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648|回复: 0

[【教育时事】] 民众对“国产博士”为何质疑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5 09: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数百年的研究生培养经历,中国内地20年的博士培养一直遭到民众的质疑。对于这种质疑,一直未能有确切的理由抑或“证据”予以回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事部已经下发通知,要求开展博士质量调查工作,以期全面评价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状况,分析影响博士质量的相关因素,总结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经验和问题,提出进一步提高博士质量的对策。

  我的记忆如果没有发生错乱,这次调查应为“首次”,官方称其目的和意义很明显: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学历教育的最高层次,代表着一个国家的人才培养水平,对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培养规模不断扩大,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层次专门人才,并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博士质量已成为当前我们面临的主要任务。

  为很多没有博士生教育经历的人所不知道的甘苦——中国博士生有“三难”,这“三难”也算得上具有“中国特色”:入学难、科研经费难、博士论文写作难。也许,很多人会继续质疑:中国博士论文写作很难吗?有很高的水准吗?信不信由你,中国博士论文写作难有这样一个背景: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论文水平普遍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我这里无意贬低大学本科教育和硕士生教育),中国高校将博士论文作为“学术底线”,言下之意就是——博士论文质量决不能下降。

  拿到中国博士学位和正在攻读中国博士学位的人有一个普遍感受:没有想到博士论文的撰写这么艰辛,攻读博士学位比以前所有的教育经历更“费尽心机”。

  我在想,不为外界所了解的中国博士生教育,“圈内人”说“艰辛多多”,民众为何依然质疑多多?

  悉心思来,比之于欧美国家,毋庸讳言,我国博士生教育的确也问题多多。

  我首先想到这一点,中国高校里有相当多的“在职”博士生,他们大多由各级行政人员、在校教师、民营企业家等组成,这支庞大队伍中的绝大多数人不可能如期毕业,长期积累直接造成了一个“恶果”——导师指导学生过多,无法一一过问,甚至见面都难的弊端。然而,我们面临的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政府机关和其他国家单位提拔条件中有华而不实的“惟学历论”,中国高校也盲目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具备博士学位。

  其二是博士生导师的课题问题。欧美很多高校规定,教授要想招博士生,自己先要有如何培养博士的成型想法,并且手中须握有研究课题、项目经费,而课题和经费的分配有一套成熟、科学的制度,保证能够把相关资源分配到最前沿、最有价值且最具社会效益的项目中去。陈旧保守、固步自封、脱离时代的教授,是无法获得课题、也招不到学生的。然而,很遗憾,中国目前国家对于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保障度很低,对于课题的申报表面看严谨、程序复杂,却很难有说服力和公信力。譬如,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社科基金主要集中在名教授、名学者和高校有领导职务的人员手中。

  其三是博士论文的独创性。欧美发达国家高校要求,博士生不仅要在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而且必须要取得令人信服的、具有独创性的研究成果。由于实行弹性学制,不少人要经过5至6年才能拿到学位,个中的艰辛可见一斑。中国博士生教育均设立了这些条款,整体看来,博士生论文亦有很强的独创性。不过,在论文评定机制上出现了一些问题。譬如近几年在异常重要的论文答辩这一环节上出现了一些松动,答辩委员会成员精力主要集中在审读论文上,而对于如何答辩,在答辩中树立科学严谨和民主的作风却做得很不够,往往是“论文做得还不错,答辩让学生轻松通过”。而这一松动从长远观点来看,无疑会影响今后博士论文进一步提高。

  对于三部委即将展开的质量调查,我充满期待,很希望看到一个公正客观、全面的调查结果,也期待中国高校从中吸起经验教训,回应民众的质疑。

转自:http://blog.emuch.net/331737/viewspace-37393.html
请版主不要删贴呀,我真的感觉分析的很有道理的,绝无攻击社会之意,也无不满倾向!只是想与大家共同认识,共同探讨!自己看了好几遍,最终感觉这个帖子还是会被删,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6 21:11 , Processed in 0.168117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