無論是為促進中國社會科學的進步,或是為求得中國社會改革的方案,必先求盡量認識中國現代社會的真相和全相。至於我們如何才能對於中國現代社會得到深刻的認識與瞭解呢?這非得採用歷史法和觀察法不可,尤應重視從實地觀察法下手。我們必須對於中國各部不同的社會現象,加以精密觀察,再將觀察的結果與其他民族的社會現象來比較。這樣對於中國社會的本來面目,便可得到真正的認識。至於什麼人才真能認識中國民族的特性,或誰是最適當的中國的解釋者呢?是我們自己的人,還是外國人呢?關於這一點,人們的看法不同。有人以為惟有本國人才真能瞭解本國人。一個外國人要瞭解一個與自己不同的民族,尤其是像中國這樣一個極不同的民族,是不可能的事,因為在他觀察的時候,總免不了戴上有色的眼鏡。但反過來看,無論是個人或一個民族要認清自己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尤其是公平的、健康的、神志清明的認識。即按普通常識來說,不是有「當局者迷」和「醫不自醫」等種種的說法嗎?不也是有「知人易,知己難」和「旁觀者清」等諺語嗎?再說,肯承認自己的缺點是頗需勇氣的,並且往往有種種顧忌,或不好意思說出來。當然,一個外國人觀察我們的時候,他免不了有一個自己的標準度量我們。但也就因為他有了一個不同的標準,才能把我們的特性格外看得清楚。他在有意識或無意識中總是將我們的現象和他們自己的現象作一個比較。比如說,他斷定我們是有節儉的特性,那就是他理會我們民族的一般人比較他自己民族的一般人節儉得多或至少是相當節儉。而且外人對於我們的短處也比較我們自己便於直言不諱地和盤托出。因此我們真要認清自己,深刻地瞭解自己,一方面自然是要靠我們自己來研究自己,分析自己;另一方面對於外人論斷我們的話,尤其是依據精密觀察的結果,我們不但不應當忽視,尤當加以重視,引為借鑒才對。這不是說一切外人的觀察都是對的,也不是說遇到外人對於我們發表無理的言論時,我們也不作聲。向來國人對於外人的意見,抱著種種不同的態度。有的只喜歡外人說我們民族如何如何的優秀,而遇到指出我們的缺點時,即生反感,而替自己辯護;至於說得對與不對,往往不加深思的。因為我們是一個比較最講面子的民族,遇到別人直白地指出我們的弱點時,我們少有受得住的。民族到了受著嚴酷自然淘汰的今日,我們實在有急於認清我們自身的必要。我們再不能夜郎自大、一如往昔,仍然模模糊糊地因循敷衍下去。遇到像羅素(Bertrand Russell)這樣的人頌揚我們的文化如何高時,我們不要過於高興、過於樂觀,或以為他才是真正瞭解了我們。反之,遇到吉爾柏特(Rodnev Gilbert)那類人說我們一個大錢不值時,我們也不要以為他是絕對胡說、完全謬妄,自然更不可因此過於掃興或過於悲觀。至於遇到我們自己的人來論斷我們自己的時候,我們的態度亦當如此。最近就有一個很好的例子。大約誰都承認林語堂先生是一個極聰明的人。他的《中國人》(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就是要解釋中國民族的一部英文大作,也是要把中國介紹給外人的。國人對於此書已經有了種種的批評,其中有的請林先生仔細地認識一下中國,再寫他的著作,甚至有人竟把它列在污華影片之類了。林先生也早就料到這一點,所以在他的序文裡有這樣的話:「我能直認不諱,因為,不像這些愛國者,我不以我的國家為恥。並且我能暴露中國的毛病,因為我未曾失望。中國是比她的小愛國者們偉大,也無須他們的洗刷。她要和她已往一樣的,再糾正自己。」

  現在是我們需要壓住情感、多用理智的時候了。我們不可隨波逐流、人云亦云,也不可固執己見、閉目不看。我們要平心靜氣,對於別人觀察我們民族的論斷。以冷靜的頭腦,作一番思索的工夫,也最好與我們目下的社會現象審慎地仔細對照一下,再判斷別人見解的得失。我們自然不可讓人隨便有意地顛倒是非,但也不要諱疾護短。因為瞭解與承認自己的弱點,不是恥辱,惟有不努力從事民族的改造,不看清民族的出路,才真正是恥辱。

  我們若能根據上述的態度來讀明氏之《中國人的素質》,我們就能從這部書得到可以得到的好處,而不致陷於玉石俱焚或因噎廢食的結果。我初次得讀明氏的這部書,約遠在二十五年以前。所讀的不是英文原本,大約是日文譯本,因為記得書名是《支那人之氣質》。我也記得在那本書的許多頁的空白處,有不少鉛筆寫的批評,其中大部分是別的讀者在讀時發生的反感,還恍惚地記得有「胡說」和「放他娘的……」等類的話。我那時是一個很幼稚的初中學生,讀了譯文,再讀了種種怒髮衝冠的批語,自然對於明氏的描寫也就不大以為然。雖然沒有在書中寫下什麼,但對於書中不少的地方不免要發作幾聲「豈有此理」!後來有不少的機會,得親聆明氏的講演。他的身體,在西洋人中間,要算是比較矮的,但精神卻頗健旺。他那充滿著力量的軀幹,再加上他那天然有趣的面貌,一站在台上,就立刻引起聽眾的注意。在他講演的時候,帶些山東的口音,聲調或高或低,或長或短,極變化之能事,且好引用古今格言、民間諺語,全身隨時都是表情,往往雙手同時以指作聲,助其語勢,可謂出口成章、娓娓動人,使聽眾永無倦容。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大演說家。及至與他接觸談話,則又發現他不但風趣橫生,且極和藹可親、待人誠懇;總而言之,他是一個使人敬而愛之的長者。

  十五年前,我在美國求學的時候才得細讀《中國人的素質》(Chinese Characteristics)的英文原本。對於書中不少的地方未能贊同,也有些地方使我不愉快。這一方面是因為我那時為祖國顧全體面的心正盛,至於究竟他說得對不對未加深究;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明氏的材料都從農村裡得來,我雖是中國人,但對於祖國的農村社會就沒有用心觀察過。但因為我欣賞這部書的文體,我就買了一本帶回國來。一回國就開始我的都市社會調查研究的工作,與民眾接觸的機會一天比一天多,遂漸感覺到此部書的意義。後來不久就轉入農村,從事於實地調查的工作。我就把這部書和他的《中國農村生活》(Villaae Life in China)都帶到鄉間去。說也奇怪,因為農村開荒的工作過於緊張,我就好久把它們留在箱子裡,沒得閒空理會它們。直到過了足有幾年的時間,才又忽然想起這部書來。及至再打開一讀,就覺得此書的意義與從前大不相同了。明氏畢竟是過來人。他對中國農村社會的現象,可謂觀察精密、獨具慧眼,而且他那描摹入微、寫實逼肖的能力,豈但在西洋人中沒有幾個可以與他比擬的,就是在我們自己的國人中間恐怕也是少如鳳毛麟角吧。

  我先順便在這裡把明氏的生平略提一下,因為這可以幫助我們更能瞭解他的著作。明氏於1845年7月生於美國康涅狄格州(Connecticut),二十二歲畢業於比羅耶特大學(BeloitCollege),二十六歲時與同學狄更生女士(Emma Dickinson)結婚,享伉儷生活五十五年之久。他於1872年來華,在天津為傳教師,時年二十七歲。後來不久即到山東,從事傳教與救災等工作。自1880年後,他久居於恩縣之龐家莊,從事於農村布道、醫藥、慈善、教育等事業,有二十五年之久。後來他在國際上得享盛名,大半由於他從山東這一帶農村所得的經驗裡所發表的文章。最早發表的是《中國的格言與諺語》(The Proverbs and CommonSayings of the Chinese),登載於《字林西報》(North China DailyNews)。《中國人的素質》出版於1892年,時年明氏四十七歲,來華後整二十年。《中國的農村生活》出版於1899年,時年五十四歲,來華後二十七年。他的著作引起全世界的注意,尤其是《中國人的素質》一書,已譯成法、德、日等國文字。義和團的運動是發源於山東的西部,明氏親見其開始活動,亦曾警告北京政府,但未為當局所注意。1901年義和團之亂作,明氏被圍困於北京使館。次年根據其親身的經驗,發表《騷動中的中國》(China inConvulsion)一書。於 1906年返美,為教會募捐運動,在美國各處奔走講演,大為人所歡迎。也就是在這一年,明恩溥氏為中國做了一件大事。

  1906年3月6日,西奧多·羅斯福總統(Theodore Roc-sevelt)邀請明氏在白宮午宴。宴後明氏向總統建議美國可退還庚款予中國。明氏所申述的種種理由,其熱烈的情緒表現。以及他的講話的天才,使羅斯福總統於聆聽之下,大受感動。用明氏自己的話:「我預先准知道我要說的是什麼?並且當時清清楚楚地對總統一直說出來……總統像一個電機似的,感覺非常靈敏,易為磁力所吸引,簡直不能使他安靜片刻。他在我講話的進行中。不時插言,以興奮與鄭重的語氣說道:『明博士,我完全與你同意,就告訴我你要我做什麼』……這個問題,就是把二千萬的庚子賠款要用在與中國有益的事業,特別是供給中國的學生到美國來留學……總統回答說:『你給我寫一封信,說明你想應當如何做。你最好也去到國務院見羅特(Elihu Root)談談。』……我隨後就到了國務院,陳述了我的意見。」

  十天後,在3月16日,羅總統致明氏一函,大意說:「我非常快樂地讀了你的兩部大作,迥非它書所能比擬。我覺得對於中國的瞭解加深了許多……前次會晤,至為愉快。對於我們所談關於中美庚款的事,尊意以為我能作什麼,請即示知為盼……今日德國大使曾對我說在他讀過的所有關於中國的出版品中,尊著是最好的。」

  4月3日,總統在復明氏的函內說:「……我極贊成你所建議的政策。但庚款之退還一舉,是否不被中國看為是一種示弱的行為,我也不能不有所躊躇。但除非有反面的重要理由發生,我頗傾向取決於你的判斷。我也要與國務院的羅特商談此事。自然你也知道我是不能控制國會的行為。但我要在行政方面盡我的力量,並且也要與國內教育文化機關共同努力,促進此事之實現。」

  由羅總統這樣熱心的贊助,庚款退還的議案遂得順利地在國會通過。此後造就了數千百留美的各種人才,創辦了完備的清華大學,並促進了中美的邦交。均為明氏建議的結果。在明氏最初發表其意見時,論者笑之。譏為一時的情感與幻想。及至此建議實現之後,在二三十年內各國人士亦發表了種種的批評。但於近幾年內其他各國也都跟著美國的腳步把庚款一一退還中國了。今日飲水思源,吾人不能不歸功於當日明氏的卓見。

  明氏將庚款退還的事辦完以後又返回中國,常到各省旅行。此後他又發表了兩部著作,其一為《中國的振拔》(The Uplift ofChina),英文原本售出十八萬部之多,已被譯成數國文字,包括斯堪的納維亞諸國的文字一。明氏八十一歲時,夫人去世,始退休於美國加利弗尼亞州之克利蒙特村(Claremont)。他在1932年8月31日去世,享年八十七歲。美國無線電及各處報紙均表示追悼。國務院電唁其家屬,表示哀悼之意,並稱頌其在遠東之功績。在雜誌中有不少紀念他的文章。這裡可以摘錄在華多年而又熟識明氏之博晨光教授(Lucius C.Porter)所寫關於明氏一段文章的大意:「……明氏一方面被認為是一個世界的人物,而一方面為許多淳樸的農民所懷憶,這正足以顯明他的人格與地位。明氏天賦之高,使他成為世界所注意的人物,他卻終身如一日的致力於勞苦大眾生活之向上……明氏有敏捷的機智,有銳利的眼光,有作文的天才,長於幽默與滑稽,且對於世界問題獨具慧眼……他是大人物的良朋,但照樣也是一般最不幸的人們的好友。他終身以服務人類為職志。他的好作嚴峻的批評、好用似非而是之諷刺的語句,使初識他的人誤認他是一個憤世嫉俗者,或一個悲觀者。他那對於社會背景和人類行為之特殊犀利的觀察力,真可以使他成為世界上大幽默家而有餘。但他不止是一個人類之諷刺的觀察者,無論是對於他的本國人或對於他國的人,他是一個徹底之人類的服務者,無時無地不是在幫助需要他的人,不論是好人是壞人,直至他與世長辭。在中國就一連服務了五十四年,又差不多都是在窮鄉僻壤……有的中國人對於他所敘述關於中國人之生活的一些觀察表示不滿,也有的西洋人看他的言論屬於悲觀一派。這些印象一部分是由於明氏的一種習慣,就是他對於一種現象的描寫,常是把那種現象之缺點的方面先指出來;在他自己的生活中也呈現一種遊戲的狀態;他對於事實觀察的天才,發現一般人所沒有理會的社會間潛隱的勢力與他深刻的解釋,均為其嚴酷的幽默與悲觀論調之原因。但是,說也奇怪,同時他的百折不回、始終如一地犧牲自己為中國農村服務的精神和對於宗教的堅固的信仰,似乎與他發表的一部分言論有些矛盾。我們要承認他是一個絕對信仰愛的力量能改造世界之堅強的樂觀者。」對於這段可謂蓋棺論定的話,明氏有知,也許在地下含笑著說一句:「這孩子還算知道我。」(按:博先生之父為明氏之同班而又系多年共生死之交的同事,故博先生稱明氏為叔)。

  總之,明氏終身的事業是在中國,也是對於中國極表同情的人。他的幽默的甚至刻薄的或言過其實的筆調,的確使我們感覺不快或不滿;有時遇到修養稍差一點的人可以到怒髮衝冠的程度。但我們讀了他的描寫以後,能使我們對於他所指出的特性留著很深的印象,也未嘗不是受著他這種文體之賜。「良藥苦口」,終究是對我們有好處的。我們最好是棄其糟粕而取其精華,得到他正面的益處。再者,一個民族的特性是要從大多數民眾日常生活看出來,而中國大多數的民眾是農民。明氏的書是根據農村社會生活寫的,是他多年與農民接觸所得的印象,所以都是第一手的材料。他的印象不一定都完全正確,但明氏確是一個胸襟闊大、動機純正的人;是一個悲天憫人、救世為懷的人;也是一個對於中國有熱烈感情的人。

  他一方面欣賞中國的文化,一方面認真地評判,且不客氣地、忠實地把他的所見所聞與所感想到的和盤托出。他不單是用目看,也是以心感的。他同情人類,敬重中國,同時他重事實,他愛真理。我們要知道,無論如何,他是一個西洋人。西洋人是講效率的,是注重時間的。是活動的,是具冒險性的,是尊重婦女的,對於衣食住是好清潔的。中西文化的背景既有很大的差別,明氏當然不知不覺地免不掉戴了一副有色的眼鏡。他歸納的種種結論或有可非議之處,其中有的尚需要精密的研究;但他所引用的許多例子是我們不能不承認的。明氏不但說一口好中國話,尤其是山東的土話,並且也很通中國的文字,曾讀過不少的中國歷史與經書。所以對於他二十多年的實地觀察,我們不能輕易放過,因為決非道聽途說、一知半解者所能比擬。他無論是說英文或中文,總是出口成章,又因幽默成性,的確有時他說的話往往使人不得要領,莫名其妙。例如一次他說:「『國以民為本,民無信不立』,所以中國應當多立郵政局!」不知究竟他是把原文弄錯,還是在說笑話。因此,我們讀他的書,要在字裡行間求得他真意之所在,不要犯了以辭害義的毛病。

  明氏在他的序文裡咱己也承認一個西洋人要知道中國的全相是不可能的;中國是一個很大的國家,他二十多年的經驗大半限於魯冀兩省,特別是魯省。這只是一個觀察者的印象。他也提到自從他在《字林西報》發表了這些文章以後,對於許多人的討論與批評,他也曾加以考慮而有不少的修正。

  對於光旦先生所選擇的十五種特性,我也在這裡按照次序一一說幾句。先從關於描寫生理與心理方面的五種品性說起。

  (一)關於「活易死難」方面,明氏所提中國人的隨遇而安,到處可以適應的一點,的確是極顯著的品性。至於說到中國人的復原力極大一點,明氏只憑一般的觀察是不夠證明的。這非根據科學的調查而有統計的證明不可。例如歐戰時各國傷兵的復原力是否不及中國人是不易斷定的。關於中國人的不講衛生是對的,而說中國人的壽命高,老人多,是錯誤的。這不能憑一般的觀察而速下斷語。根據現在已有的實地調查,無論是平均的壽命或老人數所佔全人口數的百分比,中國都趕不上西洋講衛生的國家。

  (二)關於「沒有神經」方面,中國人的鎮靜、不忙、睡覺的本領、忍痛的本領、不好運動及在擾亂的環境裡能泰然安處,與西洋人的神經過敏、講效率、好運動等,兩相比較,的確是我們的一些特性。從某種見地看,這正是中國民族的長處。中國人到處可以睡,遠勝過西洋人必得有舒服的床才可以睡。因此明氏歎息著說:「誰是適者,誰能生存,是富有神經的歐美人呢,還是麻木不仁的中國人呢——這實在是一個值得推敲的問題。」

  (三)「耐性太好」,無疑的也是我們的一個特點。中國人比起西洋人來,其耐性是驚人的,不可思議的。《忍為高》這一冊在鄉間流行的唱本,已經變成家傳戶誦的「聖經」,不但是常掛在口頭上,而其感應已滲入於農民的骨髓裡。這從一方面看當然是我們民族的一大優點,而同時從另一方面看也是我們的一大弱點。「不抵抗」的表現,就是受了這耐性太好的毒。我們已經能忍「是可忍孰不可忍」的事。我們認為我們民族的耐性太過火了。

  (四)關於「不求準確」方面,明氏所提中國度量衡以及各種單位的漫無標準與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模模糊糊的習慣。不能不使受過科學訓練的西洋人驚異。凡在鄉間作過調查的,無不立刻感覺這一種顯著的品性。無怪明氏為我們做化學試驗擔心。這也的確是我們民族的一大缺點。

  (五)關於「寸陰是金」,明氏的原題是「不重視光陰」。他指出中國人不寶貴時間,不守時間,耽誤時間,稱我們是洪水前期的人,有的是時間來耗廢。中國人時間的不經濟與西洋人看「時間是金錢」來比較,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再說對於經濟的三種品性。

  (一)關於「勤勞」方面,明氏把中國人的夜以繼日、孜孜(石乞)(石乞)的精神,永遠不慌不忙的工作態度,描寫得淋漓盡致。中國一般人的沒有辦公時間,沒有休息的星期日,沒有種種的假期,都是西洋人受不了的。所以明氏在稱頌中國人的這種特性之餘,而又語重心長地說道:「我們也相信中國民族真會有富強之一日,要是他們於勤勞的一種美德之外,再很穩當地配上許多其他美德。這日子反正是不遠的。可惜中國人只是口口聲聲地講要誠實,要廉潔,要懇摯——而實際上總是只說不做。我敢斷言這些美德都能從理論變為事實的一天,也就是中國人可以十足收取勤勞的效果的一天。」這段話是足使我們發人深省的。

  (二)關於「撙節」方面,中國農民能儉的本領可謂到家而徹底。凡在農村作過生活程度調查的人,無不理會大多數農民的生活程度已經低得難以再低、中國農民在衣食住行日常生活的節省與西洋人的講究舒服比較,的確差別極大。但有些地方西洋人的過於講究清潔和種種暴殄天物近於靡費的習性,在我們看,也未嘗不是一種毛病。

  (三)關於「知足常樂」這一點,明氏指出中國一般人在順境裡涸然能優遊自得,在逆境裡也能安之若泰,可謂一針見血的話。對於中國人安常處順的本領,明氏說:「……逆境之來,論理既知其必不可抵抗,論力知其無法抵抗,唯一的應付方法自然惟有盡量的遷就;只有在遷就之中還可以找到一條心安理得的出路。」在明年當日固慨乎言之!在我們今日讀之,試問又作何感相?

  最後我們來看關於社會的品性。這一部分是明氏描寫得有聲有色的一部分,也是使中國的讀者容易發生反感的部分,但也是對於我們的當頭棒喝、使我們反省的部分。讀這一部分時,我們多少需要一些修養和「『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

  (一)關於「有私無公」這一點,我們雖欲掩飾否認而不可得。民族之所以到今日,雖有種種原因,「私」卻是我們民族的致命傷。到處表現著「各人自掃門前雪,體管他人瓦上霜」的現象。四十年前,國家觀念、民族觀念、公共意識的缺乏,必尤甚於今日。具有國家思想和公共精神的西洋人在當日豈能不理會到我們的這個使民族散漫無力的缺點?

  (二)關於「無惻隱之心」,原題是「同情心的缺乏」。明氏一直地說:「中國人目前最缺乏的一種品性,就是側隱之心或同情心。」他指出我們對於殘廢的人、心理上有缺陷的人、遇難的人、陌路生人、婦孺以至於牲畜都表現了同情心的缺乏。本來中國現有的一些社會團體和慈善事業,大半是近數十年來的產物。這也是使明氏在四十年前更容易理會我們的同情心的缺乏。

  (三)關於「言而無信」,原題是「誠意的缺乏」。這一章尤其叫我們讀了不舒服。明氏直白不客氣地指出中國民族善於撒謊,大都輕諾而不踐約,認錯的本領和揩油的本領都很大,並且對於孔孟二聖的假裝害病大有可議之處。他所舉出的種種例證,極值得我們注意。

  (四)關於「爾虞我詐」方面,明氏指出中國人彼此猜疑和傾軋的態度,甚至於到「一人不進廟,二人不窺井」、「李下不正冠,瓜田不納履」的程度。這在鄉間實在是常見的現象。

  (五)關於「愛臉皮」,這是明氏原書的第一章,也是極見精彩的一章。在這一點上,我們不能不佩服他觀察的透徹而深刻。例如他說:「中國人心目中的臉皮,並不指頭部前面的那一薄層,卻是一個綜合的名詞……我們西洋人就根本懂它不得。」老實說,連我自己有時也莫名其妙。他又說:「中國人的問題,永遠不是一個事實問題,而是一個格式問題,不是事實的對不對,而是格式的合不合……在這一點上,中國人只好和西洋人分道揚鑣……中國和事佬最大的任務,便在研究出一個臉皮的均勢的新局面來……各不傷臉……至於公平的處斷是不可能的。飯碗可以不要,臉皮卻不能不要……至死也要救他的臉皮。」這的確是一種一般的現象。

  (六)關於「婉轉」一章,明氏也極盡了描寫之能事。他上手就說:「中國人是有婉轉的天才的。我們盎格魯—撒克遜人都沒有這種天才。不但沒有,並且以能夠單刀直入、開門見山自豪。」他又說:「在中國,你也轉彎,我也轉彎,彼此都能心照不宣。」他最後得到一個結論,就是「你不能從一個中國人所講的話裡,知道他要說的究竟是什麼。」又在一處說:「有天才的中國人有一種本領,使你挨了罵還不曉得,使你吃了虧還以為他正在恭維你。這是一種藝術。」明氏幸而是常與心地比較忠厚的冀魯人接觸,若是在江浙一帶,不知他更要作何感想。

  (七)這最後的「客氣」一章,我認為是最精彩而又是最有意義的一章。章內所敘述的都是事實,使我們不能不承認。雖然我感覺到不應當多佔篇幅,但我止不住要引述他指出的幾點:「中國人善於客氣……我們盎格魯—撒克遜民族喜歡稱讚自己的種種美德……東方人大都擅長一種藝術,可以使人與人之間,衝突日見其減少,和氣日見其加多,我們便自愧弗如……他們已經把客氣的藝術推進到一種登峰造極的程度……我們西洋人認為不可思議,決非人力所能辦到。客氣本身早就成為生活中間不可須臾離開的一部分,客氣就等於生活,就是生活……中國人客氣的用意,似乎並不在要使人舒服愉快,而在表示他是一個懂規矩與守規矩的人。要是客人不舒服,那是客人不懂規矩的自作自受,和主人無干。」明氏在他最後的結語裡說:「我們終究得承認,在社會交際方面中國民族畢竟是過來人,有許多地方值得西洋人的傚法。我們的客氣固然很注重誠懇這一點,但有時也太老實,太不留情面,要是加上一些宛轉而無礙於誠懇真摯的程度,豈不盡美盡善……客氣雖小道,講究起來卻也不易;誰能夠把東西方人對於客氣的見解與方法融通之後,節取其中的精髓,不偏不倚地走上那又窄又崎嶇的中庸之道,誰便是世界上第一個有福氣的人。」這段話不但值得直爽的西洋人想一想,更值得我們過於客氣的中國人考慮一下。

  有人以為明氏所描寫的不過是一些社會表面的現象,是一些拉雜的、平常的、膚淺的敘述。我們不要忘記,世間最平常的東西,往往也就是最重要的東西。例如日光、空氣和水都是最普通的東西,但也是與人類生活最有利害關係的東西。明氏的貢獻就是他能夠把農村社會在日常生活裡人與人之間種種現象和為我們民族自己所未注意而實際上乃是左右社會行為的種種潛在的勢力,以莊諧並用而極有力量的文體描寫出來,使每個讀者都能如身臨其境地得到清楚的認識。這比一般籠統的、主觀的、玄想的、去事實生活很遠的大議論,有價值多了。例如有人對於明氏所提出的「私」的一點,曾引中國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域「見義勇為「等說法來辯護。對此,我們要取客觀的科學態度,用客觀的科學方法,在現實社會生活中仔細地觀察一下。若是我們本能在現實生活裡找到這類行為的表現,那我們也只好認為這是古聖先賢的理想,是一種勉勵人的教訓。明氏是注重客觀的現實生活的;我們在他許多片段的、瑣碎的敘述裡可以發現一般的原則與真理。

  明氏所指出的十五種品性、當然決不是為中國民族所獨有,但這些品性在中國民族的生活中在量的方面表現得特別普遍,在質的方面也表現得特別深刻,因此才成為民族的特性。再者,每種特性有它的利點,也有它的弊點。一個民族如何能於其種種特性,設法存利除弊,使能恰到好處,是應加意研究的問題。

  中西文化根本不同,所以東西方人也不能夠彼此完全瞭解。例如中國家庭制度及由此制度產生的種種社會行為,與中國人能享受簡單的理想生活,都不是為西洋人容易體會的。因此在明氏所舉的例子中,有的在我們看來,好像是少見多怪,也就是因為兩個民族的背景大不相同的緣故。

  明氏雖然把中國民族種種特性一一提出,卻沒有說明其原因。光旦先生以優生學的眼光,充分地補足了這一點,也在這本書裡指出幾個向來為人所忽略的重要問題。光旦先生指出:「中國民族並不衰老,而且是在青年。民族雖不衰老,而確乎有許多不健全之處,例如體格的柔韌、科學頭腦的缺乏、組織能力的薄弱和自私自利的畸形發展。這些不健全之處確乎有先天的因素。要是及今不對病下藥,元氣便不免要變本加厲地受斫喪,以至於無法挽救。

  本書說明了中國北部荒年淘汰的作用及其與民族性的關係,也指出中國真正的弱點卻在沒有第一等的領袖人才,並且說明其原因。光旦先生在民族衛生的出路裡告訴我們:中國決不是不可為的國家……只要有適當的選擇方法、充分的經濟機會、相當的人口限制,未始不可以培植出一派強有力的中華民族的優秀分子出來……優生學的目的就是要叫民族中優秀的分子相對地加多,不優秀的分子相對地減少……不瞭解民族健康的精義而一意孤行的只注意作些個人康健的設施,而不注意民族康健的設施,結果不但是徒勞無功。並且還可以減低民族康健的程度。

  最後,光旦先生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辦法。中國民族的許多劣根性既因緣於荒年的反選擇的影響,所以要改革民族的品性,非先改革荒年與荒年的成因不可,例如:在自然環境方面,注意造渠、浚河、造林等工作;在經濟生活方面,提高生產能力與力求分配的利便與公允;在社會生活方面,注意都市化的控制與家庭制度的整頓。

  我對於優生學是門外漢,不要說什麼外行話。但我得讀這部書稿,獲益甚多,使我對於向來幾個模糊不清的問題得到了解釋,對於民族的出路也認識得深刻了一些。我想其他的許多讀者也一定與我有同樣的感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 14: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1981年1月22日,罗纳德·里根的首位国务卿黑格上任


1981年1月22日,罗纳德·里根的首位国务卿亚历山大·美奇斯·黑格(Alexander Meigs Haig,Jr.)上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hinbade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1-22 15:5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0楼wsbswdx于2008-01-22 00:02发表的 金豆  留住记忆“01月22日” :


1901年1月22日——英国女王逝世。
英国女王 Alexandrina Victoria (生于1819年5月24日—卒于1901年1月22日)
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在位时间长达63年。英国女王是第一个以“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英国君主。她在位的63年期间(1837年6月20日-1901年1月22日),是英国最强盛的所谓“日不落帝国”时期,她在位期间直到她去世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1914年,英国都称为xxx时代,1914年以后,英国开始走向衰落。
.......

这位女王,别人无论如何评价咱不管。
咱是中国人,有一句话不吐不快。
这位女王执政时,不列颠侵略中国,并强迫中国签下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割去了中国的香港。有一首歌唱到:一百年前,我眼睁睁地看你离去……

火烧咱园明园,也是此位女王执政时发生的严重罪行。

据说,德国已经深刻地反省了二战时侵略他国的罪行,不知当今的不列颠人,是否还怀有廉耻心,反省一下自己的罪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 16: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常的一天,不凡的人生,伟大的先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2 16: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的股市定会成为明日的回忆。


全球性股灾爆发!
2008-01-22 14:26:47 来源: 网易财经综合  进入全球股灾贴吧 共 406 条  黑马推荐

受美国次贷冲击,全球股市爆发股灾。日本股市收盘大跌752点,跌幅5.65%!印度股市下跌10%后暂停交易!香港恒指盘中大跌2063.15点!A股市场也深陷暴跌泥潭,沪指收盘暴跌354点!

【A股】沪指暴跌354点 近900只股票跌停

今日A股低开低走,连破4900、4800、4700、4600四关,再度收出了大阴线。

指数上, 上证指数(行情 股吧)报收4559.75点,跌354.68点或7.22%, 深证成指(行情 股吧)报收15995.85点,跌1215.08点或7.06%。

消息面上,今日日本、香港、台湾、澳洲等股市均暴跌,全球性股灾正在快速蔓延。另外,基金去年第四季报全部披露完毕,基金出现近一年来的首度主动减仓。

从盘面上看,个股可谓是哀鸿遍野,近900只股票跌停, 中国平安(行情 股吧)、中国国航、 中国联通(行情 股吧)等多只权重股封死在跌停板上,两市上涨股票仅24家。

【港股】恒指跌逾2000点跌幅达8.69%

恒指最新报21755.07点,跌2070.07点,跌幅8.69%,成交889.5亿;H股指数报11861.33点,跌1670.12点,成交335.88亿。

分析人士表示,目前恒指在两天中已经下滑了13%,跌至去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如果下午跌幅不能收窄的话,本次恒指跌幅将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

丰盛金融的黄国英说,勇敢的投资者可能尝试逢低吸纳,但要谨记,只是为了博取短线的反弹;补充说,最坏的情况是恒指可能跌至8月17日的低点19386点。所有43只蓝筹股均走低,12只跌幅超过10%。但午盘时成交不是极高,为829.85亿港元,可能反映散户投资者在场外观望。

【台湾】台湾地区股市加权指数周二以7595.17点开出,盘中最高为7741.99点,最低为7566.75点,以7581.96点作收,最终下跌528.24点,收跌6.51%,成交值为1345.32亿新台币。

【日本股市】日经指数22日收盘跌5.65%

日本股市日经指数周二收盘重挫5.65%至28个月收盘低点,周一和周二日经指数的合计跌幅已经超过千点。日经指数收跌752.89点,报12573.05点。东证股价指数则挫低5.7%,创911事件来最大单日跌幅。

交易商称该指数23日可能下探至12,300点,这还取决于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将于22日晚些时候公布的收益报告。并称市场尚未达到卖盘高潮,金融机构资产收益平衡表可能出 现更多减记,之前惠誉(fitch)下调对美国债券发行商Ambac Financial的评级。

日本经济财政政策担当大臣大田弘子22日说,日本政府认为目前尚无必要采取干预措施应对股市暴跌。

大田弘子当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目前全球股市下 跌主要是由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前景担忧引起的。日本将密切关注金融市场动向,但政府认为日本没有必要启动类似美国总统布什提出的经济刺激方案。

【印度股市】印度股市大跌6.23% 早盘一度跌停暂停交易

孟买证交所(Bombay Stock Exchange) Sensex-30指数在22日开盘几分钟内下跌10%,触发停板机制,暂时停止交易。该股指下跌是由于全球经济疲弱指引以及蓝筹股持续抛售。午后恢复交易跌幅有所收窄。

Anagram Securities调研部负责人V.K. Sharma表示,Sensex可能进一步走低,除非国有保险公司干涉。如果联邦政府发表一些言论安抚投资者对市场稳定性的忧虑驱除 恐慌,可能会有所帮助。

印度股市午后恢复交易,当前印度Sensex指数跌6.23%,报16509.23点。

【韩国】韩国股市周二继续暴跌,韩国首尔 综合指数(行情 股吧)报收1609.02点,大跌4.42%,为2007年5月以来最低点,当天的跌幅仅次于去年8月16日的6.92%,当时正值美国次贷危机集中爆发。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S&/ASX 200指数周二收盘跌7.1%至5186.8点,是自1989年10月16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由于担心全球经济下滑会影响商品需求及价格,资源类股是带动大盘走弱的因素之一,金融类股也遭受重挫,大型银行类股全线走低。

【东南亚】东南亚股市大幅收低 新加坡跌6%至10个月最低位

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跌至2,917.15点,为去年3月以来最低收位.该指数年内已经下滑15.7%,为本地区表现最差的市场.

印尼股市下挫4.8%至三个月低点,马来西亚股市收低2.2%,泰国股市跌2.9%.

菲律宾股市22日收盘跌至5个月低点,成交量巨大;投资者从受避险情绪拖累的亚洲其他股市中获取线索;基准股指收于2,978.41点,跌5.5%,跌幅创07年8月股市因次债危机下跌以来的最高水平;08年迄今为止股指累计下跌18%。

PLDT和Ayala Land等蓝筹股跌幅居前。PLDT跌7.4%,至2,565比索;Ayala Land跌5.4%,至13.25比索。

越南股市下滑1.6%.

新西兰股市22日脱离盘中低点收跌

新西兰股市周二收盘走低,受全球市场大幅波动影响,此前股指盘中曾创下六年来的最大跌幅。

基准NZX-50指数盘中一度下跌近4%,为2001年9月11日纽约遭受恐怖袭击以来的最大跌幅,在股市连续14个交易日走低后,投资者的逢低吸纳推动股指有所反弹。

受此影响,NZX-50指数收盘跌40点,至3607.134点,跌幅1.1%。

NZX-50指数今年迄 今为止已经累计下跌近11%,导致约50亿新西兰元的市值蒸发,自去年5月24日创下年内最高收盘点位4333.238点以来,股指已经下跌17%。 (本文来源:网易财经综合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 00:32:31 | 显示全部楼层
  1811年1月22人,中国清代数学家李善兰出生。



  李善兰(1811.1.22~1882.12.9),中国清代数学家、天文学家、力学家、植物学家。原名心兰,字竟芳,号秋纫,别号壬叔.浙江海宁人。清嘉庆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1811年1月22日)生;光绪八年十月二十九日(1882年12月9日)卒于北京。自幼喜好数学,后以诸生应试杭州 ,得元代著名数学家李冶撰《测圆海镜》,据以钻研 ,造诣日深 。道光间 ,陆续撰成《四元解》、《麟德术解》、《弧矢启秘》、《万圆阐幽》及《对数探源》等,声名大起。咸丰初,旅居上海,1852~1859年在上海墨海书馆与英国汉学家伟烈亚力合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后9卷 , 完成明末徐光启、利玛窦未竟之业 。又与伟烈亚力、艾约瑟等合译《代微积拾级》、《重学》、《谈天》等多种西方数学及自然科学书籍。咸同之际,先后入江苏巡抚徐有壬、两江总督曾国藩幕,以精于数学,深得倚重。同治七年(1868),经巡抚郭嵩昭举荐,入京任同文馆算学总教习,历授户部郎中、总理衙门章京等职,加官三品衔。他以《测圆海镜》为基本教材,培养人才甚多。他学通古今,融中西数学于一堂。1860年起参与洋务运动中的科技活动。1868年起任北京同文馆天文算学总教习,直至逝世。主要著作都汇集在《则古昔斋算学》内,13种24卷,其中对尖锥求积术的探讨,已初具积分思想,对三角函数与对数的幂级数展开式、高阶等差级数求和等题解的研究,皆达到中国传统数学的很高水平。继梅文鼎之后,成为清代数学史上的又一杰出代表。他一生翻译西方科技书籍甚多,将近代科学最主要的几门知识从天文学到植物细胞学的最新成果介绍传入中国,对促进近代科学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评论:清代伟大数学家,在数学上有极深的造诣,为数学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杰出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2 00:35:28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年01月23日 孟加拉国反对党举行全国罢工


1月22日,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街头,一名在全国性罢工游行中受伤的男子被同伴送上出租车。在当天举行的罢工中,警察与罢工者发生冲突,造成至少35人受伤。此次罢工由前总理谢赫·哈西娜领导的人民联盟发起,并有14个反对派政党组成的反对派联盟参与。罢工者谴责选举委员会主席偏向政府而要求其辞职。

评论:政治斗争总是伴有流血牺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6 15:31 , Processed in 0.342191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