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chaque

[【文史类】] 看看人家是怎么读书的:乔纳森年度读书小结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 00: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哲人王兄所言不错,读书当然不是非要什么目的不可,您提到的几位更是我一直仰慕的对象。我在前面的论点只是:“无目的读书,就不用考虑数量。”因为没有需要达成的目标,伯恩施坦所谓“运动就是一切”,当然更不必计量考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3 00: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B、再详细阐释下前面所说的身体性阅读的概念。V有时貌似喜新厌旧、时尚、八卦,譬如喜欢的杂志是《ELLE》和《外滩画报》而不是《读书》和《万象》,譬如最爱的地方是迪厅酒吧而不是书店茶馆,譬如常常不厌其烦地把Acrobat、ABBYY FineReader、ACDSee升级到最新版,但有时观念又会非常正统,比如认为读书的主要目的不是写出什么鸿篇巨制,而应该是养气蓄志,基本也类似于陈老所言:“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所以,阅读的过程希望是让词语、段落震荡心灵,心灵生产温暖的血液,同时把血液运送到四肢百骸的过程,它给人气度、血性、涵养,成为行为的维生素,可以让自己待人接物温和宽容明敏坚强,附带能在言说书写上给予什么识见、学问、逻辑、情感、文采,都不是那么重要。简洁一点说,读书主要是给日常行动的肉体充电,而不是给言谈书写雪中送炭、锦上添花。坦率地讲,V自小有点是问题儿童,戾气重,我行我素,放诞乖谬,因此成长过程中一直在寻找自我疗救的方法,有时是彻底心灰意懒,有时又想稍微飞扬振作,当V再次返回校园的时候,导师问来读书的目的是什么,V说的是“养气”。此情此景在有的人看来会觉得可笑荒诞,却是V当年发生的事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 01:3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4楼哲人王于2008-01-23 00:54发表的 :
B、再详细阐释下前面所说的身体性阅读的概念。V有时貌似喜新厌旧、时尚、八卦,譬如喜欢的杂志是《ELLE》和《外滩画报》而不是《读书》和《万象》,譬如最爱的地方是迪厅酒吧而不是书店茶馆,譬如常常不厌其烦地把Acrobat、ABBYY FineReader、ACDSee升级到最新版,但有时观念又会非常正统,比如认为读书的主要目的不是写出什么鸿篇巨制,而应该是养气蓄志,基本也类似于陈老所言:“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所以,阅读的过程希望是让词语、段落震荡心灵,心灵生产血液,同时把血液运送到四肢百骸的过程,它给人气度、血性、涵养,成为行为的维生素,可以让自己待人接物温和宽容明敏坚强,附带能在言说书写上给予什么识见、学问、逻辑、情感、文采,都不是那么重要。简洁一点说,读书主要是给日常行动的肉体充电,而不是给言谈书写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非常佩服哲人王兄这个阅读的境界。福柯在晚年(《性史》、《主体诠释学》中)曾说过,古代人和东方人,跟真理之间有一种特别的、不常见于西方近代的关系。近代人求知,通常是把自己视为外在于真理的认知主体,知识的增进并不意味着主体的提升;而古代/东方人的求知,则把获取真理的过程看作是一种内在于、同步于主体自身的精神的修炼、自我的技术(spiritual exercises, culture of the self)。这个技术当然不仅仅作用于头脑,更要紧的就是要对身体的关注跟训练,甚至把人的整体生命当成一个艺术品来塑造。哲人王兄上面的帖子,就让我感受到了这种不让古人的气度——相比之下,我这样的闲读就像是逛大街之于练气功,冰激淋之于人参汤,只能算是人类精神实践中一个严重退化的品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3 01: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C、身体性阅读还有一层意思,要把由阅读得到滋养的气和生命本身的气、生活经验带来的气合并在一起,来共同形成个人的能量场,如果一个人还去写作的话,用整个肉体和精神熔炼在一起的能储去书写,而不是去轻巧地摆弄把玩暂时过耳过目的词汇、风景、事物。鲁迅的《野草》,气魄之澎湃、意志之决绝、情感之激烈、色彩之秾艳,远远为周作人、张爱玲之流莫及,V相信这是因为鲁迅是在用听起来有些神秘的肉体精神综合气场在书写,而不是其他人相对单纯的知识式生活经验式写作。鲁迅的阅读具有身体性,所以他的写作也具有身体性,呈现着赤身肉搏的激烈、残酷、高昂,惊魂动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3 02: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胡说八道一番,要去休息,明天再继续。各位晚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 02: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阅读的倒金字塔:
求道>求学>求术>求生>求趣。

像哲人王兄的读书,庶几可谓"求道"了!除我之外的所有学士,当然至少都达到了“求学”的标准!凡是能够学以致用、读书发财的各位,大概都当得起"求术"这两个字!海德格尔说,理解首先是生存论的筹划,所以基本上所有本真的读(不管是否发财与否)首先及通常都是一种“求生”!——而对于我这样非本真的读者来说,最合适的名目恐怕就只有"求趣"了,而且正如winwun兄评定的,基本上还都是"记丑而博"的恶趣!

修改履历:
2008-1-23 2:21
根据醉兄的补正,在金字塔上增添了“求生”这一级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3 02: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未能发财,靠读的几本书混饭吃,谓之“求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3 10:4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8楼chaque于2008-01-22 19:12发表的 :
所以规划书目最好的途径,大概不是借助读秀网站或者任何“名家推荐”,而是走到像样的图书馆或大书店里,实际闻闻书味、摸摸书皮、掂掂分量、翻翻页码(而不仅仅是目录),无论重要的不重要的著作都拿在手上摆弄一阵子。换言之,一本书的神秘核心是它的物质性因素,缺乏这种跟书本的最直接亲近,你就和相关的书本家族永远也混不熟,永远处在把二线傀儡当成波尔布特的窘境之中。
书目规划的诠释学特征还在于,你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决定,哪些书该读,哪些书是不该读的。“从一开始就做好规划”尤其是个天真的想法。随着阅读进程得到更新的,是先前的个别判断,是整体的估价视野,甚至是阅读的目标本身。所谓“矛伤尚待矛来医”,只有通过读,才能知道读什么、怎样读。把先期的书目规划视为一个脱离其后实际阅读过程的超验原点,就肯定会错失了读书这件事的部分、乃至全部真理。


忍不住赞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3 10:47:07 | 显示全部楼层
“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於萬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
庄子此语亦是读书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3 11:53:52 | 显示全部楼层
chaque兄过谦了。

至于此贴,我没有任何意见,赞同的没有,不赞同的也没有。

只是认为,有些路是越走越宽,有些路却越走越窄。那窄的路,极有可能如MD5算法,如果有学人走了它,再返回已无可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3 15: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D、某一具体文章上目的的残缺,或者在整体言说中目的的残缺不等于内在目的的残缺,即使有所说明,名义上的目的也不等同于实质上目的、隐含着的目的。出于一种策略上的考量,我们有时的确需要施特劳斯魔眼所发现的“隐微写作”,掩藏主要意图。比之于行军打仗,你不能在百万雄师横渡长江成功之前就把渡江的时间、地点播报全国,而是要完胜之后再发新闻稿。也可以举恐怖主义袭击的例证,他们素来神出鬼没,总是在把人炸得血肉模糊之后才通过某些渠道宣称由某某组织负责。记得有一个年轻学子几年前就宣称要在三年内成为学界领袖,结果,比三年还长的时光已经消逝,他有没有成为学界领袖呢?目的、目标的首先宣称就会把自己置于受限制的被动地位,或者非常危险,或者日后会成为被他人讥讽的把柄、笑话。说和做有如下几种关系:不说不做、既说又做、说了不做、做了不说;先说后做、边说边做、先做再说。V觉得比较优化的组合应该是既说又做但要先做后说。做是可以直接看见的行动,说却要通过语言、文字迂回到达他者的思维。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里说:不要去想,而是要去看!想总纠葛着思维、文字,而被意识过滤过的文字除了可以表露、彰显、澄清、限定事实外,它同时具有扭曲、粉饰、遮掩、颠倒事实的功效。于是,我们常常需要搁置且跨越语言、文字的迷雾,直击事实,面向实事本身(zu den Sachen selbst!)通过隐微曲折的行动线索去追踪、还原可能的主要目的,怎么做总比怎么说泄露更多的内在秘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3 16: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针对chaque兄的指教,V筹划的回复还包括:1)如何重新定义万事通,2)阅读的势利,3)新知识,4)破解诠释学循环,5)书目规划怎样可能,6)要不要和书本亲熟。没想到只答复“阅读目的”一个话题,就已经写下大量滔滔不绝的废话。自思无甚高明之见,当前又近年关,冗务猬集,只能做出决断,把自己的筹划取消,说这么点供诸贤一哂即可。

谢谢chaque兄的回复,跟您聊天,总让V受用不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4 15: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2楼winwun于2008-01-23 11:53发表的 :
chaque兄过谦了。

至于此贴,我没有任何意见,赞同的没有,不赞同的也没有。

只是认为,有些路是越走越宽,有些路却越走越窄。那窄的路,极有可能如MD5算法,如果有学人走了它,再返回已无可能。

从winwun兄这里能得到“赞同的没有,不赞同的也没有”的评语,我已经深感欣慰,简直喜不自胜了。
引用第33楼哲人王于2008-01-23 15:35发表的 :
D、某一具体文章上目的的残缺,或者在整体言说中目的的残缺不等于内在目的的残缺,即使有所说明,名义上的目的也不等同于实质上目的、隐含着的目的。出于一种策略上的考量,我们有时的确需要施特劳斯魔眼所发现的“隐微写作”,掩藏主要意图。比之于行军打仗,你不能在百万雄师横渡长江成功之前就把渡江的时间、地点播报全国,而是要完胜之后再发新闻稿。也可以举恐怖主义袭击的例证,他们素来神出鬼没,总是在把人炸得血肉模糊之后才通过某些渠道宣称由某某组织负责。记得有一个年轻学子几年前就宣称要在三年内成为学界领袖,结果,比三年还长的时光已经消逝,他有没有成为学界领袖呢?目的、目标的首先宣称就会把自己置于受限制的被动地位,或者非常危险,或者日后会成为被他人讥讽的把柄、笑话。说和做有如下几种关系:不说不做、既说又做、说了不做、做了不说;先说后做、边说边做、先做再说。V觉得比较优化的组合应该是既说又做但要先做后说。做是可以直接看见的行动,说却要通过语言、文字迂回到达他者的思维。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里说:不要去想,而是要去看!想总纠葛着思维、文字,而被意识过滤过的文字除了可以表露、彰显、澄清、限定事实外,它同时具有扭曲、粉饰、遮掩、颠倒事实的功效。于是,我们常常需要搁置且跨越语言、文字的迷雾,直击事实,面向实事本身(zu den Sachen selbst!)通过隐微曲折的行动线索去追踪、还原可能的主要目的,怎么做总比怎么说泄露更多的内在秘密。

哲人王兄这几个比喻生动极了!可惜时间不巧,您筹划的那么多题目都只成了存目,给我们这些饿汉看见了菜谱就收了席!

哲人王兄说到“隐微的目的”,让我也很有感慨。我们工科人员善于做的就是解题,所以通常是先明确目的,再确定方法,然后规划进度,最后解决问题即可。哪里知道,这个思维模式只在“求术”、“求生”乃至“求趣”这几个水平的阅读中才管用,对于“求道”跟“求学”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呢!

apollon兄总结得好,我是“求趣”之人,前面忝颜强说“求术”乃至“求学”,而哲人王兄呢,本来是最精于"求道"的,居然在这里迁就我很久,早该让我愧生颜变、“汗不敢出”才是。
前面的"阅读的目的理论",从这个视角的观照下我觉得应该这么修正:
求趣者,随处即是阅读目的;求生者,自然以有益于生存为阅读目的;求术者,以完善专攻之术为阅读目的;求学者,以学问有所成为阅读目的;求道者呢,还如哲人王兄所说的,以养气、练气为阅读目的!唯气之为物也,至大无边,玄妙无常,所以作为阅读的目的,表面上简直也是个“无目的”,更不足为外人轻道了。

apollon兄既然敏感地察觉了这几种阅读在“层次”上的差别,居然还强令我们“统一思路”,这不啻于让航母跟皮筏协同作战、把废柴和赤金融于一炉,几乎是出现吉尔伯特赖尔所谓“范畴错误”了。您提到的英法德三国比较,让我想到Deleuze跟Guattari在《什么是哲学》中对尼采的“地缘哲学”一说的发挥。他们想到的正好是英法德这三国,考察了各国的哲学跟“土地”之间的关系。其意略云,法国人爱当地主,对土地就是丈量、利用、收租子;德国人呢,则不爱守成,他们最喜欢做的是重新征服土地,给土地“奠基”;英国人在这些作者眼里则是惯习和居住的民族(惯习和居住在欧洲语言里有同样的词根,比如拉丁文habitus),他们最容易和土地融为一体,达到自然无碍的态度。apollon兄说到三国在“核心书目”上面的区别,我觉得正可以拉这一段“地缘论“做援军。书从广义上说,也是从土里来的,所以各族对书目的态度,大概也就来自他们跟土地的关系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5 15: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chaque兄又用如花妙笔给V戴上了一顶高帽,往好处说,极大满足了人的虚荣,往坏处讲,未免置V于虚妄尴尬之境。

“求道、求学、求术、求生、求趣”的阅读类型学研究实属高论,基本把读书者常见的心态包罗殆尽,但是在高下层次的划分上,V稍微有点不同意见。最强烈的主张是“求道、求学、求术、求生、求趣”全在一个层次上,没有高下之分。既然全都是“求”(同时求不得),当然是贪嗔痴三毒之列,就不复有层级的区别;如果实在要分出个高低,V觉得它们的次序大概是:求生>求趣>求术>求学>求道。越往前越切近于生活、生命的真实,越靠后则越凌虚蹈空,远离此在的本真。

至于apollon兄所言“英、法、徳三国”云云,chaque兄是专家之才,且已有宏论,V涉猎极浅,此情此景无疑有“崔颢题诗在上头”的畏葸和羞赧,当然要战战兢兢、汗不敢出而噤若寒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5 15:53: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贴我收藏了,要慢慢的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2-14 22:3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2楼哲人王于2008-01-22 15:06发表的 :
chaque兄的总结可谓深切,读书如果不能如此细致认真,不能如此举一而反三,那基本就等于猪八戒吃人参果,只图解决个眼馋和腹饥,暴殄天物,焚琴煮鹤。

乔纳森的阅读策略自然达到了某一类型的最优,但V更愿意思考的是如果我们不是这一种人(要给媒体撰稿以写养读、不读电子书而要购置大量书籍),我们不过是单纯喜好读书、思考,以及偶尔和二三朋友在网上酬唱,除了游牧式、冲动型的写作兴趣外从不动笔,则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阅读策略呢?
本以为“读书”是为消费时间,“读者”不过是闲人的马甲,什么道术种种,不过是一些短暂记忆的花头,在书里书外爬进出者。读此帖还真是大开眼界。
瞻仰久了,累得腰痛脖酸直喘气还外带向上翻眼皮儿。算啦,读帖不能如此细致认真……就图个解决眼馋腹饥,嘴快活……上张猪八戒吃人参果图吧,顺便把这个帖子拱上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6 01: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加入园地个把月了,才看到这样好帖,真是。。。

对哲人王兄所列的题目,对以下两条很有兴趣,不知能否展开解释一下呢?
4)破解诠释学循环,5)书目规划怎样可能

真的很高兴找到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6 04: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0楼chaque于2008-01-22 13:06发表的 :
赞叹归赞叹,我觉得咱们还是应该争取从Johnathan先生的这篇文章中学到东西。否则就只相当于看了看满汉全席的照片,自己可没沾着丁点儿好处。

总结Johnathan先生的大作,我以为可以看出他的读书方法有这么几个特点:
1)为写而读。读的目的和归宿是写出东西;对于他这次“叶隐计划”,大概就是为了写一个新出版译著的书评。
2)成计划地读。按照“写作计划”安排每年的阅读。就好比把每年要看的书组成了若干个纵队,具体的阅读中这些“纵队”肯定又可分可合——读书法如行军法,运用之妙自然是存乎一心的。
.......

总结的真好,如暮春风,获益匪浅~
这个不但是读书方法,也是做研究做学问学者的必备特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20:49 , Processed in 0.13893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