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cicerocicero

[【外语类原创】] 翻译之味——说小大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7 18:43:08 | 显示全部楼层

翻译之味——说“杂学”

吕叔湘对翻译中“杂学”之说的定义是:上自天文,下至地理,人情风俗,俚语方言,历史上的事件,小说里的人物,五花八门,无以名之,名之曰“杂学”。老先生也诚恳得很,自己文章做出来,竟然由于“杂”得不够,将别人(王岷源、王永明)对自己的指正也先后附上,共同以一个深刻事例证明翻译中“杂学”之难并感叹:NEVER TAKE ANYTHING FOR GRANTED!(大写和感叹号均为吕先生自己所用)
笔者也有一个上好的例子,很能说明杂学之杂,可到何种程度:
在讨论巴特的《文本的愉悦》时,伊格尔顿说,在巴特心目中,阅读是“less like a laboratory than a boudoir”(Literary Theory: An Introduction. London: Blackwell. 1996. P. 72),台湾译者吴新发先生翻译为“阅读与其说像实验室,不如说像闺房”,未免太斯文了(刘峰、王逢振、伍晓明也都作此译,其中王逢振同一本书的第二个译本为《现象学,阐释学,接受理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但此译依然未变)。不妨把他的整个小节连着看看:
迷恋文字这种婀娜多姿的舞蹈,醉心语言本身的肌理,读者不太知道建立一个连贯体系,将文本巧妙地结合以便支撑一个单一的自我,那类有目的的快乐,只知道在作品错综复杂的网络中,自我分崩离析那种被虐狂式的颤栗感觉。阅读与其说像实验室,不如说像闺房。现代主义的文本远非在使读者回复本身,使阅读行为所质疑的自体性最后得意恢复,而在摧毁读者安稳的文化认同,享受“欢跃”(jouissance),对巴尔特来说,这既是阅读的喜悦,也是性交的高潮。
伊格尔顿的原著中说,巴特与(写过“文本的意义并非等在那里好让人拔除的智齿”这种妙句的)伊瑟相比,“两者间的区别好比法国享乐主义者和德国理性主义者之间的区别”,在对后结构主义进行论述的一章中又写道,“巴特潇洒自如、嘻嘻哈哈、好用新词的散体笔法,相对冷峻的结构主义探讨,是一种写作上的‘超越’:这是一个他能四下撒野的自由领地,能从意义的独裁中得到部分的解放”(本段所引为笔者自己所译)。
读读上文可知,中西文化固然不同,二十世纪西方小姐的闺房肯定也不同于古代中国小姐的绣楼,但毕竟“自我分崩离析那种被虐狂式的颤栗感觉”与“性交的高潮”这样的字眼,是无论如何都很难和中间的“闺房”发生自然的关联关系。也许boudoir的主人,并不是想当然的纯情姑娘!这倒让我想起香港的男性杂志中的广告中号称“一楼一凤”的色情场所,丁度·布拉斯所拍的法国“生活片”中也不乏妓院中为每位妓女准备的独立小房间,所以,本人大可自信地认为:“boudoir”的最佳翻译在此处,应该是香艳和宣淫的“xxx”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7 18: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cang-chun-ge(“藏-春-阁”)打不出来,学术也遇到了另一种“杂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7 19: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以为

楼主的这番推论未免过于受中国文化影响

莫非高潮只能发生在色情场所?

殊不知 闺房正是以前的贵妇小姐们与心上人偷情之场所 况偷情之举与阅读颇有相通之处,前者不用征求其父其夫的同意,后者照巴特看法,无需过多顾虑作者用心,且凭一己之好,读到好处已是参与创作,无意中歪曲原文类似甜蜜的施虐。闺房一词用在这里岂不恰到好处。

另从字典看该词解释单一,并无引申之用法

Boudoir
[':], das; -s, -s [frz. boudoir, eigtl. = Schmollwinkel, zu: bouder= schmollen, übellaunig sein, wohl lautm.] (veraltend): elegantes Zimmer einer Dam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7 22:45:37 | 显示全部楼层
boudoir
n. boudoir; petit salon de dame

Wikipedia English - The Free Encyclopedia   

Boudoir
A boudoir is a lady's private bedroom, sitting room or dressing room. The term derives from the French verb bouder, meaning "to pout".
Historically, the boudoir formed part of the private suite of rooms of a lady, for bathing and dressing, adjacent to her bedchamber, being the female equivalent of the male cabinet. In later periods, the boudoir was used as a private drawing room, and was used for other activities, such as embroidery, or entertaining intimate acquaintances.

This article uses material from Wikipedi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7 23: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带想起了《戏梦巴黎》这部电影,两男一女的性交、撒野、瞎折腾就是在自己的家里,闺房里,不过是在父母度假外出的间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8 10: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意思。我一般不回自己的帖子,以免有自己顶帖的嫌疑。但这里的问题涉及质疑,我得做答。前边几位我也一并致谢。(感谢才女白草折(我是从国学数典知道本论坛的)的高姿态,感谢吾友homestudy的一贯支持,感谢所有仁兄的参与和虽未留踪迹但感兴趣的所有看过此帖的人。)
klaustang兄说“楼主的这番推论未免过于受中国文化影响;莫非高潮只能发生在色情场所?”前半句我认为是事实,一个中国译者受的影响,一般来说中国文化部分总强于外国文化,关键在于显露得如何,同时,翻译,我以为,从英到汉的翻译,尽力让中国人明白为目的,那么,在不加注的情况下,用单个的词译出暗示性涵义是重要的,于是,这个问题就转向该词是否暗示,以及暗示为何的问题(你的解释也从另一角度说明了语境的重要,从而“另从字典看该词解释单一,并无引申之用法”的说法讨论价值旋即被抵消殆尽);后半句,你的设问句的意思是说“哪怕直说‘闺房’,也是有高潮的”,是吗?哲人王的观点——“藏/春/阁、丽春院等太露骨,春闺即可,暗蕴春情,也有私家气息,茶花女会见各种情人就在自己的私人场所(义父所赠),而不是大卖场式的妓院。”——于是,我们三人的翻译可来个分层而观:我的翻译可划为“强化”,哲人王的翻译是“弱化”(春闺),你的译法是“等化”。这里到底如何分层为佳,涉及到对“心目中的读者”的定位问题,也就是所谓翻译目的论或翻译接受论方面的话题,的确是翻译中尤其微妙的问题;两位的眼光很“毒”,让我景仰。
在为了翻译目的的阅读中有不同认识,并在翻译中实现这种认识之下的表达,是非常正常的。所以我觉得从两位的质疑中也让自己再次推敲关于巴特文风的认识,这也从反面证明了此帖中的主题“杂学”之杂、之难。
就这个问题而言,我认为,自己引用伊格尔顿评价巴特的几句是有必要的,再引一句:巴特宣称,文本“就是把屁股对着政要的那个放浪形骸家伙”(“is […]that uninhibited person who shows his behind to Political Fathers”)。从上述几处引用可见:巴特的风格大张离经叛道,思想放纵奔驰,因此,本人看法的立足点就是:让考虑更多地偏离常规,也许方为正解。
P.S.学校教育部评估在即,一个字——“忙”!我的主题帖可能会停两周。但关于此或之前的,只要有问题,我都会认真作出自己的回应,并与诸位共同切磋,既丰富译艺,也算学术交友,此外也许能为繁荣论坛学术风尚作点小事,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5 13: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翻译之味——说翻译教学

刚经历了教学评估,所以谈谈个人对翻译教学的些许感悟。
翻译行当中有句广为人知的话:能干的人在写作,不能写作的人在翻译,不能翻译的人呢?在教翻译!
记得笔者若干年前读书时代的经历是:上翻译课了,老师进来,发下一篇文章,限定时间完成,于是,学生忙着查字典,老师则若有所思(无所事事?)地等待,下课铃响,学生交作业,一边唧唧喳喳一边退场,下一次课,教师发下参考译文:哇噻!老师真强,译得好妙。老师一边在解释学生一边在高山仰止,几让人有头晕目眩的类高山反应。
自己当了老师,才发现:原来当初的练习尽出自翻译名家笔下,与自己的老师其实是无关的!难怪老师的点评似乎有点不到位,原来他只是带着我们在做欣赏而已,而翻译首先应该是实践的,亲自实践的!于是发下心愿:我给学生的练习,必定自己找来别人未曾做过的东西才好,而且坚决自己先行,即或它很可能是粗陋的。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553639 贴上给自己学生的一则翻译参考作为举例,大家指点)
很多人对翻译下过定义,倒是没怎么见过给翻译课下定义的,如果我来尝试一下,我倒愿意用这样的话来描述:a really romantic discipline
翻译要花费很多努力和精力去做词法、句法、篇章方面的体会,即“无规矩而无方圆”的道理,先有约束(discipline既是学科的意思,也有约束的内涵),尤其是浩瀚的种种门类的背景知识、无法言传的对包孕着深刻文化的语言的敏感度、甚至个人的审美知识结构,都是可能一生才能真正领悟的东西;而同时,romantic,正如Wordsworth心目中的romantic一样,并非仅限于花前月下的浪漫,(尽管我所钦佩的清华陈永国先生喜欢使用“爱欲”来比喻翻译,见:陈永国,《翻译与后现代性》,代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而应该是一种真性情的表露!
由此想:英国翻译家Peter Newmark所谓翻译是科学,是艺术,是锤炼,是个人修养与品位的表达,说得可真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8 14: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翻译之味——说节奏

平常操作的文章中,以散文为最多,一则其通常独立而短小,不需要考虑诸如小说翻译等中常常必须的诸多背景或考据(尽管也是有的),二则如林语堂先生推崇“小品文”那样,可品读的韵味却很悠长。
中国语文中学到的概念是比较单薄的,通常听到的“散文贵散,形散而神不散”这种说法,名则名也,对翻译的指导性却不强。
个人体会中,曹明伦先生“论散文体译文的音韵节奏”一文(《中国翻译》,2004年第4期)就是一篇谈论这个话题的好文,按照他的理解,散文翻译关键在于节奏感,这里的节奏感指:词层面上的打破单调——Suddenly the line went limp.曹明伦先生评价说:译文“引爆电线耷拉下来”是连用5个双音节词,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滴答,“单调得令人难受”;句层面的回避庸俗谐调——advancing age and deteriorating health译文“年纪越来越大,而且健康状况恶化”,“听起来有种打油诗的味道”。最后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力争准确再现原文节奏,如There was no snow, the leaves were gone from the trees, and the grass was dead.参考译文“天未下雪,但叶落草枯”让人体味到的“简明洗练”便是对原文以舒缓的节奏以吻合萧瑟秋景的情调背离,犯了“义存而情不存”(朱光潜语)的毛病。
上海翻译资格证书考试指定教材(孙万彪编著《中级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开篇第一课就是一篇散文“美国的国土与人民”。文章第一句,就可以用节奏观点来做个透析:The United States is a varied land -- of forests, deserts, mountains, high flat lands and fertile plains.参考译文“美国是一个地形多样的国家——有森林、沙漠、山脉、平坦的高地和肥沃的平原”。这是一字排开的按部就班的译法,本无可挑剔,但若以节奏观之,就有了不同:原文为了描述varied,采用了列举,前边是三个单个的词,后边是两个参差的名词短语,若用音乐比喻,好比是11 11 11与321 21两个小节,而译文仅能读出列举这一层涵义而已,于是想:何不如此——“美国地形多样:既有森林、沙漠、山脉,又有平坦高地和肥沃平原”,意思不变,而分拆为两个节奏组,用“既...又...”联合,同时改变前文重心落在“国家”之上而可能引发的理解偏离,并砍掉后文中多余的“的”字,以更好照应varied的本义,演奏出更为磅礴的效果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4 20:56:39 | 显示全部楼层

翻译之味——说留白

翻译之味系列写到这里,已经十则了(准确讲是九个半,因为其中有一则是答复)。把留白当作最后一则,一来是凑个圆满之数,另一来也许潜意识中仍然以为翻译是种性情陶冶之物事,留下点回味吧,呵呵。学生常笑话我的翻译课有些人生观、政治课的味道,因为翻译讲到底,不是做人又是呢?
留白,香港文字师傅董桥在其《文字是肉做的》中说及中国绘画,讲中国画的意境就在留白。翻译中,其实也有这么种韵味,大凡翻译,当真地(也许偶然)涉及美学意义上的雕刻,恐怕非此不足以解释很多微妙的东西。
曾经给学生做过翻译练习,《读者》杂志上的“水果寓言”共七则,印象颇深的一则是“柚子”,在最后有这么句话“或许,这就是初恋的青涩滋味吧。”
"青"怎么做?"涩"怎么翻?思考了很久,突然发现:原来,初恋的滋味没人能够绝对地做地道的翻译或解释,我们的爱情都是独特的,于是,“Mmm”这个品味许久才想出的词,倒成了最考验我绞尽脑汁才想出的东西——可能,爱情是需要自我经验或认识的参与,才能真正明白的东西,说出来,不说出来,这倒是个问题,最好的思考竟然是:什么是文中所谓“青涩”,自己去体会吧!翻译,也许意义其实是在味中,而技巧性的东西,也许不过是匠人之气罢了。
路途尚远,吾们奋力前行吧!(为方便了解全文,我的翻译与原文贴在外语学习区中,地址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557285
此时是所谓chiristmas eve,祝福大家圣诞快乐!感谢所有关注过这个帖子的人,感谢woi55给我最初的动力。是为此帖之告别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27 20:37:1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年过去了,此帖依然让我感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2 11:31 , Processed in 0.124042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