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085|回复: 5

[【文史类原创】] 新的人生价值观----“天生我才必有用”解(原创首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30 12: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生我才必有用”是李白在《将进酒》诗中道出的名句,即使在李白全部诗歌中,都是最闪光的诗句,最见李白豪迈乐观个性的诗句,充满着自信、积极自奋的精神。
这里起码包含这样三层:
    第一,“必有用”说的是将来必能大用,言外之意即是说过去、现在都未能发挥才能,都是落拓不遇的,这一层意思虽未直接说出,却是在不言之中的。
    第二,表明对自己才能的充分自信,这种话的背后洋溢着积极用世的热情。
    第三,再深入一步,为什么他敢于宣称“天生我才必有用”?原因在于他对时代的看法,李白是盛唐时代孕育出来的知识分子,对那个繁荣昌盛的时代感受特别深。尽管他在当时现实中看到了许多黑暗、腐朽的现象,对总认为,整个时代不会就这样下去,总有一天会重新出现全盛日,自己的才能也必然会得到发挥。
    这是一个大写的人的价值的宣言,显示出李白对人类能力的信仰。李白这里所说的“我”,当然包括自己在内,或者说首先指他自己,但并不局限于他自己。这个“我”,可以泛指一切人,至少是一切有志气、有抱负的人。人人生来都必有用,这种信念使人的能力在困难条件下得到发挥。
     处在中古时期的李白,喊出这样一个充满人的自信与自豪的口号是很不容易的。王昌龄《上李侍郎书》云:“天生贤才,必有盛代用之。”可见李白这种观点在当时具有一定普遍性。李白之所以说“必有用”,虽然也隐含着对时代的看法,但却不以“盛代”为前提,而以普遍形式出现,这就比王昌龄更具有对人的能力的自信。在封建社会里,不但农民对地主存在着人身依附关系,臣下对君主,也同样存在人身依附关系(君为臣纲,臣只是君的附属物)。在古代,一个知识分子再有才能,也必须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一个依附的对象(或君主、或权贵),他的才能方可得到发挥。也就是说,天生我才是不是有用,是不由自主的,是不可必然的。而李白却首次喊出“天生我才必有用”这样一个不带任何附件条件的口号,这反映了一种进步意识:一个人的价值,是由他自身的“材”(包括才能与品质)决定的,并不取决于某个君主或权贵是否赏识、任用他。你不用他,他的“材”照样存在,照样有价值;在这里发挥不了作用,不被理解与信用,照样可以在其他地方发挥作用。总之,人的价值就在于他所具有的品质与才能。有才,就有价值,就必有用。李白自己就是这样行动的,唐玄宗不用他,“赐金放还”,安史乱起,他就应永王李璘的召聘,为永王所用,“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这种把个人的“材”视为独立的价值、独立的人格的标志的思想,在封建社会里,是一种相当进步的思想。由此可导出带有离经叛道色彩的思想与行为来,特别是在改朝换代之际,这种思想就成为许多知识分子摆脱腐朽的旧王朝的羁绊,为比较进步开明的新朝效力的思想基础(当然也可以引出汉奸理论来)。
    这种人生价值观念,一方面是盛唐时期知识分子的才能得到较好发挥的反映,是时代的产物。但就其思想本质而论,它倒是属于未来时代的东西。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这种珍视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独立价值的思想,逐步成为进步知识分子的一种具有民主性的思想意识。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人才是不是能得到使用发挥,有时代、社会和环境等客观因素,也有人才本身的主观因素(包括心理素质方面的因素)。苏轼《贾谊论》说:“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意思是说,一个人有才能并不难,难的是使自己的才能得到使用与发挥。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有许多优点,如积极用世,对国家社会怀有责任感、使命感,正直等,但也往往有许多不可讳饰的毛病,比如脱离实际、空言论道、孤高傲世、与环境落落寡合、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忽冷忽热等,这些毛病往往使他们的才能得不到施展,不能适应社会与周围环境。至于有人根本就无才,又不努力,不做知识积累,却目空一切,怨天尤人,那只能毁掉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30 14:3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我更在乎后者,理由是偶是没啥用的,只能读读书(后面不是“杀杀猪”),写写字(可不是书法啊),泡泡坛(也不是吃泡菜)。。。。。。

我说楼主啊,你的文章要是排排版可能就更好了!一个教授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特别是偶这等能看明白噻。例如,起端空两格——段落之间最好也能够有点缝隙啥的,这样好理解点。尤其优美的大唐时代的一切,“惟美”的要求也不过份吧?嘻嘻~~~~~~~

玩笑哈,兄别见怪才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30 16:5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hong于2007-10-30 14:38发表的 :
支持一下!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我更在乎后者,理由是偶是没啥用的,只能读读书(后面不是“杀杀猪”),写写字(可不是书法啊),泡泡坛(也不是吃泡菜)。。。。。。

我说楼主啊,你的文章要是排排版可能就更好了!一个教授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特别是偶这等能看明白噻。例如,起端空两格——段落之间最好也能够有点缝隙啥的,这样好理解点。尤其优美的大唐时代的一切,“惟美”的要求也不过份吧?嘻嘻~~~~~~~

.......

汗,泓妹说的对,就是排不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 13: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千金散尽还复来”!(国际象棋记谱用的。。。)
这句好,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李白具备“平地抠饼,对面拿贼”的实力,新时代的年轻人都要苦练本领,成为本行业的专家里手,这样就总能有用武之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6 21: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命运也是自己能够改变的,通过自身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9 16: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觉得楼主的理解似有点问题啊!「天生我材必有用」,用当然是期待别人用罗,所以楼主也说:「在古代,一个知识分子再有才能,也必须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一个依附的对象(或君主、或权贵),他的才能方可得到发挥。也就是说,天生我才是不是有用,是不由自主的,是不可必然的。」「唐玄宗不用他,“赐金放还”,安史乱起,他就应永王李璘的召聘,为永王所用」,如此说来,「天生我才必有用」便不是一个不带任何附件条件的口号。「一个人的价值,是由他自身的“材”(包括才能与品质)决定的,并不取决于某个君主或权贵是否赏识、任用他」,只说了材或才,根本没说到「用」,颇不能自圆其说。

「李白是盛唐时代孕育出来的知识分子,对那个繁荣昌盛的时代感受特别深。尽管他在当时现实中看到了许多黑暗、腐朽的现象,对总认为,整个时代不会就这样下去,总有一天会重新出现全盛日」只能说是楼主自己的理解罗,李白看不到也算不到身後事,我们事後孔明,读点历史,也知道安史之乱後,大唐王朝是逐渐走下坡了。说来奇怪,假如李白真是那么乐观的话,不知道他想销的「万古愁」又是什么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11:15 , Processed in 0.17739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