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251|回复: 2

[【文史类原创】] 突破长江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20 16:5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突破长江口


1949年4月渡江战役以后,从苏浙沿海撤逃的国民党军队以4个军共6万余人配以海军第一、二舰队部分舰艇驻守舟山群岛。将其作为控制长江口和封锁、袭扰、反攻大陆的重要军事基地。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决心以第七、第九两个兵团,在海空军协同下渡海作战解放舟山群岛,并先后攻克了大榭、梅山、金塘、桃花等外围岛屿。眼见解放军重兵压境,形势岌岌可危,蒋介石为了保存实力,固守台湾,急令舟山群岛守军撤离。从5月13日起,国民党军以飞机和炮兵频繁轰击浙江沿海地区和已解放的舟山外围岛屿,制造反攻假象以掩护撤逃行动。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获悉国民党军撤退的消息,于16日夜命令部队在东起登步岛,西至册子山的30海里海面上全线同时追击。19日,舟山群岛全部解放。但是,苏浙沿海仍然面临严重的海上封锁。

  首先,作为上海、宁被和杭州屏障的苏南沿海岛屿仍在国民党手中。国民党江苏省主席丁治磐串领所属机关并搜罗海匪张阿六、袁国祥、黄八妹等部,盘踞在马鞍列岛、嵊泗列岛、大小祥山和杭州湾的滩浒山等岛,破坏新中国的海上航运和渔业生产,并以此作为向大陆派遣特务的跳板。其次,为封锁长江口进出航道,国民党海军在这里布设了水雷。其作战舰艇还频繁出没于苏浙沿海,支援其守岛部队,阻挠人民海军舰船出海活动。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国内外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7月中旬,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向华东军区海军传达了中央军委周恩来副主席的指示,要求迅速组织力量,打通长江口航道,扫荡苏浙沿海残敌;在舟山建立海军基地,加强战备,随时准备应付帝国主义可能扩大的战争。要实现保卫国防、恢复发展经济的目标,打通长江口航道就成为急需完成的紧迫任务。



长江口扫雷

长江口是万里长江的出海口,是上海港和长江流域各港口对外贸易的咽喉,在经济上、军事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素有中国东大门之称。长江口被封锁,江面一片萧条。

  1950年1月24日,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马寅初在上海发表的广播讲话中说到了上海工商业因长江口被封锁造成的种种困难“百货业有了东西卖不出去,机械业几乎濒于崩溃,纺织业的成本超过了卖价,粮价上涨,其余物价也跟着上涨…”长江口被封锁,不仅造成上海经济的持续滑坡,而且严重影响着整个国内经济的恢复。

  恐怖的阴云笼罩着长江口,只有小吨位船只避开主航道,靠近江岸低速航行。中共中央华东局和华东军区指示华东军区海军迅速组织力量,在短期内完成扫除长江口水雷的任务。

1950年4月底,华东军区海军组建了扫雷大队,下设两个中队,由第三野战军教导师参谋长孙公飞任大队长兼政委,3团政治处主任李兰森任副政委。人员以从教导师3团和侦察营抽调的干部战士为主,同时从原国民党海军人员中和招商局的船上选调了一部分,还吸收了一些新参军的知识青年。另有两名苏联专家帮助工作。在装备上,匆匆组建的扫雷大队没有一艘正规的扫雷舰艇。扫雷编队的指挥舰是征用招商局的“中字111”号坦克登陆舰,将10艘25吨登陆艇用作扫雷船,仅有的4条扫雷索只能将就使用。大队成员大多数是从陆军调来的,以前谁也没有上过军舰,更没有见过水雷是什么样子,技术设备数量不多,也很落后,要以这样的条件去完成扫雷任务,其困难可想而知。但是全国刚解放,形势很好,部队士气非常高涨,具备完成新的使命的信心和决心。任务一布置下来,大队本着急学先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各舰艇除了学习本部门业务知识,还组织学习航海知识和扫雷技术。一边学习理论,一边进行实际演练。在请技术人员和苏联专家讲课的同时,发扬传统,开展官兵互教互学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基本上掌握了有关航海知识和扫雷技能。接着就拉到海上进行编队训练,经受大风大浪的锻炼,提高指挥员的组织指挥水平,使部队熟悉舰艇生活,增强适应能力。

根据情报证实,国民党军于1950年1月的时候,以一艘“永”字号舰布设了大约20枚水雷,雷区主要是在长江口南航道九段沙灯标至福庆沉船浮标一段。

6月19日,扫雷编队开到长江口南航道,开始了作业。各艇在苏联专家指导下,反复进行清扫拖带。但是两个星期过去了,没有取得成效,第一次扫雷被迫停止。编队回到岸上不久,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张爱萍就带后勤司令部副司令员兼技术部长曾国晟到扫雷大队驻地召集孙公飞等队干部和技术人员开会,勉励大家坚定信心,总结经验教训以利再战。会上分析了失利的三条原因:一、长江口风浪大水流急,25吨的小艇就像片树叶,难以进行扫雷作业;二、自己制造的3号扫雷索太细,拉不动水雷,4条扫雷索断了3条,也没有把水雷拉上来;三、部队尽管完成任务的热情很高,但是缺乏技术和经验。会议同时也指出,这次扫雷虽然失败了,但也取得了不小的收获:一、熟悉了长江口航道和雷区情况,摸清了水深、流向、流速及雷区位置;二、对扫雷的组织指挥和扫雷技术进行了一次实践,从中得到了有益的经验,学到了本领,找到了教训;三、打消了一些人怕风浪、怕呕吐、怕危险的思想顾虑,适应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张爱萍将这次探扫情况和下一步扫雷意见向周恩来总理作了书面报告,并在报告里提出了从苏联进口一批扫雷器具的请求。

就在扫雷编队第一次进入雷区扫雷的当天,“伏虎”号商轮触雷沉没,船员被扫雷部队救起。此后,6月20日“香山”号轮、7月20日“新宁海”号轮、8月16日“济南”号轮、8月21日“捷喜”号轮又先后触雷,除“济南”号被拖救外,其余船只均未能幸免。

商船连续触雷事件,在经济上、政治上、外交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引起国内外各界的严重关注。而且对人民海军舰艇出海训练、作战也构成了重大障碍。周恩来总理亲自询问扫雷情况。华东军区海军决定封闭长江口航道,禁止所有船只通行。但这个决定遭到了华东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反对,他们不同意全面封港,理由是“上海自二月大轰炸以来,市萧条不景气,近来市面略有转机,为便利物资交流,活跃市场,繁荣经济,长江口不宜封锁”。 8月28日,华东军区海军在上海邀集有关单位再次研究封港问题。最后,根据中共上海市委和华东财政经济委员会意见,决定实行折中方案,采取部分封闭政策:即对已测定的雷区基本封闭,其余航道宁冒风险也要通航。之所以采取这个迫不得已的措施,主要是基于如下考虑:第一,上海如果封港一个月,不但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极大,而且物价又要波动,损失更大。第二,华东贸易部在香港购得一批物资,因为朝鲜战争的爆发,英国扬言要冻结这批物资,必须尽快运回,以防意外。第三,北方也有大批物资需急运来上海。第四,如全面封闭航道,千万渔民的生计也将陷入困境。

在实行部分封港期间,华东军区海军相应采取了三条措施:一是加紧进行扫雷准备,争取早日扫清航道。二是加强武装巡逻,严禁大型船只进出雷区,并防止敌特从事破坏活动。三是扫雷期间另辟一新航道,该航道在长江口南航道以南,水深3.5米,涨潮可达9米,一般船只可以出入,并不影响扫雷进行。

根据第一次扫雷的经验教训,华东军区海军对第二次扫雷作了周密部署。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将“古田”、“周村”、“枣庄”、“张店”4艘登陆舰改装成扫雷舰。该型军舰排水量380吨,1800匹马力,时速8一12节,特别是舰尾装有起锚机可用于收放扫雷索。9月14日,4艘登陆舰装修试车完毕。同时苏联援助的10条扫雷索也运到上海,马上进行了安装。根据雷区的水文地质情况,重新制定了清扫计划,进行了技术训练,开展了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消除恐惧、疑虑以及盲目乐观的情绪。海道测量局加修了九段、克伦浦、南汇、横沙四处测量立标,并在沉船和水底暗礁障碍物处设置了标记。地方政府和水文、测绘等相关部门及时抽调扫雷所需船只,印制长江口雷区图纸,提供潮汐气象资料,还给扫雷部队增加了伙食补助,帮助改善生活和医疗条件,给了参战官兵以极大地的鼓舞。考虑到出航期间可能遇到的技术问题,决定抽调江南造船所和海道测量局的技术人员随舰工作。

为了确保扫雷区域不被敌人骚扰,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命令海军组织有关单位联合清剿海匪,控制佘山岛。佘山岛位于长江口中部,系南北航线要道口,是海匪久居之地。岛上有惯匪袁国样、施元苟部400余人,机帆船40艘,经常抢劫过往船只,无恶不作。根据陈毅司令员的命令,华东军区海军迅即召集有关单位进行部署,决定长江口两岸及祟明、横沙岛一带海匪由当地陆军负责清剿;攻占余山及海上清剿任务由海军负责。华东军区海军出动舰舰18艘,搭载步兵两个连,于9月11日拂晓奔袭佘山。狡猾的海匪已于日前闻讯逃窜,登陆部队便留下步兵一个连驻守余山,以掩护扫雷。

在奔袭余山的同一天,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委张爱萍、副司令员林遵、袁也烈、副政委赵启民联合签署了扫雷命令,从9月16日开始作业,到10月1日前结束。确定自长江口南航道中沙浮筒至九段沙灯标之间为主要扫雷区。扫雷编队具体组成:“中字111”号坦克登陆舰为指挥舰,“陈集”号步兵登陆舰为布标舰,“古田”等4艘扫雷舰担负扫雷任务,25吨登陆艇3艘和炮舰1艘担任通信联络和爆破救护,并成立水雷技术组、爆破组、救护组和保管修理组。吴淞要塞巡防大队、舟山巡防大队在扫雷期间也由扫雷大队统一指挥,负责长江口南北航道的警戒掩护任务。

9月21日,扫雷编队进入长江口雷区,开始了第二次扫雷。这次扫雷原划分为甲、乙、丙三个雷区,由于在清扫过程中发现了新情况,又增补一个丁区,扩大了扫雷范围。4艘扫雷舰使用MT一3型扫雷具,定深为6.7米,以梯次队形在4个雷区往返清扫。先用密集队形清扫两次,后用疏开队形清扫一次。为避免扫雷舰触雷被炸,作业选择在涨潮时进行。除因风浪太大舰艇无法清扫而停止外,实际扫雷24天,甲区4天,乙区10天,丙区3天,丁区7天。9月29日至10月11日,先后在乙、丁两区各扫出水雷2枚。这4枚水雷与过去多次捞获的断索漂雷型号相同,是日本制造的“九三”式锚雷,已经很陈旧。在扫出的第一枚水雷上还缠绕着钢索,显然是第一次扫雷时拉断的。4枚水雷由爆破组拖到岸边,1枚拆卸作研究用,另3枚予以引爆。整个扫雷任务于十月底胜利结束。这次扫雷的成功,检验了年轻的人民海军扫雷部队的战斗力,并取得了经验。

长江口航道畅通了。为了防敌袭扰破坏和再次布雷,华东军区海军决定派出军舰3艘,炮艇一个中队每天在长江口至嵊泗一线执行巡逻警戒任务,并再派扫雷舰艇每周检扫一次。

清除水雷还不能从根本上解除长江口被封锁的局面,盘踞在苏南沿海岛屿的国民党军队和海匪构成的另一道封锁还在威胁着这一水域的安全。为此,华东军区海军在执行扫雷任务的同时,先后组织舰艇部队协同陆军向苏南沿海敌占岛屿展开了进攻。根据“逐岛进攻,先弱后强,先小后大”的作战方针,整个战役分为两个阶段:先攻下滩浒山岛,得手后再以滩浒山岛为依托先进攻大小洋山,同时以主力攻嵊泗列岛,尔后全部拿下苏南沿海各岛屿。为实现这一方案,张爱萍司令员要求,在兵力使用上,以小艇艇队进攻为主,而大舰则跟在小艇后面,用舰炮掩护小艇进攻。在战术运用上,把我陆军惯于打近战的长处用于海上,以打海上近战为主,即我艇队遇到敌舰时,立即分散队形开展海战。这样既可以分散敌舰火力,又可使我艇队加速接近敌舰,从三面向敌舰发起近距离攻击,发挥轻重武器的射击优势,杀伤敌舰舱面和驾驶台的有生力量。


进攻滩浒山岛

滩浒山岛是长江口南侧杭州湾以北的一个小岛,盘踞在此的惯匪黄八妹部仅100余人,势单力薄,又不易得到其他海匪的支接。华东军区海军奉命配合陆军于1950年6月中旬向该岛发起进攻。

人民解放军攻打滩浒山,就力量对比来说,好比以石击卵不在话下。但这是华东军区海军舰艇部队第一次出海作战,波涛汹涌的大海和捉摸不定的气候才是最大的敌人。参加这次作战的有“古田”、“陈集”、“卫岗”、“车桥”4艘步兵登陆舰,共载运陆军一个营。另抽25吨炮艇8艘及25吨登陆艇4艘组成炮艇队,担任火力掩护和截击匪船的任务。陆、海军组成联合指挥所,统一指挥。明确了指挥责任,海上航行、作战都由海军负责;登上岛后,由陆军负责。参战部队由炮艇大队大队长陈雪江和陆军师参谋长指挥,指挥所设在“古田”舰上。

陈雪江原是第三野战军第25军74师221团副团长,1949年8月调到华东军区海军工作。他率领的炮艇队成员,一部分是原国民党海军海防第二舰队所属机动艇队的起义人员,另一部分是原苏北军区海防纵队具有海上斗争经验的骨干,以及从陆军调来的基层干部。这支艇队的部分艇只于1949年9月奉命赴太湖剿匪,任务结束后,于同年11月7日移驻上海港,配合陆军,担任吴凇至祟明江面的剿匪任务。11月15日歼灭匪特一股,俘敌28名。这些江、湖上的战斗虽然规模很小,但却是人民海军组建后最早的战斗行动。

这次炮艇队接到解放滩浒山的任务时,部队里的反映各不相同。原海军人员对25吨炮舰的抗风浪性能普遍怀有疑虑。这种炮艇原是日军侵华期间在上海江南造船所制造的专门用于江河湖泊和水网地区的巡逻艇。这种炮艇吃水仅0.6米,尾舵靠人力牵动一根暴露在甲板上的长链条进行操纵,主要武器是一座双联装13毫米机枪和一挺重机枪(后来为了与敌舰艇战斗,又加装了一门单管25毫米炮)。国民党接收后,也只在江河中活动,从来没有出过海,连长江口也没有出过。有的原海军人员说,让这种炮艇出海打仗,简直“是把黄牛当马骑,鸡蛋碰石头,是送命”。从海防纵队和陆军调来的干部战士又是另一种想法。海防纵队来的说,他们过去是用帆船和敌人作战,现在鸟枪换大炮,用炮艇去同敌人战斗,比过去不知强了多少倍。他们认为可以出海。陆军来的不了解情况,对出海有好奇心。

25吨炮艇出海会不会翻船,陈雪江自己也没有把握。在海上指挥作战对他来说也还是头一遭。不过他认为,现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是服从战争的需要,有什么武器打什么仗,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边打边建,不能等舰艇造出来再出海,等学会了海战再出海打仗。既不能因此而畏缩不前又必须充分估计到可能出现的危险,一定要把准备工作做得更细致些更深入些。他在动员大会上表态说:“出海翻船的危险可能存在。我是指挥员,我在指挥艇上走在前头,你们都在后面,要翻先翻我的艇”。指挥员身先士卒,给部队以很大鼓舞,战斗情绪更加高涨,很快作好了出海前的准备工作。

1950年6月15日晚,作战编队16艘舰艇由吴凇起航。航行的路线是:出了吴凇口向右拐,朝着长江口驶去,出了长江口,沿着上海市浦东的川沙、南汇折向东南;过了南汇嘴,再右转,向西南航行,直插杭州湾里的滩浒山岛。编队以“古田”号指挥舰为前导,载着陆军一个营的3艘小型登陆舰居中,12艘炮艇殿后,编成—路纵队,按照作战航行计划,驶到长江口外,然后变换为战斗队形继续前进。

坐在“古田”舰上的陈雪江心里有些忐忑,这是炮艇大队第一次出海作战,自己也是干几个月海军来第一次肩负指挥海战的重任。他非常担心能否完成任务。炮艇能不能出长江口?会不会翻船?这些问题不断地在他脑子里闪现。所以在整个航行中,陈雪江一直站在“古田”舰的驾驶台上,不断的用望远镜向后了望,数着舰艇,看有没有掉队的,都跟上来没有。当看到一艘也不少时,才稍许放下心来。

由于是第一次出海,对气象掌握得也不准确,编队航行到白龙港附近时时,风浪越来越大。前进是大风浪,后退也是大风浪,只能硬着头皮朝前走。风力达到五、六级时,运载陆军的登陆舰也剧烈颠簸,大部分人员晕船呕吐。炮艇抗风浪性能远不如登陆舰,像树叶随浪颠簸,各个艇都报告“航行困难,不行了”。通信设备也很差,除分队长所在的艇上有报话机可与大队指挥舰联络外,各艇在夜间只能用手电筒联络。罗经也不太准确,难以保持正确航向。当勉强行驶到南汇嘴附近时,陈雪江询问参谋方汉卿能否抛锚,方汉卿说可以。于是陈雪江下令抛锚,等风浪小点再继续航行。不料抛锚后炮艇晃得更厉害,有的艇锚链都挣断了。紧迫中,陈雪江又向方参谋了解到炮艇底部是平的,遂下令除了中队长指挥艇用缆绳拖带在指挥舰“古田”尾部外,其余炮艇全部抢滩到南汇嘴的沙滩上躲避风浪避免发生危险。16日黎明,风浪慢慢减小,大海平静了下来,太阳跃出海平面,滩浒山岛已经展目可望。由于落潮,11艘抢滩的炮艇都已经远远的离开了水线,只有等涨潮时才能脱浅。是等涨潮后11艘炮艇退下滩再一起行动,还是指挥能动的4艘登陆舰和指挥艇马上出击?陈雪江认为以“古田”舰和一艘炮艇掩护3艘登陆舰登陆不成问题,如果延迟,敌人就有可能逃跑。他的意见得到了陆军师参谋长的赞同。

编队立即起锚。中队长张大鹏的指挥艇为前导,指挥舰“古田”居中,3艘运载陆军的登陆舰殿后,成一路纵队向南驶去。12时,编队驶抵滩浒山岛东北2海里。陈雪江和陆军指挥员在“古田”舰指挥,“陈集”等3舰各运送陆军一个连在滩浒山岛北岸实施登陆。登陆过程很是顺利,未遇抵抗,未发一枪一炮。

奇怪的是,部队登岛后四处找不到敌人,一个海匪也没发现。陈雪江和陆军指挥员一起指挥部队召集全岛居民到一个池塘边集中,共有300余人,其中有不少人是青壮年。这引起了他们的怀疑。因为根据经验,300多人,男青年最多占五分之一。而现在占了近一半,显然不符合常情。陈雪江和陆军指挥员一商量,把青年人带到一边,开始向他们宣传解放军坦白从宽的政策。这时,人群中站出两个青年,说:“报告首长,我们是解放军战士,在凇沪警备区后勤部队工作。前些时候运送给养从长兴岛经过,遭到海匪袭击,被劫持到这里”。说着,他们向人群指去:“这个是敌人大队长,这个是中队长,这个是…。”经过他们一点,海匪都显露原形,不得不一个个地站了出来。原来编队从南汇嘴起航后不久就被海匪发现,海匪大队长开始还想反抗,曾经下了坚决抵抗的命令,可后来看到来了这么多解放军,马上改变主意,命令手下把武器弹药扔进池塘,乔装打扮成老百姓,混到群众中去,企图逃避被歼灭的命运。就这样,登陆部队活捉了46名海匪,从池塘里捞出了海匪丢弃的枪支弹药。

敌情通报上说滩浒山岛上有100多海匪,可现在只有不到50人,相差悬殊。陈雪江和陆军指挥员通过询问两名被劫持的战士和审问俘虏获悉了两个重要情况:黄八妹部共90余人,分为一、二两个大队。留在岛上的是二大队,黄八妹自己带着一大队前天出海抢劫去了,预定17日返回;在岛子西南几百米处,有一个海图上没有标明的小礁,上面有个洞,藏着一部电台和一批武器。陈雪江对陆军师参谋长说,你们陆军有缴获,我们海军什么也没有,今天不要走,明天我们也要抓几个俘虏。他立即命令张大鹏艇带一条帆船去小礁取回了电台和8支步枪。第二天凌晨,炮艇在前,“古田”舰随后,驶向杭州湾,截击返航的匪船。航行后不久,果然有两条大帆船向滩浒山驶来,海匪不知道解放军已经占领了他们的老巢,突然遭到舰艇袭击,不知所措,40余人只好交枪投降,但狡猾的黄八妹并没有随船返回,再一次逃脱了。

解放滩浒山,人民解放军陆、海军共俘敌大队长以下90余名,缴获大帆船4艘,各种武器、物资一批。这是人民海军首次使用25吨炮艇协同其他舰船渡海登陆作战取得的胜利。


解放嵊泗列岛

嵊泗列岛横亘于长江口东南海面,控制着上海港对外出入的南航线。列岛包括花鸟山、嵊山、泗礁山、黄龙山等大小岛屿80系座。在国民党军队支持下,当地游杂武装、特务和海匪共500余人以廉金光为总队长,分成十余股,在嵊山、泗礁、大小洋山一带活动,抢劫商船,袭扰渔场,蹂躏岛民,人民群众恨之入骨。

滩浒山解放后,华东军区海军作战会议决心以6艘舰艇配合陆军98师293团及294团一个营进攻嵊泗列岛,由第7舰队参谋长肖平指挥编队作战。整个战斗分嵊山、泗礁、大小洋山三路同时实施,并以攻占嵊山、泗礁为重点。具体部署:以第7舰队“瑞金”、“兴国”2艘炮舰担任护航、火力支援和战区警戒任务,掩护陆军攻占嵊山和枸杞山,以第5舰队“卫岗”、“车桥”2艘登陆舰及渔轮运送陆军至泗礁登陆,以凇沪水警区“68”、“105”2艘25吨炮艇掩护陆军进攻大小洋山。三路兵力于1950年7月6日分批从上海起航,定于7日12时同时发起战斗。

7月6日12时45分开始,三支登陆输送队从吴凇码头出发,单纵队由北航道驶出长江口。航行至园园沙附近,发现许多民船插着小红旗,标示该航道有危险不能通过。肖平参谋长在指挥舰“瑞金”号上当即决定改变航线,沿长江南航道行驶。为避免触发水雷,他命张家宝舰长尽量靠江边行驶。行经九段沙以南,因靠岸太近,又逢退潮,“瑞金”舰搁浅,“兴国”舰没有接到“瑞金”舰搁浅的通知,也随之搁浅。肖平同陆军指挥员研究决定,进攻嵊山的一路推迟一天,另两路仍按原计划执行。搁浅的两舰指战员采取紧急措施,将舰上淡水排出一部分,压舱铁卸掉一部分以减轻舰体重量。午夜潮水上涨,两舰于7日2时左右相继起锚脱浅,驶出长江口继续前进。

7日11时45分,“瑞金”、“兴国”两舰抵近枸杞山,即以猛烈炮火支援陆军登陆,15时许,陆军顺利占领该岛。这两艘炮舰是商船改装的,舰首临时安装了陆军的105毫米榴弹炮。陆炮在甲板上不易固定,射击准确性也很差,但还是发挥了一定的威力。

“卫岗”、“车桥”两舰于7日14时载运陆军驶抵泗礁。守敌“自卫队”一部未敢抵抗即闻风溃逃,攻岛部队在几分钟内顺利登陆。这一天,“68”、“105”两艘炮艇也配合陆军解放了大小洋山。

为最后歼灭嵊山之敌,“瑞金”、“兴国”两舰于8日7时50分由枸杞山起航,迅速驶至嵊山以北及东北,从两侧对该岛实施炮击。同时,调“卫岗”、“车桥”两舰协助陆军船只由枸杞山运送登陆部队。17时许,发起登陆战斗。在“瑞金”、“兴国”两舰炮火支援下,“卫岗”、“车桥”两舰以舰上机关炮连续射杀敌人,摧毁了敌滩头阵地,运送两个加强步兵连强行登陆。“瑞金”、“兴国”两舰继续以炮火支援纵深战斗。18时,后续部队全部登陆,全歼该岛守敌。

此次战斗,击毙敌总队长廉金光以下100余人,活捉敌支队长张冠群以下300余人,缴获一批武器、弹药和物资。新华社11日报道;“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一部,在人民海军配合下,已于七、八两日全部占领长江口外的嵊泗列岛。……该岛解放后,上海、浙江间商旅船只行驶已益趋安全,附近渔民已纷纷下海捕鱼”。

  突破长江口作战,创造了人民海军历史上的三个第一:扫雷部队第一次作业、25吨炮艇第一次出海作战、炮舰第一次参加战斗。这三次成功的实战证明,年轻的人民海军经受住了战火的考验,学会了海上作战的本领,取得了经验,提高了战斗力,增强了胜利信心,为遂行保卫祖国海防这一艰巨而光荣的任务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0 17: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刊于《舰载武器》2007年第7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1 15: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兄快推出一系列了,哈哈以后有机会找兄开坛讲学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10:28 , Processed in 0.20365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