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35|回复: 0

[【资源下载】] 现代立体放射治疗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6 22: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 者】:王迎选,王所亭主编
【丛编项】:无
【装帧项】:精装 26cm / 363
【出版项】:人民军医出版社 / 1999-05-01
【ISBN号】:9787800209482 / 7800209482
【原书定价】:¥39.80 
【主题词】:医学-临床医学
【图书简介】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立体放射治疗学学术专著,分8篇35章。系统介绍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学的发展与现状,放射生物学基础及γ刀、X刀等治疗设备系统的类型、结构特点、操作方法,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立体定向近距离放射治疗的发展概况、治疗特点、物理剂量学、方法学,以及临床应用适应证、禁忌证、副作用、并发症、疗效及其评价,对正常器官与组织的放射损伤及其预防,对儿童和青少年病人生长发育的影响等。主要读者对象为神经外科、肿瘤科、放射治疗科等相关科室医师、工作人员、研究人员和研究生等。片断:第一章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发展与现状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radi0surgery,SRS)是指将高能放射线集聚于头颅内某一局限性靶区的单次照射,使之发生放射性反应,而靶区外周组织因剂量迅速递减而免受累及,从而在其边缘形成一如刀割样的界面,达到类似外科手术的效果。该方法既不同于外科手术,也不同于常规放疗及各种近距离放疗。这种技术结合了现代神经外科、肿瘤放射治疗、放射物理、医学工程的理论与技术,是临床医学工程综合性边缘学科。经过了30~40年的发展,已成为现代神经外科学的一个成熟的、重要的分支,可部分代替现代显微神经外科手术。这种微侵袭治疗技术,经过多年医学临床实践与长期病人随访,已证实其安全可靠,其效果日益受到神经外科医生的重视。据医学统计资料,目前全世界各医院已安装以60Co为放射源的γ刀90余台、直线加速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系统(习称X刀)300余台,治疗了大宗病例,在国内已建成神经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中心达100余家,估计今后还将不断发展。第一节发展简史随着医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临床外科处理疾病的工作方法与范围也发生了不断的变化,其中尤以神经外科在近年中的发展最为显著。最初神经外科医生主要是通过开刀将某些颅内病变破坏或切除以治疗疾病,但同时却带来了脑组织损伤而导致功能障碍。长期经验与观察的积累,使人们逐渐对脑及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的结构、核团、纤维束、血管等有了更深的认识,为了改善和提高神经外科手术的效果,医生们开始注意于治疗疾病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护重要的功能性神经组织。显微神经外科及立体定向等微侵袭神经外科技术,随之应运而生。所谓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是采用立体定向仪进行的手术。其原理在本世纪初由Clarke、H0rslety等人提出,并进行了早期动物试验,但由于定位不够精确难以在临床广泛使用。1947年后美国Siegel和Wycis等推出了新型的脑立体定向仪,并采用脑室造影术确定颅内靶点,第一次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病人。经过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探索,许多神经外科医生推出了各具特点的脑立体定向仪,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Riechert.、T0ddWell、Gillingham、Leksell、BrownRobert-Wells、Talairach、杉田等。国内自60年代初,在北京、上海、安徽、西安等地也先后开展了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的研究,上海、安徽、西安、南京、山东等地也相继推出了自己设计的立体定向仪。这些仪器大多采用相同的原理,即设计一个固定的框架,安装在病人颅骨上,使之与病人头部结构建立一个规律的空间坐标关系,利用影像学(X光、CT、MRI)检查,确定靶点在定向框架内的坐标位置,然后将手术器械沿着确定的方向导至靶点。整个立体定向仪分为定向系统与导向系统两部分。定向部分将定向框架固定在病人头部,再经影像检查,计算出颅内靶点的三维(X、Y、Z轴)坐标值。导向部分将手术器械导向预定的靶点,进行刺、电生理检查等生理定位,最后将其毁损。这种技术的创伤性小,保留的神经功能多,使某些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效果有所提高,工作范围亦有扩大。近年来,由于神经系统递质、内分泌及各种受体研究的发展,使人们对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所产生的功能性疾病有了新的认识,因而产生了功能性神经外科。它采用外科手段对某些神经核团毁损或重建,使某些结构的功能得以调整而改善症状,使神经外科进一步向神经生物学的领域发展。几十年来,这种手术的发展主要围绕着靶点定位与破坏手段两个核心问题。这两方面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更新,提高了治疗效果。在靶点定位方面,最初依靠脑室造影,以后随着DSA、CT、MRI、PET等诊断仪器的出现,已逐渐改用微创或无创手段,提高了定位的精确性与安全性,并进而用电子计算机建立了二维或三维图像显示,对可见及不可见的靶点均可应用,扩大了临床适应证,可治疗多种功能及器质性疾患。在靶区破坏手段方面,曾采用过脑白质切开、气囊压迫、药物注射、冷冻、激光、射频凝固等方法。1951年瑞典的Leksell提出采用放射线集中照射,通过半个世纪中几代人的努力,不断改进技术,终于奠定了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理论与技术基础,并在临床使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表1-1-1,表1-1-2)。其中最主要的是γ刀、直线加速器立体定向系统及荷电粒子束(charged-particleradiation)三种,兹分述如下。本书前言前言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放射治疗技术也在飞跃发展,立体放射治疗技术的建立可以说是放射肿瘤学的一次新的革命。放射肿瘤学问世以来,临床放射肿瘤学家、放射物理学家、放射生物学家的共同努力目标一直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肿瘤控制率,降低正常组织的放射损伤。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影像学技术的进展和医学领域各学科的广泛协作,这一目标正在逐步实现。近30年来,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技术的临床推广应用,获得了对颅内小体积病变的良好治疗效果,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大量的病人接受了这一治疗,解除了病痛。近10余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肿瘤病人接受了适形放疗,初步临床观察结果表明,适形放疗技术的合理应用不但提高了肿瘤控制率,而且降低了放疗并发症。新的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需要经过一个实践-总结-再实践的过程,以使其得到不断改进和完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和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在临床开展以来,也正在经历着这个过程,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对在三维治疗计划基础上实施的立体放射治疗,包括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立体定向近距离放疗和适形放疗的比较系统的介绍,将使立体放射治疗技术在我国得到顺利发展。本书由有关专业人员分头编写。书中如有疏漏和错误,恳请读者不吝赐教。本书在编写和出版过程中,得到医院领导、恒星医疗器械公司、威达医疗器械公司、医科达医疗器械公司的支持,在图文处理过程中得到刚颖、何昌秀、王海京、刘淑范的协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编者1998年9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7 04:35 , Processed in 0.19347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