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712|回复: 0

[[学习策略]] 如何在新概念第四册中学习英文辩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9 01: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痴迷英文演讲辩论,始于大学的开学典礼;难舍新概念第四册,感于学生期许的目光。长久以来,在学习中讲授,在讲授中学习,对英文辩论艺术和新概念第四册美文都有了更深的领悟。
  回头欣赏新概念第四册的独特魅力,乍看并不易察觉,观其表象,只见各类文章辞藻堆砌、艰深晦涩、曲高和寡、捉摸不定,不如新概念第三册轻松幽默、通俗实用,然而若能知难而上、锲而不舍地探其内涵,便可渐渐体验到第四册的千姿百变,沉迷于其精妙的语言。而地道的表达,广博的学识,成熟的风格正好可以塑造出一个优秀的英文辩手。因此,将新概念四研究透彻,对提高英文论辩能力好处多多。
  
  辩论语言的积累
  辩论方法的磨炼
  
  典型的英文辩论,需要积累以下几类词句:critical thinking, listening, argument construction, research, and advocacy skills (批判思维、尝试倾听、论证组织、研究调查、建议技巧)。而经典的新概念四本教材中,惟有第四册拥有大量的同类语句。在此举例说明,仅供参考:
  1、Critical Thinking:一个聪明的辩手,要懂得发现对方的漏洞。如Fielden Hughes的Youth是一篇典型的驳斥大众观点的文章,作者用心良苦提出质疑的语句随处可见。如If there is one — which I take leave to doubt— then it is older...再如首句people are always talking about...一个be always doing很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绪,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2、Listening:一个优秀的辩手,要懂得在倾听中寻找破绽。如第2课中的Spare that spider, 作者在双方共有相同数据的基础上,抓住最为核心的突破口,找到all of them put together kill only a fraction of... 采用欲扬先抑的方法,在段落之末震撼了读者的视听。而第25课Non-Auditory Effects of Noise亦是在周刊上双方共有的故事中,敏锐地察觉到该故事逻辑上的因果颠倒。
  3、Argument Construction:一个有力的辩手,在质疑和突破之后,更需要摧枯拉朽的论证能力。新概念第四册中有许多文章都拥有此类能量。如第6课The Sporting Spirit,第16课The Modern City,第32课Galileo Reborn,第44课Patterns of Culture等. 若能反复咀嚼这些文章的论证方法,举一反三,不仅辩论能力会与日俱增,写作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4、Research:一个严谨的辩手,需要培养调查研究的能力。在辩论中,如何从杂乱的事实中去粗取精,找到自己需要的例子和观点,是一门技巧性极高的功课。新概念第四册中,科技文章比重较大,而研究科学现象,最注重的就是本着求实的治学态度,依据科学的研究方法,得出无误的研究结论。而第四册中的科技文章不仅逻辑严谨,且几乎涵盖了所有重要的研究方法,比如第14课The Butterfly Effect,作者就清晰地告诉我们如何通过格点的方式,在最完美的条件下进行实验。而整篇文章更是遵循了“提议——现象——理论——问题”的典型写作逻辑。我们透彻地分析这类作品,在提高辩论技巧的同时,也掌握了科技文章的普遍思路。
  5、Advocacy Skills:一个完美的辩手,需要在挫败敌人之后,让自己的旗帜迎风飘扬。在英文辩论中,驳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重头戏,但若是能提出更令人信服的解决方案,就会有画龙点睛的效果。罗素、丘吉尔这些Economist杂志上的知名作者们,都是这一领域的专家。如第46课 Hobbies 中,丘吉尔就通过引用、暗喻、类比、排比和多种文字游戏,细腻地传达了业余爱好的重要性。这些文章所传达的信息都值得我们认真揣摩。
  
  方法正确 事半功倍
  
  练就三寸不烂之舌,除了拥有坚强的意志,还需要正确的锻炼方法。清晰的辩论思维,是日常生活中时刻积累的结果。对辩论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学习新概念第四册的同时,遵循以下原则进行练习。
  1、确保论题的准确性。
  英文辩论,最忌讳洋洋大观,动辄万言。有许多人,讲起话来口若悬河、声势逼人,仔细研究,却不清楚他究竟要说明什么问题。在国际辩论赛场,优秀的评委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揭穿他的漏洞。因此,在练习辩论时,辩手必须首先弄清楚自己的论题是什么,并用最为简洁的语言在最初的一两句话里表达出来。为了避免歧义,在论述过程中,应尽量运用意义明确的语句,对于整个辩论中的关键概念,更要加以简明扼要的解说。例如,辩题中出现terrorism,一定要搞清楚是国际范围流行的“恐怖主义”,还是政治领域传统的“极端主义”。
  2、保持论题的同一性
  在整个论证过程之中,论题只有一个,也就是要遵守同一律的要求,违反这条规则,就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其中,证明过多,或证明过少,是常见的“偷换论题”的错误。例如,本想证明“纳粹德国与军国主义的日本在二战中的侵略行为罪恶性是等同的”,结果所论证的却是“纳粹德国与军国主义的日本在二战的侵略活动中有着密切的联系(前者包含后者,而后者却不包含前者) ”,这就犯了证明过少的错误。保证论据的真实性,避免常识性错误。
  记得有一次笔者在杭州高校辩论大赛中担任评委,在讨论“环境保护与经济进步,孰重孰轻”时,有一位选手十分感慨地质疑:“What if China誷 economy was as developed as the United States, but our environment was as poor as Africa誷?”我们理解这位选手所要表达的是中国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经济发达但环境恶劣,并非可喜之事。但我们应该注意,经济向美国看齐毋庸置疑,但环境问题怎能以非洲作为反面论据。非洲并无太多工业污染,自然环境应排在世界前列。倘若中国的经济如美国,自然环境如非洲,岂不是大快人心之事?这样的论据,如果拿到世界舞台的英文辩论赛上,不仅犯了逻辑错误,在感情上更是有可能挑起种族仇恨乃至国家之间的争端。
  
  多元文化的陶冶
  成熟风格的打造
  
  新概念第四册被称为包罗万象的万花筒,涵盖了文化、经济、哲学、艺术、体育、政治、美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伦理学、天文学等30多个学科门类。从首篇通过石器寻找远古文明,到罗素循循善诱,亲身演绎舍小我取大我、舍大我取无我的至高境界,再到伟大人类学家Ruth Benedict用心良苦地游说人们,唯有人类相互体谅包容,才能实现多元文化的和谐社会。我们跨越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学科,体会到人间的乐趣、世界的奇妙。而这一切,对于有志学习辩论的同学来说,不仅是不可多得的知识积淀,更是灵感滋生的肥沃土壤。
  对中文辩论赛感兴趣的同学们,应该都了解中文的比赛程式和风格。“美是主观还是客观”等辩题深入人心。然而,英文辩论赛的风格是截然不同的。在国际上流行的辩论方式有Karl Popper debates(波普尔辩论法,即证伪主义辩论法,与证实主义辩论法形成对比)、Legislative debate(立法式辩论,即运用立法机构的辩论模式,旨在熟悉取得多数票数的方法)、Mock trial(法庭式辩论,法学院学生必修课)等。中式的辩论则更倾向于我们所称的Idea debating;而国际英文的辩论,更倾向于Policy debate和国际辩论赛一般采用的two-team and four-team parliamentary debate(英国议会制辩论,一般二至四队,第一个发言者叫prime minister). Idea debating强调各种思想的碰撞感以及优质语言的绚丽感,由于其抽象度较高,掌握得不好则非常容易流于诡辩;而Policy debate(就具体政策进行的辩论)则强调辩题的实用性,如是否应该在校园内佩戴宗教饰物,是否应该惩罚津巴布韦的童工雇佣者等。英国的议会采用此类辩论方法,是为了解决社会的实际问题,其人道主义精神让人肃然起敬。所有的辩题都是关注人性的,关注现实的,拒绝违背人性的空谈,拒绝不切实际的诡辩。而正因为如此,对于享有中国教育体制优势又无可避免烙有同样体制弊端的学生来说, 也许在拿到辩题的第一时间总是有些许意外的尴尬, 无法如剑桥耶鲁的学生们一样从容不迫。例如某场辩论会的辩题为《是否该为对儿童进行性侵犯的人实行化学阉割》。相信很少有中国学生在接受正规训练之前能清楚地列举出世界上如此的典型案例,甚至很少有人听说过这种惩罚手段,更无法阐述此举的利害关系。这些是西方年轻人日常的话题,却很少从深层次得到中国人的普遍青睐。再如萨达姆是否应该由国际法庭来审判等,虽然此类话题难免有受到西方文化沙文主义影响的嫌疑,然而民主的社会需要自由和公开的思想交锋,国际化的人才更需要时刻关注世界的敏锐目光。
  国际化不够,包容度不高,是中国的英文辩论爱好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学习新概念第四册的过程中,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静下心来弄通弄透每篇文章。例如,第1课Finding Fossil Man中讲到中东文明,那么从两河流域文明顺时而下,以色列、伊朗、伊拉克,包括远东的印度等几个知名国度所经历的历史,你至少应该将它们拉成一条主线纵向准备。如此一来,在平时的新闻报道和评论节目中你更可以根据这条主线有目的地拓展横向知识,吸收更多有用的信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比如,第32课Galileo Reborn从新的视角阐述了伽利略与中世纪社会的关系,那么至少对于天文学的演变发展中重要人物的生平和贡献,有心学习辩论的同学们都应该了如指掌。可见,在经过一段时间坚持不懈的研究之后,新概念第四册就真正成了各种学科的缩影,不知不觉中,我们就可以在辩论陈词中享受旁征博引的快乐了。
  最后,衷心祝愿学习英文的朋友们体会到语言带来的欣喜和感动。Orators are made!让我们共同努力,造就黄皮肤黑眼睛的世界辩论精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9-23 09:22 , Processed in 0.121794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