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304|回复: 3

[【文史类原创】] 从洪武正韵在明诗中的冷遇论新韵之必不可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30 21: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洪武正韵在明诗中的冷遇论新韵之必不可行
明太祖恢复中华以后,曾颁布《洪武正韵》作为国家读书音的标准,希望能成为文人诗歌用韵的标准,可惜,尽管洪武正韵与明初的读书音相合[1],明代文人还是沿用平水韵作为诗赋的标准用韵,洪武正韵处于边缘地位[2]。从洪武正韵推行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切韵音系才是汉字文化圈内统一的标准,她是超越时代、地域的,任何反切韵的举动,在历史的大潮流面前,都是螳臂当车。当代某些人鼓吹的所谓“新韵”,所谓“改革”,乃至自己“编纂”韵书的可笑行径,必然为历史所抛弃。
明朝科举以八股文取士,不需要韵书,因此,洪武正韵尽管是官方法定的标准韵,但诗歌写作具体用什么韵,还是由文人自主选择的。这种情形与今天的新韵地位很相似。在明朝初年,由于朱元璋的大力推广,洪武正韵一度为许多文人采用,考诸明初的诗集,如袁凯《海叟集》、陈樵《鹿皮子集》等诗集的用韵,多是依照洪武正韵。但随着明初高压统治的结束,宣德皇帝以后的明朝政治上越来越开明,文人的环境也越趋宽松,于是平水韵就迅速复苏并完全压制了洪武正韵。中晚明的诗人们指责明初一些按洪武正韵的诗为出韵,甚至在选编明初诗歌入集时直接改韵以符合平水韵。比如袁凯有诗《冶亭山晚眺》:
百尺孤亭落照间,六朝遗迹草班班。
荣华有限英雄去,江水无穷鸥鹭闲。
商女晚来犹自唱,行人春尽不知还。
故园遥在三江外,烟树微茫独倚栏。
是依照洪武正韵押韵的。而到了天顺年间朱应祥、张璞出版《在野集》整理此诗时,认为结句栏字十四寒,与全诗其他十五删韵脚不符,就直接改成“烟树微茫梦里山”[3],洪武正韵遭遇如此,值得今人深思。
明朝也一直有为洪武正韵辩护的诗人。明朝中期张弼撰《诗韵辩》驳斥明初以来诗宗平水韵而冷落洪武正韵的做法,张弼的这篇文章很有意思,简直就是今天新韵鼓吹者的文章的古代版:
韵书始于江左,弊于因袭,虽有觉者力莫能正。我朝始刊定《洪武正韵》,一洗千载之陋,诚万世之幸也。唯诗家犹泥唐韵,问其所以,则曰律诗自唐始故也,苟依正韵则曰落韵。……试叩以唐韵冬东青清之属何以异,虞模麻遮之属何以同?……正韵惟取谐协,固宽也,唐韵之聱牙者亦得而钾,岂窄耶?……况虽在唐宋不依唐韵者亦多矣……或曰朱子订诗书之序,破千载之陋,使唐韵当易,何无言之及也。曰宋以赋取士,通并唐韵,朱子不当制作之任,其容变乎?使朱子生于今日尚泥唐韵乎?必不然也。高明者自当有见。[4]
张弼对当时诗坛弃洪武正韵而宗平水韵的风气十分气愤,看他提倡洪武正韵的理由,无非也是古今韵不合,平水韵里“冬东”不同韵,“虞模”却同韵,所以应该抛弃平水韵,又说唐宋时也有不按照平水韵的,又说假如唐宋时人生活在明朝也一定会推广洪武正韵,云云,是不是与今人鼓吹新韵的一个腔调?
当时也有折衷的观点,比如乔士宁认为“诗赋家亦宜以正韵与唐礼部韵并行也”,可是,中晚明按照洪武正韵的诗人毕竟是少数,而且他们也不得不在用正韵的诗下注明。比如《徐渭集》卷七《新乐王寄鼍矶石,副以诗,赋答》下注“用正韵”,等等[5]。是不是也和当代用新韵的状况差不多?
当然洪武正韵在明代并非一无是处。由于洪武正韵是明代读书音的反映,一定程度上符合当时口语,因此成为明代南曲写作的标准。因为曲是要配乐歌唱的,必须与口语一致。
综上讨论可以看出,洪武正韵在明朝的地位与今天的新韵极其相似,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明朝人已经提前六百年作了新韵尝试,而且历史也已经给出了新韵实验的结果。鉴往知来,从洪武正韵在明代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出新韵的发展方向:新韵应该成为流行歌曲写作的用韵标准,一如洪武正韵在明代南曲中的地位,而写诗,还是必须遵守平水韵的。

参考文献:
[1]叶宝奎.《洪武正韵》与明初官话音系.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1
[2]张志云.国家意志与社会选择——洪武正韵在明代的实际功用.中国典籍与文化.2006/02
[3]袁凯《海叟集》.四库全书别集类
[4][明]张弼《诗韵辩》,见中华书局影印本《明文海》卷一百十三,第1125-1126页
[5]《徐渭集》第222页.中华书局1983年04月第1版



附:
张弼《诗韵辩》十分精彩,其深度远远超过今天所有新韵鼓吹者的文章,全文列出,给张弼的徒子徒孙们学习:

韵书始于江左,弊于因袭,虽有觉者力莫能正。我朝始列定《洪武正韵》,一洗千载之陋,诚万世之幸也。唯诗家犹泥《唐韵》,曰凡古诗之流可用《正韵》,近体律诗惟用《唐韵》。问其所以,则曰律诗自唐始故也。苟依《正韵》则曰落韵,特遵今之制耳,乐其宽耳。试叩以唐韵:冬东青清之属何以异?虞模麻遮之属何以同?则曰自有五声七音轻清重浊于其间也。噫!是因袭而不察,浅陋而无见,口耳相承臆度妄语。殊不知江左制韵正坐不知七音之当辨,直据一方之所习,故失立韵之本原也,何轻清重浊之分耶?借曰唐诗用《唐韵》,则骚词用楚韵,古选用汉韵耶?《唐韵》袭《类谱》而作,故梁韵也,何唐诗而用梁韵耶?《唐韵》至宋已加通并,非唐之旧,则宋韵矣,又何唐诗而用宋韵耶?《正韵》惟取谐协,固宽也,唐韵之聱牙者亦得而押,岂窄耶?且作者何计宽窄也。谓遵今之制者,非苟同也,据天下之公,辟江左之偏也。观学士宋景濂所序,慎重精密之至,凡诗皆合宜用《正韵》,且不待辨矣。犹虑诗家习观阴氏《韵府群玉》,又以《正韵》定之,则凡诗之不宜用《唐韵》又可识矣。浅陋者之因袭未复于正,又倡传妄说,使高明者亦不得由于正也。或曰李杜苏黄诸家者用《唐韵》,人不知病,盖唐宋之世病在韵,作者弗病也。况虽在唐宋不依《唐韵》者亦多矣,泥者不知,唯取谐协,则傅会其说,曰漏底韵、出入韵,犹韵书上平下平不知由编帙重大而分,乃曰音有上腭下腭之异也。上本始于东终于山,不知偶分,及此乃曰日出于东没于山之意也。浅陋类此不足一笑。泥者反以《正韵》为失,宁免笑乎?或曰:朱子订诗书之序,破千载之陋,使《唐韵》当易,何无言之及也?曰:宋以赋取士,通并《唐韵》,朱子不当制作之任,其容变乎?使朱子生于今日尚泥《唐韵》乎?必不然也。高明者自当有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30 21: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发于内网,见当今近体诗坛多有鼓吹新韵者而作。
俗事所累,久疏于网络,问好园地诸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30 22:5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赞成楼主观点。馀不多论。大不了说我是个狭隘的保守主义者。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3 12: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韵成为流行歌曲写作的用韵标准,写诗必须遵守平水韵。

非常赞同啊,我们现在很多东西都是瞎改,再改下去,所谓的中华文明还传承啥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2 01:48 , Processed in 0.08139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