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718|回复: 0

[[资源推荐]] 文字未曾凋零 ——我看思果

[复制链接]
enineera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11-17 11: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字未曾凋零 ——我看思果
笔名“思果”终于抢走了真名的风采,知道他的人仿佛全忘了他叫蔡濯堂。总是有人说他的中文和英文都很好,比名门高徒还要好。先是《读者文摘》中文版编辑,跟汤新楣、张复礼鼎足扛起林太乙挂头牌的这本杂志,《文摘》退休后一度在中大比较文学与翻译中心做访问研究员,跟乔志高、宋淇、余光中、陈之藩消受沙田的清风明月。还说蔡先生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布道似地传布文字的品德。一生追求文字纯洁的思果也很高寿,于二○○四年六月八日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市病逝,享年八十六岁,岁月是梦,往事是烟,前辈已逝,缅怀不已。

尊重思果前辈在文字领域内的执著是可取的,尊敬思果前辈一生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考究也是无可非议的。然而前人毕竟是前人,我们后来者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是不是应该看得更远一点呢?起码对于汉语的现实,以及汉译的现实,我们要比思果前辈更活在当下吧?

思果前辈数年前我很喜欢,他的每一本翻译论著我都购买,一一精读,初次接触思果的文字,欢喜不已,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现在当我从书架上再度抽出思果的翻译作品时候,我脑海里总是情不自禁冒出一个名词:汉语原教旨主义。

思果书里的文章表面上谈的都是汉译,但事实上谈的大部分是汉语遣词造句的问题。在具体例子上,思果的观点往往很固执和存在偏见。坦率地说,似乎思果还停留在他那个年代,而没有跟随着汉语走入“新时代”,思果似乎也不明白,不止是英语忌讳重复,汉语也忌讳。语言的发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更加充满活力,是为了避俗。如果思果只是从维护汉语纯洁性的角度出发,那么这只是他个人的事情,然而事实上思果是以“善”的面目出现,而把他批评的对象当成“恶”来处理,这就让人感到难以接受。从整体上来说,也不利于汉语的发展,事实上思果无意中也是把保护汉语变成损害汉语了。

汉语需要活力,需要新鲜词汇,不能一成不变。白话文取代古文言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等因奉此”的公文难道还适合当前快节奏的社会发展吗?

思果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例子就是,英语brake,现在一般翻译为“煞车”,“刹车”或者“制动器”,但思果认为中国本来有一个“轫”字,“是用木头支轮而止其转动的意思,正好用来译这个英文字”。思果认为不译“轫”是“数典忘祖”。思果的这个例子实在让我哭笑不得,须知时代是前进的,现在已经是钢铁时代了,是制动器的时代,而不是用木头造车的时代,还用“轫”字如何能够让人接受?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思果认为“逃跑”不是中文,思果认为“逃走”最好,因为“走”在汉语里也有“跑”的意思。如果顺着这个思路,我看连“走”都不要了,只需一个“逃”字即可,是不是?汉语也是在不断丰富和多样发展的,这样才有利于表达,也有利于汉译。试问,当译者看到一篇英文文章里有flee,run,fly,escape,get away,decamp等等,译者只会认为汉语“逃”“跑”的词的太少,而不会嫌多。

以上只是两个我记得的例子,在思果的书里,还有不计其数类似的例子,都给思果抨击,严重者甚至给他宣称“这不像中文”,老夫子的态度恐怕连林琴南复生大概也会皱眉。还好没有给思果看到现在铺天盖地的“营业中”这种写法,这是日语结构的形式,在思果笔下一定又是“这不像中文”。其实,这就是汉语的现实,它们像中文,是中文,就是中文,它们没有“罪”。关键在于使用者。如果从上下文判断是使用者犯错,那是使用者自身的问题。

总之,我觉得思果在对待汉语上,未免太苛刻,也太保守,有个别词语过敏症的迹象。在语言的大环境、大发展下,思果对待汉语的态度,明显是落伍了。

思果先生如今已离开我们,中西文化古旧的后花园里又少了一块“使流水说出话来”的“石子”,寥落自是难免。不过,难道新人就没有了吗?如果都因为前辈一走,就文化衰落,那么中华千年的文化香火又是如何传到现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6 16:35 , Processed in 0.150128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