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8488|回复: 49

[【文史类原创】] 周亮工晚年焚書日期確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4 20:5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首发地址
http://bbs.gxsd.com.cn/viewthrea ... &extra=page%3D1


此文即将发表于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第十一辑,未征得作者同意,请勿引用,多谢!



周亮工晚年焚書日期確考




  周亮工為明末清初著名的文人、學者、藝術家、藏書家、出版商和文藝活動組織者,“在當日文壇上是一個有影響、起作用的重要人物”(《賴古堂集》前《出版說明》,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眾所周知,周亮工晚年曾有一次驚世駭俗的焚書之舉,對此舉之動機,學界多有闡發,但對於焚書之日期,研究者卻未能細加考訂,承周在浚《行述》和《年譜》之訛,誤定為庚戌(康熙九年,1670年)。


   如雒宏茹《周亮工晚年焚書心跡略考》(《中國典籍與文化》1997年第4期),引周在浚和姜宸英(雒文中誤姜宸英為錢陸燦)的說法,認為周亮工焚書之舉當在庚戌(康熙九年,1670),其主要證據是周在浚《行述》云:“前歲,一夕慨然曰:‘一生為虛名誤,老期聞道,何尚留此耶?’命盡火之。” 周在浚《行述》作於康熙十一年(1672),所云前歲,應指庚戌。另姜宸英所作《墓碣銘》亦承周在浚說法,道:“庚戌再被論,忽夜起彷徨,取火盡燒其生平所纂述百餘卷,曰:‘使吾終身顛踣而不偶者,此物也!’”(《行述》、《墓碣銘》均見《賴古堂集》附錄)。雒文剖析周亮工焚書動機,於其晚年貳臣悔恨心理分析甚為透徹,但亦誤信周在浚之言,搞錯了焚書之年,甚為遺憾。故對周亮工晚年焚書日期,實有必要加以確考。

  周在浚為周亮工長子,其所言具有相當之權威性,故研究者往往對周亮工三子周在延《〈書影〉序》的記載視而未見:“丁未(康熙六年,1667)之冬,刻是書于金陵。又五年辛亥(康熙十年,1671),一夕,忽取《賴古堂文集》、《詩集》、《印人傳》、《讀畫錄》、《閩小紀》、《字觸》、賴古堂百種藏書並《書影》板毀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但周在延言之鑿鑿,丁未到辛亥恰是五年,不可能是年數或干支記載之誤。

  周在延的記載與周在浚的說法恰好相差一年,究竟應該相信誰呢?
  筆者從《賴古堂集》中周亮工致張怡的兩封關鍵尺牘(為便於說明,標為甲信和乙信)著手,據以考定焚書之確切日期。

  關於焚書之月日,周亮工與張怡信中(乙信)有明確記載:

   只此一雙眼睛,自己有時瞎卻,迨遇明眼人又還我雙眼珠,則先生重閱尺牘之謂也,感先生目力不淺\。……二月初五日已刻未刻,諸蕪作盡付咸陽一炬矣。葛藤一斷,省得許多牽絆。然事過而旋悔之,始知名根難斷,此老學道拖泥伴水,此一事征之矣。(《與張瑤星》(三),《賴古堂集》第781~782頁)

由“二月初五日已刻未刻,諸蕪作盡付咸陽一炬矣”之記載,可知此信寫於二月初五日焚書後不久。
但此處二月初五日究竟是在庚戌年(1670)還是辛亥年(1671)呢?再看周亮工此前寫給張怡的另一封信(甲信):


甚矣,讞者之故難人也!我欲緩則必急之,欲急則故緩之。弟之在湯鑊中十閱月矣,既自服矣,可以結矣,而至今尚不與結也。心緒如亂絲,百苦相煎。而舍弟又于七月廿五日卒矣。弟只此一弟,又複舍我而去,撫棺痛哭,幾不欲生。先生視我暮年能堪此否耶?因弟事未已,奄柩在堂,遂未敢報聞。先生聞此,應為我有餘悲矣。(《與張瑤星》(二),《賴古堂集》,第778~779頁)


據信中所云,此信當寫於亮工之弟周亮節庚戌年七月廿五日(1670年9月8日)去世後不久。此時周亮工因捲入“漕運\案”,閉門待罪已整整十個月,加以喪弟的雙重打擊,使他如“在湯鑊”、“心緒如亂絲,百苦相煎”。但此際他念念不忘的仍是《藏弆集》之後《結鄰集》之編纂。故他在甲信中繼續道:


前《藏弆集》逸去之稿,頗有足存者。弟眼迷五色,不免令同人抱屈於故紙。今心緒大亂,萬不能再為翻閱。共十二冊,統煩先生代為覆閱一過,有必當存者,幸用丹筆大為標出,其中亦有續增入者,先生不必論其增與否,但為標出。弟自當另為鈔錄也。


可見周亮工委託張怡審閱《結鄰集》之事發生在庚戌年七月廿五日其弟去世之後。而乙信中,張怡已完成審閱工作,周亮工對他大加讚賞,“只此一雙眼睛,自己有時瞎卻,迨遇明眼人又還我雙眼珠,則先生重閱尺牘之謂也,感先生目力不淺\”。甲、乙兩封信前後順序非常清楚,《賴古堂集》亦將甲信排在乙信之前。顯然乙信中提及近日焚書之事的二月初五日不可能是庚戌年二月初五日(1670年2月24日),其時周亮工還未委託張怡審閱《結鄰集》,故只能是辛亥年二月初五(1671年3月15日)。在寫完乙信後不久,周亮工據張怡審閱意見,在《結鄰集》中補入了些許尺牘和評語,最終刊定(周亮工在刊刻《尺牘新鈔》、《藏弆集》、《結鄰集》時常進行某些挖改,詳參筆者博士論文《周亮工研究》第四章《周亮工與<尺牘新鈔>三選》)。此後,為表示“葛藤一斷,省得許多牽絆”,不再“拖泥伴水”從事追名逐利的刻書生涯,周亮工便開始縱游于吳越間。

  綜上所述,據周在延《〈書影〉序》和《賴古堂集》中周亮工致張怡的兩封關鍵尺牘,可斷定周亮工焚書的確切日期是康熙十年辛亥二月初五日(1671年3月15日)。問題至此已然明朗,周在延記載屬實,而周在浚則屬誤記,姜宸英之誤乃源于周在浚《行述》。《年譜》記載:“庚戌,五十九歲,在江寧。春二月,一夕慷慨太息,盡取生平著作與板行者,盡燬之。”(《賴古堂集》附錄)亦屬沿襲《行述》之誤。

   臆度周在浚致誤之由,周亮工焚書時其已32歲,正在外“教習旗塾”,此年年底才暫告歸,“辛亥(1671)歲暮,不孝在浚以教習旗塾暫告歸”。(周在浚《行述》)所以難免事後追記有誤。而此時周在延年方19,尚在金陵家居,如周亮工《題焦堂索句圖》所云:“戊子初夏始抵榕城……逾今庚戌(1670),二十三年矣。取視之,不復知圖中為誰何氏。因題以付延兒(即周在延)藏之。”周在延與其父朝夕相處,故於焚書之事知之甚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anken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1-7 18: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否考证一下曹雪芹大人有几个胡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7 18:5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hanken于2008-01-07 18:29发表的 :
能否考证一下曹雪芹大人有几个胡须?

这是抬杠。

或者说,如果能确证曹到底有多少胡子,也有体质人类学上的意义,绝非无意义。


另外说给ol,是不是应该叫“请勿引用网络版”?呵呵,等书出版了,难道你还不相人家引吗?呵呵,求人家引才对吗。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anken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1-8 10:5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写得很好,我还是要支持的。不过对我们搞工程的人来说,这种考证的确毫无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8 12: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没有意识到什么叫有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hanken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1-8 15: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robertchrs于2008-01-08 12:28发表的 :
楼上没有意识到什么叫有意义~~~
那就麻烦您讲一讲什么叫做意义,然后这种考证又有什么意义,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8 16:4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hanken于2008-01-08 15:05发表的 :

那就麻烦您讲一讲什么叫做意义,然后这种考证又有什么意义,呵呵



有用 ≠ 有意义
无用 ≠ 无意义

如果楼主有决定权,我同意取消所有的人文学科。大家都学技术,也很好。如果楼主能决策,我建议取消所有的文史哲学科和建置以及人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8 17:4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意义跟理解有关系;"命题P对主体S的意义",就是S理解P的方式。只要有人理解楼主的帖子,该帖就有意义;有多少人理解,就对多少人有意义;如果一个人都不理解(包括楼主本人都是喝醉了划拉出来的),那这帖子就根本没意义。所谓意义就这么简单。

有工程人员认为这种考证没意义,这不奇怪;这说明至少一个工程人员理解不了这个帖子。解决办法无非是两个:要么努力理解一下,要么根本不用读类似东西算了。天下事情多得很,不是每件事情都非要你理解不行;费马大定理的证明最初只有十几个人理解了,也只对他们有意义,这并不构成对这个证明的贬低,相反,还反倒是对它的一种赞扬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8 21: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hanken于2008-01-07 18:29发表的 :
能否考证一下曹雪芹大人有几个胡须?

是不是应该先从生物学研究一下什么叫胡须,符合什么标准的才叫胡须
或者
先等科学发达有时间机器了,再来要求考证曹雪芹有几根胡须

不好玩啊,这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8 21:5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曹雪芹有几根胡须的考证意义

1、由胡须多寡,短长,可以得知曹雪芹的生活状况,富人的胡须和穷人的胡须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都不可能相同。如孔乙己的山羊胡子自然质量数量堪忧,且干涩无油。

2、从胡须多寡,短长,可知曹雪芹著红楼时的专注程度,一般古人鉴赏把玩文字,喜好捻须而读,故此,曹雪芹胡子必定短而少,一部红楼足可捻尽胡须。

3、从以上两点可以得出曹雪芹胡须必然少而稀,自此在为未来时间机器设定返回时间时,可以缩短一定统计时间,节约成本及风险的。

以上从生理学、文学史、工程角度之所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8 22: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楼aπολλωv于2008-01-08 21:51发表的 :
曹雪芹有几根胡须的考证意义

1、由胡须多寡,短长,可以得知曹雪芹的生活状况,富人的胡须和穷人的胡须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都不可能相同。如孔乙己的山羊胡子自然质量数量堪忧,且干涩无油。

2、从胡须多寡,短长,可知曹雪芹著红楼时的专注程度,一般古人鉴赏把玩文字,喜好捻须而读,故此,曹雪芹胡子必定短而少,一部红楼足可捻尽胡须。
.......
解析得精辟,即使是工程类的也不禁拍案叫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22: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想不到我的文章引起如许争论。

不禁让我想起了我的岳父暑假中和我的对话。我的岳父是退休工人,他只上过初中,三四十年来工作只是搞渔轮机器修理。知道我博士答辩通过,获得博士学位了,问我博士论文研究些什么题目。我告知他题目是《周亮工研究》。他当然不知道周亮工是谁,问我:周亮工是什么时代的人,干什么的?我一一告知了他。最后他问的问题是:你研究一个三四百年前的人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等等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难倒我了。我不知如何回答他,想用庄子的“无用乃是大用”的理论告诉他,又怕他无法领会。诸位如果可以教我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说服岳父,在下非常感激!寒假就可以和岳父讨论一下了。



我记得老师在课上给我们讲过:某位文学研究者说:研究洪秀全有没有胡子有意义吗?在普通人看来,这是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如果我们要给洪秀全塑像,搞清楚洪秀全有没有胡子就很有意义。


忘记这位文史研究者的姓名了,诸兄有谁记得的,可以告知我一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7 22: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嗯,搜索了一下,发现是著名文献学家郑鹤声发表在《文史哲》创刊号上的《天王洪秀全状貌考》,其中考证了洪秀全的胡子情况。^_^

诸兄有这篇文章的,可以发给我看看,多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8 09: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oRe:周亮工晚年焚書日期確考

引用第12楼oliver197411于2008-01-17 22:09发表的 :
嗯,搜索了一下,发现是著名文献学家郑鹤声发表在《文史哲》创刊号上的《天王洪秀全状貌考》,其中考证了洪秀全的胡子情况。^_^

诸兄有这篇文章的,可以发给我看看,多谢!


http://itsdisk.cn/ContentPane.as ... ID=38D970982E2129D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8 10: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楼chaque于2008-01-08 17:46发表的 :
意义跟理解有关系;"命题P对主体S的意义",就是S理解P的方式。只要有人理解楼主的帖子,该帖就有意义;有多少人理解,就对多少人有意义;如果一个人都不理解(包括楼主本人都是喝醉了划拉出来的),那这帖子就根本没意义。所谓意义就这么简单。
同意。略加补充。我现在对周亮工不感兴趣,所以对我没意义。但我以后如果研究到周亮工或是与此有关时,这问题对我就很有意义。
有用 ≠ 有意义
无用 ≠ 无意义
我校将创业作为学校的特点,一老先生大为不满,我们学院到哪里创业去?我说,可以的啊,历史专业的可以去挖人家祖坟发家致富,至于我们文学专业嘛,就只能给历史专业打打下手,干干望风的活了,东方作矣,事之何若?
你研究一个三四百年前的人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等等有什么意义?
我老丈人以前也问过。我的回答供你参考:
1、我总要赚钱养活你女儿吧。
2、做自己喜欢的事来赚钱,虽然钱不多,但心情愉快。
3、为了能心情愉快地养活你女儿,所以我要研究死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8 14: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1楼oliver197411于2008-01-17 22:03发表的 :
想不到我的文章引起如许争论。

不禁让我想起了我的岳父暑假中和我的对话。我的岳父是退休工人,他只上过初中,三四十年来工作只是搞渔轮机器修理。知道我博士答辩通过,获得博士学位了,问我博士论文研究些什么题目。我告知他题目是《周亮工研究》。他当然不知道周亮工是谁,问我:周亮工是什么时代的人,干什么的?我一一告知了他。最后他问的问题是:你研究一个三四百年前的人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等等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难倒我了。我不知如何回答他,想用庄子的“无用乃是大用”的理论告诉他,又怕他无法领会。诸位如果可以教我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说服岳父,在下非常感激!寒假就可以和岳父讨论一下了。


.......

前面说了,人文学科有没有意义,根本是个假问题。因为包含"意义"一词的句子,可以等价于包含"理解"一词的句子。只要有人能理解这些学科的作品是怎么回事,这些学科就有意义。目前看来,至少oliver兄自己是理解尊著的,所以尊著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语词混乱,可能是把"意义“meaning跟"重要性/价值"significance/value给搞混了。正如我们所知,三四百年前的中国话里头,既不说“意义”,也不说“重要性”或"价值”。这些说法都是后来从不知哪儿的地方流传过来的。跟从前的说法比起来呢,这样的新说法到底好不好?要想弄明白这个,就得琢磨那些旧说法是怎么回事,是在什么样的时世中产生的,跟什么样的情形局面较为适合。这是人文学科的事情。《周亮工研究》是这个事情的一部分。
换句话说,人文学科的主要使命之一就是记忆。现在人的记性越来越坏,对机器器物越来越依赖,而对前代的事情、祖辈的事情,多为不知,少有兴趣。人文学科帮人记事,有了这个学科,子孙后世在千秋万代之下,或者还能记得我们这些人是怎么回事——这大概也能合乎oliver学士岳父的兴趣跟意愿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8 15: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逃避问题,越解释越糟糕。

意义如何定义不重要,关键是人人心中均知意义所指。

楼主一篇文章,我认为确有意义。这意义不在结论本身,恰在行文论证中间。当手中资料有限,前人讹误流传,此事略同草灰。但如能在灰烬中发掘星火,以逻辑论证其是非,一举定之,当然很有意义。后人也可从此文中学得方法,岂能仅以“严谨”尽之。

另外,对于研究者本身而言,最大的意义是得到乐趣,获得安身立命之所。至于对别人是否有意义,管不了那么多。譬如围棋,究其根本,有何意义?对于外行,围棋索然无味,毫无意义。历史上没有围棋时,照样发展;欧美没有围棋时,照样进步。人文领域有部分研究,对于外行而言等同围棋的效果。

就此文来说,我以为作者还缺少另一个文献证明,即“亮工之弟周亮節庚戌年七月廿五日(1670年9月8日)去世”,如果仅为从信中得出的结论,恐怕也不妥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8 15:2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6楼winwun于2008-01-18 15:17发表的 :
逃避问题,越解释越糟糕。

意义如何定义不重要,关键是人人心中均知意义所指。

楼主一篇文章,我认为确有意义。这意义不在结论本身,恰在行文论证中间。当手中资料有限,前人讹误流传,此事略同草灰。但如能在灰烬中发掘星火,以逻辑论证其是非,一举定之,当然很有意义。后人也可从此文中学得方法,岂能仅以“严谨”尽之。

另外,对于研究者本身而言,最大的意义是得到乐趣,获得安身立命之所。至于对别人是否有意义,管不了那么多。譬如围棋,究其根本,有何意义?对于外行,围棋索然无味,毫无意义。历史上没有围棋时,照样发展;欧美没有围棋时,照样进步。人文领域有部分研究,对于外行而言等同围棋的效果。

就此文来说,我以为作者还缺少另一个文献证明,即“亮工之弟周亮節庚戌年七月廿五日(1670年9月8日)去世”,如果仅为从信中得出的结论,恐怕也不妥当。

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怎么对外行(比如研究者的岳父)解释研究的重要性和价值。用围棋来打比方,本身就是逃避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8 16: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围棋来说,最起码有个比方,可以琢磨,可以指月。当然还可以有其他的比喻,呵呵。

这个问题,其实不光人文学科会碰到,基本科学学科里也会碰到——尤其是数学,到得深处,大家都不知道现实的意义所在。

所以对外行解释研究的“重要性和价值”,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因为“重要性和价值”恰是当前现实的意义之一。

对于意义的质疑,我以为根源是人对本身的质疑。如果一个人活得有意义,他就能理解世间一切事,均有其意义所在;当一个活得很虚妄,尽管现实,但不了解自己活着的意义,那么他就会认为一切均无意义;当一个人满足于活在现实中,满足于切身利益相关的意义中,那么他对自己了解的事会认作有意义,对于无法了解的事情,就会认作无意义。

总之,我以为意义是人赋予的。它既非那么遥不可及,也并非唾手可得,但是避开是不可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ztxy3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8-1-18 16: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研究这个的确和研究党史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3 21:28 , Processed in 0.269723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