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7-11-26 23:29: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是系统性硬化(systemic sclerosis)的特殊亚型
一般本病的严重程度和发展情况变化较大,从伴有迅速发展且往往为致命的内脏损害的弥漫性皮肤增厚(弥漫性硬皮病),到仅有少部分皮肤受累(通常只限于手指和面部)等均可见到。后者进展慢,在内脏典型病变充分显露之前可长达数十年之久,被称为局限性硬皮病或CREST(C,calcinosis; R, raynaud’s phenomenon; E, esophageal dysmotility; S, sclerodactyly; T, telangiectasia ) 综合征(钙质沉着、雷诺现象、食道功能障碍、指端硬化和毛细血管扩张)。此外还有重叠综合征(如硬皮病和皮肌炎重叠)以及未分化结缔组织病等。
系统性硬化有多种亚型,它们的临床表现和预后各不相同。一般以皮肤受累范围为主要指标将系统性硬化分为多种亚型。
【临床表现】
1、早期症状:系统性硬化最多见的初期表现是雷诺现象和隐袭性肢端和面部肿胀,并有手指皮肤逐渐增厚。约70%的病例首发症状为雷诺现象, 雷诺现象可先于硬皮病的其他症状(手指肿胀、关节炎、内脏受累)1~2年或与其他症状同时发生。多关节病同样也是突出的早期症状。胃肠道功能紊乱(胃烧灼感和吞咽困难)或呼吸系统症状等,偶尔也是本病的首发表现。患者起病前可有不规则发热、胃纳减退、体重下降等。
2、皮肤:几乎所有病例皮肤硬化都从手开始,手指、手背发亮、紧绷,手指褶皱消失,汗毛稀疏,继而面部、颈部受累。病人胸上部和肩部有紧绷的感觉,颈前可出现横向厚条纹,仰头时,病人会感到颈部皮肤紧绷,其它疾病很少有这种现象。面部皮肤受累可表现为面具样面容。口周出现放射性沟纹,口唇变薄,鼻端变尖。受累皮肤可有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皮肤病变可局限在手指(趾)和面部,或向心性扩展,累及上臂、肩、前胸、背、腹和腿。有的可在几个月内累及全身皮肤,有的在数年内逐渐进展,有些呈间歇性进展,通常皮肤受累范围和严重程度在三年内达高峰。临床上皮肤病变可分为水肿期、硬化期和萎缩期。水肿期皮肤呈非可凹性肿胀,触之有坚韧的感觉;硬化期皮肤呈腊样光泽,紧贴于皮下组织,不易捏起;萎缩期浅表真皮变薄变脆,表皮松弛。
3、骨和关节:多关节痛和肌肉疼痛常为早期症状,也可出现明显的关节炎。约29%可有侵蚀性关节病。由于皮肤增厚且与其下关节紧贴,致使关节挛缩和功能受限。由于腱鞘纤维化,当受累关节主动或被动运动时,特别在腕、踝、膝处,可觉察到皮革样摩擦感。长期慢性指(趾)缺血,可发生指端骨溶解。X线表现关节间隙狭窄和关节面骨硬化。由于肠道吸收不良、废用及血流灌注减少,常有骨质疏松。
【诊断要点】
1、实验室检查
(1)一般化验无特殊异常。血沉可正常或轻度增快。贫血可由消化道溃疡、吸收不良、肾脏受累所致,一般情况下少见。可有轻度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
(2)免疫学检测示血清ANA阳性率达90%以上,核型为斑点型和核仁型。以HEP-2细胞作底片,在CREST综合征患者中,约50~90%抗着丝点抗体阳性,在弥漫性硬皮病中仅10%病例阳性。抗着丝点抗体阳性患者往往倾向于有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和皮下钙质沉积,比该抗体阴性者的限制性肺部疾患少,且它的滴度不随时间和病程而变化,有助于硬皮病的诊断和分类。约20~40%系统性硬化症患者,血清抗Scl~70抗体阳性。约30%病例RF阳性,约50%病例有低滴度的冷球蛋白血症。
(3)病理及甲褶检查:硬变皮肤活检见网状真皮致密胶原纤维增多,表皮变薄,表皮突消失,皮肤附属器萎缩。真皮和皮下组织内(也可在广泛纤维化部位)可见T淋巴细胞大量聚集。甲褶毛细血管显微镜检查显示毛细血管袢扩张与正常血管消失。
2、诊断标准
198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RA)提出的系统性硬化(硬皮病)分类标准,在保证临床研究病例的一致性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目前以此分类标准作为诊断标准。但应注意到,不是所有系统性硬化都满足这个标准,另一方面,其它疾病也可有近端皮肤硬化,该标准不包括嗜酸性筋膜炎及各种类型的假性硬皮病。ARA系统性硬化(硬皮病)分类标准如下:
A.主要条件:
近端皮肤硬化:手指及掌指(跖趾)关节近端皮肤增厚、紧绷、肿胀。这种改变可累及整个肢体、面部、颈部和躯干(胸、腹部)。
B.次要条件:
(1)指硬化:上述皮肤改变仅限手指。
(2)指尖凹陷性疤痕,或指垫消失:由于缺血导致指尖凹陷性疤痕,或指垫消失。
(3)双肺基底部纤维化:在立位胸片上,可见条状或结节状致密影,以双肺底为著,也可呈弥漫斑点或蜂窝状肺。要除外原发性肺病所引起的这种改变。
判定:具有主要条件或两个以上次要条件者,可诊为系统性硬化。此外雷诺现象,多发性关节炎或关节痛,食道蠕动异常,皮肤活检示胶原纤维肿胀和纤维化,血清有ANA、抗Scl~70抗体和抗着丝点抗体均有助于诊断。
3、本病应与硬肿病(scleredema)、嗜酸性筋膜炎(eosinophilic fasciitis)及硬粘液水肿病(scleromyedema)相鉴别。
【治疗方案及原则】
本病尚无特效药物。皮肤受累范围和病变程度为诊断和评估预后的重要依据,而重要脏器累及的广泛性和严重程度决定它的预后。早期治疗的目的在于阻止新的皮肤和脏器受累,而晚期的目的在于改善已有的症状。
1、一般治疗
(1)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总的说来糖皮质激素对本症效果不显著,通常对炎性肌病、间质性肺部疾患的炎症期有一定疗效;在早期水肿期,对关节痛、肌痛亦有疗效。剂量为泼尼松30~40mg/日,连用数周,渐减至维持量10~15mg/日。对晚期特别有氮质血症患者,糖皮质激素能促进肾血管闭塞性改变,故禁用。免疫抑制剂疗效不肯定。常用的有环孢霉素A、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有报道对皮肤关节和肾脏病变有一定疗效,与糖皮质激素合并应用,常可提高疗效和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体外实验表明?-干扰素可减少胶原合成,开放试验显示肌注?-干扰素可减少硬皮病皮肤的硬度。
(2)青霉胺(D~penicillamine):在原胶原转变成胶原的过程中,需要单胺氧化酶(MAO)参与聚合和交叉联结。青霉胺能将MAO中的铜离子络合,从而抑制新胶原成熟,并能激活胶原酶,使已形成的胶原纤维降解。青霉胺从每日0.125开始,空腹服用。一般2~4周增加0.125/日,根据病情可酌用至0.75~1/日。用药6~12个月后,皮肤可能会变软,肾危象和进行性肺受累的频率可能会减低。应维持用药1~3年。服用本药约47%的病人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29%的病人因此而停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发热、厌食、恶心、呕吐、口腔溃疡、味觉异常、皮疹、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蛋白尿和血尿等。
2、对症治疗
(1)雷诺现象:劝患者勿吸烟,手足避冷保暖。可用硝苯吡啶控释片20mg,每日二次。络活喜是一个新的钙通道拮抗剂,作用与硝苯吡啶相同,但半衰期更长,每日5~10mg,顿服。如症状较重,有坏死倾向,可加用血管扩张剂哌唑嗪,开始剂量0.5mg,每日3~4次,可酌情逐渐增至1~2mg,每日3~4次。静脉给予前列腺素E1可缓解雷诺现象,治疗指端溃疡。一种新的制剂~用脂微粒包裹前列腺素已问市,据称可获较好疗效。丹参注射液(每毫升相当于原生药2g)8~16ml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内静脉滴注,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连续或间歇2~3疗程后,能阻止红细胞及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液粘滞性,改善微循环。潘生丁和小剂量阿司匹林均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手指坏疽部位可外用硝酸甘油贴膜。此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Ketanserin 40mg,每日三次。或血清紧张素重新摄取抑制剂Fluoxetine对雷诺现象也有较好疗效。
(2)反流性食管炎:告知患者要少食多餐,餐后取立位或半卧位。可服用组织胺受体阻断剂(西咪替丁或雷尼替丁等)或质子泵抑制剂(洛赛克等)降低胃酸。如有吞咽困难,可用多潘立酮等增加胃肠动力药物。腹部胀满可间断服用广谱抗生素。
(3)硬皮病患者应经常监测血压,发现血压升高应及时处理。早期控制血压增高,可预防肾危象出现。肾小血管受累会影响肾脏血液灌注,进而导致肾小球旁器释放肾素,通过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肾素可引起血管进一步收缩,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可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巯甲丙脯酸、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等药物。如发生尿毒症,需进行血液透析和肾移植。
3、其他:近年来国外采用口服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和抗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治疗硬皮病所致的肺动脉高压已取得一定疗效。经CD34+细胞分选的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国内外均已用于临床。
【预后】
病变多变,且不能预料,通常呈缓慢发展。多数患者最终出现内脏病变,如果疾病早期发生心、肺或肾损害,则预后不良。硬皮病病人出现肾损害症状为一恶兆。Cannon等报道硬皮病伴有肾损害者10年内的病死率为60%,不伴有肾损害者10年内的病死率仅为10%。CREST综合征患者,可长期局限而不发展,预后良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