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733|回复: 24

[【主题讨论】] 《色,戒》两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5 10: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电影前其实是扫看过小说的,看电影的时候思想总在戏内、戏外穿梭,在文字与画面中逡巡。
  很多人去看电影是在强烈的性暗示下去的,都在期待着能有点什么,所以有了完场之后,听到好多人所说的不值。
  片子总体来说是近段时间看到过的不错的一部,二个多小时一点不感觉片子的甬长。李安是忠实于原文的,隐晦的画面,正如小说一样传达着暗示。剧情一如张爱玲的际遇,以一种隐晦的手法表现了一段白描般的叙事,没有任何是非的判断,就是一出戏,一段故事,每个人都在这里面按作者的要求进进出出,作者和导演都只是把这段故事叙述给大家看。
  一如名字,故事叙述的是一介色与戒的双面诱惑。在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群体的意识替代了个体的意识,群体的意识也就导致了个人的无意识。所以才有了群情激愤;所以才有了革命青年的最易见的举动——选择暗杀,且一如暑期打工一般安排着最初的暗杀;所以才有了为了一个显得很盲从的革命,为了更加有扮相,王佳芝选择了为了革命而献身。
  王佳芝,这一人物在所处的时代,显得真实,虽然不会太多,但也存在着一个偶然中的必然。以她一个没有经过训练的女子,去引诱一个大特务就是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一个不道所以然的信念,一个崇高得自己根本无法触摸的信念的支撑,她能更真实的扮演一个情人的角色,因为业余却更为专业。然而,遗憾的是她最后却假戏真为了,在戒的诱惑的下,得到了连易先生夫人都没有得到的钻戒后,易的似是温情的眼光下,信念颠覆。因为戒,她就应该对他忠诚,他应该是她的爱人,她也应该爱他,在悬崖边上的人在一瞬间在人性的欲望与脆弱中置换。
  易先生,梁朝伟演绎得挺到位,一个地道的老特务。这种人物是复杂的,生活在黑暗中的人本身就不会喜欢黑暗。日本酒馆那出,着实将易推上对王的色的高潮,一个日本人的地方是最安全的,然而他也是最卑微的,在天涯歌女声中,他能感觉到的应该也有自己内心的脆弱,“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汪伪部长之于商女有何区别?一个职业的政客自然明白这些。“彼此”共同的际遇,“彼此”内心的独孤,在歌女声中,易会自然的亲近眼前的情人,倒在了色的诱惑下。一个老手在与一个小江湖的博弈就这样几近失手。因为对方的单纯,因为自身的老道,使得他从单纯的在对方身上感受存在的真实,放松了戒备。但是,为了自己能更好的活着,就只能送任何反抗、反抗过自己的人去死。
  邝裕民之于王力宏,剧中人物之于现实影人,一般青涩。
  Ps:无意间看到了港版的截图,确如宣传一般香艳。



                               11月3日下午10时26分第一次
                       前行的路有时自己也无法选择,只要你踏上了,
                                     就只能随之前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5 11: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写这种东西,不成熟,不成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5 12: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段爱与梦的华丽邂逅故事;一个不可能抵达的梦镜之缘;一部坚持爱情、追逐梦想、不放弃不服输的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5 13: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飞雪伊人于2007-11-05 12:10发表的 :
一段爱与梦的华丽邂逅故事;一个不可能抵达的梦镜之缘;一部坚持爱情、追逐梦想、不放弃不服输的小说



爱情没有界限,故事是有背景。
故事本身就是一段荒谬的“爱情”。
一个以“爱”为诱饵,一个以“情”为欢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5 17:47: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以“爱”为诱饵,一个以“情”为欢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5 21: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1618于2007-11-05 17:47发表的 :
一个以“爱”为诱饵,一个以“情”为欢场
王、易二人,一个为色诱,一个为偷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9 16:5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play5300于2007-11-05 13:03发表的 :
故事本身就是一段荒谬的“爱情”。
一个以“爱”为诱饵,一个以“情”为欢场


不懂耶!为什么「一个以“爱”为诱饵,一个以“情”为欢场」,就是「荒谬的“爱情”」,那里荒谬了?而且,说「一个以”色”为诱饵,一个以”戒”为欢场」,不也可以吗?当然,荒不荒谬又是另一回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9 19: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schopenhauer




级别: 普通会员
精华: 0
发帖: 11
威望: 0 点
财富: 0 论坛币
活期存款: 0
定期存款: 0
总资产: 0 论坛币
在线时间:2.1(小时)
注册时间:2007-11-08 09:10
最后登录:2007-11-09 16:48

小背心呀,不敢和陌生人说话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0 16:5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兴致啊!有没有可以下载的书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0 18:44:4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书好找呀。总共都没几个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0 19:43:39 | 显示全部楼层
色易守,情难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0 19: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剪辑版看的有点莫名其妙

遗憾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0 19:5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1楼含笑饮砒霜于2007-11-10 19:48发表的 :
剪辑版看的有点莫名其妙

遗憾呀

那您老可以再去补一补文本,偶是看过小说的,无所才没有那么想不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1 00: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看过电影。但梁朝伟来演易先生,要忠于原著恐怕很难。

张爱玲笔下的易先生是一个长相、气质上毫无魅力可言的人。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小说的主旨不在于爱情,也不在于伦理,而是描述女人的复杂面——现实中得不到感情的女人,为了完成任务被自己的同志暗笑,并为任务需要失贞于一个龌龊男人,会被这样一个自己对之完全没有感情的人的貌似真心的表露所打动,以至于放弃了理智。这个女人身上有张爱玲自己的影子。

如果易先生是个帅哥,这个主题就被淡化了,甚至转移了。梁朝伟演,观众还能注意到这个主题吗?

不明白,电影就不能找普通人演吗,为什么一定要明星、帅哥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2 16: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3楼aiaia于2007-11-11 00:11发表的 :
没看过电影。但梁朝伟来演易先生,要忠于原著恐怕很难。

张爱玲笔下的易先生是一个长相、气质上毫无魅力可言的人。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小说的主旨不在于爱情,也不在于伦理,而是描述女人的复杂面——现实中得不到感情的女人,为了完成任务被自己的同志暗笑,并为任务需要失贞于一个龌龊男人,会被这样一个自己对之完全没有感情的人的貌似真心的表露所打动,以至于放弃了理智。这个女人身上有张爱玲自己的影子。

如果易先生是个帅哥,这个主题就被淡化了,甚至转移了。梁朝伟演,观众还能注意到这个主题吗?
.......

我感觉这个倒不是个问题。小说和电影都存在一个卖点的问题。
小说有人物有小说人物的需要。这样的人物更能塑造作者需要的角色。小说的受众所看的是作者。作者是谁就是观众的需要。以张爱玲来说。她自己就是最大的卖点。其它才是她的影子。
同理,电影也有电影的需要。电影的卖点就更多了。导演是一个方面,但是同时,演员也是观众的需要,同样的导演,同样的隐秘的内容(同性恋与露点),为什么断臂山无色,戒的市场号召力?也许在中国观众看的除去导演,演员更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2 16: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剪辑版看的有点莫名其妙

遗憾呀

准备看国外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2 20: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安是读懂了张爱玲的。但他比她更柔软,更人间。读原著小说的时候,透过繁复的句和段,你可以读到世间苍凉、人性无情。一贯的张式风格,把生涩、干瘪的人性剖出来,给你看。小说结尾那句“不吃辣的怎么胡得出辣子”,在一场生死情性大战之后,由麻将桌上汪政权的阔太太们嬉笑说出,无比地残酷。特务之间的情爱,本就充满杀气,到头来,功亏一篑,命悬一线。那万分之一的真,也轰然倒塌了。

所以,难怪影评家批评李安软化了这种冷酷,给了梁朝伟饰演的易先生太多悔意,甚至说电影丰富了原著的肉体,却阉割了它的灵魂。他们忘记了,导演李安才是电影《色,戒》的作者,电影也是独立的艺术作品。而李安,到底是导演《饮食男女》、《断臂山》的那个李安。

某种程度上,李安拍片艰难,乃至几次痛哭,是一次次不得不向小说《色,戒》的投降——他没法改变故事的结构,开头是那个开头,结束是那个结束。但反过来,张爱玲的苍凉,其实也被李安用自己的方式一一渲染、点化。于是,在刺杀败露、街道被封锁的一刹那,即将被捕的王佳芝最终遇到一个开朗快乐、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年轻黄包车夫(张爱玲说,“简直是个白马骑士”),他轻快地拉着她,满街里狂奔,纸风车哗啦啦地转动,他们像在经历一场纯然的恋爱——那是张爱玲不相信,易先生从来不曾得到,而王佳芝本该得到的人间烟火。于是,在电影收场,易先生坐到王佳芝曾在他家住过的床边,手脚婆娑,目光哀婉,用浅浅的泪水洗濯人性的原罪。

同样被李安改编成电影的《断背山》,原著小说非常出色,语言简单粗励到能嗅出西部牛仔的味道,但细节结实,敞亮。有文评家说,《色,戒》作为小说却是并不怎么成功的。甚至有张迷不无尖锐地犯嘀咕,什么时候,孤傲才绝的“祖师奶奶”竟要在自己小说里借用别人的名言,又是林语堂,又是辜鸿铭(虽然都没点出名字)。我第一次阅读小说,几乎是硬着头皮看完的,模模糊糊看不懂。看到最后,也知道了一些背景,从头再读,才读出与众不同的味道。只是这样一来,一切就显得太隐晦,失去了张爱玲一贯的直截了当,生冷僻透。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作者离本文太近,所以,手软了。李安在电影中给易先生杜撰的名字——易默成,暗示了李安与很多人一直认为的,张爱玲写的,不仅是当时风传的丁默邨与郑萍如的真实故事,还有对前夫、也是“汉奸”的胡兰成的浓郁情愫。小说修修改改三十年才拿出来,出来后别人非议它的“鼓吹汉奸”,张爱玲气鼓鼓地出来笔战。杂志做专题,我有幸亲见张爱玲的手稿。看她论战的文稿与书信,誊写得清楚、认真,绝不马虎。

也许正是因为小说文本的含混不清,《色,戒》的故事张力反而给了电影充沛的想象空间,在张虚处,李实;在张实处,李更实。但增添的情节,忠于小说,其实并未离得太远。试举两例。王佳芝被抓后,小说一笔带过,不再交代。而电影加上了行刑的场面,还给刑场设置了一个深阔虚空的悬谷,那样深而黑的谷,拥有比死还深的恐惧。看到那个深渊,犯人受刑,其实就不那么恐怖了。特务的心底,到底不是常人的喜怒哀愁。怎么去想象,揣摩,甚至理解,观众只要看看这个深渊,就全然明白了:为了不致掉下去,你要狠狠地活,狠狠地斗,这不仅是命,还是人极其狼性的一面。

第二个例子,王佳芝在香港第一次参加爱国学生们的暗杀行动,那时候一切都是青涩,只一股满腔无处迸发的爱国抗日情结,才有了荒唐的美人计。电影中,王佳芝其实并不怎么介怀这一切,只被邝裕民吸引。电影强调这一点,贯穿始终,是隐隐的暗线。这当然也是李安的人间印迹。小说只说,“从十五六岁起她就只顾忙着抵挡各方面来的攻势,这样的女孩子不大容易坠入爱河,抵抗力太强了。有一阵子她以为她可能会喜欢邝裕民,结果后来恨他,恨他跟那些别人一样”。

接着电影增加了一场在香港的暗杀行动败露后,慌乱中杀人的戏,暴露这群特殊时代的年轻人,轻轻易易地就落入了再也无法自拔的命运漩涡。张爱玲不信政治的非黑即白,汉奸与非汉奸的简单界限。李安的这一补充,恰恰强化了这一点。说得上心有灵犀,锦上添花之笔。

张爱玲成就了李安,李安何尝不也成就了张爱玲。他们共同点化的,正是大时代的丛林法则。而在中国人的世界里,大时代并不只是过去时。它也是现在时,更是将来时的。

我不喜欢读那些由《色,戒》过度挖掘历史的影评,张爱玲也不想《色,戒》染上什么政治的颜色,一百个不愿意,所以才放弃一贯的沉默出来打笔战官司。如果,艺术是打动人心的,那么,一定不是它的布景,不是它的装璜,而是它本身直接触碰到了人性。就电影谈电影,就小说谈小说,才能挖掘到真正值得深思的东西,至少好过简单的借题发挥。电影《色,戒》所描摹的,其实正是每个人血液里的情与毒,是无时代背景的现实中,人性被压抑不得动弹的无奈与无助。

为李安鼓掌,为他更上层楼的艺术境界!

柴子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4 10: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色,戒目前传递给人的不知是色多,还是别的。好多人也许是冲着李安的大名和其中的激情去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5 11: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1楼含笑饮砒霜于2007-11-10 19:48发表的 :
剪辑版看的有点莫名其妙

遗憾呀

港版的让人看完心情很沉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5 15: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影偶觉得不怎么样,李安把自己的风格情感溶入里面。原著精神内涵没有体现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4 12:11 , Processed in 0.23014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