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6309|回复: 176

[历史文化♡] 金豆  留住记忆“01月09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9 00: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60年1月9日——埃及阿斯旺水坝开工。
阿斯旺水坝(Aswan High Dam:位于埃及开罗以南900公里的尼罗河畔.尼罗河美丽的自然景观,舒适的热带气候,丰富的文物古迹和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高坝,使阿斯旺的旅游业特别发达.水坝的建设自1960开始,历时10年,耗资9亿美元,站在111米的阿斯旺水坝上,脚下波涛翻滚的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被拦腰截断,放眼南望是宽15公里长500多公里的纳赛尔湖,这座世界第二大人工湖吞下尼罗河的全年径流,实现河水多年调节,使1964年的洪水,1972年的干旱,1975年的特大洪峰和1982年以来的持续低水位都化险为夷。在几乎全非洲都在闹饥荒的时候,埃及的粮食基本自给自足。
阿斯旺大坝看起来象是铺在大湖上面的一条宽广的公路。大坝两侧除了无边的水面外,还有很多水利设施,这样工业化的场面在埃及是不多见的。
大坝上有水库平面图及说明:弧形拱桥式的大坝,高111米,长3830米,坝底宽980米,顶部宽40米,动用土石4300万立方米.将尼罗河拦腰截断,从而使河水向上回流,形成面积达5120平方公里、蓄水量达1640亿立方米的人工湖-纳赛尔湖。远处是莲花状的大坝建成纪念碑,伴着平静的湖水,我们已无法感受到当年水利工程施工时的浩大场面了。
如果说金字塔和神殿是古代埃及的奇迹,那么阿斯旺水坝就算得上是以科技征服尼罗河的现代奇迹。古代尼罗河每次泛滥,都会对庄园农地造成严重损害,历代君王无不想整治河道,最后终于在19世纪时建了高30.5公尺的水坝,开发出3万8千平方公里的农地,但这仅是全埃及土地的4%。因此在1960年,纳瑟总统在苏联贷款及技术协助下,兴建了高3600公尺长、40公尺高,全世界最大的一座水坝。
现在的阿斯旺水坝所使用的花岗岩,比古夫金字塔用掉的还多,足见其宏伟壮观。目前的12座发电机,不仅可供应埃及的电力,还可提供其它阿拉伯国家使用。因为水坝而建的纳瑟人工湖泊(Lake of Nasser)也相当壮阔,但却严重威胁到岸边的古迹神殿,有不少沉入湖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为此发动了一连串救援活动,虽然抢救回部分古迹,但仍有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惨遭灭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9 00: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1983年1月9日——我国战国早期诸侯宫廷乐器──曾侯乙墓大型编钟复制成功。曾侯乙编钟距今已有2400多年,全重2500多千克,由大小65个青铜钟组成。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具有12个半音的乐器,1978年6月在湖北隋县出土。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套大型编钟。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县的一座战国早期墓葬——曾侯乙墓中。出土时,整套编钟耸立如故。
钟在我国商朝时就已出现,最初只有3到5枚,到周朝增到9至 13枚,战国时发展成 61 枚。人们按钟的大小、音律、音高把钟编成组,制成编钟,演奏悠扬悦耳的乐曲。曾侯乙编钟共 65 枚,其中1 枚是战国时楚惠王赠送的镈。编钟分八组,共分三层悬挂在铜、木做成的钟架上。钟架全长10.79米,高2.73米,由六个佩剑的青铜武士和几根圆柱承托着。六十五枚编钟的总重量达3500千克,它的重量、体积在编钟中是罕见的。钟上大多刻有铭文,上层十九枚钟的铭文较少,只标示着音名,中下层四十五枚钟上不权标着音名,还有较长的乐律铭文,详细地记载着该钟的律名、阶名和变化音名等。这些铭文,便于人们敲击演奏。
曾侯乙编钟音域宽广,有五个八度,比现代钢琴只少一个八度。钟的音色优美,音质纯正,基调与现代的C大调相同。考古工作者与文艺工作者合作探索,用此钟演奏出各种中外名曲,无不惊叹。曾侯乙编钟是我国古代音乐史上的一个光辉成就,为今天古音律和编钟制造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9 00: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1906年1月9日——李伯元著《官场现形记》在上海出版。全书共60回,1903年至1905年曾在《世界繁华报》上连载。作者以揭露晚清官场的黑暗为主题,对当时形形色色的官僚群像作了淋漓尽致地刻画,表现了作者对社会黑暗的批评勇气,成为晚清谴责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在当时风靡一时,影响颇广。
李伯元(1867-1906年),名宝嘉,号南亭亭长,江苏武进人。三岁时丧父,由做过山东道台的伯父抚养。少年时代即擅长诗文,中第一名秀才,后来几次考举均落榜。1896年到上海办《指南报》,后来又主办《游戏报》、《繁华报》。1903年,应商务印书馆之聘,主编《诱像小说》半月刊。陆续写出了《官场现形记》六十回、《文明小史》六十回、《中国现在记》十二回、《活地狱》四十二回、《海天鸿雪记》二十回、《庚子国变弹词》四十回等。
《官场现形记》是晚清谴责小说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共60回,结构安排与《儒林外史》相仿,演述一人后即转入下一人,如此蝉联而下。作品以晚清官场为表现对象,集中描写封建社会崩溃时期旧官场的种种腐败、黑暗和丑恶的情形。这里既有军机大臣、总督巡抚、提督道台,也有知县典吏、管带佐杂,他们或龌龊卑鄙或昏聩糊涂或腐败堕落,构成一幅清末官僚的百丑图。
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是我国第一部在报刊上连载、直面社会而取得轰动效应的长篇章回小说,也是谴责小说的代表作,首开近代小说批判社会现实的风气。全书从中举捐官的下层士子赵温和佐杂小官钱典史写起,联缀串起清政府的州府长吏、省级藩台、钦差大臣以至军机、中堂等形形色色的官僚,揭露他们为升官而逢迎钻营,蒙混倾轧,可以说为近代中国腐朽丑陋的官场勾勒出了一幅历史画卷。
目录
第一回 望成名学究训顽儿 讲制艺乡绅勖后进
第二回 钱典史同行说官趣 赵孝廉下第受奴欺
第三回 苦钻差黑夜谒黄堂 悲镌级蓝呢糊绿轿
第四回 白简留情补祝寿 黄金有价快升官
第五回 藩司卖缺兄弟失和 县令贪赃主仆同恶
第六回 急张罗州官接巡抚少训练副将降都司
第七回 宴洋官中丞娴礼节 办机器司马比匪人
第八回 谈官派信口开河 亏公项走头无路
第九回 观察公讨银翻脸布政使署缺伤心
第十回 怕老婆别驾担惊 送胞妹和尚多事
第十一回 穷佐杂夤缘说差使 红州县倾轧斗心思
第十二回 设陷阱借刀杀人 割靴腰隔船吃醋
第十三回 听申饬随员忍气 受委屈妓女轻生
第十四回 剿土匪鱼龙曼衍 开保案鸡犬飞升
第十五回 老吏断狱着着争先 捕快查赃头头是道
第十六回 瞒贼赃知县吃情 驳保案同寅报怨
第十七回 三万金借公敲诈 五十两买折弹参
第十八回 颂德政大令挖腰包 查参案随员卖关节
第十九回 重正途宦海尚科名 讲理学‘官场崇节俭
第二十回 巧逢迎争制羊皮褂思振作劝除鸦片烟
第二十一回 反本透赢当场出彩 弄巧成拙蓦地撤差
第二十二回 叩辕门荡妇觅情郎 奉板舆慈亲勖孝子
第二十三回 讯奸情臬司惹笑柄 造假信观察赚优差
第二十四回 摆花酒大闹喜春堂 撞木钟初访文殊院
第二十五回 买古董借径谒权门 献巨金痴心放实缺
第二十六回 模棱人惯说模棱话 势利鬼偏逢势利交
第二十七回 假公济私司员设计 因祸得福寒士捐官
第二十八回 待罪天牢有心下石 趋公郎署无意分金
第二十九回 傻道台访艳秦淮河 阔统领宴宾番菜馆
第三 十 回 认娘舅当场露马脚 饰娇女背地结鸳盟
第三十一回 改营规观察上条陈 说洋话哨官遭殴打
第三十二回 写保折筵前亲起草 谋厘局枕畔代求差
第三十三回 查帐目奉札谒银行借名头敛钱开书局
第三十四回 办义赈善人是富 盗虚声廉吏难为
第三十五回 捐巨赀纨祷得高官 吝小费貂踏发妙谑
第三十六回 骗中骗又逢鬼魅 强中强巧遇机缘
第三十七回 缴宪帖老父托人情 补札稿宠姬打官话
第三十八回 新姑爷乘龙充快婿 知客僧拉马认干娘
第三十九回 省钱财惧内误庸医 瞒消息藏娇感侠友
第四 十 回 息坤威解纷凭片语 绍心法清讼诩多才
第四十一回 乞保留极意媚乡绅 算交代有心改帐簿
第四十二回 欢喜便宜暗中上当 附庸风雅忙里偷闲
第四十三回 八座荒唐起居无节 一班龌龊堂构相承
第四十四回 跌茶碗初次上台盘 拉辫子两番争节礼
第四十五回 擅受民词声名扫地 渥承宪眷气焰熏天
第四十六回 却洋货尚书挽利权换银票公子工心计
第四十七回 喜掉文频频说白字 为惜费急急煮乌烟
第四十八回 还私债巧邀上宪欢 骗公文忍绝良朋义
第四十九回 焚遗财伤心说命归 造揭帖密计遣群姬
第五十回 听主使豪仆学摸金 抗官威洋奴唆吃教
第五十一回 复雨翻云自相矛盾 依草附木莫测机关
第五十二回 走捷径假子统营头 靠泰山劣绅卖矿产
第五十三回 洋务能员但求形式 外交老手别具肺肠
第五十四回 慎邦交纡尊礼拜堂 重民权集议保商局
第五十五回 呈履历参戎甘屈节 递衔条州判苦求情
第五十六回 制造厂假札赚优差 仕学院冒名作枪手
第五十七回 惯逢迎片言矜秘奥 办交涉两面露殷勤
第五十八回 大中丞受制顾问官 洋翰林见拒老前辈
第五十九回 附来裙带能谄能骄 掌到银钱作威作福
第六十回 苦辣甜酸遍尝滋味 嬉笑怒骂皆为文章
附录一 官场现形记序
附录二 官场现形记序
附录三 官场现形记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9 00: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5年1月9日——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提名的候选人阿巴斯宣布在巴勒斯坦大选中获胜,当选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
哈茂德·阿巴斯(Mahmoud Abbas) 又名阿布·马赞(Abu Mazen) ,1935年生于巴勒斯坦北部萨法德,年轻时在叙利亚生活多年,先后获得大马士革大学法律学士学位和莫斯科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959年协助巴勒斯坦已故领导人阿拉法特创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流派“法塔赫”。上世纪90年代初,阿巴斯曾作为巴方首席谈判代表出席马德里中东和会,主持巴以奥斯陆谈判并签署了“奥斯陆协议”。1994年5月巴勒斯坦实行有限自治后,阿巴斯随阿拉法特 回到阔别多年的巴勒斯坦。1995年当选巴解组织执委会总书记,2003年4月至9月出任巴勒斯坦自治政府首任总理。2004年11月阿拉法特逝世后,阿巴斯当选为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2005年1月,阿巴斯以绝对多数票当选巴民族权力机构第二任主席。同年1月15日,阿巴斯宣誓就职。
阿巴斯被认为是巴勒斯坦温和派领导人。他反对通过暴力手段解决巴以矛盾。
阿巴斯曾于1999年11月访问中国。2005年5月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并接受了新华社和新华网记者的专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9 00: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1946年1月9日
中国代表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参加审判战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9 00: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1946年1月9日
中国代表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参加审判战犯
1月9日,盟国最高司令部又指示东京盟军最高统帅部,在东京设置远东国际军事

法庭,审判与惩处日本法西斯首要战犯。

参加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中国法官是梅汝敖、检察官向哲浚,担任助理的法律专

家、历史学家是裘劭恒、方福枢、杨寿林、刘子健等。梅汝敖是国民政府立法院

委员兼外交委员会主席,向哲浚是上海特区法院首席检察官。

法庭审讯工作错综复杂。审讯中除规定采取“英美法”诉讼程序外,还规定每一

个被审讯的战犯除设有自聘的日本律师及辩护人外,都要配置一名美国律师。这

些美国律师为一些没有危害美国利益的战犯“寻机开脱”。事前国民政府没有进

行充分准备,以为只要法官、检察官的“金口一开、大笔一落”,就能严惩战

犯,所以没有准备足够的人证、物证材料,因此,审判一开始,中方代表就陷

入有冤难伸、有苦难言的被动局面。这使代表们痛心疾首,又气又急。

为了迅速摆脱困境,中国代表立即分头去盟军总部查阅日本内阁和陆军省等几个

部门的档案。日本十几年的档案资料,包括文件、作战命令、来往电报等等,难

以数计。代表们先是摘抄、翻译、整理出原始材料,然后根据这些材料拟出发言

材料,为此他们夜以继日。有些罪行,日本档案资料没有记载,只能通过实地调

查取得实证。如为了搜集南京大屠杀的罪行材料,中国代表专程回国调查,找到

了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并将此人带到东京出庭作证。经过代表们一段时间的紧

张工作,中方掌握了大量有力的罪证,这是那些侵华战犯所始料不及的。

审讯板垣时,为他出庭的辩护律师和证人有15人。在涉及到板垣参与“九.一八”

事件时, 进攻中国的日军联队长岛本作证说:“他那天晚上在朋友家喝酒,喝得

醉熏熏的,回家后就得到了“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报告。 中国检察官当即打断

他的话反问:“岛本既然声称自己当晚喝醉了,那么,一个糊涂的酒鬼能证明什

么?又怎能出庭作证人呢?”结果,岛本被轰下庭去。这个下马威使板垣的辩护

班子乱了手脚。

中国检察官不仅要先花力气击败日本的律师和证人,还要对付美国律师的辩护。

土肥原贤二在侵略中国中犯下滔天罪行,出庭时,他的辩护律师竟说土肥原为人

厚道。为此,中国检察官严辞反驳,并出示当年奉天特务机关专门用来向日本政

府邀功请赏的报纸。其中一页上载有“华南人士一闻土肥原、板垣之名,有谈虎

色变之慨”的话。中国检察官说,这是土肥原和板垣两个残害中国人民凶狠如虎

的写照。但美国律师竟为之辩护说这是在谈老虎,与本案被告无关。中国检察官

冷静地解释地道:“‘谈虎色变’,是说土肥原、板垣两人凶狠如虎,人们听到

他们的名字,就像提到老虎一般,害怕脸色都变了。”美国律师无言以答,全场

哄堂大笑。

中国法官从开庭到最后宣判,用了8天时间, 宣读了长达1200多页的判决书。东

条、松井、土肥原、板垣、广田等战争罪犯终被送上绞刑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9 00: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1928年1月9日
蒋介石东山再起,复任总司令

蒋介石摄于1928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9 00: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1588年01月09日——日内瓦成为瑞士的一个独立州
日内瓦是瑞士第三大城市,位于日内瓦湖西南角,湖上的大喷泉是日内瓦的象征。日内瓦湖光山色四季皆具吸引力,它同时是世界各国际机构云集的国际化城市。日内瓦以其深厚的人道主义传统,多彩多姿的文化活动、重大的会议和展览会、令人垂涎的美食、清新的市郊风景及众多的游览项目和体育设施而著称与世。日内瓦也是世界钟表之都,钟表业与银行业成为日内瓦的两大精神支柱。
地属北温带,受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交替影响,气候变化较大。
内瓦是瑞士有名的游览胜地,有许多名胜古迹。有著名的宗教改革国际纪念碑、圣-皮埃尔大教堂、大剧院、艺术与历史博物馆、日内瓦大学等。 在日内瓦众多的博物馆内,收藏了很多中国、日本、希腊及罗马等古国的珍贵文物,在钟表博物馆(Watch Museum)内可找到人们对寻求时间的认知所作出努力的历史。景点:钟表博物馆,万国宫,圣皮埃尔大教堂,迪亚布烈斯,大喷泉,大花钟,圣瓜斯,伊华东利斯班斯,阿里亚纳博物馆.
日内瓦坐落在风景如画的莱蒙湖畔,其南、东、西三面都与法国接壤。静静的罗纳河穿城而过,湖与河的汇合处,由数座桥梁连接着南北两岸的老城和新城。日内瓦人说,如果面对着法国的方向(即西方),湖的左方称之为Left Bank,右方称为Right Bank,此种独特的称呼方式,乃因日内瓦靠银行业起家之故。 左岸银行集本市商业活动之大成,由商店、百货公司、银行,到旧城、重要景点、咖啡座、餐厅等等,多位于此区中。至于国际组织、饭店、机场、火车站等,则是右岸的重要成员。据资料表明,早在公元前的一至二万年——冰河时期稍后,已有人类聚居于流入现今日内瓦湖的隆河(Rhone)河口两岸。公元第一世纪,日内瓦已经是一个重要的商贸中心,直至瑞士同盟经历重组时期,才为日内瓦带来了知识产业及财富,于1536年瑞士宣布成立共和国前,多方的势力不断侵扰此城市,1602年沙维斯(Savoy)公爵企图攻占日内瓦,而传说中市民猛烈抵抗,甚至将煲、壶等厨具作为武器猛掷侵略者,结果公爵未能得逞,此日成为后来每年的庆典。
在日内瓦众多的博物馆内,收藏了很多中国、日本、希腊及罗马等古国的珍贵文物,在钟表博物馆(Watch Museum)内可找到人们对寻求时间的认知所作出努力的历史。日内瓦亦是主要文艺表演的集中地,国际演艺家定期在各大剧院演出音乐及歌剧,大赌场(Grand Casina)的日朗峰厅(Quai du Mont Blanc)是一试身手的地方。日内瓦的国际财经地位毋庸置疑,由于政治稳定,国际机构都汇聚于此,联合国欧洲本部更在日内瓦从事每日改写现代历史的工作。
丰富的产品使之成为购物的天堂。在大多数的商店和百货商店购物里,精美的各式各样的的手表价格一般低于其它国家。巧克力的种类亦很多,规格大小,式样及口味各异。在瑞士值得买的商品有:纺织品、刺绣、精致手帕、亚麻布制品、精密仪表、制图仪、瑞士军刀、八音盒、木雕、陶瓷和其它工艺品,以及漆器和艺术画册。商店的平时营业时间一般从上午九点到下午六点半,星期六为上午九点至下午五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9 00: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1915年1月9日
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军发起加里波利战役

英军的滩头阵地
1915年1月9日,温斯顿-丘吉尔提出的在达达尼尔海峡登陆,减轻俄土战线的压
力,进而威胁君士坦丁堡的设想,在战略上固然相当高明,但实行起来却搞得一
团糟。英法舰队在2月炮轰达达尼尔海峡。3月,18艘军舰企图强行闯入狭窄的海
峡通道,4艘军舰立即触发水雷,舰只慌忙撤退。至此,德国军事顾问已洞悉对
方计划中的加里波利登陆战,火速调动10万军队至战区,掘壕坚守,又在该地集
结炮兵部队。
这表明,当协约国部队在4月25日抵达时,兵力已被对方超过,土军居高临下,
火力又占压倒优势--协约国军队成了名副其实的活靶子。面对这些不利因素,协
约国军仍在雨雹般的炮火下强行登陆,建立滩头阵地,但始终只能得到一个不稳
固的立足点。

军队与补给品被围困在安扎斯湾边一块狭窄的海滩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9 00:38:13 | 显示全部楼层
1928年1月9日斯大林将包括托洛茨基在内的反对人士赶出苏联


列夫·达维多维奇·布隆施泰因(托洛茨基)(1879~1940)
Leon Troski (Lev Davidovich Bronschtine)


俄国与国际历史上最重要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之一,二十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具争议的、也是备受污蔑的左翼反对派领袖,他以对古典马克思主义“不断革命论”的独创性发展闻名于世,第三共产国际和第四国际的主要缔造者之一(第三国际前三次代表大会的宣言执笔人)。在1905年俄国革命中被工人群众推举为彼得堡苏维埃主席(而当时布尔什维克多数干部却还在讨论是否支持苏维埃,这些干部后来被赶回俄国的列宁痛击)。1917年革命托洛茨基率领“区联派”与列宁派联合,并再次被工人推举为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对于十月革命这场20世纪最重大的社会革命,托洛茨基赢得了不朽的历史地位。后来成了托洛茨基死敌的斯大林,当时作为革命组织领导者之一却写道:“起义的一切实际组织工作是在彼得格勒苏维埃主席托洛茨基同志直接指挥之下完成的。我们可以确切地说,卫戍部队之迅速站在苏维埃方面来,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工作之所以搞得这样好,党认为这首先要归功于托洛茨基同志。”(值得一提的是,若干年后,当反托成为政治需要时,此类评价都从斯大林文章中删掉了。)甚至连后来狂热的斯大林派雅克·沙杜尔,当时却也写道:“托洛茨基在十月起义中居支配地位,是起义的钢铁灵魂。”(苏汉诺夫《革命札记》第6卷P76。)不仅在起义中,而且在无产阶级政权的捍卫、巩固方面和国际共产主义革命方面,托洛茨基也作出了极其卓越的贡献(外交官-苏联国际革命政策的负责人、苏联红军缔造者以及共产国际缔造者)。革命后若干年里,托洛茨基与列宁的画像时常双双并列挂在一起;十月革命之后到列宁病逝之前,布尔什维克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代表大会发言结束均高呼口号:“我们的领袖列宁和托洛茨基万岁!”在欧美共运中托洛茨基的威望非常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9 00:41:19 | 显示全部楼层
1972年1月9日中国建筑学家梁思成逝世

梁思成,1901年生。广东新会人。中国建筑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清华大学教授,中国近代思

想家、历史学家梁启超之子。1915年入清华学校学习,1924 年赴美留学,1927年获法尼亚大学建

筑系硕士学位,旋入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任东北大学建筑系教授、系主任。

1931年任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员。1941年任前中央研究院研究员。1946年以后一直担任清华大学建

筑系教授兼主任。1947年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顾问。1948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名誉博士学

位。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设计作出了贡献。


著作有《清代营造则例》、《宋营造法式》、《中国建筑史》等,受到中外学者的重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9 00: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1989年1月9日英国米德兰航空公司的波音737飞机失事
1989年1月9日,洛克比空难过后还不到一个月,英国在1989年1月9日又经历了一场惨重的航空悲

剧,一架从伦敦飞往贝尔法斯特的波音737客机坠毁在莱斯特郡。

这架航行仅12周的客机从东米德兰机场的跑道上起飞才15秒钟,引擎就发生了故障,在作紧急着陆

时,意外地撞毁在高速公路的路基上。最初的报道显示,事故可能是飞机驾驶员误关了不该关的引擎

所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9 00:4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天祥殉难(1283年)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1256年(理宗宝佑四年)中送上第一名。在贾似道当权时受排挤。

  1275年,元军进边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人卫。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无军营谈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生赵呈为帝,坚持抗元。

  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无形势大力好转。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人广东。

  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途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

  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被害,从容就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9 00:48:21 | 显示全部楼层
茅以升

  茅以升,字唐臣。1896年1月9日出生于江苏省丹徒县(今镇江市)。先世经商,祖父茅谦为举人,思想进步,倾向革命,曾创办《南洋官报》,是镇江市的名士。茅以升出生不久,全家迁居南京。

  茅以升6岁读私塾,7岁就读于1903年在南京创办的国内第一所新型小学——思益学堂,1905年入江南商业学堂,1911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1912年孙中山先生在唐山路矿学堂讲演时,指出开矿山、修铁路的重要性,坚定了茅以升走“科学救国”、“工程建国”的道路,他从此更加奋发读书,把建设祖国视为己任。每次考试,成绩都是全班第一,5年各科总平均92.5分,为该学堂历史上所罕见。1916年茅以升通过了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其成绩之优秀,使该校教授们大为惊讶和赞叹。一年后的毕业典礼上校长当场宣布:今后凡是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原唐山路矿学堂)的研究生一律免试注册,茅以升为母校在国外争得极大声誉。1917年,获硕士学位。经导师贾柯贝(H·S·Jacoby)介绍,在匹兹堡桥梁公司实习,同时又利用业余时间到卡利基理工学院夜校攻读工学博士学位。1919年成为该校首名工学博士。博士论文《桥梁桁架次应力》的创见被称为“茅式定律”,并荣获康奈尔大学优秀研究生“斐蒂士”金质研究奖章。1979年应邀访问卡利基—梅隆大学母校时,校长授予他“卓越校友”奖章,以表彰他对世界工程技术方面作出的贡献。

  1920年,茅以升应邀回母校任教授,时年24岁,是国内最年轻的工科教授。从此,开始了前后30余年的工科教育事业。次年,任交通大学唐山学校副主任(副院长)。1922年7月,他受聘为东南大学教授。

  1923年,该校成立工科,任第一任工科主任,1924年,东南大学工科与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合并,成立河海工科大学,茅以升任首届校长。1926年,任北洋大学教授。1928年,任北平大学第二工学院(即北洋工学院)院长。1930年,任江苏省水利局长,主持规划象山新港。1932年,又回北洋大学任教。他在任校长期间,对校务管理、教学体制,课程设施、教学设备等,都作过重大改进,使学校出现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局面,深受师生的拥护与爱戴。

  茅以升五次出任唐山交通大学校长,始终关心母校兴衰,为母校赢得了荣誉和功绩。1991年,西南交通大学(文化大革命以后唐山铁道学院迁四川省易名西南交通大学)树茅以升铜像永志纪念。

  茅以升开创了“学生考先生”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终身致力于教育改革,发表了《工科教育之研究》等20余篇论著,倡导“先习后学,边习边学”,理论结合实际的教育制度。

  茅以升从选择桥梁专业时起,就把培养桥梁建设人才和在祖国江河上修建桥梁视为自己的终身目标。1933年,他辞去舒适的教授工作,接受浙江省的邀请,担任钱塘江桥工委员会主任委员、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职务。茅以升用不到两年半的时间,于1937年11月,在极其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建成了钱塘江大桥,打破了外国人垄断中国近代化大桥设计和建造的局面,这是中国桥梁建设史上的一项重大成就,也是中国桥梁史上一个里程碑。因建桥功绩,1941年,中国工程师学会授予茅以升荣誉奖章。

  1942年,他赴贵阳任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筹备中国桥梁公司。着眼未来,他将钱塘江桥工处的同仁和有志深造的工程技术人员,吸收到桥梁公司,培养他们成为桥梁建设的技术骨干。

  茅以升深知科学技术进步对于国家建设的重要性,1950年,他又欣然接受铁道技术研究所所长(后为院长)的职务。这时他虽已年过半百,仍以过人的精力,不辞辛劳,开始了铁道科学研究院的创业。经32年的辛勤耕耘,该院已发展成专业齐全,实力雄厚的综合研究机构,为铁路科技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是铁道科学研究院的奠基人,是铁道科研事业的开拓者,在科研领导工作中一贯主张理论结合实际,强调继续教育,倡导专题经济核算,支持新生事物。

  茅以升一生勤奋学习、不断研究创新。结合钱塘江桥的设计与施工,他与工程师们共同研究“流沙与冲刷的关系”、“如何将木桩头深深埋入江底”、“倾斜岩层上的沉箱如何稳定”、“合金、铬钢杆件的性质”等,研究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古代桥梁等问题。在武汉长江大桥建设中和人民大会堂的结构设计和审定中,他的技术、经验和智慧都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切工作均无法正常进行,他以古稀之年仍然孜孜不倦的学习和研究。这期间,他应大桥局总工程师之请,研究桥梁振动问题,解除了人们对武汉长江大桥在大量群众步行过桥,桥身晃动所产生的困惑。

  茅以升是最早从事科普事业的科学家之一。1950年,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成立,他当选为副主席。他是最勤奋的科普作家,在他发表的200多篇论著中,有关科普工作的论著和科普文章约占1/3。他的《没有不能造的桥》一文,在1981年荣获全国新长征科普创作一等奖。

  为加强国际科技交流,提高中国的国际威望,他曾先后率团访问捷克、苏联、意大利、瑞士、法国、葡萄牙、英国、瑞典、日本、美国,并作学术报告。他在华侨知识分子中从事大统一、大团结工作,号召两岸科技工作者为祖国统一“大桥”各修一座“引桥”,使海外华人、港台同胞深受鼓舞。

  他积极参加人民政权的建设,先后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常委,1984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历任国务院科技规划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全国科普协会副主席、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北京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市科协主任委员、中国科技报研究会理事长。他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的主要创建者,任第一、二、三届理事会理事长和第四、五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主持成立了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委员会,任主任委员,该会经茅以升与太沙基教授联系,被国际土协接受为团体会员,为我国土力学界在国际社会中取得了应有的地位。

  茅以升积极致力于党的爱国统一战线事业,1952年,他参加九三学社,后任中央副主席。为密切党和科技工作者的联系和九三学社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茅以升早就立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由于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需要,直到1987年,党组织才接受他的申请,批准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92岁高龄的茅以升终于实现了多年的夙愿。

  他终身奋斗、追求,正如他总结自己的一生所说,人生征途“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曰奋斗。”他终身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治学严谨,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开拓创新;他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数十年如一日,艰苦奋斗,呕心沥血,把毕业精力、知识和智慧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祖国的教育、科技和桥梁建设事业,赢得了广大知识分子的敬佩和爱戴。他的崇高形象永远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楷模。

  中国近代桥梁事业的先驱

  1933年3月,浙江省决定在钱塘江上兴建大桥,以贯通浙江省铁路、公路交通。浙江省建设厅长曾养甫、浙赣铁路局长杜镇远和浙江公路局长陈体诚一致推举茅以升担此重任。消息传来,他非常兴奋。尽管面临筹款能否成功,面临能否打破当时大一些的桥梁都是“洋人”修建的局面,能否击败“洋人”的竞争,以及在险恶大江上造桥能否胜任等尖锐复杂的问题,他还是鼓起勇气,知难而上,开始了对钱塘江大桥从筹办、设计、建造、炸毁、直到修复的领导工作。

  茅以升当时在北洋大学任教。他两下杭州调查研究钱塘江建桥的可行性。钱塘江上水、风、土都不比寻常。上游山洪暴发时,水流湍急,下游怒潮倒灌时,波涛险恶,如果上下同时并发,或遇到台风,江水翻腾激荡,势不可挡。江底流沙深达40米以上,受水流冲刷,变迁莫测,突然刷深的最大变化可达10米以上。茅以升仔细研究分析了钱塘江的水文、气象和地质资料,经过调查考虑之后,结论是虽然难度极大,但“在有适当的人力、物力条件下,从科学方面看,钱塘江造桥是可以成功的”。他以无比的勇气和信心,要在钱塘江上施展抱负,为国争光。

  茅以升白手起家,就任“钱塘江桥工委员会”主任委员,开始筹建工作,拟成建桥计划书。翌年,浙江省政府成立“钱塘江桥工程处”,茅以升任处长,他邀请罗英任总工程师,延聘了4位工程师,吸收了29位刚从大学工科毕业不久的青年,组成了桥工处的技术队伍。

  在此以前,浙江省交通厅已清铁道部顾问美国桥梁专家华德尔提出钱塘江桥工程设计方案。经研究认为,华德尔方案全桥长1872米,正桥29孔,公铁两线路平列,孔径小,墩子多,水上工程量太大,不适合江水与河床地质条件,需758万元(银元),造价太高。茅以升独立思考,自行设计出6个方案进行比较。在评选工程设计方案时,茅以升的设计方案以其经济合理性一举夺标。

  中选方案桥址选在闸口六和塔旁。其优点是地质较好;江面较窄,再经堤岸整治,约束江流,使江面宽度缩为1000米;主流稳定,建桥50多年来,通航孔道不变。大桥全长1453米,正桥长1072米,由16孔跨度为65.84米简支钢桁梁组成,钢梁选用铬铜合金钢,强度高,重量轻,抗锈蚀。北岸引桥3孔,南岸引桥1孔,都是用50米的钢拱梁和钢筋混凝土框架及平台组成。全桥方圆配合,色调稠和,主次分明,浑然一体。全桥设计方案明显优于华德尔方案的特点有:全桥长度减少;钢梁自重减轻;采用双层结构,桥墩长度减去约一半;墩距加大到67米,减少桥墩数量,水下工程量锐减,从而工期缩短,工程造价大幅度下降;采用等跨度梁,遭破坏时便于修复。全桥造价(决算)仅531.64万元(法币)。

  在施工上,采取了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的措施,如利用钱塘江的水来克服钱塘江的流沙,利用潮汐涨落浮运架梁等。在施工组织上,采用了“上下并进,一气呵成”的新办法,有效地组织五家承包公司,基础、桥墩、钢梁等工程同时进行,只要两个相邻墩子完工,即可架梁,从而保证了在困难丛生的情况下,工程得以提前完成。

  在施工中他克服困难,不断改进施工技术与创新,例如,沉箱下水浮运问题,在修建船坞、滑道失败后,成功地采用了水平轨道运输;沉箱浮运就位后,因洪水猛涨、潮水激荡,多次发生锚走绳断,冲走沉箱事故,后改用10吨混凝土大锚、并用高压射水将重锚埋入泥沙,才使沉箱得以定位;为使长30米的木桩桩顶入土10—15米而设计专用送桩;采用独特的射水打桩法,使原来每24小时打桩1—2根,增加到20根以上;在墩位处沉放柴排和石笼,防止沉箱移动和倾斜;此外,还设计制造了不少特殊工具与设备,如特制打桩船、送桩、沉箱起吊设备,钢梁浮运专用托架等。

  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大桥处于关系国家安危的战略地位,茅以升决定组织赶工,他几乎每天都下到桥基气压沉箱内,与员工研究措施。经全体员工努力奋战,于9月26日通了火车,宣告大桥建成。从1935年4月6日动工起,历时不到两年半。不幸的是,战局恶化,于同年12月23日茅以升不得不挥泪亲自参与将桥炸毁。直至1953年茅以升亲临主持大桥修复工程,才使其得到新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40多年来,这座大桥始终是南北交通的枢纽,担负着繁重的运输任务,为祖国建设事业作出巨大贡献。茅以升始终关心大桥的运营、养护、维修情况,并于1984年视察运行近50年的大桥后,就另建第二座钱塘江桥向中央提出可行性建议。

  中国铁路桥梁史这样评价钱塘江桥:“20世纪30年代,在自然条件比较复杂的钱塘江上,以当时尚不发达的施工技术,用不到3年时间,由我国工程师自行设计并监造,建成了一座基础深达47.8米的双层公铁两用桥,这是旧中国铁路桥梁建设史上的一项重大成就,也是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培养造就了一批桥梁工程科技人才

  茅以升在修建钱塘江桥时已下决心,要使已组成的桥梁技术班子,在钱塘江桥建设中得到锻炼,成长壮大,让他们在祖国的江河上修建各式各样的大桥。为此,他把钱塘江大桥工地办成了训练培养桥梁技术人才的学校。为了给国家培养更多未来的建桥队伍,在大桥施工期间,每年暑假前还致函国内各工科院校,请他们选派三年级大学生80人来工地参观实习两个月,每天上课12小时,其余时间分派至各工点实习。桥工处不仅供应食宿,热情接待,还指定专人讲解、辅导。茅以升本人也在百忙中抽时间为他们讲课。这一创举,受到各大学的热烈欢迎。

  钱塘江桥工处在完成本身任务之处,为了锻炼队伍,还接受一些其他桥的设计任务,如广州“六二三”桥;福建省峡兜乌龙江桥的测量钻探、初步设计;1936年,为筹建武汉长江大桥,进行了钻探和桥址比较工作,并作出了建桥计划书。抗日战争胜利后,又提出“武汉大桥计划草案”。这些工作,虽因经费无着落而无结果,但锻炼了人才,为以后的建桥者提供了有益的资料。

  1941年唐山交大恢复正常教学以后,他又一次虚席让贤,自己去开拓新的工作领域,就任交通部桥梁设计工程处处长,开始谋划抗战胜利后修复铁路、修建桥梁等工作。抗日战争时期,生活艰苦,很多有志造桥的工程技术人员,谋生无路。他筹建了桥梁公司,把这些技术人员和原钱塘江桥工处的部分员工,集中到桥梁公司,当时,虽然没有桥梁设计施工工程,就组织他们学习,研究桥梁的设计和施工,布置桥梁标准设计系列,并搜集参考资料,为武汉长江大桥、上海越江工程及修复遭破坏桥梁等工程准备方案。1946年,茅以升代表上海“越江工程委员会”提出了《上海市越江工程研究报告》,接着又承担了部分桥梁修复工程,其中包括承办钱塘江桥正式修复的设计与施工。尽管这些工作无利可图,却培养了掌握新技术的人才,对祖国的建设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茅以升不顾责难,派人经营商业,以其收入作为这批职员的生活费用。1944年,桥梁公司经济十分困难濒于倒闭,茅以升筹划未来,从培养人才着眼,还毅然送大量人员去美国实习。对出国人员的家属,照支工资,直到回国。这批留美人员各有专攻,收获很大,归国后,大都成为祖国大型桥梁建设的前驱和骨干,在祖国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致力于工科教育,倡导教育革命精心培育科技人才

  1920年起,前后约30余年,茅以升在教育战线上,倾注了不少心血。他曾出任东南大学、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北洋大学、唐山工学院等多座大学校长,立基创业,功绩显著,是知名的教授和杰出的教育家。

  茅以升在各校任职期间,对校务管理、学校体制、课程设置、教学设备、科学研究、学术活动、教学作风、学生工作和校园管理等,都亲自过问,并作了重大改进。

  他在教学工作中,治学严谨,实事求是,素以认真、严格、诲人不倦著称。授课时讲求概念清楚,逻辑严密,注意深入浅出,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用事例解释理论概念,力求讲清每一理论原则的实践意义,使学生透彻领悟,融会贯通。课外与学生交流,尽心辅导,并征求意见,以改进教学。

  他不断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他认为教师的责任不仅是授业,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力学习、自力研究的习惯和能力。他反对把学生当作“受体”的灌注式教学,实行启发式教学,使学生成为“主体”。他以自己的治学经验“博闻强记,多思多问,取法乎上,持之以恒”要求学生。他独特的教学方法是通过“考先生来考学生”。每次上课的前十分钟,先指定一名学生,让他就前次学习课程提出一个疑难问题,从学生所提问题的深浅,可知他对课程是否作过深入的钻研和探讨及领会程度。问题提得好,或教师都不能当堂解答的提问者,给满分。如提不出问题,则由另一学生提问,前一学生作答。此法推行后,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学习思想极为活跃,学业大进,深受学生欢迎。同时,学生所提问题,能使教师受到启发,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亲自带领教育科学生来听茅以升的课,对他的教学方法评价很高,认为“这的确是个崭新的教学上的革命,是开创了我国教育的一个先例,值得推广”。

  茅以升认为旧教育的弊病是理论与实际脱节,通才与专才脱节,科学与生产脱节,片面追求理论教育的“质”,严重忽视培养人才的“量”。他于1926年在上海交大30周年纪念刊和《工程》杂志上发表《工程教育之研究》的论文,批判理论脱离实际的欧美教育制度,呼吁建立适合我国现状的教育制度。主张“先授工程科目,次及理论科学,将现行程序完全倒置”。并且从学制、招生、课程、考核、教授、实习、服务等方面,提出大破大立的改革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认为为新社会培育人才,更应进行教育革命。1949—1950年,他撰写专论《教育的解放》、《习而学的工程教育》等,强调按照人的认识规律,由感性知识入手,进而传授理性知识,先让学生“知其然”,而后逐渐达到“知其所以然”,从而把理论与实际、科学与生产、读书与劳动、学校与现场紧密结合起来。1962年,他将自己的教育思想系统整理写成《建设一个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教育制度》,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小组会上发言,受到周总理高度评价。

  此外,他还强调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和科技水平,投身科普工作,抓业余教育和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他重视教育、重视培养人才,几十年如一日,锲而不舍,呕心沥血,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中国土力学的开拓者

  30年代,国际上对土力学的研究还刚刚开始。茅以升在钱塘江大桥施工中遇到桩打不下和沉井下沉发生歪斜等现象,经过对钱塘江流沙的研究,他感到土力学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立即开始刻苦钻研,很快掌握了这门新兴学科。他对库伦土压力经典理论中所存在的问题有独到的见解,经常与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的创始人太沙基教授通信讨论研究。1938~1941年间,他在唐山工学院开课讲授,是我国第一个讲授土力学课的人。同时向全校师生作“StressesonRetainingWall”等学术报告。1940年,与其兄、弟捐款,请中国工程师学会设“石渠奖金”,专奖研究土力学的优秀会员。1948年,在上海发起“中国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基本建设工作全面铺开,面临许多复杂的地基基础问题,急需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方面的人才与技术,这时,茅以升认为应尽一切努力普及并提高土力学知识,他于1952年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组织成立了土力学小组,举办土力学学术交流和普及讲座。在他的倡仪下,这种土力学学术活动逐渐传播到天津、上海、南京各地。1957年,茅以升主持成立了全国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委员会,并成为国际土协的团体会员。同年,他代表我国土力学学会参加了在伦敦举行的第四届国际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为我国土力学界在国际上取得了应有的地位。几十年来,我国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科学技术已有显著的提高与发展,这一切与茅以升的长期领导和关怀是分不开的,他对我国这一科学技术的开拓、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铁道科学研究院的奠基人铁道科技事业的开拓者

  茅以升担任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工作,长达32年之久。1950年,他被任命为铁道技术研究所(后改为研究院)所长时,全所只有60人,4个研究组,只能从事一些试验工作。他不计较单位大小,职位高低,他考虑的是,要发展铁路运输事业,必须发展铁道科学技术,铁道科学是一门内容极其复杂而理论又比较高深的综合性的“技术科学”,这是一个需要开拓和发展的领域。他一方面亲自主持院务工作,另一方面以研究院为基地,研究科学管理、科研方针,中国铁路建设与铁路科研的关系,进一步发展他的教育、生产、科研相结合的思想。这一期间,他结合在科研管理上遇到的问题,先后发表了20多篇论文和文章,如《科学研究的组织和体制问题》、《我国铁路科学研究的远景》等,阐述了科学与生产之间的关系,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生产技术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在基础科学与生产专业之间,技术科学是桥梁”,产业部门的研究机构的任务是使技术经验理论化,学科理论实用化。“生产技术是技术科学的实践,实验技术则是基础科学与技术科学的实践。对生产而言,实验技术是生产技术的前导,有时生产技术亦有实验技术的性质,这就是‘中间工厂’中的生产”,指出生产技术需要综合的技术科学中学科的综合理论。

  首先,他肯定了铁道科学研究院主要从事技术科学研究,他明确提出:“铁道科研工作当然应该为铁道运输服务,也就是在提高铁路运输效率的要求上,负有解决技术问题的主要责任”。他针对铁路专业技术综合性的特点,强调铁道科学研究院也要办成铁路专业齐全的综合性研究机构。

  茅以升的办院思想,始终贯穿着理论结合实际,科研为生产服务这一条红线。他参加主持制订的1956、1963、1977年铁道科学研究工作远景规划,都是“针对运输生产建设的技术关键,选定铁路发展中的重大、综合、长远、理论方面的课题,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解决实现铁路现代化的各种科学技术问题。”

  1956年编制铁道科技发展规划时,他站在全路科技发展的高度,强调要把铁道系统中的全部科学力量组成全国性的分门分类大小成套的科学工作网,把铁道科学研究院作为整个铁道科研力量,全国科研工作网的一个组成部分和核心来考虑。

  他主张“生产中来,生产中去,科学为生产服务”,科研立题要结合运输生产需要,而且强调要尽快把科研成果应用到生产上去,要求“加强发展研究,安排好中间试验,及时组织科研成果的审查、鉴定和推广、形成运输生产力”。他主张对课题进行经济核算,认为只有通过经济核算,才能体现出科研工作投入少、产出高的特点,进一步明确科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早在60年代初,他就面对科技迅速发展这个现实情况,强调职工继续教育和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组织各种专业训练班,建立大学生进院摸底考试制度和导师制度,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补课和培养。先后在院内成立了红专大学、科技学院和教育中心(研究生部)。铁道科学研究院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茅以升80岁高龄还亲自招收研究生。

  茅以升历任铁道科学研究院历届学术委员会主任,离职后,还兼任院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他提倡学术民主,主张学术争鸣。

  铁道科学研究院在茅以升的领导下,经过全院职工的努力,到1980年,全院职工已达3532人,其中科技人员1827人;全院设有10个研究所,1个实验工厂,1个环形铁道试验段;30多年来共取得1800多项研究成果,其中约60%在铁路运输生产建设中发挥了作用。铁道科学研究院现已建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铁道科技研究试验中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9 10: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1913年1月9日——美国第37届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出生

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




  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 (Richard Milhous Nixon,1913年1月9日—1994年4月22日)美国第37位总统(1969年1月20日—1973年1月20日,1973年1月20日—1974年8月9日)
出生:1913年1月9日,加利福尼亚
死于:1994年4月22日,纽约
父亲:弗朗西斯·安东尼·尼克松
母亲:汉纳·米尔豪斯·尼克松
夫人:塞尔马·"帕特丽霞"凯瑟琳·瑞安(1912-1993),于1940年6月21日结婚
孩子:帕特丽霞·尼克松(1946-); 朱莉·尼克松(1948-)
宗教:基督教(公谊会)
教育:毕业于惠蒂尔学院(1934)和公爵大学法学院(1937)
职业:律师,官员
政党:共和党
其他政府位置:美国紧急管理部门律师,1942 美国众议院成员,1947-51 国家参议员,1951-53 副总统,1953-61(在艾森豪威尔总统下)
总统年薪:200,000美元/年+50,000美元花费账户

早年
  1913年1月9日,尼克松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附近的约巴林达镇。爱尔兰人后裔。父亲是汽车加油站和百货店老板。尼克松毕业于惠蒂尔学院和迪克大学。1934年获惠特尔学院学士学位。后进杜克大学专修法学,1937年获法学士学位。1937年至1942年在加利福尼亚州惠特尔当律师。1938年6月加入共和党。1940年,尼克松与特尔玛·凯瑟琳·罗恩结婚,有两个女儿。1942年至1946年在海军服役,升为海军少校,复员后曾两次入选参议院。
    1946年,尼克松当选为美国众议院共和党议员,开始步入政界。1950年当选为美国联邦参议员。1952年,他作为艾森豪威尔的竞选伙伴,当选为美国副总统,任副总统4年。1956年他再度当选为美国副总统。1960年尼克松竞选总统,以微弱票差被约翰·肯尼迪击败,又在1962年竞选加利福尼亚州州长时落败而暂时离开国家权力中枢。1964年再度竞选总统失败。竞选失败后,尼克松先后在洛杉矶和纽约从事律师工作。  

总统任期

  1968年尼克松重返政坛,在当年的美国大选中,他击败民主党人汉弗莱和独立竞选人华莱士,当选为美国第46届(第37任)总统。1972年1月连任第47届总统。执政后,尼克松对内的目标是抑制通货膨胀,重振美国经济。对外,提出尼克松主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直接接触。
    尼克松于1972年2月首次访华,开打了两国关系的大门,成为访问中国的第一位美国总统。访华期间中美两国政府发表了著名的《上海公报》。尼克松为打开中美关系大门并为改善和发展中美两国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1973年,结束了越南战争。同年,苏联领导人回访美国,双方宣告冷战结束。1974年8月8日,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职,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个自动辞职的总统。
  在尼克松的任期内,将美国军队撤出了越南,逐渐结束了那场使国家陷入危机的战争。透过乒乓球活动尝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并支持中国进入联合国,史称“乒乓外交”,改善了中美关系。尼克松于1972年2月访华,是美国总统第一次访问一个同美国没有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对中国的7天访问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访华期间中美两国政府发表了著名的《上海公报》。尼克松为打开中美关系大门并为改善和发展中美两国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美中苏三角外交的态势开始形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决定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门事件
    所谓“水门事件”,是指1972年6月17日,在华盛顿水门公寓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查获的窃听事件。当时(6月17日凌晨2点30分)有5人被捕,他们带着手套、电筒、复杂的偷听工具和电子xxxx。事件的起因是由于尼克松吩咐查尔斯·科尔森去搞民主党全委会总部主要负责人拉里·奥布赖恩的情报。可是,由于民主党对此早有提防,而中央情报局又自始至终监视着窃听者的行踪,所以窃听者的一切努力都败露了。这件事发生在美国总统竞选期间,后来追究到“总统竞选连任委员会”中的官员们,一些政府官员先后辞职了。其他一些官员,包括前司法部长约翰·米切尔,前白宫办公厅主任霍尔德曼、前内务部总顾问埃利希曼,由于极力掩盖这个事件而触犯了法律。尼克松则否认这个事件和自己有任何瓜葛。但是法庭强迫他交出那些表明他实际上企图逃避调查的录音磁带,结果他不得不把磁带交了出来。1974年7月8日,最高法院以八票对零票通过了对尼克松不利的裁决。与此同时,报纸社论发出要他辞职的舆论,国会也不停地呼吁,要对他进行弹劾。尼克松于8月7日在给霍尔德曼打电话,告诉他已决定辞职时,他说:“我简直得不到国会的政治支持,而我要继续担任总统是需要这种支持的。我不能眼看由于6个月或更长时间的弹劾审判,国家陷于分裂,我们的对外政策遭到破坏。”于是他在第二天宣布辞去了总统职务。1个月之后,尼克松被赦免一切与“水门事件”有关的罪名,而20名自认为是代表总统采取行动的总统下属人员都被定了罪。

晚年生活

  1993年4月11日,美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最后一次访问中国。当时中国的媒体对此只做了有限的报道,这些报道一个也没有作为重点,更没有一个放在头条位置。尼克松曾在后来的谈话中对此表示过不满,但他已不是美国权力塔尖上的那个人,不满也只能不满了。后来这次访问被详细地记录在《冬天里的尼克松》一书里,对出访背景、访问行程、与谁谈过话、到过哪些地方都叙述得清清楚楚,多少弥补了尼克松的一点缺憾。这本书的作者就是陪同尼克松的女助手莫尼卡·克罗利。莫尼卡之所以能成为尼克松晚年最得力、最亲近的女助手,有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1989年5月,刚满20岁,就读于柯尔格特大学的莫尼卡,在一位教授的建议下读完了尼克松的新书《1999年:不战而胜》,其中的外交思想对她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她马上写了一封长信寄给尼克松,信中表达了她的许多外交见解以及对尼克松的不同意见。暑假过后,莫尼卡竟收到了尼克松的亲笔回信,对她的信大加称赞,并承诺在适当的时候与她当面讨论美国的外交政策。10月2日,莫尼卡如约来到新泽西北部尼克松的办公室,和他就与美国有关的国际政治问题面谈了两个小时,从此这个比尼克松小56岁的美国女孩走进了尼克松的工作和生活中,直到他在1994年中风去世。在尼克松最后的四年里,莫尼卡“成了他一个专职的知己的女友,成了他允许进入自己营造的避风港的少数人之一”。莫尼卡陪尼克松到国内外旅行,准备研究和讲演的资料,与他一同讨论有关事件和他的思想、观点,“有时干脆同情地倾听他的诉说”,不仅帮助尼克松顺利地完成了他的最后两部著作《只争朝夕》和《超越和平》,而且在他死后又独立完成了《记录外的尼克松》和《冬天里的尼克松》,使得尼克松的晚年生活得以生动、真实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尼克松是美国历史上颇有争议的总统之一,即使是在他辞去总统职务之后甚至去世以后,美国人对他的关注和评说一直不断。尼克松出身寒门,做过律师,当过海军,最高军衔只是个少校。但他是个很有政治头脑的人,二战结束后第二年就当选为国会议员,此后连续当选,并于1952年,在他只有39岁的时候,成为艾森豪威尔的副总统,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几个副总统之一。1968年他再次被共和党推选为总统候选人,并漂亮地击败了对手,成为美国的第37届总统,入主白宫。然而就在他连任初期,可恶的水门事件绊住了他的手脚,让他越陷越深,以至于最后不得不辞去总统职务。辞职时的尼克松已61岁,一般而言应该长期隐居,安度晚年,可尼克松不是这样,他要做一件看来几乎没有可能实现的事情——用另一种努力改变他在美国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挽回自己的声誉。在此后20年的时间里,尼克松不断反思自己,积极参与国际间事务,为美国的在任总统出谋划策,在国内外讲演数百次,写出了包括《尼克松回忆录》、《六次危机》和《领导人》在内的8部畅销书。
  这期间,每年的6月17日——水门事件的纪念日,对尼克松来说都是一个痛苦的关卡,因为许多媒体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来反思那段对尼克松来说极不光彩的日子,不断有新的录音资料公布出来,记者会在不同的场合发出攻击性的提问责难尼克松。尼克松以极大的耐心和真诚的悔恨来求得公众的原谅,并用实际行动来等待时间的裁决。他的行为终于让美国人感动了,他重新赢得了人们的信任。这也是尼克松真正打动少女莫尼卡的地方。
    1994年4月18日傍晚,尼克松在新泽西家中突患中风,当即被送往康奈尔中心急救。21日下午起,他陷入“深度昏迷状态”。22日在纽约康奈尔医疗中心逝世,享年81岁。

著作
  尼克松1962年写了《6次危机》一书,记叙他自己的生活经历,自道短长,自言甘苦。退出政坛后,他在隐居式生活中大量读书,尤其偏爱政治家的著作。读书之余以笔耕为乐,于70年代末和80年代先后出版了《尼克松回忆录》、《真正的战争》、《领袖们》、《别再有越南》和《1999:不战而胜》、《超越和平》。

年表
1913年1月9日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附近的约巴林达镇。爱尔兰人后裔。
1934年获惠特尔学院学士学位。后进杜克大学专修法学,1937年获法学士学位。
1937年至1942年在加利福尼亚州惠特尔当律师。
1938年6月加入共和党。
1942年至1946年在海军服役,升为海军少校。
1946年,尼克松当选为美国众议院共和党议员,开始步入政界。
1950年当选为美国联邦参议员。
1952年,他作为艾森豪威尔的竞选伙伴,当选为美国副总统。
1956年他再度当选为美国副总统。
1959年在竞选总统中以微弱票差被约翰·肯尼迪击败。竞选失败后,尼克松先后在洛杉矶和纽约从事律师工作。
1968年尼克松重返政坛,在当年的美国大选中,他击败民主党人汉弗莱和独立竞选人华莱士,当选为美国第46届(第37任)总统。
1972年1月连任第47届总统。
1974年8月因“水门事件”被迫辞去总统职务。
1994年4月18日傍晚,尼克松在新泽西家中突患中风,当即被送往康奈尔中心急救。21日下午起,他陷入“深度昏迷状态”。22日在纽约康奈尔医疗中心逝世,享年81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9 10: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1942年1月9日希伯·柯蒂斯逝世

  
柯蒂斯
姓名:柯蒂斯 Curtis,Heber Doust
国家或者地区:美国
学科:天文学家
发明创造:

简  历

  柯蒂斯(Curtis,Heber Doust) 美国天文学家。1872年6月27日生于密执安州马斯基根;1942年1月9日卒于密执安州安阿伯。 柯蒂斯就学于密执安大学,1893年取得硕士学位。他在加利福尼亚州的纳帕学院成为拉丁语和希腊语教授,在那儿他对望远镜发生了兴趣,并由此而涉猎天文学,1896年他转而成为天文学教授。 1898年,他开始在里克天文台工作,1902年在弗吉尼亚大学由天文学方面取得博士学位。 柯蒂斯在其工作过程中研究了星云,他认为那就是康德所相信的“岛宇宙”。其最有力的论据是某些星云中似乎存在着许多非常暗弱的新星,其数目多得远远出乎意料,而且远比它们倘若于我们银河系内要暗得多。 在这一观点上,他和沙普利撞了车;沙普利采纳了范·马南(Adriaan van Maanen,1884—1946)的观测,这些观测表明,星云的旋转要比它们倘若果真非常遥远所应见到的转得更快。范·马南的观测是错误的,但是沙普利并不知道这一点。 1920年,在美国国家科学院,柯蒂斯和沙普利在一场大辩论中相遇,当时柯蒂斯占了上风。随着二十年代岁月的流逝,情况变得明朗起来:柯蒂斯是对的,沙普利错了,就这样,有史以来第一次,一幅由星系构成的宇宙图景,在人类眼前极其壮观地展现开来了。





Curtis, Heber Doust (1872-1942)
--------------------------------------------------------------------------------


An American astronomer who started out as a student and then a professor of Latin and Greek, but went on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establishing the nature of external galaxies. Having earned his Ph.D. in astronomy (1902) from 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he joined the staff of the Lick Observatory where he remained until 1920. He then became director of the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s Allegheny Observatory and, finally, in 1930, was appointed director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抯 observatory. Curtis抯 early work involving measuring the radial velocities of stars. In 1910, however, he began investigating spiral nebulae and became convinced that they were independent star systems. In 1917 he argued that the observed brightness of novae, found by him and by George Ritchey on photographs of spiral nebulae, indicated that the nebulae lay well beyond our Galaxy. He also maintained that extremely bright novae, later identified as supernovae, could not be included with the novae as distance indicators. He estimated the Andromeda Nebula (now known as the Andromeda Galaxy) to be 500,000 light-years away, a view opposed by many, including Harlow Shapley who proposed that the Milky Way Galaxy was 300,000 light-years in diameter – far larger than previously assumed – and that the spiral nebulae lay within it. In 1920, at a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Curtis engaged in a famous debate with Shapley over the size of the Galaxy and the distance of the spiral nebulae. The matter lay unresolved, however, until 1924 when Edwin Hubble redetermined the distance of the Andromeda Nebula and demonstrated that it was a galaxy in its own righ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9 10:27:34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年1月9日——孙明,20岁,第一位中国籍美国士兵阵亡伊拉克


  2007年1月9日,驻伊美军中国籍士兵孙明在拉马迪阵亡,成为首位在对伊战争中阵亡的中国籍士兵。美国政府追认他为美国公民。
 11年前,孙明和家人一起从中国移居美国。孙明同志在美国良好的环境下茁壮成长,他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优秀,个人积极要求进步,先后参加了美国共和党少年先锋队和共和党青年救国团,孙明同志一直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参加伟大光荣的美国国防军,保卫美国;另一个是取得美国国籍,做一个光荣的美国公民。   
  伊拉克战争爆发后,孙明同志激动不已,他觉得这是报效祖国,报效共和党的好机会,然而,由于其还不是美国公民而不能参加美国国防军,共和党征兵工作人员对孙明同志积极进步的要求进行了表扬,鼓励其不要气馁,继续严格要求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争取早日加入伟大的美国国防军。   
  2006年3月,孙明同志终于满足美国国防军的严格要求,成为一名光荣的美国军人,在训练期间,孙明同志严格要求自己,苦练本领,在拼刺刀扔手榴弹硬气功等方面的指标中一直是训练中心所有新兵中最优秀的,孙明同志还积极帮助后进分子,以至于新兵们都说:这个中国佬好样的。   
  伊拉克战争是如此的紧张,孙明同志在受训仅仅两个月后便主动要求前往伊拉克平乱党,孙明来到伊拉克后,在这个异国国度里更加严于律已,牢记美军三大纪律八项主义,遵守美军外事纪律,从来不强奸伊拉克妇女,更不抢掠伊拉克民众财物,受到同志们的一致称赞,多次受到美国国防军的表扬。   
  1月9日这天,当孙明所在小队在巴格达以西的拉马迪巡逻时,突然遭遇一小股敌军的火力袭击,残暴的敌军完全不遵守作战规范,既不拼刺刀也不比散打,在敌人的偷袭中孙明不幸中弹阵亡。   
  噩耗传来,家乡的人民极度震惊,大家都陷入悲痛之中,纷纷来到孙明家中,悼念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美国人民的好儿子,孙明的儿时朋友纷纷表示将继承孙明同志未竟的事业,加入美国国防军,保家卫国救伊拉克人民于水火之中。   
  加利福利亚州党委书记兼州长施瓦辛格同志亲自来到孙明家中看望了英雄的父母,高度赞扬了孙明超人的勇气和奉献精神,并为其家人祈祷,愿他们度过这艰难时期,并要求州政府为他降半旗,孙明的父母感动不已,他们表示自己只不过是美国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书记在日里万鸡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来看望他们实在感到惭愧,孙明的父母表示,孙明只是应尽他的责任而已,共和党和政府给了家里太多的荣誉和帮助了,他们以后一定要好好工作,多多纳税来报答共和党和政府的恩情。
  
  加利福利亚州党委书记兼州长施瓦辛格还要求全州掀起向孙明同志学习的号召,《洛杉矶时报》、《沙漠太阳报》在内的当地大小媒体也竞相报道孙明的英勇事迹;在孙明毕业的高中,校方为其举行了隆重的悼念仪式,栽种了一棵纪念孙明的小树,并将全校高干富豪子弟云集的贵族班命名为孙明班,今后在此班读书的学生学费每年增加一万美圆,其中一美圆捐给孙明的父母。
  
  在1月22日举行的葬礼上,美国国防军代表授予孙明父母象征最高荣誉的青铜和紫心勋章,铜星和紫心勋章是国防部颁发的仅次于荣誉勋章和银星勋章的最高荣誉,前者专授予英勇作战者,后者只授予在战争中受伤和牺牲的将士。一份追认孙明为美国公民的证明文件也郑重交至孙明父母的手中。美国政府追授孙明同志为革命烈士,共和党中央追授孙明同志为共和党员,并且号召全体党员向孙明同志学习。共和党总书记,总统布什说:孙明同志在短暂的一生中,在平凡的岗位上忠实地实践了“牛仔精神”的重要思想,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称赞。孙明同志以实际行动为光荣的国防军增添了光彩,他不愧是人民的卫士。全体国防军战士要学习林孙明同志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全球主义事业的政治本色;学习他心系群众、爱民为民、服务军队的人生追求;学习他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忘我工作的优秀品质;学习他不怕困难、不畏艰苦、不求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坚决打赢伊拉克战争,消灭恐怖主义分子,建设和谐安定的美国全球主义大家庭。


[纪念日程]
  
  1月9日孙明在伊拉克拉马迪阵亡
  
  1月10日布什总统宣布将再派2.15万士兵进驻伊拉克
  
  1月11日美国国防部宣布孙明阵亡的消息
  
  1月17日大教堂市高中将他树为学校楷模,并举行悼念活动
  
  1月20日孙明的遗体抵达棕榈泉国际机场
  
  1月22日大教堂市为孙明举行葬礼
  
  1月23日棕榈泉社区学校为孙明集体默哀
  
  不日纪念孙明的小树将种植在大教堂市爱国者公园


孙明的父母以及他9岁的妹妹(左)在葬礼现场失声痛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9 10:34:29 | 显示全部楼层
1942年1月9日——杰尔兹·罗佐基,波兰数学家、密码学家逝世

  
杰尔兹·罗佐基。照片拍摄于1928年前后。


杰尔兹·罗佐基(Jerzy Witold Różycki,1909年7月24日—1942年1月9日),波兰数学家和密码学家,20世纪30年代与马里安·雷耶夫斯基、亨里克·佐加尔斯基等人一同进行了对德国Enigma密码的破译工作,并称为密码研究领域的“波兰三杰”。

罗佐基还与雷耶夫斯基一起设计了名为“炸弹”的Enigma密码分析仪器——“Bomba”。“炸弹”最初由六台以Enigma为基础改装的机器辅以其他一些设备组成,能够通过暴力搜索的方法机械验证出Enigma上所有转子的组合,在两个小时内找出密钥。

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后,罗佐基与雷耶夫斯基和佐加尔斯基带着他们的机器一同逃往罗马尼亚,而后穿越南斯拉夫和意大利的边界到达法国巴黎。在那里他们成立了Z小组,在法国维希的PC Bruno情报站继续进行破译Enigma和改进 “炸弹”的工作达两年之久。这期间,他们破译了九千余条德军情报,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德军在南斯拉夫、希腊和苏联的惨败,有力地支持了盟军在北非开辟战场的作战计划。

1941年下半年,罗佐基来到法属阿尔及利亚的一个Z小组的Enigma监听站工作。1942年1月9日,罗佐基乘Lamoriciere号轮船返回法国,途中轮船在Balearic岛附近撞上水下不明物体(礁石或水雷),罗佐基和另外两名密码分析专家连同船上两百余名乘客一同遇难。

2000年7月17日,波兰政府向雷耶夫斯基、罗佐基和佐加尔斯基追授波兰最高勋章。2001年4月21日,雷耶夫斯基、罗佐基和佐加尔斯基纪念基金在波兰华沙设立,基金会在华沙和伦敦设置了纪念波兰数学家的铭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9 10:44:48 | 显示全部楼层
1968年1月9日——南非医生克里斯琴·巴纳德进行了世界上首例心脏移植手术。



**克里斯琴.巴纳德 -- 第一位施行心脏移植手术的南非医生**

医学与伦理从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从在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引起人们广泛争议的安乐死,到最近有关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所引起的争论都可以看到这 一点。向您介绍不久前去世的南非医生克里斯琴.巴纳德(CHRISTIAAN BARNARD)。巴纳德医生在医学的现代发展史上是一位重要人物。三十四年前的1967年,巴纳德医生在南非成功地进行了医学史上首例心脏移植手术。他的勇气、胆识和高超的技术,在全球医学界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

*名闻全球 死于哮喘*

巴纳德医生是南非人,是白人,不久前,他在塞浦路斯度假时哮喘病突然发作,不幸去世,终年七十八岁。

用一些医学专家们的话说,巴纳德医生对医学发展的最大贡献是,当其他医生都还在动物身上进行心脏移植手术实验时,巴纳德医生勇于在人体上进行首例心脏移植手术,并取得成功。巴纳德医生在1967年进行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的患者在手术后只生存了十八天,但是他的第二位患者生存了一年零七个月。

在巴纳德医生进行心脏移植手术并取得成功后的若干年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许多医生也进行了同样的手术,但是成功者甚少。只是在后来效力强大的抗排斥药物问世以后,心脏移植手术在世界医学界才得以普及。如今,心脏移植虽然还是大手术,但是许多国家的外科医生都已经掌握了这一手术的技术。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世界范围内心脏移植手术已经进行了十万多例。目前在美国,有一百六十家医院都有进行这一手术的能力,每年大约作两千一百例心脏移植手术,手术后患者的存活率在一年左右的高达百分之八十五到九十,在五年左右的也高达百分之七十五。

*打破传统 移植心脏*

对于巴纳德医生当年因成功进行首例心脏移植手术而一举确立他在医学发展史上的地位一事,另一位心脏移植手术先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舒姆威医生说:人们往往忽视了巴纳德医生在医学发展上的另一重大贡献,那就是他在进行首例心脏移植手术时,心脏的来源是一个脑死亡者。

在当时,“脑死亡”是不是死亡,在美国还是一个引起人们激烈争论的问题。美国的检察官曾经威胁那些敢于从脑死亡者的躯体采取器官、施行器官移植手术的外科医生,表示要逮捕他们。但是,巴纳德医生首例心脏移植手术的成功,却促使人们接受了医学界的这样一个实践。那就是:在进行器官移植手术时,脑死亡可以被认为是死亡。他/她)的器官可以被移植。舒姆威医生说:在巴纳德医生取得成功前,医生们对于脑死亡者的普遍做法是把他们的辅助呼吸器械拆除,然后等大约二十分钟他们的心脏停止跳动后再宣布他们死亡。舒姆威医生说:这样的做法非常愚蠢,因为这样作只能使脑死亡者的心脏毫无用处。舒姆威医生说:没有巴纳德医生最先利用脑死亡者的心脏进行心脏移植手术,心脏移植手术方面的技术就不能进步,在医学上,巴纳德医生的举动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壮举,它对于改变人们的思想所起到的社会意义也许比它在医学上的意义还要重要,它使所有器官移植手术都成为了可能。

*身为白人 不分种族*

作为一位取得了卓越成就的外科医生,巴纳德医生进行医学实践时所起到的社会影响还不止于他的首例心脏移植手术。过去的南非实行种族隔离制度,黑白分明,但是在巴纳德医生的手术室里却没有这样的无形社会界限。在他的眼里,白人护士和黑人护士一样,白人患者和黑人患者也一样;在巴纳德医生看来,把一个黑人的心脏移植给白人和把一个白人的心脏移植给黑人没有什么区别。

巴纳德医生具有这样的社会良知。他谴责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但是,在另一方面,巴纳德医生也不认为南非的国家政权应该由占人口多数的黑人来掌握。巴纳德医生去世后,南非废除种族隔离政策后的首位黑人总统曼德拉发表讲话说:巴纳德医生是取得了卓越成就的南非人,他对于种族隔离政策也清楚地表明了他的态度。

*出身清寒 半工半读*

巴纳德医生出生于1922年,不久前去世时是七十八岁。1967年,他成功进行首例心脏移植手术时,是四十五岁。巴纳德医生的父亲是传教士,薪奉微薄,家境贫寒,但是作传教士的父亲却让四个儿子中的三个都上了大学。巴纳德的父亲主要是向非白人传教,也正因为如此,当地的许多白人都对巴纳德一家敬而远之。

贫寒的家境促使年轻的巴纳德奋发向上,他牢记母亲的教导,努力奋斗,争取成功。1946年,巴纳德二十四岁时从开普顿大学获得医学学位,成为医生。1955年,巴纳德医生来到美国,在明尼苏达州的明尼苏达大学深造。当时他经济拮据,不得不一度靠给人家割草,洗车,或者打零工来维持生计。五十年代中期,心脏手术正是医学发展的前沿,在明尼苏达大学,巴纳德医生接触了医学上的这一新领域,决定把这一新的医学技术带回南非。

*移植心脏 一举成名*

从美国回到南非以后,巴纳德医生在开普顿组织了一个研究小组,在动物身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心脏移植手术的实验。这个研究小组还包括巴纳德的一个也是医生的兄弟。1967年11月,巴纳德医生认为他已经掌握了足够的心脏移植手术的经验,可以在人体上进行这样的手术了。巴纳德医生徵求他的病人瓦什肯斯基先生的意见,瓦什肯斯基先生同意了。12月2号,一名二十五岁的年轻女子在过马路时被车撞伤,送医院急救。在医院里,这名女子被宣布临床脑死亡。死者的心脏仍处于良好的状态,更重要的是她的血型和瓦什肯斯基先生的血型一样。于是,一个医学史上的壮举就开始了。巴纳德医生后来谈到了当时的紧张情景。他说,这名女子一死亡,他们就给她开腔,把她接到心肺机上。后来的手术是成功的,但是由于他们给接受心脏的瓦什肯斯基先生服用了大量的免疫药物,瓦什肯斯基先生在接受心脏十九天后因肺炎死亡。然而,这毕竟是人类医学史上的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

一个月后的1968年1月2号,巴纳德医生把一个混血年轻人的心脏移植到一个退休白人牙医的身上。这次,接受心脏的患者在手术后生存了一年零七个月。

*个人生活 引起争议*

后来,巴纳德医生的个人生活,曾经引起一些争议。他离婚,结婚,再离婚,再结婚。

此外,巴纳德医生还喜欢出风头,他写小说,写传记,给抗衰老面霜作广告。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名誉。

但是,不管怎么说,巴纳德医生在医学发展史上的地位是已经确定的了。那就是:他凭着空前的勇气和高超的技术,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首例心脏移植手术,在医学本身及医学伦理上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心脏移植
人类心脏移植虽然开始于1967年,但仅在80年代初才被接受为终末期心脏病的治疗方法。免疫抑制剂治疗和移植物处置的进展才使心脏移植成为可能,并导致了心肺移植的成功和不断发展。胸腔内器官移植逐渐广泛应用,使这种治疗方法在全世界许多中心得以开展,并应用于越来越多的病人。据1994年国际心脏移植协会的登记,在257个移植中心,心脏移植手术累计超过30200例,而在1980年前,心脏移植总数不到360例,这进—步表明心脏移植术是在近期发展起来的。

历史在古代中国神话和圣经的文献中有几处提到了心脏移植,直到20世纪初,Alexis Carrel的先驱工作才使外科医生能够移植心脏这样的器官。通过许多富有想象力的实验,Carrel证明心脏官能够被移植,并且在新的宿主体内恢复功能。Carrel不仅移植心脏,而且也提出和进行了心和肺联合移植。这些手术都是异位移植,将器官移植至受体狗的颈部。随着50年代成功心脏外利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注意力最终集中到胸腔内原位心脏移植的问题。近年来最常用的心脏移植技术源于1959年Lower和Shumway的工作。有关移植的许多重要问题,包括免疫抑制的方案拟定,体表心电图与移植物排异的关系,以及加强免疫抑制后这些改变的逆转都是早期研究的课题。尽管有这些早期工作,当在1967年12月,南非Capetowm的Christian Barnard进行首例人心移植时,许多人都感到惊奇。这次移植引起了全世界其他中心的极大兴趣,从1967年12月到1971年3月65个外科小组进行了170例心脏移植。但一年的存活率仅15%。因此,到1971年底,心脏移植的热情迅速降低。只有斯坦福大学和弗吉尼亚医学院的外科小组继续心脏移植计划。经过70年代l0年的实质性的工作,这些研究人员重新修订了受体选择标准,观察了经静脉心内膜活检在诊断排异中的作用,制备了兔抗胸腺细胞球蛋白作为急性排异的有效治疗,明确了许多晚期移植并发症和处理原则。

免疫抑制治疗心脏移植的广泛应用依赖于更好的免疫抑制治疗的发展。环孢素A的发现达到了这一目标。环胞素A(一种由霉菌产生的环型的11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能选择性阻断白介素2(IL-2)对T细胞的刺激作用。心脏和肺移植已扩大到许多其他的受体,包括左心室发育不良综合征的新生儿和60---70岁的老年人及原发性肺病的病人,如肺气肿和囊性纤维化。

移植计划的组织在1994年,全世界有257个中心进行心脏移植。经验显示成功的移植依赖于公共机构的保证和多种专业组人员的共同参与。精心关注移植计划的细节对获得和维持好的移植结果是至关重要的。心脏移植计划的有效开展需要周密的组织以及临床和非临床人员的合作。一些但不是所有州对开展新的心脏移植计划需要得到批准。1984年全国器官移植条例(NOTA)规定了加入移植计划全国计算机配型系统某些最低标准。为了保证最佳的治疗效果和阻止一些结果不良的中心进行移植,该组织确定了器官共事联合网络(UN0S),其成员仅限于每年至少进行12例次移植手术,且存活率至少达70%的那些中心。此外,中心还必须有适当的手术室设备,训练有素的内科医生,护理人员以及是当地器官获得组织的参与单位。计划必须确定病人选择的方案和手续、供体器官的评价和分配,手术后的处理以及长期随访。参与病人处理的内、外科医生均须符合在训练和既往经验方面的要求。每个中心从医疗照顾方案中获取基金的能力也基于上述条件。

1967年,报纸和电视播出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克里斯蒂安·巴纳德博士把一个人的心脏移植到另一个人的身上。在此之前也曾经做过许多尝试,但却没有取得成功。左图:左边的小心脏是被替换下来的心脏,右边是已经移植到位的正常大小的心脏。接受手术的是一个2个月大的婴儿。

1961年,诺曼·沙姆韦在狗之间进行过心脏移植。新的心脏工作了3周后,受到机体排斥。3年以后,一位密西西北的病人接受了一个黑猩猩的心脏,但黑猩猩的心脏不够大,适应不了人的需要,不久就告失败。

1967年,克里斯蒂安·巴纳德将一位因头部损伤将要死去的24岁妇女的心脏,移植给了另一位因患心脏病生命垂危的54岁的刘易斯·沃什坎斯基。沃什坎斯基活了18天后死于肺炎。

20年后,医院里给病人进行心脏移植,他们通常可在术后存活5年或更长的时间。

1984年,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的露玛琳达大学医学中心,完成了将一颗狒狒的心脏移植到了出生两周的女婴体内.



2001年7月3日,美国一家医院完成人工心脏移植手术.这一机械心脏移植手术是最近20多年来人工心脏移植历史上的第一个重大突破,它将为千千万万个心脏病患者带来福音。



到2001年底全球心脏移植总例数已超过5万。存活率:1年存活率79%,3年存活率70%,5年存活率63%,10年存活率48% 。

2007年1月30西班牙马德里格雷戈里奥·马拉尼奥医院心脏科主任费尔南德斯和一名美国心脏外科专家共同主持完成世界首例间质细胞移植心脏手术。

2007年3月美国洛杉矶锡达斯—赛奈医疗中心成功进行心脏再移植手术。


图:心脏移植的病人在监测议上接受护士有计划的检查。移植术受到供体短缺和经费不足的限制。在印度,人们把他们的肾脏卖给医生;但在南非这个国家里,这种做法被称为是“不道德的”。

人与人之间器官的移植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克服免疫系统的反应,即使他们之间的血型和组织尽可能做到匹配,机体的本能反应仍会排斥被移植的器官,可用药物来抑制这种免疫反应。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9 12:42:06 | 显示全部楼层
1968年1月9日——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

  1968年1月9日,科威特、利比亚和沙特阿拉伯三国在贝鲁特创建了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

(Organization of Arab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 OAPEC)。总部设在科威特城。

  共有11个成员国,它们是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巴林、埃及、伊拉克、科威特、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叙利亚、突尼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其中,突尼斯自1986年以来在它自己的要求下,其成员国资格一直被冻结。

  其宗旨是:协调成员国间的石油政策,协助交流技术情报,提供训练和就业机会,探讨成员国之间在石油工业方面进行合作的方式和途径,利用成员国的资源和潜力,建立石油工业各个领域的联合企业,维护成员国的利益。

  其原则是不干涉和不违背石油输出国组织权威性机构讨论决定的石油政策。

  最高权力机构为部长理事会,由各成员国的石油部长组成。理事会主席由成员国每年轮流担任每年召开两次会议;执行局由各成员国副部长组成;秘书处的秘书长任期为4年,按理事会和执行局制定的政策处理日常事务。由秘书长领导,下设经济、技术、石油开采和生产、新闻信息、公关管理和财政等部门。另设有仲裁法庭,由正副庭长和5名法官组成。主要出版物有:《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月报》、《能源观察》(季刊)、《石油与阿拉伯合作》(季刊)和《秘书长年度报告》。

  它兴办的联合企业有:阿拉伯石油海运公司、阿拉伯船舶制造和修理公司、阿拉伯石油投资公司和阿拉伯石油服务公司等。在巴格达还建立了阿拉伯石油培训学院。

  该组织已与阿盟、海湾合作委员会等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组织,欧盟、欧佩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贸发会议、伊斯兰发展银行等政府组织以及国际能源机构等非政府组织建立了联系,参加各种形式的讨论会,并与非阿拉伯国家的组织举办了多次讨论会。1973年年初这个组织成员国已探明的石油蕴藏量约为3823亿桶,约为世界蕴藏量的57%。它们1973年的石油产量是8.82亿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1%。1974年,它们石油产量估计为8.63亿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0%。1980年该组织成员国石油收入2090亿美元,比1970年增加52%,阿拉伯世界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51.8%。到1994年底,阿拉伯国家拥有世界石油储量的62%,天然气储量的21%。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3 08:36 , Processed in 0.17143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