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805|回复: 0

[【文史类原创】] 对杨念群“中层理论”的解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26 13: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偶然机会知道了些杨念群中层理论的话语表述,感觉其中一些观点与自己最近的思考有很多的汇通之处。故找来这本《中层理论:东西方思想会通下的中国史研究》,阅读之后,感触良多,写些碎语,作为感悟。
   个人认为,杨念群教授虽然提出了“中层理论”这个概念,而且在很多场合来阐释他对于这一理论的表述;但是他最根本的意图并非在构建自己新的理论,而是通过对近二十年国内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史学思想的回顾与反思,强调史学理论在阐释历史时的重要作用。

   杨念群教授是中国近代史领域内少数具有史学理论自觉意识的学者之一,他向来注重史学理论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在他看来,没有出色的理论背景做关照,仅靠量化的史料收集和堆砌是无法指导我们认识复杂的历史真相的。对历史解释能力的大小,往往主要取决于研究者自身的反思能力而不仅仅是爬疏史料的能力。在经过严格的史料解读训练之后,最重要的是看你是否有能力运用主观的想象力去建立起这些史料之间的联系,而要摸索到这些联系,就要学会兼容各种对立的立场,以独立思考的精神开展对话和学术批评。

   想想我们这些历史学的初入门者,几十年来所受到的历史教育,很大程度上说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灌输,而并非真正的史学研究的训练。特别是在中国近现代史领域,我们最初接触到的课堂认知便是那些既定模式下对历史的一种生硬的阐释,这使得很多原本对历史怀有美好印象的人无意识地对历史产生疏离感。好在近些年这一情形已经有所改变,三大高潮、八大运动式的解释历史方式已经逐渐被淡化,对农民起义、下层暴动的赞美也从人们研究的视野消退。

   直观的感受后面当然反映的是以前历史研究的一些问题。杨念群认为,我们以往的历史研究中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在各种外在的尺度下预先规定了历史时间的本质涵义,留给历史学家的工作好像就是给已经贴好标签的事件加上某种解释,从此形成了既定框架内单一的叙事风格。目前国内史学研究大体上仍然采取的“革命史观”和“现代化史观”两种视野,二者基本上都是对历史进行线性的认知诠释。多少年来,中国社会史界一直在寻找把宏大叙事与乾嘉式的史料钩沉进行有效衔接的突破性方法,为了避免简单化的政治图解或琐碎的朴学遗风这两个极端。杨念群“中层理论”的构建主要是在发现协调两个极端取向的可行性方案,在巨型理论与低层经验研究之间必须由“中层理论”来加以衔接,避免大理论的空疏与经验研究的琐碎。

   杨念群构建“中层理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个是对于“地方性”知识和空间概念在历史研究中的强调。从他的成名之作《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尝试,他杨念群一直在致力于史学研究从单一时间的纵向维度到时空并重的多维角度转换的努力。二是对于中国社会双轨制的重新诠释。费孝通认为中国社会的运行在历史上是一种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双轨制,士绅在其中起一个中间的作用。费的这套理论理论旅行经由美国费正清一辈学者的手里,在20世纪80年代又重新回到中国,被中外学者所应用。三是对于福柯等人所引发的后现代思考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视。对历史研究的后现代思考的思想表述总是与某种特定的理论形态纠缠在一起,而且照 “后现代”历史学家看来,理论分析之所以有用,不是因为它烛亮了历史背后蕴藏着的所谓的“真实”,而是激发了历史学家作为上体的存在意识。除了线性历史的判断之外,历史可以供我们追寻人类对短暂性感觉的反应,也能拓展我们的白我理解。

   杨念群在行文中还透露出对于历史研究的本质思考,他认为不可能有一部真正如实表现过去的历史,只能有各种历史的解释,而且没有一种解释是绝对可靠的最后意义。因此各种理论只是表述方式的不同而已,革命叙事和现代化的叙事方式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中层理论亦不是对于以往近代史研究的否定,也只是对于以往历史研究方式的反思。历史事实完全不同于社会事实的客观性,历史学视界里的客观历史事实是不存在的,因为中间有文本参与主观活动。

出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a8b33501000bmv.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12:42 , Processed in 0.23444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