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10-27 17: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兄弟打架”为哪般
--------------------------------------------------------------------------------
美国人马克·史库森现在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福布斯》杂志专栏作家,《华尔街日报》、《经济瞭望》等杂志的特约撰稿人,多家跨国公司的财务顾问。同时我们还要记住: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他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工作人员。这些事实或许可以证明另一个事实:此人是“大款经济学家”。确实,史库森教授对当代经济自由主义中最抓人眼球的两个学派——芝加哥学派和奥地利学派情有独钟,与这两个学派中的主要人物多有交往,所以彼此很熟悉,对像弗里德曼和哈耶克这样的学派领军人物则是有朝圣般的长时间访谈。结果可想而知,在如上基础上,他写出了《朋友还是对手——奥地利学派和芝加哥学派之争》一书。
是书对奥地利学派和芝加哥学派的起源、流变、核心人物、主要观点,甚至其中的人文轶事都有条理清晰和引人入胜的介绍(第2~3章),而对两个学派之间理论的共同之处(第3~4页)和相互较劲的地方(第5~6页)的概括更是一语中的,毫不拖泥带水。更进一步,是书对两个学派各自的优劣短长和可能的走向也有深入浅出、饶有趣味的梳理与评论。概括地说,史库森教授认为,奥地利学派和芝加哥学派之间的分歧和争斗不具有你死我活、有你无我的性质,而是血脉相连的“两兄弟打架”(第216页),“两兄弟”共同的“祖宗”是亚当·斯密,纯正的“血统”是经济自由主义,在这一点上,“兄弟俩”并无区别。
“两兄弟”为什么要打架呢?回答这一问题为是书的重点,所以,作者不惜笔墨,用去了全书十分之七的章节。总的来说,奥地利学派与芝加哥学派相互争斗近80年的历史中,主要涉及了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两兄弟”相互较劲于意识形态层面,看谁对经济自由主义的信仰更坚定和更虔诚(第九章)。第二,两兄弟相争于对具体经济现象如货币、经济周期、1929年经济大危机等的经济学解读上(第5~7章)。第三,“两兄弟”缠斗于经济学方法论层面上(第4章),这是早年英国经验论哲学与欧洲大陆唯理论哲学争斗的当代重演,古今之别只是在于由哲学领域转换到了经济学领域。第四,“两兄弟”打斗有着个人性格和恩怨上的原因(第134~137、221~222页)。第五,“两兄弟打架”与各自相对顽固的学科意识密不可分。芝加哥学派执着于经济学的科学性质,这里的科学与自然科学同义,差别只是在于客观性的不同程度上。奥地利学派与此相反,经济学区别于自然科学是米塞斯和哈耶克等人一再论说的主题(第27、88~92页,还见哈耶克《科学的反革命》一书)。
如上的叙述告诉我们,《朋友还是对手--奥地利学派与芝加哥学派之争》一书既够专业水准又不失流畅生动,所以是难得一见的好书。起码,通过阅读此书,我们可以有三个方面的收获。一是增进新知识。我们司空见惯的是经济学学派的介绍,这样的文献可说是汗牛充栋。但是,不同学派之间的比较往往被人所忽略,是书提醒了我们,原来不同学派之间的比较是这样地增进新知和引人入胜。二是使我们对奥地利学派和芝加哥学派各自的流变历史有了更上一层楼的感悟,现在的“出镜明星”是几十年磨砺和积累的结果。三是使我们对现代经济自由主义有了立体性把握,它当然有自己的历史,除此外,它还有对经济现象各不相同的解读方式、论证方式和表达方式。有余暇的读者可对照阅读弗里德曼《实证经济学方法论》和哈耶克《经济学与知识》两文,以便印证此话不假。
最后,应该提醒读者的是,史库森教授也有“犯傻走神”的地方,主要表现于三个方面。一是不切实际地神化弗里德曼(第10~11、67、73页)。弗里德曼没有那么神,仅凭他及其弟子与皮诺切特的独裁和民选总统阿连德被逼自杀的干系这一点就可说明问题。二是刻意贬低弗兰克·奈特。他仅凭奈特的片言只语(第54~55页),就说他“放弃了严格的自由放任的信仰”,因此剥夺其芝加哥学派奠基人的地位(第52页),几乎是要把奈特“革除”出芝加哥学派的“教门”,这种因意识形态偏见而无视奈特作为经济学思想大师事实的做法,实在不足取。实际情况是,奈特对“不确定性”的思考及其成果,构成了经济学认识论的精华,只有哈耶克的相关研究才能与之相媲美。三是为奥地利学派走出困境支招儿,如变“要塞”为“城镇”,在《美国经济学评论》等刊物上发文章,参加美国的经济学年会,鼓励学生到常青藤联盟大学继续深造,尤其重要者是用经验检验自己的理论等(第229~232页)。这是诱劝奥地利学派的传人美国化,具体演化下去,结果或许会是芝加哥学派化。假如情况真是如此,奥地利学派还能是自身吗?由此看来,马克·史库森教授支的是臭招儿,相对于经济学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言,千万使不得。我们更乐意见到的是奥地利学派和芝加哥学派之间的针锋相对和言说有别,实在不希望出现一个貌似学派实则是准芝加哥学派化的“小媳妇”。
两大学派的故事
--------------------------------------------------------------------------------
维也纳(奥地利)学派与芝加哥学派是当代自由主义经济学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两大学派,自20世纪中期以来,两大学派在经济思想界独树一帜、光芒四射,对世界经济政策安排也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对两大学派各自思想的介绍文献很多,但是,将两大学派的经济思想做出系统比较研究的文献却是空白。最近,马克·史库森(Mark Skousen)的《朋友还是对手:奥地利学派与芝加哥学派之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填补了这个领域的空白。
1776年,古典经济理论的创始者亚当·斯密在他的巨著《国富论》一书中创立了“自然自由秩序”理论。在他之后,主张自由市场理论的经济思想一直延续了几个世纪。
19世纪70年代,维也纳大学被看成是欧洲最大最有名的大学,在那里,奥地利学派的创立者卡尔·门格尔开始了他的开创性研究,“这是一个闪耀着光辉的进步”,并引领了一场经济学革命。与他同时,或在他之后,路德维希·冯·米塞斯、哈耶克等人都将自己看作是奥地利学派的学者,丰富和发展着奥地利学派。
芝加哥学派也诞生于危机时代。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使凯恩斯主义在理论界 “大行其道”,就在人们疯狂“迷恋”凯恩斯和国家干预主义思想的时候,一个有勇气的青年——米尔顿·弗里德曼,几乎是单枪匹马地发动了一场宏观经济学的“反革命”,他摧毁了凯恩斯主义的基石,重建了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模型。几年之后,弗里德曼确定了“文化领袖地位”,并创立了著名的“芝加哥学派”。
在奥地利学派和芝加哥学派产生后的一百多年中,两大学派时而交锋,时而合作,亦敌亦友,互相成就。比如,这两个学派在货币理论、经济周期理论、政府政策以及经济学方法论等方面存在着强烈的分歧。奥地利学派主张主观市场机制理论;芝加哥学派把经济学看成定量分析和经验分析的科学。奥地利学派主张市场导向的金本位制和自由银行体系;芝加哥学派主张在信用货币本位制基础上的国家控制下的货币法则。奥地利学派认为,通货膨胀会导致资本市场中的资产泡沫和其他方面的结构失衡,从而使繁荣无法持续;芝加哥学派反对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主张货币非均衡模型。有时,两个学派的学者对于他们都喜爱的经济学家的看法也不能达成一致。尽管存在着诸多分歧,他们在某些方面也达成了共识,例如在发展古典自由市场经济学和对抗对资本主义的批判等方面,两个学派都起到了成功的作用。同时,两大学派的经济学家都凭借着自己的研究成就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如果说我们在这场“较量”中看到了什么,那么就是我们认识了经济学学派能够克服重大困难,并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此中暂且称之为“较量”,实在是因为这两大阵营的共同点远多于不同点。)虽然从著名期刊的引用情况和高级学术奖项的获得情况来看,芝加哥学派对经济思想和原理占据了“统治”地位,但是奥地利学派只要不把自己封闭起来,摒弃“要塞(fortress)心理”,走“城镇(town)开放”道路,相信她一定能够“取得她应该取得的地位”。同时,若两大学派都能看到对方最好的一面,而不蔑视其中的任何一方,这两大阵营必定能增进彼此共同的理论基础。
人类行为(Human Action: A Treatise on Economics)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经济学家路德维希·冯·米塞斯所著的巨作。米塞斯在这本书中详细阐述了经济学的运作,坚定支持一个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亦即纯粹的资本主义。米塞斯排斥经济学里的实证主义,支持一个先验的知识论系统,并且提出了一种名为“人类行为学”的研究方式,以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作为研究的基础。米塞斯在书中强力的主张自由市场机制不但可以完全取代任何政府计划的体制,更重要的,自由市场本身就是人类文明的根基。第一部:人类行为I. 行为中的人类II. 人类行为学的知识论问题III. 经济学以及违背理性的反动IV. 对行为分类的第一步分析V. 时间VI. 不确定性VII. 人类世界里的行为第二部:社会架构里的行为VIII. 人类社会IX. 思想的角色X. 社会里的贸易第三部:经济计算XI. 没有计算的价值衡量XII. 经济计算的层面XIII. 作为行为手段的货币计算第四部:交易经济学或市场经济学XIV. 交易经济学的范畴和研究方法XV. 市场XVI. 价格XVII. 非直接的交易XVIII. 过去时间的行为XIX. 利息的比率XX. 利率、信用扩张、以及贸易循环XXI. 工作和工资XXII. 生产中的非人类因素XXIII. 市场的资料XXIV. 利润的和谐与冲突第五部:没有市场下的社会合作XXV. 一个幻想中建构的社会主义社会XXVI. 在社会主义下进行经济计算的不可能性第六部:受到阻碍的市场经济XXVII. 政府与市场XXVIII. 税赋的阻挠XXIX. 对生产施加的限制XXX. 对价格机制的干扰XXXI. 对货币和信贷的操弄XXXII. 财富的没收和重新分配XXXIII. 工团主义和社团主义XXXIV. 战争的经济学XXXV. 福利制度的原则对照市场的原则XXXVI. 干涉主义的危基第七部:经济学在社会里的角色XXXVII. 经济学的难以详述性XXXVIII. 经济学在教育里的角色XXXIX. 人类世界里的经济学以及根本问题
此书是汇聚一代经济学巨匠——米塞斯先生生平功力的杰作,它是一部长近1000页的巨著。米老身世坎坷,富于传奇色彩。如果你不知道米塞斯为何许人也,但想必你一定知道诺奖得主哈耶克。而哈耶克只是米前辈众多高足之一,其他贤人还有摩根斯坦(VNM效用函数以此人的名字命名,博弈理论与经济行为作者,此书被Debreu称为现代数理经济学的开山之作)、马克鲁普、哈伯勒、洛普克(参与缔造了战后的“德国奇迹”)等等。米老前启门格尔、庞巴维克(是其指导教师曾任奥匈帝国财政部长),发扬光大了奥地利学派的思想。哈耶克以分析人类制度和货币政策而荣膺诺奖,但是这些思想在米老那里早有阐述。此书之所以称为人类行为,源于米老与其年轻时红极一时的历史学派唱反调,该派主张不存在普适的经济规律,而米塞斯指出不可能通过归纳法得到经济规律,他指出经济学是一门演绎科学从公理出发逻辑推导出的陈述同样具有先验性、非假设性、真实性(这与弗里德曼、波普尔等人的方法论不同)。该书论述范围从经济方法论到货币与经济周期理论,从社会主义必然失败的逻辑推导到经验证据,包罗万象,值得认真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