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9月29日环球文汇版转载《文汇报》陈怡的文章,“钱钟书妙语惊人”,说金岳霖问钱钟书如何翻译《毛选》中的成语“吃一堑,长一智”,钱脱口而出,A fall into the pit,A gain in your wit。陈怡赞叹此译文“形音义三美俱备,令人叫绝”。外研社1997年版《汉英词典》中该成语从钱译。
钱钟书是公认的语言大师,但他的这句译文却有问题,实在称不上“形音义三美俱备”。“吃一堑,长一智”这一成语,见于毛泽东的《实践论》。不知毛从何处得来。估计是民间俗语。刘万国、侯文富主编的《中华成语词海》收入了明·王阳明的“经一蹶者长一智”和冯梦龙的“经一失长一智”。堑,《康熙字典》解释为:坑。解放前的《词海》解释为:1:绕城水;2:掘。只有新版的《辞源》添加了“挫折”解,引例也只有毛说。不过,该成语的起源并不重要。即使毛说属独创,在汉语里也应该可以成立。因为汉语早已习惯于把挫折和失败比喻为跌倒。但英文中却无此习惯,所以英文读者很难把fall into the pit(掉进坑里)理解成中文的“吃一堑”。“长一智”的智在此应作“智慧”解,而wit则指“巧稚、敏捷、智谋”,多有即兴或随意发挥(impromptu)的意思。一般只在wit and wisdom中才有智慧的意思。英文读者显然不能理解,掉进坑里和wit的增长有什么关系。
英文中也有表达从挫折和失败中增长智慧的表达方式,如Wisdom cometh by suffering(智从苦中来);To learn by going to school of hard knocks(挫折(或受苦)学校学真才);Experience teachesat the cost of mistakes(经验靠错误教诲人)等等,但却没有和中文一一对应的表达法。可见语言的差异其实是文化的差异。退一步说,即使钱译的用词是对的,也应该写成“A fall into the pit is a gain in your wit”,才算语法正确。英文中不能有两个并列的分句。
译文之难,难于言表。即使译文正确,也难保证洋读者会按中文的意思去理解。同是《毛选》中的“化悲痛为力量”,英文译作Turn grief into strength。应该算得上“形音义三美俱备”。1986年奥运会上,一位有望夺牌的长跑运动员在比赛中被人绊倒,满面痛苦。美国电视评论员道:他在两天后的另一场比赛中应该可以跑得更好,因为“毛主席说过,化悲痛为力量”。读者明鉴,毛主席无论如何不会这样教导洋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