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逑文

[【主题讨论】] 简化字教育——希望有多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20 14: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转帖一篇:

题目:简化字与繁体字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法定文字


大陆实行简化字,台港澳实行繁体字。否则,要么大陆违法,要么台港澳违法。

目前,日韩的意思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的繁简字中选择繁体字作为东亚标准文字,亦不反对简体字,问中国同意否,中国答曰否。也就是说,中国虽然同时承认繁简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合法地位(否则台港澳处于非法状态),但就是不允许繁体字在东亚具有标准地位。其关系如下:

中国态度 国内   国际
繁体字   认可   不认可
简体字   认可    认可

韩日态度 国内   国际
繁体字   认可   认可
简体字   认可   认可

这里的繁简字均指中国境内的法定汉字。

由上可见中国的态度是矛盾的,对内承认双文并存,对外不承认双文并存。对内承认是维持现状,对外不承认是不想形成这种现状,尽管目前东亚还没有标准字。中国的意思是宁可放弃汉字成为标准字的机会,也不允许国家法定的繁体字与简体字同时成为东亚标准字。如果说国内复繁成本太高,东亚繁简并用与中国不增加任何成本,何故不同意?自信不足而已。何故自信不足?中国明白虽然日韩同意繁简同时成为东亚标准字(繁体以《康熙字典》为准,其中有简化字的并行不悖),但日韩必不睬简化字而实采用繁体字,并行成为空架子。如是,则大陆、香港、澳门、台湾、日本与韩国恐怕只有大陆用简,而其余皆繁,繁体字成为实际上的标准字。这就像联合国的标准语言文字有6种,英语成为实际上的通用文字。此外,如东亚形成标准字,东南亚很快就会跟进,繁简也会有一争,估计拥繁面大(日韩皆繁,中国繁简并用但采用繁体字地区都是经济发达地区)。东南亚跟进后,亚洲亦会跟进,亚洲跟进世界必然震动,但此时国际恐怕已是繁体字天下了。

总体而言,汉字简化失败(除了书写楷体字稍快无一是处),国内尚可对此胡搅蛮缠,国际上可不跟你扯,那个有价值就用那个。不然以中国大陆十三亿之众,即便并行繁简,亦有信心同化,又有何惧哉?国内不已经是这个样子了吗?国内如此,是因为大陆人民没有选择,而国际上人家是有权选择的。

综上所述,可见简体字已经是彻头彻尾的失败,简化字的炮制者及其跟随者面对繁体字的挑战畏敌如虎,宁可牺牲大好机会以求自保也不敢面对挑战,更不用说有战而胜之的信心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0 14:46:37 | 显示全部楼层
简体繁体的争论还在继续,官方已经公开辟谣,至少大陆不会改为繁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1 19: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教过小孩写字的,特别是在海外教过小孩写字的,该当知道如何感谢简体字。

理论讨论那么多,问问初学写字的人,他们的感想。

我们的修养很高,我们可以有很多地方显示我们的优越感。

日本的汉字,也进行了相当程度的简化。新加坡以及后来的马来西亚,都是以大陆简体字为标准的。

我是从事外文排版的,那繁体字,小一点就黑黢黢的,费墨费眼睛,不利于环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1 19:5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2楼tianyu06于2007-11-21 19:32发表的 :
呵呵,教过小孩写字的,特别是在海外教过小孩写字的,该当知道如何感谢简体字。

理论讨论那么多,问问初学写字的人,他们的感想。
.......
问问台湾香港澳门以及海外华人社区初学写字的人看看?

难道台湾香港澳门以及海外华人社区的儿童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要大陆去拯救他们?过去我们曾经头脑发热要去拯救世界上什么什么,最后发现,需要拯救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呵呵

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1 20:34:36 | 显示全部楼层
繁体字整体上形比较美,意比较丰,改之是一大遗憾,但诸事有利有弊,利弊何者为大难以确切判断。但回是回不去了,除非有势在,无势则难行。

赞同“学好用好汉语势在必行”这句话。目前看来,国人汉语水平已经堕落到不好再堕落下去的地步,全民疯狂学英语,或者为了留洋,或者外企谋个职位。带来的后果是,国民汉语能力普遍下降。君不见,现在的大学毕业生真正汉语能称上不错的实在了了。但汉语是国语,不可能这么长久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现在看来,毕业的这些大学生就业后就会发现当要处理好多文件时,文字却难以组织起来,常常词不达意,逻辑混乱。如此下去,企业必然要在招聘时列入汉语能力考察指标,则汉语的重要地位必然会逐渐恢复起来,为国人所重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2 05:5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3楼zhuce2003于2007-11-21 19:55发表的 :

问问台湾香港澳门以及海外华人社区初学写字的人看看?

难道台湾香港澳门以及海外华人社区的儿童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要大陆去拯救他们?过去我们曾经头脑发热要去拯救世界上什么什么,最后发现,需要拯救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呵呵

.......
呵呵,帖子里也许有些隐藏信息,也许有很多情绪。抱歉,体力不够,我就不陪你走远了。

我居住海外。我儿子7岁半,能认数十个汉字和写二十个左右汉字。我们手边就是有简体和繁体的中文资料,而且繁体资料居多。

那天我想让他试试认和写繁体字,他摇脑袋的程度,弄得我都有些担心了,呵呵。

他的问题很简单: 既然我们能简单一点写同样的字,为什么要写那么多笔画?

我把这个简单的问题,留给聪明的你。 ^_^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2 10:54:20 | 显示全部楼层

Re:简化字教育——希望有多大?

台、港教师与家长大概没有这个教学"困难"的困扰,这可能牵涉一些心理因素。海外简体字的家长,自然想教孩子"容易"的简体字。繁体字的家长,从不曾想过繁体字难写。
其实,简体字中也有一些难写繁笔的字。

以前有一段时间教洋人"国语",也要教他学写(繁)正体字,学生说就像画画一样,当艺术品看。韩日学生,字体工整,西方学生写字差,就像画出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4 23: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4楼wills于2007-11-21 20:34发表的 :
繁体字整体上形比较美,意比较丰,改之是一大遗憾,但诸事有利有弊,利弊何者为大难以确切判断。但回是回不去了,除非有势在,无势则难行。

赞同“学好用好汉语势在必行”这句话。目前看来,国人汉语水平已经堕落到不好再堕落下去的地步,全民疯狂学英语,或者为了留洋,或者外企谋个职位。带来的后果是,国民汉语能力普遍下降。君不见,现在的大学毕业生真正汉语能称上不错的实在了了。但汉语是国语,不可能这么长久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现在看来,毕业的这些大学生就业后就会发现当要处理好多文件时,文字却难以组织起来,常常词不达意,逻辑混乱。如此下去,企业必然要在招聘时列入汉语能力考察指标,则汉语的重要地位必然会逐渐恢复起来,为国人所重视。

论坛里大多数网友都使用简体字撰文,即便那些对简体字有这样那样意见的人,从根本上说,语言的意义不是通过个体的“字”来实现的,而是通过由低层级语言单位到高层级语言单位的系统组织来实现的,这是语言学的基本原理。我一直同意汉字承载丰富的语义、文化内容的观点,但我也认为对这一点不应夸大。
关于汉语水平的问题,我觉得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说国人汉语水平下降,具体的衡量标准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一些读错音、写错别字、病句,或者是理工科学生一些常用应用文不会写?能证明现在社会整体的说话、写作水平比十年前下降了吗?其实我们看看媒体的语言运用水平就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另外,第一语言学习和第二语言学习存在诸多差别,wills似乎没注意到其中的差别。许多第一语言学习者拥有出众的言说能力,却主要不是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的,比如说一些工人师傅的说话水平就要明显高过一些大学生研究生。关于写作能力,能够写出优美散文的人不一定能写好脱口秀主持人台词。究竟如何科学衡量语言文字应用水平,这是比普通话测试标准的制定要复杂得多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5 19: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趣啊!说简体字不利于中国文化传承的网友,不知是否有一天会要求全国十几亿同胞一齐使用文言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5 20: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8楼ynhjz于2007-11-25 19:03发表的 :
有趣啊!说简体字不利于中国文化传承的网友,不知是否有一天会要求全国十几亿同胞一齐使用文言文。

不得不说,全面丢掉文言打倒文言是中国文化的悲剧,宋代及其以后的那些文言,受过像样的高中阶段教育的人读起来应该不费什么力气的。当然这个像样的高中阶段教育指的是象台湾的高中教育,而不是大陆这样的的高中教育。现在各个论坛你去看看台湾香港一些网友的帖子,也大体是有一点文言的味道和风度的,连台湾一些记者报道新闻时候也时不时有一点浅近的文言,当然因为台湾大家受教育很普及受教育程度也普遍比较高,所以不存在别人听不懂的问题,而大陆很多人就看不太懂听不太懂,原因在于自己砸自己祖宗的文化反自己祖宗的文化故而理所当然听不太懂读不太懂。

本论坛的yngwie兄的一些帖子你去读读也就知道台湾人受教育和随便写一点网上帖子的情况了。

引用第16楼ynhjz于2007-11-04 14:51发表的 :
笔划结构密密麻麻的所谓“正体字”在CRT显示屏显示都成一黑块,汉字也要与时俱进啊。
因为我们的office不是繁体版本的,操作系统也不是繁体版本的。但即使在简体版本offoice里面你字体选择mingliu或者Pmingliu就显示的很好很清晰了,打印出来更是清晰而且优美。

=====================
转贴一点看看台湾的中学的国文教育情况,看看别人学了些什么,看看我们应该不应该汗颜。

在中学的国文课本中,文言文的比例一直很高,占60%,白话文则占40%。即使在2004年“教育部”出于“去中国化”的目的,大幅度削减文言文后,其比例依然占到45%,比大陆还是要高。记者曾对南一书局出版的《高中国文》教材做过统计,在6册教材83篇课文中,文言诗文占60%,包括《诗经》、《楚辞》、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元曲等等。至于白话文,除了台湾现代作家的作品,比如赖和、席慕蓉、龙应台、张晓风、杨牧等,还有大陆作家的作品,像鲁迅的《孔乙己》,梁实秋的《握手》,甚至还有余秋雨的作品《三峡》。

  除了《高中国文》,台湾高中生还有另外两种国文教材《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和《国学概要》。同《高中国文》一样,《中国文化基本教材》也是高中生的必修课,而该教材的全部内容就是“四书”——以《论语》、《孟子》为主,《大学》、《中庸》为辅。在高中3年里,学生都要持之以恒地诵读“四书”的经典篇章。想像一群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年,坐在教室里摇头晃脑地背诵孔孟之道,你大可不必担心他们会成为一身酸腐气的“孔乙己”。因为教材在启发学生汲取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十分注意将它与现代社会生活相结合。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编者将“四书”的内容重新分类,比如将《论语》细划为“论道德”、“论修养”、“论仁爱”等单元,而每“论”之后还有别出心裁的“问题与讨论”。比如讲述过“论刚毅”后,讨论题目是“既然说‘匹夫不可夺志’,如果一个人在实现志向的过程中有困难,是否仍要不顾一切地坚持下去?”在讲过“言不及义”后,讨论问题是“现代社会讲究‘自我推销’,这和孔子要求的‘讷言敏行’是否矛盾?”《国学概要》则是供高二文科学生选修之用,内容是关于国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如文字学、经学、史学、子学、文学的概要性介绍等。此外,台湾的中学国文教材不收录外国翻译作品,像《老人与海》、《少年维特之烦恼》、《简爱》这样的西方文学名著,都被列为“课外阅读”。而台湾大学中文系的国学教育更加系统而完整,就连在大陆都算冷门的音韵、训诂之类的课程都有一批学者与学生在研究。在这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系统教育下,很多台湾人养成了爱读书、读古书的习惯,像《易经》、《唐诗三百首》这些书都不知道印刷了多少版,却始终热卖。


-----------------------
比较就知道了,大陆不说高中生没有学过台湾高中生就学的《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和《国学概要》这些内容。非中文历史哲学这些专业大陆大学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恐怕也98%以上一辈子也没有也不会去碰这些内容。这就是差别。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就给国民打好基本的国学基础,以后无论他做什么从事什么专业与职业,基本的人文修养和国学修养都在那里的,受用一生。受过这样教育的人写文章有一点文言的雅味是不奇怪的,随便一点口头语或者论坛发帖子也有一点文言雅味也不足奇怪,能够轻轻松松看懂读懂古代基本典籍也不足奇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5 20: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转贴一点大家看看:


国民党退踞台湾后,对国学教育极为重视。蒋介石特意筹组了“中华文化复兴委员会”,兼任会长,在全台各县市系统地推广中华文化。当时,在小学生每周40个小时的课程安排中,国文、历史、地理和公民道德等与中华文化相关的课程至少占了一半,而且从小学二年级起,每个学生都必须用毛笔写作文,有时一周要写两三篇,最少也得写一篇。直到现在,30岁以上的台湾人大部分还知道如何使用毛笔,虽然字未必写得很漂亮,但执笔的方法很是有模有样。除此之外,学校还相当重视学生的古文训练与中国传统思想的熏陶,当时国民党当局定下的共同校训是所谓的“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几乎所有校园的墙上还印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八德”。“四维八德”是当时每个学生都必须遵守的准则,也就是中华文化的生活化基础。当生活中充满国学的影子时,国学的基础自然而然深入人心。

  到了中学,国学训练更加严格了。学生每学期要学15—18篇课文,其中文言文至少占一半,高中后开始学习《论语》等相关课程。台湾经济实现腾飞后,虽然电机、机械、贸易、医学和法律等实用学科受到大学生们的青睐,但中文系、哲学系和历史系等,报考的人仍然很多。社会上也是如此。除了当局官方的“中华文化复兴委员会”外,民间的国学与中华文化会多得不胜枚举,如孔孟学会、各地诗社和各地孔庙等。直到现在,虽然民进党当局企图铲除中华文化的影响,但台湾各县市每年仍固定举办“儿童读经大赛”,让3岁以上儿童诵读《论语》等典籍。

  因此,在李登辉上台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至少台湾知识分子的言行显得相当文雅。虽然像古人那种击鼓传花、共叙诗文的活动不是很多,但是酒酣耳热时吟诗一首、高歌一曲的雅趣还是常有。前“海基会秘书长”焦仁和在大陆与友人共同赋诗,就是那时练出来的本事。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和现任主席马英九的国学功底更是深厚。在连战很小的时候,父亲连震东就教他背诵四书五经和诸子百家,马英九则是在父亲马鹤凌的指导下,还没进小学就开始学习孔孟之道。所以两人不但都写得一手好书法,诗文的造诣也很深。连战后来学的是国际政治,马英九学的是法律,但直到现在两人都没有忘记幼时所学的《论语》和《孟子》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5 21: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注册兄的转贴透露出的信息,恐怕还不止繁简体文字这么简单吧?我的意思,使用的文字的繁简到在其次,关键是我们要教什么,怎样教,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我们的教育,把大量时间花费在政治和外语上,主张教育的一个模式、一套教材,一种教法(标准化,可气的是,评估也是一套模式),反观对岸,我们能不发现差别吗?如果我们能够调整我们的教学内容,多增加些与传统想沟通的东西,您所说的问题,会得到解决的。文字的繁简体,至多只是个形式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5 21: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1楼xinghuit于2007-11-25 21:00发表的 :
  注册兄的转贴透露出的信息,恐怕还不止繁简体文字这么简单吧?我的意思,使用的文字的繁简到在其次,关键是我们要教什么,怎样教,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我们的教育,把大量时间花费在政治和外语上,主张教育的一个模式、一套教材,一种教法(标准化,可气的是,评估也是一套模式),反观对岸,我们能不发现差别吗?如果我们能够调整我们的教学内容,多增加些与传统想沟通的东西,您所说的问题,会得到解决的。文字的繁简体,至多只是个形式而已。
当然不仅仅文字的繁简问题,但繁简也是其中一个问题。“书同文”横向看是“华文世界同文”而便于海内外交流与增加华人对大陆的文化认同【过去和现在海外华人基本上正是不认同大陆的简体字文化的,认为不是中华文化的嫡传与正宗。文化都不认同你,那么其它方面就更难认同你了】,纵向看是“古今同文”而现代中国人直“接”自己的传统与自己的传统无隔膜感无疏远感。

另外“文字的繁简体”不是一个“形式”而已。仅仅是一个形式问题就不会这么复杂了,就不会有这么多人呼吁恢复繁体字了,对表音文字体系的民族而言,确实文字仅仅是一个形式问题,但这个对中国文字不适用。具体内容此处无法过多阐述,可以去网上搜索相关文章阅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6 04: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肉食者心不在焉,奈何?我们要强调特色,奈何?
现在的教育是要人红是第一位的,专是第二位的。教育是要告诉人技能,培养求生和吃饭的能力,文化……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6 12: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3楼xinghuit于2007-11-26 04:44发表的 :
肉食者心不在焉,奈何?我们要强调特色,奈何?
现在的教育是要人红是第一位的,专是第二位的。教育是要告诉人技能,培养求生和吃饭的能力,文化……唉。
理解你的感叹。具体回复内容见短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8 16: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slough98阁下

slough98:可词根的意义呢?根本无法从词形上获知。

逑文:词根的意义探索,请阁下看些相关书籍。词根却有着纲领之用,对词汇来学,就是纲举目张。


slough98:就汉字而言,经过数千年形体抽象化的发展,即便是繁体字许多也很难从形体结构看出字义。

逑文:抽象化怎解?——形体不是被抽象化了,是被“规范化”、“统一化”了——仅是为书写便利,仅是为政治一统而已。这样被规整过的汉字,其形构与字义无何大关系。


slough98:这里的“整体汉语素质”究竟指什么,如何衡量?你如何证明整体汉语素质“下降”?我理解“汉语素质”应该包括汉语的听说读写各个方面。国学的传承和研究——汉语素质,这恐怕不是一个概念,尽管二者存在某些联系。

逑文:听与说是字音与语音的问题,汉音变化大了去了。文字,就是语言的细胞,细胞有病变,字义的理解就是食而不化。奢谈升到系统的语言层面,来运用、应用之精、之巧。


slough98 :“文字理解能力”是弄清文字字义的能力,还是弄清文字字形和字义关系的能力?逑文想说的似乎是后一点,实际上,从普通人的实际应用考虑,第一个层次已经足够,过于强调第二个层次反而可能造成负担。

逑文:不敢恭维大驾之说:谁是普通人。人生来就普通与否之说,教育也因而有别?普通与否,有个人的问题,更有教育的问题。


slough98 :“各学科知识”是不是“靠文字讲解”的?应该说是“靠由语素构成词语,由词语组构成句,由句连贯而成篇章”讲解的。大师赵元任早就指出:“……至于文字的问题,并不是标音标义的问题,是所标的语言单位的尺寸的问题。中国文字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不标音的坏处,也并没有什么多少标义的好处,它就是一个字标一个词素,所以仍旧还是标音的。”(也就是说标音但不直接记音位、音节)

逑文:古人造字就是为标的语言单位尺寸——古人可真有闲功夫。其实还是为了表义达意,还是有着实际用途的。


slough98:逑文夸大了繁体字字形在表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用简体字、用繁体字、用英文字母、用俄文字母、用谚文都能够产生优秀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艺术成果。文字当然不仅仅是记录符号,但记录符号是其核心功能,这一点不应忘记。

逑文:不可断章取义哟。逑文还说过:甲金隶篆繁是血脉相承的,脱离了这一承继的体系,来谈论简化字与繁体字的是是非非,太自闭了。
文字是记录符号的核心功能——谁下的定义,符合汉文字的实际情况么?前人的肩膀可踩,前人的路可走,但若方向错了,不走也罢。


slough98:但是简化字肯定是有群众基础的,“当时,选用简化字形体时,在“约定俗成、稳步前进”的原则和有利于初识字者易学易写的思想指导下,尽量选用群众中通行的、笔画少的简化形体,其中不少是草书楷化的简体。”(傅永和先生:《汉字简化五十年回顾》,《中国语文》2005年第6期,以下多次引用,恕不一一注明),总体上肯定是方便了广大群众的学习和使用的,功不可没。

逑文:所谓的群众基础是怎么造成的?还不是靠行政资源之功,而非简化字之功?
群众中通行的,就是对的?一些草书中的简化字不也是某人某时,艺术灵感的结果,是其生造的字罢了,而非文字本来之形。
方便了广大群众的学习和使用?——恐怕也造成了愚黔首之实。


slough98:逑文说:“最近一次的简化是以草代正,以不相干的零部件代正体的部件,是一次拿狗腿换马腿的变态手术。”这种论断相当偏激,不符合科学精神。

逑文:偏激不假,但偏激些总比麻木盲从好些,虽有过犹不及之语,但也有震聋发聩、治顽症下猛药之语。阁下也承认过,简化字只是为了少写几画,而失之汉字本身的科学精神。


slough98:但对于已经认识汉字的人来说,势必增加重新学习、记忆的负担。

逑文:负担更大的是:食而不化,学难致用。——朝闻道,夕死可也。


slough98:”简化字很好地为我们服务了这么多年,真不知道逑文何出此言。在古代典籍的学习研究方面,繁体字自有不可替代之处,比如说不少简体字和对应的繁体字在古汉语里有义项上的差异,古文字作为研究对象时当然也不能简化,但简体字适于在更广的领域内使用,已成为不争之事实。贬低简化字能算“清醒、理智的认识”吗?

逑文:简体字适于在更广的领哉内使用——不曾觉得,反倒是深恶痛绝。靠简化字残缺的肢体,想在更广泛的领域内自由地翱翔,恐怕只是一厢情愿、事倍功半。


slough98:另外,现在的汉字早已不是象形文字,而是形音文字,其“形”方面大大抽象化了。

逑文:抽象化、符号化——这还不是简化字惹的祸,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罢了。还要为简化字本身争个所谓的“面子”。其实,一心向公,一心向文化与文明,无所谓面子不面子的。


slough98:如果不了解中国近现代以来的语言规划史,恐怕无法客观认识汉字简化。这方面,《中国语言规划史》、《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应用研究》、《二十世纪的汉语言文字规范工作》、《中国社会语言学》、《语文闲谈》等著述中皆有详细论述。《语文素养高级读本》中有一个单元的选文专门谈简体字和繁体字的问题,写的很是精彩。

逑文:规划过不假,早就有规划了。秦时一统文字就是规划、规整。但那时的规划还未过分地摧残汉字的本体,后来的繁体与篆体也是对应得上的。但后来的简化,却失之笔画毫厘,而谬大义以千里了。说一句实在话,规范也好,规整也好,可也得遵从文字本来的形与神,汉文字尤甚。至于那些因规划、规整而衍生出来的汇编资料,了解是应当的,但也不可拿来当真经念。历史尚有记录是非事实的功用,更何况是文字史,好在也可把一些错误的做法记录在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8 17:2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逑文,拿台湾香港反驳足够了,其它都不需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enterin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11-28 22: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应该用毛笔代替钢笔,写文字信代替写email ,出行用马车代替公交,
应该用隶书 代替楷书。 小篆 代替隶书。大篆代替小篆。甲骨文代替大篆
中国传统文化还有些什么,都用过去代替现在新的实物。如果真得这么作,传统文化真能继承
大陆的国学,出现问题,是自己本身对古代文学研究不够,
传统文学的精髓如果是文字的形态,那还要文字内容有什么用
如果不同的书写方式会导致传统的文学文化死亡,那中国文学的传统早已不知道覆灭了几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9 22:4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enterin:阁下之语貌似有理,实则不然,貌似关心,实则率性。

enterin:我们应该用毛笔代替钢笔,写文字信代替写email ,出行用马车代替公交。

逑文:毛笔、钢笔是书写工具之别;传统信函与EMAIL是通信方式之别;马车与公交是交通工具之别。这些能说明什么问题,是人类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得以改进,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一个微小方面的表现。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是阁下自己的自由,不应说成“我们应该”,您甚至可以着古服、住地穴,甚至使用或旧或新的石器,或者茹毛饮血,只要您有这样的情趣就行。不过,个人还是奉劝一下,犯不着跟自己过不去。


enterin:应该用隶书 代替楷书。 小篆 代替隶书。大篆代替小篆。甲骨文代替大篆

逑文:如此代替之法实用在文化教育、文明传承领域是绝对不应该的,若是在书法艺术领域是没什么问题的。
大小篆、隶书、“繁体”,区别在哪里,仅是笔画的曲直分合。这一现象的造成仍是书写方便、交流方便、政治文化方面的一统而已。其于汉文字本身意义的解读无关系。在规整过的汉文字基础上,研究宣扬出什么汉文字学说、理论,只是以有误的事实,归纳出相对正确的有关有误事实的理论,这能说明汉文字的特性、本质么,当然不能。
篆书,相对于陶文、甲骨文、金文或其他载体上的汉文字来说,可看出其形构上的承继性。这两大系之间的区别在于:陶文、甲骨文、金文,形构上相对繁、杂、乱;篆书,则相对“规整”、“有序”,也就是较明显地体现出了先民对文字笔画、书写的“规范意识”,但这种规范仍然脱胎于陶文、甲骨文、金文——这些也是汉文字规范的基础。这种规范,便于汉文字的书写、交流、传承,无疑是有益的,直至后来的“正体”,即所谓的繁体,这方面的意义仍然不容置疑。可需要认清的事实是,繁体字与甲金隶篆,在形构上血脉相承、承继的踪迹显而易见。简化字,则不然,肢体残损严重,形伤则神伤,已经有悖于甲金隶篆繁汉文字的体系特性。这一悖谬,表面上看汉文字书写起来既简又快,但实质上根本性摧残了汉文字画影图形、以形构意的固有特性。这一摧残,当然就割断了汉文字与事物间貌似神具的关系,把汉文字搞成了名不是随意而造却实至的纯粹的符号,与西方文字貌不合却神似。


enterin:中国传统文化还有些什么,都用过去代替现在新的实物。如果真得这么作,传统文化真能继承

逑文:传统的汉文字(不包括简化字),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很大程度上以形构记录着、承载着造字时的古文明,甚至可以说古文字与古文明存在对应关系,古文明是古文字反映的实体,古文字是古文明的影像。陶文、甲骨文或其他载体上的汉文字,很明显是在图形画影,就是在图画。至于图画的是什么,现在很多虽有争议,但正在努力向着的汉文字的本源迈进。
文字对文化与文明的传承意义,就用不着多言了吧。
文明的承续性不容置疑,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进步,生产、生活的内容与形式虽然今非昔比,但本质性内容并未变——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丧嫁娶、探索发现等各方面的生产活,古时有的,今时也有,一些古时有的,今时却未必有了。汉文字却延用至今(排除简化字),这彰显着其独特的生命力,正是因为所谓的“汉人”民族,其生产生活的本质性内容,汉文字已经容纳了,只是会与时俱进地被赋予新内涵。汉文字多少个?英文字多少个?汉文字数量上明显少于英文字,却同样容纳了天地人,汉文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优势存?——还是因为汉文字被创造出来初始,就是对应着天地人。


enterin:大陆的国学,出现问题,是自己本身对古代文学研究不够,传统文学的精髓如果是文字的形态,那还要文字内容有什么用,如果不同的书写方式会导致传统的文学文化死亡,那中国文学的传统早已不知道覆灭了几次

逑文:大陆的国学问题,有着自身的政策方面的原因,但文字书写形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却是一大障碍——即简化字的人为性、历史性障碍。
尤其是随着大陆考古材料与资料不断的丰富与充实,汉古文字与古文明的对应关系更是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值得研究,成果更值得应用推广
文字与文学(篇章)之关系,就是细胞与肌体的关系,文字用得精、准、妙、巧,篇章的情意才会传达得精准到位,否则就是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不出。说到文字运用得精准性、巧妙性,当然离不开对字义的理解。理解汉文字字义,既要凭借语用,更要凭借汉文字与事物间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的关键要害之处,在于汉文字的形构上。形废则神灭。汉文字形体若残损严重,其形构表义达意的神韵也就荡然无存。而繁体字正因为在形构上与传承汉文字存在对应关系,所以在凭借形构来理解字义上,其所具有的优势,简化字望尘莫及。请注意:一定要把甲金篆隶“繁”联系起来看待,不要孤立地来谈繁体字。


所以,兼及书写方便、汉文字的文化传承与文明载体,繁体字是最佳选择。而绝不是阁下所说的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篆书或甲金,甚至是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陶文,甚至是图画。只是有一点是正确的,学用繁体字、理解繁体字字义,不能脱离对陶甲金文的研究成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oto1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11-30 09: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写得看似有道理,实际因为用他,所以说他好
如果象形文字的精髓是象形而不是文字内容.我们完全可以只用图画不用文字,图画比象形更形象
如果象型文字的精华是象形,那么第一代造字者不就是写得最好文章,而后来者是随着象形减弱而写的差,重复中国固有的陋习.凡事越老越好,武术工夫年纪越大越好
这种复古的现象是对文字重其形而不重文章神,舍其本而求其末
难道文章几千年,最后还是作为象形的先驱甲骨文最能显示中国文字,后继续者都是在不断随着文字象形的减弱而退步.
文字只是传承内容的工具,中国文化的精髓是文字反映的内容,象形与西文一样都是用以记录反应所写的内容.
字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反应的内容各有不同.文章写得不好,即使有再好的象形.繁体字,古文基础,也是不好
简体字同样也能写出好文章,这取决于写者对文章内容的努力,不取决于用何种文字.
中国文化传统的继承是一代又一代对文章的内容的研究而不是象甲骨文还是楷书研究

韩愈的复古不是复古代的文字本身何种写法,而是学习并吸取前人的创作经验
各国文学同样是优秀的.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不管是不是象形
各国文字创造不是出于天地人,出于需要.生活需要,生产需要. 即使无天,无地,无人,新一代的生物依然会以自己的文字记载自己的思想.
中国文字和文学有传统历史,但不能玄虚化,神秘化,
史记今天读来.依然令人赞叹.并不因他简体版而失色..

各国的文字各有特长,即使是比中文的少的文字也有独特之处,也能容纳自己的想法

有些台湾国术论坛.过于追求词藻,反而写了一大篇看不懂,这一点历史上是有先例的,韩愈的复古很有大程度是针对这种现象,文章玄虚,词语华丽但无实际内容.如白居易就有写文章让老婆婆读,以求文章不追求华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7 07:39 , Processed in 0.398749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