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810|回复: 2

[【散文】] 我给政协的人写的提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18 19:4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党外人才的选拔和任用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进程的相互融合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社会组成和文化思想都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具体则表现为:经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文化、思想及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多元化。多元化的背后蕴涵着阶层的分化,而多元化的起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可能仅用一种模式就把所有的力量都团结调动起来;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确保公平的前提下所倡导的适度竞争既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时又不可避免地造成多样性的发展结果,而多样性也就意味着多元化。
    客观地讲,多元化的结果不可避免,关键在于要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控并主动加以引导,以确保其良性,有序,适度的发展。在当代中国,能对这一发展进程施加影响并起决定作用的是中国共产党;但不足之处在于,中国共产党的作用和影响很难切实覆盖到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使得统一战线的作用同以往相比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尤其是着眼于多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更应该加以重视。进入二十一世纪,纵观全局,考虑到当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实际发展状况,统一战线工作也应当适度调整,与时俱进。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统一战线工作要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进程;二、统一战线工作要适应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三、统一战线工作要顺应世界潮流发展的时代进程;四、统一战线工作要服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变革进程。在以上四点当中,第四点尤其具有现实的探讨意义,因为统一战线工作的实质就是最大程度地团结并发挥党外人士的力量和作用,使其与中国共产党一道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而要发挥党外人士的作用,就必然涉及到党外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任用;而在我看来,党外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必须与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进程相互融合,因为政治体制改革直接决定我国将来的政治架构,政治生态,权力构成及其运作机制。党外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必须放在这一前提和框架下考虑才有现实意义,脱离开这一“背景”而单纯地谈论党外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则毫无意义,因为“党管人才”是现实,更是原则;也只有解决好前一个问题,才能因势利导,卓有成效地选拔利用好党外人才。
    由上所述,党外人才的选拔和任用与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息息相关。目前,涉及这一领域的研究和探讨还相对比较少,偶有涉及,也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实际上,这一问题不容回避,因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们前进道路上一个不可逾越的必经阶段,关键是我们要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它,以宽容的心态包容它,以现实的态度考虑它,以深邃,睿智,稳健,创造的步骤实行它;在具体操作时,需要把握好两条主要原则:
    一,党外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必须服从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尚在起步和摸索阶段,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如果说小平同志提出的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只解决了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和建设的课题;那么相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变革和文化变革,在目前来说,还有相当欠缺。说到底,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质就是一个各阶层的人才如何优化组合,交接更替的问题。当这一问题解决之后,相信包括党外党内的面貌都会为之一新,绩效会显著提高,以前蕴藏在人民中的尚未被发掘的潜力和智慧才会完全迸发出来;甚至可以说,政治体制改革的直接后果就是中国社会之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解放生产力,而这次与以往不同的一个突出之处就是:人的智慧和才能的最大程度的发掘。鉴于以往政治体制改革步履蹒跚,少有所成,本人拟一方案,虽片言之字,不枉赤诚,仅供参考:
    1,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健全法律法规,裁撤精简冗余机构,切实优化,规范,改善当前政治环境。
    2,实行党员参选,干部竞选,差额选举,民主投票和任期制,发挥民主,保证公平,有效领导。
    3,各省,各部门实行三权分立,三权分立的前提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三权分立的领导权集中在党中央。这样做的关键和妙处在于:既引入和解决了相互制衡的机制,又不会导致多党轮流执政,所以易于接受并且切实可行。
    4,实行政务公开,舆论监督,问责机制,考评体系,关键是评价的主体必须是人民。
    一旦政治体制改革到位了,则清浊自分,其它各项体制的运作便依例而定,顺理而成章,党外人才的选拔和任用也是如此。
    二,党外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必须以人才强国战略为根本和依托
    对党外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必须以人才强国战略为依托,必须统一于中华民族的复兴,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有此重任,无论党内党外,责无旁贷;否则,便容易走偏,也难获得回应;也只有坚持以人才强国战略为工作的出发点,党外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在具体操作时才会有更大的余地和灵活性,也更便于我们主动地去开展相关工作。
    应该说,过去对党外人才的选拔和任用,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统观全局,目前,这一方面尚有许多不足,比如:我国一直提倡的是多党合作,而不是一党专政,这本是我国政治制度的原则之一,但是在普通民众的印象当中,头脑里根本就没有“民主党派”的概念,这或许是疏忽,但也恰恰反映了现实;还有,在我国中小学的基础教育阶段乃至大学等高等教育阶段,但凡入党,都是指中国共产党,而无一个民主党派,不知这是我们政策的缺失,还是我们以往的工作没有到位;再比如,民主党派人士或党外人才即使在现行政体内担任某一职务,若非和专业所属有关,便多半是某一职能机构的附属,如政协副主席,此等虚职,便使其少有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更遑论人才如何。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所以,统观党外人才的选拔和任用,我们拟提出以下七点,以咨备用:
    1.对党外人才的选拔或民主党派在吸收新鲜血液、新生力量之时,能否突破以往固有框架的束缚,广纳贤能。比如,现有民主党派在吸收人才时往往只专注于某一方面,有的只吸纳高级知识分子,有的光盯着海外或工商界;而在当代,人才多半是复合型的,其属性也有多种,如果还象以往那样固步自封、画地为牢,实不足取。
    2.对党外人才的选拔不应只重“收割”,还应适当“播种”,乃至“抚育”。如在现有的初高中等阶段,能否适当发展,培养,造就一些优秀青少年入党,这个党不应该仅仅是狭义的“中国共产党”,还理所当然地要包括“民主党派”;并且不应等人才基本“成就”之时,再大力动员、发展;这在以往,几无建树。
    3.对党外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很重要的一环在于培养,因为即使是人才,也很难对其从事的工作一步到位,收录即用。所以,要想办法为党外人才创造条件,强化培训,挂职锻炼,参观考察,学习交流,敢于任用等。
    4.党外人才一经选拔和任用,在具体工作当中,必然会和党内人才打交道,双方虽目标相同,皆为人民服务,但因立场、思维、习惯等稍有差异,可能会偶有沟通和配合上的问题,这一点,就需要民主党派为党外人才做好后盾和桥梁的作用,使其有一个稳定、舒心且适合起发挥的工作环境,而这与以往相比,可能需要更多的党对党的直接交流。
    5.对党外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在遇有全局性的问题,如三农、下岗、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难题,可以适当尝试让一些党外人才参与解决,这既便于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也便于我们更好地,更卓有成效地解决问题,关键在于要敢于任用。
    6.对党外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在涉及国家大政方针,政府决策等问题,以及我国/中共理论部门所无法回避,必须探讨的问题,如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对原有意识形态文化的把握及其与现代社会的融合等,都应适当或充分听取党外人才的建议和想法。因为这些课题十分复杂和艰巨,在党内人才的智慧和才干显示出局限性的情况下,党外人才的作用便可作适当的有效的补充。
    7.在中央政治局乃至更高层面的政治格局中,应该适当考虑增加党外人才的影响和作用,使其起监督,问责作用,这一策略不管人数多少,成分不可或缺,且作用明显,效果良好,示范性强,关键在于,中共/党内要有这个心胸和自信。
总之,为了中华民族的早日复兴,为了中国人民早日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为了我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无论是党内还是党外人才,作为民族精英的一分子,都将责无旁贷,义无返顾,这是时代、历史和民族赋予我们这一代的重任!
     

     为了人民,明天我要做皇帝
     我们不但要善于改造旧世界,我们还应该更善于创造和建设一个新世界
                                                           ——毛主席他徒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风影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4-12-18 19:56:34 | 显示全部楼层
莫论政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18 23:4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是上过大学的, 在年轻时没入成共党, 现在要求共党重用他这样的党外人士, 太天真.

共党其实最重要的是先在党内民主.

党外人士, 就免了. 民主党派人士, 只是个摆设. 特别是大学没入共党, 后来入民主党派的, 基本上并不是什么优秀分子. 只是投机分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6 11:31 , Processed in 0.267675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