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50|回复: 0

[【学科前沿】] 改造致病基因:有了靶子,正在找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2 11:4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世界各大媒体发布了《科学》杂志评出的今年十大科学进展,“人类基因组差异”研究不出意外地排在首位。正是在此基础上,一年之内,各国科学家接连找到了心房颤动、躁狂抑郁症、乳腺癌、结肠癌、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多发性硬化症、风湿性关节炎等十多种疾病的相关基因,平均每月发现一个带有特异性的致病基因。那么,靶子越来越多,而箭在哪里呢?



  A、G、C、T排列组合

  历经十多年,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政府耗费天文数字般的投入,终于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绘就出一份完整的基因图谱。这本“生命天书”,全部由DNA上有遗传意义的片断———“基因”写成,但它描绘的其实是同一个人的基因,即那些人类与其他生物相区别的基因。而从更微观层面看,DNA由基本单元———“碱基”构成,尽管碱基只有4种,分别代号A、G、C、T,但整整30亿个碱基的排列组合几乎无以计数。也就是说,人与人,或者正常人与病人的DNA差异,其意义不亚于人与猩猩的DNA差异。

  这种“后基因组研究”表明,人体每1000个碱基中就有一个是特异的,比如别人排成ACGT,他却排成ACTT,这就是DNA序列的特定变异。于是,科学家利用一套浓缩着正常人基因信息的基因芯片,作为参照物;再采集患有同种疾病的大量人群的基因信息,也制成基因芯片;两种芯片经过高通量的反复扫描和比对,就能基本锁定患病人群与常人之间极其细微的基因差异———究竟是哪个或哪几个碱基被排错了。         



  对基因动武,尚难

  尽管这种基因芯片一枚就要几万元,还需几千人大样本的研究量,但科学家们依然像马拉松赛跑一样,你追我赶一个接一个地排查常见病致病基因,在2007年取得了“集体撞线”般的突破。可以说,人类已能在基因大海中“找”针,但要从深海中捞起这根针,并且改造它,绝非易事。

  联合基因科技集团正在国外研究基础上,把主要研究对象从白种人转为中国人,选择高血压等常见病,进行致病基因的特异性研究。该集团基因芯片首席科学家李瑶教授介绍,高血压可能存在多个“易感基因”,带上这些基因的人,疾病易感程度也较常人更高。目前,即使对血友病这样的单基因疾病,针对血液中单基因的治疗效果也不理想,甚至失败,导致淋巴癌、白血病等。而高血压等大多数疾病都是全身性的多基因病,要将特异基因一一改造,风险性大而可能性小。不过,人们对体内基因的先知先觉总是好事,短期内有条件确诊易感基因的人,重点预防和保健仍是最有效的手段。



  “基因决定论”,且慢

  寻找到常见病相关的DNA序列变异,是否意味着掌握一个人的DNA图谱,就能知道他将患哪些疾病?大多数专家的态度仍十分谨慎。事实上,基因和疾病之间,并非简单的一一对应,因果关系相当复杂。眼下,就算知道十多个特定的基因变异和十多种疾病相关,并不能反向推导出,该疾病的致病基因“仅此一个”。因此,只有掌握所有对疾病起作用的基因功能后,基因诊断以及进一步的基因治疗才有可能,才有意义。

  “在目前我们尚未摸透基因的全部‘家底’前,过分强调某段基因、甚至单个碱基与疾病的关系,很容易让普通人陷入‘基因决定论’的包围之中”。一位毕业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现为多家报纸杂志撰写科普文章的专栏作者认为,就算拥有相同的致病基因,后天的生活方式不同,也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此外,随着将来个人DNA图谱的逐步普及化,妥善保管和处理每个人的基因信息,同样涉及科学以外的伦理问题。否则,个人携带基因的优劣、致病基因的多寡,极有可能被用来区分人群,造成一种基因不平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7 13:20 , Processed in 0.12719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