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具体翻译实践时,许渊冲仿孔子说先要尽力达到“知之”,即让自己和读者知道译文的意思;然后尽力达到“好之”,就是喜欢自己的译文——当然是自己的译文达到和值得喜好;最后是尽力趋向“乐之”,就是说从自己的翻译中得到愉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比如,“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怎么翻译呢?“A piece of writing lasts a thousand years. The gain and loss are known to the author’s heart.”就是“知之”的水准。进一步就是“好之”:“Good writings may long, long remain. Who knows the author’s joy and pain?”但是我们不能知足:“Good writings may last a thousand years. Who knows the author’s smile and tears?”此乃“乐之”。
许渊冲说他这辈子追求翻译的“三美”是吃了苦头的,但是他决不后悔。他翻译过毛泽东诗词,其中一首中“不爱红装爱武装”的翻译给他惹来不小的麻烦。他把“红装”译为“powder the face”,把“武装”译为“face the powder”。这在修辞学称作“丫叉结构”,正好或更好地表现了原文的“红——武”相对和“装”的重复。另外以赞扬山水的美为例,许渊冲说译文有三类,即“说美不美,说美也美,不说美也美”。达到第三类是翻译的顶峰,就像“深山藏古寺”的画一样,蹩脚地画了山和寺的为第一类,把寺美美地画在山中为第二类,只画深山与打水和尚的算最高境界。
“尽力而为,才有作为。”用英语说就是“Make the most of yourself”。许渊冲鼓励大学生学习外语要“尽力”,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才能达到翻译的雅境。当学生是无止境的,因为语言和翻译都是无止境的。大学生要尽力培养“三个P”,即perception、persistence、power,他自己译之为“眼力、毅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