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887|回复: 1

湘军与湖湘理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26 17: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湘军兴起,对晚清湖南社会乃至整个中国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湘军与湖湘理学又是相互联系和密不可分的。湘军可以说是湖湘理学的产物;湘军人物对湖湘理学的弘扬和光大,堪称湖湘理学重要发展阶段;湘军深远的影响又成为弘扬湖湘理学的动力,构成湖湘理学发扬光大的内大机制。

  湖湘理学中的“卫道”意识是湘军之兴的契机,并成为培养湖南经世派士人群体亦即湘军将领群体的文化机制。曾国藩那篇著名的《讨粤匪檄》举起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旗帜,召集了大批从事于性理之学的湖南士子,湖南士人从这种卫护圣教的使命感出发,毅然投笔从戎,聚而组建湘军,誓死与叛道作战到底。

  湘军是在湖南士人的参予支持下组建的,而湘军在咸同年间横扫全国从而把湖湘理学思想也带到了湘军所到之处,从而弘扬了湖湘理学。湘军人物有的身居要津,有的独任封疆,他们以显赫的地位来倡导理学。湘军人物对经世致用的湖湘学术的阐扬,湘军所创造的湖南人文荟萃的景观,都将近代湖湘文化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可以说是它的最为辉煌的阶段。

   湘军兴起,造就了近代湖南人才的兴盛。早在1863年,张集馨就提出:“楚省风气,近年极旺,自曾涤生领师后,概用楚勇,遍用楚人。各省共总督八缺,湖南已居其五:直隶刘长佑、两江曾国藩、云贵劳崇光、闽渐左宗棠、陕甘杨载福是也。巡抚曾国荃、刘蓉、郭嵩焘皆楚人也,可谓盛矣。至提镇两司,湖南北者,更不可胜收。曾涤生胞兄弟二人,各得五等之爵,亦二百余年所未见。” 梁启超也说:“湘军之声誊,东至东海,南逾岭南,西辟回部,西南震苗疆,至今尚炙手可热,三湘民族之大有影响于全国” 。湘军崛起后,一改湖南往日无所轻重于天下的旧貌,造成了“楚境一隅,经营天下”的局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6 18: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建议楼主编辑帖子,对帖子进行分类。
湖湘学派自宋代张栻发其端,其传承代代不绝,至清代尤其以王夫之、曾国藩为代表。仅就理学而论,其地域观念最为淡薄。这是其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但以曾国藩为理学代表,还是可以商量的。
曾氏学术来源颇杂:一方面,“其为学渊源,盖得之桐城姚氏,而又有闻于其乡先辈之风而起者……”(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商务版,下册,第632页——638页),姚鼐于理学毫无建树,只以倡导古文运动见长。另一方面,曾氏则从唐鑑那里受到了正统程朱学的影响。但无论是在唐,还是在曾那里,核心的概念都不再是理,而是礼。总之,就当时全国而论,湖湘学派“受考据学的影响最小”,而对经世的提倡最力,却对性理之学兴趣不大。这在曾氏,也有所体现。
曾氏论学,尤以转移风俗、陶铸人才为主。其论学则:其一,从程朱学立场针砭汉学家为“破碎之学”、“游衍而不得所归”、“张己伐物、专抵古人之隙”。但其对于汉学之长,也能持持平之论,有会通汉宋之风。其二,力主由博返约,由礼学之三千三百,然后本末兼赅。曾氏之礼学,强调“时为大”,显于戴震之派不同。而其谈礼多于理,主张经世致用,甚至对顾炎武推崇备至,也明显具有清代特色(这也是宋代湖湘学派不同于朱子学的细微之处)。钱穆据此认为,“大体论之,涤生论学态度,以当时汉宋畛域言,毋宁谓较近于汉学……又其言礼,本之杜马、顾秦,亦几几乎舍经而言史”。从这方面看,曾氏之于理学,开拓大于继承。
  我对于楼主认为湖湘学子,多从事性理之学的说法,持反对的态度。自明代以后,尤其是清代,儒生对形上和性理学的关注越来越淡薄。这是一个趋势,大家可参看陈来先生的相关论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4 09:52 , Processed in 0.20130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