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814|回复: 0

[【经验与求助】] 郑魁山教授“温通针法”临证运用规律总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1 12: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郑魁山,全国著名针灸专家、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500位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之一。郑老继承历经四代传播下来的宝贵针灸医疗经验,再根据他本人60余年来从事针灸临床、科研和教学的经验,在实践中,勤求古训、博采众长、汲取精髓、推陈出新,不断整理和完善家传手法,使家传手法逐渐系统化和理论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针刺手法特点,并使其学术特点自成一家。郑老临证以手法治疗疑难杂症而著称,“温通针法”即是他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独创的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的特色针刺手法。精湛之手法配以精当之选穴,临证治疗各种疑难病症力专而效宏。该手法补泻兼施,能激发经气并通过推弩守气,推动气血运行,使气至病所,具有温经通络化痰浊、祛风散寒、行气活血、扶正驱邪的作用。现将其独创针刺手法“温通针法”的临证运用规律总结介绍如下。
  
  1 “温通针法”的操作方法
  
  左手拇指或食指切按穴位,右手将针刺人穴内,候气至,左手加重压力,右手拇指用力向前捻按9次,使针下沉紧,针尖拉着有感应的部位连续小幅度重插轻提9次,拇指再向前连续捻按9次,针尖顶着有感应的部位推弩守气,使针下继续沉紧,同时押手施以关闭法(即左手拇指按压于穴位下方经络,防止针感下传),以促使针感传至病所,产生热感,守气1~3分钟,留针后,缓慢出针,按压针孔。
  
  2 临证运用
  
  2.1治疗冠心病
  多年来郑老在临床上取内关穴为主施以温通针法,使针感向心性传导,治疗急、慢性冠心病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辨证取穴:以内关穴为主穴,心阳亏虚、寒邪内侵者,配通里、心俞、厥阴俞;痰浊阻络者,配丰隆、胃俞、脾俞、中脘、足三里;气滞血瘀者配膻中、膈俞、肝俞、太冲、脾俞。本病的发生多为中老年人,肾气虚衰,不能鼓舞心阳所致。故郑老治疗本病除施以温通针刺手法外,常配以肾俞、京门,俞募相配,以顾护先天之本,鼓舞心阳,补气益肾阴。
  操作方法:针刺时左手拇指按压在内关穴近腕横纹处,右手持25mm毫针刺入穴位12~22mm施以温通针法,使针感传向心胸部,具有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心脏功能的作用,可宽胸降气、活血通络、宁心安神。临床对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供血不足、心率不齐及心痛等疾患,都可用之。根据不同证型选取上述配穴,施以温通针法。实证手法刺激量重,守气时间长;虚证手法刺激量轻,守气时间短。
  
  2.2治疗头面五官疾患
  郑老精研针刺手法,对风池穴的运用独具一格,临床以风池为主穴施以温通针法治疗眼病、鼻病、耳病、偏正头痛、眩晕、早期面瘫等,常获良效。风池穴是足少阳、手少阳和阳维脉之会穴,具有祛风解表、清头明目、健脑安神、通达脑目脉络之功效,加之温通针法使气至病所,所以可温经通络化痰浊、祛风散寒、行气活血、扶正驱邪。
  操作方法:针刺风池穴,患者正坐,自然体位,用25mm毫针,进针12~22mm,进针后,刺手仔细体会针下气至感觉,得气后再行温通针法,同时左手大指紧按在穴位下方配合刺手将针感根据病情推向眼、耳、鼻、口等五官诸窍处,治疗相应部位的病变,守气后出针,不留针。郑老认为风池穴处针感较明显,但临床不掌握针刺要领,无针感传导,则影响疗效。古人云“气至而有效”,所以促使针感沿经络传至病所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手段。通过针尖方向的调整及左手大指的推弩,将针感引向病所,以通关开窍、祛邪扶正,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治疗眼病
  郑老临床治疗各种眼疾,以风池穴为主施温通针法,针尖朝向对侧目内眦,使热感传导到眼区,守气1分钟,不留针。促使瘀血消散、吸收,称为“过眼热”针法。
  ①近视:治疗取风池为主,施温通针法,使热感传导到眼区,守气1分钟,不留针;配攒竹、鱼腰、太阳、承泣透睛明用补法,以益气明目。体弱血虚,配肝俞、肾俞、光明,用补法,以补益肝肾、养阴明目。
  ②视网膜出血:治疗取风池、曲鬓、角孙施以温攒竹、阳白、四白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0~20分钟,以活血化瘀、清头明目。玻璃体混浊有陈旧性积血,配瞳子髎透太阳、阳白透丝竹空,以通络活血,祛瘀生新;眼底静脉曲张,有出血先兆时,配上迎香点刺,脑空、合谷、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以清热散瘀、防止出血;肝肾不足(或见血小板降低),配大椎、身柱、膏肓、肝俞、肾俞,用热补法或加灸,以补益肝肾、养血明目。
  ③视神经萎缩:治疗取风池穴施以温通针法,使热感传到眼底,不留针;内睛明用压针缓进法,瞳子髎、攒竹、球后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0~20分钟,以通络明目。头晕烦躁,配丝竹空、鱼腰、曲鬓、肝俞、合谷、光明,用平补平泻法,以镇静安神;遗精阳萎,疲乏无力,配脑空、大椎、肝俞、肾俞,用热补法,以培补肝肾、益精明目。
  
  (2)内耳眩晕症
  治疗取风池为主穴,施以温通针法,针尖朝向鼻根,并利用左手关闭风池穴下方,配合刺手的推弩手法,使热感传到耳中或头顶部位,起到通窍聪耳的作用;配百会、神庭、听宫、内关、合谷、丰隆,用平补平泻法,以温阳化湿、升清降浊。心慌不能入睡,配印堂、神门以安神定志;神志昏迷,配水沟以开窍醒神;耳聋、耳鸣,配耳门、听会以清泻肝胆、利窍聪耳;头胀痛、眼球震颤,配太阳、攒竹以祛风止痛;恶心呕吐、厌食,配中脘、三阴交以平肝和胃。
  
  (3)药毒性耳聋
  治疗取风池穴为主用温通针法,进针12~22mm,得气后押手大指向同侧耳部推弩,使热感传至耳中,达到通窍聪耳的作用,守气1分钟后出针。风寒上扰、寒湿内停型,配合谷用烧山火法,听会、上迎香用平补平泻法,以驱风散寒、利湿开窍;肝胆火盛、蒙闭清窍型,配支沟、百会、听宫、翳风,用凉泻法,以疏泻肝胆、开窍聪耳;经络失养、耳窍不聪型,配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百会、哑门、支沟、液门、合谷,用平补平泻法,以疏经活络、开窍聪耳。
  
  (4)慢性鼻炎及嗅觉障碍
  治疗取风池穴为主用温通针法,针尖朝向鼻尖,针刺得气后用押手将针下气至感觉推向鼻部,守气1分钟后出针。风寒型,配攒竹、迎香、合谷用烧山火法,以驱风散寒;湿热型,配上星、上迎香、迎香、合谷用泻法,以清热化浊;头痛、眩晕,配百会、头维,用泻法,留针20~30分钟,以镇痛安神;咳嗽、喷嚏,配风门、肺俞、上迎香,用平补平泻法,以祛风润肺。
  
  (5)眼睑下垂
  治疗取风池、阳白、攒竹、鱼腰、太阳、足三里、脾俞、肝俞、申脉。风池穴用温通针法,左手关闭其下方,右手持25mm毫针,斜向同侧眼球方向进针12~22mm,使针感向前额方向传导,待针感传至眼睑及眼眶时守气1分钟后出针。脾俞、肝俞均行补法守气1分钟,不留针。阳白透鱼腰和攒竹透鱼腰交替选用,余穴均用补法,留针30分钟。
  
  (6)偏头痛
  取风池、太阳(均为患侧),双侧内关、合谷、阳陵泉、足三里。风池行温通法,针尖稍向患侧,进针12~22mm,左手紧按关闭风池穴下方,促使针感沿患侧至前额,使经脉通利,气血健运,稽留之风邪随血行而自灭,守气1分钟,出针。余穴行平补平泻法,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留针20分钟。
  
  (7)治疗早期面瘫
  郑老认为对面瘫的早期合理治疗至关重要,运用温通针法针刺远端穴位,配合局部穴位轻浅刺法。隔日针治1次,减少了治疗频次,避免了对患侧强刺激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可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
  选穴:主穴取健侧合谷、患侧风池、双侧太冲。配穴:患侧翳风、头维、太阳、阳白、攒竹、鱼腰、下关、地仓、颊车、四白、禾髎、夹承浆。每次取主穴及3~4个配穴,轮换选用。
  操作方法:选用直径0.30~0.35mm、长25mm毫针,首先在健侧合谷进针12~22mm行温通针法,使患侧面部产生热感或走窜感,守气1分钟;其次针患侧风池,针尖朝向鼻尖方向进针12~22mm,行温通针法使针感到达前额部,守气30秒,不留针。最后取3~4个配穴(发病3日内取健侧穴)及太冲(双侧),用0.30mm×25mm毫针,轻、浅刺人7~20mm,不施手法,不行针;除风池穴外,所有穴位留针30分钟。隔日治疗1次。
  
  2.3 脑病
  (1)血管性痴呆
  郑老认为该病以肾虚为本,痰凝血瘀为标,本虚标实是老年性痴呆的基本病机。在治疗上强调标本同治,立活血化瘀、祛痰开窍、补肾填髓为治疗大法。温通针法通过激发经气推弩传导,使经气源源不断地通向病所,其推动作用具有行气血、消壅滞、温通经脉的功能,达到活血化瘀、祛痰开窍、补肾填髓、益智复聪的效果。
  辨证取穴:主穴取水沟、风池、百会、内关。配穴:心肝火盛取太冲、行间、少府;气滞血瘀取合谷、血海;痰浊阻窍加足三里、丰隆;髓海不足加太溪、悬钟、大椎;肝肾不足加肝俞、肾俞、命门;脾肾两虚加脾俞、肾俞、足三里。口眼歪斜取患侧地仓透颊车、下关、迎香、健侧合谷;半身不遂取患侧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
  操作:以风池为主施以温通针法,用25mm毫针,针尖朝向鼻尖方向进针12~22mm,并利用左手紧按关闭风池穴下方,配合刺手的推弩手法,使热感传到头顶部位,守气1分钟,不留针,以达行气活血、通利脑窍的目的,促进脑部的血液循环,使局部瘀血消散。余穴均施以温通针法,留针30分钟。
  
  (2)小儿脑瘫
  辨证治疗:主穴取风池、百会、四神聪、悬钟、肾俞、三阴交。配穴:说话不清加哑门、上廉泉;上肢运动无力加曲池、外关、合谷;下肢运动无力加髀关、伏兔、阴市、梁丘、阳陵泉;足内外翻加照海、申脉。
  操作方法:以风池穴为主施以温通针法,用25mm毫针,针尖朝向鼻尖方向进针12mm左右,并利用左手紧按关闭风池穴下方,配合刺手的推弩手法,使热感传到头顶部位,守气1分钟,不留针;余穴均施以温通针法,留针30分钟。
  风池、百会、四神聪、悬钟、肾俞、三阴交是郑老临床上治疗小儿脑瘫的经验穴。以上经验配穴更兼以温通针法,可以很好地达到调补肝肾、益精生髓、醒脑开窍、养心益智、疏经通络、强筋壮骨的目的。温通针法与经验穴的配合,是郑老几十年来在临床上用来治疗脑瘫行之有效的方法。
  
  2.4风寒湿痹症
  对风寒湿侵袭所致的上肢麻木疼痛和肩凝症等,取天宗穴为主施用温通针法,使热感传导至肩部,起到散寒止痛的作用,称为“穿胛热”针法。郑老几十年的临床实践证明,温通针法治疗风湿病具有独特的疗效。
  
  (1)治疗肩周炎
  治法:患者取俯伏位,在天宗穴处用指压法找到敏感点,左手拇指为押手,右手持40mm毫针直上斜刺25mm左右,得气后即行温通针法,使针感沿肩胛传至肩关节部,针尖顶住感应部位守气1分钟,然后退针至皮下,将针向下呈30°角刺入30mm左右,同样得气后施温通针法,使患者感觉肩关节有抽动感,守气1分钟;再退针至皮下,如此反复操作3次。使患者肩关节部感到温暖舒适,嘱活动肩关节数次,再取侧卧位,针肩前、肩髃、肩贞、条口穴,行温通针法,留针20分钟。
  
  (2)治疗上肢麻木
  治法:取俯伏位,在天宗穴处找到敏感点,左手拇指为押手,右手持40mm毫针向腋窝方向斜刺,得气后行温通针法,使针感经肩关节沿上肢直达手掌,循经产生热感,守气1分钟,留针20分钟。同时配合针刺患侧曲池、外关行温通针法,点刺十宣。此法也可用于治疗上肢疼痛、震颤、拘挛等,疗效均好。
  对中风后肢体偏瘫、痿软和风湿痹症等,病在上肢部,取风池、大椎、大杼、肩髃、曲池、外关、合谷、后溪等;病在下肢部,取肾俞、关元俞、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悬钟、足临泣等。治疗时按顺序由上而下依次针刺,用温通针法,使热感传导至肢体远端,起到活血通脉、恢复肢体运动功能的作用,称之为“通经接气法”。
  温通针法是郑魁山教授积数十年科研、教学及临床经验,在传统针法基础上化裁而成,具有操作简便、感传明显、起效快、疗效高等特点,适用于一切虚劳、瘀滞及寒湿、痰浊等虚实夹杂之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8 13:55 , Processed in 0.12039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