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540|回复: 0

[[学习策略]] 英语,不能只学不用

[复制链接]
tzb168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1-10 21: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英语只不过是一种工具,或者说复杂点,英语是一种技能。如果再严格点,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英语只能是一种工具,最多只能是一种技能。毕竟只有少数人会成为语言学家或者文学家(竟然使用第二语言)——因为很多人尽管梦想成为语言学家但最终大多无疾而终,就好像很多梦想成为画家的人最终会沦落为画匠一样。

人们常常假定所谓的技能都必须熟练到一定程度才可以安全应用。这个假定在很多情况下确实是正确的。比如,如果你想以医生为职业,那么你必须通过考试获得行医资格之后被允许救死扶伤;如果你想以律师为职业,那么你也必须通过考试获得律师资格之后才可以去匡扶正义。哪怕再简单一些的技能也可能如此,比如,你买了一辆车想将其作为代步工具,那么就必须通过考试获得驾照之后才被允许开车上路——无证驾驶是违法的。

然而,这个假定并不适用于英语(或者说,其他的第二语言)这项技能的习得以及应用。司机、医生、律师需要通过考试才能应用所需技能的重要原因在于这些技能的应用如若出现差错很有可能会对他人造成伤害——甚至可能是无可挽回的。但是,英语这项技能的应用在大多数情况下很难对他人造成伤害。你英文发音再难听,听的人也不会因此晕死;你英文语法错误再多,读的人也不会因此疼痛;别人对你说英文你没听懂或者给你看英文你没读懂,若非极端情况,你也不会因此就从此真的无颜见人。

英语这项技能并不是一定要学好到一定程度才可以使用的。原本甚至从一开始就可以,也应该从一开始就直接使用。但我们并没有。对很多中国学生来讲,其实学了这么多年英语,倒也不是从来都没用过,只不过,用在一个比较荒谬、离语言的真正应用八杆子打不着的一样东西上——考试。原本世上从来就不曾存在过任何一个真正“公平、合理、准确”的考试,所有的考试都有一定程度的荒谬成分存在。而国内的英语考试更是如此——这事实几近于公理,谁都知道,乃至于无需进一步证明。

第二语言习得与母语习得有很大的不同。母语习得过程中,我们是先会“听”,之后才会“说”,听说都已经很熟练了才开始“读”,而“写” 是最后习得的。由于“写”本质上最需要思考能力(另外一个更加难以学会使用的东西),所以事实上,很多人(比例可能高得惊人)至死都没有真正学会“写”——他们顶多“识字”而已。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不仅这种自然的顺序被打乱了,对很多人来讲,听说读写哪一个都从来没有真正习得。

对第二语言来讲,大多数人会很自然地先会“读”,再会“听”,之后很难会“说”。至于“写”,母语的都没弄明白呢,第二语言就不用提了。但是,事实上,“读”已经是语言作为一种工具最为重要的功能了(关于过分强调口语的重要性,嘲笑“哑巴英语”的做法究竟为什么多少有些荒谬,我会写另外一篇文章),在第二语言上,“识字”本身已经足够,“能言善辩”当然很好,不过也算“锦上添花”——就算没有花,也已经相当锦绣了。我们常说,大量的机会本质上都来自于信息不对称——“你知道的我不知道,所以我只好付费给你换取信息。” 那么,如果用英文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的话,是不是已经格外划算了呢?

并且,“读”是“说、写”的基础。很难想象有一个正常人可以做到只会“读”、并且特别精通“读”,却一点都“听”不懂,“说”不出。因为“读”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最重要也最有效的输入积累方式。通过“读”积累输入量到一定程度之后,只要稍加练习,就很难做到“听”不懂,“说”不出。没有“输入”很难产生“输出”——这是个简单的道理。只不过,人们往往低估输入积累必需的量——并且还是过分低估。最为关键的事实是,语言现象总是无法被字典和语法书涵盖,所以,语言的把握只能在使用中才可能全面获得,对第二语言来说,使用的最有效方式就是“读”:在获取信息的同时,获得更加全面实用的驾驭这个工具的技能。两全其美。

一定要多读,多读很多很多的量。把字典当作电话簿,把语法书当作地图,把一本本英文书当作一个个陌生而又迷人的城市。就当是旅游了,逛遍它们的每个角落,享受那个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8:39 , Processed in 0.19057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