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950|回复: 8

[科普教学♡] 竞猜   中药科学类-一种人工栽培的中草药(原创摄影)√已有答案√欢迎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3 21: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植物地上部外观很象姜,药用部位是根部,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原料植物。

请问这种植物的学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3 21:24:15 | 显示全部楼层
=1000]红大戟



药名
红大戟

别名
红芽大戟、紫大戟、广大戟、云南大戟、南大戟、红其根、红牙戟、野黄萝卜、红萝卜、走沙黄、红心薯、土人参、红牙大戟

汉语拼音
hong da ji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Knoxia valerianoides Thorel ex Pitard [K.corymbosa auct.sin.non willd.]

归经
肺;脾;肾经

药理作用
1.抑菌作用:红大戟50%乙醇提取物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
  2.利尿作用:生红大戟水煎浓缩液小鼠灌胃80g/kg,2-3小时后,尿量明显增加。

中药化学成分
根含游离蒽醌0.12%及结合蒽醌0.1%,游离蒽醌有虎刺醛(damnacanthal),甲基异茜草素(rubiadin),3-羟基檄树素(3-hy-droxymorindone),红大戟素(knoxiadin)。还含丁香酸(sy-ringic acid)。

功效
泻水逐饮;解毒散结

考证
红大戟药用始载于近代药学著作《药物出产辨》,名红芽大戟。据考,红芽大戟之"芽"应为"牙",为误用大戟科京大戟的别称,因而两者常有混用。现已明确,古代本草记载和方书应用的大戟均为大戟科京大戟,两者功效有所不同,宜予区别。参见"大戟"条。

科属分类
茜草科

拉丁文名
Radix Knoxiae

药(毒)理学
红大戟根50%乙醇浸剂小鼠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为40.6±1.8g/kg。如与甘草共浸则半数致死量明显降低,表明其毒性显著增加。

主治
水肿胀满;痰饮喘急;痈疮肿毒

生态环境
生于山坡草丛中。

采收和储藏
夏、秋季挖根,除去茎及须根,洗净,晒干,或用开水烫过后晒干。

资源分布
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及西藏等地。

选方
本品与京大戟功能有相似处,而干燥的药材弯曲如兽牙状,不但外表面有红棕色者,断面皮部亦为红褐色,故有红大戟、红芽大戟之名。红芽大戟者,“芽”应为牙,为误用京大戟的别称。广大戟、云南大戟、南大戟,均以产地及功能得名。红萝卜、红心薯,皆以药材鲜品象形而得名。

用药禁忌
体虚者及孕妇禁用。
  1.《广西中药志》:"非气壮实者禁用。"
  2.《全国中草药汇编》"不宜与甘草同用。孕妇及体质虚寒者忌服。"

动植物形态
红大戟,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块根通常2-3个,纺锤形,红褐色或棕褐色。茎直立或上部稍呈蔓状,稍具棱。叶对生,无柄;叶片长椭圆形至条状披针形,长2-10cm,宽0.5-3cm,先端窄或短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被白色柔毛,下面沿脉及叶脉被毛;托叶2-4裂,裂片钻形。聚伞花序,花多数,密集成球形,直径1-1.5cm,花小,淡紫红色;花萼浅4裂,3片小,1片大;花冠管状漏斗形,先端4裂,裂片舌状,喉部密被长毛;雄蕊4,着生在花冠管中部;子房下位,2室,花柱细长,柱头2裂。果实很小,卵形或椭圆形。花期9月,果期10月。

功效分类
泻水逐饮药;解毒散结药

炮制方法
1.红大戟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2.醋红大戟取净红大戟置锅内,加入米醋和适量水,浸润约1-2小时,用文火加热,煮至醋液被吸尽,取出,晾至六七成干时,切厚片,干燥。或取净红大戟片,用米醋拌匀,闷润至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每红大戟100kg,用米醋20kg,醋制后能缓和峻泻作用。
  3.饮片性状:红大戟为不规则长圆形或圆形厚片,表面红褐色或棕黄色,中心棕黄色,周边粗糙,红褐色或红棕色,质坚韧,气微,味甘、微辛。醋红大戟形如红大戟片,色泽加深,微有醋气。贮干燥容器内,醋红大戟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块根长圆锥形或长纺锤形,稍弯曲,长3-12cm,直径0.6-1.2cm。表面棕红色或灰棕色,有扭曲的纵皱纹;顶端可见茎痕。质坚实,易折断,断面皮部红褐色,木部棕黄色。气微,味微辛。 以个大、质坚实、色红褐者为佳。
  显微鉴别:块根横切面:木栓层为4-8列木栓细胞。韧皮部宽广。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断续径向排列,近形成层处的导管束由数列导管组成,向内渐呈单列或单个存在,中心可见初生木质部;射线宽。本品薄壁组织中有粘液细胞,含草酸钙针晶束;另有分泌细胞,含棕色树脂状物。

性味
苦;寒;有毒

中药化学鉴定
1.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0m1,冷浸1小时,滤过。滤液置水浴上蒸干,加水10ml及盐酸2ml,置沸水浴上水解30分钟,冷却后加乙醚30ml振摇数分钟,取乙醚液10ml,加2mol/L氢氧化钠溶液5ml振摇。下层水溶液呈紫红色。(检查蒽醌)
  2.薄层色谱取上述乙醚提取浓缩液作供试液,另取α-羟基茜草素、茜草素为对照品,分别点样于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己烷-乙酸乙酯-甲酸(10:30:15:2)展开,晾干后氨蒸气显色。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药材基源
为茜草科植物红大戟的根。

临床运用
用于水肿胀满,痰饮喘急。红大戟苦寒泄降,能通利二便而泻水逐饮,为近代治水肿痰饮者所常用,证轻者单用,重者多入复方。治水肿,常与芫花、甘遂、大枣等配伍,有泻水护胃之效;治痰饮喘急,常与白芥子、甘遂等同用,以增强消痰逐饮之力。用于痈疮肿毒。红大戟解毒散结,治疮痈肿毒,内服或外用,单用或入复方,均可收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g;研末,0.3-1g;或入丸、散;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出处
《中华本草》

[/hide]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21: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答案: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1G1Lee et C1F1Liang )

药材名称:桂郁金

所属卷:Curcuma L.
所属科:Zingiberaceae
中文名:广西莪术
其它中文名:毛莪术、桂莪术(中药志)。
文献来源: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C.F.Liang(1977)*;X.X.Chen(1980);中国植物志(1981);云南种子植物名录(1984);新华本草纲要(1988);Z.Y.Zhu(1988).
描述字段:直立草本,高约0.5米;根茎卵球形;根末端膨大成纺锤状,内面乳白色。叶片椭圆状披针形,长14—38厘米,宽4.7—7厘米,先端渐尖或短渐尖,基部渐狭,两面被柔毛;叶鞘被短柔毛。穗状花序从根茎基部抽出,长约15厘米,宽7厘米;花序梗长8—13厘米,具密被柔毛的紫红色鳞片;苞片阔卵形,长约3.5厘米,淡绿色;不育苞片紫红色,长约1厘米,先端具3齿;花冠管漏斗状,长约2厘米,喉口密生白色柔毛,裂片卵形,紫红色,近等长,侧裂片长约1.2厘米,宽7毫米,背裂片宽10毫米;侧生退化雄蕊近长圆形,与花冠裂片近等长;唇瓣近阔倒卵形,长约1.4厘米,宽约1.5厘米,淡黄色,中央深黄色,先端浅2裂;花药基部具距;子房被柔毛,花柱线形,无毛,柱头头状,具睫毛。花期5—7月。
分布及生境:产勐海;生于海拔700米的田边、草地与灌丛中。广西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广西南宁。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根茎(桂莪术)和块根(莪苓)分别作莪术与郁金用。功效见莪术与郁金项下。
[/hid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3 21: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1000]天麻
中草药
天麻,原名赤箭,始载《本经》,宋代《开宝本草》始收载天麻之名。明代《本草纲目》中将二者合并称“天麻赤箭”。别名明天麻,还有神草(吴普本草)、独摇芝(抱扑子)、定风草(药性论)、合离草、离母(图经本草)之称。日本人称之为鬼箭杆、盗人脚等。

天麻性味甘,平,有平肝息风的功能,常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等症。天麻是地道药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天麻化学成分及药理的认识不断深入,对天麻产品的开发也不断扩大。在古代,天麻在医疗保健中已被广泛应用。《神农本草经》记载,天麻有“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的奇效;《名医别录》记载,天麻能“消痛肿,下支满,寒疝下血”;《日华子本草》记载,天麻能“助阳气补五劳七伤,通血脉,开窍”;《开宝本草》记载,天麻能“主诸风湿痹,四肢拘挛,小儿风痫、惊气,利腰膝,强筋骨”;《本草纲目》记载,“天麻,乃肝经气分之药”。《素问》云:诸风掉眩,皆属于木。故天麻入厥阴之经而治诸病。按罗天益云:眼黑头眩,虚风内作,非天麻不能治。天麻乃定风草,故为治风之神药“;《小儿药证直诀》、《圣济总录》、《普济方》、《外科正宗》、《兰台轨范》等记载,天麻分别配伍相关药物,可治疗急惊风发热、痉挛抽搐、偏正头痛、筋骨疼痛、风湿脚气、早衰白发、眩晕、肢体麻木、手足不遂、肝虚头痛、中风偏瘫、破伤风等症。此外,还用于保健。《本草衍义》记载,“天麻,用根须别药相佐使,然后见其功。仍须加用之。人或蜜渍为果,或蒸煮食,用天麻者,深思之则得矣”。清光绪年间,慈禧太后患面风,用天麻配伍其它祛风活络药,研末酒调,热熨患部;光绪头痛眩晕,也常用天麻配伍相关药物煎水洗头。在现代,天麻在医疗保健中的应用更为广泛。《中国药典》记载,天麻有“具平肝熄风、祛风定惊的功效,用于头晕目眩,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高血压,耳源性眩晕”。《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天麻“主治高血压、眩晕、头痛、口眼歪斜、肢体麻木、小儿惊厥等症”。一些名医把天麻的作用归结为“三抗、三镇、一补”,即抗癫痫、抗惊厥、抗风湿,镇静、镇痉、镇痛,补虚。近年来,对天麻的医疗保健作用不断有新发现。将天麻用于高空飞行人员,作为脑保健药物,可增强视神经的分辨能力;日本用天麻治疗老年性痴呆症。

临床应用
1. 用于头晕目眩。治肝阳上亢的眩晕,可与钩藤、石决明等配伍;如风痰为患引起之眩晕,又可以半夏、白术、茯苓等同用。
2. 用于热病动风、惊痫抽搐。对高热动风、惊痫抽搐、角弓反张者,常与钩藤、全蝎等配伍同用。
3. 用于头痛,痹痛,肢体麻木。配川芎等以治头痛,配全蝎、乳香等以治痹痛等。此外,对于肢体麻木、手足不遂,常配当归、牛膝等,则为临床所常用。

天麻,又名赤箭、定风草、水洋芋等,为兰科天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干燥块茎入药。天麻是著名的中药材,早在两干多年前就已入药,其性辛、温、无毒。据《神农本草经》记载,天麻 (当时称赤箭,,有医治惊风、神志昏迷、提气益神的作用。能治疗头昏、头痛、眩晕、偏头疼、语言謇、小儿惊风、四肢痉挛、风寒湿痹、神经衰弱等症。临床应用证明,对血管神经性头痛,脑震荡后遗症等有显著疗效。

天麻著名食谱

天麻的吃法极为丰富,是传统药膳的极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断创新,本站只是收集了一部分极为有名的吃法,以供参考
天麻炖鸡
材料:母鸡1只(重约1500g),天麻15g,水发冻菇 50g,鸡汤 500g,调料适量。
烹制方法:将天麻洗净切片,放入碗中,上笼蒸10min取出。鸡去骨切成小块,用油氽一下,捞出。葱、姜用油煸出味,加入鸡汤和调料,倒入鸡块,用文火焖40min,加入天麻片,再焖5min,勾芡,淋上鸡油。
食法、食量:佐餐或单食均可。
功能:平肝息风,养血安神。
适应范围: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风湿痹之肢体麻木、酸痛,中风瘫痪,神经性偏头痛,神经衰弱之头昏、头痛、失眠等症。
天麻猪脑粥   来源于《常见病食疗食补大全》。
材料:天麻10g,猪脑1个,粳米250g。
烹制方法:将猪脑洗净,与天麻共同置入沙锅内,再放入粳米,加清水煮粥,以粥、脑熟为度。
食法、食量:每日晨起,服用温热粥1次。
功能:平肝息风,行气活血。
适应范围:适用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美尼尔病、头风所致的头痛等症。
天麻烧牛尾   来源于《食用菌饮食疗法》。
材料:天麻10g,牛尾2条,母鸡肉、肘子、干贝母、调料知适量。
烹制方法:将天麻洗净放入罐内,加清水上笼蒸透切片。用母鸡、肘子肉同煮汤。将牛尾按骨节缝剁开放入锅内,加水、葱、姜、白酒煮开以去异味,再将已去掉异味的牛尾挑入煮好的母鸡、肘子汤锅内,同时也将火腿、干贝、调味品放入汤内,用文火煨2h。熟后将牛尾、母鸡、肘子挑起,整齐地码入盘中,然后再将天麻片镶于盘周围,淋上熟淀粉,浇上香油即成。
食法、食量:每天食肉、喝汤1~2次。
功能:祛风湿,止痛、行气活血。
适应范围:适用于头晕、头痛、风潮等症。
天麻炖甲鱼   来源于《膳食保健》。

材料:甲鱼1只(约450g),天麻片15g,调料适量。
烹制方法:用沸水将甲鱼稍烫一下后,刮去表面泥膜,挖净体内黄油。用甲鱼胆在甲鱼壳背上涂1周,腹盖向上置于容器中,再将天麻片、葱、姜覆盖其上,加黄酒适量后,容器加盖,隔水炖1.5~2h。
食法、食量:食时,根据食者的喜好,用麻油或调制蒜泥等调味汁水,蘸食新炖熟的天麻及甲鱼,并喝汤。
功能:滋养肝肾,平肝潜阳,活血散瘀。
适应范围:适用于高血压、肝炎等症。
天麻竹沥粥   来源于《百病饮食自疗》。

材料:天麻10g,粳米100g,竹沥30g,白糖适量。
烹制方法:将天麻浸软,切成薄片,与粳米加水煮粥,调入竹沥、白糖即成。
食法、食量:粥及天麻片在1天内分2次服用。
功能:平肝息风,清热化痰。
适应范围:适用于肝风痰热的痫症(发作前常觉眩晕头痛、胸闷乏力、心烦易怒,发作时突然昏仆、神志不清、抽搐吐涎,移时渐苏,醒后一如常人)。
天麻肉片汤 来源于《中国药膳学》。

材料:天麻、猪肉各适量。
烹制方法:天麻浸软切片待用。肉片做汤,加入天麻片3~6 g共煮。
食法、食量:药、肉、汤俱食,宜常服。
功能:滋阴潜阳,平肝息风。
我推荐5种治风湿、头疼的做法。
一、天麻煮鸡蛋
功效:治疗头痛目眩
配方制作:鲜天麻60克、鸡蛋3个、水1000克。先将鲜天麻切片放锅内加水煮30分钟后,打入鸡蛋煮熟后即可食用。
用法:隔日一次食。

二、天麻、枸杞煮猪脑
功效:对头昏头痛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配方制作:鲜天麻100克,枸杞子15克,猪脑2副。将鲜天麻片、枸杞子加水文火煎1小时,放入洗净的猪脑煮熟后食用。
用法:每日一次食,或隔日一次也可。
三、天麻山药炖乳鸽
功效:具有补肝益肾、健胃、健脾、补气益肺,滋肾固精等功效。可治疗病后虚弱、阳痿早泄、消渴症、妇女血虚、月经不调和闭经、头痛、眩晕等症。
配方制作:鲜天麻、鲜山药、葱白段各100克,乳鸽4只,猪肉,猪熟肚片、猪腰子各250克,水发绿豆粉条、莴笋、藕各150克,豆腐干200克,生姜片25克,料酒35克,精盐1O克,鸡精5克,胡椒粉3克,鸡汤3000克。将高压锅置于火上,锅内加入鸡汤、天麻、山药、乳鸽块、生姜片、猪肉、藕片、豆腐干、料酒、胡椒粉、精盐、葱白段,烧沸后,打去浮沫,加阀压10分钟,停火降温后,加入其它原料和鸡精,再烧开后,即可食用。
用法:食肉饮汤。
四、天麻鸭子
功效:滋阴潜阳,平肝息风。适用于阴虚阳亢,目眩头晕,耳鸣头痛,口苦咽干等症。
配方制作:鲜天麻100克,生地30克,水母鸭1只(约500克)。将鸭宰杀,去毛及内脏,与洗净切片之天麻,生地共炖至鸭料熟,加食盐、味精等调味。
用法:食肉饮汤。
五、天麻肉片汤
功效:滋补潜阳,平肝息风。适用于眩晕,头痛等症。现多用于高血压、耳源性眩晕等。
配方制作:天麻猪肉各适量。天麻切薄片待用;肉切片做汤,加入鲜天麻片60克共煮。
用法:药、汤俱食。

天麻的营养成分
天麻营养丰富,100克干品中含海粗蛋白11.4%,脂肪5.2%,碳水化合物总量75.9%,纤维素5.8%,灰分7.5%,能量1606.6千焦。

~~~~~~~~~~~~~~~~~~~~~~~~~~~~

拉丁名      Gastrodia elata Bl.

中文名      天麻

拉丁科名     Orchidaceae

中文科名     兰科

保护级别     3

分布         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台湾、安徽、江西、湖南、湖北、贵州、四川、西藏、云南、广西

现状         渐危种。天麻是一种珍贵的药用植物,目前虽全国各大产区均已广为栽培。但其野生资源,由于长期采挖和森林的过度采伐,严重破坏了其生态环境,有的地区已濒临绝灭。

海拔下限(米)   400

海拔上限(米)   3300

形态特征       腐生多年生草本。无绿叶,地下块茎肥厚,长椭圆形、卵状长椭圆形或哑铃形,长约10(一20)厘米,粗3一5(一7)厘米,肉质,常平卧;节较密,节上轮生多数三角状广卵形的膜质鳞片。茎直立,高1一1.5(一2)米,下部疏生数枚膜质鞘。总状花序顶生,花期显著伸长,长30-50厘米,具花30-50(一100);苞片长圆状披针形,长1一1.5厘米,与子房(连花梗)近等长;花橙红、淡黄、蓝绿或黄白色,近直立;花梗长3一5毫米;萼片与花瓣合生成花被筒,筒长约1厘米,直径5一7毫米,顶端5裂;萼裂片大于花冠裂片;唇瓣藏于筒内,无距,长圆状卵圆形,长约7毫米,上部边缘流苏状;蕊柱长5一7毫米,子房倒卵圆形。蒴果直立,倒卵状椭圆形,长1.5(-2)厘米,直径8一9毫米;种子细小,多数。

特性         通常生于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的林缘或林问空地上,郁闭度大的林下罕见。喜生于雨量适中,腐殖质层深厚的土壤上。天麻无叶绿素,是终生依靠蜜环菌Armillariella mellea (Vah1.ex Franch.)Karst.提供营养并调剂其生长机能的异养兰科植物。天麻从种子萌发到下代种子成熟一般需要三年时间,其间植物体需经过原生块茎,后生块茎的充分发育,才能开花结果。从花茎芽自地面出土、开花、结实至种子散出,历时约62-65天,而绝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地下,花期5-7月,果期7-8月。

保护价值       天麻是名贵中药,用以治疗头晕目眩,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等症。天麻是一种名贵的中药,而蜜环菌也能药用。它是腐寄生植物,对研究兰科植物的系统发育有一定的价值。

保护措施       由于不合理的采收,目前有些地区野生天麻资源枯竭。而不少地区天麻的栽培面积扩大,基本上可以满足市场的需要。为了保护种质资源,建议有关部门及自然保护区保护野生天麻,以利其自然生长繁殖。

栽培要点       天麻必须在有蜜环菌的条件下才能生长、发育、繁衍后代。在产地栽培时,须预先准备好菌材,东北地区一般多用柞树培菌,在6-7月间,地温在20-25时,在半阴半阳山坡,选择排水透气良好的砂土地,分层堆积菌材,每层接上蜜环菌种,用腐殖质土填满空隙。菌种最好取自天麻产地,选取附有菌丝的树根或天麻均可。繁殖可用块茎和种子。

【英文名】 RHIZOMA GASTRODIAE

【别名】赤箭、木浦、明天麻、定风草根、白龙皮

【来源】本品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 的干燥块茎。春季4~5月间采挖为“春麻”;立冬前9~10月间采挖的为“冬麻”,质量较好。挖起后趁鲜洗去泥土,用清水或白矾水略泡,刮去外皮,水煮或蒸透心,切片,摊开晾干。

【性状】本品呈椭圆形或长条形,略扁,皱缩而稍弯曲,长3~15cm,宽1.5~6cm,厚0.5~2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纵皱纹及由潜伏芽排列而成的横环纹多轮,有时可见棕褐色菌索。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鹦嘴状的芽或残留茎基;另端有圆脐形疤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角质样。气微,味甘。

【鉴别】

(1) 本品横切面:表皮有残留,下皮由2~3列切向延长的栓化细胞组成。皮层为10数列多角形细胞,有的含草酸钙针晶束。较老块茎皮层与下皮相接处有2~3列椭圆形厚壁细胞,木化,纹孔明显。中柱大,散列小型周韧维管束;薄壁细胞亦含草酸钙针晶束。髓部细胞类圆形,具纹孔。

粉末黄白色至黄棕色。厚壁细胞椭圆形或类多角形,直径70~180μm,壁厚3~8μm,木化,纹孔明显。草酸钙针晶成束或散在,长25~75(93)μm。用醋酸甘油水装片观察含糊化多糖类物的薄壁细胞无色,有的细胞可见长卵形、长椭圆形或类圆形颗粒,遇碘液显棕色或淡棕紫色。螺纹、网纹及环纹导管直径8~30μm。

(2) 取本品粉末1g,加水10ml,浸渍4 小时,随时振摇,滤过。滤液加碘试液2~4滴,显紫红色至酒红色。

(3) 取〔含量测定〕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及对照品溶液,另取天麻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水(9:1: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及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磷酸盐溶液(0.1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和0.1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等量混合)-水(1.5:3:9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0nm。 理论板数按天麻素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天麻素对照品(80℃干燥1 小时)25mg,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 中含天麻素1mg)。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经80℃干燥后的本品粉末0.5g,置10ml量瓶中,精密加甲醇5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30分钟,静置24小时,振摇后再超声处理15分钟,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静置。取上清液离心,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5μl 与供试品溶液5~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含天麻素(C13H18O7) 不得少于0.10%。

【性味归经】甘,平。归肝经。

【功能主治】平肝息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

【用法用量】 3~9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hid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3 21: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 莪术(《医学入门》),又名:山姜黄、绿姜。

多年生宿根草本。根茎卵圆形块状,侧面有圆柱状的横走分枝,根系细长,末端膨大成长卵形块状。叶片长圆状椭圆形或狭卵形,长13~24厘米,宽7~11厘米,叶脉中部具紫色晕;叶柄长约为叶片的1/3,下延成鞘,叶耳形小。圆柱状穗状花序,长约14厘米,具总梗,花密;苞片卵圆形,顶端苞片扩展,亮红色,腋内无花;花萼白色,具3钝齿;花冠裂片3,上面1片较大,顶端略成兜状,唇瓣圆形,淡黄色,先端3浅圆裂,中间裂瓣先端微缺。蒴果卵状三角形,光滑。种子长圆形。具假种皮。花期3~5月。

野生于山间或村边林下草地。分布福建、广东、广西、浙江、台湾、云南、四川等地。

莪术,别名蓝心姜、黑心姜、姜七。多年生草本,全株光滑无毛。叶椭圆状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长25~60cm,宽10~15cm,中部常有紫班;叶柄较叶片为长。花茎由根茎单独发出,常先叶而生;穗状花序长约15cm;苞片多数,下部的绿色,缨部的紫色;花萼白色,顶端3裂;花冠黄色,裂片3,不等大;侧生退化雄蕊小;唇瓣黄色,顶端微缺;药隔基部具叉开的矩。蒴果狼状三角形。花期3~5月。

生于山谷、溪旁及林边等的阴湿处。主产广西、四川。

莪术原名蓬莪荗。始载《药性论》,马志谓:“蓬莪荗生西戎及广南诸州。叶似襄荷,子似干椹,荗在根下并生,一好一恶,恶者有毒”。苏颂谓:“根如生姜,而荗在根下,似鸡鸭卵,大小不常。九月采,削去粗皮,蒸熟暴干用”。据考证,《证类本草》有“端州蓬莪术”、“温州蓬莪术”二图,后者为今之温莪术。古代本草收载之莪术非为一种植物。
[/hid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3 22: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1000]白芨

学名Bletilla striata

英名Hyaeinth Bletilla

别名双肾草、紫兰、凉姜

  形态特征:兰科白菱属植物。陆生兰,高15-50厘米。叶4-5枚,狭矩圆形或披针形,长8-29厘米,宽1.5-4厘米。花序具3-8朵花;花苞片开花时常凋落;花大,紫色或淡红色,萼片和花瓣近等长,狭矩圆形,急尖,长28-30毫米;花瓣较萼片阔;唇瓣较萼片和花瓣稍短,长23-28毫米,白色带淡红色具紫脉;侧裂片直立,合抱蕊柱,中裂片边缘有波状齿,顶端中部凹缺,唇盘上具5条褶片,褶片仅在中裂片上为波状;蕊喙细长,稍短于侧裂片。
  生境分布:广布于长江流域各省。朝鲜、日本也有。
  用途: 假鳞茎入药,能止血补肺、生肌止痛、润筋行气。[/hid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3 22:46:55 | 显示全部楼层
]
莪术为姜科植物蓬莪术 Curcuma phaeocaulis Valeton、广西莪术 Curcuma kwangsiensis S .G. Lee et C. F. Liang 或温郁金 Curcuma wenyujin Y. H. Chen et C.Ling 的干燥根茎。后者习称“温莪术”。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洗净,蒸或煮至透心,晒干或低温干燥后除去须根及杂质。

[产地分布]
  莪术主产于四川、福建、广东等省。广西莪术主产于广西。温莪术主产于浙江、四川、台湾、江西等省。

[药材特征]
  蓬莪术:呈卵原形、长卵形、圆锥形或长纺锤形,顶端多钝尖,基部钝圆,长2~8cm,直径1.5~4cm。表面灰黄色至灰棕色,上部环节凸起,有圆形微凹的须根痕或有残留的须根,有的两侧各有一列下陷的芽痕和类圆形的侧生根茎痕,有的可见刀削痕。体重,质坚实,断面灰褐色至蓝褐色,蜡样,常附有灰棕色粉末,皮层与中柱易分离,内皮层环纹棕褐色。气微香,味微苦而辛。
  广西莪术:环节稍凸起,断面黄棕色至棕色,常附有淡黄色粉末,内皮层环纹黄白色。
  温莪术: 断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常附有淡黄色至黄棕色粉末。气香或微香。

[主要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油的组成为多种倍半萜衍生物和桉油精等,其中以莪术酮(Curzerenone)为主要成分。此外,尚含有表莪术酮(Epi-curzerenone)、莪术烯(Curzerene)、焦莪术酮(Pyrocurzerenone)、莪术烯醇(Curcumenol)、异莪术烯醇(Isocurcumenol)、原莪术醇等。此外,还含有姜黄素,对羟基桂皮酰阿魏酰甲烷、对、对二羟基二桂皮酰甲烷、三萜酸、淀粉、粘液、树脂等。

[功能主治]
  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用于癓瘕痞块,瘀血经闭,食积胀痛;早期宫颈癌。
[/hid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3 22: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4楼和6楼正确,请耐心等待金豆奖励

√已有答案√欢迎拓展和丰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22: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莪术栽培技术

莪术(桂郁金),属姜科植物,是广西特产药材,其生长适应性强,容易栽种,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产量产值都较高,经济效益较好。一般667m2产量可达500kg(干品),产值可达3000元。
钦州市莪术种植具有较长的历史,是莪术的主产区之一,钦州市钦北区的平吉镇、青塘镇是莪术种植的发源地,也是广西药用植物园的莪术研究基地,在二十世纪70年代已有较大面积种植。近年来随着莪术(药材)市场需求量加大,辐射带动了灵山县陆屋镇、旧州镇、三隆镇、太平镇、伯劳镇,钦南区久隆镇、那彭镇、黄屋屯等镇大面积的种植。2002~2003年全市莪术种植面积年均在666.67hm2左右,2004年全市莪术种植1200hm2,总产值5880万元,涉农人口11.52万人,仅此项平均每人收入510元,据统计2005 年已发展到2073.33hm2,预计莪术药材产量可达15000t,产值9000万元。灵山县陆屋镇已建成一个以购销莪术为主的中药材市场,购销铺面200多间,该市场药材除供应区内各制药厂和各药材市场外,还远销安徽、山西、内蒙等20多个省区,种植和加工莪术已成为钦州市农民脱贫致富的门路之一。

第一节 生物学特性
  一、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喜温暖湿润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的环境,怕严寒霜冻,怕干旱积水。野生于山谷、溪旁、田边及林缘等地,宜在土层肥沃深厚,上层疏松,下层较紧密的砂质壤土栽培;粘土、盐碱地不宜种植。忌连作,栽培多与高秆作物套种。
  二、在我国适宜的栽培区
适合广西种植的莪术品种有: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1G1Lee et C.F.Liang ),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1H1Chen et C1Liang ),蓬莪术(Curcuma zedoaria )。

第二节 栽培技术
  一、选地与整地
  莪术对生态环境要求比较严格,适宜种植区域狭窄。土壤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上层疏松肥沃、下层紧密的壤土或砂壤土为好,涝洼地不宜种植。温郁金(温莪术)宜选阳光充足、土地湿润、肥沃疏松的冲积土、砂质土为好,粘土不宜种植。土壤要求上层疏松,下层紧密,避免块根入土过深,采挖不便。菜园地肥沃疏松,选这种土地种植较为适宜,其次,麦地也可种植。
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上层疏松,下层紧密,肥沃的沙土或沙壤土。前作物收获后,翻耕过冬,翻深20~25cm,不宜深翻。栽种前再进行1~2次犁耙,使耕作层疏松平整。
  选好地块后每亩施腐熟厩肥或堆肥3000~4000kg、饼肥40~50kg。耕翻25~30cm,耕细整平,做成宽1.3~1.5m、高20~30cm的高畦,畦沟宽40cm;或做成高15cm、宽60cm的小高畦,畦沟宽30cm左右。莪术和玉米地套种,不另整地,在休闲地及麦茬地上栽种时,在4月上旬或收后耕地27~33cm,耙细整平,作1.3~1.65m宽畦,畦沟40~47cm,畦高30~33cm。温郁金(温莪术)不宜深耕,忌连作,前作多为芋头、胡萝卜、油菜、马铃薯、水稻等。一般翻地20~27cm,再翻掘一次,使表土疏松,下层紧密,不使郁金下钻,以便收获。作畦可分狭畦、阔畦两种:狭畦畦面宽67cm,种1行;阔畦畦面宽1m,种2行。沟宽均约33cm,深约20cm,畦面平整,沟底平直,有利排水。
  二、繁殖方法
  1.根茎的选择
冬季收获时选择健壮饱满的当年新生根茎贮藏做种。栽植前将种栽取出晒1~2天,除去须根,大小分开。大的纵切数块,每块有芽1~2个,切后稍晾使伤口愈合,或用草木灰涂抹伤口。选择中等肥壮、长块根多、个体完整无病虫害的莪术作种用。种植前将个大的莪术种纵切成两块,不要伤芽,待切面晾干后再种,或在切口蘸上草木灰后即可种植。4月上旬种植,行株距35cm×30cm,穴内施厩肥、草皮灰混合肥,每667m2施3000kg,施后在肥上盖一层土,每穴放种茎1个,芽向上,覆土,再盖一层稻草,浇透水。每亩用种125kg左右。
  2.栽种期
  栽植时期因品种和地区不同而异。温郁金(温莪术)为4月上、中旬,莪术5~6月中下旬为宜。
  3.栽种方法
  在整好的畦内按行株距30cm×20~25cm挖穴,穴深6~9cm,每穴内大根茎放1块,小根茎放2块,芽头向上栽入穴内。栽后覆土6cm并稍加镇压,每亩用种根茎100kg左右。另外,为提高土地效益,主产区多采用与玉米、大豆等间套作的方式。玉米和大豆可于3月末、4月初穴播于畦沟内或畦上,行株距应适当加大,6月中下旬将莪术间套种于玉米行间和株间,行距33cm,挖7cm深穴,呈三角形排列,每穴放种5块,四角及中央各1块,芽头向上,上面用细土或堆肥覆盖,每亩需种根茎150kg左右,将温郁金(温莪术)根茎分成老头、大头、二头、三头、奶头、小奶头等六类。老头即是母种第一次生出来的根茎;大头是生在老头上的根茎;二头是生在大头上的根茎;三头是生在二头上的根茎;奶头、小奶头依次类推。除老头不能作种外,其余均可采用。但大头作种,用量大,成本高;小奶头个小,生长弱。故这两类在生产中不作种用。一般应选健壮,芽饱满,形粗短的二头、三头作种,作种用的根茎愈短愈好。于清明前后下种。狭畦株距33cm,种一单行;阔畦按株行距各50cm,以三角形开穴种二行。穴大17~20cm,深约7~10cm,穴底要平,切忌过深而底尖,过深块根分散,采收费工而不易收净。每穴倾斜放根芽一个,芽向上。覆土3~7cm。每亩用根茎125~150kg。
  三、田间管理
  1.除草及灌溉
  莪术出苗前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遇旱及时向沟内浇水,结合杂草情况,浇水后要及时松土除草。幼苗期要浅锄,保持土壤湿润、疏松、无杂草。中后期需水较多,遇旱应及时浇水。雨季应注意及时排水防涝,防止积水烂根。
  下种后常年松土除草3~4次,与施肥结合进行。齐苗后全面松土除草一次,隔半月再松土一次,植株封行后停止进行。温郁金生长期一般宜湿润,特别在7~9月生长盛期,需要水分较多,在干旱时,要灌水抗旱。灌溉宜在早晨或傍晚灌跑马水。10月后一般不再灌水,保持田间干燥,利于收获。
  2.施肥
莪术生长期间每年追肥2~3次。第1次于幼苗期,一般在中耕除草后施肥。4月至5月初,出齐苗后进行第1次追肥,每667m2施腐熟人粪尿500 kg兑水1000 kg淋施,或用复合肥15kg、兑水1000kg淋施。第1次施后20天再追肥1次,以促进茎叶生长,提早封行。6 月中旬,每667m2 施腐熟农家肥1000kg、复合肥15~20kg、过磷酸钙25kg,混匀撒施于畦面后培土。7月底每667 m2 施腐熟农家肥500 kg、草皮灰500kg 或腐熟农家肥500kg、氯化钾10kg、过磷酸钙15kg,施法同上。应适当控制氮肥用量,否则茎叶徒长,块根不多。后期(8月后)不宜再追施化肥。
  莪术吸肥力强,需肥量多,要施足基肥。基肥用焦泥灰和腐熟的栏肥,在下种时施。方法是下种穴中放好根茎后,盖上焦泥灰每亩数十担,再在其上盖栏肥每亩1500~2500kg。追肥每年3次。第1次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齐苗后施入,每亩施厩肥、鸡窝垃圾等1500kg,硫酸铵7.5~10kg,结合除草松土,把厩肥施于株旁,提沟培土7cm厚;第2次于7月下旬,每亩施人粪尿1500kg、过磷酸钙25kg;第3次于8月底,每亩施入人粪尿1500kg,草木灰100~150kg,施后提沟培土7~10cm厚。

第三节 采收、加工及贮藏
  一、采收加工
  12月中、下旬,地上部分枯萎时,挖掘根部,除去根茎上的泥土,洗净,置锅里蒸或煮约15分钟,晒干或烘干,撞去须根即成。也可将根茎放入清水中浸泡,捞起,沥干水,润透,切薄片,晒干或烘干。收获时,选取根茎中健壮结实、形状短粗、无病无害、无伤疤的二头、三头、奶头留作种用,将无芽的根茎剔除。选好宜日晒,可堆放于向阳的屋檐下,高约0.7~1m,上盖郁金的叶、茎或稻草即可;天气寒冷地方要用泥土堆盖,保暖防冻。
  二、贮藏
  以篓、筐或麻袋包装,置通风干燥处,防蛀。醋莪术、酒莪术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5-1-10 02:05 , Processed in 0.410995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