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849|回复: 17

[【文史类原创】] 谈谈儒学的宗教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22 18: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这个问题很热,我自己也在写一些相关的文章,文章还没有成型。先简单说说自己的粗浅看法。欢迎大家讨论。


   儒学是否是宗教?对此学界长期争论不休,而且会一直争论下去。其实,儒学、哲学和宗教作为活的生命体,都是立体的、多侧面的,有着各自的逻辑与主题,也是任何单一外在框架所无法完全限定的。大家对于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讨论、对儒学不同理解的纷争,对究竟什么是宗教的规定莫衷一是就是明证。在我看来,儒学、哲学和宗教更像是“大共名”,都是难以整齐划一的“家族名词”。用严格的定义和几条属性来完全界定这三者是非常困难的,更是远远不够的。儒学是否具有宗教性问题的出现 ,是我们今天在用外在视角整理传统儒学下的产物。
   儒学、哲学和宗教之间是会有所重叠,因此说儒学具有哲学性和宗教性,是可以接收的。当然,你也可以说哲学具有宗教性和儒学性,或者说宗教具有儒学性和哲学性,只要你愿意,就不会有人反对(至于为什么没有人这么说,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现在的学术体系还处在西方话语的霸权之下)。不过,这三者之间显然并没有完全重叠,而且它们各自的本质往往就体现在它们的不重叠之处。因此,通过哲学或宗教的视角来理解儒学,固然可以放大儒学的某一特性,但是简单把儒学化约为另一方,是以掩盖儒学其他的本质与属性为代价的。借用王阳明的话说,就是甚至会导致“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王文成全书•咏良知四首示诸生•四》)的后果。我们对儒学的研究,要充分尊重其“整全性”,尊重其本身的内在逻辑。
  儒学是有很“哲学”的一面,也是有很“宗教”的一面,而且从源头来说,儒学也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可以说她具有一定的哲学性和宗教性。但是,儒学同时也有和“哲学”与“宗教”相远离的一面,比如说不尚抽象的思辨,比如对于人现实感情特别关注等等。还比如,较之于哲学强调自身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性、知识性而言,儒学紧紧围绕人这个中心而展开,围绕人的实践展开。如果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内在世界,儒学也就无所谓儒学。尤其是在严格意义上,儒学与大家普遍接受的哲学与宗教的定义,更是存在不小的差距。上述的联系与差距,不能被人为的拉大与缩小,但却应该成为我们讨论该问题的一个前提。另外我们也应该主意,无论是我们今天对儒学的哲学解读、宗教解读,还是政治解读,都只能是对其某一侧面、某一属性的反映。而哲学、宗教学和政治学,都只是后人研究和整理儒学的外在视角和手段,并不等于儒学本身。如果我们在研究儒学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只是哲学和宗教,似乎就有舍本逐末的嫌疑。儒学有着两千多年的动态发展史。在不同阶段,她的某一侧面会得到凸显,有时更像哲学,有时更像是宗教,但是儒学始终还是儒学,并没有失去自己的根本。儒学的根本不在神,也不在围绕求知而展开的思辨,她的根本在人,在礼乐文明的人文精神,在于重建有序的理想社会秩序。这是她的独特性所在,而这也是任何哲学和宗教无法概括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只能说儒学首先是儒学,然后才能说她具有宗教性和哲学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2 22:4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意思,"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漫长的中国古代史,儒.佛.道实难分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2 22: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兄弟这篇文章应该深入下去。我觉得宗教和“善”之间有渊源,可惜说不清楚,连简单的论证也不能撰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3 07: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正在写的东西大概有一万多字吧,集中讨论朱熹思想的宗教性,还不能在这里公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3 15: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0楼xinghuit于2007-11-22 18:12发表的 谈谈儒学的宗教性 :
  现在这个问题很热,儒学是否是宗教?对此学界长期争论不休,而且会一直争论下去。
看帖之下也凑个热闹
宗教总归在生活的周围有感觉,儒学则好象不会有这种感觉,崇拜和有献生的人是宗教的特征,每个宗教都以自己的教义和敬供聚集了自己的信徒。儒学有时可以算大染缸,有什么能促进其流行的都会试一下,儒学曾经也确实学过宗教,但儒生本身的知识属性使其只能永远站在一般民众之外。儒学和宗教的争论有时像现在的炒作:儒学的自我炒作。
还是觉得:儒学就好好成为哲学的儒家学派最好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5 18:4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樓主有意識地將儒學從宗教與哲學范疇抽象出來,并將其核心思想定義為人,但是我愚鈍得很,看了之後還是沒有很理解,因為哲學宗教也講人,也講人文精神,也是為了建構社會秩序。儒學講人是可以脫離宗教與哲學背景講人嗎?那他是在一個什麼語境下講人呢?如果是脫離一切語境講人,那豈不是又是哲學的路子了?請樓主指教。
另外個人感覺“儒學首先是儒學自身,哲學和宗教只是觀察角度”有偽命題的嫌疑,我們把儒學換成杯子,照樣成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5 20:2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兄弟,说半天还是白说了。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5 22: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庄周《庄子·德充符》云:“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我们分析问题,也会因为角度的不同而得出不同的结论,这很正常。我们讨论儒学、哲学与宗教的关系,既可以从它们同的角度入手,当然也可以从它们不同的角度入手,由此所得出的结论也自然会有所不同。
  我分析问题的角度,是谈儒学的宗教性,那么当然只能以儒学为本,强调儒学与哲学和宗教不同的一面。我自然会问三者不同之处在那里?儒学的独特性又在那里?宗教性是不是诠释儒学的一个有意义的新视角,能不能开拓我们对儒学的认识?
  从立足于强调儒学与哲学宗教之不同出发,我才会说宗教是以神为本而儒学是以人本本;典型的哲学是爱智之学,以求知为中心,这和儒学讲仁义礼智、道德性命、讲修齐治平还是有区别的。当然,儒学作为明哲之学、哲理之学、条理之学、讲逻辑之学,都可以被视为是哲学;儒学也讲终极关怀问题,这也可以被视为准宗教。但儒学真正的本质不在于此,相信了解儒学的人都会承认这一点。
  “儒學首先是儒學自身,哲學和宗教只是觀察角度”,按我的说法,应该表述为“儒學首先是儒學自身,哲學和宗教只是我们后人研究儒学的视角”。我认为这个提法没有什么不妥。我们固然可以从哲学和宗教的角度去诠释儒学,但如果从宗教或者哲学的视角下,看到的儒学都是宗教或是都是哲学,那么这种研究或者观察就是失败的——因为你既没有看出儒学的特质所在,同时你的观察也没有给你增添任何新的东西,这样的看只会导致视一切莫非宗教或者哲学的结论?那么世界的多样性和多元性何在?
  “儒學首先是儒學自身,哲學和宗教只是我们后人研究儒学的视角”,这句话暗含着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去研究儒学,需要对其形成综合立体的认识的意思。过去,我们研究儒学,总是过多强调其现实性的一面,强调其入世的一面。现在我们强调儒学的宗教性,就是希望挖掘儒学超越性的内涵,以使之在解决人的“安身立命”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但不管怎么样,这个问题讨论的中心是儒学的内涵与发展,而不是要把儒学变成宗教或者变成哲学。因此,讨论儒学的宗教性必须尊重儒学本身的逻辑,不能过度诠释,这恰恰是必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6 03: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當有人說儒學是一種宗教,也就是說他強調的是儒學的宗教性,當然不會有人會把儒學等同於宗教,就像不會有人把一個具體的人與人類等同一樣,本來就不是同樣的范疇。而且說儒學是一種宗教并沒有否定說儒學還可能是一種哲學,并且還可能是其他的東西。所以我說把儒學換成杯子,這句話照樣成立。說杯子是各種因緣和合而成,很宗教吧,說杯子只是現象,而物自體我們認識不到,很哲學吧。同樣也可以說道教首先是道教本身,佛教首先是佛教本身,這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強調。但一旦我們要去研究他們理解他們的時候,還是要采取一種視角,當然可以多視角,不然的話,如果我們說儒學是儒學,那豈不是等於什麼也沒說?
宗教以神為本,為什麼不可以也是以人為本呢?求神拜佛還不是為了人的福利?同樣,哲學為什麼不可以是以人為本的學問,既然這麼多人關心存在主義?
另外你修正後的說法(後人研究角度。。。)貌似與我的說法沒區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6 18: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单纯的说儒学是儒学本身当然没有什么积极的意义,但是其隐含的内容是反对把外在的框架强加给儒学,或者说用外在的模式切割儒学:就像以前我们研究儒学,一定要把她分成宇宙论、人生论、认识论三大块,一定要划分唯物唯心主义;或者一谈到儒学的宗教性,就要把她看出是典型的宗教,进而想把她定为国教,这就过了。这样的切割,就是没有把儒学当成儒学自身。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的说法就不算是废话。当然,这一提法只是我一篇长文的开头(已经弃置不用)。它在作用,还在于能够限定我文章的范围,使之不至于过分牵扯到过多哲学和宗教的内容,而是就儒学谈儒学,就儒学的特色谈儒学。有了下文,这句话就不会空洞了。当然,下文现在是不能公布的。
      宗教以神為本,為什麼不可以也是以人為本呢?求神拜佛還不是為了人的福利?同樣,哲學為什麼不可以是以人為本的學問,既然這麼多人關心存在主義?
  为什么不能说宗教是以人为本,因为求神拜佛的人就是认为自己的命运是由神主宰的,对于神而言,人是从属地位的,这就是神本(当然,临时抱佛脚者,对神是不恭敬的,对于他们来说也无所谓宗教)。哲学有两个相对的流派,存在主义也是其中之一。存在主义关心的“在”,主要是人的在或此在,其中是有人,存在主义也很关注对西方传统哲学偏重知识论的批判,它是站在西方传统哲学的批判者的角度上立论的,甚至有人说海德格尔受到过老子的影响(传闻),这不可否认。西方哲学也有相对于神本的人本传统,但是西方哲学始终以爱智和知性为中心,以求真理为最终目的,其对人的理解更是不脱这一点,存在主义亦然。它的最核心理念是存在,而人毕竟居于次一级的地位(我对存在主义不敢多说话)。这和儒学所理解的人本,还是不同的。当然我在主贴里并没有说清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7 21: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在的框架是否可以理解為觀察或研究角度?像把它分成三大塊也是觀察角度,既然說要從多角度研究儒學,那分成三塊,就是三個觀察角度,我個人是看不出有什麼問題。當然多角度當然要越多越好,越你所說的多元性嘛,問題是現在有誰是全能選手可以精通個個領域?我倒是覺得現在問題不是有沒有從全方面看儒學,而是儒學的某一方面有沒有被深入研究,比如它的宗教性。如果你拒絕以宗教或哲學方法看儒學,請問你所說的儒學的特質在哪裡,如何是可以先定位儒學的特質不同於宗教與哲學,然後再去證明,方法上行得通嗎?再如你所說不用外在的模式去理解儒學,那你的內在模式是什麼,如何證明你的模式的正當性。如果是你上面所說的多角度的話,那豈不還是外在的嗎?還是那句話,杯子肯定先是杯子,不管內在外在。
另外回答為什麼宗教也可以是以人為本。以打醮為例,如果一個村子請一個道士來打平安醮,然後接下來如果諸事不順,大家不會覺得說是神明喜怒無常,他討厭我們了。而是會覺得道士某個程序沒做好,或是衣服不正,或是上的章寫得太草,又或者是供品像排殿豬不夠潔凈,不夠肥。這裡隱含著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如果我們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執行了正確的程序,福祉是可以由我們自己掌握的。再比如佛教的做功德,我們的來世就完全掌握在自己手裡,在這裡連佛這個中介都可以省略,豈不是非常的以人為本。不夸張地說,其例甚夥,就看你關不關心了。哲學我就不說了,雖然并不同意,因為我自己對方面根本不熟,說得越多漏洞越大。
最後要說的是,就算要談儒學是儒學本身什麼的,還是分階段比較好,修齊治平不能通吃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7 23: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外在的框架是否可以理解為觀察或研究角度?
  显然是不可以的。我们观察事物,首要的是强调客观和无我(做不到是两回事),不参杂个人的因素。而外在框架是成型的东西,是含有价值观在里面的。把这样的东西加在另外的东西上,会破坏你所诠释的东西。
          既然說要從多角度研究儒學,那分成三塊,就是三個觀察角度,我個人是看不出有什麼問題。
  老兄如果在大陆,如果对七八十年代之前的中国哲学史有所了解,相信是不会这样认为的。最近二三十年大陆中国哲学的轨迹,就是要走出上述僵化的模式。它的最大弊端,是用唯心唯物、或三大块这一种模式来切割一切研究对象,问题确实很严重。
         如果你拒絕以宗教或哲學方法看儒學
  我没有这个意思,否则也不会有这个帖子,我只是说不要喧宾夺主,不要忘了我们讨论的中心是儒学。同样,我不会反对用外在的模式去研究儒学,只是强调要尊重儒学本身的逻辑,注意使用外在模式的限度,尤其不能停留在单一的模式上,导致僵化。
         如何是可以先定位儒學的特質不同於宗教與哲學,然後再去證明,方法上行得通嗎?
  儒学的特质不同与宗教和哲学,这应该是不言而自明的事实,有证明的必要吗?
  你所举的上述例子恰好证明,如果我们能采取恰当的方式,就可以获得神的恩赐或是怜悯,神因此会赐予我们所想要的东西。求神本身就是在把自己的命运寄托给神,这是神本,还是人本?
非常认同你的最后的说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7 23:3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儒学有其宗教性,在历史上起过宗教作用,长期以来历史神化了孔子,把孔子塑造成为具有神灵的教主。但孔子是人,不是神,不是上帝,儒学只讲现世,不讲来世,没有宗教教义、教规、经典、仪式,所以个人还是偏向于哲学的一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8 00:36:43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確是兩回事,因為做不到。就像我們可以說調天山上的雪下來融掉之後來解濟河北的旱災,但你覺得有可行性嗎?如果連可行性都沒有,會有人進行先期的投入嗎?學術也是如此,沒有可行的事,那只是在說漂亮話。因為必竟是要看成果的,如果成果無法體現你的預期目的,或者說背道而馳,那你說你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三大塊我當初只是想做個比喻,顯然這個比喻很蹩腳,我收回,但我的觀點不變。
儒學本身的邏輯怎麼去看待,怎麼去體現,需要用外在模式嗎?還是說問題只在於單一和多角度的問題?
如果一件事情是不言而自明的,還為什麼還要強調儒學首先是儒學本身,我可以反問,有強調的必要嗎?另外如果解決問題可以用一句不言自明就可以的話,那以後大家都不要寫書了,文章了就行了,提了一個論點,然後跟一句,這是不言自明的,這也比較省事的。
如果你對上述的例子得出的結果是這樣的神本,我真的沒什麼好說了,就算我錯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8 01: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2楼goodwin于2007-12-07 23:36发表的 :
儒学有其宗教性,在历史上起过宗教作用,长期以来历史神化了孔子,把孔子塑造成为具有神灵的教主。但孔子是人,不是神,不是上帝,儒学只讲现世,不讲来世,没有宗教教义、教规、经典、仪式,所以个人还是偏向于哲学的一面

胡謅一下

教義:修齊治平
教規:仁智禮義信
經典:四書五經
儀式:去看三禮,或者去所在城市下面鄉村,如果受文革破壞不是太重的,還能看到春祈秋報之類的,就知道儒家有沒有儀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8 07: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术讨论没有简单的正确与错误之分,aquoibon兄言重了。
我们当然很难做到完全无我的去观察儒学,不过只要认真的去读古人的原典,要找到儒学固有的逻辑与不是天方夜谭吧?毕竟我们虽不能至,还可以心向往之?
说不言自明的话有没有意义?在儒学处于劣势,在当今话语权还被西哲和马哲主宰的今天,是有意义的。因为后者总想做宗教裁判所,去以自己的逻辑点评别人。比如说,给某一思想简单的帖一个唯心主义的标签,这无疑会直接宣告某一思想的无价值。或者说,因为你看到的儒学不太像“哲学”,就认为她就是一种劝世的格言而已(黑格尔)。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中国哲学的合法性才会成为问题。也正因为这一点,我们才会强调要“自己讲,讲自己”(张立文语)。
某些看似无意义的话,放在特殊的语境下,就会有意义了,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8 23: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怎麼說呢,可能不是天方夜譚,但你所認為找到的儒學固有的邏輯,就是帶有你個人主觀觀點的儒學固有邏輯,因為很難說存在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儒學固有邏輯,而且你也沒辦法證明。當然可以心向往之,但問題在於我們不能至,不能至的問題很難說不是無效命題。
你的意圖我很同意,是應該用我們自己的話來描述我們自己的文化。但我感覺目前國內還有一種傾向,就是儒學快成為宗教裁判所了,孔子也幾乎上升為耶穌的位置,如果要這樣來復興儒學的話,我還不如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9 12:4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儒学,并不是宗教,至少它没有"创世纪"没有上帝.当然我更愿意把儒学看成是哲学,它确实是,一直以来说到哲学,我们想到了就是"苏格拉底""柏拉图"等等,想到了"西方哲学"但却忽略了,中国哲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8:14 , Processed in 0.40020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