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于1971年实施国家癌症研究计划(National Cancer Program),并由国家癌症研究院(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负责每年癌症研究治疗投资的财政预算。据统计2004至2007年美国对癌症相关研究的年财政预算均高达约48亿美元,而2008年度财政预算更是达到58.7亿之多,比2007年增加了23.4%[3]。由此可见,关于癌症的研究和治疗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对癌症治疗相关产品、药物的大量需求也造就了庞大的癌症治疗市场。很多国际知名的制药、生物技术公司都将抗癌药物的研制、癌症早期诊断技术的开发放在主要位置。近代对癌症发生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4],另外基因组研究[5]、蛋白质组学研究[6]还有纳米技术[7]的日益进展,为开发新型高效癌症治疗途径及实现癌症早期灵敏快速的检测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近年来纳米科学的发展对生物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纳米医学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这也促进了纳米靶向性药物输送体系的发展。纳米材料具有和生物分子相匹配的尺寸,在人体环境中可以便利地传输,为癌症的检测和治疗开辟了新途径。各种纳米粒子如高聚物纳米粒子、无机纳米粒子、金属纳米粒子等均可以作为抗癌药物的输送载体——包裹有抗癌药物的纳米粒子,通过表面修饰的导向分子特异性结合到癌细胞上而实现靶向性治疗[15]。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Kumar教授在其最新编撰的一套从书《生命科学中的纳米技术》的第六卷《用于癌症治疗的纳米材料》前言中写道:由于一般生物学过程以及癌症的发生都是在纳米尺度进行,纳米技术为癌症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了可能。一些新颖的纳米结构可以运输大剂量的化疗药物或基因到特定的癌变部位,而不损伤正常细胞[7]。目前,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正在广泛地对各种可用于药物输送的纳米材料、材料性能甚至纳米材料的毒性进行着深入研究。2007年4月10-11日华盛顿国家科学研究院组织举行的“纳米材料在生物和医学领域应用”研讨会[17]上,普林斯顿大学的Robert Prod’homme教授作了有关纳米材料尺寸对药物输送影响的报告(题为“How size matters in the retention of nanomaterials in tissue”)。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合尺寸的纳米粒子可以通过快速生长、孔隙较大的癌细胞的细胞膜,但是不会通过正常细胞的细胞膜;另外,纳米粒子由于尺寸小不会引起免疫反应,利于在人体中的运输或埋植[18]。德克萨斯州大学的Lisa Brannon-Peppas教授作了“纳米粒子药物输送体系的靶向运输研究”报告(Targeted Delivery of Nanoparticulate Drug Delivery Systems)。牛津大学的Oleg Salata教授就纳米粒子的潜在毒性问题作了报告 (Nanoparticles known and unknown health risks)。上海情报服务平台也曾对纳米药物输送系统的相关专利、研究及市场情况作过初步报道[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