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377|回复: 13

[历史文化♡] 竟猜  文化艺术类-《一幅古画》√已有答案√欢迎拓展和丰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6 17: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幅古画局部,说说作者是谁,那个朝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6 17: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客,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积分高于 1000 才可浏览,您当前积分为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6 17: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明上河图

北宋画家

张择端


是不是这个?[/hid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6 17: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大画家黄公望的代表作,历代收藏家都把它视为稀世之珍,相竞收藏。清代时传到吴洪裕手中,他把《富春山居图》和《智永法千字文真迹》视为平生最珍爱的两件书画。当吴洪裕晚年临终时,出于迷信心理,竟嘱咐他的儿子当着他的面,将这两件心爱书画焚化,以表示永远随他在一起。头一天,先焚《智永法千字文真迹》,倾刻之间,这件传世之珍在熊熊烈火中化为灰烬。第二天,当《富春山居图》开始焚化时,正好吴洪裕生命快到终止,目光已收,他儿子面临这种情景,不忍心眼看这幅稀世之珍就这样化为乌有,立即从火中抢救出画卷,但为时已晚,《富春山居图》已被烧成两截,剩下前后两段。但黄公望的真迹总算保存了下来。

  黄公望创作《富春山居图》时,年纪已近八十岁了。这幅长卷高一尺多,长两丈余,画面十分复杂,很费经营。描写的是浙江富春江一带明媚清秀的山水景色。画中富春江两岸峰峦坡石、林木山村、平坡亭台、江面渔舟小桥、飞泉茂林,树态生动,雄秀苍莽,层次无穷,内容极为丰富,令人目不暇接,章法笔墨精巧得体,观者无不惊叹。据说黄公望创作《富春山居图》曾花费了七八年功夫。他一生游尽名山大川,长期身居深山丛林之间,观察树木的千姿百态,细看激流浪涛,甚至在风雨交加之际也外出观看体会,日出日落的雄伟景观,四时的阴雾之气象对画家更是可贵的体会。

  黄公望晚年定居富春江畔,虽年逾八旬,但由于对富春江的山水树木怀有深厚感情,还经常持杖出游,所到之处,只要发现秀美的山林树木、奇峰怪石,总要当场记录下来,绝不放过。画家一生,爱富春江,画富春江,对富春江有极为深切的体会,才能把富春江景色表现得出神入化的境地。令观者犹如置身于绮丽山光水色之中。

  黄公望真迹《富春山居图》现存分为前后两段,前一段为浙江省博物馆收藏,展出时观众无不赞叹黄公望把富春江的清秀绮丽表现得那么真实亲切。后半段现存于台湾博物院。 [/hid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6 17: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浪个快就搞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6 17: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客,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积分高于 1000 才可浏览,您当前积分为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6 17: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沈周曾作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也是珍品。[/hid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6 18: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了一幅画与这很像,但没有出处。估计已经蛮多人做出来了,也就给磁铁MM省点红包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6 18:52:0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了一幅画与这很像,但没有出处。估计已经蛮多人做出来了,也就给磁铁MM省点红包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6 20: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

元代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

原画台北一半,浙江一半

[/hid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6 21: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 元代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的前段-剩山图 浙江省博物馆[/hid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6 21: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Re:竟猜  文化艺术类-《一幅古画》

请9楼、10楼等待金豆

√已有答案√欢迎拓展和丰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6 21:3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百度百科里清明上河图右边就有点出来一看遍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6 21: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富春山居图》为一幅纸本长卷,是至正七年黄公望为好友无用禅师所作。据记载,这幅画画了好多年才完成。在这画卷的卷末自题中说:“阅三四载未得备”,清初画家原祁在《麓台题画稿》中说黄公望是经营七年而成。还说“想其吮毫挥笔处时,神与心会,心与气合,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绝无求工求奇之意,用工处,斐?于笔墨之外,几百年来,神彩焕然。”
《富春山居图》表现了秋初之时富春江两岸的景色。画中的峰峦旷野,丛林村舍、渔舟小桥,或雄浑苍茫,或推洁飘逸,都生动不断地展示了江南翠微杳霭的优美风光,可谓“景随人迁,人随景移”,达到了步步可观的艺术效果。《富春山居图》用笔利落,虽出于董源、巨然一派,但比之董、巨更简约,更少概念化,因而也就更详尽地表现了山水树石的灵气和神韵。笔法既有湿笔披麻,另施长短干笔擦,在坡峰之间还用了近似米点的笔法,浓淡迷朦的横点,逞足笔力,唯情是求。黄公望极注意层次感,前山后山的关系,改变了传统屏风似的排列,而是由近而远地自然消失。他并不夸张虚境和实境的对比,而是在虚实之间用微妙的过渡层次加以渲染。画中的树木尽管未作细致的刻画,但不同树木的质感。和空间对比都表现得极为充分,连作为点缀的草亭人物,也都描绘得生动严谨,比例合度。画面仅用水墨渲染,但深浅浓淡不用的水墨在宣纸上转化为无穷的“色彩, 使画面空白具有真实的空间感,给人以挥洒奔放,一气呵成的深刻印象。若明若暗的墨色,经过这位大师的巧妙处理,超越了随类赋彩的传统观念,自然地笼罩在景物之上,化为一种明媚的氛围,令人产生亲切之感,充分反映了黄公望对客观外界和主观感受的高度尊重。清初画家恽寿平在赞赏此图时说:“凡数十峰,一峰一状,数百树一树一态,雄秀苍茫,变化极矣。”这幅作品在元代文人画中确是一幅从真山真水中提炼概括出来的杰作。
历代文人都珍视这幅画。据记载,此图在明清两代,曾为许多人收藏。明代成化年间为苏州著名画家沈周收藏,万历年间转归松江董其昌名下,后又为宜兴吴正志所有。吴正志传给他的儿子吴洪裕,洪裕爱若至宝,寝食与共,临死前竟将此图投入火中,“殉以为葬”幸而他的子侄吴静庵从炉火中抢救出来,但前面已经烧去了一些。吴家把第一节烧剩的部分裁割下来,从此,这一图卷就分成了长短两段。长的一段历经流传,至乾隆时,收入皇家“内府”。先是宫内曾有一卷《富春山居图》副本,乾隆为之题咏再三,以为真迹。火焚本进宫后,被定为“膺鼎”,载入《石渠宝笈三编》。后归故宫博物院,解放前被国民党运往台湾。短的一段即被名为《剩山图》的长期以来湮没无闻。四十年前为吴湖帆先生所得。1956年10月间,上海国画院举办宋、元、明、清名画展时,才和广大群众见西。我们现在常看到的《富春山居图》,就是这短的一段《剩山图》,今藏浙江博物馆,虽非原图全壁,然其一丘一壑之景“俨然富春山在望”,画面峰峦起伏,林木葱笼,笔法纯熟,意境深邃,左端还留有火烧的痕迹。据专家鉴定,确认此图即《富春山居图》的前段无疑。这一历经磨难的艺术珍品,虽经分割,遥存两地,所幸者主体犹在。我们期待随着将来祖国的统一,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将以完整的面目, 重新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8 02:44 , Processed in 0.14577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