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59|回复: 0

[[资源推荐]] 考研翻译之游戏规则浅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17 21: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翻译是考研英语试题中两种主观题型之一,也是考研英语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种题型。大家所熟悉的国外考试,例如GRE、托福、雅思等都没有翻译部分,所以翻译考试并没有形成国际通行的统一标准。仅以国内为例,考研翻译的评分标准与高级口译也存在巨大差别,这表现在能够在高口中得分的翻译答案,不一定会被考研翻译所接受。所以,想要应付考研翻译,必须首先搞清楚它的“游戏规则”。
  
  总规则——“达”与“信”
  
  翻译的评价标准,自古就争论不休,最有名的莫过于严复的“信、达、雅”之说。那么,在考研翻译中是否也应当以这个标准来要求自己呢?不一定。首先,考研翻译的文章题材主要是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论文,以严谨准确地表达原意为最高规范,所以对于“雅”是不计分的,无需花费太多时间锤炼字句。
  既然“雅”不算分,那么 “达”呢?其实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因为翻译的本意就是把别人不能理解的东西用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所以翻译的表达是否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是一个重要的得分依据。评分标准上明文规定:使用汉语书面语,并对某些汉语错别字进行重点扣分。例如,2001年真题中的“built-in chips”,应当翻译成“内置芯片”,如果把“芯片”写成了“锌片”,就会被扣掉0.5分,这是考研踩点得分中对于单个得分点的最高扣分标准。
  即便如此,考研翻译的最高标准仍既非“雅”又非“达”,而是“信”,“信”可解释为忠于原文,下面我们就来详谈“信”这个标准。
  
  如何达到“信”的境界
  
  考研翻译要求尽量直译,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对此有以下几个具体要求和做法:
  
  ◆所译句子不可扭曲原文意思,否则该句得分最多不超过0.5分。
  这个标准看似简单,事实上很容易设置命题陷阱。例如这个句子: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language in communication cannot be overestimated. 很多同学可能会大笔一挥,翻译成:“英语语言在交流中的作用不能被过高估计”。其实,这个英语句子本身就是一个歧义句,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理解方式,同时根据上下文的提示,这个句子应当意在表现英语的重要性,所以必须翻译成:“英语在交流中的重要性,怎么高估也不过分。”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还有如“you can誸 be too careful”,应该翻译成“怎么小心都不为过”,而不是“你不能太过小心了”。可见,翻译不能扭曲原意,是考研翻译的基本标准。而对于这样的“陷阱句式”,大家在平时的练习中应当注意并有目的地加以背诵。
  
  ◆译文必须达到足够的信息覆盖率,因此为了理顺上下文,翻译时应采取“只加不减”原则。
  此原则的意思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故绝对不能减损意思的表达。例如1994年真题中的一个词组“great man of genius”,许多同学翻译成了“天才”或者“伟人”,都被酌情扣分,必须翻译成“天才(的)伟人”才算忠于原文。又如2001年真题 “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 中出现的“doll”,不能翻译成“玩具”,而必须译成“玩具娃娃”才能得分。再如,2001年的71题,“There will be television chat shows hosted by robots...”联系上下文,我们知道这一句说的是对“未来30年内”科技发展趋势的预测,所以翻译的时候在句首加上“到那个时候”,就可以把这个句子体现的时态充分表达出来。
  综上而言,在考研翻译中,不妨奉行“只加不减原则”,当然也不要加得太过分,例如有些考生把一句简单的“I can誸 sleep.”翻译成“长夜漫漫,无心睡眠”未免画蛇添足。但是,如果在文中遇到了代词指代对象并未说明的句子,那就必须“只加不减”。例如1998年真题中出现的这个句子:“It誷 the farthest that the scientists can see into the past.”就必须翻译成:“这是科学家看到的最远的过去(的景象)。”
  可见,为了在保证信息覆盖率的基础上,使译文的语言通顺流畅,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翻译时一般都会采用“只加不减”原则。
  
  ◆直译为主,辅以意译、句子直译、词组意译。
  直译还是意译?这是一个问题,是一个翻译思想史上经久不衰的热门问题。考研翻译比较折衷地要求我们直译为主、辅以意译。具体来说,就是句子直译、词组意译。按照经典的语言学翻译理论,每一种语法结构都有着相对应的翻译模式。所谓句子直译,指的就是严格按照语言结构的一一对应关系进行翻译,英语中的定语、主语、谓语时态和语态等,都有着严谨的对应法则,要求同学们按照相应的规则进行翻译,这就是句子的直译。但是,词语词组的翻译则应当以适应上下文为主要标准,例如“work”,在考研翻译中往往不能翻译成“工作”,而要根据上下文翻译成“研究工作”;作为名词,也不能翻译成“作品”,而应当翻译成“研究成果”。再如“idea”也需为了符合上下文的语言搭配习惯,翻译成“想法”、“学说”甚至“理论”。
  另外,近几年的翻译题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包含如it、they、his、that等代词的句子,对于这些词,翻译时也要求考生能够联系上下文将这些词所指代的内容意译并补充到译文中。仍以2006年46题为例:“His function is analogous to that of a judge... 这个句子的结构很简单,字面理解为“他的作用与法官的类似”。但是这样的译文在表达上是有残缺的,所以我们不应该把“his”直译为“他的”,而应回顾前文,找出“his”的指代对象,意译为“知识分子的”,再将“that of the judge”意译补充为“法官的作用”,最后得到译文“知识分子的作用与法官的作用类似”。所有这些都是考研翻译的一些具体要求和得分点所在。
  近年来,考研翻译作为一种考研英语的主观试题之一,得分率正在逐年上升,因此考生们不必为此部分而感到过分恐慌。大家只要在复习时多做练习,注意总结,仔细分析历年真题的翻译考点与考查规律,日积月累,必能收获果实。祝大家考研顺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9-21 23:36 , Processed in 0.118393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